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醃肉文化-siraw的製作與不同鹽類醃漬研究

專題名稱原住民醃肉文化-siraw的製作與不同鹽類醃漬研究

專題描述 我們是一群原住民的孩子,從小生長在阿美族的部落當中。部落裡有很多好吃的傳統美食,例如:糯米飯、石頭火鍋以及各式各樣的野菜。其中,有一個食物非常神奇,它的外貌看起來像生的,但咬下去的感覺卻是熟的,而且聞起來有股特別的香氣,吃起來也非常有嚼勁,它就是阿美族的醃生豬肉,叫「喜烙」(siraw)。我們想了解阿美族醃肉(siraw)的製作過程,所以透過網路搜尋相關資訊,在查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原來除了阿美族以外,其他族群也有屬於他們的醃肉,像是泰雅族的「咑瑪糆」(tmmyan)以及排灣族的酸肉(valem)。雖然都是醃生豬肉,但製作的方法似乎不一樣,聽說吃起來的口感也跟阿美族的siraw不同。
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在臺灣都是人口較多的原住民族群,醃肉在這三個族群都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美食,我們想瞭解這三個族群的醃肉文化,並探討siraw與tmmyan以及valem製作材料和在製作過程上差異,並實作屬於我們的阿美族醃肉siraw,驗證使用不同的鹽製作出來的siraw有什麼差異。

隊伍名稱觀音Tokar

指導老師徐研齊 李靜怡

參賽學生宋翊彤 蔡恩晞 吳煜豪 蔡恩雨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吳祥雲
來源 農業知識入口網
描述 3500年前,就開始用用鹽巴醃肉來保存肉製品。經醃過的肉會失去原有的血腥味,加熱煮、烤、炸後,其味道更佳。從前,以乾醃法製造肉品時,因冷藏設備不普遍,為防腐壞,常施予過量食鹽,如今,家家戶戶都有了冰箱,生產工廠也有冷藏庫,不像以前必須在冬天時才可生產。在冷藏低溫的條件下可降低食鹽的使用量。
文章中介紹醃肉常用的添加物,例如鹽、糖、紅麴、香料等,各有各的功能。也詳細介紹了傳統臘肉的製作方法。
宋翊彤2023/9/7 下午 02:27:16
4作者 朱義儀
來源 阿美族、雅美族口說傳說採錄翻譯資料數位典藏
描述 這是一篇阿美族口說翻譯的文獻資料,是在民國75年11月18日所記錄的。裡面提到了阿美族為什麼要醃肉、醃肉的方法以及和醃肉有關的故事。
徐研齊2023/9/7 上午 11:35:32
3作者 盧宣竹;林冠慧;陳正昕;鐘心妍;陳立恩;林鈺芝
來源 網路搜尋(google)
描述 這是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第59屆,內容主要是探討泰雅醃肉製作方法和科學原理。泰雅語 「咑瑪糆 」,就是 醃肉!早期泰雅原住民運用經驗和智慧,用鹽、小米、豬肉醃製成既酸又鹹的肉品,巧妙應用了「食物保存原理」、「食品加工原理」、「發 酵原理 」、 「蛋白質變性 」的化學反應,創造了 的化學反應,也創造了 雅族特有的飲食文化。
將近 8個月的實驗研究發現:
1. 製作醃肉必須要放入大約 6% 的鹽巴, 肉品則不容易腐壞 。
2. 製作醃肉,必須加入含有澱粉的小米或飯,能使 pH 值降至 4.6 以下 。
3.醃肉製作, pH 值必須降至 4.6以下,才可以讓大部分的細菌無法生長 。
4.肉和小米的比例至少要3:1才可以 ,2:1的比例最佳。
5. 小米 (飯)一定要煮過,全熟 、半熟都可以,生米 無法製作醃肉。
6. 醃肉製作的存放時間,常溫下可以超過 40 天以上,存放越久,pH 值越低。
7.肉浸泡在酸性的溶液中,會變得比較軟嫩。
8.肉浸泡在酒精濃度較高的溶液中,也會產生變性作用,會變得更硬 。
9. 以外觀的顏色和水分判斷,再以硬度 (HA)的大小比較,醃肉應該是變熟了。
看在一般漢人民族的眼中, 也許看到原住民吃「 醃肉 」, 覺得又酸鹹非常不健康; 而且最大的疑問是,肉有熟嗎? 可以吃嗎?但事實上, 「醃肉 」卻是泰雅原住民的美味佳餚,更是款待上賓的特色風味。
吳煜豪2023/8/7 下午 11:11:45
2作者 蔡馥薇
來源 國家圖書館碩士論文,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研究所 , 2016
描述 台灣是多元族群的國家,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台灣原住民族有 16 個族群,每個群族的文化各不相同。本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飲食文化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觀點以文獻回顧法及深入訪談法加以整理探究,並透過相關文獻回顧進行研究與實證之用途。本研究以在地觀點深入探討紀錄尖石鄉泰雅族傳統飲食文化內涵以利文化傳承、以遊客觀點,了解泰雅傳統文化美食給遊客的感受,以利在地觀光發展以紀錄保存泰雅族部落飲食文化所蘊含的豐富自然資源及文化資源、以提升在地的文化發展與深度旅遊,引導大眾能體驗正確深入了解泰雅族文化,並親身至部落體驗及品嚐泰雅族傳統料理,在收集、調查、探究在地食材及傳統料理文化內涵與傳統民俗概況及如何帶動當地觀光的相關效益。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可供相關單位發展原住民族部落在地飲食文化與觀光遊憩之參考。
蔡恩晞2023/8/7 下午 02:30:57
1作者 邱淑媛 ; 陳怡茹 ; 蘇秀蓮(Tipus Panay)
來源 花蓮區農業專訊 ; 121期 (2022 / 09 / 01) , P11 - 14
描述 在沒有電力的年代,肉是珍貴的蛋白質來源,卻不易保存。原住民族中的泰雅族、阿美族、魯凱族等,都有利用醃漬長期保存肉類的技術,在沒有冰箱的年代是保存食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傳統飲食文化的一環。通常靠山的原住民會使用木材煙燻、靠海則使用鹽以保存打獵所得的肉類,而阿美族就是使用鹽巴醃漬肉類,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飲食素材,而「不對的手」則是指無法成功醃漬食物的人。本場在族人的協助下以參與式研究的方式解析Siraw加工的技術,建立保留原味且百分之百成功的肉品醃漬SOP。
宋翊彤2023/7/31 下午 12:59:11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討論報告內容
說明
今天我們集合在一起,將報告內容重新檢視過,分配接下來要報告的內容。
徐研齊2023/9/23 下午 03:51:45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三週後觀察與煮食
說明
根據耆老的說明,在倒掉血水、重新醃製後,約兩週就可以食用。今天剛好是兩週後的時間,我們先觀察三種不同鹽巴醃的肉的外觀、聞味道,接著再放到熱水中煮熟,分別品嘗這三種肉的風味,雖然沒有配飯
,吃起來好鹹喔,但是真的滿好吃的,還有一點QQ的咬勁,這三種不同的鹽巴醃出來的豬肉味道真的不太一樣,好有趣,很佩服阿美族祖先的智慧。
蔡恩晞2023/9/8 下午 07:31:20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二次醃製
說明
8月25日我們再度來到耆老的家,距離第一次醃製已經過去了五天,發現三罐醃肉都明顯滲出許多血水,所以我們這次要把血水倒出來後進行第二次的醃製。將肉取出前,耆老告訴我們所有流程都要保持手部的乾淨,將肉取出來後,我們將罐子擦乾,並且用廚房紙巾將肉上多餘的水分也吸乾。雖然已經過去五天了,在沒有冷藏的情況下,肉質狀況依然維持得很好,聞起來也沒有異味,老祖先果然真有智慧!接著我們又重新進行第一次醃製時的步驟,耆老說再醃製個兩週就能經過川燙後食用囉。
蔡恩雨2023/8/26 下午 02:59:25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整理訪談資料
說明
到部落學習如何製作silaw之後,小小研究者們將過程中所觀察到的一一記錄下來,並且回到學校重新回顧silaw的過程。除此之外,小小研究者們也將自己提問時所得到的答案分享給大家,使團隊的成員們更了解原住民族的醃肉文化。
李靜怡2023/8/23 下午 09:51:43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學習silaw的製作
說明
112/8/21我們拜訪玉里鎮觀音里高寮部落的一位耆老,他在製作silaw方面有非常多的經驗,過程中透過實作的方式,由他來示範製作的流程給小小研究者們看,小小研究者一邊觀察一邊仔細的江過程詳細的紀錄下來,並在製作結束後對相關問題做提問,此次的造訪帶給小小研究者滿滿的收穫。
徐研齊2023/8/21 下午 10:12:43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討論寫作架構
說明
上次我們已經討論出我們專題的主題,也訂定了研究方向,今天老師帶著我們了解如何將研究撰寫成一篇論文。在老師的帶領之下,我們先釐清內容需要分為哪幾個部分,並且針對每個部分可能撰寫的內容先討論出來,後續我們會將我們所蒐集到的資料,還有研究的過程與結果寫進我們的紙本報告當中。
吳煜豪2023/8/19 下午 02:00:13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討論研究議題及蒐集資料
說明
老師我們先了解比賽規則後,和同學研究架構並蒐集和閱讀相關的資料,以及觀看影片。這個議題很有趣,很期待最後的研究結果。
宋翊彤2023/8/14 下午 01:52:10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蔡恩雨
標題 品嘗製作完成的醃肉
內容
我們製作完成了細鹽、粗鹽和玫瑰鹽醃的醃肉,細鹽醃的肉顏色粉粉的,吃起來有傳統的味道;粗鹽醃的肉顏色也是粉粉的,吃起來鹹鹹的,跟細鹽醃的差不多鹹;玫瑰鹽醃的肉看起來有粉色也有棕色,吃起來不會很鹹。
我覺得這個計畫可以了解阿美族文化也可以體驗做醃肉 ,
我發現用不同的鹽 可以製作出不同味道和口感的醃肉 。

蔡恩雨2023/9/21 下午 02:06:51
7作者 蔡恩晞
標題 品嚐三種不同味道的 siraw
內容
我們暑假有做 siraw ,我們首先準備要用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把三種鹽巴拿出來,有細鹽、粗鹽、玫瑰鹽,再把豬肉拿出來~ 就開始切豬肉,把豬肉切成一小片 一小片的,再把肉的血水擦乾~ 之後把肉分成三等分,然後三種鹽巴放在肉上面,放好之後上面要放塑膠袋,因為不要讓空氣進去,蓋子也要蓋緊。三個禮拜後,我們觀察到肉沒有血水了!! 細鹽醃的肉味道有點油耗味,粗鹽醃的肉味道也有點油耗味,玫瑰鹽醃的肉油耗味沒有很重,我們試吃之後發現細鹽有點鹹,但是很好吃,粗鹽是很鹹,但是有油耗味,玫瑰鹽的味道是沒有很鹹也沒有油耗味。但是我覺得玫瑰鹽比較好吃,然後從一開始到現在豬肉的顏色、味道都不一樣。
我覺得我回家可以試試看!

蔡恩晞2023/9/21 下午 02:02:05
6作者 吳煜豪
標題 觀察與試吃
內容
過了三個禮拜後,首先我們觀察了:玫瑰鹽、細鹽與粗鹽,這三種不同鹽巴醃的siraw,玫瑰鹽和粗鹽和細鹽醃的siraw外表都不一樣。接著我們聞它們的味道,發現玫瑰鹽醃的聞起來並沒什麼鹹味,反而是細鹽和粗鹽的味道很濃。然後我們把三種鹽巴醃的鹹肉煮熟試吃,如我所料,玫瑰鹽並沒有鹹味,味道果然在細鹽和粗鹽醃的豬肉上,味道最重的就是細鹽醃的,第二是粗鹽,第三是玫瑰鹽。醃肉吃起來就像鹹鹹的天堂一樣好吃,也讓我們認識了原住民的文化特色。

吳煜豪2023/9/21 下午 01:55:11
5作者 蔡恩晞
標題 阿美族siraw的實作觀察紀錄
內容
昨天老師帶我們去拜訪一位阿美族的老師,示範如何製作阿美族的siraw。我們準備的材料有五花肉、玻璃罐、三種不同的鹽、餐巾紙和米酒。製作時老師交代一定要先把手洗乾淨,並且擦乾,因為豬肉是前一天買的,所以需要先用餐巾紙將豬肉上的水分吸乾,然後在豬肉均勻抹上鹽巴,這個是最花時間的,因為每一個地方都要確定有抹到鹽巴。最後加上小米酒,再放進玻璃罐中密封起來,就完成第一道手續,五天後我們就要來進行第二道步驟。雖然我阿媽會做siraw,可是我只有吃過,不知道是怎麼做的,原來是這樣的過程。我們準備了不同的鹽來做實驗,不知道做出來會是什麼味道,令人期待。

蔡恩晞2023/8/22 上午 10:18:57
4作者 宋翊彤
標題 實地訪談心得紀錄
內容
今天我們去拜訪一位阿美族的耆老,他今天教我們製作siraw的過程,我們做了三種不同鹽巴的siraw,覺得三種做起來都會很好吃,需要用的材料有很多,例如:盤子、豬肉、米酒、鹽巴等等,我學會了做siraw,老師說在做時不能兩個人一起做,不然有可能會做失敗,而且在做時要把每一塊肉都抹到鹽巴,還有要把肉放到瓶子時要把要壓緊,如果失敗的話有可能是鹽巴放太少,我們的siraw要2個禮拜以後才能吃,我好期待我們的siraw。

宋翊彤2023/8/21 上午 10:51:01
3作者 蔡恩雨
標題 討論研究架構
內容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小論文比賽,今天我和同學一起聽了原住民醃肉的文化和原住民醃肉的製程,也了解了整個研究架構,知道我們要做的研究目的,而下禮拜一我就要親自去體驗醃肉,我雖然不太敢吃醃肉但是我有看過阿嬤做了好多好多的醃肉,好期待 。

蔡恩雨2023/8/20 下午 10:44:57
2作者 吳煜豪
標題 文獻蒐集札記
內容
今天我們搜尋了原住明製作醃肉的影片,我得肚子一直姑姑嚕嚕叫,有排灣族,阿美族和泰雅族的醃肉做法
原住明的醃肉能生著吃烤來吃和煮來吃,生著吃沒吃過,排灣族的做法挺難的,因為豬肉的每個角落都要沾上蘑菇粉,要吃的話還要等兩個禮拜,真久。期待未來能實際去吃生醃肉

吳煜豪2023/8/14 上午 11:04:46
1作者 宋翊彤
標題 文獻收集札記
內容
今天我們去收集資料,我查到很多關於醃肉資料、由來和做法,也看了做醃肉的影片,看到影片裡的醃肉我的肚子都在咕嚕咕嚕叫,我今天有到泰雅族、排灣族、阿美族的製作方法還吃法都不一樣,有的人是生吃,有的人是烤過再吃,我只敢烤過再吃,我好期待以後的醃肉活動,我有吃過阿美族的醃肉,但是看過這三個族群的醃肉,我特別想吃泰雅族的醃肉,感覺特別好吃,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吃到。

宋翊彤2023/8/14 上午 11:04:25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4書名 我的第一套食育安全知識繪本2:亮晶晶的鹽沒有告訴你的祕密
作者 朴恩浩(作者)、葛增娜(譯者)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摘要)
我們的生活可少不了鹽,餐桌上的美味菜餚裡有鹽,喉嚨痛時媽媽特製的漱口水也有鹽,甚至我們身體裡的血液、汗水和淚水統統都藏著亮晶晶的鹽!
不過……「鹽」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得吃2克左右的鹽?
日晒鹽和精製鹽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書中介紹超實用的鹽,並且說明許多健康吃鹽的方法。
導讀
鹽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不管是身體需要,還是菜的調味,連我們身體裡面都有鹽的的成分,在日常生活中,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東西。但是,鹽是怎麼做的?鹽從哪裡來?用鹽可以做出什麼料理?生活環境中哪邊有鹽?鹽的用途有哪些?我們的身體為什麼需要鹽?日晒鹽與精製鹽的差別?我們應該要怎麼健康吃鹽?這本書中都有詳細的解說喔!
宋翊彤2023/9/7 下午 02:16:02
3書名 環境永續之農漁村傳統智慧集錦:食物保存輯3
作者 范美玲, 簡慧娟, 黃鈴翔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簡介(摘要)
本書透過第一手田野調查,輔以嚴謹的文獻探討,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記錄鄉村婦女於結合在地自然資源,與代際間所傳承的智慧,將肉品、海產及蛋類3種平易近人的食材巧妙變化出餐桌上美味,並延長了賞味期限。「食物保存」技藝,不僅滿足了餐桌上的期待,撫慰了遊子的思念,亦展現鄉村婦女對環境乃至土地的情感。
導讀
這本書透過實際的調查,去了解居民如何用在地的資源變成一道一道的美食,還和我們分享食物保存的技術。
蔡恩雨2023/8/10 下午 05:17:35
2書名 族人的廚房
作者 曾竫萌, 劉興榮, 黃安葳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簡介(摘要)
民以食為天,認識一個族群,從「吃」開始,最能深刻感受它的生活,廚房是最接近文化的地方。為推廣原鄉農業,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合辦深度小旅行,便以廚房為主軸,設計食材課、烹飪課、食器課、飲食倫理等體驗活動,讓參與者進入部落,從土地到餐桌,從採集、料理到品嚐,探索族群文化的內涵。 拜訪的廚房包括了布農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及阿美族,發現部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環境及信仰交互連結,形成了文化特色。這些族群皆注重合作與分享:布農族南安部落共享獵肉,唱出和諧的八部合音;噶 瑪蘭族新社部落靠海吃海,即使不出海的族人也能享用海鮮;太魯閣族富世部落恪守gaya,分享成為日常習慣;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採集野菜除了填飽肚子,還能促進情感交流。即使時過境遷,這些傳統文化仍然以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在部落中延續。
導讀
花蓮農改場近年積極推動原住民農產業,從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休閒旅遊等面向輔導部落,期望能夠傳承在地傳統文化的特色,兼顧生產與生態,朝向六級化發展,以建立永續經營的原鄉農產業,因此撰書紀錄族人的廚房,讓大家一起來認識他們傳統生活及文化的樣貌。
吳煜豪2023/8/7 下午 02:21:33
1書名 山海戀:「原住民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 焦桐
出版社 二魚文化
簡介(摘要)
原住民及其酒食祭典∕廖炳惠
野東西--台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書寫中的飲食圖像∕董恕明
臺灣原住民的飲食文化與生活考察--「不老部落」的自然農耕與在地飲食概念∕洪珊慧
試論阿里山鄒族小米文化的現代實踐∕李岱融
阿美族巫師的飲食特色-以花蓮南勢群、秀姑巒群為例∕李佩倫
我們的口味跟他們的不一樣:以新港社的食物民族誌為例∕劉俊雄
女聲與原味--白茲.牟固那那與里慕伊.阿紀的飲食書寫∕楊 翠
夏曼.藍波安世界中的飲食對反--安洛米恩、洛馬比克的酒與飛魚∕鄒桂苑
論巴代《笛鸛》「食物」權力指涉∕盧柏儒
苗家鮓宴∕二毛
日本文學中的在日朝鮮人之飲食文化象徵--以開高健《日本三文歌劇》、小松左京《日本阿帕契族》、梁石日《賭夜》為討論中心∕垂水千惠
琉球飲食文化中的豬--以又吉榮喜〈豬的報應〉為討論∕橫路啟子
熱帶雨林魔幻的芭菇菜與臭豆--馬來半島原住民的野菜與圖騰文化∕王潤華
巴西原住民飲食文化及其對巴西社會的影響∕胡續冬
墨西哥原住民飲食文化與禁忌∕何國世
「讓他者成為原住民!香港電影食人與文化認同之轉移再現」∕科拉多.納里(Corrado Neri)
“LET THE OTHER BE AN ABORIGINAL! SHIFTING REPRESENTATION OF CANNIBALISM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HONG KONG CINEMA”∕Corrado NERI
導讀
食物,對於不同文化與種族,是一重要的區隔的象徵。不同人他們各自的食物的品味隨著文化有著不同的喜好。但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對於不同文化與種族的食物有著多元的經驗。我們可能在中餐吃了一頓日本料理,到了晚餐,我們可能選擇酸辣的泰式料理。對於一些美味的佳餚,在一我群的場合當中,它成為我們與他們最大的不同。這個不同不是我們留在嘴巴內的美食而已,它有一段食物的文化、歷史。「食物」在為人類果腹的同時,人類亦隨之表現了對待食物的方法、態度、儀式與精神。觀察原住民在面對食物所展現的現實、審美、歷史與文化意義,有助於現代人反思「飲食」之於人類生存與生活的價值。
蔡恩晞2023/8/7 下午 02:13:01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在臺灣都是人口較多的原住民族群,醃肉在這三個族群都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美食,我們想瞭解這三個族群的醃肉文化,並探討siraw與tmmyan以及valem製作材料和在製作過程上差異,並實作屬於我們的阿美族siraw,驗證使用不同的鹽製作出來的siraw有什麼差異。我們透過文獻分析、實地訪談及觀察紀錄,了解到醃肉在不同族群都有延長食物保存期限及補充身體流失鹽分的功能,不同族群則因日常食用的食物不同,而有不同的醃製配方。最後我們觀察到不同的鹽巴醃製出來的siraw都能成功,但是無論在外觀和風味上都有差異。徐研齊2023/9/22 下午 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