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竹」常樂
專題名稱 | 知「竹」常樂 |
專題描述 | 本研究期程自2022年6月已如火如荼的擴散進行,以質性研究方法有系統的規劃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蒐集資料、擬定研究目的與方法、文獻蒐集及探討、深度訪談、部落踏查、僅存竹林子繪製圖、竹子採集、竹子與科技結合的竹製品、研究結論,希望透過行動式的研究,希冀逹成以下研究目的: 一、瞭解加灣部落地名由來及其區域範圍 二、瞭解部落早期與現今種植竹子的種類及其場域 三、瞭解部落竹子日益減量的原因 四、認識部落傳統與現代竹製品的發展 五、體驗自然與科技竹製品的結合 六、提升對部落環境的愛護與關心的情感 |
隊伍名稱 | 克奧彎Qowgan |
指導老師 | 蘇清照 簡月美 |
參賽學生 | 李詩筠 王雅婷 張芯瑜 蘇怡庭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蘇清照繪製 來源 克奧灣部落社區報 描述 這個社區地圖繪製時間是2013.7.1,大致如現在的部落鄰里位置,也清楚指示第一班、第二班和第三班的畫分。據社區報內容講述:1915年日本警察開始治政以後,將居住在山上的四個小部落,令其遷移山下開墾。原居Btakan、Qawgan、Djima、Drig族人遷居山下為第一班,後來進入開墾定居的族人稱第二班、另一自成聚落的族人稱為第三班。本自北到南順序一、二、三班稱之,可是第三班在民國53年大水山洪,所以大部分居民遷至現在的第三班。克奧灣部落是由南方位起往北的稱呼是:山廣、小金門、三班、一班、二班、秀林家園組成的部落。 | 李詩筠 | 2022/9/29 下午 07:26:23 | |
9 | 作者 許秀涵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250201.pdf 描述 我們在部落尋到的竹子用途,都是比較傳統式的用途:矖衣竿、竹掃把、口簧琴、竹屋、竹籃...... 這份論文提到把傳統物件與現代科技手法做結合,經過改造的竹子植物,其產品價值迅速高漲。 竹材之於國際一直是一種東方文化的象徵,更因異文化的神祕感而吸引著人們。本設計研究首先針對竹材做深入的理解與探索,目的即在採用栽植快速的竹材作為設計材料,減少對林木的砍伐與合成材質的運用;於研究後期,著手進行以竹為主之設計、並找尋其可搭配之復合材質,達到美感與商品化兼具之目的。 運用竹材本身的特殊特性,抽取出不同的設計元素:竹管本身的中空孔洞,切開後型成的圈圈、展現竹節處橫膈肉厚美感,而裁切成的天然H型材料等等…嘗試以最少的加工方式,呈現竹材的最佳質感!達到綠色設計的思維,對環境的維護、與以簡易單純的方式,展現不凡的設計與材質本身特色。 | 李詩筠 | 2022/9/29 下午 07:25:28 | |
8 | 作者 景美國小教師團隊 來源 花蓮縣景美國民小學校本課程補充教材 加灣巡禮-部落影像紀錄 99學年度 描述 本教材是第二部原住民文化資產的影像紀錄,我們試著呈現近六十年來加灣社區最真實的生活圖像,以建立部落文化主體性的論述。 其內容涵括了行政區域、宗教信仰、生活建築、獵人及生活羣像等, 其中隱含了太魯關族的哲學觀、藝術觀、生活思維及生活態度意識等面向。 本教材當試以太魯閣族人為主的論述,由本校教師羣透過採訪及收集歷史照片集結撰述,希望建立適當的文化論述,留住一段卡鳥灣生活的記憶。 值此原住民文化資產逐漸失落,原住民族羣意識逐漸提升之際,正視在地自我文化的發展,是件迫不及待的課題。 教師羣在撰述課程的過程中,也透過實際教學,經常遇到瓶頭,從實務的認知落差,到老照片的收集、採訪、編寫教材等,難免會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 欣慰本校教師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經過會議不斷的檢討、修正,使課程發展日斟完善。 個人時時可感受到教師羣力求精進,我力教育工作之專業精神,為追求教學品質,為所有加灣學子營造最好的學習環境,竭盡心力。 | 王雅婷 | 2022/9/26 上午 10:50:34 | |
7 | 作者 沈競辰 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田園之春叢書--竹筍 描述 竹筍是什麼 竹子在地下類似根的地下莖叫做根 莖,竹筍就是由根莖往上萌發的新芽, 我們吃的就是尚未木質化的嫩幼芽,沒有採收的竹筍,伸出地面後就急速向上伸長形成竹桿了。 臺灣原產竹和移植來的竹子共有六十餘種,大部分的竹簡苦苦的不好吃,一般食用的以麻竹、綠竹、孟宗竹與桂竹爲主。 竹筍在臺灣的栽培面積很廣,從平地到中海拔的山區都有,不同的竹筍各有不同的生長習性和採收季節是很重要的蔬菜。 竹筍的販賣、挑選及調理筍農採收竹筍後多運至附近的市場或集散地,經分級、秤重後交易。 竹筍採收後會很快老化,所以購買後越快烹煮越佳。 筍形直立的緣竹筍肉質少皮多,品質較差。 而較彎曲的筍,俗稱爲「牛角筍」,筍皮較少,筍肉較多,品質較佳。 竹筍若出土過久才採收,筍尖會呈現濃緣而非金黃色,這時筍肉會帶苦味,口感不佳,另外採收過久的筍在切口會老化粗硬,因此應挑選切口細嫩的。 筍乾由於含水量低,所以食用前必須先行浸泡,可先用清水泡三、四天,每天換水,再放入沸水中煮片刻,就可以去除苦味及黴味。 | 張芯瑜 | 2022/9/26 上午 10:49:13 | |
6 | 作者 家扶基金會-花蓮家扶中心 來源 https://online.fliphtml5.com/cjuob/wufb/?1637051303781#p=1 描述 花蓮家扶中心新城服務處於今(27)日辦理「加灣我的家,青年攝影故事集分享會」、「山林學習分享會」兩場活動,兩場活動兒少用自己的視角重新欣賞部落的美,用實際行動學習與實踐傳統生活,經過一年學習歷程,兩場活動參與兒少彼此的成長與感動交織成美麗的成果。青年攝影故事活動最後產出的故事書與部落月曆,蘊含了12位青少年生長部落、族群文化的濃厚的感動心情,也在這樣的感動中找到新的力量與自信;另外,11位兒少透過山林學習創造現代與部落過去的生命經驗連結,透過文化自信提升自我價值,更在團隊中學習生活、社交能力。 | 蘇怡庭 | 2022/9/26 上午 07:52:38 | |
5 | 作者 高清源 來源 科學小牛頓-竹子 描述 竹子有一個特色,就是身上有很多咖啡色的葉片 老師說這不是葉片,真正的名字叫籜片 原先一層又一層包覆在竹筍外頭的保護層——籜片 甚至可達到二十公分。竹稈的每個節間都有生長點,由下向上相繼生長,同時由於竹桿中空,滅少養分的消耗,使養分可以充分供給竹稈長高,因此竹稈生長的速度很快,有些竹子一天可以長十公分呢! 在竹節上生有桿芽,數目因竹子種類不同而異,並有籜片保護。當竹桿長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長高了,開始由桿芽發出枝,這時候,他就算是一棵「成年」的竹子了。 如果沒有經過老師的介紹,我也很難知道它的名字與功用 | 蘇怡庭 | 2022/9/26 上午 07:07:51 | |
4 | 作者 花蓮縣景美國小教師團隊 來源 加灣巡禮-部落影像紀錄 描述 這本《加灣巡禮-部落影像紀錄》書的正反背面的影像都是族人生活上使用竹子的照片,很令人驚奇,竹子可以輕而易舉刮出苧麻的纖維以及大量的竹掃把,感覺竹子的主幹和枝節都能充分利用。本書有介紹部落qowgan族語為大的竹子或長竹子意思,證明族人使用自然環境的動、植物命名。依照書中qowgan的圖示,就是麻竹,因為長多的刺和絨毛,所以也叫刺竹。想像得出來,在本部落第一班族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一定長很多qowgan,因此本部落叫qowgan了。 | 蘇怡庭 | 2022/9/25 下午 09:30:15 | |
3 | 作者 加灣部落資源生態地圖 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描述 這張地圖可以看出加灣部落的生態圖的生長區域,依照從最低地勢到高地勢,有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喬木植物三種,而桂竹的區域範圍最廣,是可想而知,部落竹林遍山都是。早年在部落被用來製成米籃、畚箕、魚簍等生活必需品。名氣最盛旺的原住民美食-竹筒飯,就是利用桂竹製作而成的。 | 張芯瑜 | 2022/9/25 下午 07:47:41 | |
2 | 作者 林孟儀 來源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描述 論文主題:高風亮節·竹滿庭—竹文化與竹意象創作研究 五千多年來在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蘊底深厚中。竹子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竹文化的形成是文化傳遞很重要的一頁。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竹的種類與應用(2)竹與文化的傳遞(3)竹的藝術與文學(4)竹與物質生活(5)竹與社會生活。對於竹文化的研究主要充分運用到藝術設計中,不但希望能提供豐富的素材,正因如此的特別,更能在作品中呈現出鮮明的特色風格。 竹子是一種禾本科植物,且中國素有“竹子王國”的美譽,無論是竹子的種類還是產量都是世界第一。竹文化的傳遞,早在先秦時代,以竹為管的毛筆和用來刻字和寫字的竹簡,毛筆和竹簡對傳承文化作出了很重要貢獻,同時促進了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然而,隨著人們對竹子利用的發展,廣泛運用於衣、食、住、行、育樂等等多方面,竹子與人民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在藝術與文學方面,竹子枝幹挺拔、四季常青,且有很好的韌性,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花、青松並稱歲寒三友。正因有如此特徵,自古以來竹子廣泛出現在詩詞繪畫中,成為文人墨客青睞的表現,藉由竹子表現出堅韌、挺拔、君子風範等思想,更影響日後相關竹工藝、音樂、園林藝術、宗教和民俗文化的發展。竹子儼然已成為一種文化的意義象徵,彰顯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意涵。 本研究藉由單一主題的探討,以竹的美學價值與文化取向為導向,透過藝術、文學、生活民俗等了解竹本身的淵源及內涵,再由設計的角度切入,結合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分析整理竹的造形與歷史背景,從中了解圖像背後的象徵意義與文化意涵,同時也彙整文化創意應用於設計中的案例,成為筆者創作作品時很重要的靈感泉源。 | 蘇怡庭 | 2022/9/23 下午 01:38:50 | |
1 | 作者 秀林鄉部落專題 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_yMsiUUI2Q 描述 【秀林鄉部落專題】– 角落秀林-第一集- Qowgan加灣部落 透過Tapang和Miki叔叔的介紹,讓我們認識到了以往不曾知道的加灣。在部落各社區組織的不斷營造之下,已經有不少旅人參與著部落裡的故事,透過當地部落人的口,我們了解加灣的遷移史、老人們以前祖居地的故事,採集植物做的童玩、還有傳統食材做的風味餐! 感覺好像時間不夠,再來一趟吧!下一次來肯定還會認識到不同的 Alang Qowgan加灣部落。 | 李詩筠 | 2022/9/2 下午 01:14:30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李詩筠 標題 品竹游藝:臺灣特色竹工藝文化 內容 本書作者:楊孟蓉 本書主要是建立民眾對於工藝生活美學的基本概念、並透過對工藝的鑑賞,體味時代與族群的共同記憶及美感經驗,透過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撰寫方式,讓民眾在輕鬆閱讀中,打開工藝之門,領會工藝之美。 1. 輕賞臺灣竹工藝:提綱挈領並簡要說明臺灣竹文化的發展 脈絡與特色,深入介紹臺灣常見竹種、竹工藝的工法與技 術。 2. 悠遊臺灣特色竹工藝:介紹臺灣竹文化主要發展地區,包括竹山地區(竹山、鹿谷)、關廟地區(關廟、龍崎)、 鹿港等地及各地依照不同竹種發展出不同的工藝特色。 3. 展望臺灣未來竹工藝:說明綠工藝及近年來臺灣竹工藝揉 合傳統文化與當代時尚設計的現況,所迸出嶄新的工藝時尚 氣息及開展出的臺灣竹工藝全新面貌。 我能夠讀到本書是因為課堂上我們製作竹燈後,偶然在一個圖書館裡面看到這一本書 她對於竹子的認識與理解比別人多。形容竹子有中空竹桿告訴別人要有謙虛之心 在艱難的環境強大的風吹雨大中,仍堅立不折斷。 我們在製作竹燈的時候,也是有發現竹子的堅靱及美麗的線條。 透過手作手燈的經驗,得到了一個與竹子對話的機會。 | 李詩筠 | 2022/9/30 上午 10:54:30 |
9 | 作者 李詩筠 標題 走過彩虹 內容 本書作者:李季順Teyra Yudaw 書本裡有談到傳統巫術的竹占的部份 令我感到好奇,原來過去的醫病趕鬼的工具也有用到竹子 如果我早一點出生,或許我就可以看到巫師用竹子施法的樣子 一根小小的竹子竟然可以滲透人所不知的事情 竹子的用途真的無可限量 或許因為竹子是大自然的原料 所以明白大自然的所有靈界事物 真的是大神奇了 | 李詩筠 | 2022/9/30 上午 10:53:33 |
8 | 作者 王雅婷 標題 禁伐補償條例修正 保留地竹林危機化轉機 內容 是一個政大新聞與媒體實驗室當中的一個報導 有關原住民保留地被拿來申請禁伐補償,族人寧可乾領每年一甲地三萬元的補助 而不願意回山上進行疏伐與整理,導致山上林地發生樹根壞死,土壤鬆散,可能造成土石崩塌的情形 這並不是訂立這個補助的目的之一 事實上,我們的大人們還是可以至自己的土地上關心與疏伐 森林不是不去管,牠自己就會活得很好 森林其實也需要人的關心與保護 我還是建議這個法令能夠進行修法並推廣 | 王雅婷 | 2022/9/30 上午 10:52:07 |
7 | 作者 張芯瑜 標題 台灣原住民部落事典 內容 這本書是一位名叫林修徹教授寫的,裡面提到有關各個部落的人口、地點、地理位置等等介紹,加灣部落也紀錄在其中。 何謂「部落」?古稱「社」。在民國以前的日本國時代,社為實體的政治社會單位,正如現行政體制的縣市或鄉鎮,只是具體而微。民國以後山地設鄉,鄉轄下的村,從此取代社。往後的「社」,變成「虛社」變成「古社」,變成大家口中的「部落」,不但無關行政,部落疆域也漶漫擴張,更進而與亙古歷次遷徙的「舊社」,混淆糾纏。原民會推動民族自治多年,試過多種方案不果,正嘗試推動「部落公法人化制度」,自 2010 到 2015 年,持續辦理部落核定與訪查作業,迄今全國已核定完成 746 個「核定部落」。如果要瞭解各個部落的讀者,這本書是入門書本。 | 張芯瑜 | 2022/9/29 下午 08:13:53 |
6 | 作者 張芯瑜 標題 太魯閣抗日戰役105週年紀念回顧史研討會封面圖 內容 我看到早期太魯閣族人居住在深山,但是他們很聰明可以找到一個可以蓋房子的地上,房子大部份是竹子 ,尤其是屋頂大部份都是竹子用的,老師說, 因為房子住了一段時間會壞掉 ,所以要不斷的整修,需要有竹子,太魯閣族人居住的環境不能不種竹子, 竹子對他門太重要了. | 張芯瑜 | 2022/9/29 下午 01:11:46 |
5 | 作者 蘇怡庭 標題 傳統樂器-口簧琴Qowqaw 內容 口簧琴Qowqaw是我們太魯閣人的傳統樂器 也是我第一個學會吹奏的樂器 我仔細的看著口簧琴的材質,驚訝的發現是竹子的做的 萬萬沒想到又長又直的竹子竟然可以發出那麼有特色的聲音 我們的學校的歌謠隊我負責吹奏口簧琴 老師們都稱讚我 不需要太多時間練習我就能在眾人面前在各種舞台前 把口簧琴的聲音展現出來 我也在口簧琴的表演中很到自信 感謝竹子感謝祖先的智慧 | 蘇怡庭 | 2022/9/27 下午 05:05:05 |
4 | 作者 蘇怡庭 標題 竹筍大餐 內容 我看過一本跟竹筍有關係的書本,裡面有很多種竹筍的作法。竹筍的烹調方式有炒的、蒸的、煮的、烤的、還有生吃的,我喜歡的種類很多種。每當到了春天我可以吃到好吃的孟宗筍,到了夏初我可以吃到箭筍和桂竹筍,到了秋天可以吃到麻竹筍,冬天的時候可以吃到冬筍...筍的種類很多種,是很容易吃到的自然食材。 竹子不僅是部落常見的食材,也是高級餐廳和國宴上必可見到的食材。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食材,現在的人如果沒有珍惜竹子,以後就沒有竹子可吃了,期待大家能在愛吃竹子的同時,愛護環境,不要因為過多的製造垃圾而無法給予竹子好的生長環境。 | 蘇怡庭 | 2022/9/27 下午 04:57:27 |
3 | 作者 Green Media 綠媒體 標題 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 - 創作歷程紀錄片 內容 老師介紹這部有關竹子建築的影片 「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邀請6位業界建築師與設計師,在嘉義製材所、竹崎火車站兩個場域裡,利用竹材以林業鐵路的歷史氛圍,打造地景構造物,於2021年10月22日正式開展,邀請旅人近距離感受台灣絕美又兼具永續特質的竹建築,一起線上搶先看竹構新風景。 每一年作品呈現出來的樣貌讓我驚嘆連連 竹子的可直可彎可折可結合可分離 這個材料他真的不是像木頭 工業的產品 它是一個很自然的產品 他有非常多的自然特性是很難去妥協 過去在做現在常見的這些工業現的建築物那是用鋼筋混 其實它都是一種 我們在用科學 可以用人定的方式去決定 但是在做竹子的過程當中我覺得我們需要學習的是 一種反向的構築 必須要學會去跟自然的特性去學習 真的了解這個個性之後 我們自然能夠創造出因應這個特性而產生的一個建築物 以上是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葉育鑫先生所分享 於我而言,我自己生長的部落-砂卡礑就是以竹為屋、以竹為鄰的環境 對於竹子的特性本來就是多元性的 家裡大大小小的家俱或用品,大部份都是取自家外的竹林來使用,例如:竹屋 現在看到別人也有許多創意性的竹工藝品,真的與我過去的生活有很深的聯結,原來自己對竹子仍然有一份深厚不可沒滅的感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YqwKi8XSo | 李詩筠 | 2022/9/26 下午 01:56:43 |
2 | 作者 高源清 標題 小牛頓科學館 ——竹子 內容 竹子有一個特色,就是身上有很多咖啡色的葉片 老師說這不是葉片,真正的名字叫籜片 原先一層又一層包覆在竹筍外頭的保護層——籜片 甚至可達到二十公分。竹稈的每個節間都有生長點,由下向上相繼生長,同時由於竹桿中空,滅少養分的消耗,使養分可以充分供給竹稈長高,因此竹稈生長的速度很快,有些竹子一天可以長十公分呢! 在竹節上生有桿芽,數目因竹子種類不同而異,並有籜片保護。當竹桿長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長高了,開始由桿芽發出枝,這時候,他就算是一棵「成年」的竹子了。 如果沒有經過老師的介紹,我也很難知道它的名字與功用 | 王雅婷 | 2022/9/25 下午 03:27:54 |
1 | 作者 長者口述/張芯瑜整理 標題 「無竹不成家」 內容 有名的北宋詩人蘇東坡,即使很愛吃肉,但更愛竹子的綠意、風雅和活力,不管門前還是院裡,他覺得種點竹子很重要,看起來美觀住得也很舒服。早期太魯閣族人的生活和竹子的關係更密切,因為每個生活的具器,都離不開竹子的利用。 太魯閣族人每年的感恩祭,部落裡大部分家戶的大人們,都會在前一天跨過山邊的水圳,進到半山腰裡砍竹子帶回家忙著做竹筒飯。風味絕佳的竹筒飯除了做為祭祀的物品之外,也是拿來家人與來客們分享的應景食物。 總以為,竹子的用途就是這樣而已,參與了這次小論文查訪部落長者的回答內容之後,才知道早期太魯閣族的傳統生活裡不能缺少「竹子」,可以說「無竹不成家」。過去的太魯閣族人居住在高山地方找到不是很斜的位置之後,就蓋竹屋居住,屋子裡的竹壁(qnabil)、竹床(dgeyyang)、竹窗(bling sapah)、竹烘乾架(gigan)等無不是以就地取材的竹子為其主要建材;即便是苧麻的剮麻器(gsak,)、割小米或稻子用的竹製刀,以及當作採集的工具,例如利用長長的桂竹,在桂竹近末梢處用刀子砍成V字型,就可以採集到長在樹上的果實,而且不會傷到果子……,這些器具的材料,皆以竹子為主,太魯閣族人是賴以維生及無所不用的。傳統部落太魯閣族與竹子的生活文化的關聯性,含蓋了族人的食、衣、住、行、育、樂。 | 張芯瑜 | 2022/9/24 下午 08:18:13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螺旋花園介紹 與竹子種植方式實作(花蓮樸門部落)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IoLVwadM4 網站簡介 竹子在永續利用裡面是一個很重要的資產 想要從事農耕的時候 來問我說什麼方法可以賺錢 對地球有益的錢 台灣是一個很適合竹子生長的地方 你有心經營的的話呢你找1塊地 種各種不同的竹子 各種不同的竹加工竹製品 可以吃也可以蓋房子 他就會變成一個你的特色 會賺錢 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這個地方努力一下 竹子我們會分兩類 叢狀根 邊狀根 就是他會走根的 最典型的就是桂竹林 那個山坡上一大片 桂竹林他只是淺根性的 有一些地質不是很穩定或者崩場的邊坡他也很會會長 但是遇到這種豪大雨後的地震的時候他可能會整個走山 如果要種這種邊狀根走根的這種植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你要限制他的根的範圍 不然很頭痛他真的會鑽到你屋子底下 離房子也要有一個區隔 貝類的種子的時候不是用水泥限制就是用一些那個潭子固定起來 桂子很好用的這個加工材 而且桂竹是幾乎一年四季在台灣都會有 中南部都會有竹筍的 | 蘇怡庭 | 2022/9/29 下午 09:23:58 | |
9 | 網站名稱 獨立特派員 第608集 (消失的竹子和它的產地)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6J8njMatg 網站簡介 以前種竹子的地已經拿來蓋房子和開闢馬路,現在要用竹子得要去更遠的後山採集,或者跟別的部落或縣市採買竹子。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官大偉認為「禁伐補償只是單一的規畫,未來政策應配合其他土地政策來提升原鄉經濟。」部落族人為了每年一甲地可以補償三萬元的福利,或造林補償能夠每年得到補助,誤以為山上的農地不得進行疏伐與整地。但正確的資訊是這些已經通過申請資格的農地是有必要進行疏伐的,「尤其是「竹子」這種山區特別物種,竹子因自然老化導致根部無法抓土,連帶整個竹林整片滑動,這樣反而造成土地更大的傷害並產生水土保持的負面效果(思宣羽、趙紜甄、韓湘紜,2020)」,但是,如果我們能勤勞點管理與疏伐,竹子也是可以紮根在石縫中,如同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對於環境上具有保護的功能。 | 李詩筠 | 2022/9/29 下午 09:02:22 | |
8 | 網站名稱 幸福因子 自然生態與竹林資源探索 > 竹子、經濟、生態、地球 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yfkysm/home/jiao-yu-bu-kua-ke-ji-wen-ti-jie-jue-dao-xiang-ke-cheng-ji-hua 網站簡介 臺灣以竹子製作生活器具的紀錄始於17世紀,當時製作的形式和技法傳習自大陸閩南地區。竹山因盛產竹子,成為臺灣發展竹工藝產業的事業專區,更於1960-80年代達到產業顛峰。此期間竹工藝產業從勞力密集轉移到機械輔助生產,為竹山帶來經濟繁榮,其不但改善當地人們的生活,也是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1946-64年)所經歷的產業奇蹟。嬰兒潮世代的老竹山人有著從小在竹林裡遊玩嬉戲的共同生活經驗,他們將對自然理解的經驗轉化在竹藝創作與竹產品製作。 1987年的經濟自由化政策,讓竹山的竹工藝產業面臨產業危機,業者以外移、停業或轉行因應,留下來的產業則面臨了轉型期,因此,產品轉型、經營轉型、市場轉型、事業轉型等不同的轉型型態,在竹山竹工藝產業間發酵。如今,竹山竹工藝產業在產業變遷及經濟轉移等因素下,被茶葉、高山蔬果等高經濟作物取代,淪為沒落的產業,新生代以學習茶園經營或移居到外地生活為主。面對全球在地化與經濟風暴的危機,老竹山人不忍竹工藝產業變得蕭條及竹林遭到荒廢,更加致力於自身的工作崗位上,這份信念是竹山竹工藝產業得以延續至今的基石。 現今政府政策將工藝產業視為臺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重要旗艦計畫之一,然這個已沒落20多年的竹工藝產業,是否能憑藉這股文化創意力量,再次躍升為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地域性產業呢?竹山目前無論是竹文化園區、工業區內的觀光工廠、個人工作室、文創公司等,都投入竹工藝的產品創新與產品行銷的發展。 本計畫藉重竹山竹工藝產業之產業聚落完整與產業能量積累的優勢條件,作為時尚造型設計系大三學生在「時尚產品設計」組學年軸心課程的學習場域,其場域優點如下所述: 1) 竹山竹工藝產業自清治時期至今持續存在,產業歷史悠久,為臺灣主要的代表性工藝產業之一。 2) 竹山在地具豐富的竹材料。 3) 竹山的工廠、工坊具發展產業的活力與經濟力。 4) 竹工藝教育自日治時期延續至今,培育在地人才。 5) 竹工藝家匯聚,具創新研發的軟實力。 6) 竹工藝產業為竹山地域的專業性產業聚落。 | 張芯瑜 | 2022/9/26 下午 03:17:27 | |
7 | 網站名稱 麻竹的一生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s4FNO8EnQ 網站簡介 竹筍的繁植有三種法 一、實生苗 無性繁殖-打竹頭 二、分芽 三、高壓 過去這五六十年來齁 台灣的竹農 大部分都是用這種叫做分芽苗的方式在房子種植 用去年的心新 一年生的竹子 把牠跟母體分離以後就叫做粉芽苗 這個是原本他長的芽 把芽切掉以後 就變成一個一個竹苗 那我們取這個竹苗大概就是1米到1米半比較好工作 等於他的那個葉子比較多 他的光合作用製造養份比較強 其實多留個一截二截 竹苗長的會比較大 標準的種法一定是要在裡面大概灌一千cc的水 與水混變成泥漿 讓泥巴能夠完全把沒有新種下的根部完全把它包覆著 你把牠踩緊後,其水就不會流掉 整個從它的根部裡面往下吸收 一般的農民最後會再一截上面灌水上去 竹子本身還是會把水吸收進去 有雙重的保險讓它更容易吸收水份 無性生殖 高壓分株 所謂的高壓苗 這種種植最大的好處就是完全跟竹子打下來(從那一個竹子分下來 你從哪一個竹子生下來他的那個品種就跟那個筍子一樣 如果說你又跟很成功的話 曲的那個跟黑會長得非常健康 其實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一個房子的方法 第三種繁殖方式即是有性繁殖-竹籽(實生苗) 花蕊有分公的和母的 比較硬的就是授粉成功,這可是很多個竹籽粒裡的少有的一籽粒 開花出來的竹籽可以先矖二天後,種在盆栽裡面。 竹子有分表面年齡與實際年齡 竹籽-整株開花死亡的時期為實際年齡(竹叢) 一支筍子-老竹死亡的時期為表面年齡(單支竹) 竹子生長的單株竹枝死亡的循環方式 嫩新時期->青壯時期->中年時期->老竹時期->表面死亡 這個連結讓我對麻竹有更多的認識 | 李詩筠 | 2022/9/24 上午 10:15:28 | |
6 | 網站名稱 台東阿美族百年精緻「口簧琴」再現 令人驚豔 網址 https://video.udn.com/news/1198104 網站簡介 台東阿美族傳統樂器「口簧琴」,經由現代3D雕刻設計技術,創新研發成為極致的工藝精品。不僅能扯奏出美妙的旋律,更將百年歷史傳統竹片樂器,以精緻化的包裝傳承下去。國內知名設計師阿瑪亞‧賽斐格(Amaya.Sayfik)說,這是很大的挑戰,但他做到了。 阿瑪亞‧賽斐格說,他足足花了1年多的時間,思索怎麼把阿美族傳統樂器口簧琴,重新導入工藝精品,這和他過去設計的產品有很大的差別,尤其口簧琴除了要將其設計得更精緻外,還要能發出悅耳的聲音,好在有旮亙樂園團長少多宜協助,終於突破困難,完成實體作品。 這項阿美族傳統樂器「口簧琴」創新研發,是透過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產業創新研發計畫辦理,由阿瑪亞‧賽斐格與旮亙樂園合作,將傳統樂器以現代技術來激發出嶄新工藝美學,並於昨天在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舉行全國首創發表會,旮亙樂園將新研發的口簧琴,扯奏多首曲目,讓現場民眾聽的動容。 少多宜表示,人們印象中口簧琴是泰雅族才有,事實上阿美族口簧琴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並稱口黃琴為tiftif,是將小竹片削薄後,在中央挖穿細長的孔,然後鑲上銅簧片或竹片,利用線繩拉扯,就會發出聲響,每個響聲代表不同意含,早期族人聽其聲,就會明瞭所代表的意思,口簧琴扯奏意義深遠。 | 王雅婷 | 2022/9/23 下午 10:22:57 | |
5 | 網站名稱 陽光升起的好所在 太魯閣族加灣5部落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eQgQlUuk0 網站簡介 太魯閣族有一個hraan hidaw o brah dgiyaq 向陽前山的概念 陽光升起hraan hidaw的地方是好所在,而花蓮加灣部落有5個小部落,齊聚在這裡。分別有Qowgan(細小的竹子)表示居住地的高山上。 長滿細竹、Djima是桂竹,Ptakan麻竹以及Driq山麓角 Pnaqan族人出草棲息地等地所組成。耆老說加灣的祖先早在史前時代,就由南洋群島吃力的rmisuh asu rucing滑著漂流木做成的船隻,在台灣雲嘉南一代沿海登陸,祖先說在平原被後來的異族驅趕追殺,因寡不敵眾,被迫遷到無人的中部高山遷徙。因為發現還有更好的洞天福地,於是陸續東遷於此。透過鏡頭一起認識花蓮縣秀林鄉加灣部落的地名由來。 其實加灣就在清朝klwaan Mansyu 末年時,還發生一起重大事件,叫做加禮彎事件。清朝klwaan Mansyu 石光良總兵,kacih na差點將撒奇拉雅以及噶瑪蘭兩大族群滅族了,他們從加禮宛原野,靠加灣到機場附近就開始逃亡,這時候Truku的mksiyaw外太魯閣人,在立霧溪兩側開始移動到靠加灣這個地方。這就是加灣部落的生命史kneudus,您是否也開始躍躍欲試,想為自己部落寫下生命史呢?! 那就一起回部落壯遊吧! | 李詩筠 | 2022/9/7 上午 10:02:35 | |
4 | 網站名稱 原住文化教育福利關懷協會-加灣地圖 網址 http://www.hometown.org.tw/blog/bb418526 網站簡介 負責人:葉清照 成立時間:2009.06.20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景美村加灣72-2號 所在位置:花蓮縣秀林鄉 社區戶數:100戶 社區人口數:1900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30人 主要族群:太魯閣族 發展重點:産業發展、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社區民眾凝聚,部落民間國體共識待加強。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1)推展在地就業服務 (2)社會教育 (3)成人教育 (4)部落營造 (5)生態保育 (6)部落文史等工作為宗旨 | 李詩筠 | 2022/9/6 上午 11:31:06 | |
3 | 網站名稱 行走TIT第156集 守護加灣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7ta05YDwu0 網站簡介 這集邀您來花蓮縣秀林鄉的加灣部落 花蓮縣加灣部落永續發展協會 湯慶夏理事長提到 一個沒有資源的太魯閣聚落 為什麼會有民間企業和機關團體 願意挺身而出 是什麼樣的理念 讓青年返鄉願意付出心力 重新看待自己社區 跟著行走TIT 到花蓮秀林鄉看部落族人 如何守護加灣 | 李詩筠 | 2022/9/6 上午 09:27:10 | |
2 | 網站名稱 花蓮加灣部落行銷計劃 Djima design 網址 https://ecsos.moe.edu.tw/platform/project/one/228 網站簡介 計畫摘要 台灣許多社區有著引人入勝的歷史文化與優美景色,但礙於人力與經驗的缺乏,導致其無法將自身推向國際舞台,因此我們希望能協助他們發現、解決在地的問題、導入外部資源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與發展;本團隊以促進社區營造,並進一步國際化為目標,透過影片拍攝、網站建設、文案撰寫、旅客媒合等方式,進行社區理念的包裝並行銷特色商品、服務,期望透過發展在地文化與旅客創造共享價值,推動產業服務創新,將社區的美好介紹給世界。 Djima Design 團隊介紹 Djima是太魯閣族語中桂竹的意思,竹製品在太魯閣族的傳統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從運送物品的背簍到表達愛意的口簧琴都是用竹子製作而成的,因此我們用此象徵來表達我們希望保留傳統技藝、發揚傳統文化的精神。 計畫構想 台灣目前有許多人致力於社區發展,卻受限於沒有足夠的資源與經驗,而使發展成果不如預期。本團隊欲以具有上述情形的社區為目標,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們希望在社區發展中扮演媒合各方資源的角色,以協助社區中的特色文化、人文風情躍上國際舞台被更多人看見。我們將透過短片拍攝、中英文網站的建設,讓來自國內外的旅客皆能接觸、了解此社區;另外也將協助他們找出其特色商品與能提供給旅客的體驗行程或服務,並加以行銷,期望能藉此推廣社區的在地文化。在兩個月內,我們將利用10萬元的創客基金來推行本次計畫,並將此計畫分為五個階段進行,分別為:整體企劃與定位期、服務產品開發期、行銷推廣期、團隊試做與修正期,與國際推展期,以完成社區向外行銷的目的並邁向國際化。本團隊將以花蓮縣秀林鄉的加灣部落為例,且未來將此服務模式應用至其它社區。 | 王雅婷 | 2022/9/4 下午 09:07:44 | |
1 | 網站名稱 秀林鄉部落專題-角落Qawgan加灣部落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_yMsiUUI2Q 網站簡介 2020年1月21日 透過Tapang和Miki叔叔的介紹,讓我們認識到了以往不曾知道的加灣。 在部落各社區組織的不斷營造之下,已經有不少旅人參與著部落裡的故事,透過當地部落人的口,我們了解加灣的遷移史、老人們以前祖居地的故事,採集植物做的童玩、還有傳統食材做的風味餐! 感覺好像時間不夠,再來一趟吧!下一次來肯定還會認識到不同的 Alang Qowgan加灣部落。 | 王雅婷 | 2022/9/4 上午 07:2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