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民眾對於布袋戲文化的喜好程度

專題名稱淺談民眾對於布袋戲文化的喜好程度

專題描述在1970年代,「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布袋戲深受大家喜愛。當時大家每天中午都守在電視旁看布袋戲,創下97%的超高收視率。對民眾來說,布袋戲不但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是台灣的文化特色。
近幾年政府在布袋戲復興推廣上面做了不少努力。推行藝術下鄉活動,將許多傳統藝術包含布袋戲,在地方社區、學校中辦理布袋戲展演、研習,希望藉此保存並推廣布袋戲傳統文化。因此,我們想了解在現今時代,民眾對於布袋戲文化的喜好為何?傳統野台布袋戲跟聲光特效的金光布袋戲相比較,民眾又更偏愛誰?布袋戲經營推行的困境?政府藝術下鄉的政策對布袋戲推廣的幫助嗎?這些都是我們想知道的議題。

隊伍名稱金光閃閃隊

指導老師劉譯聲 

參賽學生江晨羽 陳禹彤 楊淳睎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何佳瑧
來源 https://www2.nsysu.edu.tw/TPSTedu/file/Team6_B961060016(doc).pdf
描述 泛論台灣布袋戲
楊淳睎2023/9/28 上午 11:36:08
4作者 梁瑋珊
來源 https://www2.nsysu.edu.tw/TPSTedu/file/Team6_B961060033(ppt).pdf
描述 這個網站包含了戲台的流變,戲台的形式,彩樓,彩樓的細部結構1~2,鏡框舞台,電影布袋戲的流變,電視布袋戲,資料來源,讓我們可以把布袋戲流傳下去。
江晨羽2023/9/28 上午 11:33:51
3作者 林明德
來源 http://booklook.morningstar.com.tw/pdf/0128015.pdf
描述 台灣布袋戲的發展與戲偶變遷
1,布袋戲名稱與起源
2,布袋戲傳入臺灣
3,台灣布袋戲的發展與戲偶變遷
台灣本土戲偶雕刻師的行成
4,台灣早期布袋戲的來源
5,台灣第一次自製的布袋戲偶頭-珞頭
6,本土戲偶雕刻師形成的背景
7,台灣布袋戲偶雕刻分期
8,台灣戲偶雕刻的五大傳成體系
鄭淯云2023/9/28 上午 11:32:57
2作者 吳明德
來源 http://ir.ncue.edu.tw/ir/bitstream/987654321/10458/1/2040900210004.pdf
描述 八紘寰宇匯集一藝-台灣布袋戲百年風華
陳禹彤2023/9/28 上午 11:31:40
1作者 台灣藝術教育網
來源 https://ed.arte.gov.tw/ch/index.aspx
描述 台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
陳禹彤2023/9/28 上午 11:30:57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正在認真中的大家
說明
我們參加了布袋戲的比賽,經歷了許多困難,雖然過程中有爭吵過,但同心協力起來就是和想像中的不一樣。
鄭淯云2023/9/28 上午 10:05:40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採訪中的我們
說明
除了爺爺奶奶 , 也有一陪著自己的奶奶認真學習的學生呦!
楊淳睎2023/9/27 下午 02:58:50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多才多藝的奶奶
說明
多才多藝的奶奶,竟然連大村的特色產品都一起畫了出來,真是厲害!
陳禹彤2023/9/27 下午 02:57:17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採訪中的我們
說明
我們在採訪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一些困難浪費了許多時間來處理,但我們還是先不管直接再次同心協力完成了老師交代的任務!
想感謝玉琴奶奶和理事長讓我們採訪!
鄭淯云2023/9/27 下午 02:56:39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指導中的奶奶
說明
每當表演結束後奶奶,就會開始教導大家哪裡需要改進,而大家改進後,就能表演的栩栩如生了!
陳禹彤2023/9/27 下午 02:54:01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採訪中的我們
說明
希望你看到這張照片,能知道布袋戲有多好玩,但是你絕對不知道推廣布袋戲有多困難
楊淳睎2023/9/27 下午 02:53:41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合照中的我們
說明
今天的採訪終於結束了,大家一起來張大合照吧!真是個開心的一天。
陳禹彤2023/9/27 下午 02:50:06
1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彰化大村金鳳凰掌中劇團
說明
我把這個網站發出來,就是想讓外國人知道台灣布袋戲濃濃的人情味與傳統習俗,讓外國旅客或不知道的人知道什麼叫布袋戲,也讓他們知道以前的人們都在玩什麼。
江晨羽2023/9/27 下午 02:47:41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鄭淯云
標題 布袋戲的心得
內容
採訪玉琴奶奶
前幾個禮拜老師帶我和三位同學一起去大村茄苳社區的老人會館採訪了玉琴奶奶和理事長,首先我們進到裡面打開門時,我和三位同學們就很有默契的一起說:各位奶奶理事長好!說完這句以後,
玉琴奶奶和理事長就跟我們說:好!很乖喔!
說完之後,理事長帶我們到座位上座好,我們座好以後,發現裡面有一位六、七歲得女孩,和二位國中生,我很是驚喜!
表演要開始時,
我和另位三位同學一起拿出手機準備錄影,表演結束後,我們採訪了各位各位奶奶們,問了幾個問題,
例如:
1.奶奶您好!請問您做這個工作多久了?
2.您喜歡布袋戲嗎?
3.請問在布袋戲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4.請問學布袋戲有什們感想
5.請問學布袋戲有什們收穫?
問完之後,我和另位三位同學一起跟玉琴奶奶和理事長拍照留紀念,還跟布袋戲裡的人一起拍照呢!
那一天還真是難忘的一天啊!
我想謝謝指導老師和跟我一起討論的同學們! 謝謝你們陪我一起努力的完成目標!

鄭淯云2023/9/28 上午 10:15:43
9作者 鄭淯云
標題 布袋戲的名稱由來
內容
布袋戲名稱的由來,是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對民間藝人流傳的說法,以歸納研究 ,許多人都認為不外是從戲偶的形狀、戲台的造型、裝戲偶的工具和演戲時盛裝戲偶的袋子而來的。
感謝指導老師和跟我一起採訪的同學們!

鄭淯云2023/9/27 下午 02:02:05
8作者 楊淳睎
標題 戲偶的角色分析
內容
生、旦、淨、丑、雜,來分類~

指男性角色,可以年齡區別:少年〔男童〕,青年〔文生〕、〔武生〕,中年〔文鬚文〕〔武鬚文〕,鬍鬚全白的老爺爺〔春公〕,老而走不動的〔白闊〕。

指女性角色,以頭髮分辨人物身份:〔女童〕、〔齊眉旦〕、〔梅芳旦〕、〔圓眉旦〕、〔開面旦〕、〔白髮旦〕、〔嫺旦〕、〔毒旦〕、〔卻老旦〕、〔花面旦〕等幾類角色。

指花臉扮相的角色,個性上有某些偏執及粗豪血性方剛者或陰險人物:一恐武有力,行事端正的武將-〔黑色花紋〕,一赤膽忠心、勇敢正直的人-〔紅色斑紋〕,一奸逆邪惡的人-〔青花〕,一奸成-〔白奸〕,一綠林人物-〔北仔〕等人物。

指戲中的甘草人物,專門扮演滑稽調笑的角色,扮演丑的角色很多,如:花花公子、綠林好漢、甘仔人物,這些角色常鬧笑話、以滑稽的身份演出,我們可以分成:〔小花仔〕、〔三花笑〕、〔紅鬚笑〕、〔紅猴〕等幾種角色。

指非人物、神、鬼、動物.......等,例如:{豬八戒}、{孫悟空}、{順風耳}、{千里眼}、{沙悟淨}等角色。

楊淳睎2023/9/26 下午 02:23:20
7作者 江晨羽
標題 布袋戲相關資料
內容
晨羽 布袋戲資料:
於17世紀明朝末年,福建泉州城裡有位貧窮的書生,名叫梁炳麟。他在往京城考試的路上,他夢見一位白髮老公公在他的手上寫下「天歸掌中」四個字,他以為此赴考定能金榜題名。
結果成績還是名落孫山,失意之餘只好拿由傀儡戲改良的木偶來玩,以忘掉所有不快樂。沒想到梁炳麟的木偶戲愈演愈好,很受當時人們喜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是一種布偶戲劇,來源於閩南泉州,對民眾來說,布袋戲不但是台灣的特色產業,也是許多爸爸媽媽的回憶。
布偶的基本結構包括身架、服飾、盔帽、頭飾,身架包括頭、布身、手實心的布腿鞋子,布偶的服裝是用布料做出來的,演出時,表演者會把手放入布偶的服裝進行操偶表演,布袋戲在台灣所扮演的角色與宗教信仰、天地神人關係、經濟與文化價值的傳承有相當緊密的關聯。

江晨羽2023/9/26 下午 02:04:41
6作者 楊淳睎
標題 布袋戲小說名
內容
布袋戲也稱掌中戲,起源於閩南泉州,傳統布袋戲是由木頭雕刻成中空的頭,以及手腳,只有衣服沒有身體,衣服是由布料製作而成,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布袋戲在台灣扮演著與宗教信仰、天地神 人有關係
布袋戲也稱掌中戲,起源於閩南泉州,傳統布袋戲是由木頭雕刻成中空的頭,以及手腳,只有衣服沒有身體,衣服是由布料製作而成,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布袋戲在台灣扮演著與宗教信仰、天地神 人有關係
起源 :於 17 世紀明朝末年,福建泉州城裡有位貧窮的書生,名叫梁炳麟。 他在往京城考試的路上,他夢見一位白髮老人在他的手上寫下「天歸掌中」四個字,他以為此赴考定能金榜題名。結果成績還是名落孫山,失意之餘只好拿由傀儡戲改良的木偶來玩,以忘掉所有不快樂。沒想到梁炳麟的木偶戲愈演愈好,很受當時人們喜愛,終於成為第一代大師。
名稱由來:布袋戲名稱的由來,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對民間藝人流傳的說法,加以歸納研究 ,大家都認為不外是從戲偶的形狀、戲台的造型、裝戲偶的工具和演戲時盛裝戲偶的袋子而來的。

楊淳睎2023/9/26 下午 01:27:04
5作者 陳禹彤
標題 採訪後的心得
內容
演出布袋戲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更何況都是老年人在演,幾乎很少有年輕人,而且布袋戲現在又逐漸的落寞,很少會有人去欣賞他們的用心,但是我覺得我們去參訪的大村鄉茄東老人社區,那裡的理事長叔叔讓我很佩服,他和布袋戲社區的奶奶們合作,一起練習、演出、和推廣,讓大家重新看見布袋戲的好!
參訪時,突然有一位母努走了進來,有個小妹妹,他看起來像是幼稚園的小孩,我的心裡想著「原來,這裡不只有老年人,竟然還有爸爸媽媽帶著小孩來的耶!」
希望這份心得可以讓更多的人看見他們的用心!

陳禹彤2023/9/25 下午 10:15:58
4作者 陳禹彤
標題 布袋戲簡介
內容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小籠)是一種起源於閩南泉州,後在臺灣發揚光大的一種用布偶戲劇,布偶的頭是用木頭或是木材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了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這些之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布袋戲在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布袋戲在臺灣所扮演的角色,與宗教信仰、天地神人關係、經濟時令與文化價值的傳承相當緊密的關聯性。布袋戲的歷史相傳在三百年前,中國古籍《武林舊事》、《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宋朝宮廷宴會的禮單上就有掌中木偶戲。台灣布袋戲傳自福建漳州、泉州與廣東潮州。

陳禹彤2023/9/25 下午 10:14:23
3作者 陳禹彤
標題 參訪時的心情
內容
那天,老師帶著參賽的我們四個去參訪茄苳布袋戲的老人研習區,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真正的去接觸到布袋戲的文化,所以我滿心期待地出門,雖然剛開始很開心,但是到了真正在訪問的時候,卻緊張到說不出話來呢!

陳禹彤2023/9/25 下午 10:12:26
2作者 鄭淯云
標題 布袋戲的名稱由來
內容
布袋戲名稱的由來,是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對民間藝人流傳的說法,以歸納研究 ,許多人都認為不外是從戲偶的形狀、戲台的造型、裝戲偶的工具和演戲時盛裝戲偶的袋子而來的。
感謝指導老師🧑‍🏫!跟討論的同學們🥹

鄭淯云2023/9/25 下午 10:06:39
1作者 鄭淯云
標題 布袋戲的由來(簡介)
內容
布袋戲也稱掌中戲,起源於閩南泉州,傳統布袋戲是由木頭雕刻成中空的頭,以及手腳,只有衣服沒有身體,衣服是由布料製作而成,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布袋戲是在臺灣扮演著與宗教信仰、天地神 的人有關係。

鄭淯云2023/9/25 下午 10:01:42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台灣布袋戲的表演.敘事與審美
作者 吳明德
出版社 台灣學生書局
簡介(摘要)
本書介紹台灣布袋戲的經典或特殊表演,也讓讀者深深聊解布袋戲的起源。
導讀
本書共分九章,選擇台灣布袋戲的經典或特殊表演、經營範例為析論對象,其中有古典古冊戲(小西園許王/三國演義)、古典劍俠戲(亦宛然派陳錫煌/飛劍奇俠)、古典布袋戲文創產業(彰藝園/彰藝坊)、內台戲園金光戲(五洲園第二團黃俊卿/橫掃江湖-黑眼鏡)、霹靂電視劇集布袋戲、霹靂劇場舞台布袋戲(狼城疑雲)、霹靂電影布袋戲(聖石傳說+奇人密碼)等,採用「小說敘事」與「戲劇敘事」等雙重敘事理論宏觀分析,再輔以「田野調查訪談」與「細讀文本」之研究方法,比較析論布袋戲和「人戲」,古典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霹靂電視劇集和劇場舞台、電影布袋戲等之間表演、敘事策略之異同,及其採用不同表演、敘事策略所產生的特殊審美效應。
陳禹彤2023/9/28 上午 10:03:28
4書名 五指能操千萬兵 北管布袋戲藝師吳清發
作者 藍舸方, 趙鴻祐
出版社 彰化縣政府文化局
簡介(摘要)
本書為北管布袋戲藝師吳清發生命史研究,吳清發爺爺的小簡介:吳清發爺爺的爸爸和媽媽一開始是從事歌仔戲演出。吳爸爸名字叫吳土,專長是北管的樂器,在歌仔戲團中是負責後台樂器的吹奏。當時的生活很苦,父母為了工作與照顧小孩兼顧,所以他們在歌仔戲演出時,就把清發爺爺三兄弟背去戲班的後台放著。因此,吳爺爺從小就在戲班聽戲曲,從小耳濡目染,奠定基礎。

導讀
在當時無論是電視布袋戲或是廟前鄉間的野台布袋戲,是多數台灣民眾童年最深刻的回憶之一,對四十歲以上年紀的人來說,印象尤其深刻。
「就是他了!」,基於熱愛家鄉的情懷,我們將以主題探究的方式,將員林新樂園布袋戲團對於家鄉的貢獻,完整的呈現在大眾的面前。
鄭淯云2023/9/28 上午 10:01:38
3書名 台灣布袋戲發展史
作者 陳龍廷
出版社 前衛
簡介(摘要)
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布袋戲成果的總結。作者透過陸續出土的新史料,對島上久遠的、陌生的年代有更深刻的解讀,且對臺灣庶民文化深入的閱讀,更能引領讀者跨越時空的隔膜,貼近土地的歷史記憶。
導讀
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布袋戲從草地藝術走入國家劇院,走進國際舞臺,終而躍升為「國家意象」代表,臺灣藝術證實禁得起百年錘鍊。雖然,布袋戲蔚然風行,能夠以文字書寫記錄下來的,卻微乎其微。
  作者從舊報廢紙,從海島到海外,二十年辛苦專研,寫成一部臺灣二百多年來被掩沒扭曲的真實歷史。本書分為七章,帶領讀者體會藝術發展,深入民間文化,讓布袋戲無愧於「臺灣識別」第一名,為臺灣研究必讀之傑作。
  臺灣歷經多次殖民統治,文化的詮釋總以本國文化為正統,將臺灣文化視為邊陲的、地方的或異國情調的。島上民眾的生活,也總被知識分子所遺忘;島上的歷史、語言、文化,同樣被統治者隨意抽換替代。臺灣歷史書寫,只是官方權力的展示場,看不到民眾生活的真實面貌,尤其精神生活。布袋戲能夠代表臺灣意象,意味著兩百年來,繁殖於這塊土地的民眾語言、藝術與文化禁得起考驗,即使屢經壓制,仍有強勁生命力,仍深受民眾喜愛。
楊淳睎2023/9/28 上午 09:56:03
2書名 認識布袋戲的第一本書 從尪仔製作到手玩尪仔說唱故事去~
作者 林明德
出版社 五南
簡介(摘要)
找回失落的臺灣意象手感──布袋戲
本書符合十二年國教「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的核心素養內涵布袋戲不僅是臺灣珍貴的偶戲文化資產,也是一種豐沛的軟實力,更是魅力無窮的表演藝術。
從野臺搭棚看戲到電視的霹靂布袋戲。它是生存於民間的文化藝術,也是上一代人共同的記憶,更是臺灣民俗藝術揚名國際的標記。
導讀
從世界戲劇史上看,臺灣布袋戲是稀有的劇種,涵藏多樣元素、表演獨樹一幟、完整的文化底蘊,更帶出文創的新路向,從而形塑傲世的布袋戲藝術文化,且以軟實力鋪寫文化奇蹟。因此,被大家認定為「國家意象」代表,其意義自是不凡。
布袋戲分前、後場,前場為主演,是演出的靈魂人物,全戲口白由主演負責,他必須五音分明,掌握八聲七情,熟記角色身分,唸出四聯白(定場詩),適時表達文學典故、俗話、諺語,以貼近常民生活經驗,引起共鳴,臨場即興表演說書人的真功夫。
雲林是臺灣布袋戲的故鄉,五洲園、新興閣兩大門派代代相傳,藝師輩出,全縣一百多個劇團,堪稱臺灣第一。更難得的是,其表演形式多樣,傳統、金光、電視布袋戲,三者兼備,從而締造堅實的布袋戲文化。長期以來,關係且牽動布袋戲契機的當數黃海岱一家了,一門四代,瓜瓞緜緜,偶藝薪傳,後繼者獨闢偶戲表演境界,開出文創新路向。
江晨羽2023/9/28 上午 09:15:37
1書名 金光布袋戲研究(第一期)
作者 胡又天
出版社 胡又天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布袋戲愛好者的同人誌,也是一本關注布袋戲藝術及產業發展的刊物,更是一個志在與華人大眾文藝創作者提攜共進的平台。我們希望,通過這認真、集中而遲來的研討,可以幫助布袋戲在今後的世界上演得更好,也幫助大家扭轉「華人不尊重專業」、「台灣不重視評論」、「學術研究脫離實際」之類的常見抱怨。這些埋怨,雖然有講到實況,但是於事無補,更幫不了那其實為數不少的、秉持著專業精神、精益求精的人。要怎麼樣才能幫到那些人?
導讀
廣義的金光布袋戲,發端於1950年代末,初名為源自少林武功的「金剛戲」,繼「劍俠戲」的流行而起,在武俠故事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不斷製造懸念與高潮的連續劇形式,又因為注重舞台聲光效果,常有「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之類的口白,而被報章訛傳為諧音的「金光戲」。乍看之下,「金光」似乎比「金剛」錸得直觀且氣派,但它卻是在不明就裡的媒體報導下所產生的名詞,所以也有一部份內行道友、行內藝師對此名懷有牴觸心理。這反映了過去台灣主流社會對民俗文藝的不夠尊重。
江晨羽2023/9/28 上午 09:15:26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在1970年代,「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布袋戲深受大家喜愛。當時大家每天中午都守在電視旁看布袋戲,創下97%的超高收視率。對民眾來說,布袋戲不但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是台灣的文化特色。
近幾年政府在布袋戲復興推廣上面做了不少努力。推行藝術下鄉活動,將許多傳統藝術包含布袋戲,在地方社區、學校中辦理布袋戲展演、研習,希望藉此保存並推廣布袋戲傳統文化。因此,我們想了解在現今時代,民眾對於布袋戲文化的喜好為何?傳統野台布袋戲跟聲光特效的金光布袋戲相比較,民眾又更偏愛誰?布袋戲經營推行的困境?政府藝術下鄉的政策對布袋戲推廣的幫助嗎?這些都是我們想知道的議題。
江晨羽2023/9/26 下午 10: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