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的陰影:馬遠部落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的微歧視經驗
專題名稱 | 刻板印象的陰影:馬遠部落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的微歧視經驗 |
專題描述 | 一、研究動機 在台灣社會中,原住民族群長期以來一直遭受來自主流社會的刻板印象和微歧視。這包括不公平對待原住民升學加分制度、貶低的種族刻板印象如「熟番」、「山地人」,以及對原住民嗜酒、嚼檳榔和膚色的偏見。這種歧視不僅表現在外貌和文化上,更根植於個體的種族、族裔和血統刻板印象,甚至跨越國界。 這樣的言論不僅對原住民族群造成傷害,也影響了他們的個體認同和自尊心。這些言論讓原住民不禁質疑自己的身份和為何他們必須承受這種對待。更令人困惑的是,為何台灣社會繼續容忍這種歧視,它層出不窮,繼續存在於日常生活中? 甚至在公共場合,如金鐘獎頒獎典禮,原住民也受到貶低的對待。這些貌似「玩笑」的言論實際上包含了對原住民的歧視和蔑視。這引發了更多問題,為什麼原住民總是被如此對待? 作為國中生,研究的範圍有限,因此他們決定以自己家鄉的部落族人為研究對象,以了解現代社會中他們所面臨的微歧視現象。台中一中園遊會的海報事件中的「烯環鈉」一詞提醒了他們種族歧視問題的存在,甚至在公共場合也能看到。他們希望透過這份小論文的研究,深入了解家鄉部落族人的經驗並紀錄下來。 同時,他們也想了解媒體報導是否有助於改善這些問題。因此,決定展開這項研究,希望為揭示和解決台灣原住民族群所面臨的種族歧視問題出一份力。 二、理念與目標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馬遠部落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所經歷的微歧視現象,並將這些經驗紀錄下來。同時,我們也希望實現以下兩個具體目標: (一)瞭解刻板印象對馬遠部落布農族原住民的影響。 (二)探討微歧視事件對原住民社群成員的影響以及其應對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回顧法:我們將進行文獻回顧,以瞭解有關微歧視和原住民族群面臨的種族歧視問題的現有知識。這將有助於我們建立研究的背景和理論框架。 (二)問卷調查法:我們將進行一項問卷調查,以收集大眾對於原住民微歧視問題的看法和觀點。 四、預期效益 這份論文不僅是對我們的研究結果的總結,更是強調這個研究對國中生們的影響和意義。首先,我們希望這份論文可以幫助我們的同學更深入地了解種族歧視和刻板印象的問題,並鼓勵大家以更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看待不同族群的人。這對我們的學校和社區建立友好和多元的環境至關重要。 此外,我們的研究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讓國中生們可以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和改變。我們希望同學們能夠積極參與這個議題,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一起探討如何減少種族歧視和刻板印象的存在。這對我們的成長和未來的參與公共事務都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這篇論文的結尾也提醒我們,國中生也可以做出對社會有意義的貢獻。無論年齡多小,我們都有能力關心和改變社會上存在的不公平和偏見。希望這份論文能激勵更多的國中生投入到這個議題中,一同努力創造一個更平等和包容的社會。 |
隊伍名稱 | 鯊瑜用欣一荃打倒歧視 |
指導老師 | 郭馨憶 廖子涵 |
參賽學生 | 王欣蕾 王霜瑜 鄭毓荃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作者 江阿光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file/62/20210906144315594.pdf 描述 江阿光(2018)。布農族丹社群馬遠部落移住路線環境命名之調查研究(1945-2018)。環球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這篇文章探討了布農族「丹社群」馬遠部落的遷移路線,稱為關門古道,以及其在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性。該古道連接南投集集和花蓮縣瑞穗鄉(水尾),跨越中央山脈,是部落在日本統治台灣時期遷移至花蓮瑞穗山區的路線。研究的目的是透過文獻資料、訪談、田野調查和GIS衛星定位路線圖等工具,探索遷移路線的細節、地名和文化典故、古道遺跡以及自然生態。作者希望透過這項研究,保留並傳承部落歷史,並讓族人了解他們先輩在遷移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和價值。作者本身也是馬遠部落的一份子,承擔了將這段歷史傳承下去的責任,一同揭開了關門古道的神秘面紗。 | 鄭毓荃 | 2023/9/27 下午 06:36:45 | |
4 | 作者 林姵君 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109NCNU0464023%22.&searchmod 描述 林姵君(2021)。原住民族教師知覺受歧視經驗之研究-以南投縣原住民族教師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原住民教師在現代社會中所經歷的微歧視,以及這些經驗對他們的生活和職業造成的深遠影響。五位參與者代表了不同的原住民族群,他們的故事顯示出歧視不僅僅是情感層面的問題,它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人際關係、職業選擇、婚姻關係,甚至教育方向。這凸顯出歧視問題的複雜性,以及它對整個社會的長期影響。 此外,研究也強調了自我認同在原住民教師面對歧視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為了應對歧視,這些教師需要不斷調整和修正他們的自我認同,這展現了他們的適應力和堅韌性。最後,文章指出原住民教師對原住民學生自我認同的影響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乎個體,更關係到文化的保存和傳承。總之,這項研究呈現了原住民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並提醒我們歧視是一個需要全社會關注和改變的深層次問題。期待未來的研究和實踐能夠提供更多支持和解決方案。 雖然這個段落是針對原住民教師的經驗,但它仍然涉及到原住民族群在現代社會中所經歷的微歧視。這些觀點和發現可以作為論文中,特別是在討論馬遠部落原住民的微歧視經驗時的參考依據,例如原住民族群在社會中的歧視經驗、自我認同的調整、以及教育領域中的挑戰。 | 王霜瑜 | 2023/9/20 下午 03:19:57 | |
3 | 作者 王佑美 來源 https://www.soci.fju.edu.tw/upload/%E7%8E%8B%E4%BD%91%E7%BE%8E%E5%84%AA%E7%A7%80%E5%AD%B8%E5%A3%AB%E 描述 王佑美(2014)。原住民日常生活歧視感受量表之編製與初步應用。私立輔仁大學:學術論文。 這篇研究探討了原住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歧視和憂鬱情緒之間的關係,以及族群認同和性別對這種關係的影響。研究使用深度訪談法和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了98位原住民的回答。研究結果有兩個主要發現。首先,研究發現,原住民在面對負面刻板印象和歧視時,會感到更加沮喪和不快樂,特別是當歧視涉及權益和財產損失時。其次,研究指出,性別在處理歧視和憂鬱情緒方面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表示原住民男性和女性可能需要不同的方式應對這些壓力。 根據這些發現,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建議。首先,鼓勵原住民參加傳統文化活動,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同自己的文化,提升心理健康。此外,宗教信仰、社會支持和健康興趣也可以幫助原住民男性和女性減輕壓力,而不是使用高風險的方式來應對。這些建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原住民朋友,確保他們在社會中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同時,這也提醒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文化和身份,並減少對他們的歧視和刻板印象。 | 鄭毓荃 | 2023/9/20 下午 03:14:17 | |
2 | 作者 張朝琴 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aCPRd/search?s=id=%22088NTNU0011014%22.&openful 描述 張朝琴(2000)。從民族平等觀點探究臺灣原住民的地位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這篇文章指出台灣原住民面臨多重問題,對他們的生活和發展帶來困難。首先,經濟困難表現在收入低和土地失去的趨勢。這對原住民學生的生活和未來機會產生負面影響。其次,教育問題包括較低的高等教育機會和學業適應差,可能限制了他們的職業和生活品質。第三,傳統體系和組織面臨解體風險,可能對社區穩定和文化傳承造成影響。族群關係方面,整體社會對原住民存在刻板印象和負面看法,可能影響他們的社交和心理健康。最後,健康問題表現在原住民死亡率高於一般人口。文章作者提供了解決方法,包括提高教育水平、改善經濟、尊重文化等,以確保原住民有平等機會。這篇文章教導我們,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社會不平等並提出解決方案。我們應該支持和關心原住民朋友,追求公平機會,不論他們的背景如何。 這篇文章講了台灣原住民遇到的困難,和我們要做的小論文題目有一些相關性。原住民面臨的問題包括經濟、教育、社會規範、族群關係和健康等方面。這些問題不僅是發展不利的問題,更是生存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原住民主要從事較低薪的藍領工作,且薪資差距較大,主要是由於歧視造成。這些發現可以作為小論文中探討刻板印象和微歧視如何影響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的經歷的參考來源。 | 王欣蕾 | 2023/9/20 下午 03:11:40 | |
1 | 作者 莊昆祐 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Z3AURL/record?r1=1&h1=1#XXX 描述 莊昆祐(2003)。臺灣原住民之就業歧視。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 這篇文章談到了台灣原住民在找工作上面臨的問題。首先,他們通常會做薪水比較低的工作,像是修理工、農夫、或是服務員,這樣就讓他們不容易進入高薪的職業。其次,男生的薪水和一般的台灣人相比會差一些,這主要是因為有人不公平對待他們。女生的薪水差距雖然小一些,但還是有的,這是因為她們的工作表現可能不如其他人好。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關心和支持原住民的朋友,不應該歧視他們。同時也提醒我們,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社會的不公平,讓我們一起努力,讓社會更加平等。 這一篇論文提供了一些證據,顯示原住民在就業中確實面臨了不平等和歧視,這可能是刻板印象和微歧視的一部分。這份研究的結果可以作為小論文中關於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面臨的挑戰和歧視問題的參考來源。 | 王欣蕾 | 2023/9/20 下午 03:11:14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王欣蕾、王霜瑜、鄭毓荃 標題 與指導老師、同儕一起進行探究 內容 欣蕾:很謝謝老師能陪我走完這一關,給予了我很多的支持與指導,是她犧牲了自己的時間陪著我一起做完這個主題,讓我更提升自己的專業與研究能力,更給我鼓勵讓我用自己想法來對付挑戰,有了這些豐富的經驗,希望下次還能去比賽。 霜瑜:我的指導老師是我的導師和良師,我的同學就是我的研究夥伴,他們的支持對我的研究至關重要。 毓荃:與我的指導老師的合作雖然過程不是堪稱一拍即合。但老師依舊經常引導我探索新的研究方向,也幫助我解決遇到挑戰。他們的耐心和鼓勵激促使了我的研究潛力,也讓我更自信與勇氣和隊友一同面對研究的種種挑戰。 | 王霜瑜 | 2023/9/27 下午 09:03:45 |
7 | 作者 王欣蕾、王霜瑜、鄭毓荃 標題 自我挑戰和克服 內容 欣蕾:在這個研究中,我面對了許多挑戰,一開始,我很不信任自己,但我克服自己要多練習和學習,不斷的努力,讓我更加的堅定,並提高了我的專業能力。 霜瑜:這些對我的學業和未來職業生涯都非常有用。 毓荃:在研究過程中,我最大的自我挑戰是時間管理和壓力管理。雖然鄰近段考與比賽,還要研究論文壓力重重,但我學會了有效地分配時間、設定優先順序,並尋求導師幫助。這些經歷讓我成為更強大的自己,並提高了我應對壓力的能力。 | 王霜瑜 | 2023/9/27 下午 09:02:03 |
6 | 作者 王欣蕾、王霜瑜、鄭毓荃 標題 課程中的成長 內容 欣蕾:研究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也讓我的成長有了很大的影響,更提升了我的研究能力,讓我生入的了解到種族平等和社會議題,這個主題使我在價值觀和社會意識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霜瑜:我的自我挑戰主要是在資料收集階段,因為我需要建立信任與受訪者建立關係。 毓荃:研究過程中,我瞭解了質性研究的深度和複雜性,也體會到進行研究需要堅持與毅力。這些學習經驗不僅加強了我的研究技能,還增進了自我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這些收穫會對我的未來學業和職業生涯產生非常大的幫助。 | 王霜瑜 | 2023/9/27 下午 08:59:54 |
5 | 作者 王欣蕾、王霜瑜、鄭毓荃 標題 時間管理和進度掌控 內容 欣蕾:這個主題使我在研究和學業之間一直跑來跑去,所以我選擇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先將研究分成小小的步驟,確保能在學業和研究直接都能平等,如今在日程表和提醒下我的研究和學業的進度都是平等的。 霜瑜:我發現進度掌控的技巧對於研究和學業的成功至關重要。 毓荃:我每天有時間休息和放鬆,來保持精神和身體的健康。這有助於提升我的效率和專注力,讓我能更好的應對研究和學業的挑戰。 | 王欣蕾 | 2023/9/27 下午 08:56:21 |
4 | 作者 王欣蕾、王霜瑜、鄭毓荃 標題 資料分析和圖表製作 內容 欣蕾:在資料分析方面,我們使用了圖表和圖形來來讓助讀者理解我的研究,我們還運用了編碼法,將類似的主題和模式用出來。最後我們讓受訪者的原始語來支持我們的主張,確保研究的可信度。 霜瑜:呈現結果方面,我們使用了圖表和圖形來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我們的研究。 毓荃:我們也使用了表格和敘述性統計來呈現種族歧視的頻率。這些表格提供了我們更詳細的數據,幫助我們在研究當中給予更全面的背景信息。相信這些圖表和圖形不僅讓我們的研究更具有可讀性,還能更生動的傳達我們的發現。 | 王欣蕾 | 2023/9/27 下午 08:55:04 |
3 | 作者 王欣蕾、王霜瑜、鄭毓荃 標題 資料收集的挑戰 內容 欣蕾:在資料收集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戰,特別是關於我們這次的主題,因為在收集這些資料中,有些人可能覺得這些題目使他們有些敏感吧!最後透過僅慎的面談及保護受訪者隱私的措施,我們成功克服了這些困難。 霜瑜: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戰我們也面臨到了調查對象的數量限制。 毓荃:挑戰是資料的取得成本和時間。我們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進行訪談和文件分析,這對於一個有限資源的研究計畫來說是一個挑戰。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非常仔細計劃和分配工作,並且尋求了一些資源的扶持,來保證研究能夠順利進行。 | 王欣蕾 | 2023/9/27 下午 08:51:43 |
2 | 作者 王欣蕾、王霜瑜、鄭毓荃 標題 研究主題的選擇 內容 欣蕾:會選擇這種主題是因為我的好奇心及興趣讓我想去深入的了解深入的探討原住民族群在台灣社會中所要面臨的挑戰,這樣重要主題值得讓我們去共同關注。 霜瑜:對於研究主題的選擇,我的動機是因為我自己也是原住民族群的一員。 毓荃: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特定主題,是因為我一直在關心社會正義和平等。歧視是一個全球都在發生的問題,我希望因著這項研究能夠對解決這個問題貢獻一份微小的力量。我的選擇是想改變大家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 鄭毓荃 | 2023/9/27 下午 08:45:57 |
1 | 作者 王欣蕾、王霜瑜、鄭毓荃 標題 開始前的期望 內容 欣蕾:在這個研究前,我想了很多很多,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原住民,剛好我們也發現原住民被微歧視,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更可以為他們改善處境提供證據。 霜瑜:這一次研究讓我深刻感受到要如何去面對微歧視和刻板印象是十分重要。 毓荃:在開始這項研究之前,我一直都有在關注類似的議題。我希望這份研究能邀請大家一起探討刻板印象、微歧視,並讓社會更加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和族群。這是我們實現一個更平等社會的共同目標的一步。 | 鄭毓荃 | 2023/9/27 下午 08:44:30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網站名稱 親子天下:什麼是微歧視?察覺「無意」背後的傷害:微歧視定義、例子與防治 網址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6086 網站簡介 什麼是微歧視?察覺「無意」背後的傷害:微歧視定義、例子與防治 親子天下社群中心-陳馥瑄 微歧視是指看似無意的言語或行為,隱藏著刻板印象或偏見,對特定族群造成傷害的現象。雖然名稱中有「微」字,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因為微歧視的累積可能對當事人產生負面影響,影響其自我認同和自尊心。 微歧視的定義在教育部的資訊中被詳細解釋,強調「微」並不是指歧視輕微或不存在,而是指這種歧視形式隱藏在表面善意的言語之下,常常被人們不自覺地使用,但卻基於刻板印象或偏見,對特定族群造成潛在傷害。微歧視的例子包括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例如以「你是原住民喔,應該很會唱歌吧?」這樣的問題,雖然問題本身可能沒有惡意,但卻建立在對原住民文化的刻板印象之上,可能讓當事人感到被定型化或自我質疑。 微歧視不僅存在於原住民族議題,還包括其他方面,例如障礙者、性傾向、性別等。微歧視和霸凌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因為微歧視往往是霸凌的前兆,所以防止霸凌的發生需要在微歧視初期介入。 為了防治微歧視,教育部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覺察能力:教育孩子尊重差異、正確價值觀,並提高對微歧視的敏感度。當孩子說出帶有刻板印象或偏見的言語時,可以透過教育設計或親子對話引導他們了解事件的背後歷史文化和價值。 2.鼓勵正面應對:學校和家長應鼓勵孩子直接反應微歧視,告訴他們不應該容忍或忽略這種現象。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不應害怕被扣上不夠幽默或玻璃心的帽子。 微歧視是一個值得關注和反思的問題,教育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這種現象,促進社會的多元尊重和包容。 | 鄭毓荃 | 2023/9/20 下午 03:26:25 | |
4 | 網站名稱 《報導者》:專題報導3:解構標籤/刻板「原」罪從哪來?研究「微歧視」的台大學者盼修復族人創傷。 網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a/urban-indigenous-peoples-microaggression 網站簡介 解構標籤/刻板「原」罪從哪來?研究「微歧視」的台大學者盼修復族人創傷。 報導者:李宜蓁 都市原住民青年在身份認同方面經歷了迷惘,因為他們沒有熟悉的原鄉和不流利的母語。在都市的日常生活中,他們不得不面對社會上的刻板印象,但回到部落原鄉時,他們卻被視為外人。這種身份認同的困境導致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微歧視的存在。 Ciwang Teyra,來自花蓮秀林太魯閣族,現年35歲,擔任台大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她在自己的經歷中認識到微歧視對原住民產生的後果。她強調社會應該關注微歧視對原住民身份認同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成長過程中,許多都市原住民年輕人都會問自己:我必須符合哪些原住民標準才能被接受?如果我不夠像原住民,會被懷疑是不是在利用這個身份來獲取權益和福利?這些問題反映了他們在都市生活中面對的內心痛苦。 Ciwang成長於原漢家庭,但她的身份認同受到了微歧視的影響,甚至嘗試過以過量飲酒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原住民。然而,她的爺爺的話語提醒她,飲酒並不是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而是一種應對創傷和適應壓力的方式。 Ciwang積極參與原民運動,並深入研究原住民歷史創傷和社會工作領域。她發現,微歧視仍然存在,強化了刻板印象,對原住民的身心健康和身份認同產生了負面影響。微歧視不僅僅局限於台灣,全球範圍內的原住民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在社會上,微歧視加劇了原住民的焦慮、憂鬱以及對酒精和毒品等物質的濫用問題。這種歷史創傷會代際傳遞,影響著個人、家庭和部落。 Ciwang強調,原住民的文化實踐,包括講母語、編織、恢復打獵等方式,可以幫助修復代際之間的關係。她呼籲社會關注微歧視,避免對原住民抱有刻板印象。同時,她也鼓勵原住民了解自己的文化優勢,積極參與文化實踐,以提高對族群的正面認同感。 | 王霜瑜 | 2023/9/20 下午 03:25:25 | |
3 | 網站名稱 關鍵評論:歧視就是惡靈:湯英伸事件都過了35年,為何「死原住民」一詞仍在台灣社會陰魂不散?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5103/page2 網站簡介 歧視就是惡靈:湯英伸事件都過了35年,為何「死原住民」一詞仍在台灣社會陰魂不散? 「偏見是一種混淆了過去、威脅著未來、使現在無法企及的負擔。」- 瑪雅・安吉洛 最近的一則新聞事件報導了台中大里區一位國中男生因言語歧視而對另一名同學使用暴力,最終導致他自殺。這件事件讓作者感到憤怒和自責,對於「死原住民」這樣的言論再次出現感到不解。作者提到自身的泰雅族背景,並表示對原住民的偏見可能是因為惡靈的影響,認為歧視就像是惡靈帶走了一位男學生,並禁錮了台灣社會的心靈。文章進一步探討了台灣的歧視事件,包括湯英伸的死刑執行和台灣的殖民主義歷史,以及語言和文學在合理化定居者殖民主義上的角色。 台灣社會必須正視歧視問題,尤其是針對原住民族和新住民族的歧視。作者強調,台灣漢人族群必須認識到自己是定居者殖民主義的一部分,並參與解殖的努力。2016年,蔡英文總統代表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並承諾尋求原住民族的權利恢復和和解,但這只是開始。作者提倡制定憲法位階的原住民族解殖法案和反歧視法案,以確保平等和正義的實現。這需要台灣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教育機構、媒體、學術界和每一位公民。 作者呼籲台灣社會必須正視歧視問題,肯認自己是定居者殖民者,並提倡制定憲法位階的原住民族解殖法案和反歧視法案,以實現和解和平等。最後,作者提出一個循環往復的反歧視方法,包括自省、祛舊意識、增新意識、更新、再行動和自省。提出台灣社會走向反歧視和解殖的道路,並提供了一種循環往復的反歧視方法,從自省開始,經過祛舊意識、增新意識、更新,最終再行動並持續自省,以實現一個更加平等和多元的台灣社會。這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努力,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承諾。 | 王霜瑜 | 2023/9/20 下午 03:24:23 | |
2 | 網站名稱 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你的玩笑話,是他難以承受的傷口!──媒體的族群「微歧視」與反抗力量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5103 網站簡介 你的玩笑話,是他難以承受的傷口!──媒體的族群「微歧視」與反抗力量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助理教授/許志明 描述一位布農族朋友在高中時遭受了微歧視的情境,他被同學開玩笑問及族群人數,隨後被取笑說族群可以被一顆炸彈滅絕。儘管這位同學可能沒有惡意,但這樣的玩笑對受害者造成傷害,被視為微歧視行為。 其中提到一些在2020年引起爭議的事件,如廣播金鐘獎評審羅小雲的言論、某位主持人的穿著被形容為「光屁股」,以及一位YouTuber對蘭嶼居民的性觀念評論。這些事件在當時引起廣泛關注,並導致當事人向原住民族公開道歉。 文中解釋了「微歧視」的概念,並指出微歧視與真正歧視一樣具有傷害性,可能對個人造成心理壓力和創傷。原住民族歷史上曾經受到政策和社會結構的不公平對待,微歧視行為的持續存在可能加劇這些傷痛。 最後討論了新聞媒體的角色,指出部分媒體可能利用族群議題來獲取點擊率,並呼籲媒體提高族群素養,避免報導中的微歧視現象。文章也提到網民已經具備檢視和抗議族群微歧視的力量,強調媒體應該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 王霜瑜 | 2023/9/20 下午 03:23:47 | |
1 | 網站名稱 自由時報:校園屢爆歧視原住民言論 教育部擬將案例納族群教材 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344494 網站簡介 校園屢爆歧視原住民言論 教育部擬將案例納族群教材 自由時報記者楊綿傑 最近,台灣的高中和大學校園爆發了多起針對原住民的歧視言論事件。教育部認為這些事件觸及了言論自由、民主程序、公平觀念和族群平等等普世價值的界線,因此決定以教育為切入點,將這些案例納入全民原教教材中。教育部計畫與原民會合作,討論如何呈現這些案例,並預計下個月公布內容。 這些事件包括台中一中園遊會中學生以冒犯原住民的擺攤主題、台大學生會在言論自由月活動中使用諷刺原住民的標語、以及某些候選人在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中提出減少原住民入學名額的政見。教育部已經分析了這些事件,並打算將它們納入全民原教的教材內容,以供學校使用。 教育部強調,這些事件都提供了機會教育的機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言論自由和族群平等之間的界線。他們計畫在7月份前整理完這些案例,並進一步與專家和教師研討如何在課堂中討論這些議題,以促進對族群的更好理解。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強調,儘管多元文化教育已經實施多年,但內心深處的歧視情感仍未完全消除。他認為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通過制定族群平等法律,防止歧視事件的再次發生。此外,全民原教的實施也至關重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各族群的文化和歷史,原民會將繼續與教育部和學校合作,以避免校園中發生類似的歧視事件。 | 王欣蕾 | 2023/9/20 下午 03:1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