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平洋濱貝殼的奧秘
專題名稱 | 探索太平洋濱貝殼的奧秘 |
專題描述 | 我們生長在太平洋濱的花蓮市,平時有許多人在海邊撿奇石、釣魚、潛水、從事風帆和水上活動。而接近太平洋的海岸地形大多是屬於斷層和礫石灘,貝殼主要生存於潮間帶與淺海區。花蓮海岸因侵蝕力強和海岸水泥化嚴重使得生態環境大大改變,以至於要在太平洋岸撿貝殼已是相當的罕見。我們為了滿足對貝殼的好奇,於是訪問了愛收集貝殼的老師,而且對花蓮市附近太平洋海邊石灘的貝殼進行調查,希望能夠對貝殼的奧秘有一番認識。 |
隊伍名稱 | 愛海洋團隊 |
指導老師 | 洪麗淑 余旻諺 |
參賽學生 | 劉子淳 廖若慈 陳婉真 蔡唯真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問天使者 來源 http://www.pageorama.com/?p=chengli 描述 海螺雖然好看,但是在撿拾的時候也要注意安全。有人看到這裡或許會說,小編你這是什麼話,海螺也有危險?最多不就是赤腳走在沙灘上容易割破腳嗎?並不是這樣的,有一些隱藏在淺水灘中的海螺雖然外標靚麗,但殺傷力卻不容小覷,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海螺都是「素食主義」,也有肉食性的海螺,雖然不會吃人,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讓它們的殺傷力變得比其他海螺更強。 | 蔡唯真 | 2022/9/15 下午 01:02:14 | |
9 | 作者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來源 https://ascdc.sinica.edu.tw/single_project_page.jsp?projectId=226 描述 台灣本土貝類數位典藏計畫在第一、二期已分別建立台灣貝類名錄、台灣貝類標本、貝類文獻、世界貝庫、貝塚貝類、貝類化石、散佚海外的台灣貝類等主要資料庫及其他相關資料庫。為求台灣貝類資料庫的永續經營及完整呈現台灣貝類的研究成果,在未來2年的永續經營規劃。 | 廖若慈 | 2022/9/15 下午 12:59:24 | |
8 | 作者 中央研究院雲端博物館第二館 來源 https://ndaip.sinica.edu.tw/content.jsp?option_id=2682&index_info_id=7824 描述 貝類 早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就已出現 經過了六千萬年,他們已成為地球上最為繁盛的族群 時至今日,牠們仍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 廖若慈 | 2022/9/15 下午 12:54:33 | |
7 | 作者 貝殼百科 來源 https://baike.baidu.hk/item/%E8%B2%9D%E6%AE%BC/1970 描述 貝殼(bèi ké)是生活在水邊軟體動物的外套殼,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 [1] 。自然界中天 然碳酸鈣礦物質相比較,貝殼具有獨特的多尺度、多級次“磚-泥”組裝結 構,且因其多級層狀結構而具有韌性好、強度高等優良特性 [2] 。 貝殼由95%左右的CaCO3和5%左右的有機質組成 [2] 。 | 劉子淳 | 2022/9/15 下午 12:53:51 | |
6 | 作者 中文百科 來源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8%B2%9D%E6%AE%BC 描述 貝殼(軟體動物外套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貝殼(bèi ké)是生活在水邊軟體動物的外套膜,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貝殼的主要成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素。 | 陳婉真 | 2022/9/15 下午 12:51:49 | |
5 | 作者 櫻 ─ 鸚鵡螺 來源 https://hsoc.seashell.com.tw/2017/09/blog-post_10.html 描述 (一)名螺家世 鸚鵡螺基本上屬於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們能夠靠充氣的殼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噴水的方式“急流勇退”。在暴風雨過後,海上風平浪靜的夜晚,鸚鵡螺愜意地浮游在海面止,貝殼向上,殼口向下,頭及腕完全舒展。這類動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為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 鸚鵡螺的貝殼很美麗,構造也頗具特色。這種石灰質的外殼大而厚,左右對稱,沿一個平面作背腹旋轉,呈螺旋形。貝殼外表光滑,灰白色,後方間雜著許多橙紅色的波紋狀。這在各國發行的鸚鵡螺郵票上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殼有兩層物質組成,外層是磁質層,內層是富有光澤的珍珠層。 殼的內腔由隔層分為30多個殼室,動物藏身於最後一個隔壁的前邊,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氣室”。每一隔層凹面向著殼口,中央有一個不大的圓孔,被體後引出的索狀物穿過,彼此之間以此相聯繫。 | 劉子淳 | 2022/9/15 下午 12:49:29 | |
4 | 作者 每日頭條 來源 https://kknews.cc/zh-tw/news/4e24kvv.html 描述 我們美麗的地球,近71%被海洋覆蓋著。蔚藍的大海有著博大的胸懷,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讓我們眼花繚亂,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些我們常見的一些貝殼和海螺,豐富自己和孩子的視野。筆者曾經在海邊工作學習過,也經營過貝殼產品,但是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為我們提供美麗圖片的社會各界人士。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4e24kvv.html | 陳婉真 | 2022/9/13 下午 01:13:17 | |
3 | 作者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來源 https://www.nmns.edu.tw/learn/museum-education/naturalist/online/20210624/ 描述 探索貝殼屋-寄居蟹找新家 建造貝殼屋的生物屬於動物界中的第二大家族軟體動物門,本片特別聚焦在雙殼綱和腹足綱這兩群貝類, 除了認識6種貝類的生存之道以及貝殼屋的特色,片中還有另一群生物-寄居蟹,也同樣需要貝殼屋保護牠們柔軟的腹部。在影片中,寄居蟹是否順利找到牠喜歡的貝殼屋呢?就讓我們進入「探索貝殼屋」一探究竟囉! | 陳婉真 | 2022/9/13 下午 01:09:27 | |
2 | 作者 貝殼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2%9D%E6%AE%BC 描述 貝殼(英語:Seashell),根據英文也可翻譯成海貝,指的是泛指無脊椎動物的外骨骼,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中空而且堅硬,屬於該動物的原始身體的一部份。在貝殼的主人死亡後,其殼內的肉體會被其他動物食用或自行腐爛,最後被海岸巨浪衝上海灘或沉沒海底。 人類直接接觸貝殼的方式通常是在海灘,而大多數海灘上的海貝殼基本都是是軟體動物的外殼,例如兩扇貝、牡蠣、海螺等,因為軟體動物中的擁有貝殼的物種數量最多,而且其貝殼的硬度也非常高,以至於很容易被人類發現。 | 劉子淳 | 2022/9/13 下午 01:06:03 | |
1 | 作者 台灣貝殼資料庫 來源 https://shell.sinica.edu.tw/chinese/classification.php?id=1 描述 我們常見的九孔、笠螺、寶螺 的大家族。從外表來看,它們在形態上有很大的差異,但基本的身體構造則是相同的,它們均有柔軟、光滑、濕潤而不分節的身體。主要由內臟團、外套膜及足部所構成(大部分種類也具有貝殼及頭部)。根據貝殼的數目、鰓的構造、神經的結構及體制的型式等重要特徵,目前較合理的分類系統是將軟體動物門分為八個綱。 體呈細蠕虫狀,頭與軀幹可清楚區分,體後端有排泄腔,其內有一對羽狀鰓。無石灰質板及貝殼,但被有角質並帶有石灰質針狀棘的外皮。生活在較深的軟泥底環境海域,如毛皮貝(Chaetoderma | 劉子淳 | 2022/9/13 下午 01:03:42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蔡唯真 標題 我們在這一片石灘的附近看見海岸上一些巨大消波塊 內容 我們在這一片石灘的附近看見海岸上一些巨大消波塊在海岸連接著。老師說:「因為花蓮和海岸山脈之間有幾條溪流匯入太平洋,因為溪流的切割,颱風季節的排空巨浪侵蝕力強使海岸凹了,所以政府修築了長堤。但是強烈颱風來襲,長堤便柔腸寸斷使國土漸漸消失,於是水利局用消波塊來填海了」。在這些消波塊的附近有一段很長的石灘,沒有消波塊。老師說只要沿著峭壁小心的走下石灘就可以找到貝殼,但是我們只看到這一條常常的石灘上只有垃圾,沒有貝殼。老師說大家最主要是來淨灘,因為這一帶很少人會下來烤肉和吃東西,所以這些垃圾一定是從海底打上來的。我們淨灘以後就忽然找到一些貝殼了,真是開心! | 蔡唯真 | 2022/9/16 下午 03:54:33 |
9 | 作者 陳婉真 標題 大家應該發揮公德心不要破壞海岸生態才不會給人類帶來危機。 內容 我們在海邊一面找貝殼也一面淨攤。海天一色陽光也不熾熱,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海岸上有拖鞋瓶蓋,還有寶特瓶和一些塑膠製品。這些東西應該不是遊客留下來的吧!可能是海底垃圾。聽說這些垃圾是大浪從海底打上岸的啊!這海浪之下不就是貝類的棲息地嗎?所以大家應該發揮公德心不要破壞海岸生態才不會給人類帶來危機。 | 陳婉真 | 2022/9/16 下午 03:51:22 |
8 | 作者 劉子淳 標題 有人找到寶貝,有人找到芋螺,鐘螺,蜑螺,蠑螺,笠螺…..等 內容 在花蓮市海邊尋找貝殼有些困難,因為路很難走。大家從陸地的兩潭自行車道走到海灘要很小心地走一段很陡的石坡,而且要預防跌倒。一到海邊的石灘竟然看不到貝殼,只看到垃圾。老師要我們先淨灘再找貝殼。我們發現這裡的垃圾很少,也沒有烤肉的跡象,垃圾可能是從海底被浪打上來的。後來有人低頭翻找石頭,有人找到寶貝,有人找到芋螺,鐘螺,蜑螺,蠑螺,笠螺…..等。貝殼的形狀、大小、顏色各有不同,但有完整的,也有破裂的,也有的貝殼失去了艷麗的顏色變成白色。大家撿到一些貝殼後都說要帶回去學校對照貝殼圖鑑看看到底找到什麼可愛的寶貝。 | 劉子淳 | 2022/9/16 下午 03:48:13 |
7 | 作者 廖若慈 標題 這是我第一次在海邊撿貝殼 內容 老師終於帶我們去花蓮海邊撿貝殼了。海邊的風浪不大。海浪的聲音很大,海水不斷地向石灘撲上來。老師說要距離海水遠一點的沿岸才會有貝殼。奇怪我一眼望去只看見海邊的鵝卵石被太陽曬得發亮,就是沒有看見貝殼。後來有同學說她撿到貝殼了,原來貝殼是藏在石頭底下,要把石頭翻一翻才會看見。後來我撿了幾顆小貝殼,真令人驚奇和高興!這是我第一次撿貝殼,老師說她以前就來過這裡撿貝殼了。後來20年都沒有再來過,今天帶我們再來這裡還是有撿到貝殼,可見這一帶的海底貝殼棲息地沒有被破壞過。 | 廖若慈 | 2022/9/16 下午 03:15:53 |
6 | 作者 廖若慈 標題 如果不注重環保,以後會撿不到貝殼。 內容 我們這一次訪問李樹芬老師的目的是針對花蓮地區在哪裡可以找到貝殼做研究。李老師說:「以前花蓮港附近是貝殼的棲息地,但是自從興建了港口和化學工廠,貝殼就漸漸少了,如果想要保育整個大海的生態,就要做好汙水處理,魚蝦貝類才不會絕種,下一代才有福氣看到漂亮的貝殼。」我們聽了心中非常的難過,如果大家都不注重環保,恐怕以後會撿不到貝殼。 | 廖若慈 | 2022/9/13 下午 12:57:52 |
5 | 作者 廖若慈 標題 無法參觀北濱海洋館貝殼陳列室的原因 內容 我們聽洪老師說在花蓮縣有兩間小學有設置貝殼陳列教室。其中一間距離花蓮市區很遠,在豐濱鄉的靜浦;另外一間距離花蓮市比較近,在北濱公園附近。我們很想去參觀北濱的海洋館貝殼陳列室,於是就請余主任打電話給他們約定參觀時間。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北濱國小的主任說海洋館貝殼陳列室的收藏品已經打包收起來了,因為那一棟大樓的教室老舊要打掉重建,無法參觀。真是令人失望難過。 | 廖若慈 | 2022/9/8 下午 01:54:08 |
4 | 作者 劉子淳 標題 採集貝殼有三個方法 內容 今天貝殼專家李樹芬老師告訴我們想要採集貝殼有三個方法: 一、親自到海邊採集。 二、和其他的收藏家交換貝殼。 三、向貝殼專賣店購買。 她說花蓮現在沒有發現沒有貝殼專賣店,想買貝殼的話要到宜蘭縣南方澳有名的金媽祖廟旁邊的小店購買。聽說那裏的貝殼都是漁船到太平洋捕魚時抓到了,然後委託這個小店販賣。但是那個小店距離花蓮市太遠了,所以我們不打算去參觀。只想跟老師到花蓮市附近的海邊撿貝殼來觀察。這個活動也可以讓我們了解花蓮的海岸環境。 | 劉子淳 | 2022/9/8 下午 01:43:53 |
3 | 作者 蔡唯真 標題 大概在哪些地方可以撿到貝殼呢? 內容 我們為了更了解花蓮太平洋海岸有哪些地方可以採集到貝殼?李老師告訴我們花蓮的太平洋海岸現在可以找到貝殼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她曾在19年前帶學生沿著太平洋去花蓮市漁會、北濱、南濱、花蓮溪口、嶺頂、橄欖樹腳、石門、東興、大港口、石梯坪一帶的海岸尋找貝殼,但是能找到貝殼的地方並不多。 我問李老師:「大概在哪些地方可以撿到貝殼呢?」她說:「我們以前在太平洋海岸找了一百多公里大概只有花蓮市漁會、石門一帶和石梯坪可以找到貝殼,其他的地方都沒有貝殼。」我想可能這些可以找到貝殼的地方海底一定都有珊瑚礁岩吧!也很佩服李老師不辭辛勞的尋找貝殼的精神。 | 蔡唯真 | 2022/9/7 上午 08:13:03 |
2 | 作者 劉子淳 標題 我們聽了很害怕會撿到芋螺 內容 我們訪談19年前曾經到太平洋海岸撿貝殼的李樹芬老師。她說:「花蓮也有許多稀有貝殼,像大象法螺和金帶美法螺,很會吃海星。也有像拖鞋的舟螺會變性,小時候是雄性,到了青少年階段是雌雄同體,到成年時候又變成雌性。」「芋螺的顏色很漂亮,但卻像水母一樣有神經毒,特徵是殼口不很開,花紋有三角形的芋螺毒性最強。牠的帶狀幾丁質齒舌會磨碎食物,也像毒針一樣會射毒素麻痺獵物。人類也有被牠射毒過,非常的痛。」我們聽了很害怕會撿到芋螺,但是李老師安慰我們說:「在海邊撿到的芋螺都只是貝殼而已,真正會射毒素的是活的芋螺,牠們住在海裡面,只有潛水捕魚的人才有可能會遇到。」這樣我們就放心了。 | 劉子淳 | 2022/9/7 上午 07:53:29 |
1 | 作者 陳婉真 標題 很想請老師趕快帶我們去海邊撿貝殼。 內容 我們參加貝殼專家的訪談會議時,李樹芬老師拿出她珍藏的貝殼盒子,上面還寫著:「大自然的奇蹟,花東海岸校園貝類調查研究」幾個大字。據說這是她在19年前和洪老師帶著一群研究的學生沿著太平洋海岸進行踏查時所收集到的貝殼。因為花蓮的地形大多是岩岸,所以這些貝殼大多都是在岩岸的石頭堆裡採集到的。她說:「貝類正式的名稱叫軟體動物,牠們分布很廣,例如:蝸牛、田螺、蛞蝓和北海道的冰海精靈都屬於軟體動物,但也不一定都有殼。」我們聽了都羨慕不已,很想請洪老師趕快帶我們去海邊撿貝殼。 | 陳婉真 | 2022/9/7 上午 07:47:12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探索貝殼屋 網址 https://www.nmns.edu.tw/learn/museum-education/naturalist/online/20210624/ 網站簡介 建造貝殼屋的生物屬於動物界中的第二大家族軟體動物門,本片特別聚焦在雙殼綱和腹足綱這兩群貝類, 除了認識6種貝類的生存之道以及貝殼屋的特色,片中還有另一群生物-寄居蟹,也同樣需要貝殼屋保護牠們柔軟的腹部。在影片中,寄居蟹是否順利找到牠喜歡的貝殼屋呢?就讓我們進入「探索貝殼屋」一探究竟囉! | 劉子淳 | 2022/9/13 下午 12:56:45 | |
9 | 網站名稱 海貝殼 網址 https://baike.baidu.hk/item/%E6%B5%B7%E8%B2%9D%E6%AE%BC/10479507 網站簡介 殼分數層,其機械性質各不相同,來自外套膜的不同部分,但殼只能在邊緣增長。某些腹足類、雙殼類和頭足類(鸚鵡螺和旋殼烏賊)殼內的真珠層明顯分為單殼或雙殼,或由一列板組成(石鱉)。有些蛞蝓的殼退化成體內的小板或顆粒。殼表有刺、肋、帶或溝,用以防敵,使殼加固,或有助於掘穴。腹足類的殼口易受攻擊,有複雜的褶或齒來保護。許多種類有角質或鈣質的厴封閉殼口。頭足類鸚鵡螺和旋殼烏賊的殼由許多小室組成,小室內有大量水和氣體,由室間相連的室管調節。許多海貝殼色澤豔麗,外套膜緣的特殊細胞分泌各種色素,使貝殼呈現複雜的圖紋。有的色澤具偽裝作用。 | 蔡唯真 | 2022/9/13 下午 12:56:41 | |
8 | 網站名稱 澎湖縣海洋教育資訊中心 網址 http://www.ocean.phc.edu.tw/node/29 網站簡介 潮間帶裡的生物也是給養漁民的另類來源,男人操舟駕船出海捕魚,老幼婦孺,頭戴斗笠,長衣長褲,身背竹簍,走在退潮後的平坦岩岸,從岩縫中挖掘著可以食用的海味生物,這類的統稱為「潮間帶生態」。 認識「潮間帶生態」,正是風櫃國小學童不可或缺的鄉土特色,更是海洋教育的必須課程。 嚴格的說:我比較喜歡學童從潮間帶選取的珊瑚沙、貝類、螺絲及各種生物、再用沙畫的一幅一幅裝訂成小書,但為了整體的包含,或許沙畫僅止於一兩幅而已,為了風櫃學區的鄉土本地整體,或許照片反而會很多! 說真格的:我從漁村來,話說漁村事,潮間帶正顯現漁村的一角 | 廖若慈 | 2022/9/13 下午 12:54:48 | |
7 | 網站名稱 雅瑪知識 網址 http://www.pageorama.com/?p=chengli 網站簡介 貝殼種類較多:比如海螺,海螄螺,蛙螺,珍珠貝,秀峰文蛤等等。 1.貝殼,泛指軟體動物的外殼。具有一種特殊的腺細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稱為貝殼。 2.貝殼分為五大綱:腹足綱(有法螺寶螺蜒螺 )、儲足綱(鸚鵡 船蛸 ) 、多板綱、 撅足綱(似象牙) 、雙殼綱(倆殼)。 3.珍珠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產在珍珠貝類和珠母貝類軟體動物體內,由於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鈣的礦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 | 陳婉真 | 2022/9/13 下午 12:53:17 | |
6 | 網站名稱 貝殼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t/%E8%B2%9D%E6%AE%BC 網站簡介 貝殼(英語:Seashell),根據英文也可翻譯成海貝,指的是泛指無脊椎動物的外骨骼,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中空而且堅硬,屬於該動物的原始身體的一部份。在貝殼的主人死亡後,其殼內的肉體會被其他動物食用或自行腐爛,最後被海岸巨浪衝上海灘或沉沒海底。 人類直接接觸貝殼的方式通常是在海灘,而大多數海灘上的海貝殼基本都是是軟體動物的外殼,例如兩扇貝、牡蠣、海螺等,因為軟體動物中的擁有貝殼的物種數量最多,而且其貝殼的硬度也非常高,以至於很容易被人類發現。 | 劉子淳 | 2022/9/13 下午 12:51:20 | |
5 | 網站名稱 海洋貝殼鑑定第四集-台灣沿海常見貝類範例 網址 https://bluetrend.media/shell-finder-guide-book-part-4/ 網站簡介 比起購買昂貴的知名貝殼, 認識藏在身邊的無名小殼, 更有生態理解的意義 | 劉子淳 | 2022/9/13 下午 12:48:59 | |
4 | 網站名稱 海洋貝殼鑑定第一集-從零開始 網址 https://bluetrend.media/shell-finder-guide-book-part-1/ 網站簡介 說到「貝殼」會讓你第一個聯想的辭彙是什麼呢? 寄居蟹?燒酒螺?海浪?沙灘?外婆的澎湖灣? 生活在海島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見過海灘上的形形色色貝殼, 而我們最常在海邊看到的貝殼基本上可以簡單理解為: 「海蝸牛的死亡後,尚未被分解的骨骼。」怎麼樣?很好理解吧! (貝殼絕對不是從寄居蟹背上長出來的喔!) | 廖若慈 | 2022/9/12 下午 01:10:07 | |
3 | 網站名稱 關於貝殼賣場 網址 https://shopee.tw/zip1212 網站簡介 提供各類精美大小貝殼飾品與貝殼藝術創意DIY素材,海貝、陸貝、海星、海馬、星沙、珊瑚、果凍蠟等。多種大型擺飾,乾燥花,小型飾品,畫框設計,也接受您的訂製,新品上市,與新優惠折扣,歡迎來店參觀選購.或上網訂購.更歡迎到留言板交流,或來信來電詢問。 店內有貝殼材料批發 貝殼藝術設計 貝殼飾品加工 貝殼果凍蠟蠋DIY 立體貝殼掛畫 貝殼畫框 貝殼手機吊飾 海貝陸貝海星 海馬珊瑚 大小貝殼 魚蝦標本 ,南洋風藤製品 刀畫 複製畫 油畫 各式各樣花器等 相信許多人到沙灘玩過,也撿過貝殼,不過我想您決對沒看到如此多種類的美麗貝殼。經過巧思設計後,它竟可以做成各種生活中令人賞心悅目又實用的器物如小夜燈、錢包、時鐘、門簾、耳環、鏡子還有海膽燈、貝殼畫等。 貝殼屋超市!現場商品琳瑯滿目光是「貝殼」就有上千種,單價從一顆5元到上萬元不等的珍奇貝類,相信喜愛探索新奇事物的朋友,到這一定有不同收獲。 另外,這裡還有DIY教學教室,不管是小朋友、大朋友在老師帶領下都很容易就能自己親手做出獨特的作品。 | 劉子淳 | 2022/9/12 下午 01:08:25 | |
2 | 網站名稱 台灣貝類資料庫 網址 http://www.pageorama.com/?p=chengli 網站簡介 台灣位於世界貝類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印度 - 太平洋區( Indo-Pacific Region )內,因此台灣貝類相是相當豐富的。雖然 1941 年黑 田德米 先生的《台灣貝類目錄及新種記述》登載有 1459 種,但事隔近 60 年,台灣仍未有較完整而可供參考的台灣貝類新的目錄發表。貝類分布的範圍很廣,舉凡在陸地、河川、湖泊、森林、高山、岸邊及海洋等不同的生態環境。單就陸棲貝類而言,由於陸棲貝類對環境的依存性甚大,且移動性又小,因此台灣 238 種(本計畫共同主持人的記錄,而黑田德米 1941 年的紀錄只有 160 種)的陸棲貝類中,保守的估計就應有超過 50~60% 為本土性的特有種,這是值得我們關心與保育的課題。但是隨著人口壓力的增加、工業的長足發達、汙染持續的擴大、再加上地震等天災所造成棲地的破壞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貝類物種及數量的劇減。因此有需要加速建立台灣貝類典藏的數位化資料。本計畫擬以主持人在中央研究院網路所建立的「台灣貝類資料庫 : http://shell.sinica.edu.tw/ 」為基礎,再加上主持人近 20 年來的採集記錄、主持人所發表的貝類學術論文及專書、貝類研究文獻整理及標本典藏的成果,期望在此中、長程計畫中,將台灣貝類中較完整的 1500~2000 種的中英文學名、產地、分布、形態特徵、參考文獻、貝種資料(如棲息環境、資源情形及相關資訊等)、標本館典藏之標本資料、標本相關圖像及備註等多項記錄,予以數位化典藏處理。相信此一數位化典藏系統,將有助於台灣本土性自然生物的教學、研究、宣導、研究,資源管理、野生動物保育、甚至於作為未來的國土利用與規劃、資源管理及本土自然教育推廣的基本素材。 | 陳婉真 | 2022/9/12 下午 01:04:50 | |
1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 網址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B2%9D%E6%AE%BC 網站簡介 貝殼(英語:Seashell),根據英文也可翻譯成海貝,指的是泛指無脊椎動物的外骨骼,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中空而且堅硬,屬於該動物的原始身體的一部份。在貝殼的主人死亡後,其殼內的肉體會被其他動物食用或自行腐爛,最後被海岸巨浪衝上海灘或沉沒海底。 貝殼 雙殼類各種 人類直接接觸貝殼的方式通常是在海灘,而大多數海灘上的海貝殼基本都是是軟體動物的外殼,例如兩扇貝、牡蠣、海螺等,因為軟體動物中的擁有貝殼的物種數量最多,而且其貝殼的硬度也非常高,以至於很容易被人類發現。 | 陳婉真 | 2022/9/12 下午 12:5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