花蓮港教會在社區的角色和宣教實踐

專題名稱花蓮港教會在社區的角色和宣教實踐

專題描述 一、研究動機

這學期在社會課本中教到傳教士馬偕在淡水開了醫院、成立牛津大學堂及女學堂等,馬偕傳教士在台灣29年的宣教生涯中,除了宣教之外,在醫學、教育及農業上有著巨大的貢獻。身在花蓮的我們不禁好奇,馬偕傳教士從淡水開始宣教是否曾來過花蓮?是否有如同淡水保存馬偕醫療宣教事蹟、建築物呢?

走在車水馬龍的花蓮市區,一棟外觀白色並由12根象徵十二使徒的圓柱撐起的百年歐式建築──東部中會花蓮港教會,別具特色的建築物不僅吸引大批旅客駐留拍照,更吸引人們注意的是它的悠遠歷史。在內政部所公布的宗教數據中顯示,花蓮縣三百多間教堂中,位於花蓮市中山路的花蓮港教會最為古老,是花蓮縣最早傳入基督教福音的起源地,更是馬偕在花蓮建立的第一間也是唯一一間的教會。
身為花蓮人的我們,對於這間具有特色的教堂,激起了我們想要深入了解的濃厚興趣,百年前馬偕來到花蓮短短幾天傳教過程撒下的種子,卻神蹟式的發展出豐碩的成果。花蓮港長老教會就是馬偕傳教時撒下的種子所結成的果實,花蓮港教會傳承自昔日馬偕於新城鄉加禮宛地區教會與信徒捐贈的土地達一千九百多坪,如今這教會又在所處的社區中帶來什麼改變及影響呢?

二、研究目的

( 一 ) 了解花蓮港教會的歷史
( 二 ) 探討花蓮港教會在社區扮演的角色

三、研究方法
我們透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以及訪談來完成此次論文。透過研讀相關書籍、對居民的問卷調查及牧師的訪談,與同學們統整、分析後,整理出研究的內容,形成我們的研究。

隊伍名稱明義Do RE MI Fa So!

指導老師王文俊 謝蕓璟

參賽學生洪愷祈 呂沛潔 朱芊瑀 穆恩希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黃克先
來源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475114
描述 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這個課題,既是臺灣社會學系統性研究宗教之濫觴,也是人們談及臺灣民主化過程時,常被提及的動力之一。但我們對於那段數十年政教關係為何如此、如何演進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大多停留在該會本具反抗與異議精神的教義理念、有民主制度及龐大組織為奧援,或少數菁英的道德勇氣上。
本文運用這些監控檔案,輔以教會方文獻、牧師回憶錄與訪談的對照,將更細緻呈現那一段政教相互對抗、協商的互動過程,補足既有研究缺乏國家視角的缺憾。據此回答「為何全面滲透、掌控臺灣社會的黨國體制,似乎無法有效治理異議的長老教會」的提問,分析黨國在不同時空背景下,處理長老教會之政策與手段的演進。藉由這些討論,本文一方面擴充既有宗教社會學分析對長老教會的認識,強調其擁有龐大的跨國網絡,且願意並能夠靈活迅速動員之,這項特點深遠地影響政教關係的發展。另一方面,運用國家受限領域的理論觀點,本文反省黨國體制雖具備看似強大的國家能力與穩固的統治基礎,卻因國際因素介入,而使國內仍存在難以有效治理的領域。
朱芊瑀2022/9/20 下午 01:06:35
7作者 吳學明
來源 https://www.th.gov.tw/new_site/05publish/03publishquery/02journal/01download.php?COLLECNUM=401063405
描述 日本領臺後,日本本土各種教派紛紛派人來臺傳教,基督宗教亦不 例外,如日本基督教會、日本組合教會、日本聖公會、救世軍⋯⋯等。 此外,也有來自中國的教派,如真耶穌教會。在皇民化運動之前,日本 採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基督宗教在臺灣相當活躍。其中,對臺灣社會 影響較大者為道明會、長老會、真耶穌教會和聖教會。這些同屬基督宗 教的各教派,其彼此之關係為何,對教會的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本文在於釐清二次大戰結束前基督宗教各教派之間的關係。
穆恩希2022/9/19 下午 01:20:47
6作者 鄭睦群
來源 http://ir.lib.pc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25246/2/fb130916133855.pdf
描述 長老教會在1977年〈人權宣言〉發表後的台獨形象最早來自教會外部的書寫,該教派曾極力反駁其台獨意圖,認為這是政府與社會大眾的「誤解」。該宣言從發表至1990年代,長老教會對〈人權宣言〉中「新而獨立的國家」詮釋從「自決」走到了「獨立」,如此的改變與當初的辯解一般被認為是威權時代的無奈自保行為,甚少從國家認同的角度加以探討與分析。
本論文的研究發現,從制度、族群與文化等國家認同三向度大量分析《台灣教會公報》上的隻字片語,發現長老教會在1970年代的國家認同依舊是中華民國/中國人/中華文化,接著在1980年代出現鬆動、交錯與轉移,到了1990年代後方成為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文化,也就是今日該教派國家認同的樣貌。因此在國家認同尚未轉移的1970年代,〈人權宣言〉的台獨成分值得有更深的討論。
穆恩希2022/9/19 下午 01:18:11
5作者 陳建銘
來源 https://auir.au.edu.tw/bitstream/987654321/4079/1/2009-8-21-71.pdf
描述 本篇論文將探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九六四年出版的《聖詩》之編輯,並依循曾使用過的幾本詩歌集為脈絡,探索早期宣教師帶入、眾多版本的《養心神 詩》,到總會自行編輯的幾版《聖詩歌》和《聖詩》,探討詩歌本的編成與時代意 義,以及對信徒的影響。
此本篇論述希望探索《聖詩》的溯源,透過歷史的事實、宣教師的獻身、 詩歌本的編纂、《養心神詩》與《新聖詩》的一脈相承,瞭解《聖詩》在詞曲與 基督徒生活的關聯,論文中並選取古、今、中、外極具對比的兩首詩歌,透過作曲家與作品的背景瞭解知悉這些詩歌是如何感動基督徒的心靈。
呂沛潔2022/9/19 下午 01:08:48
4作者 林淑慧
來源 https://ir.taitheo.org.tw/retrieve/8813/M.Div+2021-2_%E6%9E%97%E6%B7%91%E6%85%A7.pdf
描述 研究者想藉由 PCUSA 的退休計劃,來反思 PCT 傳福制度的安養金發放的問題,並透過本宗創始者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的經濟神學觀,從「聖徒相通」、「愛鄰舍」的信仰精神中,盼望為傳福會的安養金制度尋找從信仰與神
本文研究分成三部分:一、從歷史研究尋找美國、台灣長老教會的退休牧者 安養照顧之信仰實踐歷程。二、再思安養精神的神學意涵與整全性,如何將愛鄰 舍、彼此互助、共享之精神應用於傳福制度的信仰實踐中。三、從多元視域的對 話中為安養金發放問題尋找新的可能性。
呂沛潔2022/9/19 下午 01:06:11
3作者 張雅智
來源 http://59.120.53.21:8080/ir/bitstream/987654321/1486/2/%E8%AB%96%E6%96%87%E5%AE%8C%E7%A8%BF-2020-06-
描述 本論文主要研究適合台灣聖教會有效的植堂模式,透過文獻探討研究教會本 質,包含教會的表象-論新約中主要的教會觀,以及教會的標記-神學家的教會 觀。再以此為基礎,檢視台灣聖教會的地方教會是否合乎教會本質。其次,研究不同教會類型各具哪些功能特色,又如何影響教會的發展。
研究發現,單一類型的思維成了教會發展的最大阻礙,新品種教會以「複合」 型態呈現教會多樣面貌。同時,新品種教會為各類型的教會在不同發展階段提供 明確的建造目標,更能彰顯教會的本質,並進一步藉由「家庭、教會、神學院」 密切的配合,為領袖培育提供更好的環境。最後,透過文獻探討發現,新品種教 會中「社區型態的教會」才是主流的型態,而非大型教會。因此主張以新品種教 會—複合型態,作為台灣聖教會有效植堂的模式。
洪愷祈2022/9/19 下午 01:00:46
2作者 古儀瑩
來源 https://www.hakka.gov.tw/file/Attach/1990/1/431113553171.pdf
描述 本文主要探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會」之成立與發展。。1980 年代起有一 群牧者提倡設立客家中會,以確立宣教之主體,並擁有宣教之自主性。在這過程中經歷 了許多討論,透過文獻資料和口述訪談來了解「客家宣教中會」的歷史與變化,以及客家地區之教會在加入或不加入客家中會時的考量為何。
本文之研究成果有三個貢獻。第一,透過文獻資料及口述訪談,了解臺灣基督長老 教會客家宣教及客家中會之歷史。第二,釐清客家宣教中會之現況與問題,宣教不分族 群。第三,受社會變遷影響之下,客家文化(語言)難以在客家地區之教會被使用及呈現。
洪愷祈2022/9/19 下午 12:58:23
1作者 李家萱 陳楷琍 洪紹瑋
來源 https://www.cyhs.tp.edu.tw/ezfiles/0/1000/img/12/858401036.pdf
描述 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宗教信仰早已密不可分,基督教早已深耕在臺灣的社會中,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才發覺要讓一個宗教,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它的地方發展起來,是有多麼的困難,一開始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和文化隔閡,與保守的人們的激烈反對、並歷經重重改革,才在現今的社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力。
朱芊瑀2022/9/16 下午 01:16:58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採訪牧師
說明
9月3日這一天我們要去採訪牧師,採訪前我們需要先擬定好採訪題目,不過擬定題目前先做討論並查詢一些資料,題目擬定好後跟老師們討論,老師覺得我們的題目沒有問到深層,什麼是深層?我們也覺得很困難,老師請我們回頭看一下文本的研究目的,這樣我們似乎比較懂老師在說些什麼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練習採訪的禮節及題目的分配。
9/3的時候我和同學去找牧師做訪談,我們不僅知道了馬偕是一位有趣的學生,也甚至的知道一些我們在網路上找不到的資訊,像是花蓮港教會為什麼玻璃不一樣,旁邊的石頭是藝術品嗎?,樓上的柱子代表著什麼?教會的地板為什麼是斜的等...,這麼豐富的知識可是課本沒有教的。
穆恩希2022/9/29 下午 01:01:08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更生日報社長
說明
我們研究的方法除了做問卷外,還要訪問牧師及更生日報社長,因為更生日報社長的外公是花蓮港教會的第一任牧師,謝社長也是教友,所以我們和社長預約採訪,並提早將題目設計好,我們透過老師預訂9月17日的上午在更生日報報社的社長會議室。
由於第一次採訪牧師時我們並沒有做很好的準備,因此這次我們做足了功課,沒想到社長也找了很多的資料給我們,而且很用心的一一回覆我們的問題,還拿出許多相片與資料和我們分享教會的歷史。
這次的訪問我們也是第一次踏入報社,看見社長和藹可親的笑容,消除了我們許多緊張的氛圍,回去我們還得要將訪問的內容打字,並閱讀社長提供的資料呢!
洪愷祈2022/9/29 下午 12:58:53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街頭問卷調查
說明
我們的研究方法除了訪談外還有要做問卷,訪談的對象是牧師及更生日報社長,為了更了解教會在社區裡扮演的角色與宣教實踐,我們做了街頭問卷調查,不只是針對教會裡的調查,也走向教會週邊的街頭隨機訪查行人或附近商家,用數據呈現教會與社區互動的情況。
老師說樣本數不能太少,所以我們設定在100人,剛開始我們集體行動,不過可能時間點不好,我們選在教會結束時間,大家都去吃飯了,因此我們決定分組進行,剛開始大家都很害怕,但幾次下來都變勇敢了,不過還是有被拒絕,雖然覺得難過,但聽到老師說被拒絕是正常的,也就不那麼在意了。
我們花了3小時把問卷做完,雖然有點累但是還挺有趣的。
呂沛潔2022/9/29 下午 12:54:00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在校做小論文
說明
今天老師希望我們檢視小論網站的資料,老師給我們大家一張檢核表,透過檢核表才發現我們網站的東西缺東缺西,也就是我們的進度嚴重落後,相關連結的部分老師要求我們點連結進去,我們才發現有些連結居然找不到,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嘴八舌的討論起來,老師說找不到連結就要換掉重作,真是要大家的命,所以我們只好再重新分配工作。
活動集的部分老師說字數太少,也提醒我們不要敷衍了事,除此之外最痛苦的事應該是文本的產生,老師說文本一定要依照當初討論的標題去寫,若是有直街引用須用粗體,不能直接抄襲,寫論文要注意的部分還真不少呢!
穆恩希2022/9/28 下午 03:05:44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在圖書館找書
說明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到圖書館找書並且研讀,我們找到一些關於教會建築、歷史,還有基督教、馬偕之類等等的書。書籍找到之後,我們開始閱讀,其中黑鬚番/馬偕博士動畫傳記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這本書利用漫畫的方式,介紹了馬偕的生平,「一手聖經,一手鉗」就是馬偕當時的寫照,馬偕犧牲的精神值得廣為流傳。
我們每個人都要閱讀分配到的書籍,預計下星期要進行讀書會的分享,老師說讀書會的分享有助於我們更了解自已做的研究,如果遇到不懂的我們也必須事先記錄下來,方便和老師及牧師做討論。
呂沛潔2022/9/26 下午 05:34:21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建置網站資料
說明
對於小論文網站的內容,在期末時老師上課就有教我們了,老師也說在預賽結束前的資料要放好放滿,要固定上來放東西,雖然我們有做了進度表,但偶爾因為音樂班課業太重或者練習樂器時間太長,我們還是容易忽略。
我們檢查網站的資料發現檔案資料不夠充足,發現了檔案庫只有3個、活動集只有3本、札記本只有2篇、藏書閣只有2本、相關連結只有3個,我們缺了好多。一查才發現有人的作業沒交,小朋友的惰性真強。同時我們也發現相關連結有人弄錯了,於是老師特別講了相關連結,老師說很多小朋友相關連結都會做錯,所以要我們特別注意,相關連結不能是PDF檔,只能是網站才算相關連結,因此大家又花了一些時間調整,如果一開始能夠認真聽講,就不會做白工了。
洪愷祈2022/9/26 下午 04:21:18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線上討論
說明
2022年4月份疫情爆發後,延伸出一個問題,讓我們這組的組員時常無法全員到齊進行討論,還好現在網路視訊都很方便,約定好時間開線上會議的方式來討論跟追蹤每個成員的進度和問題。
雖然,前段時間因疫情受限,進度有一點點延遲,不過我們每個人都還是很努力的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同心協力互相協助互相合作,謝謝我的組員,在過程中學到的不只有研究上的東西,還有彼此之間的友誼,希望在之後我們的小論文會是一個好的開花結果!

朱芊瑀2022/9/23 下午 12:07:30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牧師
說明
9月3號,我們去花蓮港教會拜訪林維道牧師,牧師很棒!他除了口頭上給我們介紹花蓮港教會的歷史,甚至還做了簡報,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實質幫助。另外,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與特色,例如:
ㄧ、禮拜堂的地板為什麼會傾斜?因為宛如現在階梯演藝廳的效果。
2、花蓮港教會的外牆為什麼會凹凸不平?因為為了不讓當時的政府可以輕易寫上他們的警語。
三、為什麼建築物的玻璃都長得不太一樣?因為百年教會修修補補的過程中,玻璃工匠發現花蓮港教會也一起見證了窗花的歷史。
朱芊瑀2022/9/22 下午 12:48:31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朱芊瑀
標題 第一次做小論文
內容
這次的小論文讓我有某種新鮮感,也好稀奇!原本我都覺得好像沒有很難,但從想主題到查資料我都覺得好難好難,覺得好想放棄!但為了拿到好成績在困難我都會想辦法去解決,去努力希望在我們的努力與老師的教導指導下我們可以做出美好的做品

朱芊瑀2022/9/29 下午 01:05:42
9作者 洪愷祈
標題 圖書館找資料
內容
我們利用午休時間到學校圖書館找資料,沒想到在學校的圖書館中,也有關於馬偕博士的書籍,還有關於台灣教會歷史的書籍,不知道這些書籍,有沒有其他小朋友看過,若不是因為小論文研究的關係,我可能也不會注意到這些書籍,也不會留意這段台灣的歷史,今年剛好是馬偕博士來台150週年紀念,馬偕博士對台灣有許多的貢獻,他不僅設立了教會,還設立了學校和醫院,幫助了許許多多的台灣人,因此今年的紀念日,蔡英文總統也有一起參加教會的活動,馬偕博士的精神,值得我們台灣人學習。

洪愷祈2022/9/25 下午 10:19:48
8作者 洪愷祈
標題 拜訪花蓮港教會牧師
內容
9月3日我們去花蓮港教會拜訪林維道牧師,一開始牧師先告訴我們花蓮港教會名字的由來,還告訴我們花蓮港教會已經有132年,還說了一些關於馬偕博士與學生在臺灣傳教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是,原來花蓮港教會是馬偕博士在花蓮所建立的唯一一所教會,也因為有了花蓮港教會,才讓許多的原住民部落開始建立起一間接著一間的教會,所以花蓮港教會是花蓮基督教的起源地。
接著牧師帶我們去參觀教會內外的建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字架底下,有十二根的柱子,若不是牧師的解說,我都不知道,原來那代表著耶穌的十二個門徒,當初設計這間教會的建築師真是非常的用心。
牧師還介紹我們看了教堂的玻璃,因為破損而替換的玻璃,長久下來,有了許多不同花樣的玻璃,但都是同一色系,玻璃的花樣有些年代已相當久遠了,是現在都看不到的花色,花蓮港教會的玻璃也代表了玻璃的歷史。
接著牧師介紹看了許多關於教會如何和社區民眾互動的照片,還有許多教會所舉辦的活動照片,原來一間教會可以成為社區民眾聚集的場所,也可以成為社區民眾的幫助,牧師說,因為上帝的愛,所以教會能做的、能幫助的,就會無條件的無限的去付出愛與關懷給所有有需要的人。

洪愷祈2022/9/25 下午 10:08:41
7作者 洪愷祈
標題 訪談更生日報謝社長心得
內容
更生日報謝社長的外祖父曾經是花蓮港教會的牧師,謝社長也是花蓮港教會的現任長老,因此他對於教會的歷史非常了解,於是興起我們想要採訪的動機。
這是我們第二次進行人物的專訪,相較於第一次,第二次有經驗多了,因為謝社長的行程十分緊湊,因此我們只能約到40分鐘的時間進行專訪,(但後來謝社長給了我們1個多小時的訪問時間),為了有效的進行,謝社長也事先詢問我們所要採訪的問題,好讓他預先做準備。
星期六早上,我們準時出現在更生日報謝社長的辦公室,謝社長帶我們進入會議室,讓我們進行訪談。
謝社長一一詢問並記下我們的姓名後,接著他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手寫稿,十分用心的一一回答我們的問題,謝社長還準備了教會歷史的資料、手冊、照片,還有好幾本年代久遠的照片,謝社長一邊翻閱著一張張的老舊照片,一邊介紹他的祖先、家族在教會的歷史中所做過的事跡,讓我們深受感動。
後來謝社長還讓我們對他的手寫稿、照片進行拍照,謝社長認真處事的精神與態度,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次的專訪,讓我們獲益良多。

洪愷祈2022/9/25 下午 10:08:14
6作者 穆恩希
標題 做問卷
內容
今天我們在花蓮港教會和附近做問卷,我們知道了在花蓮附近都知道花蓮港教會
也超過一伴的人都是基督教,也有將近一伴的人進入過花蓮港教會,也有很多人因為教會外觀獨特所以很喜歡,但......我們做問卷的時候遇到很多人,外地人、遊客、上班族、做問卷的人和看了直接忽略,但老師說被拒絕很正常不要太在意,於是我們就在附近做問卷,第一次做問很新鮮希望有機會再做問卷。



穆恩希2022/9/22 下午 01:11:02
5作者 呂沛潔
標題 街頭問卷調查
內容
9月18日我們去教會及週邊的社區街道和商家,對往來的行人進行問卷調查,在教會裡的會友都很親切,但也是對我們的研究很好奇,不只是對研究題目,還有對參加小論文的動機,很多我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還好有老師在一旁協助教導,在街上有人很親切的幫我們填寫,有人還沒等我們開口就直接揮手拒絕走開,面對被拒絶第一次參與的我覺得有點難過,但還好最後還是有達到問卷調查數量的標準。

呂沛潔2022/9/21 下午 08:37:43
4作者 呂沛潔
標題 關於小論文比賽
內容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小論文比賽心情很緊張,原本是想試試看,就是想讓自己在參與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及訓練獨立思考及膽量,但沒想到那麼難,不只是要學著查資料、還要訪問、採訪和街頭問卷調查,沒有利用暑假事先預備好,讓我在九月顯得非常的忙碌及不知所措,不過,幸好有同學的幫助讓我進度不至於落後太多,我也會卯足全力參與及完成,我要努力豐富小論文的內容與可信度。

呂沛潔2022/9/21 下午 08:22:17
3作者 穆恩希
標題 教會和長老教會的區別
內容
我因為本身是基督徒會去教會,有一次我去聽音樂會到了一個長老教會,我沒看過長老教會很新鮮,我沒想到原來教會不會被侷限一定要是怎樣,有一次我去了台北復興堂,我剛看到的時候外面是貨櫃屋,我心想啥?咖啡廳?原來祂在地下室, 這讓我很新鮮,希望有機會我能去做禮拜。

穆恩希2022/9/2 下午 10:28:14
2作者 穆恩希
標題 花蓮花蓮港教會和馬偕
內容
我第一次作小論文,有種新鮮的感覺,我對這個研究有興趣是因為我也是基督教的,而且基督教的信徒很多,尤其是這個花蓮港教會是花蓮最古老的長老教會,並且是馬偕醫生在花蓮蓋的教會,我希望可以讓大家認識這一個古老的教會

穆恩希2022/6/27 下午 01:04:23
1作者 朱芊瑀
標題 中間過程
內容
這次的小論文讓我有某種新鮮感,也好稀奇!原本我都覺得好像沒有很難,但從想主題到查資料我都覺得好難好難,覺得好想放棄!但為了拿到好成績在困難我都會想辦法去解決,去努力希望在我們的努力與老師的教導指導下我們可以做出美好的做品

朱芊瑀2022/6/22 下午 01:54:22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8書名 愛我,不愛我:從神學看單戀的倫理學
作者 作者:蘿拉.施密特 Laura A. Smit 譯者:李文英
出版社 友友文化
簡介(摘要)
「在不乏以單身和戀愛為主題的書籍文獻中,《愛我,不愛我》輕易就佔有一席之地,為一心想修成正果的戀情何以失敗的箇中原因,以及由之而生的痛苦做了最佳詮釋。施密特根據嚴謹研究與個人見解汲取的智慧,陳述這個看似普遍、卻乏人深論的人生體驗。」
弗瑞德芮卡•馬修斯葛林(Frederica Mathewes-Green)
《性別:男人、女人、性與女性主義》
Gender: Men, Women, Sex, Feminism之作者

導讀
「屢見於小說和電影中的主要題材單戀,一向鮮少以非小說的形式呈現,而且幾乎不見倫理學家或神學家觸及此一議題。施密特……針對這個甚少為人論述的主題,撰寫了一本刻畫細膩、引人深思的專書,旨在從一個基督徒的觀點審視問題,頗有見地以基督徒的靈性為當代社會學做了最佳平衡……,是值得大力推薦的一本書。」
朱芊瑀2022/9/2 下午 10:03:05
7書名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
作者 吳學明
出版社 宇宙光
簡介(摘要)
本書收錄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中原大學與「宇宙光」主辦的「海峽兩岸教會史研究現況學術研討會」所宣讀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醫療傳教〉一文修改而成。
導讀
第二篇是在嘉義大學史地學系主辦之「歷史、地理與變遷學術研討會」,宣讀的〈終戰前台南「長老教中學」的歷史觀察〉一文,修改後於《南師學報》發表。第三篇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三自運動(1865-1945)〉(《台北文獻》直字第121期,1997年9月),本文曾獲國家科學委員會的研究成果獎助。最後一篇是〈《台灣府城會報》及其史料價值〉,曾於國家圖書館與漢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地方文獻學術研討會」宣讀。
朱芊瑀2022/9/2 下午 01:18:46
6書名 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西方傳教士
作者 吳學明
出版社 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基督新教在17世紀初因荷蘭人的統治而傳入台灣,也隨著荷蘭人統治的結束而日漸消逝。19世紀中葉在開港通商傳教的浪潮下,再度傳入台灣,直至今日。基督新教傳入台灣後,曾引起社會的緊張與衝突,這些外國傳教士,採取醫療傳教的方式,化解衝突,接近民眾;並訓練本地的信徒投入傳教的工作。因此他們在台灣創設醫館、設立西式學校。本書首先說明基督新教在台灣傳教的處境,隨之介紹對台灣社會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外國傳教士。
導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作為台灣基督教最有影響力的教會之一,而本書藉由介紹各個來台的傳教士如著名的馬偕或是蘭大衛,讓讀者知道為何長老教會對台灣而言有這麼深遠的影響。
洪愷祈2022/9/2 下午 01:15:38
5書名 認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作者
出版社 台灣基督長老總會
簡介(摘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普世基督教會及改革宗教會大家庭的一份子。它的歷史根源可以上溯至第一位宣教師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生來台在南部及1872年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博士在北部所開展的宣教工作。

導讀
歷經政權多次遞嬗,教會經歷過清國、日本、國民黨政府等不同外來政權的統治,仍以「焚而不燬」的精神見證著基督的主權。確信:「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 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和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藉由此書更深認識基督的教會是入世的影響所居的外在環境,而不是出世的隱匿生活。
呂沛潔2022/9/2 下午 01:14:53
4書名 黑鬚番/馬偕博士動畫傳記
作者
出版社 春豐文創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為紀念馬偕登陸滬尾140週年,磐石文化特別邀請蕭瑞益導演執導「黑鬚番」馬偕博士動畫傳記,並邀請宋逸民及樊光耀公益配音。
導讀
西元1872年3月7日,馬偕博士27歲到達台灣後,直到57歲安息時,總共為台灣服務三十年。醫療當地人的瘧疾與牙齒痛,如此犧牲精神值得廣為流傳。「一手聖經,一手鉗」即為馬偕當時的寫照。馬偕博士在台三十年間,為病患拔牙達二萬一千顆以上;設立教會達六十餘所,施洗信徒超過四千人;馬偕博士所創的「偕醫館」是台灣北部第一所西式醫院,而「牛津學堂」成為日後的「淡江中學」,為台灣的醫療及教育有卓越的貢獻。
呂沛潔2022/9/2 下午 01:12:22
3書名 時間教會我們的事:給年輕的你,我們用30年歲月驗證的人生
作者 丘美珍, 王文娟, 錢慧君
出版社 悅知文化
簡介(摘要)
 歲月是神偷,長大後的我們是否還記得當初狂妄的誓言?
  不懂當下的選擇,對未來將是深具意義的守候,
  如果能回到16歲,你會如何對自己介紹這個世界?

 
導讀
 以時空膠囊的概念,書中每篇文章的啟始都源自於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對生命的疑問,再由99位自高中畢業已屆30年的大人們,以他們真切的人生故事,將自己的感悟與歷程化作文字。當中有得失與取捨、工作的意義、無限的夢想、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如何成為支持他人的無私力量。

  期許正站在人生旅程起點的你,不論未來如何讓人不知所措,都不要遺失了造夢與感動的能力。
穆恩希2022/9/1 下午 01:11:50
2書名 教會的故事: 神學與歷史
作者 傑拉德.布雷
出版社 橄欖出版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本書共有七章,分別為第一章〈教會的起源〉;第二章〈新約的教會〉;第三章〈受逼迫的教會〉;第四章〈帝國的教會〉;第五章〈帝國的教會之危機〉;第六章〈什麼是教會?〉;第七章〈什麼是教會該有的樣式?〉。本書從敘述教會歷史的方式,讓讀者了解什麼是教會。

導讀
在前五章敘述從起初到中世紀教會的歷史,說明其重要歷史事件與教會的組織與結構。第六章從教會是一個、聖潔、大公、使徒性的教會,來探討新教教會如何在脫離羅馬天主教,並存在東方正教的歷史實況中,如何認識教會是一個、聖潔、大能、使徒性的教會,並顯明新教雖有許多教派,但其實其中差異不大,神學相似,所持的信仰告白也相同。現代讓教會不合一的地方與其說是教派認同、組織、神學上的不同,不如說是實踐方面的不同,最明顯的地方是在女性封牧與同性婚姻上。
第七章則是採用Norman Doe教授的教會該有的五十個原則說明教會該有的樣式。
本書可讓讀者認識教會的歷史,了解自己的根,知道自己今日所在的教會如何演變而來,是整體教會的一分子,而從中認識到教會是一個、聖潔、大能、使徒性的教會。
穆恩希2022/9/1 下午 01:06:00
1書名 花蓮講古
作者 林炬璧
出版社 花蓮市公所
簡介(摘要)
「花蓮講古」全文396講,自民國68年11月18日至民國70年1月16日逐日刊載於花蓮更生日報副刊,連載花蓮的鄉土掌故,以及街坊風物的來龍去脈,由於史料詳盡,敘述鮮活,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原文無任何圖片,為求圖文並茂,於是編者又協助蒐集老照片,或現址攝影,合計逾四百幅。讓我們走過從前,迎向美景。讓後世子孫得以步隨先民拓荒闢地的腳步和精神,同心為開創花蓮的錦繡前程而努力。
導讀
洪愷祈2022/8/30 下午 01:19:02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走在車水馬龍的花蓮市區,一棟外觀白色並由12根象徵十二使徒的圓柱撐起的百年歐式建築──東部中會花蓮港教會,別具特色的建築物不僅吸引大批旅客駐留拍照,更吸引人們注意的是它的悠遠歷史。在內政部所公布的宗教數據中顯示,花蓮縣三百多間教堂中,位於花蓮市中山路的花蓮港教會最為古老,是花蓮縣最早傳入基督教福音的起源地,更是馬偕在花蓮建立的第一間也是唯一一間的教會。
身為花蓮人的我們,對於這間具有特色的教堂,激起了我們想要深入了解的濃厚興趣,百年前馬偕來到花蓮短短幾天傳教過程撒下的種子,卻神蹟式的發展出豐碩的成果。
我們透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以及訪談來完成此次論文。透過研讀相關書籍、對居民的問卷調查及牧師的訪談,與同學們統整、分析後,整理出研究的內容,形成我們的研究。
王文俊2022/9/30 上午 09: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