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由己~探討花蓮縣身心障礙者使用人行道路現況與未來

專題名稱「身」不由己~探討花蓮縣身心障礙者使用人行道路現況與未來

專題描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在道路上看過身心障礙者行走不便呢?在我們學校隔壁的花蓮特殊教育學校旁邊有設立一支會說話的紅綠燈,原來那是幫助盲人分辨是否可以過馬路的裝置。仔細一看!道路上還有一些為身心障礙者方便行走的設計,例如:導盲磚、斜坡道等。
中央法規資料庫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九條中,有特別提到「建築、道路、交通與其他室內外設施,包括學校、住宅、醫療設施及工作場所應保持消除阻礙實現無障礙」。但是我們在四年級時,曾經在學校外的宜昌一街做過調查,發現道路上隱藏著許多危險的障礙,像是人行道路上都是住家和店家的東西,也有許多的坑洞、還有擋在路中央的變電箱等。我們不清楚這些私人東西是不是可以放在騎樓或人行道上?但是我們覺得身心障礙者已經身體不方便了,還要天天身在危險之中,所以我們就很好奇花蓮的道路是否隱藏著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的問題?
因為這些問題,所以我們接下來會先透過訪談身心障礙者和相關人士,了解他們對於平常在花蓮行走時的經歷和感受,並且進行實地調查,最後我們也會發放問卷,詢問民眾對於人行道路使用及身心障礙者路權的看法,我們期望可以透過研究,盡可能地幫助身心障礙者解決行走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三:
ㄧ、了解花蓮縣道路通行與設置現況
二、了解花蓮縣道路無障礙設施的使用現況
三、了解民眾對身心障礙者使用道路權利的看法

隊伍名稱愛的四季春

指導老師林嘉琦 

參賽學生陳鏖軒 鄭永濬 溫宗頎 趙向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全體學生
來源 問卷題目+民眾意見填答結果
描述 因為研究報告放不下民眾給政府和給我們的所有建議,所以我們把內容另外放上來。
p1-p3問卷內容
p4-p7給政府單位的建議
p8-p10給我們的建議
趙向2023/9/26 下午 04:38:37
4作者 全體學生
來源 訪談逐字稿和編碼重點
描述 我們利用暑假把四位受訪者的逐字稿打完,並且根據我們的研究三個目的進行編碼。
編碼共有三碼,編碼方式為「受訪者編碼-研究目的-流水號」,例如:Y-1-01代表Y受訪者的回答與第一個研究目的相關。
p1-p13楊華美議員
p14-p24賴威任先生(身心障礙小孩家長)
p25-p31陳妍融小姐(視覺障礙者)
p32-p42周雪子女士(腦性麻痺者)
鄭永濬2023/9/23 下午 03:04:26
3作者 全體學生
來源 書籍與文獻資料總整理表
描述 老師先跟我們討論,文獻分成哪三大點,然後每一個大點又可能有哪些小點。接著我們就把圖書館借來的書,還有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填進這個表。填的時候要標清楚是在哪一個大小點下面,這樣在寫文獻的時候才可以直接使用。
陳鏖軒2023/9/8 下午 01:59:52
2作者 全體學生
來源 學生製作/身心障礙者的道路挑戰賽ppt
描述 學生在四年級下學期時,在全縣的資優成果發表會中,以簡報方式分享他們在四年級這一年的專題學習所得,並且希望讓更多人可以了解身心障礙者可能在道路行走時,會面臨的困難。
※學生發表影片:https://youtu.be/ojAikpvQ5cQ
林嘉琦2023/9/2 上午 10:12:03
1作者 全體學生
來源 學生踏查初探整理/宜昌一街調查報告
描述 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開始接觸這個主題,三下時先在校內及校外做了視障體驗,四上時從學校前的宜昌一街開始進行初探調查,了解平常我們覺得能正常地行走道路,是不是其實藏有一些隱憂呢?學生除了用紙筆紀錄並拍照外,回校後也兩兩一組,討論要如何把記錄到的現象進行分類,最後再做簡單的發表分享。
這個階段也是讓孩子可以對這個議題產生感受,才能帶入後續較深入的研究。
林嘉琦2023/9/2 上午 10:01:49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市區金三角地帶人行道調查
說明
一、時間:112年9月10日上午9點
二、地點:市區金三角-中正、中山、中華路
三、內容:因為很多受訪者都有提到他們會去市區金三角地帶活動,或是有提到這邊的人行道問題,所以我們就決定選擇這個地方作為踏查的地點。我們主要針對的是「人行道」的部分,而且這三條道路的兩側人行道都會做調查。我們的分工是,會有兩位做紀錄,一個寫紀錄表、一個在地圖上標出位置,另一個人坐在輪椅上體驗身障者的心情,一個人負責推輪椅。我們發現人行道上面真的超多問題,像是變電箱和燈桿擋路情形很嚴重,還有店家會擺設物品在人行道上,也有一些機車也會停在上面,常常我們都要繞回騎樓或是在大馬路上行走,非常不順暢。
鄭永濬2023/9/11 下午 04:05:54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四次訪談-周雪子女士(腦性麻痺者)
說明
一、時間:112年7月19日下午4點30分
二、地點:宜昌國小教學準備室
三、內容:最後一位受訪者是一位腦性麻痺者,我們是透過訪談楊華美議員時,議員推薦給我們的人。周雪子阿姨現在是慈濟大學的學生,念社工系,她每天都會自己開著電動輪椅在路上行走,所以看見很多道路問題,她最在乎的是道路上有很多的坑洞,還有人行道的斜坡道下停車無法下坡的問題,還有幾次差點被車撞,很危險。
溫宗頎2023/9/10 下午 01:53:13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三次訪談-陳妍融小姐(視覺障礙者)
說明
一、時間:112年7月18日下午2點00分
二、地點:花蓮縣視覺障礙福利協進會
三、內容:我們想要在訪談中訪問一位視覺障礙者和一位坐輪椅的身心障礙人士,我們上網查之後,發現花蓮有視覺障礙者協會,所以老師請永濬打電話去詢問,對方很熱情的答應,而且幫我們安排了一位幾乎全盲的視覺障礙者讓我們可以訪談。陳妍融小姐因為二十多歲時生病,影響視力,所以現在只能感受到微弱的光,視力幾乎全沒有,從她的分享可以感覺到他們在路上行走會有很多的困難,也可能會被一些物品打到,像是招牌或是樹枝。
溫宗頎2023/9/10 下午 01:46:38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二次訪談-賴威任先生(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
說明
一、時間:112年7月07日晚上7點00分
二、地點:孩好書屋
三、內容:我們的第二位訪談人,是身心障礙小朋友的家長,因為老師在Facebook上有看到他也有在關心道路問題,所以我們就覺得他是一個很棒的訪談對象。威任老師他說雖然他的小孩目前在行走上沒有太大問題,只有步伐有點不穩定,但是因為他們每天都會一直出去走路,所以看到很多問題。他也拍了很多照片跟我們分享,覺得很多道路的問題都應該要被注意跟調整。
趙向2023/9/9 下午 03:36:15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一次訪談-楊華美議員
說明
一、時間:112年7月01日下午4點30分
二、地點:楊華美議員的議員辦公室
三、內容:我們的第一場訪談是跟楊華美議員約,因為我們學校外面特教學校前的有聲音紅綠燈,就是議員爭取裝設的,前陣子也有看到她在關心身心障礙者走在道路上的安全性,所以覺得她會是一個很好的訪談人選。在訪談過程中,議員跟我們分享她的政策還有觀察到的問題。
趙向2023/9/9 下午 03:13:35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五年級-東華大學圖書館借書
說明
一、時間:五年級上下學期
二、地點:東華大學圖書館
三、內容:五年級我們開始進入研究主體中,先確定了研究目的後,我們開始上東華大學圖書館搜尋需要的書籍,我們總共去了圖書館兩次(因為第一次借回來後,發現需要的資料不足)。除了書籍資料外,我們也會尋找網路上具有公信力的資料,作為書寫文獻探討時需要。
林嘉琦2023/9/2 上午 10:49:17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四年級-海報製作+宜昌一街踏查+研究發想心智圖
說明
一、時間:110學年度
二、地點:校內+校外宜昌一街
三、內容:
1.學生看了身心障礙科學家-霍金的相關報導與影片後,繪製發表海報。
2.學生實際到學校外的宜昌一街進行踏查,並且透過紀錄表和拍照,把問題記錄下來。
3.學生針對踏查所得,討論如何整理資料、分類,並進行簡單的小報告。
4.學生依據之前學習所得,繪製未來的研究發想心智圖
林嘉琦2023/9/2 上午 10:47:02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三年級-盲人行走體驗
說明
一、時間:110年3-4月
二、地點:校內、校外馬路
三、內容:我們透過盲人行走體驗,了解盲人行走上可能會遇到的困境,除了練習正確的使用導盲杖的方式外,學生也要學習如何引導盲人行走。在過程中,學生發現不只聽力會變得更敏感,手的觸覺也是(要摸硬幣)!當然最大的困難就是失去雙眼協助後,我們要把自己全然的相信,交託給夥伴引導。
※行走影片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CRu5nQ9io3SwJfMtKjMGuYT1gznC3Jq
林嘉琦2023/9/2 上午 10:46:55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趙向
標題 趙向的研究總心得
內容
  我們之前曾經去宜昌一街做道路調查,發現路上有一些凹洞和障礙物,我在走的時候都會撞到電箱,如果身心障礙者走在路上,他行動不便,那就會非常危險。
  我們接著去東華大學圖書館借書,找一些有關身心障礙者路權的書,回到學校後打出它的重點,在漫長的打字中,我知道一些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或是他們可能常去的地方。
  接著,我們訪談了花蓮縣議員、腦性麻痺者、視覺障礙者以及身心障礙者的家長,經過四次訪談,我們把訪談內容分別打成一篇篇的逐字稿,雖然我有兩次訪談無法參加,但我在打逐字稿的時候,感受到身心障礙者的不方便。
  打完逐字稿之後,先把訪談者的內容,按照我們的研究目的編號,然後把他們抓出重點分類後,再寫成一段整理後的重點文字,我在這個階段學會從文字中找出重要的部分,並把他列出來。
  再來是寫出問卷的問題,大家想的問題統整後,做成一份電子問卷,經過家長們的熱心幫助,我們問卷的填答人數飛躍性的提升,我們的問卷在一周內就突破六百份,這也給我們大大的鼓勵。
  之後,我整理了問卷中自由填答選項的回覆,並把和我們主題有關的內容留下,我認為填答者都有認真在填這份問卷,因為他們的評論,有些都很實用,可以提供我們很好的建議。
  最後,就剩下研究結論與建議了,我負責寫給身心障礙者以及我們未來的建議,我們之後也會把研究結果交給政府單位,並讓更多人來關心身心障礙者,重視他們應該要擁有的道路使用權利。

趙向2023/9/28 上午 09:46:34
7作者 鄭永濬
標題 鄭永濬的研究總心得
內容
我們從三年級開始做這個研究,到現在做專題研究已經快要到了尾聲時,我回首看看被我征服的一座座高峰,從一開始的盲人體驗,體驗盲人雙眼無法看到的生活,從學校走去便利商店買東西、研究史蒂芬.威廉.霍金,一路到街上調查、身心障礙者訪問,以及那讓我們非常痛苦的逐字稿,每一字一句都要打下來,每一篇全部的字數都將近5000字,逐字稿就像是那珠穆朗瑪峰一樣,要攀登到山頂是一件極具困難的事情,相較之下,訪談和街訪調查就顯得比較輕鬆,但是還是具有一定的困難,包括街訪調查後的整理資料,街訪調查的心得,每一個人都要寫,而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查之後,我們發現,現在的街道對身心障礙者很不友善,人行道上堆放雜物,機踏車亂停放,斜坡道下去就是停車格等,種種一系列的問題都出現在我們的人行道上,接下來我們也發出了問卷,瞭解民眾對於人行道的使用看法,我們從絞盡腦汁想問卷的問題到發問卷,靠爸爸媽媽的勢力幫忙發出去,到最後的收問卷,統整問卷內容,打研究結論建議,我沒有想到我竟然可以做出這個研究,為身心障礙者發聲,也希望政府可以看到我們這一項研究,並且在做出更多改變,讓這個社會變成對身心障礙者非常友善的社會。

鄭永濬2023/9/26 下午 09:26:13
6作者 溫宗頎
標題 溫宗頎的研究總心得
內容
研究心得
四年級,我經過一連串的考驗,終於考上了資優班,我跟著同年級的同學一起做身心障礙者路權的專題,我一開始也不知道要怎麼做,不過後來我還是學會要怎麼跟上進度。
五年級,我們還做了比四年級更進階的調查,其中,我們還去借了很多本關於身心障礙者的書,把重點摘要起來,雖然打字很多、很辛苦,不過很有趣,還有一次,我們去網上查文獻,沒想到我竟然一直查到維基百科(老師說不能用),還不小心插入連結,被同學抓到,真是有趣!
暑假期間,我們還訪談了身心障礙者、議員、身心障礙者的家屬對道路的看法,這期間,我學會編碼、打逐字稿,我覺得對未來寫論文很有幫助,過了一段時間,轉眼間竟然已經六年級了!我更加成熟,更加會做簡報,除了專題課,我還學會了許多關於電腦的知識,之前,我們還在努力的打逐字稿,在打字期間,我緊張地凝視螢幕,專心的檢查有沒有錯字,打完時就鬆了一口氣,家人也說:「你怎麼打了這麼多字!」有時候打完也會情不自禁的跳起來,我們在上專題課,老師還教我們如何統整小論文的內容,進一步的去探討,最近,我們實地踏查花蓮縣道路,輪流坐輪椅測試,還一邊紀錄一邊聊有趣的話題,既好玩又有趣(雖然是調查),我們還在路上發現了許多坑坑洞洞、障礙物,希望我們可以透過實際體驗,去理解身心障礙者的行走困難,進一步推動人行道改善的政策。
最後,我們還做了一個關於身心障礙者路權的問卷,有六百多人填寫,有些人甚至還誇獎我們很努力、做研究很厲害,我期望在這學期,我們可以實際向政府建議、推動人行道路相關政策,並完整的發表我們的研究論文,當然更期待可以得獎!就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

溫宗頎2023/9/25 下午 02:28:52
5作者 陳鏖軒
標題 陳鏖軒的研究總心得
內容
在這次研究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首先是在找資料時學到的耐心,因為在找資料時我一度想要放棄,但一次次的撐過來後,就覺得越來越習慣,也在反覆看相似的資料時慢慢培養出耐心。
接下來是訪談,在訪談階段時我學到了如何能把話講清楚,也知道原來身心障礙者要走在路上是多麼的不容易!我們平常路上的變電箱等雜物,我們只要繞路或側身通行即可。但是對他們來說,小小一個阻礙都可能讓他們置身危險,非常的辛苦。
在踏查的時候,雖然在訪談時就已經有聽聞路上障礙不少,也有一些心理準備。但實際上路時,障礙的數量遠比想像中得來的多。還有一些路有特別因為被變電箱擋住的道路蓋出另一條通行的道路,但是卻因為店家堆放雜物而堵住去路,讓輪椅使用者必須在大馬路上與車子爭道,非常危險。有時我們只是因為一時之便,就讓他們陷入危險,這點我們真的要多多注意。
在問卷的部分,我們的結果顯示有大多數人是同意人行道淨空及兼顧各類人的需要。大多數人也有遇到因為人行道有障礙物,而走到大馬路上的經驗。因此,道路問題改善是重要且極需被重視及調整的議題。
最後,我們希望能透過這個研究讓各類人方便且安全的使用道路。我們也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一時之便而亂停機踏車,在人行道上堆放雜物等等,進而達成通用設計的理念。

陳鏖軒2023/9/23 下午 02:27:28
4作者 全體學生
標題 花蓮市金三角(中山中正中華路) 人行道踏查心得
內容
【陳鏖軒】
在研究中會有一個實地踏查的階段,當我們在踏查的時候,我是擔任紀錄問題地點和觀察的工作。在踏查結束後,我發現我會主動去找別人確認進度,觀察力也變敏銳了。
在踏查的時候,我發現到路上有許多平常不容易發現的問題,像是斜坡過斜對我們來說還好,但是對輪椅使用者來說卻是非常不友善的。但是有些路段有在障礙物旁邊加上夠寬的道路,卻因為店家或住戶隨意堆放雜物堵住去路,讓身心障礙者在路上時不但危險又受到重重阻礙,真是不公平。
踏查時我覺得身心障礙者使用輪椅真的很不方便,因為當我們在踏查的時候是還有一個人在後面推,當我們在推的時候有些地方輪椅都卡住,有些斜坡也都很難上去,如果是身心障礙者自己推輪椅的話應該會更不方便,所以我覺得道路上的許多問題都需要盡快改善,讓身心障礙者能方便又安心的走在道路上。

【溫宗頎】
一大早,鄭永濬和我在門口集合,等待其他人的到來,準備去街上做身心障礙道路實地踏查,等許多人都到齊後,開始了今天的任務,首先,我當選坐輪椅的人,我很開心,因為這樣很放鬆,我們走了好幾百公尺,另外兩位同學也很努力地在記錄東西,到了下一條路,是時候該換崗位了,我被選到推輪椅,由於上次我被別人推,因此有一些經驗,老師有稱讚我推得好,另外兩位記錄的人也很認真,一邊測量道路,一邊努力的紀錄,我們在人行道上還遇到許多障礙物、變電箱和一些交通工具,大概又走了好幾公尺,我被選上記錄的人,我跟陳鏖軒一起紀錄,因為有了前面紀錄的經驗,陳鏖軒熟練的喊著不同的英文字母,每個英文字母和數字都代表一個東西,例如:流水號、物品等等的.....,沒想到我們因為默契還不錯,調查時間居然領先了,為自己爭取到了許多休息時間,最後,我們成功完成任務,並且吃到很多的麥當勞的食物。經過這次踏查,我發現花蓮的人行道很雜亂,大多的店家都會在門口擺放雜物,而且路面很不平,希望我們之後可以向政府提出改善政策。

【鄭永濬】
在今天上午,我和其他同學以及老師開始了金三角調查,在市區的中正路、中山路及中華路展開身心障礙者輪椅體驗以及實地踏查,每個人的工作都會輪流交替,有的人紀錄問題,也有的人幫忙推輪椅,更有的人在輪椅上體驗身心障礙者的不便,經過這一次的調查後我發現,在市區的中山路及中華路在身心障礙者行走時困難重重,推輪椅的人一下子有變電箱擋住就必須要換條道路行走,斜坡道下去更有人直接停車,就必須要尋找其他的斜坡道,在道路上一下子有路燈、電線桿、變電箱,一下子又有人在人行道上堆放雜物,身心障礙者要行走真是一門考驗,而且路面凹凸不平、磁磚破碎、幾乎沒有導盲磚,對視障者很不友善,所以希望政府可以注意這點,並且對人行道做適度的改善。

【趙向】
九月十號這天,我們到了花蓮市區的金三角做踏查,也就是中山路、中華路和中正路,每一條路都會來回走一遍,我們使用訪談對象說出的道路上之困難,列舉出九種分類,老師也特別去借了輪椅,為了讓我們體驗輪椅族的不便。
我們在每一條路上,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工作,有推輪椅、坐輪椅、用表格以及地圖記錄不便之處,過一條路會換人,輪到我推輪椅時,我覺得路上凹凹凸凸的,而且輪椅不好控制,別人用輪椅推我時,我也感受到了輪椅族的危險,差一點點就滑下馬路的感覺,真是可怕。
我在紀錄時,發現路上的障礙物真的非常多,單單一條路來回,記錄紙的兩面都滿了,尤其變電箱的問題最多,有的擋住一半的路,有的甚至整條路都擋住,原來是心障礙者在行走時這麼不方便。

林嘉琦2023/9/11 下午 03:06:18
3作者 全體學生
標題 訪談心得
內容
【陳鏖軒】
每一個研究中都會有一個訪談的階段,這個階段往往是讓第一次做研究的人最緊張的階段,我也不例外,第一次訪談時也很緊張。但後來發現其實他們人都很好,不需要太過緊張。而且在這4次的訪談中我也很順利的找到了我適合擔任的角色-紀錄。在訪談後,我從受訪者的分享中我覺得他們都很厲害,前兩位是因為他們很努力的在為身心障礙者謀福利,而且非常有毅力,堅持了很久,真厲害!而第三位是視覺障礙者,我覺得她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因為生病而快要成為身心障礙者前他沒有因此而大受打擊,反而是先去學了白手杖等以後會需要的技能,這點我覺得他真的很厲害。而最後一位是腦性麻痺者,但是他還是努力地完成他自己的夢想-玩飛行傘,真是厲害!而我從這幾次訪談中我學到的第一點是做事要有毅力,不要每次做一下就放棄,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才會成功。而第二點是我從後兩位身心障礙者身上學到的,就是做事時不要只想要靠一己之力完成,要在適合的時候求助,才會有好結果。這點我要多多練習,不要每次都覺得自己最好,不信任別人,這點我會盡快改進!

【溫宗頎】
最近,我們五年級的團體約好時間去訪談身心障礙人士,準備進一步的調查身心障礙人士的路權狀況,首先,第一位竟然是楊華美議員,經過她所提到的道路障礙物以及騎樓和道路擺放雜物,我們能更確切的推斷以及跟政府反應身障人士的道路改善。第二位是身心障礙人士的父親,他提到了許多道路的問題,例如:道路走到一半會有很多阻礙,以及斷裂導致身心障礙者出現意外。接下來是視障者協會,我們跟其中一位視覺障礙社工討論並反映以及提出問題,終於有了結果,跟之前的訪談一樣,都是因為一些道路破損的問題,但也有一些不一樣,有些提到經常會被善心人士幫助、或是一些障礙都很特殊。最後是經由楊華美議員的所推薦的-搭過飛行傘的身心障礙者,他所提出的觀點我都努力地用筆記抄下來:某些路的有些斜坡道有問題、無障礙設施需要改善,我都牢牢記在心,雖然講話有點不清楚,不過最後還是成功結束了這次訪談。
經過這次有趣又累人的訪談,我體會到了身心障礙者是多麼不方便,以及如何推對改善政策,希望訪談內容我可以記得住。

【鄭永濬】
在去年,我們做了一個有關於身心障礙者路權的研究,並且我們在今年的暑假,為了想要更了解身心障礙者的路權,於是我們進行了訪談,去訪問了許多的身心障礙者,有的人是視覺障礙者,有的人是議員,雖然我們在訪問的途中像是一個小記者一樣,非常開心,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但是還是有許多的困難,例如:我們在打逐字稿的時候,常常會聽不懂受訪問的人在說些什麼,而且有些人說話很快,所以逐字稿也很不好打,而我們在訪問的時候不只要一邊做筆記,還要聽受訪者的回答在給予適當的回應。真是不簡單,訪談真是一門學問阿!,而在訪談途中我也感到非常感動,因為我們有訪談許多身心障礙者,我從他們的一字一句中就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熱情,每個人都沒有因為自己的障礙而放棄,所以我們應該更努力的完成自己的本分,而且我要感謝爸爸和媽媽生給我一個健全的身體,持續去幫助更多的身心障礙者。

【趙向】
經過文獻的整理,我們整理了一些需要的訪談對象,分別有議員、身心障礙者、視覺障礙者以及身心障礙者的家長,分成兩組進行,一組查詢合適對象,另一組負責對他們分別要問什麼問題,我被分到這一組,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學習了如何從範圍廣一個問題,想出不同的分支,重要好的細節,我都可以找出來。
實際要訪談時,我到了當天才開始看訪談內容,沒有提早準備,坐在車上時臨時抱佛腳,這點需要改進。我們第一次訪談楊華美議員,我除了問我應該問的問題以外,並沒有繼續追問,可能是因為第一次訪談,比較沒有要追問的想法。
訪談結束後,老師告訴我,訪談就像是和受訪者聊天一樣,可以問一些問題,這讓我在第二次訪談時沒有那麼緊張,並分享我對身心障礙者走馬路的看法。雖然我有兩次訪談無法參加,但我在打逐字稿的時候,感受到身心障礙者的不方便,讓我獲益良多。

林嘉琦2023/9/2 上午 09:38:08
2作者 全體學生
標題 文獻整理心得
內容
【陳鏖軒】
每一個研究中會有一個文獻整理的部分,在這個部分中是要找出跟研究相關的資料。一開始我以為他就是找文章複製,再連接起來,非常輕鬆。但是在實際開始後,發現光是要找出適合的資料就很費工夫,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搞定,而且還要有耐心的閱讀大量的資料,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在找完資料後,要把資料連接在一起不是件易事。要先把內容相似的資料歸類在一起,再把資料濃縮後銜接在一起。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在做完之後很有成就感,也鬆了一口氣。而在過程中我也學到許多事情,像是我學到了如何在找資料的時候縮小搜尋範圍,快速找到資料。我也學到如何分辨資料裡的重點和贅詞,把資料濃縮。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在找資料的過程中培養耐心。在反覆閱讀大量資料的情況下,我慢慢地讓我自己適應這種狀況,也漸漸把對事情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改掉,讓我在做事的時候可以更有毅力!

【溫宗頎】
每周星期四時,都會上專題課,但有一周非常忙,老師請我們找出跟專題研究有關的文獻,當我在搜尋網頁輸入身心障礙人士路權時,大部分都會跑出維基百科,我記住老師唯一在網上查詢的規矩,就是不能在維基百科以及有著個人評論的網站查詢並張貼,我按照老師的規則並查詢,最後統整出可用的資料,當我打好最後一筆時,剛好也下課了。直到下個星期,我的文獻被老師刪了一大段,原因是大部分跟主題無關,我只好慢慢且小心翼翼得再去搜尋一些文獻,接下來是書的部分,我們去圖書館按照表單上所提到的書,從圖書館裡找出對應的,花了一些時間成功找出一些書來,我們在擷取書的內容並打在文獻整理的檔案上,最後,由老師檢核通過的文獻,都會運用在文章上,我也成功通過了。
經過這次文獻整理,既可以培養我的思考力,又可以培養我的觀察力,真是一舉兩得,希望可以把這些技能運用在生活上。

【鄭永濬】
從去年開始,我們開始研究了一個有關於身心障礙者路權的研究,我們為了要更了解身心障礙者路權的相關細節,於是我們就依照著我們的目的上網找了許多的文獻,能夠更有力的支持我們的研究,雖然找文獻看似簡單,但是,過程中困難重重,例如:我們在找文獻的時候,我們有一項研究目的地相關文獻非常少,就必須要思考調整原本的設定,而且在找文獻的時候,必須要從中找出於主題有關的內容,非常的麻煩,而我們也只好一則一則的慢慢挑選,但是我一想到,我們是為了身心障礙者而作這個研究,為他們站出來,我就會更有動力的持續研究下去,而我研究到現在,我發現,我們現在的人都因為自己的方便,造成身心障礙者的不方便,都在騎樓擺放東西,在斜坡道前停車,都會對身心障礙者產生很大的麻煩,讓身心障礙者行走更不方便,雖然身心障礙者只是少部份的人,但是,他們也有權利,所以我們應該也要重視他們,打造每個人都能安心生活的美好環境。

【趙向】
我這個年級,專題的主題為身心障礙者路權,四年級時曾經去過宜昌一街做道路的調查,發現路上有一些凹洞和障礙物,我在走的時候都撞到電箱,如果身心障礙者走在路上,那豈不是更危險?
我們經過這次調查後,使用東華大學圖書館借書的網站,找到一些跟我們主題相關的書籍,並從網路上找這些書的重點摘要,並將它們分類,看它是我們研究目的的哪一類。接著是去東華大學借書,因為這間圖書館很大,所以我們找了很久,也有因為被人借走而沒辦法借的書。
然後看書且打書中有關身心障礙者路權的內容,在漫長的打字中,我得知了一些對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或是他們常常去的地方。最後是引用書中的內容,將它們分成兩段,變成一篇順暢的文章,我學會了找出內容的重點,並把它提出來。

林嘉琦2023/9/2 上午 09:37:29
1作者 全體學生
標題 宜昌一街調查心得(四年級時)
內容
【陳鏖軒】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去宜昌一街做路況調查,發現路上有許多會造成身心障礙者行走不便的事物。而透過這次的路況調查,讓我發現原來我們平常因為貪圖方便就做出的許多行為竟然會讓身心障礙者受傷甚至喪命。例如:把雜物隨手堆放在人行道上會讓盲人撞到受傷、違規停車會讓盲人撞上並讓輪椅族走到馬路上被車撞、在騎樓停放機車會讓輪椅族無法通過並無法轉彎。我們也發現有許多地方其實原本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因為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出現破洞、有些地方碎掉、有些地方經過風吹雨打後變平了、有些地方的紅線因為被雨沖掉了,變得可以停車,就會有車因為不知道這裡是紅線而停放車輛擋路……等。所以我們以後不能因為貪圖方便就做出這些行為,這樣身心障礙者才能開心上路,平安回家!

【溫宗頎】
當我們離開校門時,我心裡想著:終於可以出去外面透透氣了,我帶著愉悅的心情走出校門,一開始,老師要我們觀察輔助身心障礙人士的設施,並且找到許多對身心障礙人士很危險的地方,把它用相機拍下來,我在宜昌一街的人行道上找到導盲磚、在宜昌國小對面的一所學校找到了會說話的紅綠燈,後來當我走到宜昌一街的近頭時,由於前面剛好有一座紅綠燈,所以老師請我們學盲人,閉著眼睛走路,我覺得好有趣,最後,我們在回學校的路上,看到了許多陡峭的斜坡,我們發現這些斜坡也會使一些行動不方便的身心障礙人士跌倒、受傷,我發現在路上,我觀察到有些輔助身心障礙人士的設施也有些破損,希望以後政府也能注意到這點,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
我們經過這次調查,利用這次拍下來的照片、和經驗,整理出一份報告,最後發表給其他同學聽。我覺得經過這次活動,讓我知道那些設施可以幫助身心障礙人士,並更深刻的知道可以如何幫助他們。

【鄭永濬】
在一天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很不幸的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上課,但是由於我得知這兩堂專題課可以出去踏查,所以感到非常開心(這是一個比較值,比起在原班上課好多了,但是是假日的話我就不會那麼認為了)期待著何時能踏出校門八十分鐘。
那天下午我們準備了紙和筆,就和陳鏖軒、趙向和溫宗頎以及諸多實習老師出校門實地踏查了,一路上我們拍了又拍,寫了又寫,紀錄了好多道路上的缺點以及需要改善、也可能造成民眾受傷、不方便的點,比如說:路中央的欄杆,可能會讓視障者撞上去,造成傷害、還有斜坡過斜(這裡我跟其他三位同學都學到了一個新知識,那時咖啡老師有跟我們解釋,那裡的斜坡不符合標準,政府訂的標準是小於8.33%也就是1:12,但是小於二十公分還是會放寬標準),導致下肢障礙者的輪椅衝出去,影響生命安危……等。
這次的實地踏查我覺得非常好玩,它不但讓我們認識現在的道路有多可怕,還認識了坡道標準,同時也推進了論文進度,真是一舉多得,我希望以後也可以多去實地踏查,多認識一點知識。

【趙向】
因為專題課的主題是身心障礙者路權,我們想要調查身心障礙者在馬路的行進狀況,所以選擇離學校最近的宜昌一街,在二月八號進行,經過調查之後我發現,人行道有很多問題,例如:馬路坑坑洞洞,會使人的腳卡在裡面;人行道太多障礙物,導致盲人會因為撞到而受傷;斜坡過斜會讓輪椅滑到馬路上;還有碎石頭太多,踩到之後會滑倒等問題,它們會帶來身心障礙者的不方便,甚至有可能使他們有生命危險,所以請店家不要把門口的道路放滿各種雜物,也請車主要注意,不能違停在紅線和人行道,而民眾也應該要有正確使用道路的知識,才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林嘉琦2023/9/2 上午 09:36:53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第二次國家報告 易讀版2021
作者 衛生福利部
出版社 衛生福利部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調查台灣身心障礙者後,介紹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書本,有
CEDAW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RPD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CRPD施行法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
ICF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 系統
IEP 個別化教育計畫
NGO 非政府組織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導讀
通用設計:
政府已經告訴大家怎麼做通用設計和無障礙,例如:開會、上學、交通、看醫生、建築物等都要加入通用設計和無障礙,讓環境變得更好(p.8)
法律有規定要推動無障礙。
例如:在學校、搭火車、坐船
還有在機構、監獄
都要有無障礙設施
鄭永濬2023/9/8 下午 02:03:18
4書名 通用設計
作者 奧利佛•赫維格
出版社 龍溪國際
簡介(摘要)
書內寫出如何設計住家和現實中的通用設計、從頭到腳的老化裝置和作者的五項假設:
假設一明日的世界將更高齡化、更多變、更難以達成共識
假設二未來的致勝關鍵不是設備及更智慧化的特色,而是人類的生活益形便利的產品
假設三人類持有的觀念將徹底改變。人類不會著手發展氣動式輪椅,寧願搭建任何人都能使用的無障礙房屋與空間
假設四均衡性改變了時代,新一代的銀髮族,不在站在藥局前排隊等著領藥 ,反而成為公司的售貨員。需求締造出新產品,而選擇締造了市場
假設五研究老年人能產生更出色的設計

導讀
三、通用設計理念與實施
(P.17)
同時,聯合國的身心障礙者人權協議,亦以通用設計為主軸,該協議明確指出,通用設計「係指力求讓所有人都能使用的產品、環境、計畫及服務設計,無須加以調整或採用專用設計。」通用設計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少數族群與特殊族群的權益,如同大多數關鍵試驗者與最挑剔的使用者一般,都能獲得保障。
陳鏖軒2023/9/8 下午 02:01:56
3書名 台灣身心障礙者人權指標調查報告
作者 王增勇
出版社 社團法人中國人權協會
簡介(摘要)
西元1984年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確保對人類尊嚴與價值之確認及人民基本自由權利之保障,自此之後,普世人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本會致力於人權的深耕工作,以追求世界人權宣言所揭示

導讀
13-不同身分動司法權各項指標之評估後果
無障礙環境成為口號,無障礙環境的推廣是評估身心障礙是否獲得平等對待以及公平餐與社會的重要指標。在民國79年,殘障福利法,修法及時明定五年內要完成無障礙環境建設之條款,更甚者,在86年身心障礙保護法修法後,除了明訂各項業主管機關外,從中央到地方更明訂了應設置無障礙環境推動委員會,以結合地方行政單位、專家及身心障礙團體代表以推動各縣市無障礙懷境之相關業務。
溫宗頎2023/9/3 上午 10:24:13
2書名 認識身心障礙者特質與需求
作者 李婉銣
出版社 衛生福利部
簡介(摘要)
身心障礙者與非身心障礙者有相同的需要,但也有各自獨特之處,因此社會有責任透過各種方式減少各種障礙,使每一位身心障礙者能發揮潛能、充分有效參與社會,進而達到自我實現。
導讀
本法所稱身心障礙者,指下列各款身體系統構造與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及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經醫事、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職業輔導評量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 :
1.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
2.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
3.涉及聲音語言與構造及其功能
4.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
5.消化、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6.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7.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8.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能(p.5)
看到「人」的本質與權利,而非看見損傷:隨著生命的發展,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面臨不同的損傷情形,社會大眾應將焦點放置於身心障礙者是否因其損傷情形,導致權力受損。(p.6)
趙向2023/9/2 下午 09:38:45
1書名 通用設計理念應用於交通運輸環境改善之初探
作者 曹永慶、董基良、鄭銘章、吳志富、黃維信、許峻嘉、吳東穎、徐培傑、范雪芹、方恪修、陳一昌、張開國賴靜慧
出版社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簡介(摘要)
在這本書內有提到國內交通運輸設施與環境概況調查,例如二之一道路之問題點二之二場站之問題點二之三車輛之問題點以及適用身心障礙者之國內外公路公共運輸車輛規格也列出日本、愛爾蘭、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計程車。書內也寫出通用設計於交通運輸環境之導入和通用設計理念之發展背景和交通運輸導入通用設計之設計要素 。
導讀
(P.1-1)
無障礙交通係指一個完善的交通與建築環境,能依各類人(如一般人、高齡者、兒童、肢體障礙者、使用輪椅者、智力障礙者、視覺障礙者、語言障礙與多重障礙者)之需要,提供合適的交通設施與運輸服務,以便使各類人能夠依其需要選擇適合之運輸方式且能無困難的使用。
無障礙交通之構成有3個系統:無障礙人行道系統、無障礙運輸服務方式、無障礙建築物與公共場所。
(P.1-1)(P.1-2)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凡65歲(含)以上老年人口占該國總人口比率7%以上者,便成為所謂的高齡化社會;而依據行政院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早在1993年高齡人口比率就已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
(P.1-2)
未來的交通運輸環境也必須因應此種多樣化的使用與互動,最大的可能,使所有人皆可使用。此一概念恰與通用設計之精神相符,因此為了因應我國人口高齡化的趨勢,如何將所有不同用路人的元素及需求考慮在內 ,不只是考慮正常使用者也考慮每一個個體如高齡者、兒童或是身心障礙者等,讓國內交通運輸環境的設計能讓所有人使用,應是政府部門未來再改善交通運輸環境的重視及思考課題 。
陳鏖軒2023/9/2 下午 01:14:12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身』不由己~探討花蓮縣身心障礙者使用道路現況與未來」研究報告書林嘉琦2023/9/28 上午 10: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