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鳥居,探索原史
專題名稱 | 穿越鳥居,探索原史 |
專題描述 | 透過鳥居窺視日治時期花蓮原住民的故事,認識過去已被遺忘的歷史。 研究動機: 海洋教育是學校的校本課程,每學年都會安排校外教學,今年四月我們就到鳥踏石公園、花蓮港區進行導覽活動,過程中我們認識了鳥踏石名稱的由來,還看到過去的聚落遺跡及聽到了花蓮港車站的故事,感覺豐富的歷史寶藏就在我們身邊。這學期開學,老師集合了我們,問我們是否記得導覽曾說一句話;『他正積極地爭取能拆除公園裡的鳥居。』老師問我們為何導覽員有這想法?鳥居背後那未知的故事是什麼?這讓我們產生了好奇,於是我們就從鳥居開始探索與研究! 研究目的: 我們想透過文獻及資料彙整,從鳥居開始,先了解它蓋建的原因,及過去可能發生的事件。探討鳥踏石公園裡的鳥居是否有它存在的意義,或者它真的應該被拆除,而拆除它的理由又是什麼? |
隊伍名稱 | 明恥小原丁 |
指導老師 | 張志剛 陳麗娟 |
參賽學生 | 張翊 吳宇騰 胡彥喆 杜妶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作者 花蓮 江院子庭院民宿 來源 https://www.jiangbnb.com/1815.html 描述 來到新城天主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大的鳥居,這種日本人專屬的神社建築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呢?1896年一名太魯閣賽德克族婦女慘遭日本駐軍強暴,當時賽德克人集體反抗突襲日軍在新城的監視哨,怒殺13名日本軍人,日本人為紀念這些殉難的軍人在新城鄉建造一座神社。這座帶著歷史傷痛的神社後來改建為新城天主堂,建造時保留了入口兩座鳥居、表參道及八座石燈籠,成為最具日本風格的小教堂。目前在教堂仍然保留的日式建築有內外兩座鳥居(原本有三座)、八個石燈籠、兩對守護神獸等,神社主體建築在台灣光復之後被憤怒的同胞直接摧毀,現在看得到的只有基座以及聖母瑪麗亞的雕像 | 杜妶 | 2023/9/15 下午 12:44:47 | |
4 | 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描述 大正10年(1921年)5月,時任台灣總督的田健治郎因花蓮港廳拉庫拉庫溪、清水溪之「未歸順蕃」發生多起殺警事件,派遣於太魯閣戰爭中立下戰功的江口良三郎警視取代原花蓮港廳廳長宇野英種,成為新任的花蓮港廳長。江口良三郎為軍方出身,一到任就開始擬定「嚴懲凶蕃」的計畫。首先,他向總督府警務局申請,自全台徵調1百名巡查,分派到八通關越道路上的各個駐在所,加強警力。同時,也向陸軍請求派遣軍隊,以行軍示威的方式且於華巴諾架設砲台,支援警方的行動。 華巴諾砲台不時地砲轟布農族的托西佑社,日方並以恩威並施的方式,逼使托西佑社的頭目阿里曼布昆於大正10年6月16日(1921年)放下槍械,率領社內所有戰士,一行共23人抬著豬公到大分駐在所和解,但江口良三郎卻下令於駐在所內將其全部抓捕,6月17日,大分駐在所派出了大批的搜索隊前往托西佑社,希望可以徹底剷除托西佑社的剩餘份子,但托西佑剩餘的老弱婦孺卻早一些得到消息,全部躲到了山林,日警撲了個空,遂焚毀了托西佑社布農族的屋社後離去;江口良三郎遂於晚間致電總督府向警務局長川崎卓吉報告:「今夜將處份凶蕃23名。」6月18日凌晨2時秘密將23人處決,此即托西佑慘案,又稱第二次大分事件。這起誘殺事件使布農族人不再相信日方,日後遂不斷產生攻擊日本駐在所或襲殺日警的衝突,托西佑社也成為在台灣光復前,唯一不曾投降或歸順日本政府的布農族部落。[5] 花蓮港建港計劃 其任內積極推動花蓮港的建港計畫,以歌謠與組建能高團棒球隊赴日比賽等方式[1][6],向日本人宣傳花蓮,但日本政府認為於花蓮產業不甚發達,建築港口無利可圖而未予批准,1922年,江口良三郎僱人出海調查[7],自行籌資在烏踏石(今花蓮市境內)建造了一座蹄形防波堤(江口突堤),以供漁船使用[4]。後1930年日本國會終於通過花蓮港築港案,以國庫撥款七百餘萬日圓工程費興建[7]。 紀念 1926年江口良三郎病逝後,當地居民與官員為其立碑與銅像紀念,但銅像今已不存[4]。1930年,在時任花蓮港廳長豬股松之助的推動下,日本國會批准興建花蓮港,並於隔年十月動工[7]。2008年,花蓮縣政府文化局於烏踏石設立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以紀念其任內的貢獻,該公園設有一座紀念碑與鳥居,2013年曾遭人潑紅漆破壞[8]。 花蓮縣現有山名為江口山(富田山,三等三角點(編號5983)),即是得名自江口良三郎。江口山標高2441米,為太魯閣七雄之一 | 胡彥喆 | 2023/9/15 下午 12:44:04 | |
3 | 作者 花蓮 江院子庭院民宿 來源 https://www.jiangbnb.com/1815.html 描述 來到新城天主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大的鳥居,這種日本人專屬的神社建築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呢?1896年一名太魯閣賽德克族婦女慘遭日本駐軍強暴,當時賽德克人集體反抗突襲日軍在新城的監視哨,怒殺13名日本軍人,日本人為紀念這些殉難的軍人在新城鄉建造一座神社。這座帶著歷史傷痛的神社後來改建為新城天主堂,建造時保留了入口兩座鳥居、表參道及八座石燈籠,成為最具日本風格的小教堂 | 杜妶 | 2023/9/14 下午 01:03:03 | |
2 | 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B3%A5%E5%B1%85 描述 鳥居是日本神社的建築之一,傳說是連接神明居住的神域與人類居住的俗世之通道,屬「結界」的一種。鳥居有多種形狀,但大多均以兩根支柱與一至二根橫梁構成,部分鳥居在橫梁中央有牌。 鳥居種類 1「神明鳥居」 2「鹿島鳥居」 3「明神鳥居」 4「八幡鳥居」 5「春日鳥居」 6「中山鳥居」 7「外宮鳥居」 8「三柱鳥居」 9「三輪鳥居」 10「両部鳥居」 | 張翊 | 2023/9/13 下午 01:28:37 | |
1 | 作者 樂吃購!日本 來源 https://www.letsgojp.com/archives/298443/ 描述 ▋鳥居是神界與俗界的分界點 鳥居(とりい)的起源眾說紛紜,根據《古事紀》的「天岩戶」傳說,為了將躲在洞窟裡的天照大神引出來,眾人在洞口放置了很高的木架讓公雞站到上面,這個木架就稱為「とりい」(「とり」在日文中是「雞」或「鳥」的意思)。另外,也有鳥居源自於中國的牌樓或朝鮮的紅箭門這個說法 | 張翊 | 2023/9/13 下午 01:10:17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6 | 作者 張翊 標題 太魯閣事件 內容 1914年6月1日至8月13日因清國欲強行打通後山北路,侵犯太魯閣族的生活領域,導致三棧溪一帶太魯閣人抗清,清國遂發動對三棧溪一帶太魯閣部落的鎮壓,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 太魯閣戰爭,又稱太魯閣事件或太魯閣戰役,大日本帝國稱之為太魯閣討伐,太魯閣族亦稱作抗日戰爭,是1914年5月17日至8月28日之間,大日本帝國與臺灣太魯閣族之間爆發的戰爭,亦是二十世紀臺灣本島最大的一場戰役。當時日本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日本費時二年籌備此次戰爭,期間多次進行探勘與觀測,並描繪周詳的地圖。戰事長達三個月,動用的軍、警、人伕數量,運送補給線長度與軍需耗費,皆為五年理蕃計畫相關戰役之最。由於這項軍事行動的財源是經日本明治天皇首肯與帝國議會批准,加上佐久間左馬太以總督之尊親征,因此普遍被視作一場戰爭,也是日本征服東臺灣的歷史性戰役。 | 張翊 | 2023/9/22 下午 09:01:59 |
5 | 作者 胡彥喆 標題 江口良三郎 內容 大正10年(1921年)5月,時任台灣總督的田健治郎因花蓮港廳拉庫拉庫溪、清水溪之「未歸順蕃」發生多起殺警事件,派遣於太魯閣戰爭中立下戰功的江口良三郎警視取代原花蓮港廳廳長宇野英種,成為新任的花蓮港廳長。江口良三郎為軍方出身,一到任就開始擬定「嚴懲凶蕃」的計畫。首先,他向總督府警務局申請,自全台徵調1百名巡查,分派到八通關越道路上的各個駐在所,加強警力。同時,也向陸軍請求派遣軍隊,以行軍示威的方式且於華巴諾架設砲台,支援警方的行動。 華巴諾砲台不時地砲轟布農族的托西佑社,日方並以恩威並施的方式,逼使托西佑社的頭目阿里曼布昆於大正10年6月16日(1921年)放下槍械,率領社內所有戰士,一行共23人抬著豬公到大分駐在所和解,但江口良三郎卻下令於駐在所內將其全部抓捕,6月17日,大分駐在所派出了大批的搜索隊前往托西佑社,希望可以徹底剷除托西佑社的剩餘份子,但托西佑剩餘的老弱婦孺卻早一些得到消息,全部躲到了山林,日警撲了個空,遂焚毀了托西佑社布農族的屋社後離去;江口良三郎遂於晚間致電總督府向警務局長川崎卓吉報告:「今夜將處份凶蕃23名。」6月18日凌晨2時秘密將23人處決,此即托西佑慘案,又稱第二次大分事件。這起誘殺事件使布農族人不再相信日方,日後遂不斷產生攻擊日本駐在所或襲殺日警的衝突,托西佑社也成為在台灣光復前,唯一不曾投降或歸順日本政府的布農族部落。[5] 花蓮港建港計劃 其任內積極推動花蓮港的建港計畫,以歌謠與組建能高團棒球隊赴日比賽等方式[1][6],向日本人宣傳花蓮,但日本政府認為於花蓮產業不甚發達,建築港口無利可圖而未予批准,1922年,江口良三郎僱人出海調查[7],自行籌資在烏踏石建造了一座蹄形防波堤,以供漁船使用[4]。後1930年日本國會終於通過花蓮港築港案,以國庫撥款七百餘萬日圓工程費興建[7]。 紀念 1926年江口良三郎病逝後,當地居民與官員為其立碑與銅像紀念,但銅像今已不存[4]。1930年,在時任花蓮港廳長豬股松之助的推動下,日本國會批准興建花蓮港,並於隔年十月動工[7]。2008年,花蓮縣政府文化局於烏踏石設立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以紀念其任內的貢獻,該公園設有一座紀念碑與鳥居,2013年曾遭人潑紅漆破壞[8]。 花蓮縣現有山名為江口山,即是得名自江口良三郎。 | 胡彥喆 | 2023/9/18 下午 12:38:09 |
4 | 作者 胡彥喆 標題 鳥踏石公園 內容 一、鳥踏石仔在哪裡 現今,航行於花蓮港外,隔著東堤望向城市,灰色港區內一帶親水公園綿延,那裡就是鳥踏石仔漁村舊址。 「鳥踏石仔」是一塊大礁石,在花蓮築港以前,礁石上常有海鳥群集。百多年前,人們划船來,邂逅這塊鳥踏石仔,切進海灘登陸,建立一個漁村,當時,這裡還沒有堤防、燈塔或任何更明顯的地標,人們自然而然稱這個漁村為「鳥踏石仔) 二、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村 最早抵達鳥踏石仔海岸的龜山島漁人,發現這裡已經蓋好一些日本房子,是雙併的黑瓦厝,約有十二棟二四間,住著一群琉球人,大家就說這裡是「琉球厝」,古早,本村也因此被稱作「琉球村」。 龜山島漁人是最早在此落腳的漢人。他們人口最眾,也成為本村最大姓。小小一個村落,四面八方來相聚,除了最早的龜山島人之外,還有宜蘭縣的五結、壯圍、南方澳,高雄、林園等地,一直到1960年代,陸續有新移民搬來,因緣際會,大夥-漢人、阿美族、噶瑪蘭族、外省老兵都成了鄰居,不愧是族群的大熔爐。 三、東岸漁村 不論「琉球村」、「抓魚仔村」、或「鳥踏石仔」,這些地名在花蓮地圖裡都找不著。如果回頭看二十幾三十幾年前的舊市街圖,會發現這裡叫做「東岸街」。 四、花蓮港、白燈塔 鳥踏石仔的命運,可以說,完全受制於花蓮港的變遷。本村的規模穩定下來,是直到花蓮築港時期(1931年10月27日開工~1939年10月2日竣工通航)。築港後(老花蓮人稱花蓮港為「築港」,是花蓮第一個人工港),這個聚落也就被圍入港區範圍裏了,並在鳥踏石仔設一車站「米崙站」或稱「花中站」。 對於矗立在東堤堤頭的白燈塔,花蓮人還更有感情。說到這座白燈塔呀!老花蓮也許當下就跌入青春夢的緬懷裡。白燈塔建於1939年,古樸的白色水泥圓柱造型,塔頂燈高於平均潮水線1324公分,發出每三秒中閃一次的紅光,忠實地守護進港船舶。 五、告別的年代 花蓮國際港一年年愈擴愈大,1979年,第四期拓港工程轟轟烈烈展開,1980年6月,白燈塔倒了!炸藥傾燬了這座花蓮地標。1989年,鳥踏石仔漁村夷為平地。鳥踏石仔的舊鐵道拆了,換成給腳踏車走的路。除了一條平直的自行車道、一座全國到處都有的濱海公園,我們還剩下什麼? 六、廟會-牽繫著村民們的情感 鳥踏石村的土地公廟裡,供奉著土地公和紅面王天君。「王天君」是龜山島的守護神,古早以前 ,島上發生瘟疫,王天君顯靈賜藥救了島上的百姓,居民敬稱祂為「恩主公」。各方各姓移民漸漸在村裡落地生根,就蓋了一間小小的的寺廟,龜山島人與後代從未忘本,自故鄉鄭重迎請天王君金身,奉祀於此廟中。 拆村後,民國七十八年,村民們在花蓮市中美十街重建土地公廟,廟裡奉祀的是新塑的天王君與福德正神。雖然人事已非,但每年的「恩主公生」和「土地公生」這兩個日子,依舊村民攤捐緣金,請道士廟前作壽、演戲,神轎抬請神君。 鳥踏石拆村四散,然而,因為廟的存在,村民們的情感依然牽繫著。 | 胡彥喆 | 2023/9/18 下午 12:37:03 |
3 | 作者 杜妶 標題 新城 天主堂 內容 新城天主堂 位於新城鄉博愛路64號 以前是神社喔!這種日本人專屬的神社建築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呢?日治時期1896年一名太魯閣賽德克族婦女慘遭日本駐軍強暴 賽德克人集體反抗突襲日軍在新城的監視哨,怒殺13名日本軍人,日本人為紀念這些殉難的軍人在新城鄉建造一座神社 建造時保留了入口兩座鳥居、表參道及八座石燈籠,成為最具日本風格的小教堂。神社主體建築在台灣光復之後被憤怒的同胞直接摧毀,現在看得到的只有基座以及聖母瑪麗亞的雕像新城天主堂建於1964年,主建築採用諾亞方舟造型建造 來到新城天主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大的鳥居,這種日本人專屬的神社建築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呢?1896年一名太魯閣賽德克族婦女慘遭日本駐軍強暴,當時賽德克人集體反抗突襲日軍在新城的監視哨,怒殺13名日本軍人,日本人為紀念這些殉難的軍人在新城鄉建造一座神社。這座帶著歷史傷痛的神社後來改建為新城天主堂,建造時保留了入口兩座鳥居、表參道及八座石燈籠,成為最具日本風格的小教堂。目前在教堂仍然保留的日式建築有內外兩座鳥居(原本有三座)、八個石燈籠、兩對守護神獸等,神社主體建築在台灣光復之後被憤怒的同胞直接摧毀,現在看得到的只有基座以及聖母瑪麗亞的雕像 | 張志剛 | 2023/9/15 下午 01:26:53 |
2 | 作者 胡彥喆 標題 托西佑社 內容 1895年至1945年日本人統治台灣期間,台灣原住民族發生過無數次的抗爭,其中最為慘烈的就是1915年布農族人襲擊大分駐在所,將12位日警全部殲滅,歷史上稱最為大分事件,另外則是1921年6月18日,日本人假借和解邀請布農族人,因此托西幼社的23位壯丁全部被日本人處死,慘遭滅社,歷史上稱作為第二次大分事件。 慘痛的歷史記憶,托西佑社23人慘遭活埋,只剩一位9歲的男子胡頌,和他懷有身孕的大嫂。 大分事件發生後,布農族人在山林間發動過無數次的零星游擊戰,有勝利,但也有犧牲死亡的慘痛代價,而這一戰是相當漫長的歲月,長達18年。 大分事件至今100年,後代子孫是怎麼看待這段歷史呢,在歷史文獻上,阿里曼西肯、拉荷阿雷、拉馬達星星稱被作為抗日三傑,不過只有拉荷阿雷得於善終,子孫滿堂,而他也是日本人所謂的「最後歸順蕃」。 在拉荷阿雷的孫子眼中,他是一個有智慧的長輩,不輕易和人起衝突,要不是日本人欺人太甚,到山中強取樟腦又強行沒收布農賴以維生的槍枝,布農族不會發動馘首行動。 另外一位,抗日三傑之一的拉馬達星星,在大分事件後,他曾經發動過逢坂和大關山事件,是日本人中的梟雄,不過在歷史紀載,他是因為到親戚家喝酒被逮,連同4個兒子都被處決,但這樣的文獻紀載,他的後代為他叫屈。 曾經在日本統治期間,發生的慘痛歷史事件,後代心存著感恩,謝謝祖先捍衛的精神,讓我們可以存活。 布農族抗日的事件中,大分事件最為人知,而文獻紀載的人物有限,不是每個參與者都記錄其中,不過如果說大分事件遺留下來給後代子孫或布農族的啟示跟禮物?或許就是那永不放棄土地,永不放棄族群文化,永不放棄族群尊嚴的印記。 | 胡彥喆 | 2023/9/15 下午 01:08:56 |
1 | 作者 吳宇騰 標題 花蓮鳥居分部的位置 內容 花蓮美崙 花蓮港鳥踏石公園 原名為『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2019年8月更名為『花蓮港鳥踏石公園』,園內設有日本鳥居與紀念石碑,是兩潭自行車道必經的花蓮景點之一,因為也是花蓮市區內唯一的日式鳥居,所以也吸引了許多網美來此拍照IG打卡。 花蓮鳳林 林田神社遺址 林田神社,位於花蓮港廳鳳林郡鳳林街(今花蓮縣鳳林鎮)。根據1943年由臺灣總督府社會課編印的「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記載,1913年,日本官方於今花蓮縣鳳林鎮設立官營移民村─林田移民村,並於1915年建立林田神社,祭日為每年的10月6日。 2014年,鳳林鎮公所向環保署以「環保示範區計劃」名義申請經費,參考原本設計圖重建鳥居與石燈籠(但石燈籠杆部誤將方形看成圓形),並設置參道。但因為原本第一鳥居的位置在復興路上,故不得不調整重建位置。2016年9月6日,神社殘存的「玉垣」、「神社拜殿及本殿基壇」以「林田神社殘蹟」的名義公告為花蓮縣歷史建築。 花蓮新成 新成天主堂 新城天主堂真可說是花蓮私房景點,從新城老街、新城火車站走過來也只要短短的15分鐘,但因為這裡是小鄉鎮,大家多數都直接做到花蓮火車站, 在這裡你會發現有一個造型特殊的天主堂,看起來就像是一艘諾亞方舟的感覺,上面還長滿了攀藤植物,讓人感覺有一種時代感,更加有味道, 其實這裡之前是一個日本神社,祭拜在太魯閣戰死的日本將士,但諷刺的是這裡其實也是日軍欺辱玻士林社的少女的地方,事過境遷,我們還是來純欣賞這一個花蓮景點吧! 花蓮玉里 玉里神社遺址 玉里神社遺址位於玉里鎮西邊街的山腳下,錯蹤的民宅間藏著一座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鳥居,斑駁的石柱子磚瓦與鐵皮屋頂巧妙的融為一體,目前主殿已經傾頹,僅存表參道階梯、石燈籠與兩座鳥居,是花蓮縣內保存最完整的神社遺跡。 | 吳宇騰 | 2023/9/15 下午 01:07:55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3 | 網站名稱 鳥居大解析! 網址 https://beauty-upgrade.tw/74205/ 網站簡介 鳥居的名稱由來&為什麼是紅色的?鳥居的意義與起源和鳥居的顏色進入鳥居前的禮儀日本代表性鳥居 | 吳宇騰 | 2023/9/12 下午 01:07:14 | |
2 | 網站名稱 樂吃購!日本 網址 https://www.letsgojp.com/archives/4885/ 網站簡介 日本10大特色鳥居 | 杜妶 | 2023/9/12 下午 01:06:05 | |
1 | 網站名稱 福野屋 網址 https://www.fukunoya.tw/blogs/news/%E6%97%A5%E6%9C%AC%E9%B3%A5%E5%B1%85%E7%9A%84%E5%8A%9F%E7%94%A8%E8%88%87%E5%82%B3%E8%AA%AA%E6%95%85%E4%BA%8B 網站簡介 鳥居功用 傳說故事 | 杜妶 | 2023/9/12 下午 12:5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