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寮漁港大進擊-蛻變中的鹽寮漁港
專題名稱 | 鹽寮漁港大進擊-蛻變中的鹽寮漁港 |
專題描述 | 主要是探討鹽寮漁港因為突堤效應使泥沙淤積而無法使用,觀察鹽寮漁港潮間帶的生物以及海洋運動,並訪問相關專家,探討台灣的海洋教育。 |
隊伍名稱 | 海邊很好玩對不隊 |
指導老師 | 周子宇 曾鐵征 |
參賽學生 | 陳宛榆 陳柏榆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 | 作者 黃寶霈、林昶伸、張嘉慧 來源 https://twsf.ntsec.gov.tw/tisf/2021/pdf/180010.pdf 描述 往事重「堤」看頭城—突堤效應 這篇文章探討頭城森林公園因為烏石港興建後,導致泥沙淤積,而造成公園消失,導致泥沙淤積的原因主要是「突堤效應」,所謂「突堤效應」,是因為人工建構物突出於海岸,阻擋原先海流和漂沙的路徑,造成在上游側堆積漂沙,而下游側因為漂沙量減少,造成堤前堆積、堤後侵蝕的狀況。鹽寮漁港也有同樣的問題,因為堤防興建以後,造成堤前堆積、堤後侵蝕的狀況。 | 陳宛榆 | 2023/9/25 下午 10:07:45 |
4 | ![]() | 作者 吳建芳 來源 http://paperupload.nttu.edu.tw/CA4BD71DBC8AB41/641004e2f9d35676.pdf 描述 位於台東縣都蘭灣的杉原海洋生態社區,社區居民原以捕撈虱目魚苗為生,但在面對漁村逐年沒落的情況下,社區居民於民國 90 年起自動組成生態保育巡守隊,防止海洋資源、生態繼續遭受破壞。自 94 年杉原海岸禁漁區的劃定、生態公園的成立,到「杉原海洋生態社區」的建立,如今社區已具有些許的規模與進展,漁民從海洋的掠奪者角色轉換成與海共生的保護者,這篇文章提供鹽寮漁港未來發展可以朝向的模式和方向。 | 陳宛榆 | 2023/9/24 下午 09:43:17 |
3 | ![]() | 作者 曹校章 · 林學宜 來源 file:///D:/user/Downloads/A10043402%20(4).pdf 描述 台灣地區海岸線很長,海洋運動將成為未來戶外休閒的主要潮流,衝浪運動是在西元四年,玻里尼西亞人登陸夏威夷時,發現當地的原住民已經知道如何衝浪,再重夏威夷傳到美國,而台灣的衝浪運動則是由美國傳入,這篇文章介紹了關於衝浪的歷史,還有台灣地區衝浪浪點的分布以及浪點分析,這裡大部分東北部海岸、南部海岸及東部海岸浪點,我們都有去探訪過,但北部海岸及西部海岸還在等待我們去開發!這篇文章讓我知道花蓮衝浪分布以及浪點分布,這樣之後要到不同地方衝浪時就不用辛辛苦苦地找來找去了! | 陳宛榆 | 2023/9/18 下午 07:10:58 |
2 | ![]() | 作者 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來源 https://gis.fa.gov.tw/FAMap/FishPortsConstruct/%E8%8A%B1%E8%93%AE%E7%B8%A3/%E9%B9%BD%E5%AF%AE%E6%BC% 描述 為了對鹽寮漁港的歷史和變遷有初步的認識,我們先利用網路收集相關文獻,這篇文章對於鹽寮漁港的建設有詳細的解說,又稱橄仔樹腳港,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是花蓮縣僅有的三座漁港之一。當地民眾早期興建簡易的船澳,漁產以龍蝦為主。1991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北防波堤250公尺、隔年進行第二期東堤100公尺修築;1994年:鹽寮漁港正式完工,以容納20噸以下漁船150艘以及20-50噸漁船40艘為目標,港澳北方有海濱公園供遊客休憩用。這篇文章讓我了解鹽寮漁港的歷史與變遷,並在生活上觀察現在的鹽寮漁港是不是持續在改變。 | 陳宛榆 | 2023/9/18 下午 07:08:31 |
1 | ![]() | 作者 花蓮縣政府 來源 https://pw.hl.gov.tw/Upload/202206211550159957561.pdf 描述 花蓮縣二級海岸防護區是依據海岸災害潛勢範圍及防護標而做出來的劃分和設計。避免海岸侵蝕災害加劇或擴大,文中的圖片從新城鄉嘉里村至壽豐鄉水璉村(七星潭至牛山海岸)一帶,為二級海岸防護區的範圍,因沿岸人工構造物阻滯漂沙,具侵蝕問題之南北濱海岸段及鹽寮漁港南側岸段,希望透過沙源補償配合措施,達到減緩侵蝕、回復灘岸之功效。我們發現鹽寮漁港北邊明顯出現沙灘堆積的狀況,南邊卻出現很明顯的海岸侵蝕,從鹽寮漁港往南到12號橋及跳浪隧道海岸線都有侵蝕加劇的狀況,人造的消波塊也經年不斷被堆積以維護鄰近台11線海岸公路的安全。這篇文章讓我了解花蓮台十一線的消波塊分布狀況以及花蓮沿海的淤積與侵蝕狀況等花蓮沿海的資訊。 | 陳宛榆 | 2023/9/18 下午 06:59:52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陳宛榆 標題 討論過程 內容 @注意事項: 老師和我們討論檔案集.札記本.活動集.藏書閣要注意的事項 最複雜的是參考文章的寫法,包括文字敘述的編號順序,圖和表的編排順序,各種參考文獻的排列順序,原來寫論文有這麼多深奧的學問。 @和老師討論修改: 我們發現花蓮鹽寮漁港可以發展潮間帶的導覽課程,老師建議我們參考其他縣市的經驗,我們去查詢,發現好多地方都有潮間帶導覽活動,小琉球的導覽網站做的很棒,值得我們學習!海洋活動的發展,老師也建議我們比較其他縣市衝浪活動的推廣,來找出花蓮海洋運動的發展方法。 | 陳宛榆 | 2023/9/26 下午 10:12:18 |
7 | 作者 陳宛榆.陳柏榆 標題 淨灘真好玩 內容 陳宛榆: 媽媽帶我和弟弟去鹽寮漁港淨攤,鹽寮漁港最近因為週末很多人來玩和烤肉,再加上颱風過境,帶來很多海漂垃圾,我們拿了兩個大塑膠袋、手套準備去淨灘,我發現最多的垃圾是寶特瓶,再來是保麗龍,我們撿到兩個大保麗龍,淨灘不但可以愛護環境,有些撿到的垃圾還可以廢物利用,我和弟弟用兩個大保麗龍在海裡玩趴板衝浪,超級好玩! 陳柏榆: 淨灘很好玩,我們撿到大保麗龍,拿來在海裡玩趴板衝浪,垃圾還可以當玩具,真有趣! 淨灘之後,我寫信至花蓮縣長意見信箱,建議行政機關豎立告示,縣長很快就回信給我了,希望大家一起愛護鹽寮漁港。 | 陳柏榆 | 2023/9/21 上午 07:33:21 |
6 | 作者 陳柏榆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我覺得作小論文研究當中,最有趣的事是去觀察潮間帶,因為潮間帶有很多可愛的生物,我最喜歡的是螃蟹,雖然螃蟹爬得很快,但別小看我,我可是很會抓螃蟹的! 我覺得做小論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沒有穿膠鞋去觀察潮間帶,結果我的腳就被玉黍螺的尖刺刮傷一個很大的裂痕,這件事讓我知道做研究也是有危險的,要注意穿著適當的裝備,才不會受傷。 做小論文當中我覺得收穫最多的是訪問蘇達貞教授,從學習擬定採訪問稿到正式的訪問,教授很親切的教我們很多知識和經驗,我覺得收穫很多! | 陳柏榆 | 2023/9/21 上午 07:28:51 |
5 | 作者 陳柏榆 標題 鹽寮潮間帶生物探查紀錄 內容 我們先上網查花蓮縣潮汐表,乾潮前後兩個小時,是觀察潮間帶生物最佳的時間,2023/07/08乾潮時刻16:10, 2023/07/09乾潮時刻16:57,我們在這兩天下午4:30~5:30觀察鹽寮漁港的潮間帶生物,並拍照和紀錄。我用嬤嬤的手機拍照和錄影,媽媽很擔心我把她的手機掉到海裡,在拍攝時,我發現彈塗魚很難拍,一靠近就跳走了,我能體會到「潮間帶尋寶大作戰」裡面主角小智的辛苦了,但找到很多好玩的潮間帶生物,很有趣! | 陳柏榆 | 2023/9/18 下午 04:34:52 |
4 | 作者 陳宛榆.陳柏榆 標題 衝浪源起和訓練日誌 內容 陳宛榆 : 兩年前我去東河學衝浪,教練教我衝浪的基本動作:划手、越浪、坐板等浪、啟程、斜跑、浪壁加速,剛開始我一站在板上就掉到海裡,像剛學走路的企鵝一樣搖搖擺擺,滑稽好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我終於成功站在浪板上,乘著風滑向岸邊,讓我很有成就感!假日時爸爸會帶我和弟弟去不同的浪點練習,衝浪訓練我的平衡感、划水的技巧和在浪板上重心的轉移,增加體能,因為要觀察遠方,才能知道浪的變化,所以衝浪也可以保護我們的視力,除此以外,衝浪讓我們學會水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讓生活增添許多趣味,歡迎大家乘風破浪,當一個逐浪小子吧! 陳柏榆 : 我們每天放學後會去鹽寮漁港衝浪,衝浪完要寫衝浪日記,紀錄出發的日期、天氣、氣溫、海溫、浪高、風速、潮汐、浪板裝備、衝浪時間,並且評估自己的整體狀況,是否睡眠充足,是否有疲勞或痠痛,是否有壓力,還有自己表現好和不好的地方,下次要加強的地方,最後可以畫一張小圖,我最不喜歡畫圖。 | 陳柏榆 | 2023/9/18 下午 04:31:34 |
3 | 作者 陳宛榆. 陳柏榆 標題 實地探查遇到的問題: 被水母螫怎麼辦? 內容 在從事海洋運動時,會遇到一些問題,常見的就是被水母螫傷,我們分享被水母螫傷的感覺和處理辦法。 陳宛榆:被水母螫的感覺就是刺刺的癢癢的,會有一顆顆紅紅的疹子,像蚊子叮咬一樣腫腫的,因為有時候是被水母的一整根觸手螫到,會產生一條紅紅粗粗的線狀皮膚疹子,被水母電到的話,我會在上岸以後用熱沙子覆蓋在被電到的皮膚上,小豪教練的車上有水母電可以擦的藥膏(金冠鎮養消炎液),成分主要是氨水,也會比較舒服。 陳柏榆:我最怕被水母電,有一次我在鹽寮漁港衝浪時,發現海裡面有一種粉紅色的水母,嚇得我趕快上岸,我發現天氣熱的時候,還有颱風過後,吹南風的時候,水母都會變得比較多。這一兩年衝浪,我們發現水母變多了,查詢網站,原來水母大量爆發是個大問題:可能是漁業過度捕撈,造成天敵減少,水質汙染,導致浮游生物增生,增加水母食物來源,也可能是氣候暖化造成的現象。 | 陳柏榆 | 2023/9/18 下午 04:23:27 |
2 | 作者 陳宛榆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我覺得在小論文的研究中,最有趣的是訪問拖鞋教授蘇達貞教授,訪問蘇帆基金會不但能夠體驗什麼是低碳的房屋,還可以和海洋教授親自見面和提問,在準備訪問問題的訪問過程中,也學會採訪的禮貌和應對,非常值得! 我覺得做這個小論文最辛苦的部分是寫報告,不論格式、排序… …都必須要小心謹慎,因此在這個部分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去調整,非常辛苦。在這個小論文的研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實地探查的部分,結合自己的過去經驗和觀察,讓我對海洋運動更加認識;觀察潮間帶生物,發現原來鹽寮漁港有這麼多海洋生物居住在這裡;淨灘活動,發現問題然後找尋方法解決,體會到自己可以盡一份小小的力量改變社會, 做完這個研究,不但讓我增加寫小論文的技術,從發現問題、蒐集資料、閱讀相關文獻到實地探查,這個研究還讓我深刻的體會 到了鹽寮漁港所面臨的危機,並學會推廣海洋教育該從什麼角度著手。 | 陳宛榆 | 2023/9/18 下午 04:13:20 |
1 | 作者 陳宛榆. 陳柏榆 標題 訪問蘇帆海洋基金會蘇達貞教授 內容 一走進去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就看到許多大樹,一陣陣涼爽的海風吹來,讓我覺得很放鬆!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阿公,他親切的向我們問好,沒想到他就是我們要見到的「拖鞋教授」,教授教我們如何低碳生活,低碳的旅遊可以從食、衣、住、行各方面來探討,「食」方面選擇吃當地當季的食物,減少運送食物所造成的碳排放,而在食物的種類方面,牛肉的碳排放量較多,雞鴨鵝肉次之,魚蝦再少一點,而蔬菜的碳排放最少,盡量多吃蔬菜;而在「衣」的部分,要「慢衣」,穿著簡單的衣服,不要一直買新衣服和過度追求時尚,也可以減少地球的碳排放;「住」的方面,如果多種樹,利用天然的建材如木頭,就能少開冷氣;「行」的部分,外出儘量用走路或騎腳踏車;旅遊方面可以選擇低碳以及和大自然貼近的旅遊活動。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廣「一周一無碳日行動方案」,一周選出一天過無碳的生活,歡迎大家來花蓮體驗!這次探訪,我覺得收穫很多!小助教蝴蝶姐姐帶我們參觀蘇帆基地,這裡是個難忘的秘密基地! | 陳柏榆 | 2023/9/13 下午 02:59:58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網站名稱 潮琉生態保育網 網址 https://liuchiu-intertidal.tw/index.php?inter=news 網站簡介 在氣候變遷及觀光的壓力下,屏東縣政府站在保育的立場,以科技方式強化管理,並改變過去的管理模式,建置網路申請系統「潮琉生態保育網」,方便遊客行前預約,用「現場」及「網路」雙軌併行方式辦理,並滾動式調整實施方式。這個網站提供生態導覽預約.旅遊地圖.船班資訊,還有漂亮的海底生物.潮間帶生物圖鑑,網站上也有提供導覽人員訓練課程報名,這個網站的內容很實用,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可以提供鹽寮漁港及花蓮海洋活動的發展參考。 | 陳宛榆 | 2023/9/24 下午 09:55:17 | |
4 | 網站名稱 台灣海洋環境問題—台灣海岸後退變遷舉例 網址 https://www.ntsec.edu.tw/LiveSupply-Content.aspx?cat=6841&a=6829&fld=&key=&isd=1&icop=10&p=1&lsid=19482 網站簡介 這篇文章介紹了台灣海岸後退變遷的舉例,在花東海岸的海岸後退方面會因為岩性、強浪、崩壞作用以及沉積物收支影響花東海岸後退,使得台灣東部地區有許多地方都遭到了海岸後退的危機。這篇文章十分有道理,看完這篇文章,我了解了台灣東部地區的海岸後退的原因,這是大自然的力量,但人工建築物如堤防和港口,也會改變海岸線的平衡,希望大家也可以來看看這篇文章,了解台灣的海岸。 | 陳宛榆 | 2023/9/15 上午 07:29:41 | |
3 | 網站名稱 活在潮汐間:台灣潮間帶生物多樣性 網址 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article/content-5255.html?fbclid=IwAR1RdnlvwgxJfYihiGnA_ClKULeBy_ZmsljqOviXbYRyJnewHFMC92vtzDE 網站簡介 潮間帶生物的居住環境,在海洋生境中算是十分惡劣,海濱的生物要忍受不斷劇變的環境,海浪不斷地在衝擊,還要把牠們捲入大海,而潮水天天有漲有退,漲潮時把牠們浸沒,退潮時使他們露出水面,能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的生物真是不簡單!潮間帶也可以讓我們觀察到生物的多樣性,台灣的潮間帶現在面臨的危機,雖然在潮間帶捕撈海洋生物不會有過度補撈的問題,但是一些人為的活動如養殖九孔、過量投放消波塊,也會破壞潮間帶,看完這篇文章,我希望大家可以多關注潮間帶的生物,給予他們一個溫暖的家! | 陳宛榆 | 2023/9/13 下午 09:11:52 | |
2 | 網站名稱 潮間帶生物小圖鑑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nmmst.gov.tw/chhtml/newslistdet/43/37/172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介紹了許多潮間帶的生物,也有很漂亮清楚的圖片,有藻類、刺胞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以及魚類,我在實地探查時,這些圖片給我很大的幫助,平常我們在海邊常常會看到寶螺、海蟑螂、藤壺、寄居蟹、玉黍螺、錢幣水母……等等,看完這篇文章,讓我在海邊更容易辨認不同的潮間帶生物。 | 陳柏榆 | 2023/9/13 下午 09:10:01 | |
1 | 網站名稱 鹽寮漁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B9%BD%E5%AF%AE%E6%BC%81%E6%B8%AF 網站簡介 這篇文章介紹鹽寮漁港的相關位置、歷史、沿革以及鹽寮漁港內的設施,鹽寮漁港早期有新建簡易的船澳,漁產以龍蝦為主,在1991年完成北防波堤的建設,隔年進行第二期東堤修築,在1994年鹽寮漁港正式完工。但因長年受東北季風和颱風的侵襲,導致泥沙淤積,至今鹽寮漁港沒有停過一艘船,看完這篇文章後,我了解鹽寮漁港的興建過程與變遷。 | 陳柏榆 | 2023/9/13 下午 09: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