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返鄉與社區復興- 富源社區總體營造與地方創生

專題名稱青年返鄉與社區復興- 富源社區總體營造與地方創生

專題描述在八年級的課程中,我們進入各社區進行訪談調查,聽到很多社區長輩希望年輕人能夠回鄉,傳承文化、振興社區。但是年輕人回鄉之後,他們又要做甚麼呢?因為人口外移導致產業沒落,工作機會缺乏,生活開銷、經濟收入是最現實,也是我們不能避開的討論課題。
我們研究以富源社區為主體,探討與鄰近社區共同發掘特點,並在文化傳承的基礎下,研究地方創生與社區聯合發展的可能性,也思索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出能夠兼顧發展的方向。

隊伍名稱我們歷史老師超帥

指導老師張廣陵 郭馨憶

參賽學生張家宏 楊泓哲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王本壯
來源 府際關係研究通訊第三期(民97年9月):18-21
描述 「社區總體營造」是以基層的社區為運作的主體,但無論是在理念宣導、人才培育、產業振興或是景觀改造等面向,大多是以個別的單一據點的模式來推動,期望研究中尋找透過政府部門的整合協調,使個別社區在執行時能有整體性的思考。
李韋豪2023/9/19 上午 09:43:05
4作者 張有庸
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103NDHU5632001%22.&searchmod
描述 近年來藍染結合生態與環境議題成為客家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討論藍染技藝在富源成為文化產業的可能性,從蘭草種植蘭訂製做到生產後的行銷,為富源產業尋找新的可能性。
李韋豪2023/9/19 上午 09:34:56
3作者 曾竫萌 副研究員、黃安葳 助理、農業推廣課農業教育研究室
來源 花蓮區農業專訊第九十八期 /2016. 12 月號
描述 原住民的特色作物與傳統農耕智慧一直都是臺灣珍貴的寶藏,未來若想進一步的發展,原住民的過去的農業智慧究竟該如何保存?而未來的農業前景又該如何發展?需要試著與現代科學對話;且除了部落族人自身的努力之外,也需要政府單位的輔導。
張家宏2023/9/19 上午 09:26:25
2作者 李宜澤
來源 《東台灣研究》27:169-200,2020 DOI:10.6275/JETS.202002_(27).0005
描述 原住民農人因為族群政治經濟背景的不同,與地方行政體系以及農改知識單位之間的關係互動,反映在族群記憶與農業地景與勞動論述上的特殊性。
返鄉農人同時站在三個對比關係的位置上:包括在地作物與外來觀光,社區組織與農政單位,以及農事知識與文化慣習。討論原住民農人的返鄉決定以及遊走「農工之間」的慣習變遷,討論返鄉的原住民農夫所具備的多重關係,
張家宏2023/9/19 上午 09:18:43
1作者 賴志純、游庭昀
來源 全球客家研究,2021 年 11 月 第 17 期,頁 231-262
描述 客家藍染的發展曾有一時的消失,即使近年來針對客家藍染復甦與創意發想製作商品,成效推廣似乎有所限制。同樣發展藍染的日本卻形成藍染的獨特文化,一路穩紮穩打,沒有害怕消失的隱憂。
可以從歷史、社會、與當時的經濟狀況進行比較兩者的發展因素找出差異原因將其保留的重要因素做為未來發的學習借鏡。
張家宏2023/9/19 上午 09:14:27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2/09/05小論文組內報告討論
說明
組員同學報告暑假小論文進度,跟老師一起修改、確認內容。
張廣陵2023/9/26 下午 03:02:15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2/06/08 小組進行小論文議題方向確認
說明
我們先從"社區總體營造"跟"地方創生"的方向,來討論富源社區發展的可能性,再結合老師給我們的建議還有經驗分享,檢討目前社區一些大型活動的SWOT分析。
王信卜2023/9/25 下午 01:03:14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2/05/23 請李見國老師跟小組分享社區發展計畫
說明
李見國老師住在玉里鎮高寮,長大後到外面讀書工作,也曾經到英國留學,家中對玉里的發展跟各項活動,都非常熟悉。所以我們請老師跟大家分享社區發展還有國內外的經驗,也請老師給我們富源社區建議。
王信卜2023/9/23 下午 04:10:01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2/05/18 請李承祖老師跟小組分享社區發展計畫
說明
李承祖老師在豐濱鄉擔任社區青年會幹部,對於家鄉活動有充分經驗,所以我們請老師跟大家分享社區發展的經驗,也請老師給我們社區建議。
王信卜2023/9/22 下午 01:48:37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2/05/05資料蒐集討論
說明
我們組員到學校圖書館蒐集各項國內外社區發展案例,針對地方創生,社區總體營造的方法,提到社區優點,試著提出方案,跟大家一起討論。
王信卜2023/9/22 上午 10:21:50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2/05/18 邀請富源發展協會講師到校跟小組分享
說明
老師邀請富源社區發展協會講師,到學校跟我們分享他的經歷,對我們社區優勢劣勢的看法,希望社區可以做出那些改變,還有他對我們的期待。
王信卜2023/9/20 下午 01:32:59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2/05/04案例分享與討論
說明
同學每個人分配一個國內外地方創生跟社區發展案例,並跟老師還有其他組員分享。
王信卜2023/9/19 下午 04:47:58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2/03/09小論文題目討論
說明
老師講解案例後,大家討論如果這些做法放到富源村,會成功的原因還有可能會碰到的狀況,並進行SWOT分析。
王信卜2023/9/19 下午 03:24:13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楊泓哲
標題 人口外移、老化,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富源社區和過去相比,逐漸沒落不少,你覺得我們可以做出怎樣的改變(或行動)?
內容
我們可以推廣家鄉的文化遺產和旅遊,推廣旅遊的目的地,吸引遊客進來,提高經濟活力以外,也增加富源社區的工作機會,進一步吸引年輕人回到家鄉,讓家鄉的產業、文化保留復興,把小孩留在家鄉,增加社交互動除了減輕老人的孤單感,也讓小孩對家鄉產生認同感,願意留在家鄉。

楊泓哲2023/9/21 上午 08:58:52
7作者 李韋豪
標題 「地方創生」是由政府主導,找出在地特色,創造就業機會,保留傳統,讓年輕人重新回到家鄉 「社區總體營造」是由地方發起,找出自己的特色,並向政府尋求協助(補助) 你覺得哪種做法比較適合富源社區?請提出你的想法
內容
我覺得富源社區,因為有了客家人的客鼓鳴心和鼓王爭霸戰,原住民文化部分,可以參考光復馬太鞍的阿美豐年祭,富源的豐年祭辦理不適那麼明顯了,但我們也是具有我們所特有的文化特點,像是我們的捕漁季,所以我覺得富源阿美族可以跟政府申請經費,發展出不一樣的文化活動。

李韋豪2023/9/21 上午 08:15:32
6作者 張家宏
標題 人口外移、老化,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富源社區和過去相比,逐漸沒落不少,你覺得我們可以做出怎樣的改變(或行動)?
內容
我們可以在家鄉創造多元的工作機會,並且鼓勵青年回到家鄉工作、營造家鄉特色,並且擴大經濟產業,讓新世代青年不再嚮往外地。比如說客家傳統節日:甘蔗節,我們可以把甘蔗節擴大成類似東大門夜市般的澎湃,還可以把原住民的豐年祭做成嘉年華等做法。

張家宏2023/9/21 上午 08:07:26
5作者 李韋豪
標題 人口外移、老化,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富源社區和過去相比,逐漸沒落不少,你覺得我們可以做出怎樣的改變(或行動)?
內容
我覺得可以在社區營造出一個特色產品或傳統的文化活動,這樣可以吸引觀光客來社區遊玩觀看,增加就業機會。
像是我們富源社區-日治時期的白川神社遺址公園,這個是我們社區所特有的,在過去也影響長輩非常深,如果就這樣讓白川神社廢棄掉,真的很可惜。如果發展起來,除了可以保留過去的文化,也可以創造就業機會,讓年輕人回來。

李韋豪2023/9/20 上午 10:27:03
4作者 張家宏
標題 「地方創生」是由政府主導,找出在地特色,創造就業機會,保留傳統,讓年輕人重新回到家鄉 「社區總體營造」是由地方發起,找出自己的特色,並向政府尋求協助(補助) 你覺得哪種做法比較適合富源社區?請提出你的想法
內容
社區總體營照就是居住在同一地理範圍內的居民,以集體的行動來處理其共同面對社區的生活議題,創造共同的生活福祉,並營造出所要的生活樣貌。
我覺得可以把客家文化,原住民文變得吸引人,且更有趣。
比如客家文化中的藍染、打鼓,原住民文化中的豐年祭。或各項獨有節日的活動。來把這些活動趣味化,且把這些活動發揚光大。

張家宏2023/9/19 下午 03:52:02
3作者 楊泓哲
標題 人口外移、老化,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富源社區和過去相比,逐漸沒落不少,你覺得我們可以做出怎樣的改變(或行動)?
內容
我覺得我們可以將家鄉的優點發揚光大,例如推廣文化遺產和旅遊,推廣旅遊的目的地,可以吸引遊客進來,也可以提高經濟活力。
可以創造就業機會支持當地企業的發展,創造夠多的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回到家鄉,促進社交互動減輕老人的孤單感,也能把小孩留在家鄉。

楊泓哲2023/9/19 下午 03:50:24
2作者 王信卜
標題 人口外移、老化,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富源社區和過去相比,逐漸沒落不少,你覺得我們可以做出怎樣的改變(或行動)?
內容
我覺得一定是我們的社區工作機會太少導致經濟短缺所以年輕人才會都外流。
我們的社區主要是以農業為主,既然只有農業那我們就把農業做的又大又強,比如說我們可以有多元化的銷售方式或著我們可以讓農業變成一種教育,可以讓更多晚輩知道農業的酸甜苦辣。
我覺得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原住民文化更有趣。
比如:我們可以讓阿美族的豐年祭再多加一項食農教育或著可以把阿美與布農結合雖然說兩個不同的族群,文化一定會不相同,但兩個族群當中都有與小米相關的節慶所以個人覺得若互相承讓一些應該是可以結合的

王信卜2023/9/19 下午 03:42:09
1作者 王信卜
標題 「地方創生」是由政府主導,找出在地特色,創造就業機會,保留傳統,讓年輕人重新回到家鄉 「社區總體營造」是由地方發起,找出自己的特色,並向政府尋求協助(補助) 你覺得哪種做法比較適合富源社區?請提出你的想法
內容
若我是政府我會從原住民的方面去改良,因為畢竟富源已經有了靚染工纺與鼓王爭霸,就剩原住民的文化沒有被特別的放大,所以我的作法是讓阿美族文化變的人竟皆知 就像是讓我們的豐年祭與其他地方的豐年祭不同,比如說我們可以帶著小孩上山打獵或著在山上過夜 反正就是讓我們的文化變得與其他地方不同。

王信卜2023/9/19 下午 03:41:39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臺灣農村技藝采風-搶救瀕絕農藝進行式
作者 孚宮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出版社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簡介(摘要)
臺灣農村過去常見先民為解決生存、生活、生產問題,取用在地自然素材製作各項器物,這些技藝發展和演變常與農村地理環境、人文條件發展息息相關,也常見因為大量需求而成各地農村集體從事的副業,百年來所凝煉出的技藝工法,隨著時間變遷與耆老退休正悄悄隱沒,本局展開一連串的蒐集、調查與保存行動,期望為臺灣地方珍貴的傳統技藝,留下可供傳承與後續再創新應用的可能性。
導讀
臺灣農村文化底蘊多元豐富,「臺灣農村技藝采風」紀錄農村文化技藝,以文圖方式收錄具代表價值性個案。 以具有「農村在地、傳統技藝、佚失急迫性、保存紀錄價值、可紀錄性」等為收錄重點,以傳承農村社區固有文化面貌,彰顯農村文化技藝價值。
楊泓哲2023/9/19 下午 02:27:19
4書名 野力再生 翻轉社區營造DNA
作者 侯志仁, 黃珮綺, 廖珮璇, 部落互助托育行動聯盟, 黃舒楣, 涂菀庭, 劉可強, 施佩吟, 劉育育
出版社 讀書共和國╱左岸文化
簡介(摘要)
承繼《城市造反》《反造城市》《反造再起》,《野力再生》精選15個在地社區營造案例,從審議民主到更深入日常生活的「參詳」(tsham-siông),從社會抗議到擁有運作完整的農業產銷循環和社區教育,從彼此有嫌隙的社區到藉由朝聖之路重新黏著在地感。
從台東到馬祖,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專業者如何捕捉野力,社區又如何長出自己的主體性?15個經典案例、15個值得細細體會的社區再生過程!

導讀
「社區營造在台灣,經常就是一個充滿矛盾、反差強烈的過程。一方面,社造長期有政策與政府資源的挹注,但我們卻又期待居民自發性的動能;另一方面,社造的理念提醒專業者要讓社區主動出擊,不能喧賓奪主,但在社造的過程中,居民仍習慣性地期盼專業者能夠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楊泓哲2023/9/19 上午 11:08:12
3書名 地方創生最前線
作者 松永安光、德田光弘
出版社 行人出版社
簡介(摘要)
為了工作機會、為了高薪、為了人生前景……有太多看似「理所當然」的理由說服人們留在都市。但是打開視角放眼世界,我們會看到有些郊區鄉村,甚至是看似沒落的街區,已經開始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變革、創造出啟發未來的無數機會
導讀
作者群以建築或城鄉規劃背景,足跡遍及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蘇格蘭、芬蘭、台灣等地,親身查訪地方組織,與當地人士討論詢問後寫成調查分析報告,在日本國內也堪稱是第一本彙集歐洲地方創生經驗的書籍。台灣近年也漸漸掀起地方創生的風潮,不僅政府倡導,回流鄉間居住工作的人們也日漸增多。在較為常見的日本事例之外,本書的歐洲經驗可補足更多視角。
楊泓哲2023/9/19 上午 10:13:49
2書名 風土創業學
作者 洪震宇
出版社 遠流出版社
簡介(摘要)
書中關注的對象,從馬祖、金門與屏東恆春半島等區域;到青年創業的高雄鹽埕與花蓮新城聚落;從餐飲民宿個案,到茶、可可與旅行社等產業。已由單點,擴及產業鏈。如此,不唯可藉由對個案的檢視與商業模式演練,獲得反省、啟發,更能對台灣整體產業發展,有更長遠的關注與規畫。
導讀
從外島到偏鄉,作為一位風土設計師,都可以看到震宇近似傳教士的身影。不同於一般學術象牙塔的著作,往往只在乎學界同儕的評論,震宇重視自己專業知識對台灣社會發展的實質影響力。他寫道,「我最在意的,不是被讀懂,而是被具體應用,能與讀者深刻對話、甚至思維上的搏鬥。」震宇的書,可以滿足讀者同時想要吸收抽象理論書與實務工具書的需求。
楊泓哲2023/9/19 上午 10:13:07
1書名 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
作者 柯一青
出版社 白象文化
簡介(摘要)
社區總體營造是文化紮根的重要工作,每個用心的社區都是在地文化的呈現,如何激發在地認同情感,真的十分重要。本書介紹的社區營造案例與故事,讓人深刻感受人民對自己社區的熱愛,不同的社區各自以不同策略與方法達到凝聚人心的社區營造,令人肯定與感動。這看似簡單的信念,執行上需要特殊的手法與格外的用心,凝聚人心才能共同營造家鄉的夢想藍圖,本書介紹的案例與方法,期待讀者能融入並了解其深刻的意義。期待更多民眾一起投身社造工作並營造美麗家園。
導讀
這本書將作者這幾年所見的營造案例或見解彙集成書,提供後續推動者的參考,臺灣人總有著新的創意與策略,許多案例也不斷的出現,我們期待社區營造可以在正確的觀念下繼續的蓬勃發展下去。有些案例以體驗民族文化的族群觀光、接觸農村的自然及日常生活,也有許多特別的策略來聯繫居民的向心力,但是這些絕非絕對的標準作業流程,社區營造也非以所謂的教戰手冊或守則就可完成,社區營造最重要的是使人們對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感到榮耀,進而懂得品味營造過程所付出的喜悅,凝聚社區的向心力並創造出豐富的地方文化。
楊泓哲2023/9/19 上午 10:09:36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研究中,我們將以富源社區為主體,探討與鄰近社區共同發掘特點,研究社區創生、社區總體營造與社區發展的可能性與優劣勢,並在文化傳承的基礎下,也思索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出能夠兼顧發展的方向。張廣陵2023/9/28 上午 1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