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塑離心,森林成精
專題名稱 | 紙塑離心,森林成精 |
專題描述 | 紙容器每年台灣使用高達約80億個紙容器,尤其在疫情期間及外送崛起的情形之下,紙容器使用量居高不下。然而在使用這些紙容器之後,回收再利用的情形卻造成實務上的困難,原因在於紙容器表層具有塑膠淋膜,使得回收時不能算紙類,也不能算塑膠類,導致回收再利用的成本提高。若是我們平時在家中使用紙容器,能以簡易方式達到脫膜將紙張與塑膠淋膜分離,則能大大提升紙容器回收再利用的效能。 我們採取居家加熱方式,測量紙容器遇熱脫膜的效率。希望民眾可以自備容器減少紙容器使用,而如果使用紙容器,也能成為第一線回收尖兵,促進循環經濟及地球環境友善之目的。 |
隊伍名稱 | 第一線回收部隊 |
指導老師 | 張露芷 |
參賽學生 | 沈子善 林承叡 楊巧眸 王昱晴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沈子善 標題 如何將紙容器的淋膜與紙容器分離,讓垃圾變黃金 內容 我們台灣是世界上公認最會回收的國家,但是許多的專題報導都在討論我們真的做得很完善嗎?其實並不完全,紙容器就是一個無法回收的項目。 紙容器是紙和塑膠的結合,再生紙公司不喜歡它,因為為了分離紙與塑膠,它增加了回收處理的困難,也增加處理的成本。我們一直覺得使用紙容器是環保的行為,但卻是製造垃圾的動作,所以為了幫助紙容器可以真的回歸到紙類回收,我們希望可以想一個方法,讓我們在家就可以順手分離淋膜塑膠與紙類,讓淋膜(塑膠)回到垃圾,紙類可以回收。一般的塑膠熔點大約在80-140度,我們的假設是如果利用加熱的方式,是不是可以讓淋膜變形,方便脫離紙容器? 大部分的家裡都有微波爐,我們想先用微波爐加熱試試,看看能不能驗證我們的假設,我們利用一次性搖搖杯做實驗,把微波爐調到強微波5分鐘,3分鐘的時候就聞到濃濃的燒焦味,5分鐘拿出來紙杯邊緣的淋膜已經翹起來,可以撕開,但無法完整撕整片,可以撕部分,得到的結論是,加熱是可以分離淋膜與紙類的方法,但需要調整溫度與時間,或再換其他加熱的方式,例如:滾水,電鍋等。 最後,我們比較微波爐與熱水浸泡的方法,得到了幾個結果: 1. 不同的微波爐,分離效果不一樣,巧眸家的微波爐無法很快的把淋膜與紙類的撕開分離,可能是我跟他家微波爐功率的不同 2. 如果把紙容器剪開成一片,比較好撕 3. 把紙容器先泡水,在進行微波爐加熱,可以加速分離,但是只能撕部分淋膜 4. 把煮沸的水降溫到80度,浸泡5分鐘,可以輕鬆地將淋膜與紙類分離 5. 當降溫到60-70度,浸泡5分鐘,也還是可以輕鬆的分離 6. 降溫到50度時,分離變得不輕鬆 研究的結論:60-80度的熱水浸泡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每個家都可以用不同種家電做到水的加熱,像是電磁爐加熱水,或用熱水瓶加熱水,瓦斯爐加熱水都很方便,是一個很有利推廣的方法。 | 沈子善 | 2023/9/6 下午 04:30:58 |
7 | 作者 沈子善 標題 淋膜紙是什麼 內容 現代塑膠是由瑞典工程師發明的,是因為當時大量砍伐樹木來製造紙袋。瑞典工程師希望可以發明一個袋子,它可以比紙還堅固耐用,還可以收成小小的放在口袋裡,方便攜帶,又可以重複使用當環保袋。但是當初瑞典工程師的美意,卻因為我們濫用變成的環保問題。 塑膠廣泛的應用在日程生活中,是因為他有許多優點,例如:他有很強的韌性,不像玻璃這麼容易破碎,也不像紙類這麼容易破掉,只要稍微加熱他就可以軟化改變成你想要的形狀,所以我們人類很依賴它,拿它來做很多用品。它也跟可以跟很多材質做結合,例如與鋁做結合,變成各種飲料的鋁箔包;跟紙結合,變成各種紙容器:便當、飲料杯、食物包裝袋,這種把他加在紙容器裡面的塑膠叫做淋膜紙,它主要的功能是防油、防潮、防水還可以防菌防氧化,可說是所向無敵,非常厲害,在我們生活中是很重要的角色。 | 沈子善 | 2023/9/6 下午 03:08:12 |
6 | 作者 楊巧眸 標題 實驗研究心得 內容 原本我們討論後時想用微波爐加熱方式,達到淋膜與紙可分離撥開的目的,但是在經過了微波、烘烤、水煮的實驗後,我們發現水煮比較能達成紙與淋膜用手就可以輕鬆撥離的效果,實驗終於完成我們想要的結果,我發現研究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與大家一起討論、測試與改良實驗操作或步驟,才能完成。 | 楊巧眸 | 2023/8/31 下午 07:56:38 |
5 | 作者 楊巧眸 標題 塑膠袋流浪記 內容 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亂丟塑膠袋,因為塑膠袋可能會變成污染,造成地球的負擔。 故事書中說現在已經可以把塑膠袋回收做成環保袋來用,但是,還有很多的塑膠袋沒有被人發現,就會變成垃圾或是掉進海裡,影響海洋生物的家。 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要亂丟垃圾。 | 楊巧眸 | 2023/8/31 下午 07:53:35 |
4 | 作者 王昱晴 標題 最近很常和家人一起查詢塑膠的回收再利用影片 內容 因為進行這個小論文,我和家人會搜尋塑膠和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影片,我才知道原來寶特瓶可以做成衣服,我覺得這種衣服會讓人穿起來很舒服,也且容易清潔,爸爸媽媽洗衣服也會比較輕鬆,而且很透氣,甚至很多運動員也會穿這樣的環保衣。我看了塑膠回收變成環保紗的過程,覺得好驚奇。寶特瓶也可以拿來做成玩具,當然,最好是我們平常的生活可以自己帶環保杯和環保袋,因為塑膠不會自己分解,只會讓我們的環境變成垃圾島。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一時方便而大量使用塑膠產品讓環境變得不好。我也在看影片的過程中學到了原來紙容器不是單純的紙張,而且很難回收再利用,希望大家以後可以少用這種含有淋膜的紙杯,改用全紙紙杯或是使用自己的水壺。 | 王昱晴 | 2023/8/28 下午 10:59:17 |
3 | 作者 王昱晴 標題 我們一起討論紙容器如何進行實驗,並且成功脫膜 內容 我們四個隊員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將紙容器脫膜,一開始我們用剪刀把紙容器剪開來,在紙容器上面寫上記號,並且把它放在微波爐裡面加熱,加熱之後的紙容器變得熱熱的,我從紙容器邊邊的地方看到翹起來的淋膜,就輕輕地把它撕開,但是很難撕。後來我們把紙容器放在不同溫度的熱水裡面,泡了5分鐘後,發現第一次將近90度的水泡過的紙容器最好脫膜,我輕輕鬆鬆就可以把膜撕開,可是50度左右的溫水泡過的紙容器雖然也可以脫膜,但比較沒那麼容易。 我覺得原來在家就可以把紙容器脫膜,有些紙容器有兩層膜,一層是外面的膜;一層是裡面的膜,兩層都可以用泡溫熱水的方式脫膜,可以把紙容器分為林膜和紙張。在實驗中要注意安全,因為水很熱,而且不要超過95度,因為會有毒氣產生。另外,我覺得脫膜的過程很舒服,如果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來做脫膜的事情,我心情會很放鬆。 | 王昱晴 | 2023/8/28 下午 10:50:09 |
2 | 作者 林承叡 標題 紙容器分離實驗 內容 今天我們進行了紙容器脫膜的實驗,我們希望可以將紙容器分為紙張和淋膜,這樣可以讓回收更簡單。為了這次實驗,蒐集了數個紙便當盒和紙杯,並將紙容器分為泡水與不泡水組的差別,看看泡水之後的紙容器會不會影響脫膜的效率,但實驗後發現是否泡水對於脫膜的影響不大。在脫膜的方式中,考量塑膠耐熱溫度,避免加熱超過95度會產生毒氣,起初我們嚐試使用微波爐加熱,但是不論加熱時間多久,脫膜效果都不佳。後來我們選用熱水浸泡,以將近90度、80度、50度等三組各浸泡5分鐘來作比較,發現溫度降到50度左右脫膜就不像8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脫膜效果好。 另外,脫落的淋膜仍附著薄博的紙張,可以用水沖和搓揉的方式,可以讓紙張與淋膜分離更徹底。 | 林承叡 | 2023/8/28 下午 10:31:45 |
1 | 作者 林承叡 標題 線上同步參訪大愛雙和靜思堂環保站 內容 我看見慈濟用15個寶特瓶做成衣服做成一件衣服可以排汗而且清洗還很方便,有些運動員也穿著環保機能服飾。環保衣服製作過程簡單來說是先將寶特瓶清洗乾淨,並將瓶環、封膜撕下,送至合作的塑膠工廠切粒、熔融拉絲製成塑膠環保紗,再製成衣服。除此之外還可以做成眼鏡框、枕頭套、防疫面罩及毛毯,尤其是毛毯是工廠最大量製作的,可以在受災現場援助災民。 我沒想過原來寶特瓶可以做成衣服,真讓我驚訝,我也希望以後能穿上環保衣,對環境有幫助,也可以避免海洋垃圾和海洋生態動物因為塑膠製品而死亡。 | 林承叡 | 2023/8/25 下午 10:45:31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 | 網站名稱 CSR@天下 網址 https://csr.cw.com.tw/article/42829 網站簡介 做好分類,讓垃圾重生!廢紙容器變成再生紙漿、發電燃料 正隆公司是國內少數紙類回收公司。他們從拒收夾雜過多紙容器的廢紙堆,到現在可以將廢紙容器再生成紙漿、發電燃料,協助社會處理廢紙容器。正隆公司表示紙容器全部變成垃圾進到焚化爐,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因為紙容器的纖維是很好的再生紙漿原料。台灣每燒掉一噸,就要想辦法再取得一噸新紙漿來做紙,既消耗自然資源也浪費成本。所以他們公司引進一套可處理紙容器的高濃度散漿機,能夠達成「紙塑分離」,取出紙容器的紙纖維後,剩餘的塑膠及其他雜質,把它們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用來發電,物盡其用。家家戶戶都是整個回收體系的前線,每個人都能更認識回收循環,好好建立回收觀念,做好源頭分類,不要錯置資源變成廢棄物,垃圾都是好黃金。 | 沈子善 | 2023/9/8 上午 11:53:35 |
4 | ![]() | 網站名稱 每日頭條-淋膜紙的認識及應用 網址 https://kknews.cc/zh-tw/home/63prr3m.html 網站簡介 塑膠廣泛的應用在日程生活中,是因為他有許多優點,例如:他有很強的韌性,不像玻璃這麼容易破碎,也不像紙類這麼容易破掉,只要稍微加熱他就可以軟化改變成你想要的形狀,所以我們人類很依賴它,拿它來做很多用品。它也跟可以跟很多材質做結合,例如與鋁做結合,變成各種飲料的鋁箔包;跟紙結合,變成各種紙容器:便當、飲料杯、食物包裝袋,這種把他加在紙容器裡面的塑膠叫做淋膜紙,它主要的功能是防油、防潮、防水還可以防菌防氧化,可說是所向無敵,非常厲害,在我們生活中是很重要的角色。 | 沈子善 | 2023/9/6 下午 03:17:10 |
3 | ![]() | 網站名稱 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 網址 https://newurl.cc/TTH7264H 網站簡介 99% 的塑膠最初來自石油或天然氣,後續在製造、使用、丟棄各個階段,都造成問題,包括:1. 流入自然環境造成生態浩劫,尤其是海洋首當其衝2. 塑膠生產加深我們對石油的使用,並帶來可觀的溫室氣體排放3. 塑膠製品成分影響環境與健康。 為減塑努力,個人可以做到:避免過度消費、避免一次性塑膠包裝或拋棄式用品、關心環境、了解塑膠造成的影響;政府可以為減塑做的:限制塑膠包裝的類型與數量、擴大生產者責任引導改善整個生命週期的產品設計、注重基於重覆裝填和再利用的循環,使企業對其產品和包裝的整個生命週期負責。企業可以為減塑做的:整體減少塑膠包裝材料的種類和數量、投資再利用與重覆填充的替代服務系統。環保署發布「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包括提出限塑時程表,採「2020 內用禁用、2025 以價制量限用、2030 全面禁用四種一次性塑膠製品」漸進方式,逐步限制塑膠袋、飲料杯、免洗餐具與塑膠吸管。 | 王昱晴 | 2023/8/25 下午 10:20:14 |
2 | ![]() | 網站名稱 無塑早餐紙器、塑膠淋膜發電──造紙業怎麼做永續? 網址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1914 網站簡介 華紙(1905)意識到紙器妥善回收的重要性,2020年推出自有品牌「益利CircuWell」全紙回收容器,捨棄塑膠淋膜也能達到防水、防油的食安認證,避免消費者吃進塑化劑,回收的紙器還可以抽出纖維,再製成包裝紙、影印紙。今年(2023)中華紙漿與四大連鎖早餐點合作推廣全紙餐盒,推廣減塑運動;另一家造紙大廠正隆(1904)也以「永續智慧造紙」的概念,從回收紙分類、萃取纖維、生產再利用,還砸下數十億元建置「生質能鍋爐」轉廢為能,燃燒夾雜在回收紙中的塑膠片、寶特瓶罐等,成為發電的再生燃料。與國外相比,台灣政策推行的腳步較慢。例如歐盟已規定業者在2030年前必須提供一定比例的重複使用包裝材料,法國甚至從今年起,就要禁止連鎖速食店使用免洗餐具。 回收、處理、再利用,台灣造紙業者戮力減碳,妥善處理附著紙容器的塑膠淋膜,企圖擺脫碳排大戶的惡名,推動永續產業的發展。(資料擷取自遠見-2023.04.21) | 林承叡 | 2023/8/25 下午 08:16:10 |
1 | ![]() | 網站名稱 直擊全紙容器產線 100%無淋膜!這種紙杯當紙類回收 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71/7020382 網站簡介 具有塑膠淋膜的紙容器造成回收困難,如果有不含淋膜的「全紙」容器,則能使回收更為順暢。在影片中測試具淋膜的飲料杯和全紙飲料杯使用果汁機打碎40秒之後,具淋膜之飲料杯殘渣很多,也有很多淋膜;純紙容器則很快速變成紙漿。全紙容器設計原理是將紙纖維更緊密,把纖維設計成像是迷宮的概念,水珠就很難走進紙纖維裡,防水效果可以達到至少4小時的時間。 目前全紙容器因為成本考量和美觀設計的考量,店家使用者較少,但產品推廣到國外的比例比台灣的使用率高,希望國內民眾能多多支持純紙容器,使資源簡易回收能再利用。(此資料擷取自經濟日報2023.03.10) | 林承叡 | 2023/8/25 下午 07:5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