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勞工文學看台灣勞工之困境-- 以《做工的人》、《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為例
專題名稱 | 從勞工文學看台灣勞工之困境-- 以《做工的人》、《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為例 |
專題描述 | 一、研究動機: 《做工的人》這本書本來就在班級書庫上,在老師介紹下我們閱讀了它,正逢學校附近有施工現場,每天都有工地勞動者的身影穿梭在生活周遭,因此我們想了解這個與生活密不可分卻又不太熟悉的人物。新聞中也不時提到現在社會的勞工處境,不外乎是不愛讀書、愛鬧事、常喝酒的人,與書中情境並不全然相符,於是開啟了我們想更深入探討台灣勞工處境的興趣。和老師討論過後,決定不只閱讀單一本書,而是多參考不同作者與勞動環境的相關書籍,閱讀過老師推薦的另一本《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之後,我們決定以「從勞工文學看台灣勞工之困境」為研究主題,更深入探討工人們的生活與困境成因,於是展開這次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了解工地勞動者的困境 (二)了解困境的成因 (三)了解勞工面對困境的做法 (四)困境對勞工的影響 三、研究流程: 決定研究主題→閱讀文本→討論勞工困境→從文本中分析困境成因→比較兩本文本的內容並歸納整理→收集外部相關文獻佐證分析結果→提出結論 |
隊伍名稱 | 吃芭樂刷油漆 |
指導老師 | 蘇怡臻 |
參賽學生 | 廖妘柔 羅震祺 賴可峮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蔡蕙頻 來源 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851614371 描述 臺灣在日治以前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絕大多數人口從事農業。日治以後,由於產業的發展與分化,社會上出現了勞工的身影;到了1930年代,勞工人數更是較1905年的15萬人增長至26萬人。然而,在當時資本化的產業結構下,資本家為了榨取更多的利潤,勞工往往屈身於社會底層,成為遭到高度擠壓卻又無聲的一群人。1920年代以來,隨著臺灣社會運動的狂飆,為民眾發聲的作家們注意到勞工受盡壓迫的苦楚,紛紛寫出他們的困境。 | 廖妘柔 | 2021/9/10 下午 05:01:50 | |
9 | 作者 蔡志杰 來源 https://www.atss.org.tw/download/2018_A4-1.pdf 描述 論者有謂,「工人文學」的寫作者往往帶有崇大的淑世理想或道德情懷,欲以表 現工人在評等制度等管理方式上的挫敗與受辱,來展示工人在勞資關係上的不公 不義待遇。這樣的昭示,相當程度是想要促成現實的改變,提升工人的勞動條件。 只是,這樣的淑世或道德情懷,就常常將故事主角設想在處於高度困境、卻又缺 乏資源的個別工人身上,這反而使得行動的主人翁難以找到現實上的出路,或陷 入自毀的情境。 本文的目的,就在於從檢視 1970-80 年代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開始,梳理台灣戰 後的現代化歷程,以此來重新還原台灣勞工出頭天的契機。 | 廖妘柔 | 2021/9/3 下午 04:32:28 | |
8 | 作者 李亞橋 來源 https://www.atss.org.tw/download/2018_A4-1.pdf 描述 本文試圖從「勞工文學」的角度來看,探討台灣勞工文學發展和社會變遷的交互影響,並透過《人間》報導文學中的勞工議題,思索勞工文學發展與討論的可能途徑。一九八○年代《台灣文藝》舉辦「工人文學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除了思考「工人文學」的定義之外,也總結了一九七○年代以降台灣勞工文學的發展。然而,除了過去「工人文學」定義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它也被放置在不同的文類之中,無論是一九七○年代鄉土文學、寫實主義文學、民族文學,這些框 架實際上掩蓋了「工人文學」發展的可能性,「式微說」的論點也無助於思索台灣勞工文學的未來發展;一九八○年代台灣逐漸進入消費社會,一方面引發左翼知識分子的討論,另一方面也為台灣勞工文學打開新的書寫契機。消費社會產生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過去「工人文學」所限定的、特定的勞動者身分,恐怕也無法涵蓋消費社會興起後的各種勞工樣貌,因此本文試圖探討消費社會下的台灣勞工文學發展,思索此一文類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 廖妘柔 | 2021/9/3 下午 04:31:40 | |
7 | 作者 周新富 來源 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56039.pdf 描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父母社會階級、家庭資源對國中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情形。其中,家庭資源包含家庭經濟資本、家庭文化資本、家庭社會資本等三部分;經濟資本是指有關學習經費的運用;文化資本是指家庭對形式文化活動的參與情形;社會資本則包含親子互動、家校互動與家庭規範等三層面。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國中生一至三年級為對象,共有1,375人參與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學業成就最主要的變項為家庭經濟資本,其次是社會階級等背景變項,社會階級是資產階級與經理階級,經濟資本愈高,則子女的學業成就愈高,而家庭文化資本變項對學業成就沒有顯著預測力,家庭社會資本變項則對學業成就的預測力相當薄弱。這項結果說明臺灣地區國中生的學業成就受到經濟資本及父母社會階級相關變項的影響較大,顯示臺灣地區教育機會均等的落實仍有待提升。 | 廖妘柔 | 2021/9/3 下午 04:30:11 | |
6 | 作者 楊啟賢 楊金峰 陳秋蓉 來源 http://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281/2/05 描述 本研究目的為整合勞保資料庫及衛生署死因資料庫,針對不同縣市之勞工,在粗死亡率、死亡百分比、標準化死亡率、潛在工作損失人年數、平均潛在工作損失人年數等指標,做一整合性的衛生統計分析。以期望能更清楚地瞭解各縣市勞工死亡率及潛在工作損失,提供勞工衛生機關進行更有效的勞工健康照護及促進,並作為相關單位政策擬訂之參考,流行病學假說的產生等。本研究資料來源為 2005 年及 2006 年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之勞保資料庫,並結合衛生署死因資料庫。本研究之勞工人口學統計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及縣市別,而流行病學相關指標之計算,包括:粗死亡率、死亡百分比、標準化死亡率、潛在工作損失人年數、平均潛在工作損失人年數等。 | 羅震祺 | 2021/8/30 下午 08:56:48 | |
5 | 作者 周文生 王玉玲 來源 https://ts.cpu.edu.tw/ezfiles/85/1085/attach/86/pt 描述 臺灣地區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一直是十大原因之一,酒後駕車肇事高居國內道路交通事故肇因排行第 1 名,嚴重危害交通安全。近 10 年因酒駕肇事死亡人數以 2006 年 727 人達高峰後遞減,酒駕事故 24小時死亡案件 2010 年為 419 人、2011 年為 439 人、2012 年則減少至 376人,為近 10 年新低。酒後駕車是一種嚴重威脅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違規駕駛行為,一直以來是政府與社會大眾以及媒體的關注目標,經常在電視新聞媒體與報章雜誌上可以看到有人因為酒後駕車肇事造成自己或他人死亡的社會與家庭悲劇,使酒駕者與受害者雙方家庭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同時酒駕肇事所引發的民、刑事糾紛案件,部分肇事後逃逸之偵辦緝捕,更加重社會成本負擔,酒駕事件之危害實不容輕忽。酒駕問題不能只是依靠大量的警力取締,以及一昧的加重酒後駕車處罰之罰鍰、罰金,要能真正有效的改善酒後駕車違規行為,則需社會大眾的支持與投入。酒後駕車是否只是單純的個人飲酒行為?酒駕再累犯比例高達 30%,違規駕駛人是否在被處罰後真的就能改變不安全的駕駛行為?與社會飲酒文化是否有其關聯性?再者,駕駛人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是否具足酒精對人體的傷害認知,對酒後駕車相關行政、刑事法規之認識?這是一個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本研究基於上述緣由,選定公路監理機關道安講習場合,針對酒後駕車違規者發放酒駕行為認知問卷調查表,並進一步分析酒後駕車違規者的酒精成癮程度、酒後駕駛認知、酒後駕車行為之關聯性,作為主管機關研擬酒駕防制對策之參考。 | 羅震祺 | 2021/8/30 下午 08:51:27 | |
4 | 作者 張婷婷 陸洛 林惠彥 高旭繁 陳瑩珊 來源 http://web.ba.ntu.edu.tw/luolu/Relationships%20of% 描述 本研究奠基於Lazarus與Folkman(1984)的壓力互動理論,以職家衝突為壓力情境,系統性地檢視在職家衝突情境下的因應策略是否與適應後果有關,全面納入工作、家庭、個人健康等多項指標,以檢視不同因應策略之功效。此外,由於Somech與Drach-Zahavy(2007)的職家因應策略量表尚不常用,信效度資料少,故有必要重新確認此量表的適用性,並同時考量職家衝突之情緒取向因應策略,建立較為完整的職家專用因應量表。概言之,本研究將以假設檢驗為主、量表發展為輔,交互觀照,期能填補職家研究文獻中忽略個人因應的缺口。現有職家研究中關注因應的研究並不多,我們將探討在職家衝突的情境下,不同的因應策略對適應後果的影響。適應後果涵蓋工作面(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離職意向、工作績效)、家庭面(家庭滿意)與個人面(身心健康)等多項指標。此外,由於缺乏專為職家情境設計的因應量表,故本研究採用Somech與Drach-Zahavy(2007)的「職家因應策略量表」(work-family coping strategies scale, WFCS),並在臺灣社會脈絡中編修此一工具並確認其理論基礎與信效度。結果顯示,WFCS可概分為「權衡適中」與「追求完美」兩種,均屬於職家衝突之問題取向因應策略,故我們另行納入職家衝突之情緒取向因應策略,編成新的「職家衝突因應策略量表」。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對象以全臺灣來自不同組織的全職工作者為樣本,共計回收630份有效問卷。 | 羅震祺 | 2021/8/30 下午 08:43:43 | |
3 | 作者 郭航江 來源 https://www.atss.org.tw/download/2018_A4-2.pdf 描述 1966 年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是台灣因應產業轉型下的結果。高雄加工出口區作為全球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加上政府「工業取代農業、低廉工資代工」之政策,社會逐漸由農業轉型為工業,導致農民向工業區或都市移動,淪為廉價勞動力,為資本家大量的出口經濟及收入。 在急速的工業化下,工人階級的群體樣貌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同時文學界亦發生「鄉土文學論戰」,倡導文學回歸現實生活,轉向社會寫實主義。1970年代工人文學作品通常描繪鄉下人或者小鎮居民在經濟困頓下的困局,其中不乏凸顯出台灣經濟發展係以犧牲工人階級為代價,而於此物質基礎上發展出書寫工人文學的作品。如陳映真、楊青矗、李昌憲、陌上塵等為代表作家。工人文學主要描繪工人階級於工廠中受到雇主的苛刻對待,以及薪資微薄造成生活困頓,機械化的工廠生活,間接導致各種生命的悲劇而不可挽回。同時有夾帶有男工或者女工各種現實生活裡的心理描寫及情感刻劃,充分具體的表現出工人階級於脈絡下的真實樣貌。近年來,工人文學作品陸續出現,但數量並不多,隱而未顯的狀況,其背後的原因及造成的現象是否因工人文學於文學範疇的擺置及經濟變遷影響下所造成。因此,本文主要想嘗試梳理 1970 至 80 年代工人文學隱而未顯的原因。本文首先梳理工人文學的作品,及台灣經濟變遷的脈絡及背景,及其產生的社會變化及消費社會對工人主體意識及工人文學創作的影響,其次,在各種文學範疇如何將工人文學置於其中,以及消費社會興起後對工人文學發展的影響。 | 賴可峮 | 2021/8/15 下午 07:54:37 | |
2 | 作者 康水順、黃光珍、陳建佑、宋綵蓁 來源 https://hesp.pccu.edu.tw/ezfiles/236/1236/img/1765 描述 伴隨經濟環境之變遷以及社會思潮之演進,解決勞工問題涉及之知識層面,在巨觀層次,從勞資關係逐漸擴及社會安全、就業安全、職業安全衛生以及國家勞動政策制度;在微觀層次,從企業人事管理逐漸擴及職涯發展、組織發展、人力資源發展以及人力資本。勞工問題之解決或人力資源之開發,在學科上,涉及勞動法學、勞動經濟學、職業社會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人因工程學、工業心理學,學科多元而思想派別林立。本研究嘗試挑選涉及勞動者、企業與國家法制各別層面之新興職業安全衛生問題,進行跨領域學科之探討。於勞動者層面,藉由檢視照顧服務員的工作內容及其涉及之肌肉骨骼危害相關研究,探討預防或減少肌肉骨骼危害之改善策略;企業層面分別為透過健康飲食面向來進行企業推動職場健康飲食探討,以及藉由「員工協助方案」的介入,探討員工因「情緒勞動」導致的工作壓力問題之改善;國家法制層面則藉由探討我國派遣現況以及發展趨勢、檢視現有勞動相關法規,分析我國派遣勞工現有之職業安全衛生保障。 | 賴可峮 | 2021/8/8 下午 02:34:44 | |
1 | 作者 鄔恒斐 林麗華 蘇淑娟 許庭綾 王采芷 來源 http://irlib.ntunhs.edu.tw/bitstream/987654321/516 描述 「延遲就醫」是一種複雜的行為,不僅受到個人 生理與心理狀況的影響,也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 的左右。研究顯示「延遲就醫」常導致癌症或慢 性病病人錯失接受治療的最佳時機,並對預後產 生負面影響,故需積極預防之。而釐清延遲就醫 的定義是有效偵測、改善及預防其發生的基石。 目前雖有許多學者致力於延遲就醫相關行為的探 討,但多數對此一概念缺乏清楚定義。因此, 作者以Walker及Avant的步驟來分析此一概念, 透過廣泛性的查證、確認定義性特徵、列舉模 範、相反、邊緣及相關案例、確認行為之前因 後果、佐以實證性資料並提出實務上之建議,以 澄清此一概念。根據分析結果「延遲就醫」可被 定義為「個人產生不適或異常之症狀後,並未立 即尋求醫療照護;且此症狀若未在一定時間內接 受治療將導致不良預後」。而「延遲就醫的時間」 則為「個人初次產生不適或異常症狀,直到尋求 醫療照護的時間」,上述定義期能作為未來發展 相關測量工具及介入措施之參考。 | 廖妘柔 | 2021/8/3 上午 11:05:55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羅震祺 標題 心得 內容 我本來個性比較內向,透過這個小論文比賽增加我與組員們溝通的頻率,同時互相交換意見,討論彼此的看法,讓我學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在這過程中,我也學會了更仔細地閱讀並品味文章,對於自己寫出來的文章精雕細琢。最後,對於勞工處境我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認識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人物,懂得體諒與自己不同的族群。 | 羅震祺 | 2021/9/30 下午 04:43:15 |
9 | 作者 廖妘柔 標題 心得 內容 透過這次的研究讓我學習到如何從文字中擷取需要的資訊,甚至發現其中更深層的意義,並且學會應用排版及電腦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多次與組員的討論中了解彼此對不同的事件所產生的立場,聆聽不同想法。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勞工們的困境並學習到如何尊重體諒不同的職業,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 廖妘柔 | 2021/9/30 下午 04:37:19 |
8 | 作者 賴可峮 標題 心得 內容 這次的小論文研究讓我學到很多分析文本的能力,以及如何用較中立、客觀的角度去敘述現象,增進語文能力,同時學習資訊處理能力,當然也更能體會勞工的困境,不再用原本的觀點,而能設身處地為他人思考其立場以及感受,覺得受益良多,也期望大家也更能體諒工地勞動者的處境,並且尊重包容。 | 賴可峮 | 2021/9/30 下午 04:27:50 |
7 | 作者 廖妘柔 標題 久別重逢 內容 經過了將近三個月的防疫線上教學,我們終於在八月解封時得以見面進行討論,那時我們都非常興奮,同時又有點緊張。我們先是填寫了小論文的線上報名表,但很快遇到了一個問題,我們的組名還沒取好,正當大家都沒頭緒之時,老師提議我們可以先填入「代用組名」,等到時想到了正式組名之後再填入即可。再來我們就要到教室中繼續完成各自的小論文進度,上傳札記本、檔案庫......,直到11點半,大家才不捨的解散了。 | 廖妘柔 | 2021/8/12 下午 07:43:58 |
6 | 作者 廖妘柔 標題 防疫中的線上討論 內容 在期中考當天得知要停課的消息,大家都匆匆忙忙地收拾物品,這之後無法碰面的大家必須進行線上的討論及書面報告的撰寫,老師將我們召集在一起並告訴我們線上進行的方式以及如何分配,正式開始線上的製作後,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都分配好各自需要完成的內容後,訂下一個完成期限,就能夠很好分工。只是因為無法碰面一起討論,有些部分無法在線上進行,終於等到了疫情較趨緩的時候,我們才有了第一次的暑期返校。 | 廖妘柔 | 2021/8/12 下午 07:43:34 |
5 | 作者 賴可峮 標題 查找外部資料 內容 在閱讀完兩本文本並與師長、組員討論分析後,整理且歸納出困境的類別、成因、做法及結果,但為了讓作品更有說服力,於是我們多方參考、運用各種網路資源,尋找具有公信力且切和內容的平台與學術論文,支持想法且讓內容更完整,雖然過程不容易,常常找不到資料,還要辛苦讀完整篇報告,但我們都一一克服,消化並納入我們的參考資料中。 | 賴可峮 | 2021/8/12 下午 07:41:08 |
4 | 作者 羅震祺 標題 新增文本 內容 一次我們在查詢資料時竟驚訝的發現,已經有人做過勞工的論文了,而且同樣是使用「做工的人」為主題,這讓我們大驚失色,難道我們之前所做的文本和資料都白做了嗎?不過後來老師又提供了另一個計劃,那就是新增文本,但除了「做工的人」以外,還有哪一本書同樣也是在探討勞工?經過大家的查詢,終於找到了「靜寂工人」,這也讓我們鬆一口氣,之前所做的大部分都可以留著!而我們的小論文也成功度過了所遭遇的第一個危機。 | 羅震祺 | 2021/8/12 下午 07:40:02 |
3 | 作者 賴可峮 標題 困境分類 內容 讀完文本,我們一開始決定把工人們的困境分成健康、工地安全、心理、家庭、經濟、制度與社會觀感,與老師討論後,因為許多項目存在著交互關係,所以又做了統整,修去枝條,留下主幹,並且適當融合及取捨,讓整個架構更加清晰。 | 賴可峮 | 2021/8/12 下午 07:37:47 |
2 | 作者 賴可峮 標題 讀完文本後的感觸 內容 覺得這本書帶著深深的感慨,強調民眾基於不了解而導致的誤會,而且將工人們的心理掙扎與虧欠用文字赤裸裸的呈現。做工的人一書深刻描繪小人物的有苦說不出與悲哀,部分篇幅則講述工地現場的特殊文化。這兩本書讓我們拋開對於工人們的刻板印象,同時更了解工人們困境的成因。 | 賴可峮 | 2021/8/12 下午 07:37:00 |
1 | 作者 羅震祺 標題 決定主題 內容 一開始大家都對主題感到很迷惘,沒有什麼方向要走,那時老師提議我們的小論文就來寫一本書,再藉由那本書括展出主題,因此要每個人提出一本自己有看過的書。我那時提議「戰爭遊戲」,因為我覺得他的故事設定很有趣,也很有科技感,但後來因為主題不好聯想,所以才採用了「做工的人」這本書,而我們也一致認同要寫勞工困境,主題才終於誕生。我認為這可能是小論文中極難的關卡之一了。 | 羅震祺 | 2021/8/12 下午 07:34:18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台灣勞工季刊 網址 https://www.mol.gov.tw/3016/32602 網站簡介 揭弊者俗稱「吹哨者」,無論公部門或私部門,許多弊案多靠掌握內部資訊的員工舉報才得以揭發,然而,揭弊者在吹哨後,面臨許多職場困境,包括遭受職場霸凌或導致勞動權益受損等,各國為建構完善的公私部門吹哨者保護制度,紛紛立法與推動施行。近年來,我國社會各界呼籲推動揭弊者或吹哨者保護立法,本期《台灣勞工季刊》以「吹哨者勞動權益保護之探討」為題,探討先進國家經驗與改革成效,以供我國政策參考。 | 廖妘柔 | 2021/9/3 下午 04:54:50 | |
9 | 網站名稱 蔡志杰︱浮浪在工地周邊的勞動群像:我看《做工的人》 網址 https://www.newinternationalism.net/?p=5748 網站簡介 這一本書叫《做工的人》、它的場景是工地這樣的勞動現場,但林立青介紹給讀者的面向,與其說是其中的勞動關係,不如說是這些人物的社會位置,以及彼此間的「社會關係」:這些底層人物如何在缺乏權勢、資源的社會處境下,勉力求生、相互依存,時而安逸、時而流離的歷程。 | 羅震祺 | 2021/9/3 下午 04:44:43 | |
8 | 網站名稱 工字出頭已入土:從《失去的城堡》看見的跨世代勞工浮世繪 網址 https://news.readmoo.com/2017/12/21/labor-ukiyo-e/ 網站簡介 網站簡介 在台灣文學史上,楊青矗、陌上塵可說是相當知名的勞工文學代表作家。其寫作也分別突顯了各自的關懷。楊青矗由泛工人階級的視野轉入勞工運動的描寫,開啟了勞工文學的寫作系譜。而被評論家彭瑞金定位為「第二代工人作家」的陌上塵,則是以其16歲就離鄉背井進入造船廠當起「少年造船工」的經驗與體會,以及在工人、記者等工作中的細膩洞察,刻劃勞工階層面對勞資矛盾、階級壓迫與經濟壓力之中的不滿、苦悶與掙扎。 | 廖妘柔 | 2021/9/3 下午 04:35:02 | |
7 | 網站名稱 酒與疾病(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卷第五期) 網址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910/4577.htm 網站簡介 談到酒精導致的壞處會造成多種身理疾病,還可能由直接導致交通意外事故頻率大為增加,由此而衍生的社會成本每年損失高達三千億元,有形無形的支出對臺灣經濟腐蝕之嚴重性。 | 賴可峮 | 2021/8/15 下午 07:30:54 | |
6 | 網站名稱 台灣勞工陣線 網址 https://labor.ngo.tw/labor-events/events-historical/61-2015/212-0811 網站簡介 介紹台灣勞工困境。台灣長年深陷低薪環境,其實我國的基本工資並無法保障一個勞工家庭的基本生活水準,所以建議調漲薪資,讓勞工有能力消費,再帶動經濟成長。且低薪導致勞動者得依靠社會福利的救濟,失去勞動尊嚴進一步導致年輕人才外流。而這一切接連促使加班兼差比例增加,同時職災風險提高,呈現一個負面循環。 | 羅震祺 | 2021/8/12 下午 07:33:11 | |
5 | 網站名稱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指標 網址 https://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2 網站簡介 用圖表呈現物價指數的趨勢,可看出物價的迅速攀升,估計出成長幅度高達9%,是造成勞工經濟越不易負荷的原因之一,看得出勞工的經濟困境在加劇中。 | 廖妘柔 | 2021/8/6 下午 07:59:16 | |
4 | 網站名稱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指標 網址 https://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4 網站簡介 用圖表說明工業與服務業的受雇人數、薪資及工時,詳細呈現不同時間點的狀況,折線圖工資有緩慢成長的趨勢,工作時數也下降了,但幅度不大,呈現勞工的生活並不樂觀。 | 廖妘柔 | 2021/8/6 下午 07:57:38 | |
3 | 網站名稱 基層勞工悲歌!最危險行業 營造職災死亡人數創新高 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269/5051763 網站簡介 闡述近年來,職災意外頻傳,城市勞動人口比例多的地區,職災失能發生率就高,同時提到基層勞工具有短期性、臨時性及無一定雇主等高流動性的特性,施工安全意識薄弱,重大職業災害中,有高達七成以上之罹災者未接受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所以加強勞工的工安概念是治本之道。 | 廖妘柔 | 2021/8/6 下午 07:53:15 | |
2 | 網站名稱 劇評《做工的人》- 有夢卻無影,刻板印象中的理解與再複製 網址 https://vocus.cc/article/5f07d87bfd8978000101185a 網站簡介 裡面詳細剖析《做工的人》一書的內容,多運用設問法提出大眾的迷思與普遍思想,當然也提出自己觀點,並不百分之百認同書中論點,大部分篇幅在討論刻板印象,說明其實多一點理解,減少更多因刻板印象造成的歧視,也更能從不同的角度看見可貴的毅力與不為人知的一面。 | 賴可峮 | 2021/8/6 上午 11:19:02 | |
1 | 網站名稱 台灣勞工職業病圖譜 新興的風險與隱藏的黑數 網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i/occupational-diseases-in-taiwan-gcs 網站簡介 在討論關於職業傷害的事實,其實台灣有很多過勞現象,長期暴露在高風險懷竟又沒有完善設備的勞工更是高風險群,職業傷害也多發生在營造業與營建工程業,幸好隨著社會變化,越來越多健康問題被人看見,逐漸受到重視,但其實台灣雖然每年職業病認定數逐年增加,整體來說仍有「低通報、低認定、低補償」,相較他國,台灣的這部分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賴可峮 | 2021/8/6 上午 11:1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