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傳統紡織技術是否能結合現代流行元素創造商機-以水源部落為例

專題名稱部落傳統紡織技術是否能結合現代流行元素創造商機-以水源部落為例

專題描述媽媽口中部落引以為傲的部落達人-織女,擁有高超且獨特的紡織技術,但是在社會變遷以及科技進步的影響下,這些美麗的花紋將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我們希望透過研究,找出可以讓這些以往可能只出現在族服上的美麗花紋結合現代的工藝產品,重新在我們的生活中活躍,也藉著這個機會探尋從小生活養育我們長大部落的起源......

隊伍名稱四個女孩

指導老師徐家平 

參賽學生陳怡恩 林芮臻 駱瑾雯 朱婉柔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多位作者
來源 原住民族文獻
描述 這一期規劃主題「動物與人」,然後搭配一個「倫理」的要素。我們很想知道人遇見動物以及認識或想到動物之時的出現畫面。原民的口傳與行動都有豐富之動物角色的扮演。
駱瑾雯2022/9/27 上午 10:56:19
4作者 陳曉玲
來源 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描述 本研究以維生活動的轉變為核心,探討在維生活動改變下太魯閣族生活方式的變遷過程,以及變遷過程中人與人、人與地、地與地的關係如何轉變。
林芮臻2022/9/26 下午 04:34:11
3作者 黃小黛
來源 尤瑪‧達陸為傳統生命織圓
描述 泰雅族女子,一生都與織布相對應。出生時,外婆會送來一塊襁褓布;11、12歲時要學會織自己的裙子,婚嫁前要織好自己的嫁衣;作為人妻、人母必須負責家中大小成員的衣物;要離開人世、跨上祖靈橋前,得先為自己備妥裹身的布料。
駱瑾雯2022/9/16 下午 10:00:10
2作者 葉秀燕; 吳孟蓉
來源 族群技藝與文化創意產業:以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女性工藝編織者為例
描述 本文以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織布的族群技藝及文化創意產業為研究主軸,聚焦於女性織布勞動的生產、機制和其流變,檢視原住民觀光脈絡下織布做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價值和其社會文化意涵。
陳怡恩2022/9/16 下午 09:56:50
1作者 陳可玉
來源 東華大學學位論文數位典藏
描述 本研究試圖編纂太魯閣族編織工藝的教材,試圖導正一般民眾對於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刻板印象,希望在研究完成之後,能夠提供給各教育階段的老師作為教學應用。
陳怡恩2022/9/16 下午 09:53:18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花蓮圖書館查找資料
說明
至花蓮文化中心圖書館查找資料
林芮臻2022/9/26 下午 03:33:20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專訪潘繼道教授
說明
拜訪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潘繼道博士,了解水源部落歷史沿革,以及紡織圖騰在部落代表之意義
朱婉柔2022/9/20 下午 01:58:00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組成員集會
說明
討論分析田野調查所蒐集到的資料
朱婉柔2022/9/20 下午 01:53:22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水源部落古道實地勘訪
說明
小組成員至水源部落實地進行勘查,找尋潘教授提到水源部落演進的歷史痕跡。
朱婉柔2022/9/20 下午 01:51:21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部落紡織達人-織女 宋美枝老師
說明
由美枝老師向我們述說部落織品的工法和每個花紋背後的故事,還有她的人生經歷以及學習紡織的故事。
陳怡恩2022/9/14 下午 03:14:24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朱婉柔
標題 部落探訪心得
內容
在上個禮拜我們小組拜訪到了潘教授,因用空餘到時間幫我們補充我們沒查到的資料,雖然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小時但我們還是補充到了沒查到的資料.知識,教授跟我們補充到了水源部落的由來等…。潘教授和老師都貼心的幫我們把上課講到的資料整理出來。
而因為我們是在學校上潘教授的一小時的課,我們剛好水源村離學校並不遠,恰好我們需要補照片 所以我們變去了水源村拍了幾張照片。水源村的景色是真的很好看去拍真的很好看也是個好玩的水源地 ,也能清楚的看到水滴下 是天然乾淨的水域。

朱婉柔2022/9/22 下午 01:19:04
4作者 陳怡恩
標題 水源地探訪記錄
內容
田調的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到水源部落勘查的場景。
老師開車帶我進去時,外面感覺荒郊野外,讓我對進到砂婆噹場景雜草重生畫面湧出。不過就在我一走到內的時候,驚訝不已的內心戲立刻充滿在我的腦海裡。
水源地的水清澈的如乾淨的玻璃一樣;後面高聳的中央山脈有如一幅畫一樣,加上天空的藍天白雲,簡直就跟清明上和圖是同等級的。
水源地是我第一個欣賞的河流,很慶幸第一個欣賞的河流就這麼美,我非常的希望砂婆噹的河流不會被污染,非常希望中央山脈不會被濫砍,來烤肉的人不要亂丟垃圾,來游泳的人不要塗抹藥物,讓這個大自然永遠是最美麗的。

陳怡恩2022/9/22 上午 10:45:04
3作者 林芮臻
標題 參賽心得
內容
上週我被老師找去詢問,
想不想做小論文的競賽, 我內心有點想挑戰看看, 又有點害怕自己的能力,
及表達方式不夠準確,
所以非常得忐忑不安,
之後經由老師詳細的解說,才知道是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完成的,這樣我放心了許多。
題目是水源部落的文化,
也是我非常喜歡感興趣的部落文化主題。花蓮縣的原住民大概有6個族群,原住民的各族,都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及色彩圖騰、傳統知識及社會制度、語言皆不相同, 這些剛好也是我想深入了解的。藉由這次機會也為了資料的完整性,我還上網查找了這個地區的特色及簡介, 希望可以對這次的小論文有幫助,也提升我對水源部落的歷史更加瞭解,也期待這次的作業可以順利完成。

林芮臻2022/9/22 上午 10:42:08
2作者 朱婉柔
標題 教授專訪心得
內容
在田野調查中,我們所調查是水源村的編織,我們拜訪到的是部落
編織厲害的織美老師和大學潘教授。
我們小組第一次拜訪的是水源部落的織美老師,在調查可知道水源
部落編織的教程和文化 還告訴我們老師之前的故事,
老師不僅僅到告訴我們這些,還拿給我們看了老師做的筆記 那些的
是老師親手製作的,看了真的話讓人兩眼發光!老師還給我們看了關
於編織的書和跟我們講了關於編織的故事,這讓我感到非常的厲害!
在昨天拜訪的潘教授也是我們第二個拜訪的重要人物,在那短短的一
小時我們聽了潘教授幫我們補充,真的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在那短
短的一個小時潘教授用著簡單的話題讓我們聽著,幫我們了解水源部
落以前的原來.太魯閣來花蓮、水源部落以前的稱呼. 太魯閣族服的來
源和女生為什麼編織.不編織的後果和女生、男生的紋面來源給我們
補充了很多我們沒有查到的資料。
雖然我們只有在六日休息時間在拜訪水源村的地方,但在做調查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學到不少關於水源村的歷史.文化。

朱婉柔2022/9/20 下午 02:14:24
1作者 陳怡恩
標題 潘繼道教授專訪後心得
內容
在這次的論文比賽中我們小組經歷了許多事,例如:場刊水源地,
訪問美織阿姨和潘教授等,在這期間小組經歷了許多困難,不過我們
還是一一挺過了。
我們第一個訪談的對象是美織阿姨,在訪談的過程他告訴了我們,
有一段是自己織布學習的成長路程;有一段是在布上創作的故事:還
有一段是織布的機器與花樣介紹等。在過程中我像是在聽故事一樣,
阿姨每說的一句話,在我的腦海裡像是生歷其境,一幕幕的畫面湧出。
採訪的第二位是潘繼道教授,在採訪的過程潘教授,應用簡單的
詞語,讓我們盡量的知道水源部落的歷史,他告訴我們太魯閣族是怎
麼來到花蓮;告訴我們水源部落曾經發生過的事;告訴我們水源部落
的歷史與文化。在這寶貴一小時中教授講了許多故事,這幾段的故事
裡,雖然我可能不是那麼懂,不過因為教授講的很生動,不會讓我感
到厭倦。
這次的比賽中,我認識了自己的家鄉,我認識了太魯閣族的文化。
在這段時間裡,我很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很想要把這份報告做好做到
最棒,得不得獎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在這過程中學習到。

陳怡恩2022/9/20 下午 02:12:32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穿梭經緯的靈魂符碼: 太魯閣族五大圖織技法工具書
作者 曾秀英總編輯
出版社 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簡介(摘要)
本書從各個層面詳細介紹了太魯閣族傳統織布之歷史、文化、美學意涵,及織布操作。
導讀
介紹太魯閣族織布的歷史文化,最難得的是重現了先民如何操作傳統的織布機,進而發展經典的織布工藝。
駱瑾雯2022/9/27 上午 10:51:28
4書名 原住民織品及飾品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藏品
作者 方志榮,葉美珍
出版社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簡介(摘要)
從臺灣原住民的標本圖錄編寫到物質文化書寫的一些觀察
導讀
以圖版配合圖說文字,介紹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典藏之臺灣原住民織品與飾品。
林芮臻2022/9/26 下午 03:43:11
3書名 山中祖靈線–uway籐
作者 鄭浩祥、卡塔文化工作室 林秀慧 著
出版社 卡塔文化工作室
簡介(摘要)
卡塔文化工作室持續努力原住民工藝書的研究和出版,繼《月桃本事》、《針路》之後,又一本把部落的工藝技術與記憶留下來的實用好書,部落工藝材質書第3部「山中祖靈線-籐」,一貫堅持讓部落有自己詮釋文化與書寫的模式和機會。
導讀
此本書的工藝主角即為籐,內容從原住民生活和文化的角度出發,深入剖析籐的編織技法與相關器物,並附有詳盡的籐編步驟解說圖,細膩地記錄臺東地區原住民籐工藝。
籐,是各族群生活智慧的提案,各族群生活區域不盡相同,但取之於自然用於生活日常是我們長久以來與大地共生之道,衍生出的物器本身也詮釋著部落族人們對自我生活文化知識的表達。
林芮臻2022/9/26 下午 03:40:28
2書名 太魯閣族人的知識與織藝:花蓮水源部落家藏織品調查報告
作者 方鈞瑋, 陳怡方
出版社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簡介(摘要)
本書所呈現的是屬於太魯閣族人的日常生活物件,承繼自過去、卻仍在當代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物件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讓我們看見,是因為長輩的心意,把對於孩子的祝福和期許,都放進織布裡。也因為織者願意彼此分享他們的知識、技藝和物件,今日在族群生活中仍可見到織布的技藝與織品。本書有來自花蓮水源部落家藏的傳統織品及史前館的織布藏品等。
導讀
2019年5月26日,在兩位優秀的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館員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前往拜訪居住在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的Payi Miyu,進行苧麻取纖製線工序的訪談與記錄。當我們完成戶外的操作及示範後,大雨逼使我們轉戰室內,請Payi Miyu說說她學習織布的過程。
駱瑾雯2022/9/16 下午 10:05:40
1書名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
作者 林修澈
出版社 原住民委員會
簡介(摘要)
 臺灣原住民族地區,包含 30 個山地鄉(區)以及 25 個平地鄉(鎮、市)。在推動原住民族自治過程中,「部落」應扮演重要的基石。在前往原住民族自治的路上,已然邁開一大步。惜社會普遍對於「部落」的定義、概念,至今尚無較清晰、完整的認識
導讀
這本部落事典的功能在於整合、釐清想像,透過首次描繪出部落範圍的輪廓,將部落人口的居住區域,細至鄰里地劃出範圍,且標記出各鄉、村里的林班地與原住民保留地面積,翻轉一般認為部落地廣人稀的想法,並結合本會的人口統計、部落訪查等資料,促進對部落整貌的深刻體認,使得部落核定事務更臻完美。
陳怡恩2022/9/14 下午 09:23:17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在這份研究報告裡,我們發現原住民的紡織傳統工藝,原來只是為了讓家人以及部落的同伴能夠維持生活的需求,但是這份傳統的手藝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逐漸走向了消失的命運,通過這份研究我們知道有很多人為了保持傳統的工藝而努力,也期望這些美麗的紡織品能夠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而不是逐漸的消失在我們的記憶當中。朱婉柔2022/9/29 上午 1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