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還是「不災」?探討氣候變遷對水果農作物的影響 -以草屯平林地區為例
專題名稱 | 「災」?還是「不災」?探討氣候變遷對水果農作物的影響 -以草屯平林地區為例 |
專題描述 | 平林社區很多居民以農業為生,種植水果進行販賣。近年來氣候不穩定,可能對於種植水果有負面影響,這時就必須運用災害管理的作法來減少災害。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氣候變遷對於平林的水果作物的具體影響,以及不了解農民對於氣候變遷的災害是否有採取一些作法或策略來減少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如果平林農民沒有採取一些策略,恐怕會影響自己的生計來源,讓平林的人口變少。所以我們想要透過小論文去探討平林農作物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情形,以及農民是否知道如何運用減災策略,最後提出研究建議,希望讓平林社區的農民種植農作物時更有保障。 |
隊伍名稱 | 一見鍾晴 |
指導老師 | 黃奕晨 戴恒健 |
參賽學生 | 鍾子琳 蔡又晴 黃子軒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戴恒健 標題 指導老師心得 內容 「關懷」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伴隨主動的意義,我們很高興學生願意主動思考世界面臨的問題,以及對家鄉造成的影響,最終決定出研究題目。而「行動」是蒐集、驗證、解決的歷程,過程中孩子體悟到與一般上課的不同之處,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也幫助省思自己的力量能為社區做到多少。雖然三位學生僅僅四年級,參加小論文的過程中會比高年級學生更為吃力,但人小志氣高,期待他們能勇敢說出的研究發現與心得,為自己的努力感到驕傲。 | 戴恒健 | 2023/9/22 下午 03:20:20 |
7 | 作者 蔡又晴 標題 小論文完成後心得 內容 我的心得是,我們三個終於一起度過難關,把小論文完成。我們一起打了很多字,還訪問了農民跟整理了報告。我覺得實際訪問比較印象深刻,因為可以實際去看農作物,看到壞掉跟長得好的樣子,也有看到農作物遇到什麼災害。我想跟隊友和老師說:「辛苦了,我們一起去花蓮參加決賽」 | 蔡又晴 | 2023/9/22 下午 03:09:29 |
6 | 作者 鍾子琳 標題 小論文完成後心得 內容 我們終於完成小論文了,比完之後就可以放鬆一下下。我們的報告可以看到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很開心有參加這次的研究。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我們有很努力完成。到花蓮之後,我們會很認真的上台報告,希望可以為學校爭取名次,也希望幫助到平林農民去解決氣候造成的農業災害。 | 鍾子琳 | 2023/9/22 下午 03:03:53 |
5 | 作者 黃子軒 標題 小論文完成後心得 內容 我們去訪問農民,回來整理資料完以後,我發現農民說了好多我從來沒聽過的專有名詞,我也深刻體驗到農民的辛苦。在那麼大的太陽底下,還要去照顧他們的農作物,讓我們能吃到好吃的水果。我希望做了這個報告後能讓更多人知道農民的辛苦,也需要有更多資源幫忙農民面對氣候變遷的災害。 | 黃子軒 | 2023/9/22 下午 02:56:14 |
4 | 作者 黃子軒 標題 採訪農民後心得 內容 黃子軒 以前沒有踏出校門去實際訪問過,覺得比起在學校看資料,我還是比較喜歡出去訪問,因為出去訪問還能看到網路上沒有的細節,和農民的防災方式,農民還會告訴我們網路上看不到的方法。 蔡又晴 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第一次正式訪談爸爸,我在家裡互動比較大方,來學校就比較害羞,另外最有趣的是訪問學校前會長的荔枝跟葡萄,過程中忽然有蟑螂跑到隊員身上,他大聲喊:「有德國蟑螂,阿!」這是最好玩的時候。 鍾子琳 我覺得每一次的訪問都不太一樣,但是都很有趣,而且這是我第一次實際訪問別人。一開始跟訪問的人約時間時,我很小聲,可是後來實際訪問時就有比較大聲,讓訪問的時候可以問得更清楚,還可以聽到方法防災。 | 黃子軒 | 2023/9/6 下午 04:33:06 |
3 | 作者 蔡又晴 標題 實際走訪平林社區心得 內容 蔡又晴 今天我實際去走一遍後,我很訝異平林竟然那麼多地方有種水果,而且種類很多。我還發現上平林主要種荔枝,下平林則是種很多葡萄。 黃子軒 今天是我第一次親自看到平林有那麼多水果,也讓我更了解平林各個路線旁邊種了哪些水果,最重要的是我還學會如何看地圖,知道要注意地圖方向。 鍾子琳 以前都聽到平林種很多水果,今天去看過後驗證平林的土地上真的種植不少水果作物。我發現上平林的荔枝比下平林多,葡萄則是剛好相反。我今天知道平林原來可以種那麼多不一樣的水果。 | 蔡又晴 | 2023/8/16 上午 09:49:55 |
2 | 作者 鍾子琳 標題 閱讀文獻後心得 內容 蔡又晴 我有學到怎麼找資料,和找到重點是什麼。我們看完之後知道氣候變遷下農業、農業災害的防治,和水果的產期與特徵。我覺得一開始什麼都不會,現在有一半的東西以已經學會了。 黃子軒 參加這個比賽,一開始會覺得很困難,後來慢慢看完相關的書籍跟研究檔案後,好像沒有那麼難了,甚至查資料時還滿有趣的。老師說一開始書很難找,要一本一本慢慢去找,當時我們找了很多書,也找到適合的書,然後摘要下來,我覺得好開心。 鐘子琳 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與知識,有找資料跟閱讀跟研究有關的書,把資料的重點找出來,我們學到了氣候邊謙是什麼,對農業有什麼威脅,讓我們可以集中問題,來研究這些事情。我覺得比賽時很辛苦,因為找很多東西,但是認真讀之後會比較輕鬆。 | 鍾子琳 | 2023/8/11 下午 02:22:07 |
1 | 作者 黃子軒 標題 瞭解小論文比賽內容的心得 內容 老師今天讓我們討論比賽的期許,這是大家的想法。 黃子軒: 在過程中,我希望學習到不少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生活中的想法,可以動手實際做看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過程中讓我學習到如何有效檢索網路資料,並將資料摘要整理且提出自己的觀點。雖然遇到重重困難與挫折,一度讓我想放棄,但是隊友彼此的相互打氣,讓我們堅持下去,持續到最後。不管最後成績如何,過程中的成長與收穫才是最重要的並且可以繼續應用在之後的比賽中。 蔡又晴: 我的目標要有進名次,而且要拿到很好的成績,我會認真的,相信我一定做的到!希望可以成真,實現願望。今天學到了要怎麼寫小論文,需要做什麼事,要去怎麼做才可以寫在小論文上面要怎麼查。我今天的收穫是,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去怎麼面對它、解決它。 鍾子琳: 我希望可以拿到名次,因為我想為自己和隊友的努力而拿到很好的成績,也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讓大家看見。我學到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可以用查的,也可以用問的的知道答案,每一種都不一樣!我希望可以學到各式各樣的東西和知識,有學到怎麼找目標,怎麼找資料,怎麼整理資料,還學會怎麼表達。 | 黃子軒 | 2023/7/13 上午 09:04:05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網站名稱 災害管理四階段 網址 https://246.swcb.gov.tw/ Info/Disaster_admin 網站簡介 1.名詞解釋:災害管理(英文:Disaster Management),又稱應急管理(英文:Emergency Management) 2.運作方式:有災害種類、預防方法、發生時間、應變方式、復原計畫、政策檢討等 3.目的:減少或降低天然災害或人為災害對於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及衝擊。 4.災害管理:可以分成災前的減災、整備,災時的應變,以及災後的復原四階段。 | 蔡又晴 | 2023/9/22 下午 03:06:35 | |
4 | ![]() | 網站名稱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生產體系的影響 網址 https://raip.triwra.org.tw/計畫介紹/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生產體系的影響-2/ 網站簡介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針對全球氣候變遷現象,先後出版6份報告,提出地表氣溫升高、降水型態改變、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與強度增加、海平面上升等4個強而有力物理性證據,以及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事實。這些氣候變遷現象的徵狀,將直接對農業生產造成衝擊、產生風險及帶來影響。 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對於農業體系之品質、產量及環境下等問題是全球重要研究的。 1.台灣農作物多為露天生產,露天生產將直接受到天氣變化影響,特別是溫度及雨量之因素的影響。 使台灣果樹類及種類遷移、果實產期的提前或延後及品質的降低。 2. 降雨型態改變會影響作物,降雨量不足會造成農作物缺水、降雨強度過大則直接破壞作物外觀與品質。 3.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致植物中碳氮比上升,將提高作物對病蟲害的敏感性而容易遭受感染,不利生產。 4. 在聖嬰現象干擾下,影響一期與二期稻作產量。 5. 台灣有超過40種以上的蔬果必須靠蜜蜂授粉。若沒有蜜蜂,多數重要作物會大幅減產,在台灣蜜蜂間接影響農作物產值。 6. 國際稻米研究所佐證,夜間氣溫升高1度,稻米產量減少10%。暖化也讓危害作物的害蟲侵入台灣,大量繁殖。 | 黃子軒 | 2023/8/14 下午 02:18:42 |
3 | ![]() | 網站名稱 管理知識中心-預防農損就靠科技小幫手-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 網址 https://mymkc.com/article/content/24632 網站簡介 農業試驗所和中央氣象局、國家防救災科技中心及農委會各區改良場共同開發了「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並結合手機APP功能,可以即時預警災害訊息並通知農民,同時將農業氣象站即時觀測資料、專區氣象預報、二十四節氣、作物生長特性及災害防制方法整合在平台中,讓農民在災前、災中、災後都能隨時掌握資訊,即時採取災害應變措施。 一、 作物災害預警:農民可在作物災害預警頁面中點選想了解的縣市或鄉鎮地區查詢作物致災情形。作物災害預警以中央氣象局提供的氣象預報資料為基礎,並以各地區種植面積最多的五種作物作為預報重點,呈現綠、黃、紅三種燈號作為預測指標,並提醒可能發生之災害,同時結合作物防災栽培曆使用,讓農民了解相關災害訊息的應變方法減少災損。 二、農業專區預警:台灣有許多作物是跨區生產,這個系統會用容易受到災損或重要的經濟作物為原則,標示62個重要的作物生產區,並且介紹作物的生力特性,同時依照作物生理特性標註致災的臨界條件及各種災害防範方法。 三、 台灣農業氣候型態、氣象災害發生率及氣象資料查詢: 中央氣象局以長期氣象資料分析台灣的氣候型態,系統中可查詢歷史資料中每個月的平均溫度及降雨累積量;氣象災害發生率是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提供資料,以「旬」為單位,依日低溫、日高溫、單日累積雨量、3日累積雨量及連續降雨量等氣候型態,分析過去各類型極端氣象變數發生的頻率,給農民參考;氣象資料查詢可指定全台各地區氣象觀測站作查詢,找出該觀測站近二週的即時氣象資料及近30年歷史氣象資料。 四、 二十四節氣及、氣象單位換算: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源黃河流域,每個節氣約半個月,各個節氣指出氣候變化、雨水量和霜期長短。 五、防災計畫執行成果:包含近年各式防災研究報告及成果展現,可供農民參考應用。 過去因為缺乏即時通報系統,在農業災害發生時,農民得到的訊息也不夠完整,因此很難立即應變防災。在科技的輔助下,現在將作物、氣象及災害相關資料整合在「農作物災害早期預警平台」中,透過中央氣象局及各觀測站提供的即時氣象資料,讓農民能提早防範災害及了解災後復原應變措施。 | 鍾子琳 | 2023/8/2 下午 02:01:57 |
2 | ![]() | 網站名稱 台灣主婦聯盟 生活消費合作社-氣候變遷下,水果栽培如何面對歹年冬? 網址 https://www.hucc-coop.tw/monthly/MONTHLY129/22348 網站簡介 現在氣候不穩定,夏季採收的水果,例如西瓜、荔枝、鳳梨等都面臨豪雨的危害,品質受影響,甚至無法採收或產季提前結束。另外也伴隨寒流的低溫,導致芒果、荔枝無法正常開花結果。2021年更是全台乾旱,造成芒果、紅肉李水分不足,果實較小,沒了雨水的灌洗及降溫也導致田間的蟲害。 一、應對氣候變遷,設施栽培、品種選育找出路:面對氣候變遷,提升農業技術是當務之急,農民必須用不同方式種植,防範氣候變遷,發展設施栽培、選育抗逆境品種等新的農業技術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產期調節緩解供消失衡問題:目前農民會晚上點燈,進行產季調節,如紅龍果、百香果等,避開雨季、分散生產風險,也能解決夏季產量過於集中、供銷失衡、食物浪費及蔬果價格崩盤,影響農民生計等問題。 三、堅持本土,尋求安全與永續的平衡點:台灣的農業技術是否能克服氣候變遷的問題?面對氣候變遷甚至會讓某些蔬果會消失,希望大家準備好一起面對,讓台灣的蔬果永續發展。 | 鍾子琳 | 2023/7/20 上午 11:19:57 |
1 | ![]() | 網站名稱 草屯鎮平林社區 網址 https://pinglin9920.wordpress.com/about/ 網站簡介 平林社區有很多景點,像九九峰、美術館等等,平林也因氣候溫和,所以很適合種植,因此這裡種了各式各樣的水果,有木瓜、香蕉、荔枝、葡萄等,這裡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活動,就是舉辦葡荔節並且請大家一起來參觀平林社區! | 黃子軒 | 2023/7/18 上午 09:4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