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舊鐵道生活圈的市街重現

專題名稱花蓮市舊鐵道生活圈的市街重現

專題描述在研究動機與目的部分,還記得四年級時,跟著老師參加校外教學-鐵道園區走讀,雖然從明禮國小走到鐵道園區有一段距離,但是到了鐵道園區,聽著老師的講解與相關手冊的對應,讓我們對於鐵道園區有一定的理解。接下來是鐵道園區義工的介紹,想像曾經行駛在花蓮市街頭的窄軌道的柴油老火車,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現在這些場景都消失了。聽老師和鐵道園區的義工說,這裡曾經是這樣的繁榮,但現場看來只剩下鐵道園區、圓環和夜市……等等,真的想像不出來這裡的繁榮樣貌。我們就讀的明禮國小就在舊鐵道生活圈之內,身為明禮國小學生的我們,真的很想了解這裡的繁榮樣貌。我們的研究題目訂為花蓮市舊鐵道生活圈的市街重現,主要的目的就是藉由一些研究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想像舊鐵道生活圈的過往繁榮景象。因此,我們的研究目的有三:
1、1980年以前舊鐵道生活圈的交通重現。
2、1980年以前舊鐵道生活圈的市街重現。
3、1980年以後舊鐵道生活圈的交通和市街現況。
在研究問題部分,透過1980年以前舊鐵道生活圈的市街重現可以讓我們重新回想舊市區的歷史與光榮,這是身為花蓮人都應該知道的歷史。如今我們用更活潑的想像方式來呈現,如何想像呢?當然不能用作夢的方式,要有憑有據,因此我們用各種社會科學的方法來幫助我們重現,再用穿越式的方式寫故事,好像我們身歷其境,但是又具有社會科學方法的佐證。
我們的研究有四個步驟:
1.我們的第一步是先做文獻探討,根據老師整理的校訂課程手冊做整理,以
《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一書為整理的主軸,輔以其它書籍和網路資料,整理成故事。
2.我們的第二步是分析古地圖並繪製地圖。我們是依據故事自己繪製地圖。我們會選擇自己畫地圖的原因是因為古地圖較為簡略,無法清楚重現鐵道生活圈的街景和交通,所以必須重繪。我們重繪主要重現2張地圖,一是1940年代初期鐵道生活圈的街市地圖,一是1970年代鐵道生活圈的街市地圖。
3.我們的第三步是利用訪談,我們訪談《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一書的作者黃家榮先生,以補足地圖不足的地方。
4.我們的第四步是實地踏查舊鐵道附近,用照片呈現之間的差異,找出1980年前後鐵道生活圈的變化。
在名詞定義和研究範圍界定方面,舊鐵道生活圈是指以舊火車站為中心的生活圈,也就是花蓮市的舊市區。而市街重現部分,我們將範圍限定在交通和街景。而選取1980年的原因是這一年北迴鐵路通車。而選擇1940年代初期和1970年代作為1980年以前兩個舊鐵道生活圈市街重現的時期原因是,前者是日治時代舊鐵道生活圈漸趨於完善,後者則是北迴鐵開通前的國民政府時期舊鐵道生活圈最為繁盛的時期。
最後,我們的預期效應如下:
1.預期在完成此研究後可以理解1940年代和1970年代明禮國小附近的花蓮市舊道生活圈的歷史。
2.孩子在繪製1940年代初期和1970年代的花蓮市舊道生活圈的市街地圖的過程中,理解繪製地圖的方法,包括圖例以及各種路名和建築名稱的繪製與使用,進而重現舊鐵道生活圈。
3.利用訪談的方式,輔助市街地圖繪製的不足。我們會先理解整理訪談大綱,熟悉訪問禮節及技巧,進而知道如何分工合作。
4.可以與本校的校訂課程結合,讓這些孩子在進行本研究之後,藉由以說故事的方式書寫文本,預期可以成為小小導覽員。

隊伍名稱黑洞

指導老師謝廣錚 陳蕙蘭

參賽學生葉珉睿 洪瑀均 王歆彧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7作者 張啟亨 張博鈞
來源 全國小論文國中社會人文組105年得獎作品
描述 透過實地走訪花蓮的大街小巷,尋找日治時期留下的文化遺跡,並透過文獻資料的搜索,整理出日治時期花蓮發生的大小事與遺跡的牽連,試著穿越時空,了解當時人民的生活發展、建設以及人文風貌,最後繪製花蓮日治時期景點之地圖,讓大家透過復古尋根之旅去學習當時在地的人文風情。
王歆彧2022/9/28 下午 02:14:16
6作者 林稔庭 林均羲 
來源 全國小論文國中社會人文組108年得獎作品
描述 題目:「山海間的故鄉」: 淺談作家陳黎筆下的花蓮
本文以陳黎的文學作品所提及的故鄉:「花蓮」為主軸,研究陳黎在記憶中的飲食小吃、熟悉的市街巷弄、與不經人工雕琢的自然風光呈現何種樣貌,且研究者將親自實地訪問作者,深入了解文學家筆下所描寫的花蓮風情,最後並探討本土文學家秉持何種理念,帶領並回饋自己所眷戀的原生故鄉走向未來。
王歆彧2022/9/28 下午 02:08:43
5作者 張家菁
來源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描述 題目:花蓮市街的空間演變臺灣東部一個都市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這篇論文之後有修改出書。
本文主要是探究花蓮市空間的形成與發展。時間範圍從清光緒元年羅大春領兵開後山
北路起,到民國73年花蓮市成為東部區域計畫之區域中心為止。東部臺灣邊陲性的地
理位置,曾使清廷封山百餘年之久。禁令解除後,絕對的地點所在雖仍偏避,位置的
相對涵意則因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影響而逐步調整。因此,當每個階段的都市機
能與意義在不斷改變時,同時也建構出不同的空間型態與內涵。
研究方法,是先掌握基本的書面與圖面資料,如相關史料、地方誌、輿圖等。研究過
程中,並隨時針對本文之需,進行野外實察訪談,重建都市空間的原貌。
章節劃分方面,本研究以足以影響花蓮地區空間發展之事件為依據,逐期探討:
一、封山禁令時期:地形險竣、交通不便、禁令限制等多重影響,導致後山封閉與孤
立。已墾拓之農業聚落,往往因與番人衝突,而歸於荒蕪。
二、開山撫番後:道路開通、軍隊入駐及撫懇機構的設置,替東來墾民提供一個較有
保障之生存空間。奇萊平野點狀漢人聚落,在行政、軍事、交通等機能的帶動下,陸
續出現。
三、殖民統治時期:日據之初,殖民帝國對行政中心所在的花蓮港進行市區改正計畫
。道路的拉直、拓寬,不但徹底改變聚落空間的面貌,也是都市發展的最佳原動力。
緊接著,各項重大交通建設依續興工,對外聯結轉趨活絡,日資企業遂大量擁入。交
通經濟大幅變革,一舉使其成為花東縱谷平原的首要型都市。於此同時,佔有全廳
52% 日藉人口的花蓮港街(市),也結構出帶有和式風味的空間。
四、花蓮築港後:各大重化工業紛紛在築港完成、交通便利、成本降低的誘因下,著
手設廠事宜。除有助於東部產業起飛外,原本呈現飽和狀態的花蓮港街(市),在市
區計畫主導下,跨越米崙溪而向北發展。在各產業所屬的會社建築外,各種市營住宅
、文教機構陸續興工,說明了當局對築港工程所必然帶動的市區發展,抱有極大的信
心。
民國40年,花蓮發生空前大地震,美崙新市區在國民政府強力主導下,日漸成形。行
政、教育、文化機能的彰顯,與舊市區濃厚商業氣息相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貌。
民國63年北迴鐵路核准興建及69年順利通車,對原只為農業、住宅使用的西部地區,
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花蓮市空間多核心分散發展的景象,遂日益浮顯。
洪瑀均2022/9/28 下午 12:02:42
4作者 葉庭安  李宥蓁
來源 全國小論文國中社會人文組109年得獎作品
描述 題目:花蓮八景的昔與今
本研究在探討花蓮八景名稱的由來,過去的風光,與今日的風貌。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對花蓮的昔與今更加了解。
洪瑀均2022/9/28 上午 11:57:45
3未上傳作者 林立屏
來源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描述 題目:花蓮市街商業地理之研究
首先,花蓮市街近百年來因為開發而拓展、分化,並受交通設施的興建及都市計畫的影響,如今已形成明顯的三區:商業中心區的舊市區;文教、行政、住宅區為主的美崙地區;以及擁有次要商業區及住宅區的新興西部市區。
舊市區的面積在三區中最小,但是商業街分布密集,範圍約為0.9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多人。根據商家數、商業類型、商家分佈特性、主要商業街區的類型等指標,舊市區均是花蓮市最重要的商業區。在零售業方面,本區以高級品零售業最重要,既擁有相當多樣化的商家與大規模的百貨公司,且仍然保持花蓮市傳統的商家。雖然1980年,花蓮火車站遷往西部市區,對於本區服務業中(如:觀光服務業的旅館、名產店等)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但是中山路中段(中華路以西,林森路以東)的商業區依然繁榮,因此交通據點的改變,短時期尚未影響本區的商業發展。
西部市區的商業發展趨勢,介於舊市區與美崙地區之間,區內中山路、中正路、中華路部分地段,商家密佈、類型的多樣化均與舊市區不相上下;但西部市區因範圍較廣,商家原來僅分布中正路、中華路,直到1980年北迴鐵路通車後,火車站遷移,才促進了國聯一路、國聯五路、中山路西段(林森路以西)商業的發展,觀光業未來在該地的發展值得注意。此外,有愈來愈多市民遷入本區或移往鄰近本區的吉安鄉居住,也促進了本區商業的日益蓬勃發展。
洪瑀均2022/9/28 上午 11:49:53
2未上傳作者 林詩群
來源 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描述 題目:花蓮市都市形成發展歷程之研究(1895-1995)
本論文主要目的是在研究日據時期(1895)到光復後期(1995)花蓮市的空間構造和都市政策和都市計畫間之關係。論文在各個時期先描述花蓮市都市計劃歷史和重要的特徵,其次討論在各個時期下的都市發展架構,進而突顯出以往至今所形塑的花蓮市都市(空間)的發展歷程及生活空間的特徵景象。都市的建立發展與國家的統治息息相關,然而花蓮市都市空間的建構發展與文化特色,不比西部都市地區有著較久的歷史文化發展背景,直接所面對的就是日本殖民統治政策的理念下“被建構”成一都市近代化的城市。因此,以花蓮市作為個案都市發展的研究對象。空間構造的形成有二:一是自然的歷史發展過程,另一方面是人為計畫的結果。這種人為計畫的結果,更是殖民主義者急欲利用的手段-「空間隔離」。殖民政府對於空間的塑造,通常是透過都市的政策和計畫來執行,這使得殖民主義的都市計劃有別於其他計畫的「使命」,花蓮都市的發展有賴於日治時期的建構。
洪瑀均2022/9/28 上午 11:43:04
1作者 汪弘毅、李秉諺
來源 中華民國107年第17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地理小論文佳作
描述 本論文以花蓮市鐵道文化園區為觀測重點,探討花蓮市新、舊車站對於花蓮市的都市建設、交通道路及其變化,利用 GIS 及多種線上工具網站進行空間分析與疊圖分析,來了解從日治時期開始,花蓮車站的區位變化與整個花蓮市中心的轉移。花蓮車站 1910 年 12 月自石來運轉廣場發跡,1939 年 9 月連接至今天美崙地區的東花蓮港車站,
1975 年後隨著車站附近的市場飽和與北迴鐵路完工,整個市區開始向西移動,直到 1982 年 6 月,花蓮車站遷移至今日位址,而舊車站廢止不用,連帶使得花蓮市發展重心產生最近一次的變化。為了詳細瞭解這段歷史中對花蓮市的都市紋理、街道輪廓產生何種變化,本論文除了以花蓮市為主要觀測重點外,另以鄰近的縣市─宜蘭縣、臺東縣等的車站發展作為比較依據,藉此觀察車站這類型鐵道設施對都市紋理所產生的影響。
葉珉睿2022/9/25 下午 01:00:17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舊火車站附近踏查
說明
我們比較了:
1.以前金馬號的售票及搭車地點,今天變成了餐廳及停車場
2.以前圓環變成(石來運轉)的公共藝術
3.看了沒變的金龍大飯店、五洲大飯店
4.以前鐵路局辦公室,成了鐵道文化園區
5.火車站完全不見了,只見停車場及馬路
6.到了鐵道文化園區二館
7.看了王子大飯店,變成了麗翔酒店
王歆彧2022/9/27 上午 11:04:36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繪製1970年代花蓮金三角地圖
說明
1.參考「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書裡的 舊照片,並對照「臺灣百年歷史地圖」,將較為重要的地標繪製到我們的地圖上。
2.我們實地踏查時就可以依圖拍照,比較1940、1970跟現在2022的差別。
3.今天就可以完成了,好高興!
洪瑀均2022/9/26 下午 03:41:16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作者黃家榮老師
說明
1.黃家榮老師給我們一人張通往成功的車票!好高興。
2.我們依照我們討論的訪談內容訪問黃老師,他很親切的一一回答。
3.黃老師介紹他所收藏的老照片。
葉珉睿2022/9/24 下午 01:28:56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繪製1940年代花蓮金三角地圖
說明
1.參考「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書裡的 舊照片,並對照「臺灣百年歷史地圖」,將較為重要的地標繪製到我們的地圖上。
2.我們實地踏查時就可以依圖拍照,比較1940跟現在2022的差別。
王歆彧2022/9/24 下午 12:54:18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資料整理
說明
1.將我們找到的資料,整理出重點。
2.將重點打到競賽網頁,上傳至網站的札記本。
3.資料整理是一門大學問,老師教了我們好多次。我們三、四年級閱讀課,這時就派上用場了。
洪瑀均2022/9/24 下午 12:44:39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暑假集訓
說明
1.老師為我們解說參考書籍及如何閱讀,並預告接下來要做訪問、繪製地圖、實地踏查,要我們利用暑假多多閱讀相關書籍及資料。
2.主任鼓勵我們,說我們因為有能力才可以做其他人沒辧法做的事,要我們把握機會,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葉珉睿2022/9/24 下午 12:26:24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6作者 葉珉睿
標題 文史工作者黃家榮訪談逐字稿
內容
文史工作者黃家榮先生訪談逐字稿 2022/9/21,13:30
葉珉睿:你好我是明禮國小5年級葉珉睿
我們第一步先做文獻探討,以老師的這本書(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為主軸,輔助其他的書籍及網路資料,整理成故事。
黃老師:(老師翻開p21花蓮港街職業別明細地圖),這是一張商店名稱地圖,你開什麼店,它上面都有寫下來,你可以找一個叫台 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上面有做新舊的地圖對照,可透過新舊對照,看以前跟現在的差別,這個滿不錯用的,可以去分析,例如花蓮火車站附近,以前什麼店最多,
學生:便利商店!
黃老師:(哈哈!)醫院、診所最多,以前南區醫療較不發達,坐火車一下就來看病,看完醫生咻的就回去了,陳耳鼻喉科、譚診所,這附近很多診所,還有省立花蓮醫院、鐵路醫院……,其實一直想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有一個朋友提供一本60年代的電話簿,想要用這本電話簿做成另一張地圖,例如這本書裡的21頁是1931職業別明細地圖,這可以做成另一張1970年代的職業別明細地圖,從電話簿裡可以看到,花蓮市就有4家的汽水公司。
洪瑀均:我們研究第二步是分析古地圖並繪製地圖,依據故事自己繪製地圖。
黃老師:這張嗎?畫得很不錯!
王歆彧:我們的第三步是利用訪談,補足地圖不足的地方。第四步是實地踏查舊鐵道附近,用照片呈現之間的差異。
黃老師:今昔比對。(老師看我們繪製的地圖,認為沒有問題)
葉珉睿:因為我們的研究是以老師的書為主要整理書籍,老師可以說明天下,當初為什麼會寫這本書。
黃老師:花蓮市超過100年了,沒有一本專書寫花蓮,花蓮市長就想為花蓮市寫一本書,剛好出版社長林宜澐先生,也是花蓮很有名的作家,想在有生之年為花蓮寫一本書,剛好看到花蓮市公所的標案,於是請我跟葉柏強老師一起寫這本書。
剛開始的規畫是跟剛剛小朋友說的今昔比對,例如竹子橋就是中正橋而且找相同的角度來拍照說故事。
歷任的市長都有編一些書籍,比較像歌功頌德,這本書跳脫這種方式,魏市長只有提供一張他外公的照片,是以前能高棒球隊的照片,這本跳脫以前書籍的編寫方式,用寫故事方式來寫,而不是編年史的方式。這本書賣的很好,七月底到現在己經第二刷了,一般這種書都變成政績,這本書比較不一樣。
葉珉睿: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電影院嗎?分布在哪?
黃老師:有博愛街跟光復街有天祥戲院,NET服裝店對面有天山戲院,後期有國聲、美祺,文山戲院以歌仔戲為主,還有中美戲院在中正路及中華路交叉口附近。
王歆彧: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旅社嗎?分布在哪?我們查到有金龍大飯店,還有其它旅社嗎?
黃老師:五州、大新旅社,王子大飯店,圓山飯店。南區來花蓮聯考都住五州、大新旅社。
洪瑀均: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百貨公司嗎?分布在哪?我們查到有洋房牌百貨,還有其它百貨嗎?
黃老師:最早的百貨就是洋房牌百貨,其實只是一些服飾成衣,真正像百貨的是第一百貨,從裝潢到開幕只花100天,從開幕到歇業也是100天,那時的消費力不夠,之後改大漢百貨,之後再賣給遠東百貨。
以前花蓮市有很多的大理石藝品店,金龍大飯店就是,有大理石工廠,有東洋飯店,東洋旅行社……一條龍經營。
洪瑀均: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市場嗎?分布在哪?我們查到有復興市場,還有其它市場嗎?
黃老師:最早的中央市場,在公正街包子店那裡,中央市場轉型複合市場,復興市場最早是縣政府所在地,現在大家稱為綜合市場。
1951年花蓮發生大地震,縣府搬到現在美崙山的位置,花蓮市公所搬進來,後來花蓮市公所才搬到現在的位置,後來這位置就改為復興市場。
王歆彧: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40年代初期舊鐵道生活圈是以小三角(中正路、中山路和中華路)為中心,1970年代初期舊鐵道生活圈是以大三角(中正路、中山路和中華路)為中心,還是有再加大?
黃老師:金三角日治時代開始就很繁榮,現在東大門夜市開幕後,就以東大門夜市最繁榮。現在在哪裡都可以買到名產,網路也可以買,所以東大門夜市為主。
葉珉睿:1970年代一般人民的生活是怎樣的?例如市街的交通工具?人民的穿著?比較窮困還是富有?
黃老師:我們看一下舊照片,這邊的上班族以紅毛溪為界,紅毛溪以北為上班族,這都穿的很時髦,還滿富裕的,紅毛溪以南就比較貧困。
王歆彧:根據老師這本書,我們有興趣的是1940年代初期日本人和台灣人的生活樣態有沒有不一樣?例如我們讀到日本人讀小學校,台灣人讀公學校,除此之外還有嗎?
黃老師:以前日本人說日語,台灣人大多數人說閩南語,北京話是台灣光後才改的,因語言不同,所以日本人讀小學校,台灣人讀公學校,台灣人也可讀小學校,但是日語要很好及認同日本,
洪瑀均: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溝仔尾的發展怎麼樣?我們看到的是溝仔尾1980年至2000年是溝仔尾商圈的全盛期。
黃老師:溝仔尾原本的一條溪,原來的紅毛溪,總是會淹水,後來1930年代整治拉直,那時家用廢水都在排在裡面,那個年代污染較少,只是會臭,後來40年代因為地震、颱風的破壞,就在河道上面蓋了一些房子給受災戶住,60年代又發生火災,又再加蓋。後來百貨加入,溝仔尾就繁榮起來。前市長本來要規劃花蓮的清溪川,後來變成香榭大道。

葉珉睿2022/9/23 下午 03:49:27
5作者 葉珉睿
標題 研究步驟
內容
我們研究有四個步驟:
1.我們的第一步是先做文獻探討,以《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一書(老師的書)為整理的主軸,輔以其它書籍和網路資料,整理成故事。
2.我們的第二步是分析古地圖並繪製地圖。我們是依據故事自己繪製地圖。我們會選擇自己畫地圖的原因是因為古地圖較為簡略,無法清楚重現鐵道生活區的街景和交通,所以必須重繪。我們重繪主要重現2張地圖,一是1940年代初期鐵道生活圈的街市地圖,一是1970年代鐵道生活圈的街市地圖。
3.我們的第三步是利用訪談,補足地圖不足的地方。
4.我們的第四步是實地踏查舊鐵道附近,用照片呈現之間的差異。

葉珉睿2022/9/19 下午 03:51:17
4作者 葉珉睿
標題 訪談大綱
內容
1. 因為我們的研究是以老師的書為主要整理書籍。老師可以說明一下,當初為什麼會寫這本書?
2. 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的有電影院嗎?分布在哪?
3. 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旅社嗎?分布在哪?我們查到的有金龍大飯店。還有其它旅社嗎?
4. 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百貨公司嗎?分布在哪?我們查到的有洋房牌百貨。還有其它百貨嗎?
5. 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市場嗎?分布在哪?我們查到的有現在的綜合市場。還有其它市場嗎?

6. 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40年代初期舊鐵道生活圈是以小三角(中正路、中山路和中華路)為中心,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是以大三角(中正路、中山路和中華路)為中心,還是有再加擴大呢?
7. 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一般人民的生活是怎樣的?例如市街上的交通工具?一般人民在路上的穿著?一般人民比較窮困還是富有?
8. 根據老師的這本書,我們有興趣的是1940年代初期日本人還台灣人的生活樣態有沒有不一樣?例如我們讀到的日本人讀小學校,台灣人讀公學校,除此之外還有嗎?
9. 根據老師的這本書,1970年代舊鐵道生活圈有溝仔尾的發展怎麼樣?我們看到的是溝仔尾1980年至2000年是溝仔尾商圈的全盛期

葉珉睿2022/9/19 下午 03:49:18
3作者 王歆彧
標題 1940年代專有名詞
內容
金三角(中山路 中華路 中正路)
中山路-黑金通 中華路-天皇登基大道 中正路-筑紫橋通
大三角(中山路 林森路 中正路)
林森路-表參道 中山路-黑金通 中正路-筑紫橋通
忠烈祠-日本神社
中正橋-筑紫橋 尚志橋-宮の橋(去神社的吊橋 ) 曙光橋-米崙溪橋(火車走的橋)
蘇花改-臨海道路
花蓮市-花蓮港市 就花蓮火車站-花蓮港驛
明禮國小-公學校 花崗國中-小學校 花蓮女中-花蓮港高等女校

王歆彧2022/9/7 下午 03:14:01
2作者 葉珉睿
標題 時間用法
內容
1. 民國西園互換:
民國元年=1911年,民國111年=西玩2022年,1945年日本投降,因美國2顆原子彈,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統治50年
2.年代用法
一個年代=10年,1960年代=西玩1960–1969年,1940年代=西玩1940–1949年,現在是2020年代
3.世紀用法
1個世紀=100年,西元1年是耶蘇誕生,1世紀=0年–99年,20世紀=1900–1999年,21世紀=2000年–2099年

葉珉睿2022/9/7 下午 03:09:22
1作者 洪瑀均
標題 研究方法
內容
1. 文獻分析 :資料蒐集 書 網路
2. 分析古地並繪製地吐圖
3. 訪談
4. 實地調查
論文抄襲,沒有抄襲因為有引註

洪瑀均2022/9/7 下午 02:54:50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6書名 吉野移民村與慶修院
作者 翁純敏
出版社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
簡介(摘要)
如果對紀錄片或書籍【灣生回家】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可以先閱讀這本書做為導讀。 【灣生回家】將敘述重點放在於『人』的身上,自然較能夠吸引大多數的目光,而這本《吉野移民村與慶修院》倒是側重以敘述「花蓮吉安鄉」為主軸的地方誌。
本書從日本政府入主台灣以前,吉野村這塊原本被稱做「七腳川/Chikasowan」部落的地方,係由幾經遷徙的南勢阿美族人佔據,陸陸續續與太魯閣族或者馬太鞍區的阿美族分庭抗禮,聲勢極為壯大。日治時代初期,當局一改清廷對後山地區幾乎採消極的放任政策,積極介入原住民的生活,徵召當地住民參與建設或戰事,1907年七腳川社爆發叛亂,日本政府弭平動亂後便藉由遷村、獲得一塊千里平原,便做為號召內地貧脊農民前來開拓,政府將提供實質的補助,也成為以德島縣為主體移民村形成的契機。
導讀
本書詳細說明吉野移民村的街景與樣態。本研究主要採用只是稻住通(今中華路)的產生,是連接吉野移民村,才會讓本來棋盤式的街景有所變化。
王歆彧2022/9/28 下午 03:19:14
5書名 縱谷的往事:閱讀1939年的花蓮港廳
作者 廖高仁
出版社 鳳林鎮校長夢工廠叢書
簡介(摘要)
主要說明1939年以前花蓮港廳的相關歷史。
導讀
1939年花蓮港廳分設花蓮港郡、鳳林郡和玉里郡。我們主要運用的資料是花蓮港郡的部分,大部分是日本統治時期的資料。
王歆彧2022/9/28 下午 02:42:32
4書名 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市街的形成與發展
作者 張家菁
出版社 花縣文化
簡介(摘要)
這本書主要在探究花蓮市空間的形成與發展,時間範圍從清光緒元年羅大春領兵開後山北路起,到民國七十三年花蓮市成為東部區域計劃之區域中心為止。
導讀
這本書是依據張家菁在民國八十二年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的碩士論文改寫而成。這本書從清朝開始寫,我們有興趣的地方是:
1.第四章殖民統治下的都市空間改造。
2.第五章花蓮港興建後的都市攻堅擴張。
3.第六章花蓮都市空間的多核心發展
葉珉睿2022/9/19 下午 03:46:38
3書名 裡台灣
作者 劉克襄
出版社 玉里社
簡介(摘要)
書中總紡織第幾為普羅或知名聖地,即便訊息充斥,作者還是能發掘不同的面貌。時而以小見大,時而洋溢博物學家綜觀博聞的特質。閱讀此書,我們彷彿神遊預覽了其中景點,摸透它們的特性,更興起旅行時政的衝動。
導讀
這本書在講臺灣特別的地方,我們用到的資料是三角形的花蓮
葉珉睿2022/9/15 下午 01:56:08
2書名 來去吉野村:日本島內移民生活記事
作者 張宏婷、郭家瑋、鄧家洋、陳梵如、黎南堂、王淑娟採訪編輯
出版社 台灣行動研究會
簡介(摘要)
主要在講日治時期吉野村的生活情形,它是日本移民村。
導讀
本書主要說明日治時期因為時局變化、家族或個人經濟困局,為了討口飯吃,移動到吉野村的過程,及後續在吉野村內的生活。
王歆彧2022/9/15 下午 01:54:39
1書名 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
作者 黃家榮、葉柏強
出版社 蔚藍文化
簡介(摘要)
以老照片、古地圖爬梳花蓮市建市的歷程,回顧百餘年來市民生活的足跡。
導讀
主要說明日治時代和國民政府時代的花蓮市。
王歆彧2022/9/15 下午 01:51:41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在研究動機與目的部分,還記得四年級時,跟著老師參加校外教學-鐵道園區走讀,雖然從明禮國小走到鐵道園區有一段距離,但是到了鐵道園區,聽著老師的講解與相關手冊的對應,讓我們對於鐵道園區有一定的理解。接下來是鐵道園區義工的介紹,想像曾經行駛在花蓮市街頭的窄軌道的柴油老火車,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現在這些場景都消失了。聽老師和鐵道園區的義工說,這裡曾經是這樣的繁榮,但現場看來只剩下鐵道園區、圓環和夜市……等等,真的想像不出來這裡的繁榮樣貌。我們就讀的明禮國小就在舊鐵道生活圈之內,身為明禮國小學生的我們,真的很想了解這裡的繁榮樣貌。我們的研究題目訂為花蓮市舊鐵道生活圈的市街重現,主要的目的就是藉由一些研究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想像舊鐵道生活圈的過往繁榮景象。因此,我們的研究目的有三:
1、1980年以前舊鐵道生活圈的交通重現。
2、1980年以前舊鐵道生活圈的市街重現。
3、1980年以後舊鐵道生活圈的交通和市街現況。
在研究問題部分,透過1980年以前舊鐵道生活圈的市街重現可以讓我們重新回想舊市區的歷史與光榮,這是身為花蓮人都應該知道的歷史。如今我們用更活潑的想像方式來呈現,如何想像呢?當然不能用作夢的方式,要有憑有據,因此我們用各種社會科學的方法來幫助我們重現,再用穿越式的方式寫故事,好像我們身歷其境,但是又具有社會科學方法的佐證。
我們的研究有四個步驟:
1.我們的第一步是先做文獻探討,根據老師整理的校訂課程手冊做整理,以
《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一書為整理的主軸,輔以其它書籍和網路資料,整理成故事。
2.我們的第二步是分析古地圖並繪製地圖。我們是依據故事自己繪製地圖。我們會選擇自己畫地圖的原因是因為古地圖較為簡略,無法清楚重現鐵道生活圈的街景和交通,所以必須重繪。我們重繪主要重現2張地圖,一是1940年代初期鐵道生活圈的街市地圖,一是1970年代鐵道生活圈的街市地圖。
3.我們的第三步是利用訪談,我們訪談《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一書的作者黃家榮先生,以補足地圖不足的地方。
4.我們的第四步是實地踏查舊鐵道附近,用照片呈現之間的差異,找出1980年前後鐵道生活圈的變化。
在名詞定義和研究範圍界定方面,舊鐵道生活圈是指以舊火車站為中心的生活圈,也就是花蓮市的舊市區。而市街重現部分,我們將範圍限定在交通和街景。而選取1980年的原因是這一年北迴鐵路通車。而選擇1940年代初期和1970年代作為1980年以前兩個舊鐵道生活圈市街重現的時期原因是,前者是日治時代舊鐵道生活圈漸趨於完善,後者則是北迴鐵開通前的國民政府時期舊鐵道生活圈最為繁盛的時期。
謝廣錚2022/9/29 下午 0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