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頭換面」—溝仔尾的十八變
專題名稱 | 「蓋頭換面」—溝仔尾的十八變 |
專題描述 | (一)研究動機 本文研究者靜樺與宥綺分別居住在高雄與台中,高雄的愛河與台中的柳川都是以親水為設計理念的河道整治工程,國一階段聽聞老師介紹國二彈性課程「港市尋蹤」,及參觀學長姊的主題地圖展後,發現「溝仔尾」曾經在開溝親水與加蓋隱水兩個選項中抉擇,因此想進一步了解「溝仔尾」的自由街大排加蓋成為「日出香榭大道」之歷程,並探訪在地民眾對新的生活景觀有什麼感受。 (二)理念與目標 本研究以在地人文關懷為核心,期待透過相關文史資料彙整與實地訪查,解答兩項研究問目標: 1、 溝仔尾加蓋工程前後的景觀樣貌差異。 2、 當地居民對加蓋工程前後的硬體建築∕文化活動的感受與建議。 (三)研究方法 1、 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於傳播媒介的訊息作客觀而有系統的量化及描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分析FB社群「花蓮同鄉會」、「花蓮舊時光」等社群對溝仔尾的相關文章,及報章報導,以圖、文分析整理花蓮在地民眾回憶中∕現在的溝仔尾。 2、 訪談法:內容分析調查後,可能有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度的訪談,藉由訪談當地居民、商家、里長、文史工作者對溝仔尾變化的感受,日常生活中香榭大道工程有否帶來正負面影響。 (四)預期效益 本研究預期達成效益有兩項: 1、 溝仔尾加蓋工程前後的景觀樣貌改變,可以成為國二「港市尋蹤」的課程素材。 2、 在地居民對工程施作及文化活動辦理的看法,可回饋給縣政府建設處與文化局,使相關單位在建設施作與活動設計上改良。 |
隊伍名稱 | 涼麵趁熱吃 |
指導老師 | 董華蓉 |
參賽學生 | 紀靜樺 林宥綺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林宥綺 標題 選文閱讀心得 內容 《想我的名義小橋流水》 這篇文章大概敘述了一些明義橋畔的昔、今日。昔日,木橋下的紅毛溪清澈潺潺,放學後經常有學生跳下溪香捉魚捉蝦。世事多變,1960年代,原本的木橋改建為水泥橋,1989年代,停車場取代溪床,「明義橋」之名留下。向東移變成「稻住橋」。假使我們是活在那個年代的人,這樣的一個演變,多少會留下遺憾,畢竟那是「童年回憶」,不過時代在變遷,有捨才有得! 《福住橋曾是活古蹟》 讀完這篇關於福住橋的文章,我們暸解到當時有兩座橋,其中之一稱「福住橋」另一個則是「第二福住橋」,這座橋在2013年時出公告為限定古蹟,但兩座橋不會因名列古蹟而禁止觸摸,跟其他古蹟不同,這座古蹟還在堅守自己的崗位,到最後被移到太平洋公園。我們覺得這座古蹟有很大的特色,就是他已經是古蹟了,卻還在被使用,但以往我們看得到的古蹟都是被細心保養及照顧,那麼「古蹟」哇意義何在? 《溝仔尾,全台出名》 全台出名的溝仔尾,一開始是由那些辛苦的百姓拼出來的,溝仔尾商圈曾是個很繁榮的地方,密集的人群、數家攤販……。21世紀,花蓮市、縣對溝仔尾提出整治方案,這些方案,讓溝上人家都必須遷移,但溝上人家還是打輸了官司,2014年時,大型機具開進了溝仔尾,拆除最後一批溝上店家。這麼巫長的時間過去了,溝仔尾這一代實在經歷了許多事,但我們覺得政府提出這個方案並去付諸行動,也是想讓這個地方變好、更乾淨、更寬廣、明亮,雖然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回憶,但畢竟時代在走,還是要做出適當決定才能跟上,符合現代對事物的看法。這本書裡其中有一些文章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存在,毀壞,重生,一再循環,這就是花蓮。」而我們也覺得這句話寫得很有意義。 | 林宥綺 | 2022/9/30 上午 12:40:57 |
7 | 作者 紀靜樺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國一下學期的時候華蓉老師介紹我們這個小論文競賽,我和林宥綺都很有興趣,所以我們就一起參加了,一開始想了很多主題,其中一個是「水庫積沙問題」,我們猶豫很久,但最後我們還是覺得「溝仔尾」著個主題比較好,因我們國二有一堂課剛好會學到溝仔尾,想要先預習!7月初老師派我們回家時研究一下愛河和柳川,回到高雄在研究愛河時我有發現一艘小船上面有兩個穿的很像漁夫的人,就好奇地詢問長輩,長輩們都跟我說他們是河川清潔人員,我就很好奇如果有這樣的工作為麼溝仔尾不能請這樣的人,後來訪問黃家榮老師時,老師就說選民投票給傅崐萁縣長,傅縣長已商業的考量最後覺得把它加蓋。第一次出去訪談時我們得知了許多我們疑惑的解答,我覺得很有趣也覺得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回來開始做報告時遇到了一件很大的問題,就是林宥綺被隔離我們很難一起討論,但最後我們還是找到一個方法解決了!在做報告時學到了很多平常學不到的,讓我很喜歡這個競賽!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05:32:44 |
6 | 作者 林宥綺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這是我第一次做小論文,以往我對論文的印象是:論文是大學生在寫的,但是在某緣際會下,我遇見了全國小論文競賽,於是我與同學一同報名參加此活動,也打破了我以往對論文的刻板印象。此次的研究更加精進了我對於整理資料、文獻,分析網路上貼文、以及訪問時如何有條理、有禮貌地問問題。我們的研究主題是關於溝仔尾,也使我更加清楚溝仔尾今昔的變化、經歷了什麼。而在實地訪談、整理資料的之後,也了解每個花蓮在地民眾對於新的生活景觀與文化活動的各種建議、香榭大道工程帶來的正負面影響,讓我對溝仔尾有更多不同感受。感謝此競賽給我的機會,最大的收穫是增添了採訪的經驗,給我一種,原來採訪需要的勇氣有多大,採訪時不能結巴,要清楚表達出自己的問題點,還有寫小論文,這是我第一次寫論文,可能對於我往後在生活、學習上的經驗有極大的幫助! | 林宥綺 | 2022/9/29 下午 05:22:47 |
5 | 作者 紀靜樺 標題 訪問陳俊年老師(居住在香榭大道) 內容 陳俊年老師家住香榭大道附近,對於溝仔尾的變化感觸,他說到過去有一段時間溝裡總是飄散惡臭,路過會加快腳步離開,現在香榭大道建設好,家人會在傍晚去大道上散步,以環境改善而言,是正向評價居多。至於溝仔尾上的活動因為宣傳不夠或是辦理的時間區段,使得不知道有活動或不願意參加。 | 紀靜樺 | 2022/9/28 下午 01:17:28 |
4 | 作者 林宥綺 標題 溝仔尾簡介 內容 民國40年花蓮大地震,地方政府在自由街及明義街,建造74間店面間兩層住宅出售,而這些兩層住宅就是所謂溝上人家。溝仔尾攤販區在南京街以東的水溝邊,溝仔尾夜市則是因攤販聚集形成的。民國66年的火災,燒掉了41戶的溝上房屋。 民國94年開始有構想,預計用8年的時間吃膗溝上人家,重新整頓溝仔尾,打造屬於花蓮清溪川的計畫成形。 民國96年,花蓮市長蔡啟塔因施政規劃,想將溝仔尾建成韓國清溪川、地下排水溝改成明溝,且對溝上人家的房屋進行強制拆遷。 民國96年拆除了後半部分的49間房子後,戲院歇業、百貨公司更帶走人氣,曾經最亮眼的黃金地段也漸漸沒落。 | 林宥綺 | 2022/9/27 下午 05:36:10 |
3 | 作者 林宥綺 標題 訪問黃家榮老師 內容 1.暴雨一下來,水無法宣洩,水從排水溝出來,導致淹水 當時要拆除福助橋時有發起運動,例如請國管樂團在橋上做快閃 聯名簽署 。 2.既然建設香榭大道這件事已成了定局,人民需要督促政府或地方代表,要求他們做一些改善工程,例如說:大熱天時,大道上沒有地方可以遮蔭,變成平常時只有晚上才比較有人潮去散步之類的,那在白天香榭大道上就不會有人潮。 而政府的預期效果跟當初的設計不太一樣,比如說有人在香榭大道賣咖啡之類的,現在情況有確實和當初設計有蠻大的落差。 3.會不會種樹是個問題,土溝那邊的位置有點小,假設在香榭大道兩側種樹之後,大概會是南洋風的樹,因縣長很喜歡這種樹,而且南洋風的樹會有度假風的氛圍,但這種術的缺點是沒辦法長開,不像樟樹有很大的樹蔭,南洋風的樹遮蔭效果不好,現在政府好像有規定要種台灣原生種的植物。 4.再來是外觀的問題,大道兩側是由不同時期建築的建築排列而成,房屋有些有用有些沒用,整個建築的樣貌是參差不齊的,顯得混亂,跟中間的香榭大道搭在一起,視覺上看起來是有落差的。 | 林宥綺 | 2022/9/24 下午 03:18:29 |
2 | 作者 林宥綺 標題 訪問小小兔子廚房的店長 內容 建設 覺得現代的新建設很棒,很漂亮,但施工時造成諸多的不便,像是:施工時很吵雜,噪音大。施工前沒有提前告知店家,施工時把路封住了,導致沒什麼顧客。施工的進度一直拖延。 活動 對2022年3月4日舉辦的"花蓮美學節"有印象,因為是花蓮第一次辦這種活動,有藝術氣息。 | 林宥綺 | 2022/9/24 下午 02:58:29 |
1 | 作者 林宥綺 標題 訪問香榭大道上的工人 內容 1:當時在當時在香榭大道旁邊看見有個洞,我們上前詢問了兩位工人。挖了洞是要將水表放進土裡,而我們也看見土裡有水管,工人們說這是為了美觀。 2:種樹問題 之前有聽說政府要在香榭大道兩旁種樹(因為單走在道上實在太熱了,需要種樹騰出陰涼處),詢問了,工人說:沒有要種樹。 | 林宥綺 | 2022/9/24 下午 02:55:49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花蓮縣政府建設處:花蓮市日出觀光香榭大道整體景觀工程說明 網址 https://pw.hl.gov.tw/Detail/1edddcccbf2d475897368701d6d3a9be 網站簡介 介紹了溝仔尾: 1.緣起及工程概述 2.規劃設計理念及特色 3.預期效益 4.工程相關資訊及進度 5.工程執行情形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01:02:45 | |
9 | 網站名稱 花蓮縣文化局。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 網址 https://nchdb.boch.gov.tw/city/HUN/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40221000001 網站簡介 花蓮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公開資訊,針對歷史建築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指定登錄、廢止撤銷、又再次指定登錄的官方訊息。橋樑拆除後移放置和平路與南濱路交叉口處,設立解說牌說明,根據網頁說明,我們8/13有實際去訪查,覺得古蹟沒有妥善的被保存,很可惜。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12:58:58 | |
8 | 網站名稱 花蓮【人文景觀停看聽】小城舊貌——花蓮溝仔尾 網址 http://blog.xuite.net/travelbeam/blogs/27134325 網站簡介 介紹2009的溝仔尾,當時溝仔尾在進行工程計,導致多家房舍被拆除,所以作者介紹溝仔尾。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12:57:47 | |
7 | 網站名稱 被遺忘的美麗 封印在水泥底下的紅毛溪 網址 https://e-info.org.tw/node/100657 網站簡介 這個網頁是環境資訊中心,有關於自然人文,作者是陳文姿。拆除臨時屋後的紅毛溪,短暫顯露出溪流身影,雖未見當日風華,但卻引發更多想像。紅毛溪該何去何從?縣府計畫中,這裡該是一條寬廣的香榭大道。而關懷在地發展的人士正發起聯署,希望為花蓮市留下一條可以休閒、慢活的清澈溪流。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12:52:00 | |
6 | 網站名稱 花蓮旅人誌。溝仔尾》敬那有幸參與的時代。 網址 https://www.hl-net.com.tw/blog/index.php?pl=353 網站簡介 依稀記得那天,不經意轉了個彎,經過忠孝街轉角「三劍汽水」工廠舊址前, 隨著怪手一揮,日式木屋應聲倒下。這「大排」已在我們的城市重新打開,隨即又換成一條嶄新的大道。然而,當卅米大道一開,那屬於花蓮的韻味還會存在?而那屬於大多數花蓮人的集體記憶呢?該往哪裡尋找?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12:45:50 | |
5 | 網站名稱 不一樣的花蓮,溝仔尾的前世今生。背包客棧。 網址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597526 網站簡介 網友Jesuistina參加由【花蓮文化局】主辦,【牛稠頭文化工作室】規劃與執行,造訪花蓮不同的區域的走讀行程,她記錄從文化與社區營造的角度看完全不一樣的花蓮。遊記裡有自由街大排施工的照片、當地里長導覽解說、城隍廟在日治時期驚險脫險的故事。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12:44:42 | |
4 | 網站名稱 《拾紙》〈花蓮福住橋「被消失」的荒謬記實〉。 網址 https://pantravel.life/archives/7791 網站簡介 紅毛溪上「福住橋」,花蓮當地人稱附近為「溝仔尾」,是花蓮重要的水文地景。曾經被列為「古蹟」的福住橋,為何被花蓮縣政府解除古蹟身份,被填平開發了呢?拾紙的記者,記錄102年6月4日,花蓮縣政府的公文翩然而下,一紙公告就撤銷指定福住橋為縣定古蹟的行政處分,這件荒謬事。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12:44:04 | |
3 | 網站名稱 《拾紙》〈溝仔尾曾是軍中樂園──訪主計里里長張憲聰〉 網址 https://pantravel.life/archives/7973 網站簡介 藉由訪問里長對溝仔尾的記憶於對未來的期盼,希望在地的傳統文化與地方產業會再次活絡。點出溝仔尾因工程需求,街道的處境變得尷尬起來,新蓋上的水泥地,與街坊老屋形成明顯對比,街區顯得不新也不舊,「老」與「新」格格不入的問題。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12:42:30 | |
2 | 網站名稱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網址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網站簡介 有了花蓮各個時期的樣貌(衛星圖、地形圖)。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圖與遙測數位典藏計畫」所累積大量的地圖資料,結合Google地圖介面,所建立網站服務。古老的地圖記載了豐富的自然與人文地理資訊,我們用這個網頁查詢對照「花蓮港街平面圖1912」和「花蓮港市街圖1931」,「紅毛溪」從彎曲的自然溪流模樣被拉為筆直的排水渠道。 | 紀靜樺 | 2022/9/29 下午 12:40:07 | |
1 | 網站名稱 紀事》再見。溝仔尾 網址 http://www.hl-net.com.tw/blog/index.php?pl=103 網站簡介 紀錄溝仔尾拆除以前的景色、溝仔尾裡的商店。緬懷過去。 | 紀靜樺 | 2022/9/28 下午 01: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