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里美食獵人
專題名稱 | 明里美食獵人 |
專題描述 | 里行社(明里村)是平埔族群、阿美族群、客家人所共構的社區,於1880年由東遷的大武攏、馬卡道、西拉雅族所建立。里行人最自豪的文化是狩獵與採集的養成,里行人善於射魚、獵鳥、山間放陷阱,也善於採集自然環境裡的藥用植物。本次專題,希望帶著孩子們一同了解社區、訪談耆老,並將這些狩獵與採集的知識列在立體地圖上進行標記。因為要標記、要說故事,孩子們需要訪談耆老、需要實際走讀社區,嘗試走老人家們的路、聽老人家說過的聲音、看老人家描述過的場景。 |
隊伍名稱 | 馬卡道四人組 |
指導老師 | 楊詠程 李思蔚 |
參賽學生 | 高宏維 劉子諒 蘇俊傑 林俞杉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作者 蘇俊傑 標題 天然陷阱製作耆老篇 內容 我聽張明順耆老說捕鼠器的竹片,那個支撐兩根繩索的位置應該往更低處做設計,讓套住動物的繩索範圍更小,能更輕易地將山鼠困住。一般來說,抓山鼠的捕鼠器從卡榫機關到洞口大概只要10cm的距離,抓搗蛋稻田的野狗則需要30cm的距離。視其動物脖子與頭的尺寸維依據,範圍對了,動物就難以掙脫。 | 蘇俊傑 | 2022/9/30 上午 10:34:13 |
4 | 作者 高宏維 標題 天然陷阱製作 內容 高宏維: 鬼鼠不能用手去抓,他吃的東西是我們的稻子,他會從跟上面一點點,大概五十公分的地方給他咬下去。咬過後他會把稻子咬下來。他會把稻子塞在他嘴巴左右,再拖去他的鼠洞裡。我們抓他的時候要看他走過的路,他走的路他會把旁邊的稻子全部咬掉。只要把夾子放在他的路線上就能中。 | 高宏維 | 2022/9/30 上午 10:30:38 |
3 | 作者 林俞杉 標題 野外踏查心得 內容 我很喜歡跳舞,每次跟著哥哥姐姐們參加部落的祭典,我們就會一起跳舞,這讓我感到非常非常開心。9月24號我們一起去走社區時,我們一起去了陳宇豪的家,我們去看他們家的姆姆(祖靈阿嬤),然後老師們一人點了一根香給他,姆姆看起來真的是很開心。我們的姆姆是來自於老濃溪部落,17號到19號時我們有一起回到老濃溪的部落,他們那裏的人跟我們穿一樣的族服,都有吃嘪倫(麻糬),都有包頭巾,我好想將部落裡曾經有姆姆祖靈壺的地方都標出來。 | 林俞杉 | 2022/9/30 上午 07:57:27 |
2 | 作者 劉子諒 標題 野外踏查心得 內容 我最愛吃了!每次跟老師一起去走社區,我都會問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村子裡有好多好多的野生黃籐、火龍果、芭樂、巴吉魯(麵包樹果)、紫蘇葉、百香果、竹筍等等,很喜歡跟著老師還有同學一起去找這些植物。除了水果外,我也很喜歡吃魚,所以我們9月24號出門時,我們就帶著品諭老師和詠程老師一起去種田的水溝裡找青荻,那條路要經過墳墓,我們得穿越水溝,在水裡走,後來我們終於找到了夢寐以求的青荻,有了他,我們就能釣到很多很多的土吳郭魚。我想要把青荻的位置都標在我們的地圖上面。 | 劉子諒 | 2022/9/29 下午 04:30:46 |
1 | 作者 高宏維 標題 野外踏查心得 內容 我常常跟哥哥們一起去抓刷侯(鬼鼠),鬼鼠很大隻也很好吃,每次家裡的田只要變黃了,我就會很期待去田裡抓刷侯。去抓刷猴的路上會有很多蝸牛,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哥哥他們都說黑色的可以吃,白色也可以但不要拿﹐因為不好吃。除了去自己家的田裡抓,我們也會去別人的田裡放陷阱,只是現在的陷阱都是用鐵做的,所以我們都只會放在我們親戚的田裡,這樣才不會害其他阿公阿嬤們被夾到。我想要把抓刷猴的地點都標到我的地圖上,這樣以後我的弟弟妹妹們就會知道有那裡可以抓刷侯。 | 高宏維 | 2022/9/29 下午 04:19:23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 | 網站名稱 台灣社區通 網址 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 網站簡介 本頁面主要為闡述文化部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之相關政策, 並且梳理過往20年社區營造在臺灣的發展歷程, 讓社區通網站使用者能夠了解實際的執行狀況及政策的發展脈絡。 | 蘇俊傑 | 2022/9/30 上午 08:34:48 |
4 | ![]() | 網站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網址 https://nchdb.boch.gov.tw/ 網站簡介 介紹國內文化資產的網站。 | 林俞杉 | 2022/9/30 上午 08:21:49 |
3 | ![]() | 網站名稱 社區故事地圖協作平台 網址 https://story.map.net.tw/ 網站簡介 社區故事地圖協作平台(以下簡稱本協作平台),係為基於內政部地理資訊圖資雲服務平台(TGOS)之地圖協作平台架構所建立。各界人士基於創用CC授權精神與方式,可任意建立各類主題資料,且為可多人共同編輯之線上協作環境。 本協作平台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於2018年3月所建立,主要目的為提供一個友善、便利的平台供各界人士整理儲存各類興趣主題資料,舉凡文史、娛樂、飲食、旅遊、行政資源等等均屬其列,並能加以敘事為有趣的主題故事地圖,更可進一步邀請志同道合夥伴共同協作或申請加入有興趣的主題故事協作。 | 林俞杉 | 2022/9/30 上午 08:17:51 |
2 | ![]() | 網站名稱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 網址 https://knowlegd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22D6C3ED637DD0E0&sms=EA52ACA1EE5C7771&s=052EE67F4C952BFE 網站簡介 臺灣島雖然只有3.6萬平方公里,但是臺灣原住民族們讓這片小小的土地擁有多彩多姿的族群及文化,這可是臺灣最獨特且值得保存的資產之一啊!「阿美族」生動活潑的歌舞、「布農族」古老原始的八部合音、「雅美族」自然獨特的小島文化…等,想更認識這群可愛的臺灣原住民族嗎?快來一探究竟。 | 劉子諒 | 2022/9/29 下午 04:46:51 |
1 | ![]() | 網站名稱 台北村落之聲 網址 http://www.villagetaipei.net/Post?PId=15101 網站簡介 關於村落之聲 台北村落之聲是一個發佈城市中不斷發生的相關訊息的入口網站,是屬於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這個網站,我們將與關心城市空間的你互通消息。 台北,是個新舊混合的政治金融中心,為了轉型成為亞洲的文化中心,設計的前線, 需要吸引不同族群的文化人才注入居住、工作室、藝廊的複合式彈性空間在新舊市區中。 尤其是逐漸老化的舊社區需再度加強其硬體的建設,軟體的置入,增加藝文活動場所和媒體工作空間, 以讓台北透過活動和媒體,成為亞洲的文化中心,成為華人世界中首要設計/文創都市。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一直以來致力於改善老舊街區環境、引入產業活動等都市更新發展策略, 這些年的努力讓不少人深深感覺到「台北變美了」!但都市更新不僅僅是硬體基礎建設的推動, 而應該要使其得以永續發展,因此「都市再生」概念應運而生。都市再生的概念包含了創新、 開發導向、公私合夥、生態永續等多方面向的整合,透過城市的軟創新實力,產出更豐富多元的城市記憶。 而台北村落之聲就是要透過都市再生策略,將更多元、更具活力的創意讓市民共享。 | 劉子諒 | 2022/9/29 下午 04:3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