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與實體課程之對決

專題名稱線上與實體課程之對決

專題描述自西元2021年5月開始,全國各級學校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史無前例的停止到校上課,全面改為線上教學,受到此政策影響的不只是學生和老師,還有每一位家長
有鑒於此,本研究擬:
(一)探討線上與實體課程的學習效益
(二)探討如何在線上與實體課程中取得平衡,達到對學生、家長及老師的最大利益

本研究擬透過資料蒐集、文獻分析,初步了解線上課程已經實體課程的差異。接著擬定問題,利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學生、老師和家長對於線上課程及實體課程的看法,最後總結各個調查結果找出線上課程和實體課程間的平衡點,達到學生、老師及家長的最大利益。

隊伍名稱『線』『實』中的我們

指導老師黃文怡 

參賽學生胡紫宣 蔡育玲 符方瑾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羅方吟、陳政煥
來源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第二十九卷 第一期,2021 年 3 月,頁 069-114 69 DOI : 1
描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大學生由於 COVID-19 疫情影響使得學習模式被迫由原傳統課室的實體課程改為遠距課程,其同時參與同步與非同步資訊科技輔助通識英語文課程的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學習觀點、及未來教學的反思及挑戰。
本研究以兩班大一通識英語文課程 90 位同學作為研究對象,透過英語文學習成就測驗與因應疫情設計的課程學習問卷調查,探討學生在疫情下遠距課程的學習成就、學習態度等面向,同時搭配半結構深度訪談瞭解學生的觀點,透過紮根理論反覆閱讀分析逐字稿,探究大學生的質性回饋。本研究以混合研究法收集並分析量化及質性資料,經交叉分析比對,冀望達到質量相輔之研究結果。
修課學生在疫情中非自願情況下參與 8 週遠距課程後,英語文學習成就前後測的進步值達到顯著差異,對於疫情下的遠距教學在易用性、有用性、互動性等面向持較為正面的學習態度。另外,曾重複觀看教學影片的學生,對於每週線上小考的形成性評量持較為認同的態度;低英語文學習成就的學生,對於「線上聊天室留言互動功能」持高度認同。學生的學習觀點可歸納出以下五點:(1)線上課程會放大實體課程中相同、常見的學習問題;(2)線上教學能促進學生適性學習的發展;(3)疫情會加速無所不在的學習需求及接受度;(4)疫情提升自主學習為未來關鍵能力的意識;(5)疫情下的學習反應出實體校園無法被完全取代。
黃文怡2021/10/2 下午 05:41:53
9作者 陳昭珍、徐芝君、洪嘉馡、胡衍南
來源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第二十九卷 第一期,2021 年 3 月,頁 001-023
描述 因為 COVID-19 疫情爆發,全球高等教育機構在 2020 年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學校關閉校園,暫停教學與學習活動,也有很多學校轉而改採遠距教學,讓學習不中斷。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在探討全球高等教育在 COVID-19 下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以及臺師大在疫情間實施全校遠距教學的經驗與省思。
本研究蒐集 2020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2020)、全球大學學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IAU)、UNESCOIESALC 等國際組織的調查報告重點整理,以掌握疫情期間國際高等教育現況;其次,本研究設計問卷,調查校內學生與教師對遠距教學的反應。
研究發現,學生在疫情期間以在家中上網比例最高,對於學校採用遠距教學大多能支持,且認為自己有學到新科技,此外認為遠距教學最需改善的是教師使用的視訊平台太多、網速,以及教師的教學法;而在教師調查方面,多數教師認為經過這次的挑戰已能掌握遠距教學,但未來仍將以實體教學為主。
黃文怡2021/10/2 下午 05:40:02
8作者 蔡進雄
來源 https://epaper.naer.edu.tw/upfiles/edm_198_3495_pd
描述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持續延燒,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皆已超過中國,歐美各國中小學教育階段如何因應這一巨變,採取各類措施以確保中小學生學習的持續與教育品質之維護(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20),值得我們加以分析了解,以作為國內中小學教育階段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因應參考。循此,本文將就歐美等各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於中小學教育階段遠距教學的挑戰與具體做法兩方面加以闡述,以供國內政府、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及教師之參考。
黃文怡2021/9/27 上午 11:58:05
7作者 蔡瑞君
來源 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418180.pdf
描述 正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世界造成極大衝擊之際,為因應防疫所需,保持社交距離的政策卻意外點燃課程與教學加速數位化的契機,遠距線上課程在疫情期間被視為是延續學校教育的良方。本研究旨在探討疫情下課程與教學數位化帶來的契機及潛在問題,除了討論課程與教學數位化及更開放的教育之可能外,也檢視疫情下推行線上課程時的困境,並提出其中潛藏的爭論議題。此外,本研究也省思社交距離後的疫後世界可能加劇的社會不平等結構問題,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
胡紫宣2021/9/11 下午 09:44:34
6作者 簡志峰
來源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10-6/topic/
描述 過去當全世界為了疫情做教育上的改變與突破,使用線上教材及線上會議平臺進行鋪天蓋地的遠距教學時,臺灣卻在這波教育創新下,成為低成就者。因為疫情相對安全,臺灣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課堂和學校的防疫以外,在教學方法、線上工具使用、及整體使用率方面,遠距教學上沒有太大的突破。以古鑑今,以下歸納臺灣過去在遠距教學上的困難點,期望能幫助現在的遠距教學找到創新發展的出路。
研究者認為遠距教學適合進行知識型的課程教學(理性思考為主),而實體面授適合文化溝通的課程教學(團體動力為主),而現階段的學校課程以前者部分居多,因此非常適合進行遠距教學。因為近期臺灣疫情爆發,政府開放遠距教學的彈性設計,若能輔以「自律學習」與「投入式思考教學」,相信臺灣定能迎頭趕上遠距教學的世界趨勢。
胡紫宣2021/9/11 下午 09:23:47
5作者 葉昱佐
來源 https://ods.tmu.edu.tw/upload_file/tmudc/534/16148
描述 但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線上課程的效果仍不如面授課程。只有較少的研究評估線上課程對小學生和高中生的效果,更少使用「黃金標準」方法比較學生隨機分配接受線上課程或面授課程之學習成效。在研究中,美國校務研究及芝加哥大學學校研究聯盟之學者 Heppen,Jessica B. et al.發現將第二學期未通過代數課程的學生,隨機分配至暑假的面授或線上補修課程(credit recovery course),並檢視其學習情形。結果顯示,相較於面授課程,學生用線上課程補修通過率及代數測驗分數皆呈現較低。且相較於面授課程,接受線上課程的學生亦評價課程難度較高。
面授課程一般來說更有效果,這並不奇怪,學生與教師和其他學生在一起時會產生社會壓力和益處,有助於激發學生參與的動機。有些學生在線上課程的表現和面授課程一樣好,有些實際上可能會更好。但平均而言,學生在線上學習的表現較差,特別是課業基礎較弱的學生。
在面授課程遭遇困境的學生可能在線上課程遭遇更多困境。儘管針對 K-12 教育中的線上課程的研究並不能說明為什麼有這些差異,但本文作者與史丹佛大學的同事針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成績優異的學生在線上課程與面授課程的學習表現差異較小;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在線上課程與面授課程的表現差異較大。
線上課程的不同之處在於,學生可能會有更多的注意力分散和疏忽其中的內容,因此降低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將需要制定與面授課程不同的參與規範
胡紫宣2021/9/11 下午 08:47:27
4作者 岳修平、梁朝雲
來源 http://joemls.dils.tku.edu.tw/fulltext/52/52-1/33-
描述 本研究指在探討於遠距教學情境中,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學生評量教學成效、同步遠距教學與線上教材對學生自評學習效益的影響;並分析學生評量教學成效和同步遠距教學的交互作用,以及線上教材的中介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評量教學成效和同步遠距教學之交互作用會影響線上教材及學生自評學習效益。對遠距教學評價高的學生,該交互作用的影響會比評價低的學生來得較為明顯。本研究亦發現學生評量教學成效、線上教材,及同步遠距教學的品質掌控,是決定遠距教學學習效益的關鍵。其中,線上教材能在多數學生評量教學成效面向之間發揮顯著的中介效果,以促動學生自平的學習效益。
胡紫宣2021/9/11 下午 08:22:00
3作者 楊家興
來源 http://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627/1/I11
描述 本文主旨要協助教師有效地從事線上教學,首先探討線上教學相關的理論基礎及線上教學制度的規劃;其次,分析說明線上教學的基本活動型式,並彙總介紹各國大學教師實施同步與非同步線上教學的常用教學法;接著,再歸納陳述線上教學的流程規劃與教學帶領技術的設計策略,並列舉設計輔助教師進行線上教學的支持服務的策略原則。透過這一系列線上教學由理論到實務的介紹,作者期望:線上教師能熟悉掌握各種教學的設計策略,使網路教學成為有效力與有效益的教學媒體,並能在科技革新的浪潮下屹立不搖。
胡紫宣2021/9/11 下午 07:47:16
2作者 程毓明、郭勝煌 、魏吟芳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file/52/20210910
描述 數位學習」在教育部各單位積極推動之下,已由顯學變成當代的潮流及未來的趨勢,
更進一步而言,在二十世紀裡,數位學習還在遠距教育的範疇裡,學習者視之為巨物,有著
遙不可及之感;但時值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數位學習在資訊與通訊科技技術進步之下,已由
遠觀層次,演化到可近看的面向,此時,「數位學習」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環,上至天
文、下至地理、高至皇宮貴族、低至黎民百姓、遠至古代、近至現代,皆可以數位學習方式,
達到無所不知、無所不談的單方學習與多方對談的雲端社群境界。
亙古至此,數位學習認證自 2006 年迄今已有八年,在此期間無論是教材認證、課程認證
或專班認證,在無數的歲月裡,大家胼手胝足共同打造出全國具有公正性的數位學習認證績
效,藉由此一認證制度,直接或間接地提昇數位學習認證品質,進而促使學校教師製作更優
質的數位學習教材及數位學習課程。
藉此因而引發本研究之動機,以準實驗設計方式(採取單組後測),應用於線上課程,研
究對象為南部某科技大學計算機概論課程班級學生共 60 位,使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 12 週
的實驗教學,並以自變項(人口統計變項)及依變項(學習滿意度)做為探討學習成效之因
素,此外,並輔以質性研究之訪談法,據以確認學習成效之深度與廣度。研究結論可提供數
位學習認證相關單位參考與應用,以及引發後續研究者進一步以不同的變項或研究方法,取
得更為有用並具影響力的結論依據。
胡紫宣2021/9/11 下午 07:18:50
1作者 王思峰、李昌雄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file/52/20210911
描述 本研究想藉助教學環境中已存在的教學工具或平台,改善學生的學習。我們針對線上學習的主流研究中有關社群互動的影響進行文獻探討和質疑補充,並以實務社群及典範適應的觀點提出研究主張及相對應的假說,設計單一線上課程個案進行理論驗證,期望研究結果能有助於回答上述的普遍性問題。
經過研究後的結果為:「線上互動」確實為一重要之構念,且其對學習成效之因果關係也確實成立。
胡紫宣2021/9/11 下午 07:17:56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組員進行討論
說明
三位組員開Google Meet討論小論文內容
胡紫宣2021/10/6 下午 06:35:15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線上學習與測驗(以我們班為例)
說明
我們在疫情其間的線上學習使用Classroom派發課堂作業,也用翰林雲端速測、google表單來進行課堂後的小測驗或是隨堂考試,在圖片中可以看到我們的書籤列有存取滿滿的考試頁面連結,老師也派發了許多作業。
蔡育玲2021/10/2 下午 04:09:01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教師回覆
說明
經過分享及轉發後我們得到的教師回覆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44:43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學生問卷回覆
說明
經過轉發分享後我們得到的所有學生回覆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40:45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家長問卷回覆
說明
經過問卷分享轉發之後我們得到的回覆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35:28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老師問卷
說明
利用google表單調查教師對於線上課程及實體課程的看法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30:14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學生問卷
說明
利用google表單來調查學生對於線上課程的看法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25:56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家長問卷
說明
利用問卷調查探討家長對於孩童線上課程的想法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16:58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整理相關連結資料
說明
放學後組員留下來在圖書館整理我們所參考的連結資料網站
胡紫宣2021/10/1 下午 09:40:50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在做研究前的先備知識
說明
我們在研究之前用FB的限時動態功能初步瞭解學生對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的喜好作為參考,用票選活動來對周遭的FB朋友做個小調查,作為先備知識。
蔡育玲2021/10/1 下午 09:11:08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符方瑾
標題 尋找文獻資料
內容
當我上網查的相關連結時發現已經有許多關於線上教學的研究了,而上面的問卷調查有些也與我們的問卷很相似,所以我們決定問卷的調查對象要不一樣否則重複性就太高了,於是我們把這些資料中與我們研究沒有重疊的當作是檔案庫與文獻資料,其中包括線上課程的平台、使用的載具、上課的地點等,希望評審們在閱讀時可以更了解我們研究前的先備知識,幫助快速掌握我們的研究過程。
而在尋找文獻資料時,我發現有人在線上課程的其他研究中(例如如何設計課程)發現他們對研究結果有更進階的剖析,並以不同立場來述說不同的觀點,我認為這是值得學習的方法,試著換位思考也許能獲得更全面的資訊,我們應該會把這部分放在建議的地方。

符方瑾2021/10/4 下午 08:06:16
9作者 蔡育玲
標題 設計及整理問卷回覆結果
內容
我們總共設計了三份問卷,分別是家長、學生、老師。我們在設計問卷的時候是先統整出我們認為兩種課程會遇到的各種情況,例如:分別列出優點及缺點,在問卷上做出一個複選題,讓作答者來勾選與自己符合的選項,接著討論出問卷的想要收集的問題回覆,再設計、增加問題,例如:性別、對現上學習的滿意度...等。家長的問卷是最快能收集完成的,因為有了同學的家長填寫及老師幫助分享,所以我們很快就收集到了179份問卷回覆,其中也概括了小學到高中年齡層的學童家長。我認為,這些結果對我來說有的符合我預期的情形,有些則是出乎我的意料。例如:斷網、軟體使用不熟悉、家中載具缺乏、沒有合適地點上課、孩童的3C產品使用時間無法管控,這些選項是較多人認為線上學習的缺點,減少接送孩童的時間(或減少孩童上課來返時間)、增加與孩童、家人的相處時間...等則是優點,這些都是符合我的預期,因為,在我們實際經歷的線上課中也是有出現很多類似的問題與好處;但也有少數的家長認為在線上課孩童反而能更專注的學習、作業自主完成度高,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還有有些家長也在[其他]這個選項中填入備餐時間要配合孩子、冷氣開放時間增加的問題,這是我們設計問卷時沒有考慮到的情況。而對線上課程學習成效的部分,大多家長多填寫[普通](1~5中的3)的選項;希望孩童繼續上線上課程的意願則依序是[否]、[無意見]、[是],我們發現了雖然反對線上學習的家長佔大多數,但同樣也有無意見、即希望繼續上線上課程的家長。
在學生的結果統整中,我們在[對於線上課程的看法]的問題中收到了許多同學、學生、學長姐的心得回覆,這些回覆都讓我們很有收穫,甚至有些人打了長文,讓我們感到十分滿足。有些人認為線上課程可以將課程多元化,有些人分享耍廢的時候不小心忘記關鏡頭的趣事,有些人認為可以不用思考交友問題,有些人認為線上課很輕鬆,但自己是個讀書需要被盯的人,因此會因為分心而學習成效不佳,有些人則是提供了他的觀點:「以現實層面來說不論是我還是很多人可能都是對線上課程是給予好評,但以結論來說實體課程是完全勝過線上課程的,兩者都各有好處。大家比較喜歡線上課程大於實體課程,以學校課業來說,實體課程大於線上課程。」這些心得我們都一一的一字字讀完,因為我們是國三生,同樣屬於線上課程曾經的參與者,所以大部分的內容都使我們感同身受。
在老師的部分,100%的教師都還是較喜歡實體課程的模式。最大的優點當然就是和學生有真實互動感,其他的優點例如:立即得知學生的困難及上課狀況、不用一直看3C螢幕、可以進行與小組活動相關課程、省去轉換教室的時間、善用網路資源讓課程較為豐富、不用帶很多東西上課及空間舒適...等。最大的缺點則是斷網、學生上課發言時無法立即看到問題並回覆、軟體運用不熟悉、少數學生學習比較被動、沒開鏡頭,無法理解上課的狀態...諸如此類。其中,並無老師發生沒有合適地點可以上課的情況,推測可能是因為回覆的老師較少,無法得到很全然的結果。對於線上課程的看法部分,有老師認為:「學生的自律性很重要,所以線上課會拉大學生程度」、「學生專注力普遍變差」、「人需要有溫度的環境」、「成為多元學習工具」,有老師則覺得「線上課程若能善用網路資源,結合相關產品於教學中確實蠻有趣的,會讓人想再嘗試不同的教學可能性,增加了和學生在線上教學中更多的互動」、「學生很準時上課,尤其第一次使用Google表單測驗方便又快速」。我個人也認同其中一位老師的回覆:「線上課程成為現在的趨勢,學習態度會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更大,學習積極的學生成績持續進步,學習懶散的學生因為沒有老師在旁督促學習,導致成績更低落。」可以看出,教師們普遍認為學生的自律很重要,因為線上課程會使學生的專注力變差,且少數教師也認同線上教學可結合網路資源、增加教學可能性這點。
在統整結果的部分我收穫了許多,大部分的人還是較喜歡實體課程,但對線上課程的優點還是給予認同。不論是家長、同學、異或者是老師,雖然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線上課程這件事,但是結果還是看的出些微的一致性。很感謝填寫我們設計的這份問卷的人們,讓我們能獲得大眾的觀感及想法!

蔡育玲2021/10/3 下午 07:48:58
8作者 胡紫宣
標題 結論統整
內容
在打書面報告的結論統整時需要把前面探討的內容全部再統整一次,利用自己的話語把它統整成最簡單的樣子,讓人可以一目了然,從結論便可以看出整個探討內容的重點以及最終結果。我覺得這個部分很考驗整理資料的能力,對我來說有些吃力,但因為有組員和老師的幫忙所以我們可以順利的完成結論的部分。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8:35:53
7作者 蔡育玲
標題 在研究之前用FB的限時動態功能初步瞭解學生對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的喜好作為參考
內容
我們在決定主題後,我就想在問卷完成前自己先用限時動態的票選活動功能,來看看周邊朋友教喜歡實體課程還是線上課程。我總共發布了兩個問題:1.上課想-(1)回學校(2)在家 2.較喜歡-(1)實體課程(2)線上課程。最後的結果約有30-40人投票,結果發現:問題1有53%的人投「回學校」、47%的人投「在家」;問題2有58%的人投「實體課程」、42%的人投「線上課程」。大家比較喜歡「在家」上課和「實體課程」,而喜歡實體課程較線上課程的人差距較大。
其中我發現了與我的預想不符合的幾點:我本來以為投「回學校」一定會投「實體課程」,投「在家」的人一定會投「線上課程」,但是還是有一些人投「回學校」+「線上課程」或「在家」+「實體課程」的組合,所以我和其他的組員們討論後推測是因為有些人可能認為在家上課比較舒服、但還是想回學校見見同學,或是想回學校但還是比較喜歡實體課程的模式(較輕鬆,有些人可能想偷懶)....等等種種理由。那時大家還是在上線上暑輔,我認為大家對回學校比較有感,畢竟與朋友們分開快3個多月了,自然想見面,所以在「回學校」和「在家」的投票人數還是蠻接近的;但實體課程與線上課程的票數差就比較大了,因此間接證明了實體課程還是勝於線上課程大半。
這次的小活動我的收穫也不少,我了解若要評斷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的優劣不能只單看一個因素(如學習成效),要不然會沒有足夠的根據。雖然投票的人沒有說到很多,但是也滿足了我心中的各種問號,能瞭解周遭的人的看法,同時也讓還沒將問卷發出去的我心裡有個底,能將這個結果作為參考,也更加期待問卷發出去後的結果了!

蔡育玲2021/10/1 下午 07:53:09
6作者 符方瑾
標題 發問卷時的發現
內容
我們這次的訪問對象為學生、老師、家長,國三學生的部分就直接發在我們班的群組,高中與國小的學生與老師則是發給我們以前認識的老師,再由他們轉發給該班的學生或他們的老師群組,家長的部份的也是請老師發在家長群組,由此我發現現代人的生活真的離不開3C,不管是學習(線上教學)、傳訊息、工作還是娛樂,而我希望這些科技可以帶給我們便利與無國界,但不要成為沉迷或犯罪的媒介。

符方瑾2021/10/1 下午 05:56:17
5作者 蔡育玲
標題 如何決定主題
內容
我們是在暑假的時候來討論並決定小論文的主題。我們決定主題的方式是由三位組員開一份共用文件並在上面打出自己覺得可以研究的主題。我想到的主題是鯊魚與人類的生存關係(之前寒假作業的小論文主題名稱是鯊與人、矛與盾)和東奧對台灣選手vs民眾的影響,紫宣想到的是社群軟體對青少年的影響、偶像團體對青少年的影響、網購vs實體店面、行動支付vs現金支付、疫情後生活的改變。我們上線開了一個google meet後討論了許久,最後從疫情後生活的改變中聯想到了現在的線上課程(原本的主題範圍有點廣),因此我們就想連結時事,來探討實體課程與線上課程的優缺點、不同社會角色的看法等等。
我們就完成了決定主題的這個部分。

蔡育玲2021/10/1 下午 05:50:14
4作者 胡紫宣
標題 整理表單資料
內容
在統計google表單資料的時候我發現教師的回覆有點少,這樣的統計結果可能會較為不準確,無法完整準確地得知大部分教師對於線上課程以及實體課程的看法,反觀家長的統計數據就明顯多了很多,這樣在最終統計的數據就可以看出哪些是大部分家長的認知。
無論如何還是很感恩幫我們填寫表單的所有人,讓我們可以順利的完成我們的表單統計。

胡紫宣2021/9/22 下午 04:56:24
3作者 符方瑾
標題 尋找相關連結
內容
我在尋找相關連結的過程中發現已經有很多人做過線上教學的研究,包含論文、問卷調查等,與我們的主題大同小異,但既然已經選定了主題就不能放棄,所以我們打算針對其他研究中沒有調查的對象(國中、國小的學生)做出深入的問卷調查,也有訪問國小的老師,希望能做出與其他研究不一樣的結果。
而我找到的連結大多是雜誌、周刊等,希望這些網站的用詞較精確。在過程中我也學會了如何輸入與主題校相關的關鍵字才能較快速搜尋到想要的網站,我認為擁有這項小技巧對很多事都有幫助!

符方瑾2021/9/20 下午 05:17:00
2作者 胡紫宣
標題 找尋書籍資料
內容
在找尋相關書籍資料這方面對我們來說比較困難,因為我們的主題是線上教學,而這個線上教學又是因為新冠肺炎的史無前例第一次,因此在找相關書籍的部分就很難找,比較多的情況都是在寫在一本書裡面的一個章節,甚至是只用一句話便輕描淡寫的帶過去。
因應這個情況我們在找尋書籍的時候會先尋找目錄的部分是否有相關章節,接著再往章節裡面尋找作者有提到的部分,很感謝組員的幫忙讓我們可以快速地蒐集到各個文獻資料。

胡紫宣2021/9/14 下午 08:58:29
1作者 胡紫宣
標題 找尋檔案庫資料
內容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小論文這個項目,在找尋檔案庫資料時,時常找到的都是學術文章,而它的程度也超過我們的理解範圍,導致我們無法完整的吸收到它整篇研究裡面希望我們了解的所有資訊,但經過與組員以及老師的討論之後,我們大概抓到了方向,也更加清楚當我們在尋找檔案庫資料時該從甚麼地方開始下手。原來當我們看到一篇研究報告時,最先要注意的是它的摘要,先大概知道這篇研究是否與你要尋找的主題有關,當這一項符合的時候,接著應該要去看它的結論,看看別人的研究結果是否跟你預期的一樣,這樣才可以快速地找到一篇文章的重點。

胡紫宣2021/9/11 下午 10:29:07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大數據【教育篇】:教學與學習的未來趨勢
作者 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 & 庫基耶(KennethCuki)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在本書中,作者舉出「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可汗學院、Duolingo語文學習網站等案例,所蒐集到的巨量資料(意即大數據)讓教育研究擁有了強大、具實證效果的工具,能夠瞭解「教師怎樣教學」與「學生如何學習」。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習不只是出現在學校、教室裡,而是在家、在任何一個場域都能學習成長的「雲端學習」。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走在教育潮流的前端,設計便於學習的線上課程,協助學生依據個人的需求做調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用擔心老師的角色因此而被取代,老師將成為學生學習最有利的引導者、協助者,甚至能透過蒐集學生在線上學習的各種數據資料,就能清楚的看出學生學習的樣態和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讓教學與學習變得更有效益、也更有趣。
這本書並不是推崇以大量的線上課程、網路學習取代實體學校課程,而是帶給我們另一種思維,大數據提供學生學習的各項參考數據,藉由分析、統計這些數據資料,教育單位進行課程改革、教材革新,甚至是學習進程的重新安排,以利教學效能、學習成效的提升,此外,大數據帶給我們最大的影響即是社會大眾終於能夠知道「學習」應當是怎麼一回事,從而讓教育的本質和體制徹底翻轉,如同臺大學術副校長也是臺大MOOC總主持人,陳良基先生所言:「大數據時代正是不斷學習的時代、翻轉教育的時代!」
導讀
數據(巨量資料)正在跨入教育體系的所有層面,對於全世界的教學與學習活動,勢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大數據:教育篇——教學與學習的未來趨勢》這本書就是要談談大數據將如何改變教育。
大數據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觀點,看到究竟什麼有用、什麼沒用。作者舉出「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可汗學院、Duolingo語文學習網站等案例,告訴我們,教育不只是「我講你聽」、考試打成績、或是選修科目更多而已;透過大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第一次,我們終於擁有了強大、具實證效果的工具,能夠瞭解「怎樣教學」與「如何學習」。以前不可能觀察到的種種學習阻礙,現在已有辦法逐一化解,大幅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效。課程可以依據學生個人的需求做調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的工作不會被教學網路和影片取代,而會變得更有效益、也更有趣。學校領導者和政府決策官員,也能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多教育機會,這些正是減少社會貧富差距、讓社經階層流動的重要因素。
今天的教育主管機關和學校,其實有著像過去君主和教會的壟斷地位,但這種壟斷,即將因為大數據的介入教育,而遭打破。有了大數據之後,社會大眾終於能夠知道「學習」應當是怎麼一回事,從而讓教育的本質和體制徹底翻轉。
大數據時代正是不斷學習的時代、翻轉教育的時代!
符方瑾2021/10/2 下午 07:23:50
9書名 線上教學力:全球趨勢X觀念心法X課堂實作X好用工具
作者 葉丙成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摘要)
2021年5月,線上學習毫無預警襲捲全台校園,
創下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次,從幼兒園到大學,
上千所學校、數十萬名老師「全線上」教學!
國內長期關注教育領域趨勢的親子天下,與台大教授葉丙成共同選編,
王永福、朱哲民、江宛凌、呂冠緯、林怡辰、林嘉怡、施信源、唐富美、陳萩慈、張輝誠、莊越翔、鄭博仁、廖靜姬、劉孟硯、黎曉鵑、蕭宇青、賴錦慧、謝彩凡、鍾莙億、蘇明進(依姓氏筆劃排列)
20位超前部署作者群共同執筆,不藏私線上教學實錄與心得經驗分享。
全球趨勢 X 觀念心法 X 課堂實作 X 好用工具,
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次的遠距教室現場忠實紀錄,
也是全台第一本為中、小學老師而寫的線上教學指引書:用科技賦能教學,創建有溫度、有秩序、有互動的線上教室。
該用酷課雲還是Google Class?躲在螢幕背後的學生到底有沒有在上課?什麼狀況適合直播課?教學影片怎麼錄?線上教室一片靜默怎麼辦?如何制止學生亂畫電子白板?線上考試怎麼考?一直都在戶外運動的體育課還能上嗎?
第一本為台灣老師編寫的線上教學實用指引書,透過20位老師的線上教學經驗分享,
回應教育現場焦慮,終結線上課室混亂,超前部署包含混成教育新未來。
導讀
作者:為了幫助台灣更多的老師、教育工作者更無痛地成功做到數位轉型,我們覺得如果能有一本書能集結許多老師在線上教學、數位教學的各種創新作法及其背後的思考,這將對能幫助大家在線上教學、數位教學的路上更容易起步、上軌道。於是,我們決定來編出這樣的一本書。
我們用這本書來以教師的角度為出發點,探討教師在線上課程遇上的困難、實際經驗談與可以解決種種問題的各種方法。
蔡育玲2021/10/2 下午 04:41:44
8書名 e時代的七大趨勢-消費者主導的網路企業革命
作者 作者:Chuck Martin 譯者:林以舜
出版社 麥格羅.希爾
簡介(摘要)
網際網路日漸普及、線上人口成長迅速、電子商務伺機勃興、僅於網際網路上營運的企業仆跌更興……,所有這些情形都只是表象,如何深入這些表象發掘出這股電子網路熱潮、理清其發展脈絡與方向,才是現存的及將興起的企業在下個世紀繼續生存與致勝的契機。網際大未來就要來臨,沒有人能躲得過,沒有任何企業、機構能夠忽視這個攸關生死存亡的趨勢;來不及改變的人註定要失敗!
  恰克‧馬丁於導論中點出網際網路發展的七大趨勢後,繼續於全書以此為經,縱述這七大趨勢將對經濟、企業環境、營運生態、消費者行為等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通篇更以現有的電子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情形與經驗為緯,規納出企業應採取的態度與因應之道。這些實際的例子與佐證為網際大未來提供了我們一個以管窺天的通道,並從現有的累積中蓄勢出發。這些已經獲致成功並孜孜矻矻地維繫現有基礎的企業,或是仍在這混沌不明的曙光中奮力不懈地想占有一席之地的先趨者,不僅為企業界提供了思考與借鏡的經驗,對希望了解網路發展與電子企業動態的讀者更是一本趣味、發人深省的電子企業戰火風雲錄。
導讀
本書在第八章《時時刻刻及時學習》中有提到「網路校園」的現象,也就是現在有許多美國的大學皆使用線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不用到學校上課,而是只要擁有一台筆電、一台手機便能隨時隨地的學習。
在本章結的最後它也提到了網路的一體兩面,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許多參考。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05:10
7書名 線上學習新視界 大學篇:台達磨課師致力培育自動化人才
作者 彭宗平 張錦弘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簡介(摘要)
 網路的發達及資通訊技術的進步,大幅提升線上教學的即時性與互動性。磨課師的發展,開啟新的教育變革。制度化與系統化的規劃、執行與管理,可充分發揮線上教育的優勢,達到更高的學習功效。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基於社會公益,創立台達磨課師(DeltaMOOCx)平臺,開設大學自動化及高中/高工理工課程,盼能藉線上教學,提升學習成效,消弭城鄉差距,縮小學用落差,培育優秀人才。
本書記錄推動DeltaMOOCx大學自動化學程的背景、規劃、執行、管理及實施成效。經由教師及學生之訪談,分享教學經驗與學習心得;也就平臺運作與課程經營之經驗,討論線上學習對未來高等教育的影響,並提出落實磨課師教學的建議。
 COVID-19疫情蔓延,各國紛紛實施線上教學。與國外相較,台灣推動線上教學,實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誠盼本書的出版,讓更多公私部門看見線上教育的影響力,並鼓勵更多優秀教師投入線上教學,提升教育效能。

導讀
  由於網路的發達及資訊技術的進步,線上傳輸的速度、容量及運算能力大幅提升,在網路上同時容納大量的使用者,已非難事,所以造成了這個線上課程的奇蹟。學生不僅可在線上觀看教學影片,也可在線上繳交作業、做練習題與考試;甚至可在線上提問、開闢線上討論室,進行即時討論,如同線上會議室。
這樣的網路平臺,也可記錄每位學習者的學習歷程,教師或助教可以從後台瞭解學習者觀看影片、做練習題、繳交作業、考試等情形。這種提供大量且開放又兼具互動功能的線上課程,被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中文譯為「磨課師」(中國大陸譯為「慕課」)。
其實,非實體課程早已行之有年。早年有函授學校,學生定期收到講義教材,自行研修。後來有了電視,政府也設立了各級空中學校,讓失學或想再進修的人,可經由觀看電視教學,遠端學習,並定期到指定場址,與教師見面討論,成績合格可獲得學分證明或學位證書。目前空中大學仍然在運作,但已採網路上課。
網路興起後,遠距教學也應運而生,大學開設同步或非同步遠距課程。由於頻寬的擴大,同步遠距教學也可即時提問,增加互動性。因此,不限時間與地點透過網路教學,逐漸蔚為網路世代潮流,只是尚未普及,未形成教學與修課的主流。
 雖然網路上OCW的課程隨手可得,但OCW的影片,主要來自教授教室上課的錄影,品質與清晰度不一,上課的時間決定每部影片的長度,通常是1小時左右,甚至更長。教授們基本上只要把課程講義、作業、試題及影片上傳,便算完成了一門OCW課程的開授。雖然教材講義內容豐富,但並無問答與討論的機制,也不需要去經營課程,更遑論瞭解學生的反應。換言之,OCW是一種靜態與單向式的授課,沒有互動的功能。
線上課程從OCW演進到MOOCs,其實也是伴隨網路功能擴大的必然趨勢。臉書(Facebook)及YouTube分別於2004、2005年推出,立刻造成社群網站及影音串流的新風潮,即時互動與影音分享又為網路應用開闢了新疆域,將教師錄製的課堂影片隨時上傳,並賦予教學平臺的互動性,變得相對容易;再加上頻寬的擴充以及大數據(big data)分析概念的發展,融合了以上這些概念與技術,MOOCs也因此應運而生。在一整年的討論中,台灣的學用落差、大學供過於求、人才國際競爭力不足,而面對少子化的浪潮,未來工作人力勢必短缺,如何提高「人均」競爭力或生產力,大家同感憂心,這些都是討論的重點。此外,國內外教育的比較以及國外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都是焦點議題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03:45
6書名 線上教學的技術:快速上手的12堂必修課
作者 王永福
出版社 商周出版
簡介(摘要)
最小化資訊需求,最大化教學效果
當學習從教室搬到螢幕,教學技巧如何快速轉換?
線上參與、同步互動,運用講述、問答、演練、影片法,
照樣建立小組討論,發展遊戲化的元素,
無論學生人數10、30、70,甚至200、300人的大型演講,
做好事前準備,掌握關鍵細節,永不脫離教學的核心,
只要有基本設備與紙、筆,每一種軟體皆好用,
從實體到線上,都教得更精彩、學得更好!

導讀
傳統教學最常用的方法是講述,但因為學生容易分心,造成講述的學習成效不佳,所以我透過幾年來在企業內訓教學的磨練,系統化地整理了「教學的技術」:利用一些不同的教學技巧(如問答、小組討論、演練、影片……等),仔細規劃一門課程的開場、過程、結尾(如課程開場時建立分組團隊,過程中融入教學遊戲化操作、結尾時強化教學重點等技巧),整個教學利用ADDIE流程(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做整體規劃,清楚掌握並做好真正的學習關鍵和目標設計,藉此規劃出一個讓學生全神投入、專注參與,甚至忘了時間而進入心流的課程。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01:52
5書名 擁抱教育新常態:線上教學和未來趨勢
作者 香港翻轉教學協會
出版社 三聯
簡介(摘要)
 2020年,因一場世紀疫症,全球數以億計學童不能回校上課,為使停課不停學,學校老師出盡渾身解數,務求學校不因疫症而停擺。停課急忙得令人手足無措,「破壞式建設」在每間學校裡以自己的速度推進,也為教育的教與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何保證停課不停學?
  如何選擇線上教學工具?
  如何結合自主學習與面授教學?
  如何設計線上課堂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混合式教學會否成為教育的下一個常態?

  本書記錄了香港老師應對疫情的所思所感,引領讀者思考以學生為本,邁向更適切、更有效、更有趣,也更有意義的教學新常態。
導讀
本書可以分為六篇重點「老師反思篇」、「學習動機篇」、「學習困難篇」、「學習評估篇」、「正向教育篇」、「外篇」以老師的角度來看待這次的線上教學,並提供老師們在實施線上教學的各項建議與線上教學的未來發展。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3:00:42
4書名 親子天下 9.10月號/2021 第120期
作者 親子天下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摘要)
518全台大停課,改變了教育現場的模樣,被迫數位轉型一百天的震撼,《親子天下》針對全國中小學老師調查,看見這場來不及準備的改變:線上學習成效不如實體課堂、M型化落差加劇……,疫情逼著我們思考,當學習不一定要在學校,不一定要有老師,該如何讓孩子願意自己學?
這股數位浪潮就像是打開神燈的精靈,改變是回不去了。九月開學,重返校園,高達八成的老師期待改變傳統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型態的教與學,善用新科技的優勢與彈性,開展新的學習型態,不只是為了下一次停課做準備,而是為了具備未來生存能力的必要關鍵。
導讀
「停課不停學」期間,《親子天下》針對全國中小學老師及中小學生家長線上學習調查,都看到這股數位轉型「回不去」的趨勢。儘管,調查中的親師普遍認為,線上學習效果不如實體教學、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但是,大家都知道,就像已經製造出汽車,人類不可能只繼續騎馬;唯有持續「數位換腦」,才有機會帶領我們的下一代登上火星。
過去三個月來,升小二的大女兒,生平第一次用電腦上課,彷彿見到新大陸。初期連滑鼠都無法駕馭,現在已經能自行輸入密碼登入Google Meet上網課,還迷上了打字傳訊息,甚至摸索出用小畫家軟體繪圖、製作LINE貼圖。暑假她也報名了離家很遠的手作課程,因為線上學習,開啟更多選擇。小孩的資訊學習能力與適應力,遠超過大人的想像。
這也是第一次學習打破了學校與家庭的界線。當學習場域從學校被迫回到家中,家庭資源的落差、家長的支持程度,加劇了教育不均等的困境。偏鄉老師走進孩子們家中,重新規劃適合學習的環境。中產階級的父母有幸能陪在孩子旁邊參與孩子的學習,更深的體會到,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親師合作與信任。 九月新學期的開學將會非常不同,因為有不再害怕嘗試數位工具的老師、期待更多互動與學習彈性的學生、希望培養孩子數位自主學習能力的家長,讓我們一起勇敢迎向新局。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2:59:07
3書名 華語遠距同步教學實務導引
作者 林翠雲, 黃依駿
出版社 新學林
簡介(摘要)
 華語遠距同步課程具備的要素為:同步教室、華語教師及參與學生,因此三要素所引發的四方互動,包括學習者與同步平台、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教材、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如何在同步教學實務中進行有效之高互動設計,成為本書的核心導引方向。本書提出同步教學設計四方互動線上帶領作為專業能力指標,並以筆者與國外學校合作之同步課程為應用示例,進一步探究四方互動具體之教學設計,前六章著重於如何開始華語同步教學、同步教學法與教學設計、同步教學活動設計;後四章則著重於華語同步教學教材之模組化應用、同步教學教材之分析與設計、同步教學教材之發展與製作。從教學面向至教材面向、從教學設計至活動設計,皆嘗試透過實務操作之導引,以及四方互動設計之融入,讓讀者理解華語同步教學的具體作法,藉此導引逐步領略華語同步教學之堂奧。
導讀
本書架構包含以下十章學習內容:
  ⑴華語同步教學優勢與特點:遠距教學的類型、所具有的優勢及面對的挑戰。
  ⑵如何開始華語同步教學:課前準備、相見歡安排、教學錄影與記錄。
  ⑶華語同步教學四方互動:教師、學生、平台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教學法依據。
  ⑷華語同步教學設計:ASSURE教學設計模式以及教學三階段設計。
  ⑸華語同步教學活動設計:包括生詞、語法活動、綜合(任務)評量,以及同步教學活動線上帶領要點。
  ⑹華語同步教學互動教材設計及課程評估:教材基本規範、高互動教材設計與成效影響、同步教學評估面向。
  ⑺同步華語數位教材探奇:華語數位教材的類型、模組化與教材2.0的應用。
  ⑻駕馭同步華語數位教材:學習者分析、制定教材目標、發展教材學習策略。
  ⑼教材創意的無限可能:制定教材準則、了解同步數位教材應該具備的條件、建置教材雛型。
  ⑽動手吧!基本實作與深度探險:素材的取得與處理方式、教材設計原則與技巧、Web 2.0媒體工具之運用。
  筆者期望藉由同步教學實務相關的經驗與成效,協助有心發展華語同步教學之教師,從中構築出以下效益:⑴同步教學平台功能與四方互動教學設計相得益彰之整合式應用;⑵高互動的線上帶領以活絡同步課程氣氛,讓學習者能專注於學習內容;⑶學習者與同步平台、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材四面向互動式教學,可掌握每位學習者之學習狀況,充分發揮同步課程之數位學習類型特質。⑷教師能夠根據學習者需求方便地建置適性同步數位教材,發揮以學習者為中心之特性。最後,筆者長期與國外大學合作同步課程,以及關注同步課程線上帶領技巧及策略,期望持續之相關研究能為台灣華語遠距教學如何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一些教學建議。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2:57:50
2書名 遠距教學與學習-遠距教育的基礎
作者 沈俊毅
出版社 心理
簡介(摘要)
本書主要是在介紹遠距教育的歷史、理論、應用以及相關的法規。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遠距教育的背景,其中包括歷史發展、理論基礎、相關研究與技術。第二部分詳細說明了遠距教育的實務應用,其中包括課程設計、線上教學、版權問題、以及教師與學生所應遵守的原則。
導讀
第一部分:
遠距教育的基礎、遠距教育的定義、歷史與理論、遠距教育及其研究
第二部分:
遠距教學與學習、遠距教育中的教學設計、學生與遠距教育、遠距教育與教學、講義、學習指引與視覺教材、以網路為主的遠距教育、遠距教育中的評量方式
第三部分:
遠距教育的管理與評鑑、著作權與遠距教育、遠距教育組織的管理與領導、遠距教學與學習的評鑑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2:56:40
1書名 AI時代的教與學:探索學習新疆界
作者 作者: 蜜雪兒‧齊默曼 譯者: 江坤山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摘要)
今天的學生,未來會和AI一起生活、一起工作認識AI、應用AI的數位素養是這一代孩子必備的關鍵能力!
科技巨擘微軟在美國西雅圖的指定旗艦學校倫頓基督教學校(Renton Prep Christian School),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停課期間,吸引各地學校前往取經。這所學校的遠距教學,為什麼成功?
倫頓校長蜜雪兒・齊默曼以實際教學經驗證明,教孩子AI不等於學程式,是學「AI素養」要培養的,是和AI共處的能力和心態。將AI落實在教學現場,全書提供完整的AI教學應用指南,幫助教師看見更廣闊的學習圖像,了解AI能如何整合進既有課程、支持教師的教學與評量。
導讀
四大專欄快速認識與應用AI
專欄1、了解AI
幫助AI初學者深入理解書中內容的來龍去脈,也可提供專業人士進階閱讀。此外,也提出一些與AI有關的問題做深度思考。

專欄2、具體範例
  針對書中主題提供實際可行的具體教學方案,幫助讀者有效運用在課堂教學與日常學習之中。

專欄3、教學資源
  書中整理許多AI教學資源,可提供教育工作者自我充電之外,也能彈性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開啟學生對AI的視野。

專欄4、思考AI
  針對書中議題提出一些有待討論的問題,目的在讓讀者暫停閱讀,花點時間思考、印證經驗,並嘗試提出自己的解答。
胡紫宣2021/10/2 下午 02:54:51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我們對於實施線上教學帶來的影響感到好奇,因此我們開始蒐集相關文獻資料、查閱相關書籍,接著利用問卷調查學生、教師及家長對於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的看法,並進行問卷分析以推論出線上教學與實體課程的學習效益與優缺點,然後給予建議。胡紫宣2021/10/8 上午 09: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