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is kan -菊池氏細鯽
專題名稱 | 逐漸消失的is kan -菊池氏細鯽 |
專題描述 | 一、 研究動機 近幾年,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社區南安部落與慈心基金會合作推動豆豆班農作與有機農田,觀察在地生態,發現在樂樂溪流域、農田及灌溉渠道發現此物種,引起多位學者查勘,證實此物種為魚菊池氏細鯽。有一次學校與慈心基金會合作生態課程解說。學生們發現瀕臨危種魚類菊池氏細鯽在我們家鄉,引發學生對菊池氏細鯽的研究興趣,於是討論了許久,確定以菊池氏細鯽為主題。我們目的是瞭解如何保育菊池氏細鯽、魚種為何會生存在這流域區塊、為何會瀕臨危種、在地農夫與菊池氏細鯽的相處,了解要如何保育牠,不讓物種消失。 二、 研究目的 (一)認識菊池氏細鯽。 (二)探討為何會瀕臨危種。 (三)在地農民與菊池氏細鯽相處與保育。 三、 研究方法 (一)文獻查詢:藉由上網蒐集文獻資料、書籍、論文查閱相關信息與資料。 (二)實地田野調查:南安保育池。 (三)專訪在地農夫:林泳浤先生、林菊妹女士。 (四)分析與歸納。 |
隊伍名稱 | 美人魚 |
指導老師 | 田林廣 |
參賽學生 | 杜少棋 林翊淇 伍妤恩 金凡恩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金凡恩 標題 南安的菊池氏細鯽 內容 9月24號的早上的時候,我們那時在南安的豆豆屋旁邊的田找菊池氏細鯽,然後我們就在田旁邊的水溝看到一群菊池氏細鯽,但是有人突然說話然後菊池氏細鯽就跑走,所以我們就來不及拍然後我們就去別的地方找,可是其他地方的水太混濁了所以我們都找不到,後來我們就去旁邊的豆豆屋休息,休息好的時候我們就去訪問謝老闆然後謝老闆就說菊池氏細鯽從1917年發現的,但是很多人把菊池氏細鯽放在池上便當裡面,後來菊池氏細鯽就變得越來越少直到2017年菊池氏細鯽的數量就變到2000多隻,而且菊池氏細鯽在南安是最多的,然後菊池氏細鯽的數量為什會在2017年變到2000多隻,因為菊池氏細鯽經過人們的保護才會變多,然後謝老闆又說關於菊池氏細鯽的故事,有一次菊池氏細鯽被太陽照射到的時候牠的身體就有一點彩色的所以我們部落有些人都會叫牠彩色魚。 | 金凡恩 | 2023/9/25 下午 07:10:18 |
7 | 作者 林翊淇 標題 抓菊池氏細鯽與訪問 內容 9 /24的早8點我們去南安部落抓菊池氏細鯽因為我們做參考,但是因為菊池氏細鯽游太快,所以我們沒有抓到,但是我們有去訪問, 我們有去訪問兩位長輩,第一位是叔叔他說 : [ 我們這裡是最多的,但是我們都是野生的,全台灣只剩200多隻,都是在我們這邊發現,1917年發現的有菊池氏細鯽這個魚類,但是有一些不好人會拿我們南安的拿去做實驗, 結果都失敗,但有一些池上的人,會抓一些拿去做便當。] | 林翊淇 | 2023/9/25 下午 07:05:01 |
6 | 作者 杜少棋 標題 心得 內容 我們有去訪問了我的外婆,還去訪問我的舅舅有關菊池氏細鯽的事情,讓我們學到很多。 | 杜少棋 | 2023/9/25 下午 01:12:03 |
5 | 作者 伍妤恩 標題 美麗的菊池氏細鯽 內容 9月24日的9點我們採訪當地的友善農名就稱為(蟹老闆)他說我們這種菊池氏細鯽以前老一輩的都稱之為(七彩魚),在大概中午的時候我們去採訪了少棋阿嬤她說以前牠在南安是最多的只是很多科學家從南安把菊池氏細鯽拿去研究,後來研究完牠就死了,所以我們南安的菊池氏細鯽就慢慢變少了,這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好好照顧這片土地和好好愛護這河流。 | 伍妤恩 | 2023/9/25 下午 01:09:14 |
4 | 作者 杜少棋 標題 分布在各地方區域與利用價值 內容 分布:東部和北部溪流深度0到5公尺的水域活動。 經濟利用:可食用或當觀賞魚,用油炸的很好吃。 本於為初級淡水魚,個性活潑愛跳躍。 | 田林廣 | 2023/9/23 上午 11:57:21 |
3 | 作者 伍妤恩 標題 菊池氏細鯽 內容 (菊池氏細鯽)是一種來自花蓮縣卓溪鄉南安比較稀有的魚,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牠。 | 伍妤恩 | 2023/9/21 下午 07:16:55 |
2 | 作者 林翊淇 標題 尋找菊池氏細鯽 內容 在30多年前菊池氏細鯽還是在池上便當裡的炸魚,但因為他們生存的空間被環境汙染,所以幾乎看不到,2017年已被列為國家瀕危物種,而且只生長在花東三縣的淡水水域,所以我們要懂得跟珍惜;他的棲息地位於植物繁茂的淺水區域,喜歡成群結隊活東,穿梭於水草與水底的障礙物間,以小型水生生物或昆蟲為食,過去原產時可見此起彼的跳水奇景,近年來因水域汙染,所以會很早看到。 | 林翊淇 | 2023/9/21 下午 01:20:40 |
1 | 作者 伍妤恩 標題 菊池氏細鯽 內容 台灣特有種(菊池氏細鯽)曾經遍布在東部河流,然而近年來棲地破壞,西部來魚種入侵等人為問題,曾經多到可以成為餐桌料理的 (菊池氏細鯽) | 伍妤恩 | 2023/9/21 下午 01:20:34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 | 網站名稱 南安有機田復育菊池氏細鯽 學生食農體驗 2018-01-18 TITV 原視新聞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s-PpMd6CI 網站簡介 小學生們協助搬運、傳遞石塊給族人,再由族人一一放置在池底,這是花蓮卓溪鄉南安有機田的生態池建置工作。 這一座約2到3坪大位在水稻田溝渠旁的生態池,未來將成為近年在南安田區、溝渠發現到的台灣特有種魚-菊池氏細鯽等動植物的家。 南安有機田區近年來在有關單位與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下,經過3年多的水質監測,發現到菊池氏細鯽只在水質清澈的地方,才能存活,證實了田區的自然生態。 在南安有機田區從事農作的布農族人希望拋磚引玉,讓鄰近國小的小學生前來體驗食農教育,重視棲地環境的維護,讓田區展現生態共生的優勢。 | 田林廣 | 2023/9/26 下午 11:34:13 |
4 | ![]() | 網站名稱 南安部落祖孫三代齊力打造生態池 網址 https://toaf.org.tw/organic/e/735-2018-02-13-02-51-25 網站簡介 南安農友林傳興同時是卓樂部落頭目,他的田區地勢較低,每當大雨即成蓄水池。在玉山銀行、玉管處與慈心基金會共同協力轉作有機田後,不能施打農藥、除菌劑等防治資材,水稻收成量就要看天吃飯囉。兩年前,因颱風豪雨使得產量大減,連續兩期的收成稻穀錢還不夠繳地租。而林傳興為了部落土地永續發展及自身健康,依然堅持著有機生態農法。 為了解決田區地勢低窪的問題,除了開挖水溝加速排水功能外。頭目還願意提供田區一隅,建構生態池提供台灣特有種菊池氏細鯽一個安身之處,尤其是曬田期間或是淹大水時,讓菊池氏細鯽可以躲避。 | 田林廣 | 2023/9/26 下午 11:31:28 |
3 | ![]() | 網站名稱 菊池氏細鯽 網址 http://www.shute.kh.edu.tw/~d941408/fish1/fish5/all%20fish/FISH11/FISH11.HTM 網站簡介 菊池氏細鯽很常見的地方是在東部三縣有宜、花、東,然後牠們的棲息地是在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區域,成人的菊池氏細鯽體長約8公分偶兒也會見到體長10公分的,而且菊池氏細鯽的背鰭跟臀鰭和尾鰭會呈現橘黃色,牠們的捕食方法是躲在水草與水底的障礙物中間,然後菊池氏細鯽的食物是小型的水生生物和掉落水面的昆蟲為食,然後擅長跳躍黃昏的時候依舊可以看到菊池氏細鯽還在跳,但是因為環境汙染所以菊池氏細鯽就會越來越少。 | 金凡恩 | 2023/9/26 上午 11:09:47 |
2 | ![]() | 網站名稱 台灣特有「菊池氏細鯽」 2017年列瀕危物種 網址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79058 網站簡介 裡面在說,有拿走菊池氏細鯽的請把牠們一個一個的放回去,鄉公所表示環境開發,台灣東部的特有種菊池氏細鯽幾乎都消失,花蓮縣水產培育所提供人工繁殖的菊池氏細鯽,在大坡池復育選擇的地點沒有外來種的魚基本上不會再受到危害,鄉公所說大坡池水域已經整治好,所以可以進行復育菊池氏細鯽,讓菊池氏細鯽有一個很好的棲息地。 | 林翊淇 | 2023/9/26 上午 11:08:40 |
1 | ![]() | 網站名稱 台灣魚類資料庫 網址 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0998 網站簡介 介紹菊池氏細鯽的名稱、分布地區、瀕臨絕種、命名者、漁業利用、世界分布。 | 田林廣 | 2023/9/26 上午 11:0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