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麩胺酸鈉與矽藻土對限制蝸牛分布的可行性

專題名稱探討麩胺酸鈉與矽藻土對限制蝸牛分布的可行性

專題描述壹、研究動機  
  蝸牛是一種農田中常見的危害生物,牠會去啃食農作物,造成作物不美觀或是無法販售,另外也有寄生蟲的問題,造成生菜沙拉有被污染的疑慮。我們想用容易取得且可食的材料測試蝸牛忌避的程度,以兩種台灣常見蝸牛為例,來看是否能限制牠們的分布,達成防治蝸牛對高單價的生菜造成的損害。

貳、研究目的
一、探討味精結晶與矽藻土對非洲蝸牛與扁蝸牛忌避行為的影響
二、味精水溶液對蝸牛忌避行為影響之差異
三、蝸牛在有味精經驗後,對環境探索活動的差異


  

隊伍名稱台灣特有種

指導老師林靜君 蔡欣吟

參賽學生傅詩晴 李康賢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陳俊宏 黃志豪
來源 中華民國第 55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描述 一物剋一物
作者利用學校所種植各類香草、香味樹種資材做測試發想,找出能防治蝸牛的有機資材。將薄荷、香附子塊莖、黃金串錢柳枝葉、澳洲茶樹等磨成粉狀撒佈的蔬菜葉片周圍,觀察記錄三天,瞭解蝸牛啃食狀況。研究後發現薄荷 ,香附子塊莖, 黃金串錢柳枝葉對於蝸牛無效。而澳洲茶樹枝葉對於蝸牛較有效果。接作者利用茶樹萃取精油進行測試發現以一種做為殺菌用的澳洲茶樹混合於95%酒精水中稀釋成1000倍,簡易製作成澳洲茶樹防蝸牛劑,噴灑在火龍果枝條上,以七天為一個週期試驗,雖無顯著差異,仍可降低蝸牛啃食枝條的危害。田間甜菜試驗,以粗糠吸附澳洲茶樹精油試驗比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
李康賢2023/9/18 下午 12:45:38
4作者 蔡奇立、謝伯娟
來源 科學發展 2016 年 6 月│ 522 期
描述 蝸牛、臉書與公民科學
這篇研究主要在敘述蝸牛的簡介,接著介紹台灣有的蝸牛。一般人所謂的「蝸牛」或閩南語中俗稱的「露螺」,是指一群生活在陸地上的「陸生軟體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家族的一員。
謝伯娟等人在台灣蝸牛圖鑑第三版 (2013) 就詳列出共計有 36科 329 種的台灣蝸牛,其中特有種(含亞種)有 210 種,特有種比率約 64%。
為有效整合網路蝸牛同好者,並能分享台灣蝸牛資訊與圖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於2013 年3 月結合蝸牛同好於臉書成立「蝸蝸園—台灣陸生蝸牛交流園地」(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83177105146997/),藉此分享許多蝸牛同好所拍攝的蝸牛照片,描述拍攝的「日期」(年月日)及「地點」(如經緯度座標、道路里程數或地標等)資訊分享並納入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資料庫中。
接著是公民科學,公民科學是一種以普羅大眾皆可參與的科學,使用者相互交流文字和圖片,以達到研究的目的。
李康賢2023/9/18 下午 12:45:03
3作者 蔡佩欣
來源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描述 廣東住血線蟲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致病原是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的大鼠透過糞便排出未成熟的幼蟲(第一期幼蟲),蝸牛和蛞蝓吃了含有幼蟲的大鼠糞便而感染,幼蟲在蝸牛和蛞蝓體內發育,但不會變為成蟲(第三期幼蟲),當大鼠吃了感染的蝸牛、蛞蝓或受其黏液污染的食物時,寄生蟲可於鼠體內發育為成蟲,雌雄交配產卵,進入下一個生活史循環。
生食或食入未煮熟且感染這種寄生蟲的蝸牛、蛞蝓、蝦、蟹、蛙類或食入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沾染受感染螺類之黏液,可能含有第三期幼蟲)是人類感染
廣東住血線蟲的主要途徑。
人類通常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感染,如僅食入少量寄生蟲,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自行痊癒,如食如寄生蟲數量較多,將可危及生命。此蟲會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會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其他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亦可侵犯眼球,可能造成視力受損。
李康賢2023/9/18 下午 12:43:56
2作者 黃世仁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描述 自然中的慢活者:蝸牛
非洲大蝸牛並不是台灣的原生物種,是從原產地非洲經人為傳播擴散到各地,而臺灣也在西元1932年由日本人下條久馬一氏,以食用目的從新加坡引進台灣飼養,現在台灣平地及中、低海拔山區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目前台灣的蝸牛種類至少有282種以上,而且還在陸續發現中。其中最常見的原生種蝸牛有台 灣盾蝸牛、斯文豪氏大蝸牛、班卡拉蝸牛、台灣青山蝸牛、煙管蝸牛等。蝸牛是整個生活史都在陸地上進行的貝類。蝸牛常在夜晚及雨後出現,較容易在潮溼的環境中觀察到。牠雖然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但不是棲息在排水不良、容易積水處,或是水流流經之處;而是排水良好、有腐質層的穩定環境。覓食完畢之後,它們通常會回到原來的藏身之處。在西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臘名醫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就曾混合碾碎的蝸牛與牛奶治療皮膚傷疤,並記錄下蝸牛黏液具有淡化疤痕、保濕、消紅腫及消炎鎮痛等功能。
傅詩晴2023/9/17 下午 10:08:39
1作者 徐嘉澤、梁晉瑋、胡宸睿
來源 2021全國科學探究競賽
描述 蝸牛喝咖啡,喝到天上飛
他們先測量蝸牛的原始重量,接著餵食含咖啡飼料一段時間後再測量蝸牛的死亡率、蝸牛重量和食物減少重量。綜合以上數據並探討各種情況對其的影響。在咖啡因錠與飼料1:9時,蝸牛進食量約減少八成,提高比例後,甚至有些飼料完全沒有減少。咖啡因雖能減少蝸牛食慾,致死率卻不高。須將咖啡因錠與飼料比例提升到5:5或更高,才大約有六、七成死亡。但泡咖啡後剩餘的咖啡渣,其防治效果微乎其微,可說是毫無作用,和純咖啡因粉末成強烈對比。他們發現蝸牛攝入咖啡因後,和正常情況相比會長期縮入殼中,雖然蝸牛腦部細胞數量不多,咖啡因卻仍可能造成其異常之放電,影響正常生理功能。
傅詩晴2023/9/17 下午 09:48:10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味精溶液趨避實驗
說明
今天我們要測試味精溶液驅避實驗的圖畫紙長度。一開始我們的圖畫紙長是13.5cm寬是2cm,但我們覺得空間太大了,扁蝸牛在裡面感覺只是在閒晃而已,所以我們把圖畫紙的長改成8cm,但是中間的活動空間對非洲大蝸牛來說太小了,最後我們把圖畫紙的長裁成10cm,我們選了兩隻約4cm的非洲大蝸牛放進去還有一些活動空間,可以讓他們轉彎,而且把扁蝸牛放進去,不會一直在裡面亂晃。因此之後的實驗將選擇以8公分長*2公分寬的圖畫紙所圍出的正方形空間進行味精溶液驅避實驗測試。
傅詩晴2023/9/24 下午 01:39:29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味精結晶趨避試驗
說明
今天的討論主要分成兩部分,早上先到學校和指導老師討論,討論包括跟改實驗計畫,將實驗對象改為非洲大蝸牛,並希望可找出不同濃度對蝸牛的影響和跟改趨避實驗的實驗方法。下午部分則進行確定蝸牛害怕味精之實驗,我們運用同心園的方式(內圈為水,外圈為味精),運用縮時攝影紀錄,發現蝸牛皆無法走出為圈,因此確定他們害怕味精。
我們的趨避實驗方式如下圖:
1.架置手機或平板,以便縮時攝影。
2.抓取五支有活力的蝸牛,放於裝置上。
3.運用縮時攝影觀察(60分鐘)。
4.設定方式:
a.內圈圍水,外圈圍味精的原因是因為這樣便可確定蝸牛不怕 水害怕味精,也可排除白色圖畫紙對蝸牛的影響。
b.用黑色瓦楞板作為底部是因為其方便清洗,可重複利用,而黑色方便觀察蝸牛爬過地方之黏液。
李康賢2023/9/24 下午 01:36:38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驅避記憶
說明
在實驗初期我們本來規畫將同一批蝸牛交替進行味精和矽藻土的趨避實驗,這樣可以減少收集蝸牛的數量,但是我們發現原本不太怕矽藻土的蝸牛在先碰過味精後顯些害怕,於是在隔天,我們計畫讓蝸牛先爬過矽藻土,發現其不怎麼害怕,只是些微抬起便可通過,接著進入味精圈實驗,大部分蝸牛皆趨避,接著分成兩組,一組休息十分鐘,另一組休息六十分鐘,再次進行矽藻土實驗,發現十分鐘這一組蝸牛與第一次測試無較大差別,六十分鐘這一組較猶豫有驅避的行為表現,通過矽藻土所需時間延長了或選擇留在圖畫紙圈內。
李康賢2023/9/18 下午 12:38:56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初步實驗設計
說明
實驗設計:
1.先把一張畫有給藥線和起點線的紙放進夾鏈袋中
2.再把寬2cm的圖畫紙泡進味精溶液中吸飽溶液後,擺在夾鏈袋上對準給藥線的位置
3.然後,將蝸牛放置於離圖畫紙2cm距離的位置,頭部朝向圖畫紙,將蝸牛隨機放置於圖畫紙左、右兩邊
4.觀察蝸牛是否會驅避味精溶液,若5min(幾次測試後在決定)後蝸牛都沒有反應就直接換下一組
5.每次實驗結束就會換一次夾鏈袋,以防前一組留下的痕跡影響實驗結果
6.實驗結果以計分方式紀錄,如果蝸牛的殼中柱在圖畫紙就算1分,若維持在2cm沒動就算0分,若到2cm以外的2cm以-1分來計,再來就-2分
傅詩晴2023/9/17 下午 09:45:54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泡味精溶液過程
說明
泡味精溶液的過程:
1.加5g的味精把水加到50g,泡出10%的味精溶液
2.取25g的10%味精溶液再把水加到50g,泡出5%的味精溶液
3.取5g的10%的味精溶液再把水加到50g,泡出1%的味精溶液
4.取5g的5%的味精溶液再把水加到50g,泡出0.5%的味精溶液
傅詩晴2023/9/17 下午 09:44:21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味精溶液趨避實驗
說明
味精溶液趨避實驗(測濃度10%、5%、1%、0.5%)
1.先將蝸牛禁食1、2天
2.把圖畫紙裁成4張寬2cm、長10cm的長方形
3.分別將圖畫紙放進裝有10%、5%、1%、0.5%味精溶液的50ml的離心管裡吸滿味精溶液
4.將圖畫紙排成正方形,每張紙之間要留一點點的空隙
5.再將高麗菜為在最外圍,圍成一圈
6.把10隻扁蝸牛或2隻非洲大蝸牛放入正方形內
7.觀察蝸牛移動的方向
味精溶液、Ro水趨避實驗
1.先將蝸牛禁食1、2天
2.把圖畫紙裁成4張寬2cm、長10cm的長方形
3.分別將圖畫紙放進裝有10%味精溶液或Ro水的50ml的離心管裡吸滿味精溶液或Ro水
4.將圖畫紙排成正方形,每張紙之間要留一點點的空隙
5.再將高麗菜為在最外圍,圍成一圈
6.把10隻扁蝸牛或2隻非洲大蝸牛放入正方形內
7.觀察蝸牛移動的方向
傅詩晴2023/9/17 下午 09:35:05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算蝸牛試探路徑次數
說明
今天我們利用縮時攝影記錄下來的影片計數扁蝸牛碰到味精或矽藻土的次數,因為一組實驗測試會同時紀錄10隻扁蝸牛,我們無法在實驗的當下同時用人力觀察紀錄這麼多的蝸牛活動。縮時影片回放可以讓我們一隻一隻慢慢算,所以我們就一次看一隻蝸牛的途徑,一組實驗要回放10次,重點是有的時候會有好幾隻蝸牛黏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出誰是誰,有一次明明原本是不同隻出來後卻變成同一隻,幸好同伴最後有發現哪一隻才是對的不然這要怎麼記阿。
傅詩晴2023/9/17 下午 09:30:23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研究主題討論
說明
今天相約於一同學家討論研究方向,是希望可決定要研究鱉甲蝸牛對於捕食同類的差異,或是研究味精、矽藻土等來防治非洲大蝸牛、扁蝸牛和蛞蝓。之後決定為後者。並開始查詢資料,分別包含「蛞蝓」和「矽藻土」(蝸牛和味精的資料已在前幾日查詢完畢)。查詢完畢後,在網路上尋找有關於生物防治和前人的研究方式和結果,並加以統整。
李康賢2023/9/17 上午 09:34:59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李康賢
標題 總心得
內容
這次的研究收穫很多,從一開始不太敢接觸蝸牛,到後來慢慢可以接受,在實驗時觀察到蝸牛的各式反應也都覺得十分新奇和特別,常觀察到平時不會注意到的事情,如蝸牛的爬行動作和牠們接觸到不同物質的反應,甚至是蝸牛的身體構造,在牠們爬行時總是非常聚精會神地觀察,常赫然抬頭發現時候已經不早,除了學到如何設計實驗外,也學到了如何去撰寫論文和整理資料,最重要的是科學不放棄的精神,在實驗中難免遇到記錄錯誤或是不符合假設的結果,但是必須改變方法,再來一次又一次。整體來說,整個研究過程覺得樂在其中,收穫滿滿。

李康賢2023/9/15 下午 12:53:21
7作者 李康賢
標題 颱風天尋找蝸牛
內容
今天雖然是颱風天,但是需要下雨蝸牛才比較會出現,所以我們一家就趁著「落雨縫」去抓蝸牛,原本媽媽想在草叢中尋找,但經驗豐富的爸爸說只要在盆栽底下稍微翻一下就好。我覺得在翻找的過程中有些辛苦,畢竟要把其搬起來才可以,不過在過程中不斷地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李康賢2023/9/15 下午 12:52:57
6作者 李康賢
標題 味精溶液趨避實驗
內容
今天我們要來進行蝸牛對於味精和水會選擇哪一的方位通過的實驗,另一個是對0.5%、1%、5%、10%濃度的味精溶液會選擇哪一個方位通過的實驗,不過我們必須先讓蝸牛飢餓2天,所以蝸牛們都餓壞了,牠們開始就一直去吃圖畫紙〔就算我們有在外圈放食物(笑)〕。但是他們吃食物時會發出卡滋卡滋的聲音,覺得非常新奇。

李康賢2023/9/15 下午 12:51:42
5作者 李康賢
標題 味精溶液配置
內容
今天我們打算調配使蝸牛趨避的味精濃度,在調配濃度的時候需要用到「稀釋」的方式來調配出不同的濃度,一開始計算的時候覺得一個頭兩個大,後來比較熟練的時候覺得挺有趣的。在倒置溶液的時候要非常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過頭了,感覺滿緊張的。在後來有用到微量吸管,有一種新奇的感覺。

李康賢2023/9/15 下午 12:51:17
4作者 李康賢
標題 研究主題 討論工作心得
內容
今天我們約好討論小論文的主題及相關事項,本來想做鱉甲蝸牛同類相食的觀察,後來我們決定做用味精及矽藻土防治蝸牛的主題報告,而後查詢了一些關於矽藻土及蛞蝓的資料,並討論了實驗的順序、初步架構,還將我們實驗所需的扁蝸牛進行了分組,釐清了實驗的大概順序,對於這次的討論,我覺得在小論文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讓大家都清楚的理解小論文大致的脈絡。

李康賢2023/9/15 下午 12:50:46
3作者 傅詩晴
標題 總心得
內容
我覺得這次的小論文題目很有趣,因為我從來沒有發現原來蝸牛也會怕味精,還有牠們碰到味精的反應和行為。而且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常需要一邊攝影一邊觀察蝸牛的行為,在觀察的時候都覺得時間過得好快。雖然這個實驗很有趣,但也有我覺得累的地方,像是有一次我們分別一人要觀察兩對蝸牛,我當時真希望我的眼睛可以一顆看左邊和一顆右邊,不然根本沒辦法每一隻都記錄到阿。

傅詩晴2023/9/15 下午 12:48:38
2作者 傅詩晴
標題 味精對蝸牛的傷害性
內容
今天我們做了「味精結晶和矽藻土對蝸牛的傷害性」的實驗,我們的實驗在瓦楞板上進行,我們留半徑5cm的圓型讓蝸牛活動,第二圈放上寬2cm吸滿水的圓型圖畫紙,第三圈是2cm沒有加任何東西的活動圈,第四圈是灑滿味精結晶或矽藻土的圖畫紙。我們觀察到兩公分以下的非洲大蝸牛和扁蝸牛都會怕味精,但是4cm以上的非洲大蝸牛須將第四圈的味精圈加大到寬4cm他們才逃不出,而非洲大蝸牛完全不怕矽藻土30min之內幾乎都爬離該觀察圈。我們發現牠們碰到味精時會把頭抬起來,像是害怕的樣子,明顯反覆「靠近後縮頭,縮尾,拱起腹足,或轉身往另一方向試探」的行為,有時會縮入殼中,甚至會出現異常抽搐扭曲反應,也會大量分泌黏液。但有一些蝸牛完全沒有靠近味精的時候就在吃圖畫紙,大隻的非洲大蝸牛還吃到我們都聽得到聲音。

傅詩晴2023/9/15 下午 12:48:08
1作者 傅詩晴
標題 實驗架構討論
內容
7/28 今天我們和指導老師在學校討論我們的實驗架構是否可行,我們本來的趨避實驗設計是將畫有給藥線和起點線的圖畫紙放在夾鏈袋中,再將寬2cm吸滿味精或矽藻溶液的圖畫紙放在夾鏈袋中間,把蝸牛放在離圖畫紙遠2cm處(隨機放置於左、右兩側),看看蝸牛會不會驅避。後來我們討論完後決定調整實驗的順序,第一個是比較慘忍的實驗「傷害性」,我們把味精結晶或矽藻土在蝸牛周圍灑一圈看看味精或矽藻是否會傷害到蝸牛。第二個「驅避-測濃度」我們將四塊大小相同的圖畫紙(長方形)圍成一個正方形,每一塊圖畫紙吸附的味精濃度都不同,我們會讓蝸牛餓1、2天、再將牠們的食物圍在最外圍,逼它們選擇,我們認為他們可能會選擇濃度最低的那一組。第三個「驅避」我們將四塊大小相同的圖畫紙(長方形)圍成一個正方形,2個是吸水,另外2個是吸10%味精或矽藻溶液,我們排圖畫紙的順序為水、味精、水、味精,我們預測牠們會選擇水。我們換實驗構造的原因是我們一開始實驗設計的方式一次只能做一種(像是一次只能做味精),要做好多次,而且很浪費夾鏈袋。我覺得改了實驗設計後,好像比較有節奏,先看看味精會不會對蝸牛有傷害,再觀察什麼濃度牠比較害怕,水和味精二選一的話牠們又會選擇哪一個。

傅詩晴2023/9/15 下午 12:47:40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台灣蝸牛圖鑑
作者 謝伯娟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簡介(摘要)
本書介紹蝸牛身體構造、行為、食性和各種台灣蝸牛,運用圖文並茂的方式清楚呈現蝸牛身體內部和各類蝸牛的特徵和分辨方式。
導讀
蝸牛的移動方式主要是利用腹足爬行,並由腹足下的黏液腺分泌黏液,濕潤粗糙的物體表面,蝸牛除了貼合物體爬行外,有時會出現跳躍的移動方式。蝸牛到休息區或到攝食區的時候會留下黏液痕跡,結束後會沿著自己的痕跡返回原地。在蝸牛攝食前、後的移動爬行間會有休息行為,休息是連續行為的中斷,有些種類甚至會花一半的活動時間在休息,蝸牛休息的目的並不清楚,可能和消化食物或水分吸收有關。
傅詩晴2023/9/15 下午 01:05:00
4書名 拜動物為師
作者 郭泰
出版社 遠流出版社
簡介(摘要)
各種動物之習性,生活方式,以及我們可向動物們學習的地方。
導讀
蝸牛身體的主要部分包括貝殼、頭部,腹足和內臟等四大部份,其殼主要為碳酸鈣,所以喜歡活在含灰岩的地方行動。蝸牛的頭部包括兩對觸角,眼睛長在大觸角的頂端,但是蝸牛視力很差,只能看到幾公分遠的東西。小觸角感覺敏銳,蝸牛行動時會先伸出小觸角,經過一番探測之後再前進。對於太冷,太乾,太熱的氣候蝸牛都無法適應,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所以梅雨季節就是牠們的繁殖季。
傅詩晴2023/9/15 下午 01:04:13
3書名 簡明大科學
作者 作者:珍妮佛.克勞奇 譯者: 戴榕儀
出版社 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160個科學知識一次收錄,以簡單的圖表,提供重點介紹和歷史脈絡,說明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生態學,地質學和應用科技等各大領域的精華概念。
導讀
酸是含有氫離子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會釋出氫離子,酸遇到水會變成酸性水溶液,鹼性物質含有氫氧離子,與酸反應後會產生鹽,在化學反應中扮演接收質子的角色。
傅詩晴2023/9/15 下午 01:03:32
2書名 蝸牛不可思議
作者 謝伯娟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這本書將揭開蝸族神秘的面紗,呈現令人讚嘆稱奇的生活秘技,大大顛覆人們對蝸牛的刻板印想。
導讀
蝸牛其實並沒有腳,蝸牛的活動主要靠的是身體腹部的那片肌肉,因為它的功能就像腳一般,所以稱為「腹足」,蝸牛的爬行就是利用一連串的肌肉收縮與放鬆產生的波動前進。蝸牛因為沒有角質,因此體內的水分容易透過皮膚蒸散出來,一旦失水過多很容易「失水身亡」。所以他們在軟體伸出殼外時,會在皮膚上覆蓋一層黏液潤濕,而這種黏液不易蒸散。蝸牛的一切行為決策都得靠觸角來幫忙。觸角的表面具有特化的表皮細胞,期內有嗅覺神經與感覺神經元,每一隻觸角上都有十萬個嗅覺接收器。在蝸牛腹足前端有黏液線的開口,雖然我們不易用肉眼觀察到這個構造,但牠所分泌的黏液卻對蝸牛的移動具有很大的幫助,牠讓蝸牛「腳底抹油」,容易前進,不易因為的表面而受傷,牠還可增加蝸牛腹足的吸附性。大部分的蝸牛都是「草食性」動物,牠們通常攝取植物中纖維質較為柔軟的部分。有些蝸牛是專門吃肉的「肉食性」,除了撿現成的死肉以外,牠們也會主動去攝取活體肉類,牠們總是悄悄跟著獵物伺機而動,一旦獵物心懷鬆懈,伸長身子大搖大擺活動時,牠們就會從後方突襲。還有一些蝸牛是屬於雜食性動物。
傅詩晴2023/9/15 下午 01:02:16
1書名 慢慢來
作者 艾普蘿•普利•謝爾 譯者:陳宛昀
出版社 木馬文化出版社
簡介(摘要)
這本漫書是為蝸牛和樹懶而寫的。慢的思想,往往是宏大的思想。因此,就算需要花時間才能理解,也不必著急;就算必須重讀一次,也不必擔心。即使繞圈圈,仍然在前進。
導讀
機械工程博士阿奈特•細井和他的麻省理工學院同事曾經研究過蝸牛是怎麼移動的。他們發現蝸牛有三種移動方式,有兩種是身體下的腳像波浪一樣起伏,第三種是抬起前面的腳在讓身體移動。在蝸牛的世界,這已經是在飛奔了。(花園蝸牛的速度:每秒0.1英吋)牠們的每一步腳上的腺體都會分泌黏液。其實蝸牛的肚子在牠的殼裡,而牠的下方有一個像舌頭的構造,稱為「齒舌」。它的表面粗粗的,就樣牙齒一樣,可以把食物鏟起來,像輸送帶一樣把把食物傳送到肚子裡。蝸牛的牙齒是由地球上最堅硬的物質所構成,比自行車車架或防彈背心更堅韌。科學家們想知道蝸牛是如何遷徒到英國的。但遷徒指的是人們有意無意之間,讓牠們跟著食物、行李或船而來。實際上,路蝸牛有點宅。以他們自己的力量,不會移動太遠。牠們為了避免迷路,會沿著自己或同伴的黏液痕跡爬行。
傅詩晴2023/9/15 下午 01:01:29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探討麩胺酸鈉限制蝸牛分布之可行性
本實驗想利用味精和矽藻土這兩種容易取得且可食的材料測試蝸牛忌避的程度,透過觀察施予味精和矽藻土限制蝸牛分布的狀況,來瞭解這兩種物質有沒有發展成蝸牛防治素材的潛力。實驗結果發現: (一)蝸牛在接觸到味精後會出現明顯的驅避行為,同時限制蝸牛的活動。但接觸矽藻土則不影響蝸牛的活動行為。(二) 蝸牛對味精刺激具有記憶性,接觸味精後,再到類似的環境,仍會有驅避行為的表現。由上述實驗可以知道相較於矽藻土,味精更具發展成蝸牛防治素材的潛力,但使用味精對植物的影響以及田間實際防治效果及時效性仍須再做進一步的觀察和測試,另外,蝸牛對味精刺激性的記憶周期可持續多久也是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
傅詩晴2023/9/27 下午 09: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