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塔基力Takili - 崇德遺址博物館草案
專題名稱 | 重現塔基力Takili - 崇德遺址博物館草案 |
專題描述 | 壹、研究動機 紀宥安、黃詠安(2023)全國科展作品-窯烤Fe砂-探討台灣東部海岸鐵砂煉鐵之可能性,在崇德遺址發現崇德海邊砂灘鐵砂可以煉出鐵塊。這是參考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介紹的煉鐵方式煉成,崇德台地有重要的考古遺址,而附近的立霧溪也有淘金的歷史,當地居民以太魯閣族原民居多,族人提議建議興建遺址博物館,並彰顯太魯閣族文化,於是我們做了一些自然與歷史人文的研究,研擬了興建崇德遺址博物館的草案。 貳、研究目的 一、了解太魯閣族文化 二、了解崇德地區發展史 三、研擬興建崇德遺址博物館草案 了解崇德的遺址.,興建博物館 |
隊伍名稱 | 難民收容所 |
指導老師 | 徐彥哲 郭千睿 |
參賽學生 | 徐宥豐 邱晟祐 廖泓理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徐宥豐 標題 訪談逐字稿 內容 訪問者:徐宥豐、徐彥哲 受訪者:紀宥安、黃詠安(照片41) 訪問:請問煉鐵的流程? 受訪:準備沙子,然後砌窯,砌窯就是堆紅磚然後抹陶土、烤乾,然後要點燃木炭,然後點燃木炭後把它放進去,然後倒沙,歐,然後砌窯前要先鋪一層沙,然後再放紅磚,然後你可能也要挑最後的底座,可能底下要放些石頭或是板子,不然會燒到地板,然後不能放空心磚,會爆掉。體驗時要採的沙是要採崇德的沙獲利霧溪的,那邊的含鐵量都還蠻高的,我們自己研究都含有蠻高的。然後放沙就是煉嘛,你就看痾我們大概是半小時加一次沙子跟炭精,每半小時再補一次這樣。然後我們都是煉一整天,然後晚上火不要熄就繼續燒,因為我們大概都是從十點、十一點就開始煉,然後煉到下午,然後下午我們就五點收,然後就不再放炭精,然後裡面還會剩一些火嘛,有一些還滅熄滅我們就讓它燒,然後隔天再來把它拆掉,因為你當下就算沒有火拆掉的話還是會燙,然後我們就會放隔天,隔天早上再去拆,把裡面的東西挑出來,然後我們就是用手套一個一個挑,挑一些可能渣或鐵,就是金屬塊,大概就是這樣。 訪問:大聲一點。 受訪:你們不是會做那個煉鐵體驗嘛,就是節能減碳,就是不要造成那邊居民的困擾及空氣汙染,然後地點最好跟當地的原住民討論,就是應該尊重當地的原住民,然後我們知道花蓮縣文化局對這個有相關的想法,我覺得他們沒有在做這個的原因第一是可能他們比較忙沒有時間在這個上面,第二個很重要的是他們有可能協調不到這個地方去蓋,所以就像剛剛講的,你一定要注意到當地,因為那邊的地雖然可能沒什麼再用,但是地都有人,然後蠻多人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去訪談他們說那邊的地都蠻妙的之類的,然後你一定要去做協調,再來,我給的建議是如果你們有機會的話,可以去找文化局那邊的人,或者相關有關這個計畫就是他們有叫崇德教育推廣案,你們可以去找有關這個相關的人員,然後你們可以去跟他們做訪談。就是你們就可以知道文化局那邊的想法與遇到的困難,因為他們沒有做有可能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做而是遇到一些困難,是目前沒有辦法解決的。所以你一定要很清楚的知道現在他這個東西做跟不做優勢和劣勢在哪裡。因為有可能像居民,這一塊就真的不協調,因為你要叫人家拿給隔壁,那,你要程序到哪裡?還是所以就一定會不協調。然後,但是你要叫他捐嗎? 要拿你的地大去陳述他嗎? 他們是原住民,因為是原住民他們一定有非常多的文化,包含崇德遺址本身就是一個文化,所以你要叫他把這樣的地捐出來,一定要有一個理由說服他。讓他們可以去說你做這些事情後對他們是有幫助的。所以這個東西很重要。然後,我真的建議說你要記得去聽當地人的心聲。然後你要跟相關計畫的人員去了解。因為很多事是可能我們現在想不到的,就是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的一些細節。所以你問過他們的負責人之後,你應該會有機會比較了解,他們現在到底遇到了什麼困難或是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訪問:如果我們確定可以蓋,不管地在哪裡,裡面要怎麼做。你現在要告訴我的是說,當然你對煉鐵很有研究,這個煉鐵要放在這個原住民文化裡面,還有猴猴人的歷史跟太魯閣族人的歷史,也要進到這裏面,我們蓋博物館就是為了讓太魯閣族人可以接受這個文化和這個活動,然後把這個文化把它宣揚出來,這才是我們的往前走,懂意思嗎?有沒有意見?我已經可以蓋了,裡面要放什麼?煉鐵要怎麼體驗? 受訪:就是煉鐵很重要的就是時間問題,因為不管這個地方就是你是要,我覺得蠻大一部份是要當觀光。那如果你要當觀光的話,你要怎麼去掌握這個時間,像我們煉鐵是煉一整天,你不可能叫所有的遊客在那邊等一整天,你可能要想一下,或者是你要減少那個量或是你可能就是要想辦法配套措施,因為你不可能煉一整天。譬如說,你們一去的時候就可能先放一點進去啦或是你們找到其他的煉鐵方法,…然後就可能要跟其他配合,隔天再來拿但這樣就很麻煩。不然就是說你可能譬如說你準備兩個窯然後一個窯可能是你早上開就先放進去。讓它燒。然後呢下一組就是有觀光客來的時候,讓他體驗怎麼把這些沙倒進另外一個窯,讓他點火,那一個就繼續煉,然後你另外一個爐可能已經煉好了。看那一爐的結果,然後你就是不能讓她說一直去等那燒完,你懂我意思嗎?就是你可以準備兩個窯,或是說你可以用5片,或是用成品也可以。但是我覺得說如果你要讓他體驗的話就是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不然,其實這個部分是蠻難的。再來,你可以放就像老師講的原住民的部分,就是原住民可能跟崇德遺址相關的,然後還有它崇德遺址以前住在這邊的人叫猴猴人,然後它主要其實跟太魯閣族還有噶瑪蘭族有一些關係,但是我會建議說你除了要放猴猴人介紹之外,因為現在在這邊的是太魯閣族,所以你可以放太魯閣族的機器,因為這個地方畢竟是一個算是文化共存的狀態嘛 ,所以我覺得崇德遺址不一定要侷限在面臨這個部分。另外一個方面你也可以把它當成是在推動太魯閣的文化,然後或許你可以找一些相關的單位,譬如說,原住民委員會還是什麼就是有些類似的相關單位。你可以問他們說或是有一些你們自己去當導覽員,或者是,去找一些當地太魯閣族的一些小孩或是這個部落裡面對於傳承有興趣的小孩之類的。也可以讓他們進去就是要有解說員的意思。如果可以在這個博物館做解說, 訪問:就是訓練他們當地的居民做解說員,對不對? 受訪:對。因為你訓練他們當解說員的狀況下,更了解自己的文化,以及這塊土地的故事,所以是有一定的意義。 訪問:你大概講一下猴猴人給學弟聽一下好不好? 受訪:就是十三行文化 的然後到東南亞,應該是說當初到台灣是我們台灣出產豐田玉,然後我們台灣的人把這些玉帶去東南亞做貿易。然後從東南亞把煉鐵技術再帶回台灣,所以其實煉鐵技術一開始根據文獻,應該是從東南亞那邊傳過來的。那傳過來之後到台灣它先到十三行博物館,然後接下來呢猴猴人就是一個族群然後一直一路被趕,然後原本是住在立霧溪,後來被趕到日治時期的時候就被趕到那個什麼宜蘭浪素。 訪問:它為什麼從十三行會到崇德?它應該先倒漢本阿他們再來崇德,為什麼它不會再下來? 受訪:就是從北部那邊傳下來,應該是說猴猴人本來就住這邊,那個傳是指技術,就是技術是從東南亞帶回十三行。然後人之間有一些交流,然後這個技術就流到花蓮東部這邊,那猴猴人接收到這個技術然後他就在這邊煉鐵,但是他後來日治時期的時候,就被趕到宜蘭浪速還有東海岸的地方。那其實猴猴人這個族群它在文獻上幾乎沒有。但是其實文獻上包含我們去訪問過那個劉益昌教授,他是考古學的教授,那他說其實在日治時期裡面的文獻,他們就是有明顯地寫道說,他們知道猴猴人,跟太魯閣族是不同族群,但是他為什麼會把它歸成一類的原因是因為猴猴人的數量太少了,所以他沒辦法自成一類,所以他把太魯閣族跟猴猴人規程一類,然後加上後來漢化,然後到現在還是有人自稱他是猴猴人的後代,但是他被漢化沒有自己本身的文化跟一些相關的文物可以證明,所以猴猴人現在就沒辦法被認定為一族原住民,就是幾乎已經快要失傳了,應該是說已經失傳了,但是歷史上還是有這樣一個族群存在。他就是只有在歷史上出現過但是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 徐宥豐 | 2023/9/26 下午 09:00:56 |
7 | 作者 徐宥豐 標題 十三行博物館簡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bF3MnX7vs讀後心得 內容 看完十三行博物館簡介 我了解到當初是如何被發現,以及要將汙水處理場蓋在遺址上的問題。十三行文化是鐵器文化的代表,十三行博物館是北台灣第一間考古博物館,博物館外館象徵著不同的意義,裡面可以讓大家了解到當時十三行的文化,及當時十三行人的生活情形。在戶外有設置高腳屋等設施來呈現當時十三行人的生活行刑,也會在各種節慶表演節目。要到達十三行博物館除了可以搭乘大中運輸之外,政府也有推動河岸的觀光,你也可以選擇騎腳踏車到達博物館。看完這個影片後,了解到要蓋一座博物館需要考慮很多面向,需要很多人的討論,也希望我以後能去一趟十三行博物館。 | 徐彥哲 | 2023/9/21 上午 08:47:02 |
6 | 作者 邱晟祐 標題 了解太魯閣族 內容 太魯閣族主要居住的地方是花蓮縣秀林鄉及萬鄉。 這兩個鄉是太魯閣族居多的鄉鎮。 太魯閣族大約有三萬多人,都住在臺灣東部的花蓮。約350年前,中央山脈北峰的德魯灣部落,越過奇萊山,沿著立霧溪遷徙到有海邊的東部,但有些人還是居住在山區 總共有人數有18464人。 太魯閣族的服飾以白色為主,其他顏色如褐色、粉紅色及黑色。太魯閣族以自己栽種的苧麻為織布材料。紋飾為菱形花紋,是祖靈眼睛的記號,保護我們族人。 從前太魯閣族的房屋,除了樑和柱子是以粗木頭及蛇木為材料外,牆壁及屋頂則是用竹子或檜木樹皮做成的, 「太魯閣族」在2004年1月14日,經行政院通過認定為台灣的第十二個原住民族。 | 邱晟祐 | 2023/9/20 下午 04:34:40 |
5 | 作者 徐宥豐 標題 十三行博物館簡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bF3MnX7vs讀後心得 內容 看完十三行博物館簡介 我了解到當初是如何被發現,以及要將汙水處理場蓋在遺址上的問題。十三行文化是鐵器文化的代表,十三行博物館是北台灣第一間考古博物館,博物館外館象徵著不同的意義,裡面可以讓大家了解到當時十三行的文化,及當時十三行人的生活情形。在戶外有設置高腳屋等設施來呈現當時十三行人的生活行刑,也會在各種節慶表演節目。要到達十三行博物館除了可以搭乘大中運輸之外,政府也有推動河岸的觀光,你也可以選擇騎腳踏車到達博物館。看完這個影片後,了解到要蓋一座博物館需要考慮很多面向,需要很多人的討論,也希望我以後能去一燙十三行博物館。 | 徐宥豐 | 2023/9/13 下午 04:20:35 |
4 | 作者 廖泓理 標題 (地表下的時空對話 崇德考古遺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WWAySXwB0 讀後心得 內容 片頭的一段動畫將原住民的理念娓娓道來,透過考古學者與部落族人的交錯對話,一來一往和角色切換,瞭解彼此立場及看法。專家學者對崇德遺址的重視以及部落在地居民的期待,如何達到一個平衡及共識,在這部紀錄片中詳細的呈現。 | 廖泓理 | 2023/9/13 下午 01:00:14 |
3 | 作者 徐宥豐 標題 崇德遺址出土鐵渣與製鐵遺留之研究作品研究週記讀後心得 內容 看完了學長姐做的煉鐵研究中的研究週誌三和八,讓我知道要完成一個研究很不容易,不但要收集文獻還要實地考察以及要訪問相關的人員,最後還要把資料彙整起來。學長姐們研究態度不但很認真,而且也寫得很清楚,讓我看完資料後對於十三行文化與崇德遺址的歷史以及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內容中提到的崇德遺址中猴猴人、十三行文化人、奇萊人、哆囉滿人、噶瑪蘭人與山居的太魯閣族人之間的關係,讓我覺得很有趣。報告中有提到十三行文化人和猴猴人的煉鐵技術,讓我覺得在以前科技不發達的時候還能有這種技術覺得很厲害。這兩篇研究週記讓我對崇德遺址有更多的了解,也讓我學到做研究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 徐宥豐 | 2023/9/10 下午 09:10:35 |
2 | 作者 徐宥豐 標題 【#尋miing紀遺】EP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fJNXOGzk0讀後感言 內容 看完【#尋miing紀遺】EP6|(與部落共生共存的遺址-崇德遺址、富世遺址) 之後,讓我了解到以前住在崇德、富世的先人的生活情形,以及他們有煉鐵(只有崇德遺址才有)以及製作陶器的技術,也了解到了富世遺址的立石功能,就是會跟木頭的房屋固定在一起,加強房子的堅固。影片中有提及富世遺址在現在部落的上面,代表了立霧溪河床一直向下侵蝕的證明,看完影片讓我對崇德和富世遺址讓的發展及歷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徐宥豐 | 2023/9/7 下午 04:54:25 |
1 | 作者 徐宥豐 標題 【zalan見識南島S4】 EP9-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J8lc7IsX4讀後感言 內容 看完【zalan見識南島S4】 EP9-1 (臺灣消失的族群—1892年馬偕醫師走訪的猴猴族消失於宜蘭,只留下地名!?) 這個影片後我了解到當時有許多種族的原住民,但現在很多都沒有了,就像住在花蓮和宜蘭的猴猴人,當時他們在花蓮採集玉石,再到東南亞販售,交換了玻璃等東西,也學到了如何煉鐵,回到了台灣,他們採集砂石來煉鐵。之後漢人進入台北盆地後,把在當地的原住民擠壓到花蓮,後來進入花蓮的原住民又把猴猴人趕到南宜蘭,住在一個台地上,這個地方就取名為猴猴,這時的猴猴人數量已經很少了,再來又因為日本人要他們去蓋港口,最後猴猴人分散到各地,猴猴人就消失了。 | 徐宥豐 | 2023/9/7 下午 04:49:22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網站名稱 原住名族委員會 太魯閣族 網址 https://www.cip.gov.tw/zh-tw/tribe/grid-list/F0736660B8023670D0636733C6861689/info.html?cumid=8F19BF08AE220D65&fbclid=IwAR1ULF3hNOdlkBs4WtrbdaFqGIPOWJ4gzE6wFQZafcrjjkbouAwXKTD9ehM 網站簡介 太魯閣族人重視織布與紋面文化,信仰祖靈並遵守祖先訓示gaya,祖靈祭為重要祭儀。目前部落以花蓮縣的秀林、萬榮、卓溪三鄉鎮為主要居住地,以及吉安鄉慶豐、南華、福興三村,並於中華民國93 年(2004)公告認定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稱為太魯閣族。 | 邱晟祐 | 2023/9/27 上午 08:37:00 | |
4 | 網站名稱 新北市立十三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sshm.ntpc.gov.tw/ 網站簡介 在新北市的十三房博物館的網站,可作為這個博物館的參考 | 邱晟祐 | 2023/9/20 下午 11:53:35 | |
3 | 網站名稱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nmp.gov.tw/ 網站簡介 也是一間博物館的網站,可作為參考 | 邱晟祐 | 2023/9/20 下午 11:51:11 | |
2 | 網站名稱 族語E樂園 網址 https://web.klokah.tw/extension/cu_practice/index.php?d=33&l=4&view=article 網站簡介 我們太魯閣族約在四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從德路彎區越過奇萊山北風下到陶樸閣,人口增多就擴展到整個立霧溪及木瓜溪,道賽溪及深林岸溪 現在所謂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地區就是我們太魯閣族人的祖先住區。那裡有美麗的故鄉、寬廣的獵區、祖先的田園、遺址、墓園那裡有部落、溪谷、河流、山嶺的名稱和可歌可泣的事蹟。回想以前老人家居住的地方,不免可惜而不放棄,祖先居住的地方非常好,所以他們的生活和心地很好。 | 邱晟祐 | 2023/9/12 下午 04:44:50 | |
1 | 網站名稱 從花蓮縣崇德考古遺址談遺址保存與居住權的進退兩難 網址 https://beta.nmp.gov.tw/enews/no431/page_02.html?fbclid=IwAR18TPq2uAwExDVOgEfMHD1AiRem5aUr4HIjbKIgfmRefRQmFMKQoJ3QzCI 網站簡介 崇德遺址位於花蓮縣立霧溪出海口,日治時期,總督府殖產局推展砂金礦業的調查與開採,在立霧溪河口開採砂金時,也同時發現地底下埋藏著更早期的陶罐、金製品,以及人骨遺留,當時的研究者才開始注意這個區域的史前遺留。 | 邱晟祐 | 2023/9/8 下午 01:0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