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登陸臺灣的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

專題名稱颱風登陸臺灣的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

專題描述標題:颱風登陸臺灣的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

1.研究動機
颱風是一種常見的天然災害,特別在臺灣這樣的地區。它雖會帶來豐富水源供我們生活的使用,但也帶來了許多災害和破壞。而花蓮地區位於台灣本島的東部,面對常由東方侵臺的颱風,往往為迎接的要衝。這對當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而許多居民賴以為生的農業、農作物,也在瞬息間被大肆破壞,造成無法挽救的傷害。因此,我們認為深入研究颱風登陸台灣的機制和模式,對於提高花蓮地區的災害管理能力和颱風預警的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掌控並預測颱風的走向,將會對減少颱風災害有許多幫助。

2.研究目標
-利用大氣水文資料庫建立本組的資料群。
-探討影響颱風路徑的各種因素。
-實際模擬影響颱風路徑的各項因素,並整理歸納。
-分析颱風對花蓮地區所造成的主要災害種類。
-研究颱風登陸事件的共同特徵,以預測颱風登陸的可能性。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搜集歷年的颱風資料,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颱風登陸事件進行分析,包括颱風登陸的頻率和趨勢。再進行實際模擬,由簡易模擬器觀察出影響颱風的因素。同時探討颱風登陸與不同氣象條件之間的關聯性。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應的預警和災害管理策略。

隊伍名稱風言風語崇心出發

指導老師羅陽青 

參賽學生顏伊彣 謝雯欣 姜凱鈞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游麗方,陳紫娥
來源 國家圖書館
描述 此研究以花蓮縣境內壽豐溪集水區及影響區,調查地方報紙與相關機關自1949至2008年之颱風災害報導與水土保持工程施作資料,瞭解颱風造成壽豐溪集水區下游之公共工程、聚落及人命等災害損失狀況。分析結果顯示壽豐溪集水區範圍內過去發生之歷史災害,多屬於溪水暴漲使鐵路、堤防損毀及村落淹水,尚未造成人命傷亡。集水區內具有高潛在崩塌的條件,異常天候即有大量土石下移致災,直接成本為每年堤防毀損修復加高加強工程,初估約一億元,間接成本除砂石車造成24小時內的死亡交通事故約1.26億元,以及興建海堤與海岸離堤等工程,每年約一億元;在海岸侵蝕新社村等濱海土地及住家庭院崩落海底、土砂開採及運輸過程的飛灰污染等環境問題,本研究並不列入估價。直接效益為提供建築砂石材料是花蓮縣主要採砂的供應區,充裕地方自治歲收財源約三億元,間接效益為促進關連砂石業者的就業機會,約創造九億的總收入。
姜凱鈞2023/9/25 下午 02:38:56
4作者 謝信良,王時鼎,鄭明典,葉天降
來源 中央氣象署--颱風資料庫
描述 此研究為根據1897至1996所能蒐集之颱風路徑資料,包括:香港皇家觀象臺、上海颱風研究所、關島JTWC、日本氣象協會、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及作者所分析侵臺颱風逐時路徑圖等資料,綜合比較分析,製作百年侵臺颱風之最佳路徑。本項資料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1897~1945年者主要以日據時代臺灣氣象所製作者為依據,總計179個颱風;第二部分為1949~1996年者,主要以作者們所重加分析之侵臺逐時路徑為依據,總計221個颱風;第三部分為JTWC測得1947年以來之颱風,凡已過129°E以西與19°N以北,雖未侵襲臺灣但已構成對臺灣颱風預報之威脅者,總計192個颱風。此項颱風路徑資料大致包括下列各項參數,即:中心最低氣壓、最大風速、以及30與50kt風之半徑。並就該資料集作出侵臺各類颱風路徑、強度及風力結構等八位數之類型碼之設計,藉以作預報及研究分析之應用參考。此研究亦包括作者對颱風侵襲與登陸臺灣路徑、強度、結構變化之各類問題因應之方法。
姜凱鈞2023/9/25 下午 02:36:21
3作者 紀佳臻,涂建翊
來源 中央研究院
描述 此研究利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計畫 (TCCIP) 提供之再分析網格降雨資料,分析1960-2015 年間臺灣夏季 (7-9 月) 大雨 (≧50 mm/day) 和豪雨(≧200 mm/day) 發生頻率變化。主要大 (豪) 雨事件出現於5 月至9 月,當中又以7-9 月的夏季發生頻率最高,日降雨量達50 毫米 (含) 的大雨事件和200 毫米(含) 以上的豪雨事件發生頻率,分別占了年總發生頻率的50%和72%。從空間分布來看,主要區域出現在嘉義至屏東山區、宜蘭南澳山地、雪山山脈與大屯火山群等地。從年際變化來看,臺灣夏季大 (豪) 雨發生頻率變化,與該年受颱風活動影響頻率高低關係密切,而大氣環流配置扮演重要角色。在大 (豪) 雨發生頻率偏多年期間,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偏北,颱風往臺灣移動機率增加,造成全臺大雨發生頻率明顯增加。偏少年期間則呈現相反結果,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伸、高壓脊線位置偏南,颱風影響臺灣頻率降低。從長期變化來看,2001-2008 年間是臺灣大 (豪) 雨發生頻率的高峰期,該時期大 (豪) 雨頻率增加,主要即是受到颱風影響臺灣頻率增加所致,非颱風系統的貢獻度相對低。
姜凱鈞2023/9/12 下午 01:11:45
2作者 Song, J., Klotzbach, P. J., Dai, Y., & Duan, Y.
來源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5(7), 071005.
描述 此研究調查了北太平洋環流振盪(NPGO)在十年時間尺度上對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快速增強(RI)的調節作用。 7月至11月流域範圍內的RI數與1970年至2021年的同時NPGO指數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係。在正NPGO階段,幾乎整個西北太平洋都出現了RI的抑制,與太平洋年代際振盪驅動的模式相比,其空間分佈明顯不同RI 調製。 菲律賓海東部(北緯 10°–25°,東經 140°–155°)的 RI 出現顯著減少。 這主要是由負低層渦度增強引起的,這可能與異常低層反氣旋的水平範圍有關。 相比之下,在菲律賓海西部(10°~25°N,125°~140°E),由於中層濕度增加和低層渦度減少的抵消影響,RI發生變化較弱。
姜凱鈞2023/9/12 下午 12:58:19
1作者 王志惠,劉瑩三,江漢全
來源 國家圖書館
描述 此研究藉由每日及颱風期間高頻率採樣與分析,以河川水質污染程度指數(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探討花蓮縣馬太鞍溪及萬里溪的河川水質,並藉由環保署歷年資料與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瞭解颱風事件及降雨等自然因素對河川RPI的影響,同時亦針對採樣頻率進行討論。結果顯示,2014年計有麥德姆及鳳凰颱風影響花蓮,馬太鞍溪RPI達嚴重污染的天數分別為58天與20天,萬里溪RPI達嚴重污染的天數則分別為40天與15天,颱風對馬太鞍溪嚴重污染影響的天數高於萬里溪。另外,河川懸浮固體(Suspended Solids, SS)在未降雨情況約3mg/L,梅雨季節最高約500 mg/L,颱風季節最高可達7,000~8,000 mg/L,即降雨過後伴隨SS濃度增加,尤其颱風過後造成河川中的SS增加,颱風事件對於RPI影響達嚴重污染天數至少15天,倘後續再降雨其影響的時間會更久。進一步分析兩流域各季節的SS之間的關係,颱風期間馬太鞍溪及萬里溪SS平均濃度分別為4,722及2,587 mg/L;枯水期平均濃度為21、18 mg/L;梅雨期間平均濃度為43、22 mg/L;豐水期平均濃度為473、230 mg/L,馬太鞍溪SS無論是枯水期、豐水期、梅雨季節及颱風期間皆高於萬里溪。分析原因,馬太鞍溪與萬里溪為相鄰之集水區,具有類似之地質及平均坡度與水系密度(Drainage density, km/km^2)相仿的情況,除了降雨造成之流量因素為SS升高的關鍵因素外,河川上游崩塌情形對水質指標亦有重要影響;統計結果亦顯示,馬太鞍溪集水區崩塌地的個數及面積皆大於萬里溪,造成颱風對馬太鞍溪SS影響的時間及濃度皆高於萬里溪。另外,河川水質採樣頻率,在平日未降雨情況下,未降雨期間採樣乙次即可,無須每個月採樣,於颱風或暴雨期間兩週採樣乙次,即可掌握河川水質狀況。
姜凱鈞2023/9/12 下午 12:57:48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八-海葵颱風登陸
說明
自從2019年8月24日白鹿颱風登陸颱風後,已經超過4年沒有颱風登陸臺灣。在我們的研究中,長時間沒有颱風登陸臺灣主要是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2020、2021、2022年皆是反聖嬰年,因為反聖嬰現象的發生,赤道西太平洋、印度洋的海水溫度偏暖,連帶讓太平洋高壓增強,導致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生成數大減,自然也減少了颱風侵襲臺灣的機率。
直到2023年(今年)9月3日,海葵颱風打破了4年沒有颱風登陸臺灣的紀錄,登陸臺灣臺東地區。海葵颱風非常特別,原本預測會從臺灣北方繞過,沒想到路徑一直往南修,且各國預測的路徑也不太相同,最後侵臺。這也證實了我們的實驗相符:在反聖嬰年時颱風侵臺機率小,而在聖嬰年(2023為聖嬰年)時,颱風侵臺的機率就會提高。
謝雯欣2023/9/25 下午 02:32:33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七-校內成果發表
說明
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到了我們校內資優班的成果發表會。過程中,我們除了上臺展現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報告,也從其他同學們的報告中學習到許多新知識。藉由此次機會,我們學習了如何更流暢的報告所做的內容,並利用更淺顯易懂的內容讓大家都理解我們的研究成果。是一次十分有成就感的經驗,也更好的奠定了我們的颱風基礎。
謝雯欣2023/9/25 下午 02:32:17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六-實驗四 進階模擬西風帶
說明
根據實驗三,為了使模擬的各項控制變因更加符合在海上或陸上的真實颱風,我們又模擬了陸地的摩擦力、海水連接海岸的傾斜度、以及西風帶吹拂高度等因素。我們增加了兩樣用具以更加真實的模擬颱風:
1.板子:以不同角度的板子(平放、斜放)模擬颱風形成時海面的摩擦力
2.白紙:分別在其中兩次實驗中在模擬西風帶的後方風扇貼上白紙,一次遮上半部、一次遮下半部,模擬西風帶的強弱變化
謝雯欣2023/9/25 下午 02:32:07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五-前往文化大學
說明
原本我們打算除了利用模擬器,還要用數值模擬來進行颱風模擬實驗,所以便找到了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的劉清煌教授,並寄信請教了許多問題。在進行多次的寄信交流後,我們前往文化大學去拜訪了教授,他給了我們許多資源與建議。
以下是他給的一些建議:
一、可以藉由氣象圖觀察一些颱風的現象,例如:颱風路徑的異常,並推測出影響的因素
二、可以到大氣所資料庫申請帳戶,是他所管理,上面許多氣象圖可以下載
三、可以藉由數據整理出結論,若使用數值模擬強度會很大,可以選擇其他方法
四、可以擴展實驗的多項變因,使用更多物品使颱風模擬更加真實
我們最後決定聽取教授的建議,暫時擱置數值模擬,把颱風模擬裝置進一步改變,進階模擬西風帶。
謝雯欣2023/9/25 下午 02:31:56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四-前往國家圖書館
說明
我們為了查詢更多資料去了國家圖書館,於是先在網路上查詢了營業的時間,並選定了一個日期前往。國家圖書館位於中正紀念堂的對面,我們搭乘捷運出發,到了臺北車站後搭乘台北捷運繼續前往目的地。結果到了門口發現我們沒有到年齡的限制,無法進入。之後我們選擇到地區圖書館查閱資料,也在網上獲得了更多資訊。雖然沒有進入國家圖書館,但也看到了它的外貌,與一些藏書。等我們到了年齡限制之後一定會再次拜訪,再次去查詢資料。
謝雯欣2023/9/25 下午 02:31:24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三-實驗三 模擬各項牽引颱風因素之牽引過程
說明
實驗三為模擬各項牽引颱風因素之牽引過程,而我們選擇了西風帶進行模擬。
1.需要的器材分別有:
(1)風扇2個:分別代表牽引因素(西風帶)及颱風形成的熱帶氣旋
(2)保麗龍球:能使模擬颱風的移動路徑更加明顯的顯示出來,以便觀察與記錄
2.實驗步驟:
(1)將風扇裝置於透明收納箱的上方及後方
(2)將保麗龍球放入透明收納箱,確保保麗龍球能順利飛起
(3)開啟上方風扇並觀察與紀錄保麗龍球的轉動情形及移動方向,直至所有的保麗龍球旋轉至類颱風型
(4)開啟模擬西風帶的後方風扇,觀察並紀錄保麗龍球的轉動情形及移動路徑
謝雯欣2023/9/24 下午 11:57:06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二-查詢資料
說明
-颱風:是指西北太平洋地區所出現的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每秒32.7米以上)則成為颱風。
-颱風形成條件:
(1)海水溫度不低於26度:較高的海水溫度能提供能量讓熱帶氣旋形成
(2)對流不穩定的大氣:不穩定度愈高,越能導致強烈的對流,才有利於熱帶氣旋的形成
-牽引颱風的主要因素:
(1)副熱帶高氣壓:內裡氣流的流向影響颱風的生成與走向
(2)西風帶:指盛行的偏西氣流,與副熱帶高氣壓互相影響
(3)藤原效應(雙颱效應):兩個距離不遠的氣旋互相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逆時針方向旋轉
(4)反聖嬰現象:指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謝雯欣2023/9/24 下午 11:29:57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一-決定題目
說明
地球科學,在自然科學這門課程中最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覺得只要能了解地科,就能了解我們是生活的環境和人類與大自然共存的道理。
以下是我們想到的各種主題:地震、颱風、洋流、火山、水循環、海嘯、海市蜃樓......
由於花蓮地區經常遭受颱風侵襲,造成許多災害和損失,我們決定以「颱風」作為研究主題。
謝雯欣2023/9/19 下午 12:41:48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謝雯欣
標題 研究心得二
內容
我真的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做小論文,本來以為颱風只是普通、常見的自然災害,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讓我徹底了解了它們的重要。颱風在聖嬰、反聖嬰、信風、西風帶、副熱帶高壓等等數不盡的因素引導下才來到臺灣,它們不只是災害,更是臺灣水資源非常重要的來源之一,前幾年的缺水正是因為沒有颱風造成的,臺灣能夠在北回歸線上卻沒有變成沙漠,颱風帶來的降水可說是功不可沒呢!

謝雯欣2023/9/25 下午 02:27:35
7作者 姜凱鈞
標題 研究心得三
內容
透過此研究,我明確地得知了大氣科學究竟有多麼詭譎多變,尤其是颱風。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颱風在接近臺灣,專家、學者們大部分都預測會成為侵臺颱風,不過每每在期待的過程颱風就因各種因素轉向,最後登陸的僅有中度颱風ㄧㄧ海葵。讓我對此研究充滿熱忱的,莫過於變幻莫測,充滿不確定性的颱風了。

姜凱鈞2023/9/25 上午 10:51:46
6作者 顏伊彣
標題 研究心得一
內容
透過這次的研究,我獲得了許多之前沒有學過的知識。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學會了統計與歸納的技巧,並學習了長文閱讀與擷取重點的技巧。在進行專家訪問的過程中,我們更直接的了解到大氣和科學家的研究過程。這也令我對科學研究更有興趣,如果未來還有機會能夠繼續鑽研,我相信我也會保持著這份熱忱,繼續研究下去。

顏伊彣2023/9/25 上午 10:48:00
5作者 姜凱鈞
標題 海葵颱風登陸
內容
連續1471天沒有颱風侵臺的紀錄,被海葵颱風的侵襲終止了。海葵颱風於2023年9月3日下午3時40分從台東東河登陸臺灣,晚間8點從高雄梓官出海,9月4日凌晨4點,海葵竟又從高雄左營二次登陸,並沿高雄及台南海岸緩慢北上......這個颱風的路徑實在太神奇了,就好像1986年的怪颱韋恩重現眼前一樣,真有趣!

姜凱鈞2023/9/25 上午 10:47:15
4作者 謝雯欣
標題 實驗四 進階模擬西風帶
內容
在我們前往文化大學拜訪劉清煌教授後,我們得到了許多建議,其中一項是要擴展實驗的多項變因,利用更多物品使颱風模擬更加真實。為了達成此目的,在我們的討論後,我們決定增加兩樣用具,分別為:1.板子,用以模擬颱風生成時海面的摩擦力(平放、斜放) 2.白紙,模擬西風帶的強弱變化(遮蔽上半部、遮蔽下半部)。
由上一個實驗和此實驗的結果,我們可觀察到颱風被牽引,也可得知西風帶會影響颱風的走向。眾多影響颱風的因素,不只有西風帶會牽引颱風,所以由這個實驗結果,我們以後可以進行模擬更多種牽引因素,更深一步觀察颱風因各項因素改變的路徑。

謝雯欣2023/9/25 上午 10:46:10
3作者 姜凱鈞
標題 前往文化大學
內容
為了獲得更多颱風的相關資料及未來研究的方向,在持續的電子郵件來往後,我們去拜訪了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的劉清煌教授。教授真的很親切,毫不吝嗇地給了我們好多好多的資源、資料,並且也讓我們確定好了未來研究的目標。真的很感謝劉清煌教授,有了他的幫助,我們又有可以繼續實驗的東西了,接下來我們將會根據教授的建議精進摸擬西風帶的裝置,希望不要辜負了他的期待。

姜凱鈞2023/9/25 上午 10:44:45
2作者 顏伊彣
標題 實驗三 進行實驗
內容
在實驗的開始,我們遇到了第一個問題:保麗龍球的位置要放在哪裡?我們試了許多方法,包括墊一層或兩層紙板、把保麗龍球放入容器並墊高、直接放在風扇底下......有時保麗龍球無法吹起,有時一吹就散的旁邊而沒有模擬出颱風,有時因太近距離使保麗龍球都卡在風扇裡面等。最後我們找到了最佳位置:將保麗龍球放在上方風扇的左下方。接著我們遇到了另一個問題:保麗龍球會被模擬西風帶的風扇捲出。我們增加了紗布防止保麗龍球飛出,解決了這個問題。
經過了多次的測試,由保麗龍球的轉動情形其移動路徑我們發現:當模擬西風帶的後方風扇開啟後,保麗龍球會受影響,轉動路徑被牽引而逐漸往右後方偏。至於我們遇到的問題,例如:保麗龍球過重而捲不起來、因風扇馬力不足而無法形成模擬颱風、保麗龍球會在實驗過程中飛出盒外......種種問題都是現實中的對應,所以根據此實驗,我們在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也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形成颱風的多種因素。

顏伊彣2023/9/25 上午 10:35:25
1作者 顏伊彣
標題 實驗三 採買及組裝
內容
牽引颱風的主要因素有西風帶、副熱帶高氣壓、藤原效應、反聖嬰現象等,而我們選擇了西風帶進行模擬。
模擬西風帶,我們需前往五金行購買兩個風扇,分別用來模擬颱風和模擬牽引颱風的西風帶。接著,我們到大賣場買了透明收納箱,當作實驗進行的空間。我們把收納箱鑽孔:一個裝在箱子內部的上面,並在上方鑽出小洞,讓風有排出的空間;另外將後方挖出與風扇大小相同的口,把另一個風扇裝於箱子外面,模擬西風帶。費了一番功夫,基本的實驗裝置終於完成。
為了觀察模擬颱風的移動路徑及轉動方向,我們決定把大塊保麗龍撕成非常細小的保麗龍球,讓保麗龍球能隨風捲起。除此之外,我們想要讓保麗龍球看得清楚些,我們用紅色水彩上色。沒想到在測試時發現上色後的保麗龍球太重了,飛不起來,我們只好再重撕一些新的保麗龍球,就用白色的保麗龍球做實驗。
希望接下來進行實驗時能順利模擬成功。

顏伊彣2023/9/25 上午 10:35:00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颱風百問
作者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出版社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簡介(摘要)
本書分為「認識颱風」、「颱風對臺灣的影響」、「颱風的災害與預防」、「颱風的預測與警報的發布及傳遞」共五章節介紹颱風常識。
導讀
由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中央氣象局)所著,其內容介紹了各式個央有關颱風的知識與常識,例如:颱風內部的結構、颱風為什麼會轉向、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等,幫助有疑問的人解惑。
姜凱鈞2023/9/17 下午 08:22:51
4書名 臺灣的颱風
作者 冀家琳
出版社 獵海人出版社
簡介(摘要)
本書內容包含颱風的形成、颱風的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颱風前的徵兆、颱風的分類、颱風命名的演進、颱風的災害、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防颱漫談等有系統地對颱風敘述。附錄氣象人生更收集了,1949~1955年玉山、鹿林山、蘭嶼等地珍貴的歷史照片。
導讀
本書原來為一篇名為Typhoon in Taiwan的英文論文,並未對外發表,如今作者將Typhoon in Taiwan一文譯成中文,並蒐集加添了1961~2016的颱風統計資料,使原來舊作Typhoon in Taiwan只有1897~1960年的颱風統計資料,變成本書具有1897~2016年120年間的颱風統計資料。本書用簡單明瞭的文字敘述颱風的形成、颱風的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以及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等作系統性的敘述,希望它能對初學氣象的人們有所幫助,對氣象研究有興趣的人們有些參考價值。
姜凱鈞2023/9/17 下午 07:50:29
3書名 臺灣豪雨
作者 郭鴻基
出版社 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委員會
簡介(摘要)
負責編輯各章節的權威學者專家教授,將各領域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圖文,說明臺灣豪雨的各種機制,發生豪雨的原因與現象。
導讀
文字生動且淺顯易懂,但隨著內容的引導帶出專業書籍般的廣度與深度,希望生活在臺灣的人都能認識寶島的豪雨。
姜凱鈞2023/8/28 上午 12:51:35
2書名 颱風Divine Wind: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Hurricanes
作者 Kerry Emanuel
出版社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簡介(摘要)
作者伊曼紐從科學、歷史、藝術的不同角度,勾勒出這個引人敬畏氣象事件的樣貌:颱風如何影響人類歷史的走向;這些大型暴風雨的磅礡景象,是如何震撼古往今來的藝術家、作家,像是十七世紀的某個颶風,很可能是莎士比亞寫出《暴風雨》一劇的靈感來源。
導讀
你知道身處颱風眼之中是什麼感覺?那就像你站在直徑32公里、放大將近兩百倍的羅馬競技場中央,四周的冰牆向上延伸約有4座玉山那麼高,高聳的眼牆有一連串冰晶沿著耀眼的白色表面落下……。這個氣象界的龐然大物,是如此地令人驚嘆與驚心。
姜凱鈞2023/8/28 上午 12:47:27
1書名 颱風:在下一次巨災來臨前
作者 雷翔宇、黃家俊、林書帆、林吉洋、莊瑞琳
出版社 春山出版
簡介(摘要)
本書以二○○九年八月八日造成重大災情的中度颱風莫拉克為核心,勾勒颱風的科學生命史與臺灣土地相互交揉的故事,颱風是大自然各種劇烈變化的集合產物,強大的風雨總是對一些地方帶來重複的災難,但巨災的出現,使理解颱風的尺度必須改變。

導讀
颱風肯定會再來。 但在下一次巨災來臨前,人類更該看清自然本質,一如小林村的「記得‧八八」碑文寫著:讓我們記得對自然必須懷以謙卑,要讓山有山林,讓水行水路。 同時,自身更必須試著與水、與山、與風互為承載,才能互為依託。
姜凱鈞2023/8/28 上午 12:44:34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本研究旨在探討颱風是否會登陸臺灣並評估其對花蓮地區的影響。花蓮地區常常成為颱風的首要受災區,因此,深入研究颱風登陸臺灣的模式和頻率,對於提高災害管理和颱風預警的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結合歷史颱風資料、氣象資料和數據分析方法,研究颱風登陸事件的共同特徵,以預測颱風登陸的可能性。預期本研究能夠提供有關颱風登陸臺灣的實證研究結果,為相關部門提供科學依據,以改進颱風預警系統和災害管理策略。顏伊彣2023/9/27 上午 10: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