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地地質概況與形成原因

專題名稱台灣各地地質概況與形成原因

專題描述台灣各地地質概況與形成原因

一、研究動機
每次社會課說到水土保持時,一定會提到地層下陷,造成的原因跟地表下面的地質脫不了關係,這地表下究竟藏了什麼秘密?組成地質的岩石又是哪些?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透過這次研究,希望能找出這些疑問的答案與優缺點的運用及改善方式。

二、研究目的
(一)岩層及地質基本概況
(二)台灣北部地質形成原因及考察

三、研究結論
(一)研究討論
在這一部分,討論文章中提到的台灣各地的地質特徵以及它們可能對當地社會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可以深入探討台灣地震活躍區域的地質特點,進一步說明地震風險和防災措施。此外,可以分析不同地理區域的地質優缺點,以確定哪些區域可能更容易受到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及哪些地方可能較安全。
(二)、研究結論
在這一部分,可以總結研究結果,強調台灣各地的地質特徵以及其可能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同時,可以強調地震預防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台灣這樣地震活躍的地區。可以提出可能的措施來應對地震風險,包括建築結構改進、地震警報系統的使用等。

四、未來研究方向
(一) 台灣各地地質優缺點分析
未來研究可以深入探討台灣各地的地質特徵,以更全面地評估地質優缺點。這包括不僅僅是地震風險,還可能包括其他自然災害,如山崩、土石流等。此外,可以進一步研究地質對當地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的影響,以制定更有效的環境保護政策。
(二) 將地質優缺點結合斷層進行地震預防
未來研究方向可以包括將地質優缺點與地震斷層相結合,以更準確地預測地震風險。這可能涉及使用先進的地震監測技術來更好地了解斷層的運動和可能的地震發生。此外,可以探討如何通過城市規劃、建築標準和災害管理計劃來減輕地震造成的損害。

隊伍名稱「岩」究人員

指導老師羅陽青 

參賽學生陳宇歆 卓育成 蔡昀呈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賴序衡、鄧屬予
來源 地理研究 第64期 民國105年5月
描述 七星潭海岸地處於三棧溪與米崙台地之間,擁有良好發展的礫灘,一直以來都扮演著海岸研究的重要範疇。為了更深入探究礫灘的地形和沉積性質,本研究進行了詳盡的海灘剖面測繪,並對灘礫的結構和岩性進行了分析,同時觀察了海灘的橫向變化,以探討沉積物的來源及其運移機制。七星潭礫灘具備著由北至南逐漸變窄的地理特點,最寬處約有160公尺。海灘的地形包括平緩的後濱以及陡峭的前濱,其上還形成了一至三層的灘臺脊。前濱地區的礫石淘選情況極佳,粒徑從海邊向陸地逐漸變粗,並呈現出明顯的疊瓦狀排列,朝向陸地一致傾倒,這顯示波浪的沖刷作用在礫石的搬運和堆積過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然而,後濱地區的礫石淘選程度較差,儘管存在著疊瓦狀結構,但排列方向相對複雜,經常可見漂浮的木材和雜物形成的碎片線,這反映了強風暴浪的影響。七星潭海灘的沉積物主要由變質岩的碎屑組成,大多數來自北方的三棧溪和立霧溪的河口沉積物,僅有少部分來自南方米崙台地的海崖侵蝕物。這些沉積物在波浪的沖刷、磨蝕以及沿岸運輸的影響下,最終被沖積上岸,形成了這片獨特的礫灘。在台灣,海灘在沿岸沉積物的運移和堆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西岸廣泛分佈的沙灘地帶。然而,在台灣東部,由於海岸地形的陡峭,通常較難形成沙灘,相反,礫灘相對較為普遍,這也導致過去對於這類區域的研究相對較少見。研究結果顯示,礫灘的沉積物主要來自海岸的北部和南部,主要來源於三棧溪和立霧溪,僅有一小部分來自米崙台地的海崖侵蝕物。這些礫質沉積物在長期波浪作用下不斷經歷著磨蝕和沿岸運輸,最終堆積在內陸,形成了現今的礫灘景觀。
卓育成2023/9/25 下午 09:08:31
4作者 張庭逢
來源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描述 宜蘭地區,位於台灣北部,典藏豐沛的地熱資源。近年來,隨著地熱發電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能源短缺問題的逐漸浮現,人們對宜蘭地區的地熱發電潛力展開關切。為了深入探索這一潛力,本研究特選擇了宜蘭地區的三口地熱鑽井樣本作為研究對象,運用碳、氮、硫等元素和同位素特徵進行分析,旨在揭示這一區域板岩帶的基本岩石化學特性、沉積環境,並嘗試推測地熱可能的來源。鑑於宜蘭地區的岩石屬輕度變質的板岩,我們也著重於比較不同變質程度的樣本,以全面了解變質對地球化學特性的影響。
經過深入分析,我們的研究揭示了一些關鍵性結論。首先,宜蘭地區地熱鑽井樣本的碳、氮、硫等元素多數受到變質作用的明顯影響,然而,有機物質的起源似乎仍與海洋有機物密切相關。我們根據有機碳和黃鐵礦含量的相互關係,推測原始的沉積環境可能是一個缺氧海洋,其中包含豐富的有機物質、硫酸鹽和可反應的含鐵物質,同時,這種環境中的硫酸還原反應速度相對較快。
此外,我們的研究還對區域內的黃鐵礦進行了分類和深入研究。研究結果指出,這些黃鐵礦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沉積型黃鐵礦,其特點是較小的粒徑,需要經過特殊方法提取,且其穩定硫同位素特徵變化幅度較大;另一類則可能是因變質或熱液反應再結晶而生成的黃鐵礦,其具有結核狀或自形狀的較大顆粒,且穩定硫同位素特徵變化範圍較小。這些特性可能與地下岩漿庫和高地溫梯度有關。至於中部橫貫公路沿線樣品,隨著變質程度的增加,碳、氮的流失以及硫同位素值的一致性逐漸增強,然而,由於樣品數量和種類的有限,我們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確切的結論。
卓育成2023/9/25 下午 08:57:10
3作者 王胤之、陳苡承、王語彤
來源 中華民國第55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描述 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發生,已經迫使人們更加依賴冷氣和空調系統,在台灣尤其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季,隨著氣溫升高,大家更依賴冷氣設施來緩解高溫的不適。這種過度的冷氣使用,不僅對能源供應產生巨大需求,還加劇了溫室效應的嚴重性。當人們使用冷氣,電力需求飆升,冷氣系統本身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尤其是強制空氣循環冷卻系統,因為它們需要大量的電力運作。這些系統在冷卻空氣的同時,也排放出二氧化碳,這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暖化的問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可以說,極端氣候事件導致了過度的冷氣使用,而過度的冷氣使用又加劇了溫室效應,使極端氣候事件變得更加嚴重和頻繁。之前花蓮地區的海岸山脈岩石研究提供了有關這個問題有幫助資訊。根據研究結果,花蓮地區的片岩和大理岩主要來自中央山脈和立霧溪口地區。這些岩石的特性研究顯示,在室內空間的選擇上,砂岩、凝灰岩和安山岩各自具有獨特的優勢。根據需求的不同,這些岩石材料可以用於客廳、廚房和浴室。例如客廳的話可採用砂岩。廚房和浴室的話,可以使用除濕能力強而且升溫能力好的凝灰岩。臥室可以使用保溫能力好同時除濕效果也不錯的安山岩,利用這些資料,可以幫助執行更有效的能源管理和室內環境控制。我們在台灣這個亞熱帶的小島,因此我們必須知道極端氣候對能源和環境的影響,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同時,我們也可以從花蓮地區的岩石研究中得到啟示,以優化室內環境控制,降低能源消耗,共同努力於實現永續的未來。這將需要大家合作和共同努力。
卓育成2023/9/25 上午 06:21:20
2作者 林春吟、陳昱菖
來源 第二十四期,第33-56頁,民國103年10月 Journal of Cartography No.24, Oct 2014, pp.33-56
描述 在日治時期,臺灣的地質圖是地質調查的成果,通常以與最新版臺灣全圖、地形圖等相近比例尺的基本圖為背景,上面繪製地質調查結果,並與調查報告書、說明書等一同發行。日治時期的臺灣地質調查可分為三大類型:
(1) 預察調查,於1896-1927年執行,旨在繪製臺灣全島的地質概況,製作了多數臺灣全島地質圖,然而,由於其粗略性質,某些地區仍有缺漏。
(2) 精察調查,於1927-1940年進行,是一項詳細的地質調查,覆蓋整個臺灣。在這期間,製作了1:50,000和1:100,000比例尺的地質圖,但到了日治末期,仍未完成整個臺灣的地質圖,只有西北部和東部地區的25張地質圖完成。
(3) 特別調查是持續進行的調查,於1900年至1939年對特定地區進行詳細的地質調查,包括瑞芳金瓜石、澎湖島、大屯火山彙、蘭嶼、臺東海岸山脈等地。此外,它還針對煤炭、石油、金礦等有用礦物進行調查,並製作了多種相關主題的地質圖,其中以煤炭和石油的主題圖最為豐富。特別是石油調查促進了臺灣的詳細地質調查,其製作的大比例尺油田相關地質圖可以視為日治時期地質調查的重要成果之一。


卓育成2023/9/20 下午 10:29:57
1作者 焦中輝(C. H. Chiao);林俊余(J. Y. Lin);俞旗文(C. W. Yu);盧佳遇(
來源 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會刊, (213), 2011
描述 本研究充分利用地表露頭剖面圖和深鑽井資料,對CO2封存目標地層進行了詳盡的地層特性分析。首先,透過建立CO2封存分層判別表,成功劃分了儲集層、蓋層和阻滯層,並在地層的二維剖面上進行了它們的分佈對比,為深部鹽水層的封存遷移數值模擬提供了關鍵資訊。
研究結果顯示,首先,在台西盆地場址的三維地質模型中,我們確認了桂竹林層作為CO2封存的儲集層,同時識別了內部的阻滯層。此外,錦水頁岩與卓蘭層的中部被確定為蓋層,而卓蘭層的不同部分也可能具有儲集層的潛力。值得注意的是,卓蘭層的上部和頭嵙山層雖然缺乏蓋層,但由於其良好的厚度超過1000米,可視為有效的CO2防逸出緩衝帶。
其次,我們進行了模擬,顯示鑽井注入範圍位於地表高程-2420m至-2430m,處於關刀山砂岩段的儲集層內。然而,下方至高程-3000m的地層可能存在孔隙率和滲透率較好的砂岩儲集層,雖然可以考慮用作注入層,但模擬結果顯示,由於缺乏蓋層和浮力作用,注入的CO2可能會上升至關刀山砂岩段,難以在下方的砂岩層(如上福基砂岩或南莊層)長期封存。
最後,我們將台西盆地場址的三維地質模型轉化為數值模型,初步模擬結果表明,每年注入100萬噸CO2,在注入30年並監測至50年後,CO2團流會由桂竹林層上升,通過錦水頁岩最終達到卓蘭層,但不會穿透卓蘭層,使地層封存系統保持在CO2超臨界穩定狀態(深度低於-800米)。
總之,本研究提供了對CO2封存目標地層的重要地層特性分析,同時強調了阻滯層的潛在行為。


卓育成2023/9/20 下午 10:06:42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撰寫報告
說明
日期:9/19
在收集完所有資料後,我們利用課餘時間聚在一起討論及撰寫報告。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的想法。這些想法在我們的討論中被充分探討和比較,並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的報告內容。我們也積極地檢查和比對所找到的學術資料,以確保報告的內容準確無誤。最後,我們整理這些資料並將它們有系統地編入報告中。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11:36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研究討論
說明
日期:9/13
在整理完資料及實地考察完後,我們決定最後來做一個研究資料的總整理,把我們所查詢到、走訪及研究出來的資料,全部整合在一起。這個整合的過程非常重要,因為它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完整且有邏輯性的報告結構。我們首先將所有資料進行分类,以確保相關資訊能夠被有效地匯總。接著,我們進行內容的重點提煉,將每個資料點的核心信息挑選出來,以確保報告的清晰度和精確性。同時,我們也會注意確保所有資料的來源和引用都得到適當地註記,以維護學術誠信。最後,我們會進行統一的格式設定,確保整份報告風格一致,容易閱讀且具有專業性。這樣的詳盡整理過程不僅幫助我們提供一份高品質的報告,還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我們研究的主題,以及我們所收集到的所有資料之間的關聯性。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11:15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實地考察-淡水河-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
說明
日期:9/3
假日抽空到貫穿台北盆地的淡水河口來實地考察,而我們選定的考察地點是淡水河口旁的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這裡保留了許多淡水河口的原地質,是淡水河口少數未被開發過的地區之一,所以也保留住了經典的河口生態,在考察之後也找到了淡水河口因推積作用所形成的沙洲,並在河岸邊發現了許多由凝灰岩石塊、岩石、砂黏土層及塊石多積而成的地面,也發現了因長久以來河流的搬運作用不斷的將泥沙搬運至此淤積成沙洲,再經過海洋潮差的影響,造就了特有的濕地潟湖地形。這次的考察讓我們更加地認識了關於河口濕地的地質,並對於我們這次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10:53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實地考察-林口台地
說明
日期:9/3
在選定了勘查地點後,我們決定在放學後親自前往林口台地,分別探訪了工地、平地和山地。我們主要的目的是調查林口台地寶層的泥土和岩石情況,希望能考察到厚達12公尺的紅土層及佈滿大塊鵝卵石的地表。這次勘查讓我們親身了解了當地的地貌和地質,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規劃未來的工程和環境保護措施。在工地,我們仔細觀察了地質樣本,這有助於我們更深入了解地層的組成和特徵。而在平地和山地,我們觀察了當地的地表和地理特徵,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當地的地質特點。總結而言,我們的這次地質勘查是一次寶貴的經驗,讓我們深入理解了林口台地的地形、地質和生態特徵。 我們計劃進一步分析和利用我們所獲得的數據,以更好地支持未來的專案和研究。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10:47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實地考察-大屯火山群-小油坑
說明
日期:9/3
在討論、查找了許多資料後,最後決定去大屯火山群中陽明山的小油坑做實地考察,在查找資料後,發現小油坑最具特色的地質是噴氣孔、硫磺結晶、溫泉及壯觀的崩塌地形,在實地考察後,雖然有看到噴氣孔、硫磺結晶及溫泉,但很可惜的沒有看到崩塌地形。這次的實地考察對於我們研究的幫助很大,在網上雖然有查找了許多資料,但還是實地考察比較清楚。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10:43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學校資深地理老師
說明
日期:8/30
採訪學校資深地理老師:
Q1:台灣的地質為什麼越往東變質越嚴重?
A1:台灣為在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之間,因為板塊擠壓,所以越靠近太平洋(東部),變質就越嚴重。
Q2:台灣明明是座火山島,為什麼火成岩的數量那麼稀少?
A2:台灣雖是一座火山島,但是台灣所有的火山幾乎都是休火山,而且也只有三個火山群,火成岩的數量自然不會多。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10:37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查找資料
說明
日期:7/20
平日在學校上課時,我們常常抽空聚在一起,共同查找文獻和資料,讓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各種主題和課程內容。我們會仔細檢查學術論文、書籍和網站上的資料,特別是官方網站(如: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中華民國地質協會等等...),因為這些資料通常是權威和可信的來源。這個過程雖然有時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但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知識,好讓我們寫出更正確的報告。最終找到幾本百科全書以及幾個網站:
1.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 中華民國地質協會
3.台灣地質知識服務網
4.台灣地質公園網路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09:37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借閱書籍
說明
日期:7/18
我們在假日特地前往林口圖書館,希望能找到許多相關書籍以供參考。然而,當我們在圖書館度過了一整天,翻閱了大量書籍後,也有幾本書借閱後發現內容不太符合只好捨棄,只找到了極少數一兩本對我們的研究有幫助的書籍。這讓我們感到有些灰心,但也讓我們明白正確、實用資料並沒有那麼容易獲得,我們仍然會持續努力尋找更多資料。
最後我們找到三本書:
1. 台灣地質
2.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3. 臺灣地質概論 : 臺灣地質圖說明書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09:07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蔡昀呈
標題 實地考察-林口台地、淡水河口及大屯火山群-心得
內容
日期:9/3
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雖然要走訪多個地方讓我們身心疲勞,但我們也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見識。這些考察不僅幫助我們親身感受到台灣的地質多樣性,還讓我們觀察到不同地區的地質特徵。我們記錄了地質標本,觀察了岩層的分佈。這些實地考察不僅提供了實際的數據和素材,還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質學的實際應用和重要性。雖然一路艱辛,但最終還是考察完了許多的地方,並知道了許多對於研究有幫助的知識,這次考察對我們研究的幫助極大。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08:08
9作者 陳宇歆
標題 訪問老師
內容
日期:8/30
查找完資料並整理後我們提出兩個疑問,所以我們決定採訪學校資深的地理老師,我們提出兩大問題:
Q1:台灣的地質為什麼越往東變質越嚴重?
A1:台灣為在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之間,因為板塊擠壓,所以越靠近太平洋(東部),變質就越嚴重。
Q2:台灣明明是座火山島,為什麼火成岩的數量那麼稀少?
A2:台灣雖是一座火山島,但是台灣所有的火山幾乎都是休火山,爾且也只有三個火山群,火成岩的數量自然不會多。
透過這些問題,我們發現台灣島真是個寶島,上面什麼都有,但由於範圍偏小,如果想找出最準確的答案,最好以整個世界去發想。

陳宇歆2023/9/27 上午 08:07:01
8作者 卓育成
標題 認識岩石和心得
內容
日期:8/8
在這次的討論中,我認識到了許多岩石,條列如下:
大理岩:是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岩石,以其精緻的大理石紋理而聞名。這種岩石常被運用於建築和雕刻,並且在台灣的一些地區非常常見,例如南投的鹿谷和嘉義的阿里山。
片岩:是一種變質岩,其具有層狀的結構,通常是由頁岩在經受高壓和高溫變質作用後形成的。台灣的東部山區和中央山脈地區都有大量的片岩露出。
玄武岩:是一種火山岩,由於台灣擁有眾多的火山地形,因此玄武岩在這個島嶼上也相當常見。例如,綠島就以玄武岩地形聞名,而基隆市的和平島上的地層主要由玄武岩構成。
砂岩:砂岩是一種由砂粒沉積而成的沉積岩,台灣北部的一些地區,如基隆市、新北市的九份,以及新竹的東濱地區,都有大量的砂岩地層,形成壯觀的岩層景觀。
至於地層方面,畢祿山層、黑岩山層和大禹嶺層是台灣東部地區的重要地層,它們記錄了該地區漫長的地質歷史。這些地層包含了有關該地區的沉積、變質和隆升的重要信息。畢祿山層代表著一個古老的地層,而黑岩山層和大禹嶺層則代表了相對較新的地層,它們的研究有助於深入了解台灣地質演變的過程。
透過這次的學習,激起了我對台灣岩層的興趣,希望這次比賽結束後能對台灣地質有更多的認識。

卓育成2023/9/27 上午 08:05:37
7作者 蔡昀呈
標題 認識地質
內容
日期:8/5
我們首先查閱了全國中小學科展歷屆作品以及相關官方機構的報告。在這些資料中,我們發現了對地質的基本概念以及台灣的地質環境,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認識。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地質形成的原因。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這個主題,我們展開了實地考察,前往不同地點,包括山區、海岸及平原,以親身體驗地質特徵並收集實際資料。我們也積極和相關專家進行訪談,以獲得專業見解。這些實地考察和訪談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還幫助我們理解地質過程的複雜性。這些資料將在我們的報告中被仔細分析和呈現,以提供準確的內容。整個研究過程的詳盡探討和多層次的資料整合,將確保我們的報告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和價值。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8:02:57
6作者 卓育成
標題 探討岩層分布及北部沉積岩資料整理
內容
日期: 7/31
我發現在台灣有海岸山脈、脊梁山脈、雪山山脈、西部麓山帶與海岸平原等五大地質分區,其中又以我們的重點—臺北盆地(西部麓山帶)為介紹的重頭戲,而其中,西部麓山帶的沉積岩居多,而且我還發現沉積岩位於第三岩系。岩石長期風化、雨淋、曝曬和海浪拍打,逐漸變鬆軟,形成小碎屑,多數碎屑流入流到湖泊、河口濕地和海底形成沉積物,形成沉積物。隨著沉積物堆積,礦物質填滿碎屑之間的空隙,使沉積物凝聚,隨著地層厚度增加而變得密實,最終形成堅硬的岩石。古老的沉積岩層通常更堅硬,並位於較低的地層位置。沉積岩地層的主要特徵是清晰可見的"層理",岩石層層堆疊整齊,"層理"是上下兩層岩石的自然分隔線。同一地點堆積的泥沙顆粒大小和形狀相似。除此之外,沉積岩可用來協助進行環境分析的重要指標,沉積岩有可能可以發現出水流的能量、方向、來源、氣候狀態、海平面高低…等等,可做為窺探「地表歷史」的紀錄。臺灣島的前身位於海底的沉積岩地層,在板塊運動的作用下隆起形成島嶼。原本平行堆積的地層因板塊運動變得傾斜、彎曲,甚至斷裂。沉積岩主要出露在台灣的西部丘陵地區,以及北部和東北部的沿海地區。例如,形成大約為二千萬年前的八斗子海岸地區的沉積岩層,由砂岩和頁岩交替堆積而成,地質學上將其稱為大寮層。臺灣的沉積岩分布於不同地質區域,包括海岸山脈、西部麓山帶和海岸平原。這些區域出露的岩石種類有礫岩、砂岩、頁岩等。在一些地方,如新竹、臺南和高雄,可以找到小規模的石灰岩分佈。然而,由於沉積岩未經深埋和變質作用,岩石本身的強度較低,不適合加工成石器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砂岩中含有高比例的石英砂,這使其非常適合作為研磨用的砥石,可用於磨削和研磨物品。雖然沉積岩通常不適合用於製作堅硬的工具或建築材料,但它們在其他用途上具有一定的價值,如研磨。

卓育成2023/9/27 上午 08:01:55
5作者 陳宇歆
標題 資料查找-網站
內容
日期:7/20
經過查詢,我們的了幾個網站,其中有兩個是政府部門的網站,方便民眾獲取相關知識,另有兩個私人網站,將台灣地質資料做了彙整。其實網路上有許多政府部門的網站可讓民眾獲取知識,以後應該可以多加善用。
網站如下:
1.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中華民國地質協會
3.台灣地質公園網路
4.台灣地質知識服務網

陳宇歆2023/9/27 上午 08:00:46
4作者 蔡昀呈
標題 資料查找-書籍
內容
日期:7/18
今天我實際去了圖書館查找、借閱有關於台灣地質的書籍,發現有關於台灣地質的書不好找,是一個不多人研究的項目,但在找了許久之後,終於找到了幾本探討台灣地質的書。這些書籍包括了對台灣地質歷史的深入探討,以及地質學家們對台灣地質特徵的研究成果。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們得以深入瞭解台灣地質的形成過程,並獲得了更多的背景知識,有助於我們的研究。此外,我們還在網絡資源和學術期刊中查找了相關的論文和文章,以補充我們的文獻基礎。
參考書籍:
1.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2.台灣地質
3.臺灣地質概論 : 臺灣地質圖說明書
4.環球國家地理圖鑑
這次到圖書館覺得圖書館有很多種類的書,想要找的書都有。

蔡昀呈2023/9/27 上午 07:56:30
3作者 陳宇歆
標題 選主題
內容
日期:7/10
原本選了幾個備選題目,其中有幾個題目可行性不大只好放棄,有幾個題目則是興致缺缺,最後出於擅長的科目與興趣所以決定做跟自然有關的題目,最後選了曾經實地走訪過的台灣地質,希望可以沿究出台灣各地地質概況與形成原因,藉著這次的研究可以更進一步認識我們所居住的地方,並且以後可以透過這些資料對台灣的斷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選主題時我們先提出想法,接著一步步刪去不適合的,經過層層篩選下才確定了最終題目,過程困難重重,步過有點像是過關斬將,一步步找出最適合的題目,下次選題時,也可以再提出更多元的選項,找出最契合我們的主題。

陳宇歆2023/9/27 上午 07:55:09
2作者 陳宇歆
標題 訪問老師
內容
日期:
查找完資料並整理後我們提出兩個疑問,所以我們決定採訪學校資深的地理老師,我們提出兩大問題:
Q1:台灣的地質為什麼越往東變質越嚴重?
A1:台灣為在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之間,因為板塊擠壓,所以越靠近太平洋(東部),變質就越嚴重。
Q2:台灣明明是座火山島,為什麼火成岩的數量那麼稀少?
A2:台灣雖是一座火山島,但是台灣所有的火山幾乎都是休火山,爾且也只有三個火山群,火成岩的數量自然不會多。

陳宇歆2023/9/24 下午 05:36:33
1作者 蔡昀呈
標題 實地考察-林口台地 淡水河 大屯火山群
內容
31252

蔡昀呈2023/9/23 下午 07:57:26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一看就懂!有趣的地層學
作者 目代邦康、笹岡美穗
出版社 台灣東販
簡介(摘要)
透過圖片及淺顯易懂的文字,結合日本的地質,讓你輕鬆明白地層學。
導讀
地層中的每一層都各自含有不同的成分,像是細碎的泥土或小石頭、大石頭、貝殼等。此外,有些地層彎彎曲曲的,也有些地層之間會產生錯動。
 
尋找化石的方法
  由於化石是以前的生物以地層的形式凝固而成的,所以並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化石的蹤跡。地底下的岩漿凝固而成的花崗岩,或是火山爆發時形成的安山岩或玄武岩等火成岩裡沒有化石。
  因為當地層堆積時,那裡曾有生物存在,且很幸運地被保存時才會形成化石。生物在海洋或湖泊中死亡後,其屍骸會堆積在海或湖底。當沙子或泥土覆蓋生物的屍骸,將屍骸緊閉起來時,就會形成化石。從砂岩或泥岩等沉積岩中,時常發現化石。但是,由於生物的屍體若沒有保存下來就不會形成化石,因此並非只要是在泥岩或砂岩地層,就隨處可見化石的蹤影。
  日本隆起的速度很快,山崩也多,古老的地層陸續遭到切割,跟穩定的大陸比起來,較難留下古老時代的化石。
  關於何處有較容易出土化石的地層,由於已經在日本各地調查過,請參考市售的導覽書籍即可。此外,如果所在地區內有地球科學類的博物館的話,也可以向館內研究員諮詢看看。
從月球了解地球的歷史
  地球剛誕生時,地球表面處於陸續遭到微行星撞擊的狀況。微行星的動能會經由撞擊轉換成熱能,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上升。岩石可能因此熔化,變成濃稠的岩漿狀態。這種狀態稱為岩漿海。由於那時的地球處於這種狀況,當時的紀錄都被熔掉了,沒有留在地層中。
  留有當時紀錄的場所之一,就是月球。月球之所以形成,可能是因為在地球誕生一開始的階段(原行星)的星體撞擊的碎片,再度聚集成地球的衛星。由於月球不像地球有火山的活動或侵蝕作用,其表面上仍有地球或月球誕生時的石塊保持原樣地留存於此。分析這些岩石後,就可以知道最古老的石塊是於46億年前留下的。雖然這種岩石沒有在地球上留下蹤跡,卻在月球上留下了證據。
  除了月球外,隕石顯示出了45億年前的古老時代。在原行星撞擊時,或是微行星撞上地球時飛散進宇宙空間中的物質,經過長時間的飄泊後,再以隕石之姿落下。
日本的縣石
  日本地質學會在2016年5月,為每個都道府縣選出各一種岩石、礦物、化石。選出的縣石都是該都道府縣產出的石頭中,最能代表該地區的種類。這裡列出了岩石的列表。關於礦物與化石列表與各個項目的解說,請看日本地質學會的網站。
陳宇歆2023/9/26 下午 05:50:35
4書名 台灣地質
作者 陳培源
出版社 省地質技師公會,成陽發行
簡介(摘要)
內容涵蓋台灣地質各層面,有台灣地質調查小史(第一篇)、台灣地形(第二篇)、各時代地層之論述(第四至第十二篇)、其他區域地質(第三篇、第十三篇至第十六篇)、岩石學(第十七篇至第二十二篇)、地質構造與板塊構造(第二十三篇至第二十七篇),以及台灣礦產資源(第二十八篇),是一本台灣的區域地質學。
導讀
從歷代地質調查開始說起,探討從古至今的地質分區方式與地層的劃分。再從地層的劃分及原則,一步步解釋我們所在之地台灣的地層,再加上台灣特殊地區之地質與岩石,恆春半島、海岸山脈、利吉層等。接著探討台灣沉積岩、變質岩與片麻岩等重要岩石。最後則是台灣的板塊運動、地震與斷層。並台灣出產的礦石為收尾。
卓育成2023/9/26 上午 08:38:12
3書名 臺灣地質概論 : 臺灣地質圖說明書
作者 何春蓀
出版社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
簡介(摘要)
形成台灣這座島的奧秘
三大地質區,數個亞區
無數種的地形與岩層
帶你從中生代的台灣地質一步步認識現在你所在的台灣
導讀
本書從台灣地質概況講起,接著將台灣地質分成三個主要級數個次要地質區及細部地層說明:
(一)中央山脈地質區
本區東界為花東縱谷平原;北界為太平洋;西界為屈尺段(北段)及荖濃溪斷層(南段)
亞區:1.中央山脈東翼
為中央山脈東翼,本亞區又細分為:
a.西部:太魯閣帶
b.東部:玉里帶
2.中央山脈西翼及脊樑山嶺(包括雪山及玉山)
位於中央山脈西翼及脊樑山嶺及南部,本亞區又細分為:
a.西部:雪山山脈帶
b.東部:脊樑山脈
(二)西部麗山帶區
(三)海岸山脈區
以各分區為單位,說明個時間各地地質概況及演變史。
最後說明台灣板塊各時期運動及各地岩層圖片。
蔡昀呈2023/9/24 下午 05:42:17
2書名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作者 陳文山 王文誠 林書帆 諶淑婷 陳泳翰 邱彥瑜 莊瑞琳 等
出版社 衛城出版社
簡介(摘要)
當我們在板塊之間
由下而上,重新認識這群非比尋常的島嶼
九座地質公園,九個地質特色

導讀
本書從地質/地理的視角,將臺灣歷史延伸到人類之前,透過充滿人文情感的生動筆觸,更有畫面感,再加上臺灣地質概念圖,以及跨領域找到本土自然書寫的敘事方式,讓讀者重新認識台灣的地質。
臺灣、澎湖群島、馬祖列島各因不同的地質與構造作用,造就了獨特的島嶼景觀。
本書由台灣的開始「蓬萊造山運動」說起,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碰撞,使台灣到慢慢浮出水面。造山運動使得臺灣島呈現不同於其他火山島嶼的景觀與生態,高聳的山脈、快速沉降的海岸平原,以及少見的板塊碰撞帶、火山作用、沉積循環等,台灣島上集結了種種的地質特色。並透過九座地質公園,九個地質特色來介紹台灣的地質特色。
1. 臺東利吉惡地地質公園-兩大板塊聚合處,利吉混同層破碎、不穩定,彷若臺灣島的縮影。
2. 東部海岸小野柳地地質公園-這塊巨大的富岡砂岩經歷過地震、海底山崩,甚至還頭上腳下翻轉一百八十度,小野柳原來並不是野柳。
3. 野柳地質公園-野柳與北海岸一帶的各種岬角與灣澳景觀變化多端,各種奇石更是獨特,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地層因受到海水差異侵蝕而逐漸形成今日的面貌。
4. 草嶺地質公園-脆弱的地質、激烈的侵蝕,配合上順向坡與清水溪的交纏,草嶺一再從崩壞中重生,是地震島臺灣的縮影。
5. 鼻頭龍洞地質公園-豐富多樣的海蝕地形,海階、海蝕溝、海蝕崖、蜂窩岩、生痕化石等等。
6. 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這裡的泥岩惡地貫穿臺灣南部,以月世界著稱,不只植被稀少,還蘊藏著天然氣噴發成泥火山,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泥火山。
7. 雲嘉南濱海地質公園-台灣西部平原的沖積扇、潟湖,這裡充滿了台灣的歷史,也恰恰成為台灣快速變遷下發展與環保的一面鏡子。
8. 澎湖海洋地質地質公園-澎湖最知名的玄武岩,火山岩漿與海水在此交鋒一千多萬年,我們可透過瞭解澎湖來瞭解臺灣海峽。
9. 馬祖地質公園-花崗岩的出現顯示馬祖不僅在地質上與臺灣殊異,更比臺灣古老許多,顯現出台灣與馬祖地質形成上的差異。
上述的九個地質公園與特色,再再的顯示台灣豐富的地質環境,透過本書再度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台灣。
陳宇歆2023/9/23 下午 08:10:42
1書名 環球國家地理圖鑑
作者 陸大道
出版社 漢宇國際
簡介(摘要)
足跡踏遍七大洲每個神奇的國度
處於近在咫尺與遙不可及之間
無窮無窮的世界,沒有極限的想像力
激發你對遠方世界的想像與渴望
導讀
從各大洲、各區、各國特殊地質,一步步認識世界地質
亞洲──世界第一大洲∕各式各樣的氣候∕世界文化的搖籃∕世界宗教的發源地∕亞歐大陸橋
東亞地區:喜馬拉亞山脈∕日本∕朝鮮與韓國
東南亞地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泰國∕新加坡
南亞地區:印度∕巴基斯坦
西亞地區:伊朗∕敘利亞∕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
中亞地區
歐洲──從勞亞大陸到現代歐洲∕在溫潤的西風下∕歐洲的脊樑∕單一的民族構成∕宗教和語言∕發達的經濟
南歐地區: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凡蒂岡∕希臘
西歐地區: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
北歐地區
東歐地區:俄羅斯∕烏克蘭∕捷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中歐地區:多瑙河∕奧地利∕瑞士
非洲──熱帶大陸∕南北對稱的「斑馬帶」∕尼羅河∕地球最大的傷疤∕人類的發源地
北非地區:埃及∕撒哈拉沙漠∕馬格里布國家
東北非地區:蘇丹∕衣索比亞
西非地區:塞內加爾
中部非洲:喀麥隆
東非地區:坦尚尼亞∕肯亞
南部非洲:辛巴威∕馬達加斯加∕塞舌爾∕納米比亞∕南非
北美洲──南北縱列的地形∕洛磯山脈∕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格陵蘭島
加拿大
美國
墨西哥
中美與加勒比海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神秘的雨林∕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加拉帕戈斯群島∕「拉丁美洲」
亞馬遜森林
哥倫比亞
祕魯
巴西
阿根廷
智利
大洋洲──燦若群星的島嶼世界∕重要的戰略地位∕獨立發展的生命系統∕大洋洲的原住民∕馬里亞納海溝∕國際換日線
澳大利亞
紐西蘭
大洋洲島國
陳宇歆2023/9/23 下午 08:07:08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每次社會課說到水土保持時,一定會提到地層下陷,造成的原因跟地表下面的地質脫不了關係,這地表下究竟藏了什麼秘密?組成地質的岩石又是哪些?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透過這次研究,希望能找出這些疑問的答案與優缺點的運用及改善方式。
我們會探討:
(一)岩層及地質基本概況
(二)台灣北部地質形成原因及考察
而我們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決定主題
(二)文獻探討
(三)資造整理
(四)實地考察
(五)進行訪問
(六)撰寫報告
卓育成2023/9/28 上午 07: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