榖往青來-返鄉青年談創業

專題名稱榖往青來-返鄉青年談創業

專題描述身在富里的我們都知道這裡的老人非常的多,而年輕人相對的少,這樣不尋常的比例不禁讓我們好
奇是什麼原因讓留在富里的年輕人願意留下來,而他們留下來都在做什麼。於是我們向老師一番詢
問下得知,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偏向回來繼承家業,就好比說,創辦穀道秋聲的——鍾雨恩先
生。而另一部份為了現實生活而回來的人,像是村裡有一位自創精油品牌的林小姐。他們原本都在
北部生活,為什麼要放棄更多的工作機會,回來鄉下創業呢?又為什麼要在老人多青年少的地方創
業到現在呢?於是我們為了解關於他們的想法以及過程中的辛酸歷程,我們決定前去拜訪兩位先
生。

隊伍名稱青年創生

指導老師吳東展 胡智翔

參賽學生黃妤安 黃妤瑄 廖英君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謝秋吟
來源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s://tsce.org.tw/%25E7%25AC%25AC18%25E5%25B1
描述 台灣發展的推動已有相當多年,多以鄉村居多,政府試圖解決人口老化文化凋零問題,鼓勵年輕人到鄉下當青農。
黃妤安2022/9/26 上午 12:08:13
4作者 郭為藩
來源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jicp.heart.net.tw/article/TCQ2-2-3.pdf&v
描述 大學生打工實習經驗工作價值觀
黃妤安2022/9/25 下午 11:38:57
3作者 胡秀媛
來源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s://libap.nhu.edu.tw:8081/Ejournal/AG010042
描述 青少年打工之項目、相關因素與其影響成面。青少年需學習規劃求學實踐與承擔責任,並且增加工作經驗,達到未來求職、經濟獨立的準備。
黃妤安2022/9/25 下午 11:12:05
2作者 林淑惠
來源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cd=&ved=2ahUKEwiapsO_hJ36AhWPBYgKHaxwC3kQFnoECAgQAQ&url=h
描述 本研究旨在調查大學生的打工、實習現況與看法,並針對不同性別、有無打工、實習經驗的學生進行工作價值觀的差異比較。以中部高年級的大學生為研究
對象
黃妤安2022/9/18 上午 08:00:38
1作者 鄭雅竹黃禹晨藍立雯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16/03/2016032110545908.pdf
描述 近年來政府透過各式創業輔導政策,大力鼓勵青年圓夢創業,結合各地方政府資源
與青年貸款讓年輕人實現創新創意構想,目前已蔚為風潮,依據經濟部民國 103 年底統
計,大型企業員工數約一百五十萬左右,微型企業的就業人數超過三百萬人數以上,因
此微型企業的隱性經濟效益影響國家經濟力的成長或衰退,值得政府與民間更多的關
注。
而在苗栗市的小巷內,正有一家苗栗青年自行創業的小店,名叫「找蓋茶」,讓人
待在店裡一個下午都不會無聊,並且有著不同於連鎖飲料店的可愛風格,尤其是到了晚
上總是能聚集年輕族群絡繹不絕前來,經過與店內員工聊天後發現,店長年紀輕輕就自
行創業,這讓我們不經好奇找蓋茶創業的經營歷程與行銷策略為何,竟然能在競爭激烈
的茶飲店中立有一席之地,同時研究找蓋茶這家店的消費行為及顧客滿意度分析。
廖英君2022/7/11 下午 03:11:13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6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論文心得妤安安
說明
從暑假經歷不斷的努力,終於製作出人生中第一篇小論文,雖然過程中有哭有笑,還有老師的催促
,但我們還是挺過來了,跟之前沒合作過的同學一起分工合作完成。
廖英君2022/9/29 下午 09:49:37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
說明
林小姐家的木頭
黃妤安2022/9/26 下午 12:36:00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
說明
去林小姐家參觀精油提煉設備
黃妤安2022/9/26 下午 12:35:08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
說明
大家認真的聽林小姐講解他與木頭的相遇再來自創的網路商店
黃妤安2022/9/18 上午 07:32:44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論文日常
說明
這天也是趕工的一天,大家都在為了比賽那天而努力
黃妤安2022/9/18 上午 07:16:27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論文中的小插曲
說明
這天大家都在趕工,為了更快的查詢資料,我選擇打開手機,卻不小心按到了相機,突然看到了身後也有認真的三人,作為紀念,因為一些原因我那天只有一個人,在這個小論文上我看到了合作這個態度。
黃妤安2022/9/18 上午 07:08:52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黃妤瑄
標題 心情
內容
小論文已經快到了上繳的日期,這讓我既緊張又激動,因為怕寫得不好,但是又因為是上國中第一次參加小論文,所以讓我很激動。

黃妤瑄2022/9/26 下午 09:53:48
9作者 黃妤安
標題 日常
內容
最後一個禮拜要交件了!這真的有些緊張,加上因地震已經一個禮拜沒去學校了,怕用的不好,最後在加把勁吧!

黃妤安2022/9/25 下午 10:56:45
8作者 黃妤瑄
標題 大地震!
內容
在上禮拜五突然發生了6.4的大地震,我們家的人都被嚇了一大跳,而且這個地震以後,餘震還不斷,到晚上的時候都還有,害得我都不敢睡覺了,而且我阿姨在那時候餘震的時候說,看現在還有那麼多餘震,到時候一定還有一個大的地震要來,那時候的我就一直處於一個警戒的狀態,一直害怕地震要來。但是最後好在的是,我們家的人都沒有受傷。

黃妤瑄2022/9/25 下午 04:25:28
7作者 黃妤安
標題 突發狀況
內容
9月18日下午發生了我第一次感受到的大地震,那天我真的害怕極了,那種恐懼感一直在我的周遭,餘震也是到隔天也沒停過,他讓我到現在聽到家裡的門比較大力的被打開我都以為惡魔又來了,這個在比賽前的小插曲也是很巧的被記錄了下來。

黃妤安2022/9/22 下午 06:52:48
6作者 黃妤瑄
標題 參加小論文
內容
這應該是我第二次參加小論文,但是這和之前小論文主題是差別之大,在寫作上雖然有些異曲同工,可在寫作的過程中,還是困難重重,但好在在老師的耐心開導下,我們一點一點的突破難點,寫出了這篇小論文。

黃妤瑄2022/9/19 下午 07:19:10
5作者 廖英君
標題 感謝幫助我們的老師
內容
在製作小論文的過程中。最大的功臣還是我們的校長以及主任,是他們一直在幫助我們,在我們快要撐不住的時候及時提醒我們,讓我們從甚麼都沒有,到一篇完整的論文,真是多虧了老師,不管事在採訪
還是在卡關的時候都有老師的陪伴。謝謝老師!

廖英君2022/9/18 下午 10:56:43
4作者 廖英君
標題 有趣的過程
內容
在做小論文的過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跟著組員們一起去採訪,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我們意想不倒的事情,比如說在採訪雨恩先生,我們原以為他可能會是一個像許多的老闆一樣身上充滿著
高冷的氣息,但這跟我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他給我的感覺就失一種很親切的感覺,沒有那種高冷的氣息,果然自己想的跟實際去看的完全不一樣。

廖英君2022/9/18 下午 10:50:42
3作者 廖英君
標題 小心得
內容
隨著比賽的推進,我們的小論文也陸陸續續地完成了,而我們的心情也隨著比賽慢慢的變緊張了。
雖然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常常因為墮性而忽略了小論文,但都決定要做了,那就堅持到底吧!!!
在做小論文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就像真正的大學生在做論文,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有一點開心。

廖英君2022/9/16 上午 08:26:53
2作者 黃妤安
標題 日常碎片
內容
時隔一個月的札記,離交件的時間剩不到一個月,也要做個整合了,或許我慶幸老師在暑假時讓我們趕進度,才不會導致現在的我們有社團的練社團,有夜輔的留夜輔根本沒時間去完成這個論文,那就...加油吧。

黃妤安2022/9/12 下午 04:43:52
1作者 黃妤安
標題 小論文初相識
內容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碰到小論文,在我七下還是八上時校長有親自問過我有沒有興趣參加看看小論文,不果那時想到要用我不擅長的電腦打出一堆字,我覺得自己做不到,委婉地拒絕了他,不過後來八下時校長又問了我一次,我覺得自己的國中三年真的沒做些什麼,我答應了。

黃妤安2022/8/4 上午 10:12:38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
作者 木下齊
出版社 不二家
簡介(摘要)
擁有十八年地方活化事業經驗的木下齊,在第一線證實地方的活路在於獲利的事業。繼「不要依賴補助金!」等創業綱要,這位日本最積極的地方創業者,首度從事業項目、資產、人、金流、組織五大面向,整理日本公家與民間地方創生的現場作法、問題結構,以及具體對策。
導讀
特產、地方品牌、觀光──做什麼產品、政策項目才能延續地方的未來?
廖英君2022/9/29 下午 08:38:23
9書名 二地居:地方創生未來式
作者 林承毅, 謝其濬
出版社 天下文化
簡介(摘要)
 在高齡化、少子化、城鄉差距日益擴大的此刻,「地方消滅」已經不只是國際新聞中才會看到的名詞,更非專家學者的危言聳聽,而是一個真實的危機。

  過去透過增加觀光客以促進消費的思維,長期來說不足以創造永續發展,然而想吸引外來者長期定居又談何容易,本書作者聚焦於「觀光客以上,居住者未滿」的族群,提出人、地建立新關係
導讀
因為少子化讓大家知道地方創生的重要
廖英君2022/9/29 下午 08:23:21
8書名 地方創生×SDGs的實踐指南:孕育人與經濟的生態圈,創造永續經營的地方設計法
作者 筧裕介
出版社 裏路
簡介(摘要)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由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的
全球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共有十七大永續發展目標項目,
其中包含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永續城市與社區、消除飢餓、促進性別平權、
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減緩氣候變遷等。
不僅是透過政府機關或企業主的決策,
從小小孩到大人,每個人經由你每一次的行動和選擇,
都能將SDGs永續發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導讀
SDGs永續發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永續發展目標」。
廖英君2022/9/29 下午 08:17:29
7書名 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作者 增田 寬也
出版社 行人
簡介(摘要)
增田寬也劃時代眼界的主張,讓日本政府因此而推行「地方創生」政策,試圖在不可挽回之前先一步出手,思考該如何展望未來。「人口問題,就是國安問題。」日本早五年開始的地方創生政策,已開始慢慢累積出成果。2019年剛開始地方創生元年的台灣,是否能清楚辨別危機與目標,正是本書能夠提供最佳借鏡。

導讀
人口少化,避免人口集中,增加鄉村的吸力。
廖英君2022/9/29 下午 08:06:28
6書名 地方創生最前線:全球8個靠新創企業、觀光食文化,和里山永續打開新路的實驗基地 世界の地方創生: 辺境のスタートアップたち
作者 松永安光, 德田光弘, 中橋惠, 鈴木裕一, 宮部浩幸, 漆原弘, 鷹也敦
出版社 行人
簡介(摘要)
重新喚起地域活力、提供主流都市以外更多生活選擇的「地方創生」已經逐漸蔚為主流,新興的變革、未來的機會,都大有可能從郊區鄉村開始發展擴散。別再只是「來去鄉村住一晚」了,你我鍾愛的地方,都可以是文化經濟發展的最先端!
  

導讀
喚起地域活力、提供主流都市以外更多生活選擇的「地方創生」主流。
黃妤安2022/9/29 下午 08:05:10
5書名 以糧為名的轉型正義
作者 張芷淳
出版社 好優文化
簡介(摘要)
當孟山都的一顆種子,衝擊世界糧食,基改植物和全球化,也正衝擊台灣的小農社區……
土地,應該要用來耕耘,才能結出永續的穗實,
我們能留給下一代的資產,
是從產地到餐桌,能吃得到「真食」的鮮味。
導讀
一場探訪小農、育種者、輾磨工、麥芽工、麵包師、釀酒師和食材在地化運動者,串聯人、食、土地的覺醒之旅
黃妤安2022/8/4 上午 11:49:46
4書名 地方創生最前線
作者 林詠純
出版社 行人
簡介(摘要)
為了工作機會、為了高薪、為了人生前景……有太多看似「理所當然」的理由說服人們留在都市。但是打開視角放眼世界,我們會看到有些郊區鄉村,甚至是看似沒落的街區,已經開始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變革、創造出啟發未來的無數機會。

導讀
返鄉創業
黃妤安2022/8/4 上午 11:28:59
3書名 浪漫台三線
作者 江映瑤
出版社 江映瑤出版社
簡介(摘要)
台灣有多麼美麗?必須花些時間相處才知道,尤其像是苗栗三灣至卓蘭間的台三線沿路,在不超過15分鐘車程之處,處處皆有著令人驚豔不已的美景、秘境以及動人心弦的人、事、物。雖然想把全部的美景納入一本書中,實屬不可能,因此我們溫熱著心,聆聽了一群以「返青富民」姿態來愛著台灣、且以生命擁抱這片土地的返鄉青年小農為出發,希望更多人看見如此美麗的真實台灣,和這些可愛到令人敬佩與疼惜的在地小農們,一起分享關於台三線的愛與浪漫。
導讀
返鄉青年讓家鄉變得更好讓別人發現它的美
黃妤安2022/8/4 上午 11:18:30
2書名 回家種田
作者 劉崇鳳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在這部記錄回家之路的散文書寫裡,娓娓道出一個不斷飛離家鄉的女子,如何動心起念,輾轉掙扎,回到有著菸樓與稻田的山村老家:美濃;如何直面家族糾葛的過往記憶,梳理與至親家人間的異同矛盾;如何努力重新建構生活,把自己嵌進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常軌道裡。
導讀
返鄉青年回村種田的真實實錄
黃妤安2022/8/4 上午 11:16:43
1書名 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
作者 木下齊
出版社 不二家
簡介(摘要)
地方人口減少、城鄉差距、青年失業等困境,並非台灣獨有,日本的狀況更加嚴重,日本政府甚至於2014年發表「地方創生」計畫,把「幫助鄉鎮自立」正式列為國家首要任務,全國上下也火熱投入。然而,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顯示單憑政策無法挽救凋零的鄉鎮,即使努力祭出補助金、吉祥物、○○節等,熱鬧過後地方還是一片蕭條。於是,來自民間、更講求效率的「地方創生」,開始延燒。
導讀
偏鄉需要有更多的青年投入地方工作
廖英君2022/7/11 下午 03:21:23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身在富里的我們都知道這裡的老人非常的多,而年輕人相對的少,這樣不尋常的比例不禁讓我們好
奇是什麼原因讓留在富里的年輕人願意留下來,而他們留下來都在做什麼。於是我們向老師一番詢
問下得知,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偏向回來繼承家業,就好比說,創辦穀道秋聲的——鍾雨恩先
生。而另一部份為了現實生活而回來的人,像是村裡有一位自創精油品牌的林小姐。他們原本都在
北部生活,為什麼要放棄更多的工作機會,回來鄉下創業呢?又為什麼要在老人多青年少的地方創
業到現在呢?於是我們為了解關於他們的想法以及過程中的辛酸歷程,我們決定前去拜訪兩位先
生。
廖英君2022/9/27 上午 06: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