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座是個颱風? 【颱風命名研究】

專題名稱摩羯座是個颱風? 【颱風命名研究】

專題描述臺灣睽違多年受到颱風侵襲,讓很多媒體頻繁報導海葵颱風,吸引我們的注意,於是上網去搜尋了很多有關颱風的資訊。「上次杜蘇芮颱風在南橫山區帶來800毫米降雨,造成台20線臨105線38.8K到39.2K路基流失約300公尺」(2023,聯合新聞網)「今年第11號颱風「海葵」來勢洶洶,有望成為繼2019年8月的『白鹿』颱風後,時隔4年再度登陸的颱風」(2023,TVBS新聞網),原來颱風是有名字的,可是為什麼是叫「杜蘇芮」、「海葵」、「白鹿」呢? 有特別的涵義嗎? 是誰取的名字? 我也能幫颱風取名字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颱風的命名吧!
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法,期望孩子經歷過小論文寫作後,習得自學能力,可運用在往後學習新事物上。

隊伍名稱風雨無阻

指導老師李婉禎 

參賽學生林紫綺 王思晴 徐晨僖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3作者 賴錦慧
來源 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環境經濟資訊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描述   臺灣位處於西北太平洋颱風行經的路徑上,常年夏秋季受颱風的侵襲。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平均每年至少有3.5個颱風侵襲臺灣。現今更因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不僅襲臺的颱風個數增加、強颱頻率增加,同時颱風引起的短延時強降雨及累積降雨量亦明顯增加。因此本研究分析各颱風路徑與各分區降雨量之關係,找出其的降雨模式,作為防災應變決策之參考。
  本研究資料來源為中央氣象局過去十年(2006-2015年)間,所發布的侵臺颱風資料及雨量測站之降雨量資料進行研究。首先以颱風路徑及颱風強度作為影響颱風降雨之主要因子,依此做為降雨量資料分類之依據;進而應用地理統計之空間內插法-克利金法,推估研究區域之未知地區之降雨量,以得到全區域之降雨量,分析各颱風路徑與地區性降雨量之關係,找出其降雨模式。最後以2016年颱風降雨量進行驗證,結果顯示區域內雨量測站數多寡影響準確度,測站數愈多,準確度愈高。
李婉禎2023/9/28 上午 01:11:19
2作者 郭鴻基、吳俊傑、李清勝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來源 科學發展月刊 2001/9/5專題報導
描述 「天搖地動—颱風研究的挑戰」
一、前言
二、揭開颱風的面紗
三、颱風研究-從軸對稱到非軸對稱
四、風雲變色-颱風侵台
五、未來展望-科學研究與預報技術
李婉禎2023/9/28 上午 01:05:46
1作者 中央氣象署
來源 中央氣象署
描述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在官網設計了一個「知識與天文」專區,裡面有許多跟台灣相關的氣象百科,提供民眾查詢,內容簡單明瞭,可以滿足國小學生吸收科普知識的渴望。
李婉禎2023/9/28 上午 12:52:31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20、9/27星期三下午集訓
說明
星期三下午12:30-16:00在學校圖書室加班製作小論文
李婉禎2023/9/28 上午 01:33:31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日常活動
說明
早自習與午休時間到電腦教室製作小論文
李婉禎2023/9/28 上午 01:29:14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論文比賽規則說明
說明
讓有興趣的小朋友來聽小輪文說明會,有興趣的孩子決定題目,
開始製作
李婉禎2023/9/28 上午 01:21:39
1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小論文比賽規則說明
說明
說明小論文的規則,如何閱讀文獻、做筆記等等
李婉禎2023/9/27 下午 03:42:38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3作者 徐晨僖
標題 閱讀文獻
內容
中央氣象局 颱風百問
1.颱風是如何生成的?
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成水氣散布在空中,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溼度大,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
2. 侵襲臺灣的颱風由何處來的?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海洋面上的猛烈風暴,北緯10度至15度一帶是最容易形成颱風的區域;而侵襲臺灣的颱風大都來自北太平洋西部,發生的地點以加羅林群島、馬利安納群島和帛琉群島附近一帶最多。另外,也有颱風是來自南中國海海面的,但次數較少。
3. 為什麼颱風多發生在夏、秋之際,而冬、春較少 ?
颱風多以夏、秋季環境較為適合。過了秋季,太陽直射部分往南移,南半球之東南信風不能侵入北半球,北半球能形成颱風的機會較少,所以在北半球颱風多發生在7、8、9、10月,其他月份較少,尤其是12月至翌年5月間則更少。

徐晨僖2023/9/27 下午 03:04:18
2作者 王思晴
標題 閱讀文獻
內容
我看了中央氣象局 颱風百問,才知道颱風是怎麼命名的,在西元2000年1月1日颱風名稱全部更換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除編號維持現狀外(例如西元2004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401),颱風名稱將全部更換,改編列為140個名字,共分5組,每組28個,分別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國家或地區計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稱,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
中央氣象署應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命名的變革,自民國89年1月1日起採用新的命名方式。惟由於新的140個颱風名字原文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不僅包括過去慣用的人名,而且包括動物、植物、星象、地名、神話人物、珠寶等名詞,。中央氣象署為了慎重起見,做了民意調查,超過74%的民眾認為颱風消息報導以颱風編號為主,輔以國際颱風命名較為合適。本署順應調查結果,在報導颱風消息時,以颱風編號為主,颱風委員會之國際命名為輔。,以上是從中央氣象局 颱風百問的內容,我大概知道颱風的知識我很開心。

王思晴2023/9/27 下午 02:59:57
1作者 林紫綺
標題 閱讀文獻
內容
我們看了中央氣象的颱風百問 跟 天氣100問
Q35 常常聽到「高氣壓」和「低氣壓」,跟天氣有什麼關係呢?
Q50 每年都有颱風,究竟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 ?
Q51 全世界都會出現颱風嗎?
Q52 為什麼夏天的颱風特別多呢?
Q53 颱風都有名字,要怎麼幫它取名字呢?
Q54 為什麼颱風會逆時針旋轉呢?
Q55 我們要怎麼判斷颱風究竟有多強呢?
Q56 .聽說颱風都會長出稱為「颱風眼」的眼睛,為什麼呢?
Q57 為什麼颱風有時候會侵襲臺灣,有時卻跑到日本或菲律賓呢?
Q58 颱風大部分都走什麼路徑侵襲臺灣呢?
Q59 平均一年會有幾個颱風侵襲臺灣呢?
Q60 為什麼颱風有時走得很快,有時又走得很慢呢?
Q61 為什麼颱風登陸後,強度就會減弱呢?
Q62 如果有兩個颱風很靠近,會變成一個超級大的颱風嗎?
Q63 為什麼秋天的颱風,雨下得特別大呢?
Q64 為什麼有時候颱風警報都解除了,豪大雨還是下不停呢?
Q65 颱風只會帶來災情,完全沒有益處嗎?
我看完天氣100問候覺得我更進一步的瞭了。

林紫綺2023/9/27 下午 02:54:19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3書名 台灣的颱風
作者 冀家琳
出版社 獵海人
簡介(摘要)
本書內容包含颱風的形成、颱風的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颱風前的徵兆、颱風的分類、颱風命名的演進、颱風的災害、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防颱漫談等有系統地對颱風敘述。附錄氣象人生更收集了,1949~1955年玉山、鹿林山、蘭嶼等地珍貴的歷史照片。
導讀
在台灣討論颱風的文章,無論在紙本書刊上或是網路上非常多,對颱風的研究已成為普通的常識,但是無論是官方的氣象機構或學者專家,大都是對個別颱風的某些項目作了很卓越的敘述,對颱風有系統的、整體性討論的文章並不多。
  筆者從事氣象工作歷經25年,1949~1973年,從最基層開始,經歷三個氣象機構,從事過氣象通信工作、氣象觀測工作、天氣預報工作,經歷雖多,但成績有限,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大膽的、冒昧的用英文寫了一篇Typhoon in Taiwan的論文,當時只供機關內部參考並未對外發表,1973年從公職退休後,忙於私人事業,無暇再從事研究工作,最近翻閱舊作;將Typhoon in Taiwan一文譯成中文,並蒐集加添了1961~2016的颱風統計資料,使原來舊作Typhoon in Taiwan只有1897~1960年的颱風統計資料,變成本書具有1897~2016年120年間的颱風統計資料,可能成為孤本或稀有版本,略具對研究台灣的颱風參考價值,故不嫌冒昧大膽完成此書,並承蒲金標博士校正錯誤撰寫序文,在此特表誠摯的感謝,作者本人並非氣象科班出身,外行人寫台灣的颱風不免有班門弄斧之譏,敬希讀者給予批評與指教。
  本書的目的,係用簡單明瞭的文字敘述颱風的形成、颱風的結構、颱風的季節與路徑,以及颱風預報技術的演進等作系統性的敘述,希望它能對初學氣象的人們有所幫助,對氣象研究有興趣的人們有些參考價值。
李婉禎2023/9/28 上午 12:49:11
2書名 颱風 Divine Wind: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Hurricanes
作者 作者: 克里.伊曼紐 (Kerry Emanuel) 譯者: 吳俊傑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簡介(摘要)
你知道身處颱風眼之中是什麼感覺?
  那就像你站在直徑32公里、放大將近兩百倍的羅馬競技場中央,四周的冰牆向上延伸約有4座玉山那麼高,高聳的眼牆有一連串冰晶沿著耀眼的白色表面落下……。這個氣象界的龐然大物,是如此地令人驚嘆與驚心。
  台灣位於亞熱帶,每年經歷20到30個颱風生成,其中更有4到5個會直接影響台灣,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害。颱風相關的資訊、新聞,幾成為我們的生活日常,但你瞭解颱風嗎?
  《颱風》一書,作者伊曼紐從科學、歷史、藝術的不同角度,勾勒出這個引人敬畏氣象事件的樣貌:颱風如何影響人類歷史的走向;這些大型暴風雨的磅礡景象,是如何震撼古往今來的藝術家、作家,像是十七世紀的某個颶風,很可能是莎士比亞寫出《暴風雨》一劇的靈感來源。
  除了颱風的故事,身為颱風研究的權威作者,在書中系統地解釋颱風的科學知識,從其生成、強度、移動方式、以及伴隨引起的波浪、暴潮與暴雨。不但說明熱帶大氣的物理性質;也解釋溫和的熱帶天氣怎麼會產生世上最強大的風暴系統。這是一本文圖並茂、橫跨科學與文化的絕佳科普書。
導讀
每年入夏之際,台灣人就開始關切颱風什麼時候來、會不會直撲台灣、從哪裡登陸、強度如何、要不要放假等問題。各行各業都脫離不了颱風的影響,從科技產業、農林漁牧到休閒旅遊無一不是。上班族跟學生也因為想放颱風假而密切關注颱風動向。可是我們瞭解颱風嗎?為什麼氣象報告要不斷修正預報路徑?而氣象人員又是如何進行研究預測的?關於颱風的種種科學知識,讀者都可以藉由這本精彩的著作一窺堂奧。
李婉禎2023/9/28 上午 12:41:39
1書名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作者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賈新興,簡瑋靚, 陳彥伶(繪者)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摘要)
臺灣專業氣象團隊首度跨足童書的代表作
從每一天都會經驗到的天氣現象出發
透過提問、解惑、思辨、討論及動手實驗
自臺灣這個大氣科學天然的實驗室由小窺大
進而認識正在影響全球的氣候變遷關鍵議題
導讀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氣溫是怎麼量出來的?
焚風是會燃燒的風嗎?
PM2.5到底是什麼碗糕?
鋒面到底是什麼「面」呀?
為什麼孔明能借到「東風」?
為什麼氣象預報常常報不準呢?
天氣變冷時,為什麼空氣也會變差?
為什麼體感溫度跟真實溫度總是差了好幾度?
超級寒冷的「霸王級寒流」以後還會不會再來臺灣呢?……
  這些問題,你是不是也曾經問過自己?
  或者,你的心中也曾經有好多好多關於天氣的問題,希望能獲得解答?
  在所有科學領域當中,氣象科學最能引起多數人共鳴,也是孩子在學習科學的歷程中,最容易引發興趣的項目。原因就在於氣象科學與所有人的生活習習相關,是一種可以「被經驗到」的科學。所以,很多人從小小孩的時期,就會本能的觀察到天晴、下雨、起風和溫度冷熱的變化,同時也萌生出許許多多的疑問。
  氣象科學也是標準的「跨領域」及「探究式學習」的科學,在探討天氣變化的過程中,必須活用物理、化學,甚至生物的基礎知識,統整歸納後才能確認原因及影響,因此它會成為十二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自然領域」的重要環節。本書匯整了一百個既生活化又能與學習內容扣合的天氣問題,由最專業的氣象團隊親自執筆,配合文字簡答、真實照片、幽默插畫與最具設計感又容易理解資訊圖表,還有眾多能重現現場的有趣實驗,幫助孩子破解所有關於天氣的疑難雜症,輕鬆學習無負擔,同時也能得到收穫滿滿的閱讀與探究樂趣。
李婉禎2023/9/27 下午 11:59:15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臺灣睽違多年受到颱風侵襲,讓很多媒體頻繁報導海葵颱風,吸引我們的注意,於是上網去搜尋了很多有關颱風的資訊。「上次杜蘇芮颱風在南橫山區帶來800毫米降雨,造成台20線臨105線38.8K到39.2K路基流失約300公尺」(2023,聯合新聞網)「今年第11號颱風「海葵」來勢洶洶,有望成為繼2019年8月的『白鹿』颱風後,時隔4年再度登陸的颱風」(2023,TVBS新聞網),原來颱風是有名字的,可是為什麼是叫「杜蘇芮」、「海葵」、「白鹿」呢? 有特別的涵義嗎? 是誰取的名字? 我也能幫颱風取名字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颱風的命名吧!李婉禎2023/9/28 上午 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