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絕美步道的秘密-以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手作步道為例

專題名稱花蓮絕美步道的秘密-以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手作步道為例

專題描述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它是很多花蓮人喜歡踏青遊玩的地方,家人也帶我拜訪過這片美麗的森林,但因之前道路崩塌,而無法深入感受它的美。這次因為參加花蓮縣政府舉辦的「花蓮絕美步道活動」,我們走過幾條步道,發現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安全、好走,讓我們更能愉快地欣賞到沿途美麗的風景,也透過林務局現場解說,才明白富源國家森林步道,是採用就地取材創新的手作步道。
因此,我們想要研究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手作步道的特色?手作步道對環境的影響?手作步道帶給人們什麼影響?希望能提升花蓮友善的旅遊體驗,讓大家看見花蓮山林之美。


隊伍名稱明義603

指導老師謝蕓璟 張玉芬

參賽學生梁允豪 葉哲宇 張庭瑜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陳妤瑄 廖俞晴 張安芸
來源 「台中後花園」大坑登山步道遊客滿意度之探討 -以九號步道為例
描述 「九號步道路線上行為大坑森林公園,步道長約 1700 公尺,環境清幽,空氣新鮮,視野十分遼闊。「民國 65 年,大坑風景區經台中市政府開發成立,目前有十二條登山步道,全長約17000 公尺。附近有因 921 地震改建的大坑地震紀念公園,因停車方便並兼具寓教於樂的功能,是目前最多人假日休憩之去處。登山健行是一種較不需登山技巧、簡單輕鬆並老少咸宜的運動,而登山活動是較廣泛性的山岳運動,其需要的不只是登山技巧、專業裝備、充足的事前規劃。
葉哲宇2023/7/26 下午 02:31:33
4作者 台南市政府
來源 第三屆榮譽步道師舉薦簡章
描述 手作步道的基本原則首重環境生態,強調順應步道所在地的氣候、地質、原生生態習性 等。而許多傳統建築、步道修繕工法,往往是數百年來居住於此的人們,順應環境所發展出來, 兼顧了使用者需求與棲地環境的特殊性保有如此傳統工法技術與在地智慧的匠師隨著現代化與科技的發展,許多反映在地環境的漸為現代工藝逐漸的材料與工具所替代、消失,步道的營造方式也失去對人與土地互動關係的思考。手作步道關切的不僅止於技術層面的施作工法理念,更希望透過對生活哲學的探究,喚醒人們對環境倫理的反思。,隨著時 間日益凋零、佚失,系統性的發掘與紀錄迫在眉睫!
梁允豪2023/7/26 下午 02:26:16
3作者 張振賢
來源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描述 近年來登山活動已成為國人重要之休閒活動之ㄧ,登山步道系統通常位於山區內,其設施引領人類進入自然環境進行生態體驗,由於旅遊人數之倍增,登山步道之過度開發,便利的同時也相對的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及衝擊研究廣泛整理相關文獻資料與研究報告,評估生態工法之原則、考量要點及設計規範等,彙整出應用生態工法之相關準則評估因素後,利用問卷調查方式,歸納整理並運用層級分析法建立評估構面及相關準則,再以專家問卷調查方式,透過相關領域但不同背景之專家學者觀點,計算出各項評估準則之權重值。
梁允豪2023/7/17 下午 01:53:29
2作者 林秀娟、梁宇暉、徐勝一
來源 鋪面步道衝擊及其管理有效性研究
描述 改善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步道,降低步道環境惡化。主要原因有:步道加寬與步道沖蝕,影響土壤流失 植物受害 水及垃圾的汙染,解決方法:鋪上水泥石板 碎石。
張庭瑜2023/7/17 上午 11:48:21
1作者 楊南郡
來源 台灣歷史步道(古道)與歷史文化 -兼論保存方法
描述 史步道有,蘇花古道、關門山古道、崑崙坳古道、三條崙古道古道的定義 古道之歷史文化意涵,古道的研究與復舊,近幾年來的臺灣,地域性的古道,都有地方的文史工作者 生態保育團體及登山界人士,熱烈參予路線踏勘與文獻資料的整理。國家級歷等。
張庭瑜2023/7/17 上午 11:39:51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鯉魚山步道田野調查
說明
今天爸爸帶我們到鯉魚山步道,剛進入時沒下雨,步道主要是由枕木組成,步道相隔很寬,走起路來需要比較費力,沿途風景優美還有流水聲,因為水管管道的問題,我還把它聽成熊的打呼聲,嚇我一跳,引得爸媽哈哈大笑。
後來下著毛毛細雨,步道很滑,沿途有幾組人放棄前進,因為步道真的很滑十分容易摔倒,媽媽好幾次都險些滑倒,最後我們還是攻頂了,也在上面拍花蓮絕美步道的美照。
梁允豪2023/8/10 上午 12:18:41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收集資料與討論
說明
收集資料與討論
今天老師要我們利用午休時間,上網查資料並討論,老師告訴我們尋找資料的方向,並告訴我們要輸入哪些關鍵字詞,譬如:步道、古道。剛開始大家都各找各的,直到十分鐘過去才開始討論,我們要在這個午休時間,想好研究動機並拍幾張照片,所以老師要求我們一人想一個研究動機,最後再合併在一起,大家討論了許久,因為網路上看到的文章都大同小異,所以沒有達成初步共識。中間我們休息玩了一會兒遊戲,讓腦袋稍微放空,直到我發現午休時間快結束了,於是我提醒組員要加快速度,雖然最後研究動機還是沒想好,但我們還是有滿滿的收穫。
張庭瑜2023/7/30 下午 05:20:46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富源國家森林步道探查
說明
今天我們約在蝴蝶谷步道的入口處相見,每個同學都有家長的陪同,並有講解老師講解。走進林子,綠意盎然,涼風拂來,無數的涼意和愉快便隨之而來。忽然見到一個個包裹住石頭的尼龍袋, 老師說這些土砂包具有渠道的作用但無法融入自然環境,對自然環境略有壞處,建議可以改成使用大石塊替代。
走在步道上覺得很輕鬆,在老師的解說了解步道的設計讓人走起來較有彈性,感覺自己走在軟綿綿的棉絮上,看見樹幹斜放在步道上以為沒用途原來它是是排水功用的導流橫木,步道的台階行走中也沒一般步道的溼滑及危險(當天的早上有下過雨),原來是因為手作步道台階考量到人體並有龍抬頭的設計角比較不會滑倒。
沿途欣賞了許多美麗的風景,路邊也不時有一些蟲鳴鳥叫,整個環境都還很原始沒有很大的破壞,我們體會到手作步道的美好,感謝家長們的陪伴和指導老師的解說。
梁允豪2023/7/28 上午 11:09:25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富源國家森林步道初探講座
說明
講師透過簡報上的地圖,介紹認識蝴蝶谷步道的自然生態及步道,可以看見有幾條環山步道交錯在山谷中,還有清澈的小溪穿過,上方有一個很長的橋,老師說這是龍吟吊橋,並解釋整條環山步道皆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為原則的人工製作,因而稱為手作步道,他考量到人體工學所以步道的角度都是精準算過的,走起來特別舒適。老師還說哪裡有一個自然洞穴叫一線天,那裡面經常有蝙蝠出沒,細看衛星地圖會發現哪裡有一座細長的瀑布彎蜒而下,那就是龍吟瀑布,老師特別介紹蝴蝶谷步道除了手作的特別設計人為破壞少,環境生態中經常會出現彩虹,很值得大家去親近山林。大家看見花蓮山林之美。
梁允豪2023/7/28 上午 11:01:19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會議記錄
說明
今天一早,老師介紹上課的流程,並特別交待9點前要到,要先點餐,點餐只有些時間,還沒點到的等下課再去,一聽到有人說吃麥當勞,想說好好,來這裡可以吃好料的,結果老師打斷,吃別的,興奮的心漸沒了,點完後,老師繼續講解,按照時間完成,在3點20前回教室檢驗成果,如有缺漏資料,修改到4點回家,沒完成當做回家功課。
講解完後就分組,到個別的教室完成事項,本以為很輕鬆,結果時間緊湊一下就要驗收,過程中一直沒網路,所以都在找靠網路的好的地方,耽誤了時間,網站檔掉,畫面暫停,還停了半小時的電,最後時間大家用盡全力來完成,沉默不語,認真打字,努力完成。最後上檯報告,都不敢先報告,推來推去,怕做的不好,老師提出自己做的自己唸,個個就心甘情願唸下自己得成果,老師說出要改的地方,給一些建議,下台後,盡快修改,完成今天的進度。
葉哲宇2023/7/28 上午 09:27:49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論文課程指導
說明
小論文課程指導
在指導老師講解完後,謝老師為我們講解一篇正式的小論文的內容有什麼?其中包含前言、 正文、結論與建議和引註資料。接著我們開始討論我們研究這個主題的目的,老師說研究目的是小論文十分重要的一環,最終決定研究將研究目的定為了解手作步道與一般步道的差別和手做步道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討論完後,我們便一提出建議,有人認為手做步道可以結合觀光、休閒等議題。透過討論更能掌握論文的方向,指導老師也介紹我們如何查資料、收集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收穫很多,感謝老師為我們上課,看來要完成一片小論文還需要非常多的努力呢!
梁允豪2023/7/26 下午 02:03:47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富源蝴蝶谷步道初探講座
說明
富源蝴蝶谷步道初探講座
講師透過簡報上的地圖,介紹認識蝴蝶谷步道的自然生態及步道,可以看見有幾條環山步道交錯在山谷中,還有清澈的小溪穿過,上方有一個很長的橋,老師說這是龍吟吊橋,並解釋整條環山步道皆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為原則的人工製作,因而稱為手作步道,他考量到人體工學所以步道的角度都是精準算過的,走起來特別舒適。老師還說哪裡有一個自然洞穴叫一線天,那裡面經常有蝙蝠出沒,細看衛星地圖會發現哪裡有一座細長的瀑布彎蜒而下,那就是龍吟瀑布,老師特別介紹蝴蝶谷步道除了手作的特別設計人為破壞少,環境生態中經常會出現彩虹,很值得大家去親近山林。
葉哲宇2023/7/17 上午 10:44:33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宜蘭朝陽步道探查
說明
宜蘭朝陽步道探查
假日到宜蘭遊玩,爸爸也特別帶我去走朝陽步道。體會不同步道的設計與欣賞美景,一走進朝陽步道,便是一長串陡峭的階梯,因步道的間隙比較寬,走起來比較吃力,步道上沒有看到手做步道的一些理念,例如排水系統及防滑設計,走了約15分鐘有一個平台往下看去,可以看清除整個龜山島,我卻無暇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因為太熱了我不停的冒汗,我感覺到走步道氣候的因素也很重要。
因為地形與設計的關係,走完一圈覺得這裡不太適合長者,發現走起來很吃力,謝謝家人的陪伴我又有不同的體會。
梁允豪2023/6/28 下午 10:51:36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梁允豪
標題 撒固兒步道田野調查
內容
今天老師教我們做正文的部分,正文製作的時間較長,老師預計我們的正文要三天才能寫完,我們一起進行手作步道的簡介為開頭,接下來分別是手作步道的種類,和手作步道的緣起。我們每人都分配完工作後就開始做。費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它寫完。其他兩人進行Google表單製作,經過幾番修正,終於將正文的一部分完成了。下午們還去撒固兒步道進行踏查,撒固兒步道沿途有許多類似木頭的的長條型台階,梁老師解說:那是與混凝土加上鎂所製成,可染成許多顏色,鎂的作用主要是能減輕重量加鎂的混凝土可減輕約百分之三十的重量。這種材質我們是第一次聽過。撒固兒步道路程不長,且較容易行走,老師說現在步道雖然沒有特別強調手作,但也非常重視環境與人體工學及安全性,走完步道,同學們還到我家玩 ,。

梁允豪2023/8/10 上午 12:25:09
7作者 梁允豪
標題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初探講座
內容
講師先介紹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的自然生態,透過簡報上的地圖,可以看見,有幾條環山步道交錯在山谷中,還有清澈的小溪穿過,上方是一個很長的橋,老師說這是龍吟吊橋,還說整條環山步皆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為原則的人工製作,因而稱為作者手作步道,他考量到人體工學所以步道的角度都是精準算過的,走起來特別舒適。老師還說哪裡有一個自然洞穴叫一線天,那裡面經常有蝙蝠出沒,細看衛星地圖會發現哪裡有一座細長的瀑布彎蜒而下,那就是龍吟瀑布,老師說那經常會出現彩虹,接著在我們的討論過後講座便結束了。

梁允豪2023/8/10 上午 12:20:31
6作者 張庭瑜
標題 富源國家森林步道初探講座
內容
今天梁志榮老師來我們學校,為我們講解富源蝴蝶谷步道,老師詳細的講解給我們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富源蝶谷步道設計的理念。他先讓我們了解地形後,便開始講解步道上各種東西的用途,有倒流橫木的用途、道路是用什麼做成的……等。現在因經費不足,且需要大量人力,所以富源蝴蝶谷步道,是現在唯一的手做步道。接著老師還告訴我們手做步道和一般步道的差別,一般步道對環境破壞影響較大,以透過人力來搬運東西、石頭⋯⋯,步道內還有一座龍銀吊橋以減少破壞環境生態為則,且手作步道比較環保不會破壞自然環境舒服好行走。
這堂課我學到了許多我不知道的知識,也讓我更了解富源蝴蝶谷步道。

張庭瑜2023/7/26 下午 01:13:21
5作者 梁允豪
標題 富源國森林遊樂區踏查後心得
內容
今天我們來到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實際踏查,聽完導覽老師的解說,我對蝴蝶谷步道的認識,也增進了不少,例如連台階的高度與寬度,也是經由精密的計算,所得出最恰當的距離。還有排水的設施、階梯的角度也是步道十分重要的一環。
手作步道最重要的除了符合人體工學,也需要融和自然不破壞生態為原則,由於步道大多是就地取材由當地的塊石及泥土砌成,成所以我們發現當地的生態都保持的相當完好。
還有步道尾端的龍吟吊橋,導覽老師說他是一個懸垂式的吊橋在台灣較為少見。走在橋上,搖晃的橋體讓我有種翱翔天際的感覺。
在這次的探訪中發現手作步道因為減少人為的破壞,以自然工法為步道的設計原則,因此我們看到步道上那 雪白的油桐花,點綴著滿地落葉的步道,既充滿詩意又浪漫,一旁高大雄偉的巨木,和那流水潺潺的小溪使人如置身於夢境之中,沉醉於風景和鳥鳴中。俯身一看,是瀑布如千軍萬馬奔奔騰而下,是百花如蝴蝶展翅般盛開、是彩虹如七彩長橋般五彩繽紛。很推薦大家來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透過安全又舒適的步道,相信大家一定會跟我一樣愛上這裡。

梁允豪2023/7/7 下午 04:27:52
4作者 葉哲宇
標題 富源國家森林步道踏查後心得
內容
我一走進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就感受到許多芬多精,聽說芬多精對身體很好,可以去除疲勞、刺激自律神經、是安定情緒很好的自然療法。一邊走在環溪步道上,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老師講解中,會有像一袋又一袋的土包袋,這是為了讓地表水排出,而土包袋中間就會有一條讓地表水流出的水渠。路上的步道、步道斜度、吊橋等設計都有經過精細的設計,使大家能舒適的走在步道上。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步道和吊橋,斜度,如果超過25度,就要設連續階梯,連續階梯石頭和下一個石頭的高度稱為階高、石頭和石頭的距離稱為階深。下坡時,會有石頭前面凸起來的石頭,用來防止下坡不容易跌倒,那些像龍頭抬起來頭,這叫龍抬頭。
有的吊橋,有用抗風索,有的沒有,像龍吟吊橋就沒有抗風索。
抗風索能幫助吊橋穩定,但經過評估,決定取消這個不必要的工程。
這次的探查和老師的講解,讓我收穫滿滿。

葉哲宇2023/7/6 下午 03:26:15
3作者 張庭瑜
標題 富源國家森林步道踏查後心得
內容
今天我們探訪了富源國家森林步道,雖然之前有來到這裡,但沒有進入步道探訪,我們是來這裡泡溫泉。在來之前透過認識步道的講座,我了解今天我們要先走環山步道,回來走環溪步道。
環山步道是手作步道,環溪步道則是一般的步道,兩種步道施做方法不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手作步道,剛開始一段步道是鋪土沙,走起來比我想像的輕鬆好走,就像老師解說的一樣,走起來覺得有彈性很適合全家大小來這裡,,步道中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石塊做成的排水溝,還有倒流橫木進行排水及防止泥沙的流失。四周的環境很原始,就如講師說的在施工時以人力手作的方式,沒有大型機具的破壞,,當我們走到一線天還看到許多蝙蝠!感覺那裏像原始森林。
當我們走到龍吟吊橋看見整座吊橋坐落在山谷中,還有瀑布,好美的風景。在老師地介紹知道原本的舊的吊橋因地震掉落下來被砸斷,所以興建現在的龍吟吊橋。這座吊橋與其他吊橋不同的特色,是龍吟吊橋沒有拉抗風索。
環溪步道沒有手作步道了理念,走起來就沒有那麼的親近自然,跟環山步道真有很大的差別,今天雖然走了很久,但最後大家還去富源國家森林蝴蝶谷泡了溫泉,一起玩了很開心也消除了登山的疲勞。

張庭瑜2023/7/6 下午 03:17:04
2作者 葉哲宇
標題 認識富源國家森林步道講座
內容
今天請林務局梁老師來學校,為我們介紹富源國家森林手作步道。鐘聲響起時,老師就開始介紹關於富源國家森林步道的簡報和步道裡的一些設施,老師詳細的為我們講解手作步道的理念及施作過程,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富源蝶谷步道設計的理念。在活動前,我對手作步道沒有任何概念,如果有去走步道也是抱著遊玩的心情,沒有特別注意。
在課程中梁老師透過地圖讓我們認識地形,並了解實地踏查時我們會從環山步道二入口,走到龍吟吊橋,再從環溪步道二回來。環山步道二那整條都是手作步道的地方,只有那條有手作步道,環溪步道因為經費不夠,所以尚未施做做手作步道。
我們會透過實地觀察、比較環山步道二和環溪步道二的差異,因為製作手作步道是沒用怪手及其他大型機具,它們會造成環境的破壞影響比較大,所以透過人力來搬運東西、石頭⋯⋯,以減少破壞環境生態為原則。
步道的設計也透過精確的計算,如斜坡度大於百分之25就要設連續階梯,手作步道用小碎石鋪蓋,走起來比較舒服有彈性,石板的步道比較不好行走,所以手作步道比較環保不會破壞自然環境且舒服好行走,老師還偷偷告訴我們手作步道,總共花了多少。手作步道雖然對環境很好,但需要花很多的人力、金錢、⋯⋯,才能有對環境破壞減少的手作步道。這是在鋪設一般步道不會去注意到的。
課程中老師讓我們對蝴蝶谷的題目、標題及要探查時時的注意事項,有更進
一步的認識,謝謝老師為我們帶來詳細的解說,讓我對研究內容更了解。

葉哲宇2023/7/6 下午 12:07:09
1作者 梁允豪
標題 我想研究手作步道心得
內容
因為爸爸工作與森林習習相關,所以呢他常帶我去探訪森林,爸爸時常叮嚀保護好自然環境的重要,從他口中得知,現在步道的創新施作 手作步道,每次都會跟我們分享,這種作法對環境友善,很推薦大家去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走走。
今年我們全家參加這次花蓮縣政府,舉辦花蓮絕美步道的活動,一起尋找、體驗花蓮秘境之美,因此我們更常去走步道,穿梭在森林中,觀那潺潺小溪,聽那啾啾鳥叫,看那長長的瀑布。欣賞美麗的花朵高大的巨木群脆的鳥聲。
因為這次老師指導我們做小論文,跟組員想了很久不知道要寫什麼議題,經過我和家人的討論,建議我們可以寫步道,在我請教爸爸一些關於步道的問題,他也十分樂意回答我的問題,覺得因為這樣我會更主動親近自然,認識花蓮。鼓勵我們就以步道作為研究主題。

梁允豪2023/7/6 上午 11:43:29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手作步道
作者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出版社 果力文化
簡介(摘要)
本書作者為長期守護山林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倡「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十多年來努力推動「手作步道」的實作與工作假期——由於台灣的步道密集且發達,面對步道工程化、水泥化、棲地劣化等危機,強調以「手作」「就地取材」維護步道,儘量避免大型機具、外來材料對山林造成過多擾動;以「手」為限制,也能避免單一、快速與粗糙的步道工程對大自然帶來無法回復的傷害;而且鼓勵公民參與,人人皆可擔任志工學習實作!
導讀
本書提倡天然步道林損失水泥步道靈成長,水泥步道由於材料製作過程會消耗許多能源,及熱傳導及棲息的切割等問題, 造成植物死和亡棲息地破壞,作者提倡以志工手工開闢步道,將對自然的影響降到最低,以「手」自然然互動 ,只要你懷抱著一顆愛自然的心不論你是何性別、宗派、黨羽,都能做個塗築徑人,在山中穿梭,感受自然之美。書中提到14條手作步道並分別介紹,他們有些是百年古道,有的是原住民獵徑或郊山綠道將由這本書因令讀者體驗人與自然的雙相療癒。

梁允豪2023/7/28 下午 03:26:51
4書名 漫遊砂卡礑
作者 蘇玟潔
出版社 國立東華大學
簡介(摘要)
砂卡礑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原名「神秘谷步道」,民國九十年由太魯閣族語「sgadan」直接翻譯而成,意思是「臼齒」,源自太魯閣族祖先早期於此開墾時,曾挖掘出臼齒。舊時砂卡礑為太魯閣族狩獵或連絡部落的小徑,日治時期日人為了興建發電廠,便加以開鑿。揮別從前,今日的砂卡礑,以壯麗的景觀,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著名景點。沿途谷壁陡峭的峽谷和大理石、片麻岩摺皺、豐富的生態及多元物種,在縈繞在耳的蟲鳴鳥叫及彌猴聲伴隨之下,李白筆下「兩岸猿聲啼不盡」的情景,像躍然紙上。
導讀
這篇以一段輕鬆活潑的旅程呈現,故事中的小男孩小光,帶領讀者探訪砂卡礑步道。作者運用圖像,將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動植物,繪製編成有如小型動植物圖鑑,將砂卡礑的自然魅力彰顯的淋漓盡致。在小光的疑問與爸爸的解說,砂卡礑步道奇特的動植物資源與大自然的神工,令人傾心而嚮往。旅程中,沿途的風光明媚,令人驚嘆,大自然孕育萬物的偉大,令人敬仰。然而,在認識各式各樣的物種特性之後,同時也發覺「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生存法則,正規律的運行。如同那隻優游於清澈溪水中的鰕虎,為了避免被湍急的潮流沖刷帶走,以其特有的吸盤式的腹鰭,在必要之時黏附於石頭或平坦表面之上。強韌的生命力,在沁涼的涓涓細水中,在汪洋無垠的海洋中,永不放棄。此外,原住民在物資匱乏時代,利用大自然中有限的資源,演變為延續生命的力量,個種物盡其用的智慧,令人頻頻讚嘆。

葉哲宇2023/7/28 下午 03:20:47
3書名 我的第一本台灣文化地圖書
作者 三采文化
出版社 三采文化
簡介(摘要)
1. 專為小朋友所創作,內容深入淺出,以豐富性與趣味性為主,介紹台灣歷史與文化。 2、呈現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文化層面,讓小朋友了解各地的文化與不同的特色。 3、為鄉土教育的最佳教材,打破南北地域觀念,帶領小朋友縱觀台灣的特色與內涵。

導讀
這本我的第一本台灣文化地圖書是以嚴謹、負責的心態來編纂的,裡頭包含了五個部分,分別從食、衣、住、行、以及育樂切入台灣文化,相信能夠為各位帶來豐富的文化饗宴。藉由活潑、生動的人物插畫,將一般學生不易瞭解的歷史、文化轉變易懂的圖像表現在輕鬆翻閱之餘就能迅速吸收書中亟欲傳達的主旨知識,並且瞭解台灣過去以及現在的景況。尤其在每一個主題前的台灣地圖都附上了圖文並茂的概要說明,令讀者在閱讀這個主題前,即已熟悉了台灣各地的相關地理位置,也使得讀者能事半功倍地將腦中的文史、地理知識互相搭配結合,更提高了吸收知識的效率。
張庭瑜2023/7/28 下午 02:02:48
2書名 紋山
作者 李如青 嚴淑女
出版社 小天下
簡介(摘要)
這本《紋山》就是以當年開鑿中橫公路的歷史為背景,主角棒槌爺爺帶著孫子回到太魯閣悼念摯友——為了救他而犧牲生命的原住民庫瑪,進而回想起年少時遠離家鄉、來到臺灣開路的種種與心路歷程,讓孫子了解到他手上那道長長的疤,不只是一條路,也是一段難忘的記憶。
導讀
這是一本繪圖十分精緻、文筆很有詩意的好書。 它用咖啡色當成主要色調,看起來好像老照片,尤其是那張大家掛在山壁上埋炸藥的大幅跨頁,看來很讓人震撼。 它的故事也十分感人,據說真的有這麼一位每年大年初一帶著兒子、孫子回到中橫長春祠祭拜的老兵老爺爺,感念當初一起辛苦開路的弟兄們。
一條步道是一個歷史印記,有些是原住民的獵徑,這些獵徑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動植物,人為的開路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也在這段開路史中激盪出許多回音。
張庭瑜2023/7/21 上午 10:21:33
1書名 國家森林步道導覽手冊
作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簡介(摘要)
這本書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於2001年出版,透過書籍中資訊讓國人能了解國家森林生態之美,鼓勵民眾從事戶外遊憩活動,培養愛護台灣這片美麗山林。共介紹七條國家森林步道。
一、宜蘭礁溪之聖母山莊國家森林步道。
二、苗栗馬拉邦國家森林步道。
三、嘉義獨立山國家森林。
四、嘉義瑞太國家森林步道,
五、嘉義大凍山國家森林步道
六屏東里龍山步道。
七、台東大武步道等共。
透過詳盡的解說,以及適當的圖片,希望民眾能藉此打開愛護山林的心,再創福爾摩砂之美。

導讀
國家森林步道除了具有一般市郊步道體驗自然、觀察生態、強健身心、提升心靈放鬆心情的優點之外,更因為有林務局長期的保護與保育,而擁有許多天然原始植披林相,及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因此與一般的步道比起來,國家森林步道的自然生態資源和環境教育與功能相對的更為顯著。
你知道參訪國家森林步道行前要準備什麼嗎?步道內的景觀遊憩、自然生態及步道導覽,遊程交通路線、建議諮詢服務和注意事項等在書本中有詳細的記載,就讓我們隨著書本一起享受著這個優美的自然之旅吧!
梁允豪2023/7/12 上午 11:42:35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研究動機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它是很多花蓮人喜歡踏青遊玩的地方,以前稱為蝴蝶谷,家人也帶我拜訪過這片美麗的森林。但因之前道路崩塌,而無法深入感受它的美。這次因為我們參加花蓮縣政府舉辦的,「花蓮絕美步道活動」,參加活動還會送獎品,所以家人更常帶我去探訪花蓮的步道,因此發現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除了風景優美,步道設計更符合安全、好走,讓我們更能愉快地欣賞到沿途美麗的風景。也透過林務局人員現場解說後,才明白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採用就地取材創新的手作步道,所以我們想瞭解手作步道的特色?手作步道對環境及帶給人們什麼影響?也讓大家認識花蓮、提升花蓮友善旅遊觀光。因此我們進行了這項研究
研究目的
(一) 探討手作步道的特色。
(二) 認識花蓮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絕美步道。
(三) 了解手作步道對環境與人類的影響。
研究流程
(一)確定主題:透過討論與經驗分享,訂定主題確認研究目的。
(二)收集資料:透過資料收集,支持論文觀點。
(三)文獻探討:蒐集相關的研究,進行歸納整理,作為論文的依據。
(四)田野調查:進行步道的踏查體驗,了解步道的特色與影響。
(五)訪談與問卷調查:透過專家傳授相關知識,獲取專業知能,也從google
表單了解民眾對步道的認知及影響。
(六)分析研究結果與結論建議:研究結果分析並彙整,撰寫成研究結論與建議。
梁允豪2023/8/21 下午 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