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在地食材-龍鬚菜

專題名稱吉安在地食材-龍鬚菜

專題描述大家對吉安在地食材「龍鬚菜」並不陌生,但是除了會吃以外,對龍鬚菜了解嗎?這次的組員之一每年都會參加學校的麥哲倫活動,養成對周圍環境觀察、探究的習慣。當在餐桌上出現龍鬚菜時,他很喜歡吃這道菜,也曾經吃過佛手瓜,原來這兩道菜之間是有關係的。在得知有小論文研究後,就想以龍鬚菜為主題,並邀請自己的好友一起加入。一開始我們想要藉由文獻蒐集、參訪、實際種植……等,對龍鬚菜有更深入的認識,但在閱讀相關文獻及參訪時得知,十二月中之後才會有種瓜(也就是佛手瓜,它可以長出龍鬚菜),於是我們將研究方向修正,希望在尋訪中提升自我的能力並對龍鬚菜有更多的認識,而且能藉由這些過程了解吉安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在一次次的農田走訪、對談中受到許多人的協助,感受到他們對這片土地和人民的努力,所以我們抱持和他們一樣的心態,想把種種收穫分享給更多人。親近它、理解它、運用它,期望能透過活動和周圍的人分享我們從認識龍鬚菜過程中學得的內容。最後一起設計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它,甚至喜歡它,並像我們一樣對家鄉的土地與人文有更深刻的了解。

隊伍名稱尋龍高手

指導老師李榮美 鄭曄彝

參賽學生葉澄 黃堉家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李蒼郎
來源 國土及公共治理專刊
描述 打造花東地區成為台灣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並融入生產、生活、生態特色,延伸產業價值鏈,逐步建構花東地區成為有機健康樂活廊道。
葉澄2021/10/7 上午 07:33:18
9作者 莊溪
來源 http://kplant.biodiv.tw/%E4%BD%9B%E6%89%8B%E7%93%9C/%E4%BD%9B%E6%89%8B%E7%93%9C.htm
描述 佛手瓜學名、產地、分布、用途、特性等介紹
葉澄2021/10/7 上午 07:23:17
8作者 蔡佳雯
來源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描述 將食農教育落實於課程,讓學生有親近土地的機會,才能真正感受土地的溫暖,進而關心在這片土地生存的人事物,土地教會我們,唯有與所有生命和諧共處,友善農業、尊重生命、與環境共好,才可能有永續的未來。
葉澄2021/10/7 上午 07:18:12
7作者 楊秀珠、余思葳、鄭安秀、陳昇寬 、黃裕銘
來源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行政院農委會藥物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描述 葫蘆科瓜菜類種類多, 如採收果實作為蔬菜食用的胡瓜、苦瓜、絲瓜、南瓜、夏南瓜、隼人瓜、冬瓜、 扁蒲、洋香瓜、香瓜、西瓜等;以採收嫩梢為蔬菜用的隼人瓜;由於葫蘆科種類多,特性有所差異,育 種目標及栽培方式亦不同。由於葫蘆科瓜菜類的果實為連續採收,造成藥劑防治上之困難,導致上市產品中農藥殘留量超過安全容許量,其病蟲害管理也非常重要。若能正確診斷、了解病蟲害之發生生態,進而對症用藥,並以非農藥之防治方法,當可生產安全之農產品。
葉澄2021/10/4 上午 07:13:07
6作者 社區大學
來源 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
描述 回歸古早年代的「永續耕作」方式,增添「健康食材」多管道來源,推動透明「食物歷程」新篇章。
葉澄2021/9/21 下午 03:29:40
5作者 李孟霖
來源 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op/view.aspx?src=
描述 龍鬚菜價格較穩定,不像其他葉菜類,易受颱風的影響。龍鬚菜從種植到採收,需三個月,因為是無毒,所以也不用花時間在噴藥除蟲上,但比較麻煩的是,初期的遷管引水的工程,以及必須搶在太陽出來前採收,但這些都不難克服。
葉澄2021/9/21 上午 11:37:57
4作者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來源 taft.coa.gov.tw/public/data/01411433571.pdf
描述 梨瓜(龍鬚菜、隼人瓜)良好農業規範,其中包含生產及出貨作業流程、栽培管理作業、施肥作業標準、病蟲害防治及生產履歷紀錄等
葉澄2021/9/5 下午 08:27:11
3作者 倪禮豐
來源 台中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描述 本專刊主要在說明龍鬚菜適合的生長條件及栽培管理與施肥推薦。
葉澄2021/9/5 下午 08:17:04
2作者 洪千惠、全中和、劉亭君
來源 花蓮區農業專訊第一一一期 109.03 月號
描述 本篇主要介紹花蓮地區龍鬚菜產業概況與展望,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的農情調查資料顯示,20 年前的龍鬚菜栽培面積大約為 200 公頃左右,截至107 年為止,全臺灣的龍鬚菜栽培面積已增加至將近 400 公頃左右,產地主要分佈在花蓮縣、南投縣及高雄市等地區,其中,花蓮縣吉安鄉為龍鬚菜第一大產區。目前吉安鄉的栽培面積大約在 165 公頃左右,約佔全臺灣 43% 的栽培面積,主要供應大臺北都會地區所需。
葉澄2021/9/4 上午 10:35:32
1作者 全中和
來源 花蓮區農業專訊第八十九期 /2014. 9 月號
描述 隨著氣候變遷,每年夏季進入秋季這一段時間,高溫加上日照時數較長且連續很多天, 是龍鬚菜最容易出現生理障礙的時間,導致大部份田區龍鬚菜生長勢變差,新葉抽出生育不佳, 節間縮短黃化,產量下降快速;經過多年觀察, 每年梅雨季過後溫度持續升高,即須注意適時 適度給水,尤其端午節過後更需注意溫度雨量的變化,幫助龍鬚菜度過最難熬的時間,惟有更加用心才能幫助龍鬚菜度過不易生長的天氣,減少過長時間乾旱,造成之龍鬚菜生長出現異狀及病害發生甚至枯死,生產不易,產量減少,品質變差無法上市,甚至廢耕之情形。
葉澄2021/9/3 下午 12:56:55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0.9.12 推廣龍鬚菜活動前的準備
說明
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讓不了解龍鬚菜的人了解龍鬚菜,所以我們決定舉辦一些活動讓我們的目的完成。在吉安鄉農會曾看到龍鬚菜水餃,覺得很特別,所以當要設計活動時,我們原計畫和同學們一起包龍鬚菜水餃,但因疫情影響,改變方式,由我們先在家中包好,再帶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享用美食,讓大家對龍鬚菜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們採買龍鬚菜,先嘗試餡料的比例,自己試吃過後決定稍微調整,然後再帶到學校讓同學品嘗、用PPT介紹龍鬚菜、完成學習單,分享我們學到的東西給大家。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01:04:10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0.08.25訪問推廣部吳主任、運輸人員和產銷班長
說明
這天我們去了農會,是為了讓我們了解龍鬚菜會載去哪裡、要怎樣保持龍鬚菜的品質......等,後來我們問到了龍鬚菜大多會載到台北。剛開始要放到貨車裡前要先幫龍鬚菜預冷,並且放到有冰塊的箱子,這樣做龍鬚菜才不會軟軟的。有終於了解到龍鬚菜不同時間採收的差別,種植真是一門大學問。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01:03:04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0.8.24訪問張伯伯
說明

我們為了更認識龍鬚菜,所以決定要訪問比我們更懂龍鬚菜的人。這天我們到了張伯伯的農田,問了一些問題,學了不少東西,例如:如果風吹向南邊,龍鬚菜種瓜就要往南邊傾斜,幼苗才不會被風吹斷,還有種植的時候兩顆佛手瓜間要距離兩尺......等。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01:01:39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0.09.15及09.16推廣活動
說明
我們今天解答了之前做的學習單,然後我們將龍鬚菜的歷史及學到的東西讓大家能夠了解,介紹前我們發現大家好像對佛手瓜不是很了解,所以馬上加強了佛手瓜的介紹,活動當天大家參與的情況相當踴躍,而且我們所做的「龍鬚菜水餃」也大受好評,好多人都說著回家也要做,而且還發現五年忠班也有同學家中經常做這道美食,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食譜了。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01:00:46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0.08.27訪問農改場劉先生
說明
這天我們依討論的內容決定去了農改場,訪問了農改場的劉詠汶助理研究員,我們得知目前沒有進行龍鬚菜的改良,但我們和他分享了成員間討論的建議,像我就比較喜歡吃龍鬚菜的葉子,莖太粗太硬了,所以我們覺得可以改良成不同軟硬程度,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另外也問了龍鬚菜種植時合適的距離,他告訴我們種植時一顆佛手瓜和另一顆之間的距離,建議是30公分至50公分,否則會太擠,龍鬚菜無法曬到足夠的太陽,沒辦法進行光合作用。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12:59:59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0.08.26訪問無毒農業陳文富先生
說明
我們去了無毒農業陳文富先生的農田,因為這是第三次採訪,所以我們都已經有經驗了。我們學到如何灑肥料,一開始要把肥料倒進去一個金屬的桶子,然後沿著路線方向,將管子左右均勻灑上肥料就完成了。陳先生也因為田裡缺水,原先栽種龍鬚菜的部分已經都剷除,另外有些地方開始嘗試種玉米,希望較耐旱的玉米可以順利生長,我們也默默希望能降雨,為他解除煩惱。也因為沒有使用農藥,這片土地常常會出現不同種類的動植物,也會在一大片蔬菜中忽然發現一株其他植物,這是因為鳥類或其他生物經過而留下的,這裡像生物的樂園一般。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12:57:41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出門尋找龍鬚菜
說明
當天我為了有一些龍鬚菜的觀念,所以請媽媽帶我去找龍鬚菜,當看到時,我有一堆問題,還好媽媽幫我解答了一些疑問,之後的採訪活動,應該也可以幫我解惑。我們要回家時,發現了龍鬚菜水餃,當時我還很疑惑:龍鬚菜能做成水餃?這道特別的食物就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12:54:22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了解同學對龍鬚菜知多少
說明
我們發現同學們大部分沒有聽說過佛手瓜,有機會一定要帶用佛手瓜製成的美食來和大家分享,知道吉安四寶之一龍鬚菜的價值,期待下次和大家分享時的狀況。
黃堉家2021/9/18 下午 04:16:24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0.08.23分享訪問前資訊
說明
我們互相分享在吉安田間看到的龍鬚菜田狀況,以及農民種植時會使用的一些方式,讓我們在進行訪談前對龍鬚菜有更多的了解,並練習記筆記,討論在訪談時如何提問,與如何將資料分類......等。
黃堉家2021/9/17 下午 12:41:15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蒐集資料
說明
我們為了更深入了解龍鬚菜,所以我們有上網查詢一些網站上的資料,也有尋找報刊雜誌或相關圖書,學習上面的資訊,並利用口頭報告互相分享內容,還利用視訊討論並進行資料整理與分類。
黃堉家2021/9/17 下午 12:41:03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黃堉家
標題 去買東西準備活動
內容
我們為了要讓龍鬚菜的推廣活動成功,所以決定要包水餃,利用學習單了解大家的狀況。一開始我們先去買水餃皮,買完水餃皮,接著去買龍鬚菜,剛好對面有一家豬肉店,一下子我們的買東西之旅就結束了。回家後我和爸媽一起研究材料,先是做了幾個,試吃後再調整一下,相信下次做給大家的會更好吃。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01:23:32
9作者 葉澄
標題 參訪吉安鄉農會後的心得
內容
去之前對吉安鄉農會的了解差異:
去之前,我認為吉安鄉農會主要是販賣蔬果跟農特產品來賺錢,但經過這次訪問才發現他們不只這樣。農會就像橋梁一樣,一邊是政府,另一邊是農民,政府若有補助的方案,會透過農會來輔導(輔助)農民申請;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幫農民去外縣市宣傳自己種的農產品,讓更多的人知道或了解吉安的好。所以這次的訪問,讓我了解到農會對農民有很大的幫助,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幫助農民銷售產品到外縣市,這樣農民收入會比在本地販售更高。

葉澄2021/10/7 下午 01:08:46
8作者 黃堉家
標題 訪問陳伯伯心得與感想
內容
我們去的收穫有:
不要因為牠是一種昆蟲或是小動物就瞧不起牠,每個生命都很珍貴的。
而且之前訪問的人大多都是說龍鬚菜只要可以繼續生長就一直讓它生長,但我們去那邊發現好像不是一直種就比較好,要先種其他的植物,讓其他植物的養分能幫助後面種植的植物。

黃堉家2021/10/6 下午 08:42:28
7作者 黃堉家
標題 訪問張伯伯心得
內容
我們這天訪問了張伯伯問了一些問題,像種植佛手瓜需要相隔多少公分?種龍鬚菜時要注意什麼?也得到了小技巧:如果風吹向南邊,種的龍鬚菜種瓜就要往南邊傾斜。

黃堉家2021/10/6 下午 08:34:00
6作者 黃堉家
標題 訪問農會推廣部吳主任、產銷班班長
內容
我們這一天去了農會,在那裡我學到了如何保持它的品質,其中的是預冷,要怎樣預冷呢?先泡在水裡5分鐘再冰到冰箱就好了。也知道龍鬚菜以前大多種在山上,後來為了方便才移植到山下的。還有因為吉安鄉農會的努力,得知不同廠商的需求,在販賣需求及農民勞作中取得平衡,請農民在採收的時候先將龍鬚菜用成一把一把的,然後交給農會,再載去台北的市場賣,因是事先分裝好,這樣買賣時可以很快掌握數量及定價,提高了販賣者的訂購意願。

黃堉家2021/9/29 下午 05:42:28
5作者 葉澄
標題 小論文第一次的採訪經驗與心得
內容
採訪前後認知的差異:
今天我們去採訪張伯伯,在這以前我完全沒有採訪經驗,出發前我以為要一板一眼的問,讓我非常緊張。還有我認為農民只是會種菜,對於這次小論文沒有太大幫助,還不如我自己看書或上網找資料來得有用。
收穫:
但經過這次採訪才發現採訪其實比想像中的簡單輕鬆,我們也有學到了關於龍鬚菜的知識,例如: 龍鬚菜的種植和採收方式,龍鬚菜怕的東西......等,這一次經歷讓我克服了採訪會緊張的心情。

葉澄2021/9/21 上午 11:48:52
4作者 葉澄
標題 採訪農改場劉詠汶研究員的心得
內容
收穫:
了解農改場是做什麼的,是研究、改良農產品的單位,像是提升農作物的栽種技術,讓作物長得更好。
對採訪前後認知的差異:
1.我原先對種植龍鬚菜間距的想法是:如果靠太近,生長在底下的龍鬚菜會沒辦法照到陽光而生長不良。劉先生還補充說明:龍鬚菜種植時,種瓜大約要間隔30-50公分,證實了我的猜測。
2.原本認為農改場只是做一些農作物的研究,但是卻沒有對農民有太大的幫助,但是經過這次採訪,農改場會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例如說,每到夏天,龍鬚菜就會因為太陽太大、溫度過高,導致生長不良,這時候,農改場的研究人員就會做實驗,目前他們找到的解決方案是掛黑網、多澆水。
反省紀錄:
這一次我們問了很多問題,但是我們有幾次冷場,因為劉先生他是比較內向的研究人員,要有人問他,他才會回答。像之前的黃主任、張伯伯,他們會主動找話題。
經過這幾次的經驗,我也越來越期待訪問,而不會去逃避它。

葉澄2021/9/21 上午 11:47:25
3作者 葉澄
標題 參訪吉安鄉農會的果菜運銷集貨場
內容
我最好奇的是:
1.為什麼吉安龍鬚菜產量這麼多?因為花蓮的環境適合,像水分適中、陽光適中......等。
2.為什麼現在主要吃龍鬚菜為主,卻很少吃佛手瓜?其實以前是吃佛手瓜,但它的產季只有12月,後來開始嘗試吃佛手瓜的幼苗(龍鬚菜),吃著吃著發現還不錯吃,而且產期長,較有經濟價值,所以龍鬚菜就漸漸地取代佛手瓜,變成我們餐桌上的美食。

葉澄2021/9/21 上午 11:44:00
2作者 葉澄
標題 訪問吉安鄉在地有機農民陳伯伯
內容
收穫:
今天講到龍鬚菜的話題比較少,主要聊的都是有機無毒的話題,但我們已經有得到關於龍鬚菜的知識,所以我們也可以趁這個時候了解無毒農業。陳伯伯的農田到處都是小動物,像蟾蜍、麻雀、各種昆蟲等,陳伯伯說:「每一個生命都是非常珍貴的,自己看到任何動物都不會傷害牠。」。
採訪前後認知的差異:
在採訪前,我一直認為農民只會為了確保農產品的品質而噴灑對環境有害的農藥,卻不會去顧慮到其他動物和人類的健康,這種做法就好像只是把土地、生物等都當作賺錢的工具。但經過這次的採訪,才知道有一些農民也會盡量去使用不傷害各種生物健康的種植方法,把各種生物和土地當成朋友一樣善待,而不是把自已的經濟利益當作首要考量。

葉澄2021/9/21 上午 11:41:49
1作者 黃堉家
標題 訪問農改場劉詠汶研究員心得
內容
我知道了農改場是做什麼的,是會想方法解決農民的煩惱,也得和農會討論一些產品上的改良,所以農民、農會和農改場是很好的搭檔喔!



黃堉家2021/9/18 下午 04:38:08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東部生態農業:台灣農業環境教育指南
作者 孫正華,游之穎,倪禮豐,潘昶儒,郭華仁,吳秋瓊,洪愛珠,王孝言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簡介(摘要)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出創新主題的四套農業環境教育教案,包括以有機水稻栽培管理技術理念開發著水稻的一生教案、以原生野花復育應用於生態環境營造理念開發的花草不思議教案、以原住民作物保種與利用理念開發的Ina的野菜廚房、以循環農業理念開發的農場物語教案,轉化農業知識、培育種子師資,給想嘗試推行食農教育、農業環境教育的人員,獲得一份為台灣農業環境量身打造的環境教育指南,讓學生及社會大眾透過遊戲,學習農業相關的理念,共同為農業的多元化與永續發展努力。
導讀
讓更多想嘗試推行食農教育、農業環境教育的人員,獲得一份為台灣農業環境量身打造的環境教育指南,花蓮農改場將針對台灣場域研發適合入門者操作的四套教案相關教學流程、圖卡、紀錄單等集結成冊,收錄在花蓮農改場專刊「東部生態農業-台灣農業環境教育指南」
葉澄2021/10/7 下午 08:36:12
9書名 未來少年27
作者 陳芝華
出版社 小天下
簡介(摘要)
未來少年是一本很有趣的書,裡面主要在介紹自然科學、國家的歷史......等,並運用好看的漫畫來教大家一些有用的知識。
導讀
植物分為無維管束和有維管束
無維管束有:地衣、藻類和苔癬。
有維管束有: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01:19:06
8書名 花蓮本土教材
作者 傅崐萁
出版社 花蓮縣政府
簡介(摘要)
這本書是為了讓學童能夠了解自己的故鄉而出版的,裡面都是在介紹花蓮特色、當地的著名景點......等,是一本介紹花蓮的書。
導讀
吉安鄉是個農業鄉,主要作物包刮水道、番茄、山蘇、山藥、蕨菜、芋頭、水梨、花卉、韭菜、龍鬚菜,其中又以芋頭、韭菜、龍鬚菜為最大宗,並稱為吉安三寶(和吉安米並稱為四寶)。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12:40:56
7書名 菜市場蔬菜圖鑑
作者 張蕙芬、林麗琪
出版社 天下文化
簡介(摘要)
這本書主要是在介紹每一種蔬菜和果實的身世由來、植物的特性、生長特性與營養價值等,才能真正落實「吃在地、吃當地」的飲食生活態度,並支持友善土地的永續農業。
導讀
我們在吃龍鬚菜的時候大多都吃它的幼苗,是以前日本引進的佛手瓜,由於難以與台灣人喜愛的絲瓜扁蒲等競爭,敗下陣之後便到處蔓生,不受人們喜愛。誰知道風水輪流轉,現在大家聞藥色變,於是完全沒有農藥的佛手瓜重新站上舞台,成為新世紀的寵兒,而其嫩芽,嫩莖也被冠上「龍鬚菜」之名,成為夏季最受歡迎的乾淨綠色蔬菜之一。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12:39:45
6書名 植物Q&A
作者 鄭元春、林麗琪
出版社 大樹
簡介(摘要)
介紹植物的種類、習性、適合溫度、適合地形......等,
讓大家能夠了解蔬菜。
導讀
其實有兩種龍鬚菜,一種是在海裡的;一種是在陸地上的,生長在海裡的是一種水藻,細細的,有很多分枝,是製造洋菜的好材料,很少直接煮來吃。
陸地上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龍鬚菜,它果實原本的名字有梨瓜、隼人瓜、佛手瓜或香櫞瓜,是典型的瓜類蔬菜,以前只吃果實但有人發現葉子很好吃,又帶有長長的捲鬚所以稱為龍鬚菜。
黃堉家2021/10/7 下午 12:38:18
5書名 史上最完整四季蔬菜營養圖鑑
作者 好食材研究團隊
出版社 和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收錄108種台灣常見蔬菜,從選購、清洗、保存到料理的全圖解蔬菜百科
400多張精美圖片,詳解蔬菜品種、別名、盛產期與飲食重點
依據衛生福利部的食品營養成分表,營養成分速查
解說食材保健功效、適宜與禁忌人群
容易上手的養身保健料理食譜
導讀
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生長成熟的時令蔬菜,口感、營養都比反季節蔬菜還要好。
食物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天的食物熱量如為三千大卡,對不運動的中年男性可能太高,然而對運動員則可能太低。對營養的需要,個體間差異甚大,每個人應該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和營養需要。
植物生化素(Phytochemicals)簡稱植化素,是一種天然化合物質,屬於天然食物的色素,人體本身無法製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獲得。營養學專家及醫學專家指出,部分的植化素是人體最佳的抗氧化劑,只要多吃蔬果,可以媲美任何的化妝品、保養品。
四季蔬菜是來自大地的恩惠,多攝取神奇的蔬果植化素,每天都能擁有滿滿的健康活力!
葉澄2021/10/7 上午 07:46:27
4書名 作物土壤管理與施肥技術-蔬菜與雜糧篇
作者 林經偉,湯雪溶,郭雅紋,倪禮豐等人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簡介(摘要)
本書內容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集結本所與各試驗改良場所多年累積蔬菜與雜糧之土壤肥力、葉片分析、作物營養診斷與施肥推薦之研究成果,並介紹與討論在實際試驗推廣與應用診斷服務過程中,如何依照個別田間環境與土壤狀況所作之機動調整,以增加農友肥培管理之實際應用性與採行性。
導讀
"作物土壤管理與施肥技術",專書內容涵蓋水稻、蔬菜、果樹、茶葉與雜糧等數十種作物之栽培、土壤管理與施肥技術實務,其內容豐富,足可提供研究人員及農友參考應用。
葉澄2021/10/7 上午 07:44:08
3書名 史上最完整的蔬果飲食圖鑑
作者 三慧文創工作室
出版社 和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分類
本書分為七個篇章,分別是果實類、葉菜類、藻菌類、根部類、香菜類、芽類、水果類。
品種詳述
介紹各國各地域出產的品種,以精美圖片、文字區別每個種類的特色。
食材的產地、選擇
本書詳細說明各品種的盛產期,並指導讀者如何挑選當令蔬果。國際盛行自然、環保、養生的概念,每一種蔬果都有最適合生長的季節,本書將詳細說明,並指導讀者如何選擇新鮮、價廉物美且安全性較高的蔬果種類。
導讀
人類為維持生命和生長發育,必須依賴所攝取的食物養分。養分於人體內經消化、吸收、運輸,才能被體內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利用,以構成身體的結構成分,提供生命與活動所需能量以及調節身體的代謝。
食物是營養素的來源,所謂均衡營養必須攝取來自適當與適量的多種食物組合,因此,研究食品營養必須了解食物。然而,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並非恆定不變,其受環境的影響很大:環境的改變造成食物中營養成分的變化,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思。
葉澄2021/10/7 上午 07:40:08
2書名 龍鬚菜有機栽培
作者 倪禮豐、全中和、陳任芳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簡介(摘要)
本手冊介紹龍鬚菜有機栽培管理,包含氣候與土壤、繁殖與催芽、種植時期、整地及播種、遮蔭與敷蓋、灌溉、整技、收穫及更新,另闢有機肥培管理及有機病蟲草害管理二篇,可直接提供農友參考採行,期望對促進我國有機農業發展,以及政府安全農業政策的推展,有所助益。
導讀
「龍鬚菜」是梨瓜植株的嫩梢部分,在夏季高溫環境下嫩梢生長迅速,是重要的夏季蔬菜,栽培面積以花蓮縣最大。又因其較少發生嚴重病蟲害,一般栽培時也很少施用藥劑,而且根系發達,夏季生長勢強,初期覆蓋快速,無需擔心雜草問題,可說是完全符合有機栽培的條件需求,極具發展成主要有機葉菜類的潛力。
葉澄2021/10/7 上午 07:36:46
1書名 蔬菜
作者 周延光
出版社 淑馨出版社
簡介(摘要)
本書在介紹各種蔬果的原產地、品種、栽培方式、料理方法等,如佛手瓜。
導讀
佛手瓜原產於西印度群島,分布於熱帶地區,喜歡溫暖、雨量適中,晝夜溫差大的氣候。佛手瓜種類很多,原產地瓜地馬拉就有大約20多種,台灣只有2種,分別為綠皮種和白皮種。
葉澄2021/9/12 下午 06:11:57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如果說我們要認識花蓮,不妨從我們居住的吉安開始;關於認識吉安的方式,不妨從家鄉的物產-龍鬚菜認識。我們以實際訪談的研究方式,從兩位高年級學生的角度切入,在一次次的走踏參訪的過程中,我們整理出了相關資料,也共同感受了這座小城市的美好。李榮美2021/10/7 下午 05: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