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年~花蓮原住民聯合豐年節文化推廣之探討
專題名稱 | 慶豐年~花蓮原住民聯合豐年節文化推廣之探討 |
專題描述 | 近年來原住民文化因時空背景的不同及獨具的文化特色,已成為台灣發展觀光的主要方向。台灣都會地區皆會辦理相關的祭儀活動,其中體驗原住民文化總能吸引許多遊客,也成為觀光趨勢,而且又以原住民傳統的文物與歌舞表演是最令人感興趣的。 每年暑假,花蓮縣整府辦理原住民聯合豐年節推廣觀光及原住民文化,七八月皆會吸引許多遊客來到花蓮參與聯合豐年節,體驗原住民文化,遊客參與原住民節慶活動除了可以提升觀光效益外,透過參與聯合豐年節也可以體驗原住民文化。 因此我們想要深入了解這樣的聯合豐年節活動是否可以讓一般民眾及觀光客了解原住民文化及達到原住民文化推廣的效果。七八月花蓮各部落也會辦理部落豐年祭,部落豐年祭和縣政府的聯合豐年節又有哪些不同呢?期待透過本次的研究可以揭開原住民豐年節的神秘面紗。 |
隊伍名稱 | 原氣小子 |
指導老師 | 余宛蒨 蕭幸青 |
參賽學生 | 余竑樂 陳若菲 簡彤 陳彥愷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李義雄 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110DH000691004%22.&searchmod 描述 此份研究目的是為了檢驗遊客對花蓮縣原住民聯合豐年節的整體滿意度與在網路口碑的影響。 研究方法是以抽樣方式調查,對於參與花蓮原住民族豐年節的遊客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總計回收253份,有效問卷210份,有效樣本數83%。研究結果顯示,遊客體驗導向的參與者動機對體驗價值有顯著正向的影響。體驗價值對滿意度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其中以美感體驗為最高,其餘依次為娛樂和教育體驗。滿意度對再訪意圖有顯著正向的影響且高於網路口碑。 | 蕭幸青 | 2022/9/29 下午 10:08:44 | |
9 | 作者 余錦福 來源 https://resource.iyp.tw/static.iyp.tw/26459/files/ad5454ff-d68a-4eca-a16b-0cc9197f09ce.pdf 描述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在地性論述:以港口部落為例 本論文希冀透過豐濱鄉四個部落之田野調查,及文獻資料交叉檢證,以部落為主體的在地性詮釋,並從音樂面切入,推敲其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祭歌的象徵意涵。 | 陳若菲 | 2022/9/29 下午 10:02:48 | |
8 | 作者 周佳蓉 、鍾佩伶 來源 http://www.tipp.org.tw/researchsourse/word/42131012016.pdf 描述 社會距離對遊客之原住民觀光旅遊動機和行為意向的影響 本研究以「社會距離」探討其對遊客在原住民觀光旅遊的動機與旅遊行為意向之影響性。經回收205份網路問卷調查後,發現整體填答者的主要動機為「新奇尋求」之探訪自然山林美景,及親自看到原住民生活樣貌的「真實性」;而「社會互動」的動機較低。根據社會距離可將填答者分為三群組,發現低群組偏好自然景色與文化瞭解、中群組偏愛真實性與體驗、及高群組偏向社會互動與融合。旅遊行為意向上,低群組偏好生態之旅與原住民文化園區,中群組偏向各式的原住民觀光旅遊體驗活動,而高群組較接近於擔任志工。 | 余竑樂 | 2022/9/29 下午 09:58:58 | |
7 | 作者 陳芬苓 來源 https://www.nhu.edu.tw/~lbhung/10201-Research%20Methods/13.pdf 描述 原住民經濟困境與地方文化 產業發展之可能 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本研究採取深入訪談法及檔案研究法,瞭解桃竹苗地區原住民族群經濟困境的現況,分析原住民部落目前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並討論未來原鄉地方文化產業化的可能性。 | 余竑樂 | 2022/9/29 下午 09:55:18 | |
6 | 作者 吳明義 來源 http://www.twcenter.org.tw/wp-content/uploads/2015/05/g02_03_02_07.pdf 描述 台灣原住民的祭儀文化 本研究在各章節的論述中敘述有關精靈崇拜的各種特質將有更詳細的敘述。原住民的祭儀文化由來於此。這種信仰在原住民日常生活上的表現就是「生活就是宗教,宗教就是生活」。宗教與生活是「一體的兩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實體,是無法分開的。 | 余宛蒨 | 2022/9/29 下午 09:51:48 | |
5 | 作者 舞瑪夫‧達給魯頓 來源 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8218/4043000203.pdf 描述 參與原住民觀光節慶活動遊客特質之研究以布農族部落為例 原住民觀光是現代新興的旅遊趨勢,尤其是節慶活動常被廣泛地用來帶動部落旅遊人潮與形塑地方形象。而在原住民觀光活動舉行的過程中常為部落帶來正反面的影響,不管是自然環境、經濟面與傳統文化等都不容被忽視。本研究以 2009 年南投縣羅娜村常年舉辦的聖誕節慶之遊客為研究對象,試圖了解遊客對原住民觀光節慶活動的認知。 | 余宛蒨 | 2022/9/29 下午 09:42:53 | |
4 | 作者 李義雄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9ry3dy 描述 原住民族豐年節參與者動機、體驗價值、滿意度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本研究是了解遊客對花蓮原住民族豐年節的整體滿意度和再訪意願、網路口碑之影響。 主要採便利抽樣,對於參與花蓮原住民族豐年節的遊客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總計回收253份,有效問卷210份,有效樣本數83%。 研究結果顯示,遊客體驗導向的參與者動機對體驗價值有顯著正向的影響。體驗價值對滿意度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其中以美感體驗為最高,其餘依次為娛樂和教育體驗,而逃避現實體驗對滿意度沒有顯著差異。滿意度對再訪意圖有顯著正向的影響且高於網路口碑。 | 陳彥愷 | 2022/9/20 下午 08:18:23 | |
3 | 作者 黃貞瑋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s6rbve 描述 文化展演與認同:馬太鞍阿美豐年祭的傳統與現代 每年八月舉行的豐年祭,本是為慶祝一年的豐收,漸漸發展成肩負向內文化凝聚,與向外發揚原住民文化的重大慶典,吸引了上千人來到平時寧靜的馬太鞍部落,大家手拉著手,跳著舞,唱著歌,歡欣鼓舞地感謝一年來祖靈的庇佑,也維繫了彼此對部落的向心力。 此研究論文是針對當代馬太鞍阿美文化展演與認同之間的關連,進行描述與分析。想要研究馬太鞍阿美族如何以不同形式的文化展演來表達其自我認同,在創新中延續了文化的傳承。 | 陳彥愷 | 2022/9/20 下午 08:05:26 | |
2 | 作者 余展輝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nue4zh 描述 太魯閣族樂舞展演之研究-以2013年花蓮縣原住民聯合豐年節為例 此為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研究生余展輝之研究論文 論文主要是研究生觀察花蓮縣政府每年七月中旬辦理「花蓮縣原住民聯合豐年節」都會直接或間接對當地原住民傳統樂舞文化產生不同程度包括正、負面的影響。 故以參與2013年活動展演的太魯閣族樂舞為研究對象,因應觀光節慶之屬性,探討節目展演的影響情況。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參與觀察、節目文本分析、問卷調查等質性方法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參與演出的太魯閣族樂舞產生「豐富太魯閣族樂舞表演的內涵」、「提升太魯閣族樂舞演出的水準」及「提高參與演出者對太魯閣族自身文化的認同感」等正面肯定的回饋;然而,也產生「影響傳統太魯閣族樂舞文化展演形式」、「表演節目無法呈現完整脈絡主題」、「只有少數樂舞得以進行展演」等負面之影響。 | 簡彤 | 2022/9/20 下午 07:58:27 | |
1 | 作者 明立國 來源 https://necis.nhu.edu.tw 描述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類型體系之研究 這是一篇研究論文,主要內容是為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一個初步的系統性研究。研究者將藉著十幾年來一百多個部落實地的田野考察資料,並考慮族人的觀點與其內在的分類方式,從語詞、語意、及實際表現的現象與形態上,來探討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類型、文化區、歌舞的結構系統與原則,及其內含的文化意義。 | 蕭幸青 | 2022/9/6 下午 11:05:09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余宛蒨 標題 透過實地踏查與訪問,讓我們更了解原住民族文化 內容 此次與學生一起進行小論文研究,有機會和孩子走入縣府與部落的豐年祭,除了親眼見證相關祭儀,也更能體會原住民族對豐年祭的重視,並感受原住民族群對縣府辦理的聯合豐年節的期待與投入。 1.歌舞是豐年祭活動的重心:有歌舞才是完整的豐年祭。不僅歌和舞不能分開,而且重視的是團隊一起呈現,不會出現個人表演,須加入隊伍同唱共舞。另外,傳統的祭典歌舞只有在豐年祭活動期間才可唱跳。 2.服裝象徵的意涵:情人袋的背法,會因為不同邊而有不同的意義。(一般:右肩左斜。服喪:左肩右斜) 3.聯合豐年節:讓各部落與族群有機會交流互動,所以很多原住民朋友說:每一年都一定會參與。 4.原住民文化的傳統與創新:為了讓原住民文化傳承下去,族群會互相討論並思考如何因應時代,保有固有的文化。 5.原住民聯合豐年節宣傳時間調整:透過訪問與問卷,發現有部分民眾表達有機會會想參與了解,但當得知活動時間時已經太晚了,所以這個部分或許是後續辦理活動可以調整的地方。 在小論文研究期間,看到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歸納整理蒐集到的資料,並說出自己學習到與覺得不太一樣的地方,身為老師也從中看到學生參與小論文的意義與價值。 | 余宛蒨 | 2022/9/29 下午 09:29:07 |
9 | 作者 蕭幸青 標題 原住民祭儀文化永流傳 內容 而原住民的祭典儀式一直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每一族群都具有其獨特性,也非常的神聖、莊嚴,但面對漢化及當代觀光化的衝擊等種種原因導致原住民族群文化的大轉變。 本次陪著學生進行花蓮縣原住民聯合豐年節的主題研究,顛覆了自己對於聯合豐年節的看法,在過去以為花蓮縣政府為了觀光辦理原住民聯合豐年節,只能純粹帶來觀光收益,但是經過深入的研究探討之後,發現有很多的附加價值。 像這樣祭典融合觀光活動,對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有一些正面的影響 1.許多歌曲及舞碼的改編,讓大家對於原住民文化有初步的認識。觀光化讓外界更認識原住民,同時體驗原住民的文化,增加一些文化流動,也能因此打破以往的刻板思想。 2.再者因為縣政府辦理聯合豐年節,讓一般民眾或是遊客對於原住民文化有初步的認識,接著又有部落的豐年祭,他們可以進入部落,做更深入的了解,有助於原住民文化的推廣。 3.在外人看起來只是一個單純的豐年祭,卻隱含著許多重要的意義與功能,例如:教育、倫理、競技、文化傳承……等,在這些過程中緊緊地將於部落的族人繫再一起,這是漢人文化中所看不到的。 在我們訪問的過程,我們也發現受訪者全數支持與肯定豐年祭活動對文化傳承與族群延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於原民來說,人才培育,延續文化,是非常重要。因此期盼透過多元的方式,連結各方資源,讓這些有意義的文化可以延續永久。 | 蕭幸青 | 2022/9/29 下午 02:21:27 |
8 | 作者 余竑樂 標題 竑樂的研究心得-原住民文化值得被傳承 內容 在我們還是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又教我們新住民和原住民文化。 讓我們對了這兩種話有初淺的認識,但是我們還是很好奇,心中總是想為什麼原住民文化,如此受歡迎,有對新住民來說這麼的中重要,於是我們藉此機會組成的小論文團隊做更深入的研究。 我們的研究流程是要先做文獻蒐集,再去設計問卷和著去做實體的調查,調查結束之後再去做資料整理和分析,最後就是去做結論和總結。 還在這段過程當中,我們有去參加花蓮縣聯合豐年祭,還有去訪問 太魯閣舞團的團長,還有原住民行政處的副處長,經過了多次的訪問和參加活動後,我學到了豐年祭的功能有教育功能、競技功能、宗教功能,我們在豐年節共收集的200名的問卷,以41到45歲的參加者居多,但是我們發現了有參加過部落豐年祭的人,都覺得部落豐年祭更為神聖,文化傳承比較重視,還有其實大家都覺得豐年祭其實是一個祭典的日子,完整豐年祭豐年節是原住民少年的訓練過程,最後一天驗收通過大家一同慶祝歡樂,所以最後一天才很歡樂。 這些祭典訪問完之後,我的心得是我們必須尊重每一個文化,不要對任何一個文化有所歧視,還有我們也想到如何讓原住民文化被大家重視,和如何傳承和改進。 我們的結論是在表演方面可以做得更到位,因為我們發現有些在表演上有現代舞蹈,這是可以改進的,但是大方向的改變就是需要藉助大家的力量,讓我們一起認識這個文化,並且把原住民文化繼續延續和流傳下去,甚至到國外,讓大家都知道原住民文化的美麗與價值,大家一起努力吧 | 余竑樂 | 2022/9/28 下午 10:49:19 |
7 | 作者 陳若菲 標題 文化研究有意義 文化傳承很重要 內容 在四年級我們在人文課的時候,我們上了一個主題是新住民與原住民的主題。因為四年級的時候時間不夠,沒有做成完整的研究過程。所以我想利用這一次的小論文主題完成完整的研究。 這一次的研究,讓我們有機會訪問了很多豐年祭有關的東西,我發現豐年祭不是一般人可以參加,比起聯合的豐年祭,部落豐年只有族人可以參加。 豐年祭的辦理可以讓文化傳承,族群為主題,我覺得豐年祭是一個很棒的想法,因為可以讓很多人知道原住民的文化,也可以讓原住民文化傳承下去,很多的原住民朋友因為到外縣市工作,所以很少回到部落的家鄉,可以讓他們藉由豐年即會到家鄉團聚。有些因為嫁到外地,也漸漸地忘記自己的文化,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所以豐年祭對原住民有很大的幫助。 豐年祭對外來客的重要性,在於可以讓外來客知道台灣不是只有漢人,希望每一個族群的原住民的文化可以被傳承下去,也希望我未來可以再做更多原住民文化的議題。 | 陳若菲 | 2022/9/28 下午 10:31:53 |
6 | 作者 陳彥愷 標題 小論文研究心得-每一個文化都值得被尊重被傳承 內容 陳彥凱研究心得-每一個文化都值得被尊重被傳承 透過這一次的小論文研究,我學習到了很多,如花蓮縣政府為什麼要辦聯合豐年節,以及聯合豐年節為花蓮的觀光產業與原住民文化帶來了什麼影響。我們也去了聯合豐年祭和部落的豐年祭也探討了很多的問題,這中間過程既新奇又有趣。不只學習到了很多也了解每一個文化都有必需要受到尊重也值得被重視,也需要被關心和關懷。 能夠在這一次的研究當中學習到這麼多,我想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以及與我一起研究的同學們,我們一起參與了這一次的研究,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環節,大家一起做了很多事情,謝謝你們,在這一次的研究過程,當中所做的點點滴滴,也希望我們能夠在這一次的比賽中獲取優異的成績。 | 陳彥愷 | 2022/9/28 下午 10:25:25 |
5 | 作者 簡彤 標題 簡彤的慶豐年研究心得 內容 這次我參加小論文比賽,在比賽的同時我也參加或體驗了許多我沒參加過的活動,例如:第一次訪問他人、第一次部落豐年祭,第一次參加聯合豐年節等等.....是一件過程艱辛又新鮮有趣的事。在這些過程中,我學到了如何設計訪問題目,訪問他人需注意的事、如何從訪問後整理訪問資料,還有關於原住民文化的許多知識等等,真是收益良多啊~ 在這個過程中,有時會因為家裡有事,沒有辦法參與每一個活動,但我都有盡力的為團隊盡最大的努力,踴躍參與每一次的集會活動,最後希望這次的小論文可以得名可以有很棒的成績! | 簡彤 | 2022/9/27 下午 03:34:40 |
4 | 作者 余竑樂 標題 花蓮阿美族對傳統和現在豐年祭的比較差異分析-閱讀心得報告 內容 花蓮阿美族對傳統和現在豐年祭的比較差異分析-閱讀心得報告 本論文研究是最主要想要了解阿美族的由來及文化,阿美族傳統跟現代服飾的差異,還有傳統及現代的文化差異,透過問卷調查與文獻探討法來得到他所要的資料。 我們比較能夠參考的是傳統與現代豐年祭的差別,其中他有針對swot分析的方式來了解傳統與現代豐年祭的差別,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樣有一點複雜,所以我們可能無法採用這樣的分析方式,不過他也用了問卷調查來調查阿美族的文化,這是我們可以參考的部分。 蓮阿美族對傳統和現在豐年祭的比較差異分析-閱讀心得報告 | 余竑樂 | 2022/9/26 下午 08:38:27 |
3 | 作者 簡彤 標題 IIisin你要回來嗎?以安通部落為例 心得報告 內容 IIisin你要回來嗎?以安通部落為例 本篇論文介紹安通歷史的脈絡,還有豐年祭的儀式及意涵,都會青年豐年祭的認知與認同 這篇論文,後我看到他在寫這篇文章是有清楚地描寫他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還有詳細的資料,大致分為開始自我認同豐年祭的儀式,及意涵,今年對文化的認識等等,看完了不只學到的內容,還學到了寫論文的方法,我看完的心情是對自己的文化必須有一定的認同,就像是「做人不能忘本」一樣,因此看完這篇論文之後我的收穫良多,希望我可以學得更多一點。 | 簡彤 | 2022/9/26 下午 08:30:42 |
2 | 作者 陳若菲 標題 阿美族豐年祭的轉變閱讀心得 內容 阿美族豐年祭的轉變閱讀心得 在本篇文章當中介紹了傳統豐年祭的意義,另外也提到豐年祭有具備的功能,例如教育功能、及倫理功能等。 另外他也提到了豐年祭變遷因素,其中有包括政府的政策經濟結構的改變,社會面的影響,有教育制度面人口流動。 最後提到豐年祭的整個轉變的形態,原因有哪些,提到了豐年祭雖然減少的許多傳統的儀式,但是在整個過程當中,有一些樂舞或者是階級訓練都仍然存在,所以可以透過豐年祭,讓人看到豐年原住民的藝術。 我發現影前阿美族是母系社會,現在轉變成父系社會,但因為漢化的影響,所以現在大部分的族人都會改變一些傳統的文化,但是原住民傳統文化有意義的部分,是需要透過文化傳承,將族群的文化傳給下一代。 | 陳若菲 | 2022/9/26 下午 08:22:20 |
1 | 作者 陳彥愷 標題 融入台灣原住民部落的祭典文化閱讀心得 內容 本篇研究是台東高商學生的研究論文,基本上只有簡單的介紹豐年祭,但是豐年祭的整個辦理過程並沒有詳細。但是也透過問卷簡單調查民眾對於豐年祭的看法。 看完這篇文章報告後,我個人認為他還可以再改進的地方。 一、我覺得他整篇都在說豐年祭的禁忌和豐年祭帶來的正負面影響並沒有說豐年祭整體的特色和文化。 二、第二這篇報告他整體的內容有一點太少,再加上他也沒有寫到豐年祭是怎麼辦理的。 所以整篇文章可以參考的價值很低。 | 陳彥愷 | 2022/9/26 下午 08:10:16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iCulture是由文化部所建置的整合性藝文資源資訊平台,它集結多方資訊來源,以文化設施為節點,建構文化地圖之輪廓,整合國內有形文化設施、藝文活動及文化景點資訊,形成文化e地圖,希望透過最簡單的操作介面與多元便利的管道,以網站、以行動載具傳遞藝文訊息,將文化融入常民生活,並促進參與。 網址 https://cloud.culture.tw/frontsite/inquiry/actFestivelAction.do?method=doDetailActFestivel&actId=489 網站簡介 文化部iCulture是由文化部所建置的整合性藝文資源資訊平台,它集結多方資訊來源,以文化設施為節點,建構文化地圖之輪廓,整合國內有形文化設施、藝文活動及文化景點資訊,形成文化e地圖,希望透過最簡單的操作介面與多元便利的管道,以網站、以行動載具傳遞藝文訊息,將文化融入常民生活,並促進參與。 | 蕭幸青 | 2022/9/6 下午 10:34:57 | |
9 | 網站名稱 台灣宗教百景 網址 h://www.taiwangods.com/html/landscape/1_001.aspx 網站簡介 以地圖的方式,蒐集台灣各縣市重要的宗教活動,其中代表花蓮的是花蓮Makotaay(港口)部落阿美族ilisin豐年祭,臺灣原住民阿美族部落最隆重的傳統祭典 景觀價值歷史沿革特色導覽Ilisin祭典流程。 | 余竑樂 | 2022/9/5 下午 03:20:47 | |
8 | 網站名稱 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 網址 http://hohayyan.hl.gov.tw/() 網站簡介 2022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於111年7月22日至24日,於花蓮縣立德興運動場旁大草坪舉辦,有樂舞展演、美食、工藝、農特產品等。此臉書粉絲頁介紹活動相關訊息及直播頻道。 | 簡彤 | 2022/9/5 下午 03:20:05 | |
7 | 網站名稱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dmtip.gov.tw/web/index 網站簡介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以蒐藏、保存並發揚台灣原住民之語言、生活經驗及智慧為主之數位博物館。蒐集、保存與台灣原住民語言、生活經驗與智慧有關之資料,並加以數位化保存與利用。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珍貴的原住民文物與相關文化資料以數位博物館的方式,呈現在網路上,分享給所有人傳遍全球各地。.. | 簡彤 | 2022/9/5 下午 03:17:19 | |
6 | 網站名稱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網址 http://www.tipp.org.tw/index.asp 網站簡介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以臺灣原住民族入口網站為構想,收集原住民相關之網路資源、線上服務等數位資訊,加以分類整理,並整合原住民族相關網站,以及原住民族計畫研究成果資料庫,提供一個親切便利的原住民族資訊整合網站,並達到資源整合、單一入口、便利推廣、訊息交流四項目標。 | 余竑樂 | 2022/9/5 下午 01:47:59 | |
5 | 網站名稱 原住民委員會 網址 https://www.cip.gov.tw/zh-tw/index.html 網站簡介 原住民委員會網站除了相關的行政事務公告以外,上方連結區,包含網站導覽、分類檢索、招標公告、民意信箱、新聞稿、電子報、兒童網……等。其中有一個頁面「原住民族介紹」介紹原住民的相關訊息,包括原住民族16族簡介、16族群影片簡介、平埔族群及南島語族簡介、原住民族日、原住民族分布區域、55個原住民族地區簡介、原住民族地區等 | 簡彤 | 2022/9/5 下午 01:41:09 | |
4 | 網站名稱 花蓮縣吉安鄉公所網站 網址 http://www.ji-an.gov.tw/ 網站簡介 花蓮縣吉安鄉公所網站,其中話說吉安介紹地理位置、多元族群 等,原民在吉安介紹吉安的原住民族群及相關的部落,發展歷史 歲時祭儀有捕魚祭、相撲、太魯閣族傳統射箭、豐年祭、太魯閣族Mgay Bari(感恩祭)、捕鳥祭(米撒利流)等 | 余竑樂 | 2022/9/5 下午 01:40:42 | |
3 | 網站名稱 原視新聞網 網址 https://news.ipcf.org.tw/ 網站簡介 原視新聞網以「傳承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經營原住民族傳播媒體事業」為宗旨,報導每日最新消息、原民大小事,還開設多個新聞節目,透過傳播成就臺灣各族群互信互重的未來,並讓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看見臺灣的原住民族及臺灣。 | 簡彤 | 2022/9/5 下午 01:35:36 | |
2 | 網站名稱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 網址 https://ab.hl.gov.tw/zh-tw/Home/Index 網站簡介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網站除了相關的原住民行政事務公告以外,其中有一個頁面「族群探索」介紹原住民的相關訊息包括族群簡介、傳統祭典、人物誌、原住民文化館、 原民能力證考等,「影音資源」頁面則是存放歷年聯合豐年節的相關影音資料。 | 簡彤 | 2022/9/5 下午 01:32:32 | |
1 | 網站名稱 花蓮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數位典藏 網址 https://abda.hl.gov.tw/Home/PlanDescription 網站簡介 將花蓮縣內六大族群(阿美族、布農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原住民族文化,例如;文學及藝術家資料,原住民族傳統聚落(含古道)、原住民族研究報告與文獻資料。 包含縣內原住民籍藝術工匠作品,如木雕、石雕、畫作(素描、油畫等)、六大族群傳統生活祭祀禮儀及所使用歌謠、六大族群主要祭典及儀式實景拍攝紀錄、原住民族衣飾(帽)平面拍攝及動態影音紀錄……等,以數位的形式保存於此網站中。 | 余竑樂 | 2022/9/5 下午 01: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