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AI-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專題名稱 | 無所不在的AI-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
專題描述 | 當人類的科技愈來愈發達時,我們的生活也充斥著無所不能的AI科技,小至居家掃地機器人,大到自動駕駛的無人機,甚至現在還能做到人臉辨識及智能語音,而對正在學習的學生來說,一款ChatGPT正開始爆紅,引發學術界的軒然大波……這些AI科技的發明表面上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便利,但另一方面卻可能淪為詐騙集團的工具,甚至未來還有取代人類的隱憂。 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次小論文的研究,探討慈濟小學高年級學生、家長對於人工智慧的認識,並提出這項議題的建議,也可以藉由這次的學習歷程,為AI科技的發展作一份見證。 |
隊伍名稱 | 慈小AI隊 |
指導老師 | 王佩茹 徐楹茜 |
參賽學生 | 余祐樘 李言襄 吳羽祥 黃嘉興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4 | ![]() | 作者 山姆·阿特曼、保羅·布赫海特、凱德·梅茲與微軟公司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ChatGPT 描述 尋找ChatGPT的特點、局限、服務、評價以及影響等。 像是:ChatGPT用途廣泛。例如:編寫信件 ChatGPT其前身InstructGPT相比,ChatGPT試圖減少有害和誤導回覆。例如,問InstructGPT「告訴我2015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何時來到美國」時,它會認為這是對真實事件的描述,而ChatGPT則不會。 | 吳羽祥 | 2023/9/26 下午 01:33:58 |
3 | ![]() | 作者 古明地正俊、長谷佳明 來源 https://ofeyhong.pixnet.net/blog/post/225060183 描述 AI就是人工智慧,最近最有名的就是AlphaGo打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AlphaGo就是人工智慧,電腦打敗人腦。 而這本書就是在講AI,講AI是怎麼來的,AI的技術、AI的商業案例以及AI未來的發展,和發現現今生活AI無所不在,例如:手機,現在到處都是AI。 舉例,2020年新款的iPhone12發表,iPhone12 PRO的相機多了一個LiDAR,這個LiDAR是什麼? 不知道。 但iPhone12 PRO就加入了LiDAR(AI)掃描儀。 另外書中還有舉例最近很流行的智慧音箱也是一樣人工智慧技術,這叫語音辨識,蘋果的語音助理Siri也是AI,另外還有各種的機械人等等。 我發現原來現今人工智慧已經運用在各行各業,各個層面,例如:打車軟體、導航軟體,聊天軟體、各種辨識功能等等。 | 吳羽祥 | 2023/9/12 下午 10:16:59 |
2 | ![]() | 作者 黃怡寧 林易辰 臺師大科學教育博士班中耕耘研究的地球科學老師 來源 科學月刊 第643期 描述 ChatGPT 的出現凸顯了人機合作的新樣態。在過去以搜尋引擎為主要工具的時代,若要撰寫歷史人物報告,學生需要自主拆解任務的結構與元素,再利用網路資源尋找對應的資訊,重新構成最終成品。不過今日若使用ChatGPT,只要輸入歷史人物的姓名與指令,例如「500 字人物簡介」,不需要內容綱要便能產出一篇結構完整的介紹。在上述例子中,運算思維的第一步「拆解問題」產生了質的改變。過去科技教育強調學生需要具有辨識問題中不同組件的能力,然而AI 具有更強大的運算力,能利用機器學習做出判斷,高效地辨識出問題中蘊含的元素。在ChatGPT 的支持下,使用者最需要關心的是如何給予AI 涵蓋完整目的與需求的指令,以確保AI 產生的內容與任務目標一致。換句話說,問題拆解已成為啟動運算思維的關鍵能力,生成式AI 的出現也讓運算思維內涵中「釐清問題」與「闡明目標」的重要性更為顯著。若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審視這種轉變,生成式AI 的出現似乎使問題拆解的核心需求由「拆解系統成各獨立部件」轉為「如何建立問題拆解的規準/邊界以供AI 運算」。 此外,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從原先「發展能力」的考驗移動到了「判斷能力」的考驗。基於更進階的AI訓練方式,AI 的生成結果包含了隨機性,不再侷限於原始的訓練資料集。因此在與電腦合作時,學生花最多精力的步驟也將不再只是安排演算法或撰寫程式,而是針對AI 的產出進行結果判斷,例如驗證結果的可用性、判斷資料來源的可靠性等。而這一項關鍵將成為科技領域教師未來的挑戰。 | 黃嘉興 | 2023/9/9 下午 01:47:38 |
1 | ![]() | 作者 張樂妍 來源 科學月刊 第643期 描述 此時社會大眾對於人工智慧的想像及概念從攻占世界的機器人變成Apple iOS 個人助理Siri。在這股潮流中,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發現AI 是極大的潛力股,大型企業開始朝向大數據分析與AI 發展,更紛紛將資金投入應用的開發。到了2017 年,隨著軟硬體蓬勃發展,機器學習等技術使用門檻降低,AI 的突飛猛進讓臺灣科研與產業開始數位轉型。將AI發展納入國家政策、推動產業與AI 結合。同時,一篇不同於一般AI 模型探討的論文,標題寫著「你只需要注意力」(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醞釀了五年的巨浪 「就是一篇專業論文,可是它不是在討論理論、模型。你仔細看的話,它講的就是生成式AI 第一代的想法。早期我們講的AI 比較像決策型AI,它會幫你做決定,所以被大家投入不同資料訓練、運用到各領域。但這篇論文卻注重在訓練生成的能力。原來,當臺灣社會還在讓AI 學著辨識人臉、偵測交通違規等情況時,已有科學家開始訓練AI 生成文本。通常實驗室發表的技術與實際上應用約相隔五年左右,2017 年到2022 年底,差不多五年,ChatGPT 就出現了。如今,ChatGPT 在出世的幾個月內已推出第四代,已然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更有眾多新興產業隨浪而起。然而,在國際各家科技龍頭不斷推陳出新的時刻,臺灣似乎晚了別人一步。 企業陸續推出生成式AI 產品,也讓我們不禁反思,為何臺灣對於這一浪潮感到意識模糊?我們確實在看到科技產品在全世界風起雲湧時,才意識到自己應該要有所動作。若從全球分工角度來看,臺灣並不是市場的驅動者,無法像Google、微軟(Microsoft)等大型公司能直接導入新技術。 | 黃嘉興 | 2023/9/9 下午 01:28:34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9 | 作者 李言襄 標題 線上共學 內容 2023年9月9日 人:李言襄 余佑樘 吳羽翔 地:線上 心得:我們第一次在線上討論AI,大家都覺得很新鮮,我們一起討論了一下小論文要做甚麼,最後我們決定要完成對大眾的問卷。我們討論了很多的題目,確定訪問對象,也試著完成了問卷初稿以及題目設計透過討論,我發現到了AI其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也常常需要AI的幫忙,但我們常常會不當使用所以我們一定小心地使用,保持判斷和思考的能力,不要因為方便而過度使用和依賴,這樣可能會導致很大的損失以及後果。 | 李言襄 | 2023/9/27 下午 09:21:37 |
8 | 作者 李言襄 標題 第一次會議紀錄 內容 20230811第一次討論會議紀錄 時間:112年8月11日 晚上9點到9點22分 出席人員:佩茹主任、楹茜老師、祐樘、嘉興、羽祥、言襄 地點:LINE線上會議 紀錄人:李言襄 討論議題:論文主題-人類會不會被AI取代 初步問題發想: 羽祥:人類會不會被AI取代 言襄:AI會不會害到人類 祐樘:人類職業會不會被AI取代 嘉興:人類會不會被AI統治 決議: 1. 確定討論本主題 2. 想一到二個隊名 3. 找五份資料,可以是書籍、雜誌、網路文章,貼在WORD檔下次討論 4. 看歷年來小論文得獎的作品 下次會議時間8/16星期六慈小604教室 心得: AI可能對人有威脅,也有可能帶來幸福 如: 認為AI對人類將來有很大的威脅,主要有以下理由: 1. AI會遵循科技發展的加速度理論。 2. AI可能會有自我改造創新的能力。 3. AI進步的速度遠遠超過人類。 4. 人類會有被滅絕的危機 但也有很多好處如: • 高精確度且可減少人為失誤。 人類很可能會在繁瑣和單調的任務中犯錯,但如果編程正確,電腦就可避免這種錯誤。 ... • 實現重複性任務自動化。 • 輕鬆處理大數據。 • 更快速做出決策。 • 數位助理支援。 | 李言襄 | 2023/9/26 下午 01:11:58 |
7 | 作者 余祐樘 標題 觀賞科學少女 內容 前些日子,我們全家一起去電影院看有關AI的電影《科學少女》,這個電影大概是這樣的:有位高中生劉子瑜,面對母親去世的消息,非常難過,寄託於程式研究的工作。她的爸爸是位科學家,他從實驗室帶回一個與亡妻容貌一模一樣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艾普洛,希望可以藉以慰解子瑜的喪母之痛,但卻令子瑜難以非常接受。子瑜的學校轉來了一名轉學生,兩人一起參加青少年圖靈大賽,研究如何優化子瑜開發的Happy Phoebe APP,漸漸產生曖昧的感情。子瑜漸漸地接受溫柔而堅定的艾普洛,卻仍未意識到危機的腳步已經默默逼近...。 我看完這部電影很感動,失去一位母親會讓自己如此悲痛欲絕,所以珍惜好自己的家人、擁有的環境或物品,保持著感恩心,才可以漸漸進步。到底什麼是AI呢?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指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通常人工智慧是指透過普通電腦程式來呈現人類智慧的技術。 現在的AI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有可能會威脅到我們人類,AI的發明只是想幫助人類,並不是拿來詐騙、考試作弊...等不好的事。現在的技術已經快要可以把AI設計在程式裡、手錶裡或眼鏡裡,那個時候雖然我們人類的科技會大幅提升,但是距離AI部分取代我們越來越近,也離AI有可能會統治我們更近。 | 余祐樘 | 2023/9/24 上午 10:42:05 |
6 | 作者 吳羽祥 標題 李飛飛演講 內容 在今年3月的時候,我們學校很榮幸可以邀請到李飛飛博士來到我們學校跟我們這一群國小、國中與高中的學生,敘說AI的產生與AI如何運用大數據來幫助人類,然後在博士演講完了之後,有問問題時間,這時,國中與高中都有人問問題了,接著就輪到國小了!我就勇敢地提出問題了,問題:【請問當AI和機器人結合的話,那我們人不就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嗎?】博士回答:【你可以控制他要做什麼,你可以叫他去殺人,也可以叫他去做好事,決定全都在我們手中,可是如果AI把人殺光了,到時候地球上都會是AI霸佔,沒了人類,AI就會自相殘殺,那麼地球就完了。】我一聽完這個,我立刻冒出冷汗。 我聽完李飛飛博士的演講之後,我覺得AI原來可以有那麼多功用,而且我還知道了大數據是什麼,實在是收益良多啊! | 吳羽祥 | 2023/9/16 下午 03:57:43 |
5 | 作者 吳羽祥 標題 20230909第四次聚會討論紀錄心得 內容 最近Chat GPT橫空問世,人工智能大爆發,每個科技大廠(例如:google、microsoft等)都推出各種人工智能軟體,AI(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實現全球普及的現象,而且人工智慧在各大行業中已開始嶄露頭角,AI已經讓各行各業產生巨大的改革了。 相信我們在未來,街道上應該隨處可見裝有人工智能的汽車、摩托車、腳踏車等等,但是如果有人的地方都有人工智能的話,那我們人類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包含用處)是什麼?為什麼要有人類?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且我們有很多職業AI都可以去完成,還比我們人類多了高效率、低失誤,而且AI不需要睡覺,所以可以在極少人力的情況下,做出高難度的物件(例如:汽車、手機、平板、電腦、手錶等) ,但同時,AI其實也有壞處的,像是造價昂貴(機器、儀器)和有工作限制等等,所以我覺得AI很好用,但我發現其實AI也是有壞處的,所以我們要盡量小心使用AI產品,才比較不容易碰雷。這就是我的心得分享與會議記錄。 | 吳羽祥 | 2023/9/16 上午 09:39:17 |
4 | 作者 余祐樘 標題 第二次討論會議紀錄 內容 什麼是AI? AI的生活應用~含訪談(醫療、教育、詐騙) 哪些職業會被AI取代? 了解慈小師生對AI的看法 結論 心得: 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中嶄露頭角,不僅是下棋、教育、資訊工程業的發展方向,也對醫療產生巨大的改革。 相信在未來,我們隨處可見人工智慧,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人工智慧,那我們人類的用處是什麼?而且我們有一些職業有可能會被AI取代,例如:餐廳的送餐員、飯店的服務人員、醫生、老師……等。雖然有些人認為AI又不是實體的,不會對人類有害,但是AI可以進入所有電子系統,當它意識到自己有危險時,會發動所有核武器,這就是中國大陸的天網系統,這將會是人類的浩劫。 | 余祐樘 | 2023/9/10 上午 09:21:05 |
3 | 作者 黃嘉興 標題 2023/08/23第三次討論會議紀錄 內容 心得感想: AI是一種能夠透過數據分析的過程(Big data),去做到人類無法想出來的方法,在經由閱讀醫療方面的文章知道AI甚至能透過數據分析精準判斷病人的狀況,也可以運用在遠距監測、AI示警係統、虛擬助理等,讓在偏鄉的病人也可以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而在醫療機構也可以依靠機器人幫助護士監控照護品質,甚至是當患者的陪伴。也有醫院已在使用大數據分析,建立資料庫,透過AI攝影機,將病的活動行為進行偵測並加以紀錄,配合資訊科技在病人未發生活動行為或狀態異常發出警告,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升病人的安全同時也能提升照護品質。但是虛擬護士看似可以取代人類,但同時也發現虛擬護士在醫療這方面也會面臨一些的問題像是他無法理解盒參與護理的職責感知和複雜的決策能力。整體而言,AI在醫療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很多,但AI仍有許多在技術上的缺陷要改進。 | 黃嘉興 | 2023/9/9 下午 10:45:13 |
2 | 作者 黃嘉興 標題 黑天鵝理論為何?CHAT GPT優缺點 內容 今天我們針對AI的功能及應用進行討論~~ AI是一種能夠透過數據分析的過程(Big data),去做到人類無法想出來的方法,在經由閱讀醫療方面的文章知道AI甚至能透過數據分析精準判斷病人的狀況,也可以運用在遠距監測、AI示警係統、虛擬助理等,讓在偏鄉的病人也可以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而在醫療機構也可以依靠機器人幫助護士監控照護品質,甚至是當患者的陪伴。也有醫院已在使用大數據分析,建立資料庫,透過AI攝影機,將病的活動行為進行偵測並加以紀錄,配合資訊科技在病人未發生活動行為或狀態異常發出警告,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升病人的安全同時也能提升照護品質。但是虛擬護士看似可以取代人類,但同時也發現虛擬護士在醫療這方面也會面臨一些的問題像是他無法理解盒參與護理的職責感知和複雜的決策能力。整體而言,AI在醫療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很多,但AI仍有許多在技術上的缺陷要改進。 | 黃嘉興 | 2023/9/9 下午 05:19:25 |
1 | 作者 李言襄 標題 第一次會議紀錄 內容 20230811第一次討論會議紀錄 時間:112年8月11日 晚上9點到9點22分 出席人員:佩茹主任、楹茜老師、祐樘、嘉興、羽祥、言襄 地點:LINE線上會議 紀錄人:李言襄 討論議題:論文主題-人類會不會被AI取代 初步問題發想: 羽祥:人類會不會被AI取代 言襄:AI會不會害到人類 祐樘:人類職業會不會被AI取代 嘉興:人類會不會被AI統治 決議: 1. 確定討論本主題 2. 想一到二個隊名 3. 找五份資料,可以是書籍、雜誌、網路文章,貼在WORD檔下次討論 4. 看歷年來小論文得獎的作品 下次會議時間8/16星期六慈小604教室 心得: AI可能對人有威脅,也有可能帶來幸福 如: 認為AI對人類將來有很大的威脅,主要有以下理由: 1. AI會遵循科技發展的加速度理論。 2. AI可能會有自我改造創新的能力。 3. AI進步的速度遠遠超過人類。 4. 人類會有被滅絕的危機 但也有很多好處如: • 高精確度且可減少人為失誤。 人類很可能會在繁瑣和單調的任務中犯錯,但如果編程正確,電腦就可避免這種錯誤。 ... • 實現重複性任務自動化。 • 輕鬆處理大數據。 • 更快速做出決策。 • 數位助理支援。 | 李言襄 | 2023/9/9 下午 12:15:40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 | 網站名稱 什麼是 AI?了解人工智慧 網址 https://www.oracle.com/tw/artificial-intelligence/what-is-ai/?source=rh-rail 網站簡介 人工智慧條款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一個集體的代名詞,是指能執行複雜任務的應用程式,這些複雜任務曾經需要人工輸入,例如與顧客線上溝通或下棋。這個詞常與它的子欄位交換,包括機器學習 (ML) 和深度學習。 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舉例來說,機器學習著重於建立能從資料中學習,或透過所存取的資料提高績效的系統。其中一項重要的區別是:雖然所有機器學習都屬於 AI,但並非所有 AI 都是機器學習。 為了完全發揮 AI 的價值,許多公司都投入大筆資金發展數據科學團隊。資料科學結合了統計、電腦科學和商業知識,從各種資料來源中萃取出價值。 AI 與開發人員 開發者使用人工智慧來更有效率地執行手動完成的工作、與客戶連結、識別模式及解決問題。為了開始使用 AI,開發者應該具備數學背景,也應該舒適地使用演算法。 開始使用人工智慧建立應用程式時,有助於從小規模開始使用。透過建立相對簡單的專案 (例如 Tic-tac-toe) 來學習人工智慧的基本知識。進行學習是所有技能的好方法,而且人工智慧並無不同。一旦您成功完成了一或多個小型規模專案,人工智慧能夠帶給您什麼限制。 AI 技術如何協助組織 人工智慧最核心的原則是複製並超越人類感知世界及反應的方式。AI 正快速成為創新的基石。通過各種機器學習技術,可以識別出資訊模式並進行預測,AI 為您的業務增值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更全面地深入了解大量可用數據 藉由預測自動執行過於複雜或繁瑣的工作等。 | 李言襄 | 2023/9/17 下午 08:50:31 |
4 | ![]() | 網站名稱 AI的奠基者:麥卡錫 網址 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id=5579 網站簡介 創造AI人工智慧是一位名叫麥卡錫的人,於1971年獲頒圖靈獎,他的研究聚焦於認識論問題,試圖了解智能行為需要哪些資訊和推理模式。麥卡錫出生於美國波士頓,他受到共產黨父母的影響,對蘇聯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與蘇聯計算機科學家建立了友誼。他學會說俄語,在多次訪問蘇聯後意識到該政權侵犯個人權的行為。他積極支持蘇聯計算機科學領域專業人員的人權,也逐漸遠離共產主義思想,不再沉迷單一主義思想。麥卡錫與他人合著了《自動機研究》。在1956年的一場會議,他靈機一動,改用了AI一詞,立刻廣受歡迎,為該領域的專家和大眾所接受。不過接踵而來的好奇是,AI是否有道德節制?麥卡錫面對誤解AI的大眾,遭追問時曾反問:「照你的說法,AI應該很容易實現。為什麼(你認為這應該很容易)呢?」 | 余祐樘 | 2023/9/13 下午 08:45:59 |
3 | ![]() | 網站名稱 不可能卻成為可能!ChatGPT 是一場黑天鵝事件 網址 https://www.technice.com.tw/issues/ai/54202/ 網站簡介 所謂的「黑天鵝理論」指的是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並可能造成極大的衝擊。這用來形容正在全世界掀起颶風的人工智慧(AI)機器人ChatGPT,可以說是非常適合。 以下是 ChatGPT黑天鵝事件的跡象,一種不可預見的罕見事件具有深遠的影響,事後看來,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已經有很多的學校中的老師和學生開始使用ChatGPT。雖然這也引發了一些教育者對作弊、抄襲的指控,以及學生和教授之間在後ChatGPT世界中的不信任氛圍,但學會使用這些工具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為學生的作業提供線上幫助的學生服務公司Chegg的首席執行長Dan Rosenzweig就指出:「我們認為這一次是真正的、變革性的變化,人們將需要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東西。」 在過去五年中,大科技公司的各種想法似乎都停滯不前,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和元宇宙等。但OpenAI就像是在這些科技巨頭面前點燃了一把火。自從該公司公開ChatGPT以來,突然之間,所有公司都離不開AI。 因為害怕搜尋引擎巨頭地位被Bing和ChatGPT取代, Google甚至還而發布了「紅色警戒」,並迅速轉向AI的開發;原本一心一意朝向元宇宙的Meta也開始將話語轉向AI;與此同時,亞馬遜則是開放了一些AI開發相關的職位,並表示要帶來亞馬遜搜尋的「重新想像」和「互動對話體驗」。 | 余祐樘 | 2023/9/9 下午 10:45:26 |
2 | ![]() | 網站名稱 人類的確會被AI取代,但不會完全被取代 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082897 網站簡介 AI愈來愈厲害,我的工作會被取代嗎?」自ChatGPT發布後,可以說全民都陷入了AI 2.0狂熱中。目前人類對AI的共同憂慮,是人類會被取代。但從《哈佛商業評論》本期系列文章讀來,可以精準地說,至少到目前為止:人類的確會被AI取代,但不會完全被取代。自從去年11月Open AI發布「生成式AI」ChatGPT後,至今半年來,可說全民陷入了AI 2.0狂熱中。全球上億人口每天調校ChatGPT的功能與記憶,讓它愈來愈強大。本期封面故事就以AI為主題,刊登許多國際知名學者對AI在製造業、銷售服務,與工作職場等領域的全方位影響。 | 黃嘉興 | 2023/9/9 下午 10:42:08 |
1 | ![]() | 網站名稱 什麼是人工智慧 (AI)? 網址 https://cloud.google.com/learn/what-is-artificial-intelligence?hl=zh-tw 網站簡介 人工智慧的定義: 人工智慧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這些電腦和機器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而這類行動原本需要人類智慧判斷或涉及超出人為分析能力上限的資料規模。 AI 是一個廣泛版圖,包含許多不同的專業領域,包括電腦科學、資料分析與統計資料、硬體與軟體工程、語言學、神經科學,甚至是哲學和心理學。 在業務營運方面,AI 是一組採用機器學習技術和深度學習的技術,可用於資料分析、預測和預報、物件分類、自然語言處理、推薦、智慧資料擷取等。 | 吳羽祥 | 2023/9/9 下午 10:3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