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平洋濱貝殼的奧秘

專題名稱探索太平洋濱貝殼的奧秘

專題描述我們生長在太平洋濱的花蓮市,平時有許多人在海邊撿奇石、釣魚、潛水、從事風帆和水上活動。而接近太平洋的海岸地形大多是屬於斷層和礫石灘,貝殼主要生存於潮間帶與淺海區。花蓮海岸因侵蝕力強和海岸水泥化嚴重使得生態環境大大改變,以至於要在太平洋岸撿貝殼已是相當的罕見。我們為了滿足對貝殼的好奇,於是訪問了愛收集貝殼的老師,而且對花蓮市附近太平洋海邊石灘的貝殼進行調查,希望能夠對貝殼的奧秘有一番認識。

隊伍名稱愛海洋團隊

指導老師洪麗淑 余旻諺

參賽學生劉子淳 廖若慈 陳婉真 蔡唯真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問天使者
來源 http://www.pageorama.com/?p=chengli
描述 海螺雖然好看,但是在撿拾的時候也要注意安全。有人看到這裡或許會說,小編你這是什麼話,海螺也有危險?最多不就是赤腳走在沙灘上容易割破腳嗎?並不是這樣的,有一些隱藏在淺水灘中的海螺雖然外標靚麗,但殺傷力卻不容小覷,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海螺都是「素食主義」,也有肉食性的海螺,雖然不會吃人,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讓它們的殺傷力變得比其他海螺更強。
蔡唯真2022/9/15 下午 01:02:14
9作者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來源 https://ascdc.sinica.edu.tw/single_project_page.jsp?projectId=226
描述 台灣本土貝類數位典藏計畫在第一、二期已分別建立台灣貝類名錄、台灣貝類標本、貝類文獻、世界貝庫、貝塚貝類、貝類化石、散佚海外的台灣貝類等主要資料庫及其他相關資料庫。為求台灣貝類資料庫的永續經營及完整呈現台灣貝類的研究成果,在未來2年的永續經營規劃。
廖若慈2022/9/15 下午 12:59:24
8作者 中央研究院雲端博物館第二館
來源 https://ndaip.sinica.edu.tw/content.jsp?option_id=2682&index_info_id=7824
描述 貝類
早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就已出現
經過了六千萬年,他們已成為地球上最為繁盛的族群
時至今日,牠們仍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廖若慈2022/9/15 下午 12:54:33
7作者 貝殼百科
來源 https://baike.baidu.hk/item/%E8%B2%9D%E6%AE%BC/1970
描述 貝殼(bèi ké)是生活在水邊軟體動物的外套殼,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 [1] 。自然界中天 然碳酸鈣礦物質相比較,貝殼具有獨特的多尺度、多級次“磚-泥”組裝結 構,且因其多級層狀結構而具有韌性好、強度高等優良特性 [2] 。
貝殼由95%左右的CaCO3和5%左右的有機質組成 [2] 。
劉子淳2022/9/15 下午 12:53:51
6作者 中文百科
來源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8%B2%9D%E6%AE%BC
描述 貝殼(軟體動物外套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貝殼(bèi ké)是生活在水邊軟體動物的外套膜,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貝殼的主要成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素。
陳婉真2022/9/15 下午 12:51:49
5作者 櫻 ─ 鸚鵡螺
來源 https://hsoc.seashell.com.tw/2017/09/blog-post_10.html
描述 (一)名螺家世
鸚鵡螺基本上屬於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們能夠靠充氣的殼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噴水的方式“急流勇退”。在暴風雨過後,海上風平浪靜的夜晚,鸚鵡螺愜意地浮游在海面止,貝殼向上,殼口向下,頭及腕完全舒展。這類動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為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
鸚鵡螺的貝殼很美麗,構造也頗具特色。這種石灰質的外殼大而厚,左右對稱,沿一個平面作背腹旋轉,呈螺旋形。貝殼外表光滑,灰白色,後方間雜著許多橙紅色的波紋狀。這在各國發行的鸚鵡螺郵票上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殼有兩層物質組成,外層是磁質層,內層是富有光澤的珍珠層。
殼的內腔由隔層分為30多個殼室,動物藏身於最後一個隔壁的前邊,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氣室”。每一隔層凹面向著殼口,中央有一個不大的圓孔,被體後引出的索狀物穿過,彼此之間以此相聯繫。
劉子淳2022/9/15 下午 12:49:29
4作者 每日頭條
來源 https://kknews.cc/zh-tw/news/4e24kvv.html
描述 我們美麗的地球,近71%被海洋覆蓋著。蔚藍的大海有著博大的胸懷,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讓我們眼花繚亂,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些我們常見的一些貝殼和海螺,豐富自己和孩子的視野。筆者曾經在海邊工作學習過,也經營過貝殼產品,但是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為我們提供美麗圖片的社會各界人士。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4e24kvv.html
陳婉真2022/9/13 下午 01:13:17
3作者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來源 https://www.nmns.edu.tw/learn/museum-education/naturalist/online/20210624/
描述 探索貝殼屋-寄居蟹找新家
建造貝殼屋的生物屬於動物界中的第二大家族軟體動物門,本片特別聚焦在雙殼綱和腹足綱這兩群貝類, 除了認識6種貝類的生存之道以及貝殼屋的特色,片中還有另一群生物-寄居蟹,也同樣需要貝殼屋保護牠們柔軟的腹部。在影片中,寄居蟹是否順利找到牠喜歡的貝殼屋呢?就讓我們進入「探索貝殼屋」一探究竟囉!
陳婉真2022/9/13 下午 01:09:27
2作者 貝殼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2%9D%E6%AE%BC
描述 貝殼(英語:Seashell),根據英文也可翻譯成海貝,指的是泛指無脊椎動物的外骨骼,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中空而且堅硬,屬於該動物的原始身體的一部份。在貝殼的主人死亡後,其殼內的肉體會被其他動物食用或自行腐爛,最後被海岸巨浪衝上海灘或沉沒海底。
人類直接接觸貝殼的方式通常是在海灘,而大多數海灘上的海貝殼基本都是是軟體動物的外殼,例如兩扇貝、牡蠣、海螺等,因為軟體動物中的擁有貝殼的物種數量最多,而且其貝殼的硬度也非常高,以至於很容易被人類發現。
劉子淳2022/9/13 下午 01:06:03
1作者 台灣貝殼資料庫
來源 https://shell.sinica.edu.tw/chinese/classification.php?id=1
描述 我們常見的九孔、笠螺、寶螺 的大家族。從外表來看,它們在形態上有很大的差異,但基本的身體構造則是相同的,它們均有柔軟、光滑、濕潤而不分節的身體。主要由內臟團、外套膜及足部所構成(大部分種類也具有貝殼及頭部)。根據貝殼的數目、鰓的構造、神經的結構及體制的型式等重要特徵,目前較合理的分類系統是將軟體動物門分為八個綱。
  體呈細蠕虫狀,頭與軀幹可清楚區分,體後端有排泄腔,其內有一對羽狀鰓。無石灰質板及貝殼,但被有角質並帶有石灰質針狀棘的外皮。生活在較深的軟泥底環境海域,如毛皮貝(Chaetoderma
劉子淳2022/9/13 下午 01:03:42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畫貝殼圖案及認識貝殼名稱
說明
我們在黑板上練習畫出各種貝殼的圖案,並向同學說明自己畫的貝殼圖案名稱。同學都很認真的學習了解怎樣按照圖案辨認貝殼。
陳婉真2022/9/29 下午 01:56:45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觀賞有關貝殼收藏館和貝類養殖館的影片
說明
我們在網路上找到2支有關貝殼收藏館和貝類養殖館的影片。一支是下課花路米036集,主持人訪問了台東縣三仙國小的貝殼收藏館,一群小學生介紹了在三仙台採集的貝殼和2個貝殼活化石-鸚鵡螺和龍宮貝,還有殺手芋螺...等貝殼。另一支是下課花路米730集。在宜蘭縣的南方澳的私人養殖館內養殖了許多龍宮貝和鸚鵡螺還有大法螺....等活的貝類,這些活貝要用冷海水20度來養殖,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蔡唯真2022/9/29 下午 01:53:21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貝殼分門別類
說明
我們將從海邊採集到的貝殼分門別類,一個一個的欣賞,大家做心得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第二天再取出向圖書館和貝殼收藏家借用的貝殼專書和貝殼一一比對,想要認識貝殼的名稱和科別及外型特徵,然後寫下紀錄。
陳婉真2022/9/20 下午 04:21:47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採集貝殼活動
說明
老師終於帶我們去花蓮海邊撿貝殼了。海邊的風浪不大。海浪的聲音很大,海水不斷地向石灘撲上來。老師說要距離海水遠一點的沿岸才會有貝殼。奇怪我一眼望去只看見海邊的鵝卵石被太陽曬得發亮,就是沒有看見貝殼。後來有同學說她撿到貝殼了,原來貝殼是藏在石頭底下,要把石頭翻一翻才會看見。後來我撿了幾顆小貝殼,真令人驚奇和高興!
廖若慈2022/9/19 上午 09:34:02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網路蒐集資料
說明
我們每星期有4天的時間會到電腦教室蒐集有關貝殼及貝類的資料。這些影片和檔案圖片讓我們覺得貝殼收藏家真是偉大,可以收集那麼多的貝殼然後做成資料,讓我們又羨慕又讚嘆!
蔡唯真2022/9/16 下午 02:48:42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愛收集貝殼的李樹芬老師
說明
洪老師邀請本校一位愛收集貝殼的李老師給我們認識。她把在太平洋沿岸撿到了貝殼拿到學校給我們研究。李老師說她和洪老師在19年前跟著貝殼專家賴浩然老師帶著一群學生和家長在太平洋海岸的許多地方尋找傳說中的貝殼好幾次,但是只有三個地方能找到貝殼,而且每顆貝殼都是小小的。因為她非常喜歡收集貝殼,所以也會去南方澳買較大顆的貝殼回家收藏,我們看了這些貝殼好驚訝!
陳婉真2022/9/8 下午 03:41:35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閱讀貝類書籍
說明
我們從海洋圖書館和貝殼專家李老師那裏借到許多有關貝殼圖鑑或貝類的書籍。大家找了一個時間興趣盎然的閱讀起來。這些書的貝殼圖片很多讓我們看了驚呼連連,貝殼的種類也很多,它們形狀和顏色很漂亮都讓人愛不釋手。大家都說如果可以收集到喜歡的貝殼不知道有多好。
廖若慈2022/9/8 下午 03:26:50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到海洋圖書館找資料
說明
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雖然叫做海洋圖書館,但是並不是都收藏有關海洋的書籍,只是希望能夠像海洋的生物一樣多,而且有包羅萬象的圖書可以收藏。有關貝類的書還不多,我們只找到了六本。
劉子淳2022/9/8 下午 02:45:26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蔡唯真
標題 我們在這一片石灘的附近看見海岸上一些巨大消波塊
內容
我們在這一片石灘的附近看見海岸上一些巨大消波塊在海岸連接著。老師說:「因為花蓮和海岸山脈之間有幾條溪流匯入太平洋,因為溪流的切割,颱風季節的排空巨浪侵蝕力強使海岸凹了,所以政府修築了長堤。但是強烈颱風來襲,長堤便柔腸寸斷使國土漸漸消失,於是水利局用消波塊來填海了」。在這些消波塊的附近有一段很長的石灘,沒有消波塊。老師說只要沿著峭壁小心的走下石灘就可以找到貝殼,但是我們只看到這一條常常的石灘上只有垃圾,沒有貝殼。老師說大家最主要是來淨灘,因為這一帶很少人會下來烤肉和吃東西,所以這些垃圾一定是從海底打上來的。我們淨灘以後就忽然找到一些貝殼了,真是開心!

蔡唯真2022/9/16 下午 03:54:33
9作者 陳婉真
標題 大家應該發揮公德心不要破壞海岸生態才不會給人類帶來危機。
內容
我們在海邊一面找貝殼也一面淨攤。海天一色陽光也不熾熱,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海岸上有拖鞋瓶蓋,還有寶特瓶和一些塑膠製品。這些東西應該不是遊客留下來的吧!可能是海底垃圾。聽說這些垃圾是大浪從海底打上岸的啊!這海浪之下不就是貝類的棲息地嗎?所以大家應該發揮公德心不要破壞海岸生態才不會給人類帶來危機。

陳婉真2022/9/16 下午 03:51:22
8作者 劉子淳
標題 有人找到寶貝,有人找到芋螺,鐘螺,蜑螺,蠑螺,笠螺…..等
內容
在花蓮市海邊尋找貝殼有些困難,因為路很難走。大家從陸地的兩潭自行車道走到海灘要很小心地走一段很陡的石坡,而且要預防跌倒。一到海邊的石灘竟然看不到貝殼,只看到垃圾。老師要我們先淨灘再找貝殼。我們發現這裡的垃圾很少,也沒有烤肉的跡象,垃圾可能是從海底被浪打上來的。後來有人低頭翻找石頭,有人找到寶貝,有人找到芋螺,鐘螺,蜑螺,蠑螺,笠螺…..等。貝殼的形狀、大小、顏色各有不同,但有完整的,也有破裂的,也有的貝殼失去了艷麗的顏色變成白色。大家撿到一些貝殼後都說要帶回去學校對照貝殼圖鑑看看到底找到什麼可愛的寶貝。

劉子淳2022/9/16 下午 03:48:13
7作者 廖若慈
標題 這是我第一次在海邊撿貝殼
內容
老師終於帶我們去花蓮海邊撿貝殼了。海邊的風浪不大。海浪的聲音很大,海水不斷地向石灘撲上來。老師說要距離海水遠一點的沿岸才會有貝殼。奇怪我一眼望去只看見海邊的鵝卵石被太陽曬得發亮,就是沒有看見貝殼。後來有同學說她撿到貝殼了,原來貝殼是藏在石頭底下,要把石頭翻一翻才會看見。後來我撿了幾顆小貝殼,真令人驚奇和高興!這是我第一次撿貝殼,老師說她以前就來過這裡撿貝殼了。後來20年都沒有再來過,今天帶我們再來這裡還是有撿到貝殼,可見這一帶的海底貝殼棲息地沒有被破壞過。

廖若慈2022/9/16 下午 03:15:53
6作者 廖若慈
標題 如果不注重環保,以後會撿不到貝殼。
內容
我們這一次訪問李樹芬老師的目的是針對花蓮地區在哪裡可以找到貝殼做研究。李老師說:「以前花蓮港附近是貝殼的棲息地,但是自從興建了港口和化學工廠,貝殼就漸漸少了,如果想要保育整個大海的生態,就要做好汙水處理,魚蝦貝類才不會絕種,下一代才有福氣看到漂亮的貝殼。」我們聽了心中非常的難過,如果大家都不注重環保,恐怕以後會撿不到貝殼。

廖若慈2022/9/13 下午 12:57:52
5作者 廖若慈
標題 無法參觀北濱海洋館貝殼陳列室的原因
內容
我們聽洪老師說在花蓮縣有兩間小學有設置貝殼陳列教室。其中一間距離花蓮市區很遠,在豐濱鄉的靜浦;另外一間距離花蓮市比較近,在北濱公園附近。我們很想去參觀北濱的海洋館貝殼陳列室,於是就請余主任打電話給他們約定參觀時間。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北濱國小的主任說海洋館貝殼陳列室的收藏品已經打包收起來了,因為那一棟大樓的教室老舊要打掉重建,無法參觀。真是令人失望難過。

廖若慈2022/9/8 下午 01:54:08
4作者 劉子淳
標題 採集貝殼有三個方法
內容
今天貝殼專家李樹芬老師告訴我們想要採集貝殼有三個方法:
一、親自到海邊採集。
二、和其他的收藏家交換貝殼。
三、向貝殼專賣店購買。
她說花蓮現在沒有發現沒有貝殼專賣店,想買貝殼的話要到宜蘭縣南方澳有名的金媽祖廟旁邊的小店購買。聽說那裏的貝殼都是漁船到太平洋捕魚時抓到了,然後委託這個小店販賣。但是那個小店距離花蓮市太遠了,所以我們不打算去參觀。只想跟老師到花蓮市附近的海邊撿貝殼來觀察。這個活動也可以讓我們了解花蓮的海岸環境。

劉子淳2022/9/8 下午 01:43:53
3作者 蔡唯真
標題 大概在哪些地方可以撿到貝殼呢?
內容
我們為了更了解花蓮太平洋海岸有哪些地方可以採集到貝殼?李老師告訴我們花蓮的太平洋海岸現在可以找到貝殼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她曾在19年前帶學生沿著太平洋去花蓮市漁會、北濱、南濱、花蓮溪口、嶺頂、橄欖樹腳、石門、東興、大港口、石梯坪一帶的海岸尋找貝殼,但是能找到貝殼的地方並不多。
我問李老師:「大概在哪些地方可以撿到貝殼呢?」她說:「我們以前在太平洋海岸找了一百多公里大概只有花蓮市漁會、石門一帶和石梯坪可以找到貝殼,其他的地方都沒有貝殼。」我想可能這些可以找到貝殼的地方海底一定都有珊瑚礁岩吧!也很佩服李老師不辭辛勞的尋找貝殼的精神。

蔡唯真2022/9/7 上午 08:13:03
2作者 劉子淳
標題 我們聽了很害怕會撿到芋螺
內容
我們訪談19年前曾經到太平洋海岸撿貝殼的李樹芬老師。她說:「花蓮也有許多稀有貝殼,像大象法螺和金帶美法螺,很會吃海星。也有像拖鞋的舟螺會變性,小時候是雄性,到了青少年階段是雌雄同體,到成年時候又變成雌性。」「芋螺的顏色很漂亮,但卻像水母一樣有神經毒,特徵是殼口不很開,花紋有三角形的芋螺毒性最強。牠的帶狀幾丁質齒舌會磨碎食物,也像毒針一樣會射毒素麻痺獵物。人類也有被牠射毒過,非常的痛。」我們聽了很害怕會撿到芋螺,但是李老師安慰我們說:「在海邊撿到的芋螺都只是貝殼而已,真正會射毒素的是活的芋螺,牠們住在海裡面,只有潛水捕魚的人才有可能會遇到。」這樣我們就放心了。

劉子淳2022/9/7 上午 07:53:29
1作者 陳婉真
標題 很想請老師趕快帶我們去海邊撿貝殼。
內容
我們參加貝殼專家的訪談會議時,李樹芬老師拿出她珍藏的貝殼盒子,上面還寫著:「大自然的奇蹟,花東海岸校園貝類調查研究」幾個大字。據說這是她在19年前和洪老師帶著一群研究的學生沿著太平洋海岸進行踏查時所收集到的貝殼。因為花蓮的地形大多是岩岸,所以這些貝殼大多都是在岩岸的石頭堆裡採集到的。她說:「貝類正式的名稱叫軟體動物,牠們分布很廣,例如:蝸牛、田螺、蛞蝓和北海道的冰海精靈都屬於軟體動物,但也不一定都有殼。」我們聽了都羨慕不已,很想請洪老師趕快帶我們去海邊撿貝殼。

陳婉真2022/9/7 上午 07:47:12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海洋奇觀
作者 蘇雅婷編寫、翻譯
出版社 世一文化
簡介(摘要)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孕育了萬物生靈。海洋廣闊無垠又神秘莫測。海洋對人類的生存和未來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視的影響。我們面對海洋可能不止一次幻想揭開海洋神秘的面紗,憧憬解開海洋重重的謎團︰各式各樣的海中生物豐富了海洋的奧秘,也激發起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導讀
「海洋奇觀」這本書介紹了魚類、鯊魚、海豚、章魚、烏賊、貝類、珊瑚礁生物、海底生態和企鵝家族……..等。圖文並茂,所有的圖片都是在海底拍攝的照片,照片張張色彩艷麗可以滿足小朋友們對海洋的好奇心,擴展小朋友們在海洋方面的視野,豐富小朋友們的知識生活。
蔡唯真2022/9/12 下午 04:41:48
9書名 奇妙的魚貝類
作者 張豐榮主編、郭玉梅翻譯
出版社 泉源出版社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介紹完全以漫畫形式表示的書,內容十分生動有趣,圖存並茂相當豐富,可以讓小朋友在輕鬆愉快之下踏進奧妙的自然科學領域。也可以藉此學習到許多的魚貝類的常識。
導讀
這本書介紹了五個單元,包括:「水中的生物」、「淡水的生物」、「海岸附近的生物」、「海洋的生物」、「稀奇的魚」。其中「海岸附近的生物」單元介紹了章魚、烏賊和貝類生存的環境,還有專吃貝類的海盤車。是一本可以提升小朋友對魚貝類興趣的一本好書。
蔡唯真2022/9/12 下午 04:36:18
8書名 鄉土教材館專輯
作者 吳筍 編著
出版社 花蓮縣北濱國小
簡介(摘要)
鄉土教材是國小自然科學教學上,不可忽視的教材來源之一,因此學生牛教材和生活經驗相結合,增加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運用鄉土教材,提高教學的效果。這本專輯不僅介紹了三千年前左右從花崗山出土的巨石文化時代之石器一百多種,其中最重要的十五種。另外還介紹海洋館中各式各樣的美麗貝殼166種。此書的編寫也得到花蓮鄉土耆老王天送先生和黃建霖先生提供相關資料,始能順利完成。
導讀
貝殼類是軟體動物,最常見的是單殼貝的螺和雙殼貝。在貝殼中最珍貴的是翁戎螺龍宮貝和鸚鵡螺,它們在五億年前就生存在地球上,又稱「活化石」。最毒的貝類是芋螺,他的齒舌像倒鉤的毒箭,在捕食時會射出毒液注入獵物中,使其麻醉,但是因為貝殼上有奇特艷麗的花紋,很討人喜歡。這本鄉土教材館專輯共收錄了166張有正反面照片的貝殼圖鑑,並附有名稱、科別和說明,是一本珍貴的貝圖鑑典籍。
廖若慈2022/9/6 下午 03:49:07
7書名 水中生物
作者 Winston S Priest 著 林紫渝編輯
出版社 時代-生活叢書出版社-香港
簡介(摘要)
這本書常以”為什麼?怎們會這樣?”這句話做為開頭。因為小孩子們大多會提出很多問題。而這本書會提供不少的解答,但不可能深入討論所有的問題。這本書將小孩子們所提的問題記錄下來,當小孩子長大一點時,可以幫助他們找到答案,養成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對於兒童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導讀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淡水的魚類、蛙類、龜類。以及海中的魚類、動物和植物。而且收錄了許多珍貴的圖片。其中第44~53頁介紹了貝殼類動物的殼會長大,也可以從條紋數目知道貝殼裡的動物年齡。另外還介紹貝殼類動物怎樣運動?貝殼類有眼睛、鼻子和耳朵嗎?為什麼雙殼貝鮑魚只有一個殼,而且在殼上有許多小孔。還有藤壺釘在石上不動要怎樣吃東西?這本書圖文並茂,彩色圖片有的是用照相的,也有的用畫的。吸引了我們想要認真學習的興趣。
廖若慈2022/9/5 上午 08:41:50
6書名 台灣自然觀察圖鑑-貝類
作者 賴景陽
出版社 渡假出版社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攜帶方便同時包含陸貝、淡水貝、海貝,是台灣出產許多常見貝類的彩色圖鑑。這本書以757個標本介紹460種貝殼,是由研究台灣貝類的最知名作家學者賴景陽先生所寫的。
導讀
這本書不僅圖文資料豐富,其中陸貝和淡水貝的資料更是少見。這是一本對關心本土資源開發、動物調查、生物教學和貝殼書籍的朋友相當有幫助。
蔡唯真2022/9/2 下午 02:46:49
5書名 台灣貝類圖鑑
作者 賴景陽
出版社 貓頭鷹出版社
簡介(摘要)
貝殼因為有著瑰麗色彩和優美外形,而且構造精巧、質地堅硬,成為不少人收藏的主題。本書由國內知名貝類專家賴景陽先生執筆,以清楚易懂的文字搭配清晰的貝殼照片,說明各種貝類的外表特徵、鑑別重點、棲息地和分布區域,讓貝類的辨識過程變得簡單又方便。
導讀
本書蒐羅了596種可在台灣發現的貝類,從珍貴碩大的龍宮貝,外形圓潤有光澤的各式寶螺,到其他書籍著墨不多的雙殼貝,最受人喜愛的、最珍奇的盡在其中。除了最大宗的海貝,本書還收錄了生活在台灣各河川的淡水貝,以及在地面或樹上活動的蝸牛等陸貝,涵蓋面廣,足以代表在台灣最常發現的大部分貝類。
劉子淳2022/9/2 下午 02:18:44
4書名 我愛貝殼
作者 藍子樵
出版社 國語日報出版部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貝殼專家和兒童文學專家共同製作融和多功能,可以啟發學習興趣的書。這本書附彩色小張的照片讓小朋友觀察貝殼的顏色。另外還在每一頁畫出一個貝殼未上色的圖案,透過著色活動培養小朋友對貝殼色彩的認識,同時也可以認識48種美麗的貝殼。
導讀
這本書的每一頁都畫出巨大的貝殼圖案,而且都在左上角留一個方框供小朋友把彩色的貝殼小貼紙剪下來貼上去。在下面附有簡單的幾句話說明貝殼的特性或產地,可以加強小朋友對每一種貝殼的知識和印象。
廖若慈2022/9/2 下午 01:52:24
3書名 近海生物
作者 呂紹鄂
出版社 冠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海洋是一個五花八門的大世界,海中生物可能比陸地上的動物還要多,而且無奇不有。這本書沒有介紹魚類,而是介紹一些其他的海中生物,讓我們認識更多更奇妙的海底奇觀。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工具書。書中介紹了近海的生物,有螃蟹、海星沙蠶和毛槊、海葵、海膽、海星、還有海貝。
導讀
這一本書介紹海貝的頁數很多,圖片也很大和清楚。對於貝類是怎們出生的、貝類的生長環境、還有各式各樣的貝殼圖片可以讓我們清楚地找到貝殼的名稱和它們的奇特性。是一本很適合我們小學生觀察及學習的書。
蔡唯真2022/9/2 上午 08:07:14
2書名 貝殼圖鑑
作者 S.彼得.當斯
出版社 貓頭鷹出版社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附有清晰的照片及有系統的論述方式而且包羅萬象的工具書。書中收錄500種以上、600餘張全彩色照片,作者也精心安排鑑別方法使得貝殼的辨識過程變得簡單又方便,使我們可輕鬆的學習。
導讀
作者將各個條目都涵蓋深入淺出的描述及附有注解的照片,突顯每個品種的特徵與鑑別重點;簡明的地圖呈現各品種的地理分布狀況。條列式套色說明欄更能瞬間加深印象。本書介紹貝殼的定義,說明貝殼分門別類的方法,並教導如何進行有系統的步驟,只要掌握重點就可以根據外形判斷貝殼的種類。
劉子淳2022/9/2 上午 07:33:02
1書名 貝殼的世界
作者 賴景陽
出版社 圖文出版社
簡介(摘要)
如果我們在海邊散步,常會撿到貝殼,這些晶瑩圓滑的貝殼就像大海的禮物,令人愛不釋手。
貝殼就是軟體動物的外殼,是由軟體動物身上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碳酸鈣形成,用來保護柔軟的身體。這些軟體動物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地分泌貝殼質,使貝殼變大。但是軟體動物一旦死亡,肉體就會腐爛,只剩下空殼,時常被海浪從海底沖上岸來被人撿走。
導讀
本書介紹了貝殼的構造、貝殼的生活、世界上美麗的海螺、好吃的雙殼貝、珍珠是怎樣形成的、還有介紹世界上最大的貝殼、最原始的貝殼最昂貴的貝殼….等。
陳婉真2022/9/1 下午 05:07:18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我們雖然住在太平洋岸邊的城市,但是平時家長很少帶我們到海邊遊玩。聽老師說她以前在北濱公園的附近的沙灘撿過貝殼,但是現在我們探查北濱公園的海邊都撿不到貝殼。地質專家也說太平洋海岸在花蓮的地質、地形基本上屬於斷層海岸,所以在花蓮富有盛名的七星潭海岸根本不適合游泳也撿不到貝殼,現在連石頭都有保護法規定不能撿。貝殼專家說大部分的貝類生物主要在潮間帶和淺海區的懸崖邊生存,而且生存空間很狹窄。我們發現花蓮市附近有一個太平洋的海邊可以採集貝殼,於是我們準備觀察研究這些貝殼的奧秘。廖若慈2022/9/29 上午 11: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