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原住民對日戰役初探
專題名稱 | 花蓮原住民對日戰役初探 |
專題描述 | 賽德克巴萊的電影賣座,感人肺腑,其實花蓮的原住民也有類似的抗日戰役,所以我們想探討這些戰役的始末和影響。 |
隊伍名稱 | 原氣十足 |
指導老師 | 黃淑卿 張簡麗雯 |
參賽學生 | 陳芊卉 戴妤庭 吳曾巧雯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林素珍 來源 http://www.twcenter.org.tw/wp-content/uploads/2016/11/g02_20_02_02.pdf 描述 歷史詮釋與族群立場—看台灣東部原住民族幾個重大歷史事件 本講題主要講述 17 世紀以來幾個影響東部發展的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從原住民的歷史詮釋和族群生存發展立場,講述東部原住民族的歷史。 | 陳芊卉 | 2022/9/25 下午 04:11:50 | |
9 | 作者 宋卓立 來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描述 隨著全球化趨勢,世界各國對原住民議題的關注與日俱增,這股思潮趨動國家體制基於族群平等原則,訂定更符合原住民需求的政策,並促使學術界重新思考族群關係的定位,連帶使原住民社會與非原住民社會之間的互動模式產生變化。 | 吳曾巧雯 | 2022/9/14 下午 01:10:22 | |
8 | 作者 鴻義章 來源 原住民族委員會 描述 本書的緣起,是 2004 年鴻義章教授發表的研究報告,當初原民會委託鴻 教授與我共同研商太魯閣事件的研究計畫案,由於鴻教授當時在東部(慈濟 大學)任教,有地利之便,且是原住民,雖然是阿美族而非太魯閣族,但卻 是少數原住民族教授當中極為適合的人選,因而推薦由他主持這項研究計畫。 時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的鴻教授,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項委託研究計畫,寫出 成果。 原民會過去曾委託多項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研究計畫(2001 年 -2006 年),其中「七腳川事件」及「南庄事件」,已由原民會與國史館合作陸續 出版,原民會去年(2015 年)自行出版了「加禮宛事件」,本書成為這套新 叢書的第二冊。原民會將「太魯閣事件」的研究,列入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 件系列研究之一,也展現出原民會的眼光。十幾年前,社會大眾對於當時「泰 雅族賽德克群」的瞭解,只知道有西部的「霧社事件」,而不知東部有「太 魯閣事件」。鴻教授承接這項研究計畫,透過文獻匯整與田野訪查釐清史實, 讓太魯閣事件在原住民族史的地位得以奠定。 | 吳曾巧雯 | 2022/9/13 下午 01:02:22 | |
7 | 作者 鴻義章 來源 原住民族委員會 描述 本書的緣起,是 2004 年鴻義章教授發表的研究報告,當初原民會委託鴻 教授與我共同研商太魯閣事件的研究計畫案,由於鴻教授當時在東部(慈濟 大學)任教,有地利之便,且是原住民,雖然是阿美族而非太魯閣族,但卻 是少數原住民族教授當中極為適合的人選,因而推薦由他主持這項研究計畫。 時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的鴻教授,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項委託研究計畫,寫出 成果。 原民會過去曾委託多項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研究計畫(2001 年 -2006 年),其中「七腳川事件」及「南庄事件」,已由原民會與國史館合作陸續 出版,原民會去年(2015 年)自行出版了「加禮宛事件」,本書成為這套新 叢書的第二冊。原民會將「太魯閣事件」的研究,列入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 件系列研究之一,也展現出原民會的眼光。十幾年前,社會大眾對於當時「泰 雅族賽德克群」的瞭解,只知道有西部的「霧社事件」,而不知東部有「太 魯閣事件」。鴻教授承接這項研究計畫,透過文獻匯整與田野訪查釐清史實, 讓太魯閣事件在原住民族史的地位得以奠定。 | 吳曾巧雯 | 2022/9/13 下午 01:02:21 | |
6 | 作者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 來源 https://special.nmp.gov.tw/2008cikasuan/cikasuan_4.html 描述 七腳川社曾是威震奇萊平原的一大勢力,不僅是鄰近他社阿美族人的威脅,也是太魯閣族的宿敵。而在日本統治後,日本人強徵阿美族人進行各項勞役,也擔任隘勇夫防守隘勇線以阻止太魯閣族下山入侵,其中出勤人數最多的就是七腳川人。然而因為勞役過重與薪資發放等問題,加上隘勇夫襲警逃離、分遣所受襲造成巡察死傷,讓日警以為七腳川社有意抗日而引爆衝突,於是派來討伐隊掃蕩。族人死傷之餘,紛紛逃到山上,過著躲藏逃亡的日子,最後不得不歸順,由日本政府安排遷徙到各地。 如果沒有七腳川人昔日的付出以及犧牲,今日的花蓮不會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花蓮;而如果沒有阿美族人當年的辛酸血淚,東部的重要公共建設,也不會擁有發展的基礎。這是今日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所要感懷於心的事。 | 吳曾巧雯 | 2022/9/13 下午 12:59:07 | |
5 | 作者 潘繼道 來源 華藝線上圖書館 描述 木瓜番在近代東臺灣歷史上,是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族群。其祖先來到東臺灣的木瓜溪流域之後,因應與周遭族群不同的互動需要,曾經擔任臺灣東部與西部物物交換(以物易物)的中介者,也曾給東部的族群相當大的威脅。 他們與鄰近的內太魯閣番、外太魯閣番經常處於敵對的狀態;與七腳川社的阿美族人,則除了偶有衝突之外,彼此往往是「攻守同盟」的朋友,在1908年12月「七腳川事件」發生時,他們還一起聯合起來反抗日本統治當局。 歷來對於東臺灣族群的研究,木瓜番並沒有被作為主要的對象來探討,對他們的記錄,呈現相當模糊的狀態,尤其是在清帝國統治晚期,到日本統治初期,其部落的變遷與分佈,甚至成為謎。 本研究透過文獻、調查報告書、口述歷史、專著、地圖等,以使得木瓜番的歷史變遷能夠呈現出來,希望一方面對原住民族歷史的還原有助益,一方面也可補充東臺灣歷史的空白。 | 戴妤庭 | 2022/9/8 下午 01:09:26 | |
4 | 作者 林素真.陳耀芳 來源 華藝線上圖書館 描述 阿美族(Pangcah 或Amis)分為五個地域群,包括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恆春阿美。南勢阿美北自新城鄉境的北埔起,往南到壽豐溪止。在台灣歷史七腳川社乃南勢阿美族中最大的聚落,長期活躍在奇萊平原,其勢力強大,南勢其他阿美族聚落,咸認為該社是奇萊平原上最強悍的一社。七腳川社原居於今吉安鄉福興村以西之三軍公墓下方山麓,七腳川社人初遷於此,見該地盛產柴薪(Cikasoyay),故七腳川社稱之為Cikasuan。 七腳川事件其真正的歷史真相,無論是論述七腳川社人之歷史,或探究該事件對日本殖民統治的真正意義,唯有先從三個層面來分析此事件,才能理出該事件為何造成七腳川社的滅社真正原因,其一是理番政策的改變;二是總督府對台灣東部的建設與開發;三是國際情勢的發展。七腳川事件並不是以反抗日本統治的歷史解釋,便可一語帶過。就日本殖民統治的意義而言,七腳川事件在理番政策中它是理番五年計畫中前進隘勇線威壓原住民和收繳槍械中的一環。就總督府東部開發與建設,為了加速東部開發和建設,七腳川社的討伐乃勢在必行的軍事行動。就日本對台灣的統治而言,七腳川事件乃日本同化政策和發展經濟獲取利源殖民政策中的一環。而牽動七腳川社興亡的重要因素,來自於當時日本在日俄戰爭的勝利而躍上強國之列的國際情勢的轉變,令其對殖民台灣更為積極,對原住民的統治和經濟掠奪也愈加兇狠殘酷。 本文主要探討經歷重大歷史事件的七腳川社後裔,該社人如何傳述這段被滅社的歷程,存留在七腳川社後裔對該事件的歷史記憶為何?現今的七腳川後裔對於傳統領域(歷史上的七腳川社)和今日地理上的七腳川人之分佈區域如何理解?甚至該社後裔如何建構其族人歷史?於歷史變遷中其族人發展的特殊性及其位置等相關歷史意識的問題。 七腳川事件歷經近一百年,雖然身為七腳川(Cikasuan)人的意識並未因為滅社而消失,有其特殊的歷史情境和因素,「七腳川(Cikasuan)」的意識於今日已逐漸因為該社在地理空間上,失去過去可以作為標示該社的名詞,七腳川(Cikasuan)已經逐漸為年輕一輩的族人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阿美族」成為大多數東海岸各社阿美族人對自己的通稱,七腳川社過去文化上的特徵,經歷此事件之後,因為社人分散各地,並與他族人混居通婚,各種可以標示自己族社的文化特徵也在這一百年間逐漸消失,七腳川社所遭遇的七腳川事件,以及他們對於自己族人歷史變遷之回應,正可以觀察到一個部落社會,進入大社會的歷史變遷之過程。 | 戴妤庭 | 2022/9/8 下午 01:06:09 | |
3 | 作者 潘繼道 來源 華藝線上圖書館 描述 南勢阿美七腳川社原分布於今花蓮縣吉安鄉靠中央山脈山邊一帶,曾是奇萊平原最強大的族社,從清帝國統治以來,即是歸順度相當高的族社;日治初獲得日本當局供應精銳的槍彈,且多次配合日本人的徵調攻擊太魯閣族,並協助日本人防禦隘勇線,站上理蕃的最前線。但當他們與日本當局站在敵對立場時,為了樹立統治者威信,因此,在主要敵人太魯閣族尚未被平定前,即成為日本當局 欲去之而後快的 腋滅社夜對象。 本文即探究戰爭前日本當局與七腳川社的互動,並探討這場戰爭與七腳川社勢力之消長。 | 吳曾巧雯 | 2022/9/7 下午 03:00:05 | |
2 | 作者 林素珍、陳耀芳 來源 華藝線上圖書館 描述 七腳川事件其真正的歷史真相,無論是論述七腳川社人之歷史,或探究該事件對日本殖民統治的真正意義,唯有先從三個層面來分析此事件,才能理出該事件為何造成七腳川社的滅社真正原因,其一是理番政策的改變;二是總督府對台灣東部的建設與開發;三是國際情勢的發展。就日本殖民統治的意義而言,七腳川事件在理番政策中它是理番五年計畫中前進隘勇線威壓原住民和收繳槍械中的一環。就總督府東部開發與建設,為了加速東部開發和建設,七腳川社的討伐乃勢在必行的軍事行動。就日本對台灣的統治而言,七腳川事件乃日本同化政策和發展經濟獲取利源殖民政策中的一環。而牽動七腳川社興亡的重要因素,來自於當時日本在日俄戰爭的勝利而躍上強國之列的國際情勢的轉變,令其對殖民台灣更為積極,對原住民的統治和經濟掠奪也愈加兇狠殘酷。 本文主要探討經歷重大歷史事件的七腳川社後裔,該社人如何傳述這段被滅社的歷程,存留在七腳川社後裔對該事件的歷史記憶為何?現今的七腳川後裔對於傳統領域(歷史上的七腳川社)和今日地理上的七腳川人之分佈區域如何理解?甚至該社後裔如何建構其族人歷史?於歷史變遷中其族人發展的特殊性及其位置等相關歷史意識的問題。 | 陳芊卉 | 2022/9/7 下午 02:54:34 | |
1 | 作者 楊仁煌 來源 華藝線上圖書館 描述 鑒於古今,殖民統治者的理番政策在治理上一直無法脫離殖民統治慣用的政治文化模式,到現今依然存有濃厚之民族自我中心主義色彩,無法包容多元文化觀,或有效落實尊重與認同差異文化之人權原則,像愚民、污名、奴化、剝削、邊緣化、無權、隔離、及殘暴、壓榨等之現象。 爭取自治權、土地權、文化權、資源權、自決權、生命財產權等就是人權之內涵,是各民族本應有之人權,如殖民列強國之侵略事件,清朝的牡丹社、大港口、加禮宛等戰役。日治時期之七腳川、太魯閣等戰役。藉此,筆者試圖由七腳川戰役之啟示,反思政治文化與民族政策之關係。 | 戴妤庭 | 2022/9/7 下午 02:47:13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戴妤庭 標題 參觀鐵道文化園區 內容 今天老師開車帶我們來到了鐵道文化園區,那裏有一位資深的鐵道老師帶我們參觀,一進老師就親切地跟我們問好,那邊有很多老師的火車收藏品、照片等,老師真是鐵道迷呢!看起來很酷,老師要我們戴上各式各樣的帽子,有車長、站長、收票長的......很有趣也很酷,今天真是收穫滿滿。 | 戴妤庭 | 2022/9/22 下午 12:45:59 |
9 | 作者 陳芊卉 標題 感想 內容 當我看到每個成員都在認真的做,而我自己有時卻在放空,讓我覺得有一點對不起他們,所以我也開始認真起來,努力的完成每一個要做的東西。 | 陳芊卉 | 2022/9/14 下午 01:10:41 |
8 | 作者 陳芊卉 標題 做小論文的過程 內容 在做小論文的期間,我學到了非常多關於太魯閣戰役和七腳川事件的東西。雖然每次都要運用到午休的時間,都不能睡覺,但我覺得做完這一次小論文後,一定會得到很多收穫,增加對原住民歷史的了解度。 | 陳芊卉 | 2022/9/12 下午 01:02:23 |
7 | 作者 吳曾巧雯 標題 原住民找查過程 內容 在開始寫小論文的一開始,我首先找相關連結,輸入關鍵字後,跳出來超多篇報導,我把各個網頁都打開來看一下,再來選擇要把哪一篇傳上去。 而在找查書籍方面時,卻找到的很少,而且有些都被寫完了,我本來是輸入 七腳川事件書籍 ,結果都是跟隊友一樣的書,我又想了想,改成 七腳川 花蓮 書籍 ,果然!有一本不一樣的,於是我就把它拿來寫。 在找查的過程中,都很有趣,我找到得越多,知識吸收的也就越多,讓原住民的世界進入我的腦海中。 | 吳曾巧雯 | 2022/9/12 下午 01:01:07 |
6 | 作者 吳曾巧雯 標題 保留原住民文化的重要 內容 在古代台灣,原住民是當地的[國王]。他們發展出文化、舞蹈、語言、音樂、還有最著名的傳說故事,百聽不厭。 各個族群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超越對方,也無法仿冒對方。這種特別的關係一直流傳到現今。 根據新聞報導所說,台灣原住民語報考數,是越來越多的。而這也代表,台灣越來越在意原住民文化了。 載至110年底,台灣已正式統計出十六個原住民族,也積極的宣傳、推廣著原住民的文化,例如:阿美族的豐年祭、賽閜族的矮靈祭......等等,都是具有意義的文化。 現今,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原住民文化,而這也是一個好預兆。 | 吳曾巧雯 | 2022/9/10 下午 08:29:32 |
5 | 作者 吳曾巧雯 標題 原住民各式各樣的慶典(下) 內容 上回我講了有關五個原住民族的故事,現在就來看看其他的吧~ 第一個,卑南族年祭,卑南族是臺灣原住民中最崇尚武力的族群,約在每年12月下旬舉辦的「猴祭」,被視為卑南族最具特色的祭典。所謂「猴祭」,是指卑南族男子進入少年會所的成年禮儀,一般稱為「刺猴祭」。傳統猴祭中,卑南族少年須經過一連串嚴格的考驗,其中尤能以竹竿刺殺猴子最為重要(如今猴子已改為藤製的模型替代),藉此培養少年的膽識體魄及分工合作的精神,整個過程須歷經4次考驗,過後才能進入「大獵祭」。 第二個,魯凱族小米祭,每年8月15日左右是魯凱族舉辦一年一度小米祭的日子,小米祭是魯凱族部落中重要的農耕禮儀祭典。主要源起於各部落居民為了感謝上天帶來農作物的豐收,並祈求上天賜予平安,而舉辦的一連串祭儀活動在整個小米祭之中,「鞦韆大賽」無疑是最受年輕男女注目的一項活動了。由於昔日魯凱族未婚的男子皆須住在會所內接受各項嚴格的教育訓練,女子則是不可進入會所。因此,男女青年能認識與相處的機會極為有限,而每年一次的盪鞦韆比賽活動,正是讓族人男女青年互傳情意的活動。此外,盪鞦韆的目的在於強調婦女的重要地位,已婚婦女與風評不佳的女子均不得盪鞦韆,因為鞦韆象徵著女人純潔和典雅的氣質。 第三個,排灣族收穫祭,收穫祭,稱Masarut,本意是感謝神靈的眷顧,並作為一個年度開始或終止的分界。Masarut的原意是「跨越、超過」,所以收穫祭是「年的跨越」,是整個部落中每家每戶一年一次的通過儀式。排灣族的收穫祭可分為收穫前祭和收穫後祭兩種,收穫祭前需要製作綁小米的繩子,各家戶製作麻線,準備作為收割後綁小米之用。小米收成後,需待巫婆統一拜祭造物主後,才可開始搬運小米回家,但仍不准食用新收的小米,隔天開始舉行收穫祭。頭目會將徵收來的小米作妥善分配,除了在祭司、巫師和頭目之間分配外,一部分也會分給較貧困的人,讓大家共享豐收的喜悅。 第四個,卑南族除喪祭,除喪祭是卑南族三大年祭之一,通常是在每年1月1日元旦的這一天舉辦。除喪祭當日會由部落男子隨同司祭長至喪家驅邪祈福,並由青年會成員以獨特之除喪歌舞慰問喪家,旨在藉由部落群體的關懷,發揮人溺己溺之傳統美德。在除喪的過程之中,雖然與其它儀式一樣有唱歌跳舞的動作,但最大的不同是在,除喪祭的歌舞是極為莊嚴、虔敬的,整個過程中並沒有流露出任何一分歡愉與嘻笑。而且,在次日歌舞的慶典中,喪家也必須由年輕、未婚且父母健在的部落男子去迎接,並且將其帶至部落的最前面,由長老領著著他們跳舞,至此,喪家才算真正的從死亡的傷痛中脫離,重返部落具有生命的生活中。 第五個,太魯閣族感恩祭,每年十月十五日小米收割後,是太魯閣全族人們舉行感恩祭酬謝祖靈的重要季節。族人們都會以虔誠的心來祭拜祖靈,一方面感謝祖靈之庇佑,今歲五穀豐收;另一方面也祈求來年家庭安康美滿、五畜興旺。參與祭典的人每人都須手持一節插有黏糕、豬肉之竹竿,這是要獻給祖靈的供品,感謝祖先的護持祐庇。在獻祭祖靈完畢後,祭祀的族人要就地吃完祭品,不可以帶回家。而返家途中,所有參加祭祖者也需要舉行「過火」儀式,即要越過火堆,以示與祖靈分隔亦有與祖靈告別之意。 | 吳曾巧雯 | 2022/9/8 下午 05:43:13 |
4 | 作者 吳曾巧雯 標題 原住民各式各樣的節慶(上) 內容 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族群(像阿美族、泰雅族、太魯閣族),也有很多族群的慶典!讓我們來看看吧~ 第一個,阿美族豐年祭,這是大家最常聽到的節慶。每年七、八月舉行的豐年祭,是阿美族規模最盛大且最熱鬧的原住民慶典,目的是緬懷祖先、增進部落團結意志、感恩祈福五穀豐收及解除厄運等意義。 第二個,布農族打耳祭(聽都沒聽過,對吧?)又稱射耳祭,每年約在4~5月舉辦,是布農族人一年中最盛大隆重的原住民祭典,也是每個部落孩子們成長最重要的儀式祭典。由孩子們為主角,在父兄的陪伴下,到場中練習射擊,承襲傳統,成為未來的狩獵高手。 第三個,鄒族戰祭,(我覺得這是最嚴肅的祭)鄒族戰祭為鄒族部落中最重要的三大祭儀之一,鄒族的戰祭又有「凱旋祭」、「人頭祭」、「敵首祭」、「迎神祭」,儀式除了維繫鄒族的團結意識,並賦予男人和女人各自的責任。從迎神曲開始,頌神歌舞將持續3天2夜不間斷,一直到最後一天午夜吟唱送神曲完為止,完成這一年一度的神聖慶典。 第四個,達悟族(雅美族)飛魚祭,(這個慶典也蠻常聽到的),飛魚是蘭嶼人最重要的食物,捕捉飛魚是蘭嶼達悟族(雅美族)的傳統核心文化。為每年的3~7月,暖和的黑潮將帶來大量的飛魚,也帶來了豐收。族人們也相信飛魚是神的賜予,他們也格外珍惜這些獨特的天然資源。在這場獨特的台灣原住民祭典中,你將能看到男子們穿著傳統達悟族丁字褲頭戴銀盔及金片,面向大海祈求飛魚豐收。(達悟族的傳統非常重視男女分工,所以即便看到傳統蘭嶼拼板船非常的美麗,但女性是禁止觸摸這些拼板船的喔!不然他們會覺得這會招來厄運) 第五個,賽夏族矮靈祭,(在未來少年中的其中一本,就是在寫矮靈祭的故事喔~)賽夏族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祭典,約在每年農曆10月15日農作物收成後舉行,在這4天3夜的時間有著告靈、迎靈、會靈、娛靈、送靈等幾個主要儀式。 祭典內容以第二天的娛靈為整個儀式的重頭戲,族人以熱鬧的歌舞來紀念矮靈(相傳遠古時候,賽夏族以身高不足90公分的矮人隔河而居,矮人雖在農業上有許多協助,卻喜調戲賽夏族婦女,在賽夏族將矮人滅亡後,卻不再年年豐收,爾後為了慰藉矮靈,而有了矮靈祭),持續歌舞直至隔日。 | 吳曾巧雯 | 2022/9/8 下午 01:08:07 |
3 | 作者 戴妤庭 標題 為甚麼選原住民當主題 內容 因為原住民每一族都很有特色,都有自己的文化藝術面貌,而衣服也編織得很精緻 而且原住民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們帶來了很多資源 沒有他們就沒有原住民文化 | 戴妤庭 | 2022/9/8 下午 12:45:48 |
2 | 作者 戴妤庭 標題 原住民特色 內容 原住民一共有16族 每一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重視祖靈信仰 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 每一族都有自己的祭典 都很獨特。 | 戴妤庭 | 2022/9/8 下午 12:42:57 |
1 | 作者 陳芊卉 標題 為什麼要選原住民專題 內容 當初會選擇原住民這個專題的理由是因為這是一個關係到現在原住民的重要歷史,現在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七腳川事件和太魯閣戰役,雖然現在住在花蓮的人大部分都是漢人,但是如果沒有原住民,現在就沒有這片土地。 我們做這篇小論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更多人了解到原住民的歷史。 | 陳芊卉 | 2022/9/6 下午 01:01:54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五年理蕃計畫 網址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A%94%E5%B9%B4%E7%90%86%E8%95%83%E8%A8%88%E7%95%AB# 網站簡介 五年理蕃計畫是1910-1915年間,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馬關條約下取得福建台灣省後,為了向原住民地區擴張所採取的武力征討策略,迫使原住民歸順臣服的計畫,也是台灣總督府理蕃政策重要的關鍵。[1]同時,也是現代國家權力正式進入原住民政權地區的重要時期,整個臺灣島自此真正完全由單一國家政府統治。 | 吳曾巧雯 | 2022/9/13 下午 12:48:53 | |
9 | 網站名稱 太魯閣戰爭百年回顧 網址 47111003516.pdf 網站簡介 1914 年 5 月至 8 月,臺灣總督府發動 大軍征服太魯閣族,並進一步拓展對東臺 灣的統治。其後,藉由沒收銃器、開鑿蕃 地道路,以及設置警察官吏駐在所、蕃童 教育所、現代醫療設施、蕃產交易所,與 施行授產、集團移住等,對太魯閣族進行 改造,國家力量也更進一步深入到部落底 層。太魯閣事件至今適屆滿百年,本文除 回顧百年前的戰事概要之外,也探述百年 來日本政府及中華民國政府對太魯閣族所 在區域的治理,以及太魯閣族人近年在族 群運動上的成果。 | 吳曾巧雯 | 2022/9/13 下午 12:34:08 | |
8 | 網站名稱 七腳川事件紀念碑 網址 https://www.ji-an.gov.tw/ 網站簡介 「七腳川事件」發生至今已一百零三年,吉安鄉公所為紀念這段原住民英勇抗日的歷史,在七腳川溪上游的大山橋頭設置紀念碑,以文字圖騰記錄史實外,也凝聚原住民部落族人的向心力。 | 吳曾巧雯 | 2022/9/12 下午 01:09:16 | |
7 | 網站名稱 七腳川事件 網址 http://203.64.138.6/~cksh114/course4.htm 網站簡介 介紹七腳川事件 | 戴妤庭 | 2022/9/8 下午 12:36:03 | |
6 | 網站名稱 花蓮在地文化記憶庫—太魯閣戰役寫真索引地圖 網址 https://archive.maps.arcgis.com/apps/Shortlist/index.html?appid=fdb97e55a2524f2b82754cbd3e6e8f69 網站簡介 花蓮縣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原民歷史事件主題的太魯閣歷史照片集,主要收錄1914年下田寫真館隨軍拍攝的珍貴戰役影像資料。本資料由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團隊撰寫詮釋文並搭配1920年代五萬分一地形圖進行影像座標定位。此索引式故事地圖主要作為專家審查及後續推廣用途。 | 戴妤庭 | 2022/9/7 下午 02:17:05 | |
5 | 網站名稱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獻 網址 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249 網站簡介 一、探討「太魯閣族對日戰役的緣起與經過」,緣起為日治時期原住民政策的改變,日本只想透過政治與經濟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因此不能理解太魯閣族的傳統信仰,亦導致在管理上與原住民發生衝突,進而釀成太魯閣族對日戰役。日本以「討伐」之名,對太魯閣族採取軍事行動,從一開始的「欲開發臺灣島,必須先令原住民馴服」至「討撫並用」都未有成效,因此在後期改為先「討伐」、後「撫育」的政策,欲徹底使原住民繳械,完全解除其武裝。 二、描述戰役經過情形,並與霧社事件做比較。包括時間、範圍、動用人力、死傷、配備。 三、探究太魯閣族對日戰役的歷史意義與啟示。太魯閣族對日戰役是為捍衛民族尊嚴、守護土地的實踐,對於後代子孫的啟示是,族人傳統的生活領域及自然主權,應該要以「名正言順」的態度,坦然向政府要求還我土地,讓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來「當家作主」。 | 戴妤庭 | 2022/9/7 下午 12:58:38 | |
4 | 網站名稱 太魯閣戰役 網址 https://zh-tw.facebook.com/AustronesiaFormosa/posts/355170124660239 網站簡介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是指太魯閣族祖先在一百多年前,於中央山脈與日軍警抗戰的輝煌歷史。 | 陳芊卉 | 2022/9/6 下午 12:53:45 | |
3 | 網站名稱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網址 http://www.tipp.org.tw/news_article.asp?F_ID=27539 網站簡介 20世紀初期,日本佔領台灣,看上東部奇萊平原一帶土地肥沃,適合屯墾,大舉進駐。 並於1908年12月17日攻入七腳川社,大部分的人,已經不敵日方強大的兵力,於是帶著家當逃到木瓜山上與日軍警展開了長時間的扺抗。 經過三個月的扺抗,終於在1909的3月16日在鯉魚尾,日本方面宣布結束了這場戰爭。 | 陳芊卉 | 2022/9/6 下午 12:49:06 | |
2 | 網站名稱 太魯閣戰役 網址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A4%AA%E9%AD%AF%E9%96%A3%E6%88%B0%E7%88%AD# 網站簡介 太魯閣戰役,是二十世紀臺灣本島最大的一場戰役。 日本帝國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建立統治威信,而主動展開討伐之有計畫的軍事行動,是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而太魯閣族給日本的印象是臺灣原住民族之中最為兇猛的族群,讓整場戰爭,看起來頗有[意義]。 | 吳曾巧雯 | 2022/9/6 下午 12:47:54 | |
1 | 網站名稱 七腳川事件 網址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8%83%E8%85%B3%E5%B7%9D%E4%BA%8B%E4%BB%B6 網站簡介 說明台灣日治時期時,花蓮七腳川社的阿美族部落,與當地日本警察衝突事件。 當時警察本署長兼番務課長大津麟平,認為理番之優先順序乃應先彈壓倨傲之平地原住民之見解,決定對七腳川社採滅族政策。而因為這樣,引發了阿美族的不滿,而開啟七腳川事件的序幕。 | 吳曾巧雯 | 2022/9/6 下午 12:3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