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智慧-Wolf觀點下的石板探索

專題名稱原民智慧-Wolf觀點下的石板探索

專題描述原民智慧-Wolf觀點下的石板探索
學校的地板常常隆起,無論是冬天或是夏天,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隆起,常常要請師傅到學校修理地板,有一次我們偶然在電視節目看到原住民石板的介紹,影片中有提到石板材質的地板穩定性高,因此引起我們的好奇,我們想知道什麼方式可以減少隆起狀況以及如何借用原民智慧到我們的生活中。
本篇的研究目的為
1、了解原住民石板屋的起源與分布
2、藉由實驗,分析不同地板材質在溫度變化下的物理反應
3、在生活中應用並結合原住民生活智慧的結晶
本研究依清華大學傅麗玉教授的WOLF架構,進行研究;WOLF世界觀導向的學習架構,可突破過去「將原住民族文化與知識融入學校的學科課程與教學的體系中」,轉而以原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真實研究。我們的研究有五個主要步驟。
步驟1傳承傳統世界觀:在於呈現文化的內涵、傳統自然智慧。取材原住民生活中,而石板正式生活中很常見的建材,我們進行文獻探究尋找相關的文化資源。
步驟2表達自我世界觀:藉由師長的引導,對於傳統文化提出想法,進行對話。
步驟3探索世界觀:藉由實地踏查體驗文化相關現象。
步驟4形成新世界觀:藉由學習相關學科知識概念(包括理論現象或進行實驗時),讓我們知覺到其與既有的詮釋方法有何差異,因而知覺不同的世界觀。
步驟5將學科概念應用於傳統文化:相互進行現象或意義的詮釋,逐漸在原住民族生活與學科世界建立對話。

隊伍名稱好石在

指導老師劉厚德 李恩銘

參賽學生梁恩禔 王芃力 黃翊軒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9作者 鄭玠甫
來源 研究論文 考古人類學刊‧第 93 期‧頁 87-132‧2020
描述 原住民考古學的核心論述強調原住民社群作為考古學研究對象的後裔,在研究中須占有一席之地,他們的參與,可深化對過去歷史的考察。臺灣考古學界在近年來,也意識到自身研究與原住民社群連結的重要性。原住民考古學的議題,也開始有較深化的討論。呼應這樣的趨勢,本文探討原住民考古學這個研究取向在臺灣可供借鏡之處,尤其在舊社調查時的應用。從個人的田野經驗出發,本文回顧 2014年以來,在拉庫拉庫溪流域進行的布農族舊部落原住民考古學調查,並對此持續中計畫的階段性成果進行評估,以討論考古學家在進行研究時須秉持的態度、可獲得的收穫,以及與在地原住民社群建立理想協同關係的重要性。
梁恩禔2022/9/18 下午 11:40:02
8作者 曾偉傑、余祥恩 、余家綾、余杰倫
來源 中華民國第 58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描述 106 學年度開學時校園一偶有個巨大的變化,耆老告訴我們木竹混搭建的傳統家屋許多部落耆老建築智慧藏在其中,我們利用過去三至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所學的課程內容,對家屋的材料與建構方式進行研究,發現使用抱合法工法具有較佳的防止雨水滲入及隔熱和保暖的能力,片狀法工法次之,而石板工法和鐵皮工法則較差。然而布農族家屋經最新設計演化,我們建構達到隔熱、保暖和省水設計的初步家屋模型。
梁恩禔2022/9/18 下午 11:37:50
7作者 許勝發、郭美芳、徐明福
來源 建築學報
描述 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石板屋建築曾廣泛分布於台灣南部的低海拔山區,北起高雄市茂林區,南至恆春半島,
由於分佈地理範圍相當廣泛,使用者又含括魯凱族、排灣族兩個族群,這一共同的石板構造建築形式在族群拓
展的歷史發展中,出現許多地域性的局部形式差異,表現在材料選擇、構造工法、空間語彙上。本文的目的,
主要在釐清魯凱族與排灣族石板屋建築形態的共同性原則及地域性變異,並探討維繫共通性及造成變異性的原
因。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的相似性指數、集群分析法及定性的族群親緣、社會制度及地理區位關係探
討,前者用來區辨共同特徵的相似程度以及各項變異的分群狀況,後者用來解釋地域性差異形成的可能原因。
黃翊軒2022/8/28 下午 11:03:36
6作者 梁恩禔
來源 中學生網站
描述 藉由探索現代住宅及原住民傳統住宅,讓我們了解到現代建築所缺少的「自然味」。我們可以用原住民傳統住宅的智慧來補足,就像是我們所描寫的現代石板屋,把原本全石板建材稍微改變。現代人非常注重房屋的外觀,但卻缺少了古時傳統房子所擁有的精神內涵,也與大自然相互衝突。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推廣綠建築是件很重要的事,我們必須以最自然、對環境造成最小傷害的方式去達到現在建築的需求,只要夠有效的利用古今的智慧,亦能改善地球環境。 推廣新式石板屋,結合古今建築的優點,可以讓一般大眾去了解到房子不只能住的舒適、美觀,更可以達到環保的標。而當我們去參觀石板屋時,可以詢問住過石板屋的人,或是看是否能進去石板屋,感受裡面的溫度,及建築構造。
梁恩禔2022/7/28 下午 08:00:32
5作者 林靖修
來源 國立台灣博物館學刊
描述 瓦拉米步道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八通關越嶺道,佳心舊社則是布農族的生活領域之一,然而1940年代之後,當地族人漸漸離開居地而在鄰近玉里的淺山區展開他們的新生活。隨著時代推移,散佈在佳心舊社的布農族家屋(以石板屋為主)也隨著族人遷徙下山之後漸漸消失了。為了協助布農族重建祖居地與尋根,故在文化資產修復和維護管理上,在地社群的「參與」也逐漸成為主流思考。雖然在與族人討論的過程中,不盡然能夠讓所有族人滿意,也無法一一地將族人的想法意見完整的轉為行動方案,但是透過彼此溝通確實也讓布農族石板屋的修復不是一個由上而下的單向專業指導,而是一個不斷調整的文化實踐。
黃翊軒2022/7/28 上午 10:51:40
4作者 黃麗美
來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描述 在經濟、時勢迅速改變中,山區土地大量的開發,森林面積逐漸的減少,對於原住民的居住環境更是一大威脅,然而已遭受多年風害摧毀的斷垣殘壁的原住民住屋,更是只能面臨拆除重建方式予以處理,原本是不會腐爛的板岩建構的石板屋,形成從生態建築概念轉變成自然資源的浪費,故我們應該在符合現代化住屋的需求下,以永續生態整建為前提,力求石板屋的完整保存,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本研究從早期原住民以自然生態環境為主架構與基本生活需求為原則所構築的空間,石板屋就具有不會腐爛之建築牆體及基座,是適合石板屋住屋空間的生態整建與植入現代生活方式,也是生態整建模式工作之評估研究的原動力。
黃翊軒2022/7/28 上午 10:07:55
3作者 王芃力
來源 http://chur.chu.edu.tw/bitstream/987654321/21380/1/GM099160070.pdf
描述 篇名:拋光石英磚施工法之研究 摘要:本專題研究拋光石英磚的施工法,透過本研究之結論期能提供建築業者
在相關專案的規畫、設計、採購發包、施工與監造等方面之參考,祈對地磚拱起之預防有所助益,讓缺失降到最低,減少後續修補工作,避免造成資源浪費,並可提升客戶居住品質。
王芃力2022/7/27 上午 09:52:21
2作者 王芃力
來源 http://192.192.83.167/retrieve/3708/DID_01.pdf
描述 篇名:拋光石英磚施工品質之研究 摘要:拋光石英磚發生鼓脹拱起、剝離脫落現象時有所聞,也因此產生諸多爭議並造成許多消費者的質疑。本研究藉由文獻蒐集拋光石英磚施工品質影響層面計九項,以及三十四項影響因子;繼而針對前述影響層面與因子,就教於實際從事拋光石英磚工程之專業施工人員,並以該等專業人員為對象實施問卷調查,掌握拋光石英磚在施工過程中導致劣化現象的潛在因素,包括地坪結構層、厚底乾拌水泥砂層、黏著水泥灰漿層、面磚材質、嵌縫作業、施工養護等六大構面與其下衍生 18 項指標,經由專業施工人員以層級分析法(A.H.P.)進行評估。
王芃力2022/7/27 上午 09:51:43
1作者 梁恩禔
來源 中學生網站
描述 篇名:石板屋建築特色- 以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為例
魯凱族人利用天然的材料,建造了可以遮風避雨的石板屋。石板屋不僅只供住屋,還提供墳墓、穀倉。傳統的石板屋地面下都會有已故親人的屍體,是為了讓已故的親人不會感到寂寞,而才有的風俗。石板屋有許多的禁忌,族人為了不犯下這些禁忌,這些禁忌都會流傳下去,並作為日常生活的規範。對族人來說,石板屋可說是新生命的起點也是生命終點的里程碑。這些禁忌和風俗,一 直到了日治時期才有所改變。日治時期雖然改變了室內葬的風俗。但對已故親人不捨及懷念的情感,是石板屋的獨特精神。當我們完成佳心石板屋的實地探查後,可以把兩個不同地區的石板屋來進行比較。
梁恩禔2022/7/27 上午 08:54:21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進行磁磚實驗
說明
這個實驗主要主要在探討日常生活中的磁磚,要遇到什麼狀況才會隆起。是利用日光燈來模擬太陽。
我們有設計程式,溫度感測器會丟訊息給試算表,好讓我們知道溫度變化。當溫度到達40度時,會利用空壓機打入冷空氣,觀察溫度的變化及瓷磚的隆起程度。
梁恩禔2022/9/24 上午 09:19:58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實驗相關器具
說明
我們的實驗環境適用防撞泡棉包覆紙箱,上面有可以固定日光燈泡的板子。箱子內部會放置磁磚,磁磚底下會有溫溼度感測器及壓力感測器。箱子內部友會有一組感測器。而在進行[溫度的轉變對磁磚的影響]這個實驗時,利用空壓機來提供冷空氣。,我們利用IFTTT來做程式,溫溼度感測器每30秒就會傳一次溫溼度數據給試算表。在切割不同大小的磁磚時,就會用到磁磚切割器,用滾輪在磁磚上刻畫,再用力切,就可切出想要的磁磚大小。為了不要讓空氣跑出,我在底下用磁磚塗在小磚塊上拼接。水泥的比例是100公克的粉,加28毫升的水攪拌均勻。我們所使用的磁磚材質有:石英磚、紅磚、板岩磚
梁恩禔2022/9/24 上午 09:19:51
4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好石在隊實驗說明
說明
說明實驗相關的流程與材料
王芃力2022/9/24 上午 09:18:52
3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石板大小不同功能也不同
說明
佳心石板屋上的石板大大小小不同,但其肩負不同的任務,最底下的後石頭有防水防潮防蛇的功能,中間較薄的石頭是易堆疊有縫隙是為通風
黃翊軒2022/9/18 下午 10:00:07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石板屋的美麗與哀愁
說明
走訪石板屋,我們發現原住民祖先在刻苦的環境中努力求生存,留下了許多生活的智慧,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延續他們的生活智慧,石板屋是布農族遮風避雨所在之處,一片一片的石板堆疊的石板屋冬暖夏涼,除此之外不會因為熱漲冷縮而被破壞,天然的冷氣可以減少不少的電費呢
黃翊軒2022/9/18 下午 09:45:45
1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探訪佳心石板屋
說明
我們利用暑假的時間親自到佳心石板屋一探究竟,並請來了當地最有名的導覽為我們解說,不僅解答了我們的疑惑,導覽內容也讓我們大開眼界,途中我們問了很多石板屋的相關問題,導覽阿姨都很詳細的為我們解說,還告訴我們進入石板屋要注意的地方,這一趟佳心石板屋的探訪之旅真是收穫滿滿呀
黃翊軒2022/9/18 下午 09:31:23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黃翊軒
標題 訪談記錄:瓦拉米步道-佳心石板屋
內容
1、進入石板屋要注意的事項
A:以布農族的傳統來說,一般外人是不能進入家屋的,因為裡面埋葬了祖先,故導覽阿姨特別提醒我們要以嚴肅的態度參觀,絕對不可以有以下行為:不可以踩到中央埋葬祖先的地方、不可以放屁、不可以說難聽的話、不可以打噴嚏。
2、為什麼原住民的煙燻製品特別有名?
A:因為先民們以獵獸維生,但是不是每個季節都能夠獵取足夠的食物,於是會將一些獵物放置屋子裡面煙燻,一方面可以保存食物另外一方面可以取暖。
3、石板屋不論是側面的牆面或是屋頂都有隙縫,如果遇下雨天會不會漏水?
A:不會,因為原住民祖先在蓋房子的時候故意留有縫隙主要是通風,然後屋頂是層層堆疊一片遮擋一片,是有其智慧存在,雖有隙縫但是卻不會漏水。
4、室內葬是埋葬什麼樣的人?
A:布農族的室內葬通常是埋葬自然死亡的人,他們對於「家」的觀念很深,認為即使是去世了仍是一家人,對於自然死亡的親人更是認為他們是善靈會守護一家人,也可以讓活著的家人感受與祖先共同居住一起生活。
5、瓦拉米步道的瓦拉米是什麼意思
A:瓦拉米是布農族語,他的意思是一起去做一件事,例如:一起去喝酒、一起去打獵、一起去唱歌…純真的布農族喜歡大家一起做事的感覺。
6、薯榔的用途?
A:在走訪瓦拉米步道時,在步道旁看到了一個特別的植物……薯榔,導覽阿姨說那是布農族製衣時重要的原料,在布農族的服飾中常常可見暗紅色的幾何圖騰,就是利用薯榔所染紅的。
7、用處多的月桃葉
A:月桃葉在原住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植物之一,它不但可以拿來包小米粽還可以拿來做編織,除此之外,它的背面有許多細細的絨毛,觸感非常的細緻柔軟,可以拿來做女生的衛生棉。
8、石板屋的石板從何而來?
A:導覽阿姨說石板屋的石板是當時布農族的先民一塊一塊扛上去的,費時費力,但為求有個安穩居住的地方,先民不畏艱險,完成石板屋的搭建。

黃翊軒2022/9/24 上午 09:16:31
9作者 梁恩禔
標題 整理石板屋訪問內容
內容
石板屋1
建材:阿拉斯加扁柏、溪底石頭
室內葬:只有長老和自然死亡以及夭折的人才能住,意外死亡不能住。
室內隔間:每個家庭睡在不同空間。左右兩邊都有三十灶。中間是小米倉(布農族人認為小米倉存放越多小米,這個家庭會有越多後代子孫)。
門的設計:門的高度偏低,一方面是要問候室內葬的人,表示尊重,另一方面是要防禦敵人襲擊
石板的堆疊:是製作疊石牆,為了要防水。疊法是大塊上面疊許多小塊在疊大塊,持續堆疊。
人字砌屋頂:為了要達到防震的效果,屋頂石板的擺放會預留一些空間,螺絲也不會鎖很緊,都
要預留震動的空間
禁忌:近石板屋內不可放屁、說髒話、打呵欠
石板屋2(女兒房)
建材:菊木、屏東南投石板
柱子:利用黃藤把柱子綁在一起,共有12根柱子
這次的石板屋探訪活動,實在是收穫滿滿。在佳心,我們參觀了Istasipal家族的石板屋,協作TANA老師介紹了許多有關於石板屋的文化,像石板屋的室內葬、三十灶、近石板屋的禁忌⋯⋯讓我們對石板屋的印象不只是影片、電視上的石板屋,而是豐富的文化流傳。

梁恩禔2022/9/24 上午 09:14:02
8作者 梁恩禔
標題 實地訪查~走到佳心
內容
為了要到佳心石板屋,我們必須從遊客中心徒步走來回9公里的路。去的時候,我們一邊走一邊聽TANA老師解說路上所看到的植物,例如山芋、姑婆芋、月桃葉、猴不爬...爬的時候因為是上山,時不時就有樓梯、上坡。沿路經過了兩座吊橋,那是日治時期日本人蓋的,如今也有100多年之久,具有豐富的歷史。吊橋本身會晃動,離地面的距離也很高,行走的時候還真的有些可怕呢!那段辛苦的路程中,沿途的景色美不勝收!環繞著我們的山,和我們打招呼的瀑布和溪水,聳立不動的巨石。終於,在花了4小時的時間,來到了佳心,那裡可以聽到小鳥的聲音,也可以感受到風迎面而來。吃著熱呼呼的泡麵,真是舒服極了!我們很快就下山了,因為是順風又是下坡。沿途可感受到風吹來,非常舒服!這次的佳心石板屋之旅,不僅讓我認識石板屋,也讓我更接近大自然。

梁恩禔2022/9/24 上午 09:13:08
7作者 梁恩禔
標題 整理8/21訪談問題
內容
8/21星期天就要去進行訪談活動了!訪談的問題分為兩部分,以下是我們整理的訪談問題:
石板屋
1.石板屋在建造時有什麼技巧?
2.石板屋大多都使用什麼石頭建造?石板有限定的長、寬、厚度、重量嗎?
3.石板屋有什麼優點?
4.石板屋會不會漏水?關鍵點是?
5.石板屋的隔熱效果好嗎?關鍵點是?裡面的溫度為?
6.石板屋為什麼能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7.為何利用人自木就能撐起石板,並做成石板屋?是有使用特殊的木頭嗎?
8.為什麼石版屋遇到地震時不會倒塌,在製作的過程中是否有使用水泥等黏著劑?
9.當初在建造石板屋前,有遇到什麼問題?傳統禁忌?搭建位置?藍圖設計?

布農族文化
1.布農族人生活在山上,那他們都吃什麼?
2.為什麼布農族人開工前都會祭拜祖先?那祭拜的食物都是什麼?又是說了什麼呢?
3.當初族人為何會有些到北部,有些搬到南部?那這不同區域的生活型態,或文化傳統有沒有不同的地方?

梁恩禔2022/9/24 上午 09:10:51
6作者 王芃力
標題 布農傳統營建工作坊 建舊址石板屋模型 2017-11-27 Bunun TITV 原視族語新聞-觀看心得
內容
為了進行家屋修復工作,因此花蓮縣政府成立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傳習工作坊,在卓溪鄉舉行3週的課程,裡面的學員正在努力的製作跟舊址等比例縮小的石板屋模型,希望未來將在上課地點實際蓋出石板屋。然而現在他們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任務,讓我們有機會一睹石板屋的風采,謝謝這些人的努力

王芃力2022/9/18 下午 10:37:46
5作者 王芃力
標題 再現布農傳統智慧工法 復建佳心附屬家屋 2021-05-27 Bunun IPCF-TITV 原文會 原視族語新聞-影片觀看心得
內容
看完整個影片,我深深覺得要蓋一棟屬於自己的家是多麼的不容易呀,布農族在花蓮文化局的協助下,返回祖居地,在佳心舊社重建一棟Istasipal家屋,呈現布農族山林智慧地景再造,別小看這一塊一塊石板,看似輕巧但是般起來可是很有重量的呢!布農族家屋的重建不但再次凝聚布農族彼此的心,更能讓族人對於佳心石板家屋群的維護與教育場域,許多布農族技藝的傳承是要靠身體力行去傳承而非口耳相傳,實際動手做才有實質的收穫,最後希望大家能更認識布農族家屋的來源與文化意涵。

王芃力2022/9/18 下午 05:05:35
4作者 梁恩禔
標題 石板屋教學影片—kaviyangan 掌心上的石板屋-影片觀看心得
內容
對於布農族的祖先來說每一片石板都得來不易,都是辛苦的結晶,不只是石頭的大小要注意,厚薄也要講究,就連堆疊的方法也要注意,石板屋一般來說是依山而蓋,所以石板扛會來之後要順著它的紋路將石板剖成所需要的大小,再一一堆疊,堆疊的同時要確認每一塊石頭是否堆緊不搖動,否則就要拆掉重新堆疊,這樣的工法才能確保石板屋能夠屹立不搖,影片中處處是布農族祖先生活的智慧,也是他們努力生存的證據,在現代生活富裕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更珍惜所擁有的這一切,因為有先民的努力開創才有現在美好生活。

梁恩禔2022/9/18 下午 04:48:15
3作者 王芃力
標題 【布農文化】 石板屋說故事|喚起失落的記憶-影片觀看心得
內容
觀看影片之後,我越來越佩服布農族的精神了,兩百多年前,他們為了往東尋找新天地。沿著拉庫拉庫溪逐步遷徙、建立聚落,從大分、瓦拉米一直到佳心,最後在中央山脈的心臟地區開墾、生活。為了躲避野獸、風災甚至是地震,原住民的祖先不斷的嘗試新的建築方式與生活,在與天競爭中生存了下來,這些先民所留下來的生活智慧更是我們要繼續保留並傳承下去的,除此之外,影片中還提到1930年,日本政府為了方便統治,實施高壓手段,逼迫布農族遷移下山,最後山上的聚落淹沒在荒野蔓草中,但是老一輩的人家總會說,真正的家,在山上。

王芃力2022/9/18 下午 04:16:03
2作者 王芃力
標題 回到佳心 紀錄片心得
內容
我覺得原住民很辛苦,在搬運材料和食材方面也是,一天十幾個人要搬40kg的東西爬尚未被開發的高山,有一些人還要搬一隻看起來又肥又重的豬,合計600kg,且來回兩趟,重複一個月,如果做不好可能還會被家人罵。有些人都在船一些負面的謠言,當地的原住民還會被平民嘲笑,而且工作環境不是很好,有時還會下雨或大太陽,使他們的信心變少。我覺得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尊敬,為了重建加薪村而努力,所以我們因該尊重別人的文化,並且體諒他們,才有機會讓他們成功重建加薪村。

王芃力2022/8/17 上午 10:08:04
1作者 梁恩禔
標題 觀看LiMA新聞世界第270集 完整記錄片 【Tunsoqes han Kasin 回到佳心】
內容
這部影片很令人佩服,在影片中我學到為了理想而不放棄的精神!!影片中,原住民們都很辛苦的搬運石板,因為是還未開發的路,所以要用人力來搬運石板。光石爬山就很累了,還要再背著厚重石板簡直就是一般人難完成的事呀!這可讓我非常佩服。石板屋是由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板堆砌成的,看他們敲敲打打,慢慢的逐漸形成了圍牆,後來在用特殊的人字木搭成屋頂,再經過一些鋪層,堅固且能防震的石板屋就在各個巧手下完成了。影片的結尾,看到有許多族人來到重建完的石板屋,那種回到家的感受,使的許多族人紛紛留下了感動的眼淚在重建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的瓶頸。像是工地因為地形的因素的而發生意外,或是在設計時對原本石板屋的記憶有所斷層,只能靠老人家的口述或照片,來去做拼湊,一一解決問題。布農族的佳心村族人,和修復團隊都非常的厲害。透過想重現家鄉石板屋與不放棄的精神,終於在汗水和淚水之下,完成石板屋重現的工作。讓後代子孫看見石板屋的模樣,更讓布農族的佳心石板屋生生不息。

梁恩禔2022/8/3 上午 08:21:48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重返祖居地:拉庫拉庫溪舊社考古
作者 鄭玠甫, 王威智
出版社 花蓮縣文化局
簡介(摘要)
計畫秉持著「原住民考古」的精神,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組織調查團隊,強調族人自覺地參與,與卓溪鄉的布農族人合作,在拉庫拉庫溪從事考古工作。本書就是對拉庫拉庫溪舊址溯源的紀實,而作者正是此計畫的主要執行人,鄭玠甫博士。

導讀
除了鄭玠甫博士以GIS、光達、與3D測繪等科技,為舊址的調查帶來豐碩的成果,書中也以平易的語彙、清楚的圖文說明,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技術的功能與應用。再加之歷史文獻與口傳記憶的考據,以嚴謹的研究態度,將之與測繪、掃描紀錄等交相對比,進而一步步重新在資料庫中,建構出「家」的模樣。除了知識性的過程紀錄,書中也敘寫了幾位參與調查的族人的生命故事,感性地記下部分族人在參與實踐前後的轉變,甚至從模糊的口傳記憶,到宣告「自己的老家自己勘」,凸顯了深化認同的歷程,令人動容。
梁恩禔2022/9/18 下午 11:01:49
9書名 玉山的守護者:布農族
作者 田哲益
出版社 台灣書房
簡介(摘要)
布農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中居住海拔最高的民族,因為不斷的遷徙,在工藝的表現顯得比較弱些,而在器物以實用性為主。布農族的歌唱和音為台灣島民族之佼佼者,八部和音名揚全球音樂界。其社會型態行使父系氏族大家庭制度,居住的石板屋為大型建築物,族內產生許多神話與傳說故事,原本原始宗教信仰已經瓦解,基督教與天主教取而代之。
導讀
書中介紹了許多布農族的相關生活法則以及家屋是如何興建的,還有圖案輔助閱讀,是一本非常容易上手的好書
黃翊軒2022/9/18 下午 10:09:36
8書名 走進布農的山
作者 郭彥仁 (郭熊)
出版社 大家
簡介(摘要)
這本書,就在說這樣的一件事情,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從2008年開始跟著一群布農族長者,在一座森林裡探索、生活的故事。

導讀
書中主角在向布農族獵人求教的過程中,成為自然的譯者,試圖將布農族的狩獵禁忌、神話傳說、地名中的自然史知識,轉譯成眼睛可看、耳朵可聽、雙腳可走的一套物我關係。此時的山,是他成為「郭熊」、成為人的地方。
這本書將帶我們看見整座森林。我們將會如同森林裡的複眼人,同時用許多雙眼睛觀察森林,有動物、植物、季節、人文以及個人反思的視野,而這些視角相互揉雜在同一篇文章內,形成對於這片森林的豐厚描寫,帶我們看見這座森林當下的樣貌,也看見現代人在山林中、在布農族獵人的身傳中,如何完成自我的建構。
黃翊軒2022/9/18 上午 11:25:27
7書名 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作者 李乾朗
出版社 遠流出版
簡介(摘要)
◎第一本以圖解手法呈現的台灣古建築工具手冊
◎作者三十年田野調查成果之總整理
◎精選約2700個辭條,涵蓋台灣古建築四大體系:漢文化傳統建築、近代建築、日本式建築、原住民建築
◎收錄近1000張珍貴手繪建築線圖與歷史圖片
◎優先採納本土匠師用語,提供最便利之台灣古建築入門鎖鑰
◎提供分類與筆劃二種查詢法
◎附從西元1387至 2001年「台灣古建築大事年表」
◎<古蹟入門>最佳拍檔
導讀
本書所收錄的詞條約二千七百則,所搭配的手繪圖則將近千幀,其數量之豐,在截至目前為止所出版的中國式古建築用語詞書中,應屬罕見。書中所收錄的古建築用語,包涵台灣古建築的四大系統:漢文化傳統建築、近代西洋建築、日本式建築與原住民建築。另外,除羅列說明現存的經典建築外,還特別收錄一些早已消失的重要古建築,作為文獻見證。歸結起來,是以台灣的歷史發展時間為經,以存在於台灣、澎湖、金門這個空間的建築物為緯,交織而成的框架,在此框架中分門別類選取詞條。它既非刻板的建築術語,也非藝術史綜論,整體構想較傾向於小百科的工具書,讀者群也設定在一般業餘的古蹟與鄉土藝術愛好者。
黃翊軒2022/8/28 下午 11:09:47
6書名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佳心部落與喀西帕南調查研究暨GIS故事地圖建置計畫-成果報告書
作者 林圭偵、鄭玠甫、廖泫銘、陳郁茹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簡介(摘要)
這本書主要是再說他在建造石板屋前,做的所有事情。像是訪問長老、搜尋遺址、工地訂定、施工的藍圖等
導讀
前面一開始有用許多地圖來探討岩石的分布、部落分布範圍。接著就開始製作藍圖,蓋的地點、方法、時間...還要跟布農族的族人溝通,是否有什麼特別的禁忌或文化。在來就是搭建前,設置地基工作,裡面也有提供許多的照片,讓讀者更有畫面。最後則是一些布農族的語詞單字,還有訪談時的逐字內容。
梁恩禔2022/8/17 上午 10:06:30
5書名 魯凱族石板屋
作者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出版社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簡介(摘要)
台灣原住民的傳統建築大都是因應自然環境的需求就地取材。由於南台灣山區到處都有裸露的灰黑色板岩和頁岩,取用十分便利,魯凱族的家屋便以當地盛產的岩石為主要建材,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石板屋,成為魯凱族獨特的文化表徵之一。
導讀
魯凱族喜歡將建築聚集在河流兩側水源充足、視線良好,而且環境衛生的台地上,通常家屋都聚集在一起,是一種非常集中的聚落型態。 聚落的內涵往往因為外來文明或科技應用的衝擊逐漸失去原有的面貌,魯凱族的石板屋也不例外,但在族人有心的努力下,不管是修復舊址或改建新式石板屋,甚至突破傳統建築工法的現代石板建築,都有顯著的成績,冬暖夏涼的石板屋仍舊是最能代表魯凱族文化的建築。
黃翊軒2022/8/4 下午 03:38:57
4書名 石板屋的前世與今生
作者 國立高雄大學
出版社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簡介(摘要)
這本書以輕鬆閱讀的文字開啟一扇門,邀請讀者隨精美圖文走入豐富有趣的原民文化世界,進而為原住民文化資產傳承盡一份心力,讓屬於國人共同的文化資產,能在國際文化資產保存趨勢下愈顯發光。
導讀
這本書以「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排灣及魯凱石板屋聚落」中的七佳社為例,透過各個時期、不同領域對於原住民文化的學術研究與文化論述,用深入淺出的圖文敘述,作文化資產系統性介紹。
黃翊軒2022/8/4 下午 03:32:35
3書名 走進石板屋
作者 沙力浪.達岌斯菲萊蘭
出版社 花蓮縣文化局
簡介(摘要)
這本書主要是在說族人在建造石板屋的過程經歷的事
導讀
首先這本書介紹了一些名稱,例如Bunun、Kasin等。接下來在敘述他們狩獵、耕田、蓋房子的過程,及房子的種類和製作方式,最後介紹一些有參與活動或作者感激的人。
王芃力2022/8/4 上午 11:27:46
2書名 走進石板屋
作者 沙力浪·達岌斯菲萊蘭、林宏益
出版社 花蓮縣文化局
簡介(摘要)
這本書主要在說重建團隊在設計石板屋藍圖、重新建造繁複過程。
導讀
這本書的一開始是在介紹一些名詞,像是qanupan獵場、lumaq家屋等,以及一些小故事。接著,是在述說布農族人從南投遷移到佳心北邊及南邊的故事,他們住的正是就地取材建造的石板屋。而在建造時使用的藍圖,都是依照長輩的訴說構成的。從設計到剖石到搬運,再到築圍牆,用人字木蓋屋頂,一步步都用途與文字的搭配,讓我們更了解石板屋重建的實際過程,了解這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最後,是介紹這件石板屋工程的工作夥伴,因為有他們辛苦的付出,布農族的石板屋文化才得以流傳,後代祖孫才能再次的走進石板屋!
梁恩禔2022/8/3 上午 11:59:11
1書名 泥作工法百科
作者 漂亮居家編輯部
出版社 漂亮家居
簡介(摘要)
這本書在介紹如何做泥作,與施工時的各種知識。
導讀
地板的乾淨程度和濕潤度皆會影響地磚和地板的黏合性,若沒處理妥當,地磚就很容易裂開,甚至膨脹。一旦地磚膨脹,就必須把整面地磚剔除,再從頭開始防水、彈性材料、沙漿、磁磚等施作。
王芃力2022/8/3 上午 08:42:35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本研究報告內容為
1.了解原住民石板屋的起源與分布
2、藉由實驗,分析不同地板材質在溫度變化下的物理反應
3、在生活中應用並結合原住民生活智慧的結晶
以及進行研究的五大步驟。
王芃力2022/9/23 下午 06: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