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馬遠村射耳祭:少人參與的謎團

專題名稱花蓮縣馬遠村射耳祭:少人參與的謎團

專題描述一、研究動機
  我們想要了解馬遠部落射耳祭和全國布農運動會報名人數落差這麼大的根本原因。因為部落中的射耳祭在組員欣蕾和霜瑜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我們也從小參加到現在,記憶中小時候參與射耳祭的族人很多,但是現在的我們去參加卻發現人數銳減。可是全國布農運動會參加的人數也是變少,但是大家都會請假排除萬難去參加,而部落的射耳祭大家卻很少看到族人請假參加部落的射耳祭。
  根據族人的口耳相傳,射耳祭曾經是個族人聚集的地方。而射耳際不只可以強化社區凝聚力,還可以傳承文化。因此,我們想要找出射耳祭族人參與度減少的原因,我們希望重新激發社區對於射耳祭活動的參與度,並且保存這一個傳統活動。

二、理念與目標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馬遠部落射耳祭很少人參與的原因,並將這些訪談和問卷調查紀錄下來。同時,我們也希望實現以下三個具體目標:
(一)調查馬遠部落的族人參與射耳祭的實際現況。
(二)調查全國布農運動會與馬遠部落射耳祭參與度比較。
(三)提出馬遠部落射耳祭建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透過深入研究和分析現有文獻來探討馬遠部落射耳祭、全國布農運動會的相關資料。該方法包括廣泛的文獻搜索,包括學術期刊、書籍、報告和網路資源,以收集關於射耳祭參與度、影響因素。這些文獻的結果將用於研究的理論框架建立和問卷設計,以更全面地了解馬遠部落射耳祭很少人參與的原因。
(二)半結構訪談
  指有特定主題,提問問題結構雖然鬆散但是有重點和焦點。提問過程中會處於邊談邊提問,所以提問的順序也會依照受訪者的回應而有所調整,訪問過程以受訪者的回答為主,受訪對象為馬遠村馬鐘啟村長,詢問村長村中射耳祭的相關問題,並依據村長的回應,進行追問了解。
(三)量化研究的問卷
  研究者計劃進行問卷調查,以深入瞭解家鄉部落射耳祭沒有人參與的原因。問卷包括多個問題,探討他們的經歷、感受和反應,如:兩項活動的參與狀態等。調查方式包括網路問卷、紙質問卷。最後,研究者將統計數據,提供馬遠部落射耳祭和全國布農運動會的量化資料,以深入瞭解這一議題。

四、預期效益
(一)找出射耳祭參與度下降的關鍵,並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二)激發了族人對射耳祭的重視與參與度,首先促進了布農族文化的傳承。
(三)透過對活動組織、內容的改善,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傳統祭典,並提升社區聚集力。

隊伍名稱我們是開心果

指導老師郭馨憶 李見國

參賽學生王欣蕾 王霜瑜 宋淑珍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江阿光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file/62/20210906144315594.pdf
描述 江阿光(2018)。布農族丹社群馬遠部落移住路線環境命名之調查研究(1945-2018)。環球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這篇文章探討了布農族「丹社群」馬遠部落的遷移路線,稱為關門古道,以及其在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性。該古道連接南投集集和花蓮縣瑞穗鄉(水尾),跨越中央山脈,是部落在日本統治台灣時期遷移至花蓮瑞穗山區的路線。研究的目的是透過文獻資料、訪談、田野調查和GIS衛星定位路線圖等工具,探索遷移路線的細節、地名和文化典故、古道遺跡以及自然生態。作者希望透過這項研究,保留並傳承部落歷史,並讓族人了解他們先輩在遷移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和價值。作者本身也是馬遠部落的一份子,承擔了將這段歷史傳承下去的責任,一同揭開了關門古道的神秘面紗。
王欣蕾2024/8/9 下午 12:28:53
4作者 廖哲嘉
來源 台灣博碩士論文
描述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臺灣原住民布農族射耳祭之形成背景、儀式流程及發展現況。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與訪談研究法,遴選十位布農族射耳祭專業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經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後,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布農族射耳祭的形成背景
射耳祭為十六世紀布農族大遷徙前在最早居住地舊大社(Asang daingaz)流傳的祭典活動,獵人祈求與感恩天神(Dihanin)獵獲豐厚之宗教儀式。
二、布農族射耳祭儀式流程
由首領召集部落男性族人到祭場依序進行祭槍祭、射耳祭、分肉祭、祭骨、報戰功等儀式,儀式中陳設音樂、舞蹈,呈獻牲、酒等祭品。
三、布農族射耳祭的發展現況
為吸引人潮,政府配合射耳祭舉辦儀式展演及田徑、球類比賽,以推廣在地休閒運動與觀光產業價值。
王霜瑜2024/8/9 下午 12:25:00
3作者 胡承恩
來源 輔仁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描述 針對 Pasikau 部落做出的學習紀錄,透過這四天的過程,讓更多人清楚了解布農族的歷史文化,接下來我們會依序介紹小米、祭儀、布農族狩獵文化、布農 族傳統歌曲、服飾以及最後成員們的心得分享。
王霜瑜2024/8/9 下午 12:24:09
2作者 李曉櫻
來源 台灣博碩士論文
描述 住民傳統體育的傳承,可以保存臺灣先住民文化資產,豐富古今的多元文化發展,發揚原住民的文化內涵,可為全世界所學習與仰慕,實有傳承與推廣的必要。本論文目的主要在探討布農族射耳祭之發展問題:一、探討布農族傳統體育產生的歷史背景。二、探討布農族霧鹿部落射耳祭的內涵。三、探討布農族傳統體育:射耳祭文化與族群之關係。四、探討布農族霧鹿部落射耳祭之演變並研析其問題與省思。本論文以文獻分析法為主,配合田野調查法,及配合布農族部落耆老與的文史工作者之口述歷史,將蒐集之相關文獻資料,加以綜合、整理、分析。布農族因為居住於高海拔的生態系統,並且布農族是個缺乏文字紀錄的民族。故本論文以射耳祭的角度去探究其生存經驗和歷史發展並去瞭解布農族霧鹿部落射耳祭之演變,比較布農族射耳祭之源起及生活方式來了解其內涵,研究結論如下:一、布農族傳統體育的發生、發展,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相關。二、射耳祭是自生命禮俗、生產勞動、戰鬥技能、休閒娛樂中開展而來。三、原住民傳統體育活動已失去主要的地位,亦無法與現代的休閒或體育活動相抗衡。布農族人在面對社會變遷對部落文化的衝擊,應具備文化危機的意識。
宋淑珍2024/8/9 下午 12:23:10
1作者 海樹兒・犮剌拉菲
來源 2018布農族射耳祭調查與實作
描述 布農族人在信仰上尊敬「天」(Dihanin)和祖靈,並發展出相應的日常信仰和祭典儀式。19世紀初,臺東的布農族人從南投、花蓮遷移至臺東縣,建立聚落。日治時期,族人被強迫遷至新武呂溪、北絲鬮溪和卑南溪流域。儘管生活困難,傳統信仰和祭儀仍被保留。
其中,Malahtangia射耳祭因外來影響在某些氏族中斷,但部分部落如海端鄉的利稻和霧鹿部落仍堅持舉辦。1960年代起,政府和教會壓抑布農族傳統祭儀,農事祭儀逐漸荒廢。霧鹿部落在1970年代後期恢復射耳祭,並於1986年成立「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在國內外演出。
1987年解嚴後,布農族文化自我認同增強,恢復了Malahtangia射耳祭,並進一步舉辦全鄉和全國的射耳祭。布農族的傳統祭典和文化表演在國內外受到廣泛認可。
王欣蕾2024/8/9 下午 12:20:37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馬鐘啟村長
說明
在週日的下午,我們三個和指導老師一起到村長辦公室訪問村長有關馬遠部落射耳祭的相關問題,在訪問的過程中,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所想的和實際的狀況是完全不同的,以為部落射耳祭參與的人很少,其實是因為馬遠部落又拆成兩個部落進行射耳祭的祭典活動,而人數多一點的是鄉公所辦理的村射耳祭。
王霜瑜2024/9/23 下午 09:33:52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暑假來學校做小論文
說明
因為時間不夠,再加上進度有點落後,所以我們挑在暑假老師有空的時候,一起到學校上傳資料,順便一起討論,小論文哪些地方需要調整!
宋淑珍2024/9/23 下午 09:31:59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查詢相關文獻資料
說明
我們在網路上找老師出在PPT裡面,提出讓我們去查找的問題。在回答的過程中,我們有出現過困難。因為那些文獻資料不能全部複製,而是要練習用自己的話在打出來。
王欣蕾2024/9/23 下午 09:31:09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請班上同學幫我們測試問卷
說明
我們班有五分之一是布農族,同時也是馬遠部落的族人,請他們幫我們填寫問卷,確認問卷沒有問題,或是讓他們看不懂的地方,同時這也是再次確認我們的問卷是否有需要再調整的地方。
王霜瑜2024/9/23 下午 09:27:29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架設中遇到問題,尋求老師協助
說明
我們因為一些問題卡關不會,所以去詢問老師。詢問到老師後,老師也提出建議,讓我們使用搜尋引擎,也並且從裡面來詢問及參考我們問題的答案。後來,我們也從搜尋引擎中,找到符合我們重要資料問題的問句,改成我們所需要問的問題!
宋淑珍2024/9/23 下午 09:24:46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製作問卷
說明
那時候我們一起做問卷,一直討論要出甚麼問題?後面我們針對我們的主題去設計問題,但我們不太懂google表單怎麼操作,所以我們就去找老師詢問。而老師也有教我們要怎麼操作?問題可有出那些?後面終於做出問卷了!
王欣蕾2024/9/23 下午 09:24:03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將資料整理上傳到小論文比賽網站
說明
我們將自己上學期已經找好的資料和相關照片,整理上傳到小論文的網站中,但第一次操作,需要多加熟悉界面的部份。
宋淑珍2024/9/23 下午 09:21:06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課程中討論射耳祭的人數稀少的原因
說明
進行行動探究課程時,大家分好組別了。然後老師要我們各組討論我們想要探討的主題是什麼?我們這一組想到的是部落的射耳祭為何人數那麼少?所以我們這一組的問題就是以部落射耳祭的人數為何那麼少跟全國布農運動會去進行比較,去了解人數落差大的原因。
王欣蕾2024/9/23 下午 09:16:59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王欣蕾
標題 未來展望
內容
王欣蕾:我希望小論文複賽的時候,可以自信地站在台上,勇敢發言和回應。
王霜瑜:我希望部落的年輕人每年都可以回來參加部落所舉辦的祭典。
宋淑珍:我期待自己對於主題更加熟悉,也認識不同的族群文化。

王欣蕾2024/8/9 下午 12:14:11
7作者 宋淑珍
標題 意外的發現
內容
王欣蕾:我意外的發現原來我們原來不是只有射耳祭,還有感恩祭,但過往沒有認真注意過祭典的名稱。
王霜瑜:我意外的發現馬遠部落不是只有布農族丹群,還有少許的太魯閣族、閩南人、客家人,大家都是同一個部落的,再請他們填寫問卷才發現這件事情。
宋淑珍:再請同學填寫問卷的過程中,發現班上有五分之一是布農族的同學。

宋淑珍2024/8/9 下午 12:08:25
6作者 王霜瑜
標題 與指導老師的合作
內容
王欣蕾:問卷完成後,去實際發放卻發現出了問題,填答的人都可以看到互相的作答內容,當時很緊張,打電話給老師,但是老師可能再忙,後來小組討論就找到關閉的按鍵。
王霜瑜:我對於主題有問題的時候,都會去找老師討論,找出相關的答案。
宋淑珍:在設計問卷的過程中,小組遇到很多的困難,找尋老師詢問,到最後我們也能夠解決問題。

王霜瑜2024/8/9 下午 12:04:27
5作者 王欣蕾
標題 時間管理和進度掌控
內容
王欣蕾:在寫小論文的過程中,不能一直拖延,真的會沒有時間去完成它。
王霜瑜:一週只有兩堂課但又常常被放掉,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有時候還要回家做,甚至是暑假還要來學校處理。
宋淑珍:在每週兩堂課程中,我有發現小組的進度有點緩慢,但是又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加快進度。

王欣蕾2024/8/9 下午 12:00:30
4作者 宋淑珍
標題 自我挑戰和克服
內容
王欣蕾:我去年參加小論文比賽,在台上面對評審的問題,讓我緊張到無法回答,我期待今年可以克服這件事情,勇敢回答評審。
王霜瑜: 我覺得站在台上跟組員一起進行行動探究的課程,對我而言是很不容易的挑戰,因為站在台上真的會讓我很緊張。
宋淑珍:第一次參加校外比賽,相對於兩位組員曾有過類似經驗,但我完全沒有,所以對於我而言,有點恐慌和害怕,我想克服這種恐懼。

宋淑珍2024/8/9 上午 11:54:40
3作者 王霜瑜
標題 資料收集的挑戰
內容
王欣蕾:要上網查資料的時候,會發現不知道要使用什麼關鍵字可以讓我找到更多的資料。
王霜瑜 : 我遇到了 很多問卷上要問的問題,例如我們在找我們要如何問問題時,我和我的隊友都找不到!所以我們就看之前的簡報還有trello想可以問什麼。
宋淑珍: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我發現網路上的資料不一定符合我所需的內容。因此,一旦找到資料,我會仔細篩選出重要的部分。然而,有時候我可能會偏離主題,且找到答案後,需要確保它們與我的研究問題相符。

王霜瑜2024/8/9 上午 11:48:20
2作者 王欣蕾 王霜瑜 宋淑珍
標題 開始前的期望
內容
王欣蕾:在做這個小論文前,我滿懷期待了超久。因為我記得在國小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主題,但我沒想到在國中也會再次選擇它。既然已經開始進行這個主題,那就來回憶一下國小時候的經驗吧!這次我們的主題是關於我自己的布農族,具體主題是為什麼射耳際這麼少人參加?我非常希望,如果明年有機會參加比賽,我們能夠脫穎而出,大家一起加油吧!
王霜瑜:會有這題目原因是因為,我們布農族有活動的時候 很多年輕人都在外縣市,無法回來參加活動。
宋淑珍:我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因為對布農族的打耳祭感興趣,希望能讓馬遠的打耳祭更加興盛。

王欣蕾2024/8/9 上午 11:47:07
1作者 王欣蕾 王霜瑜 宋淑珍
標題 研究主題的選擇
內容
王欣蕾:我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它剛好與我自己相關。雖然我是布農族,但我對自己的文化仍有許多好奇之處,同時也有許多未知的地方。我希望透過這個主題,能夠深入了解更多有關布農族的事情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布農族文化。
王霜瑜 :我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我真的很好奇,儘管我自己是布農族,但我仍覺得有些關於布農族的事情我仍不太了解。
宋淑珍:我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我想讓大家認識馬遠村的打耳祭,同時也希望馬遠村的打耳祭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因為我對它感到非常感興趣。

宋淑珍2024/6/5 下午 02:44:41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記憶砌成的石階
作者 雪羊
出版社 寶瓶文化
簡介(摘要)
2022年,人氣山岳攝影師雪羊跟著一群布農青年,循著祖先因日本人「集團移住政策」而遷徙的腳印,從花蓮馬遠部落徒步跋涉,回到南投丹大的老家。負重近30公斤,最高爬上海拔2,960公尺的中央山脈主脊,他以見證者的身分,詳實記錄這趟「回家行動」,重現Bunun的態度與生活,以及族人如何在漫長的回家路程中,成為真正的人。
導讀
只有模糊的痕跡、沒有布條可依循,他們走在老人家曾經走過的路,上攀、下切,抱著倒塌的腐朽巨木攀爬而行,底下是萬丈深淵。當抵達老人家口中的「那邊」,象徵鄉愁的祖居地時,整座山林只聽得見族語的祭告,與悠悠唱出的古調。
王欣蕾2024/8/9 下午 12:42:38
4書名 在山的後面,是家:馬遠布農族丹社群的遷徙
作者 張嘉榮, 江阿光, 田主聖
出版社 花蓮縣文化局
簡介(摘要)
  布農族丹社群(Takivatan)原居於今南投縣信義鄉濁水溪上游的丹大溪流域,經自主遷徙及殖民政府集團移住政策,目前分布於信義鄉地利村、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卓溪鄉等村落,戰後部分族人經移動後到達東部海岸平原,包含長濱鄉南溪、瑞穗鄉奇美等地,其中以馬遠部落為丹社群主要聚居地。進行本縣丹社群之遷移歷程史料彙整以及紀錄花蓮縣境內丹社群舊社空間現況。
導讀
這本書在敘述透過文獻與田野調查,記錄布農族丹社群從南投祖居地遷徙至花蓮馬遠的歷程:與統治政權的衝突經過、移居異鄉的艱苦辛酸、當代族人的追尋展望。
宋淑珍2024/8/9 下午 12:40:00
3書名 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
作者 海數兒
出版社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簡介(摘要)
本書是一個布農族年輕人接受民族學的訓練及閱讀後,跑遍布農 族的部落,再加上其小時候的生活經驗,聽過很多長老講述的故事,多年「累積」而寫下的布農族「歷史」。
導讀
這本書再說整個布農族的遷移,還有「蘭社」群的描述
希望我們布農族群的人們不要忘記布農的故事。
王霜瑜2024/5/22 下午 02:15:29
2書名 布農 BUNUN
作者 青銅視覺有限公司
出版社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
簡介(摘要)
本片「布農」藉由一對布農祖孫之間的對話,帶領觀眾認識台灣的高山原住民族-布農族的歲時祭儀文化,包含小米與狩獵文化、小米播種祭、打耳祭、報戰功、嬰兒祭等多項祭儀與生活文化的儀式進行方式、相關禁忌,以及生活中世代傳遞對大自然的崇敬等。
導讀
這本書看起來像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旅程,裡面敘述著祖孫對話的方式,以及了解布農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從小米和狩獵還有各種祭儀和禁忌,這本書很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傳統、尊重大自然的世界。這樣的閱讀方式,不僅可以增加我對布農族的認識,也可以讓我們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宋淑珍2024/5/22 下午 01:44:48
1書名 布農族
作者 黃應貴
出版社 三民書局
簡介(摘要)
布農族活躍於臺灣中部中央山脈地區,是臺灣原住民當中,居住地最高、最擅長打獵、又最喜歡作夢的民族,也是四處遷移而活動力最大的民族。

導讀
本書先從布農人對人的看法等文化分類概念著手,重新詮釋布農族傳統社會文化的特色,進而說明他們在現代化的歷史社會條件下,如何理解現代化的各種主要力量,並創造出自身新的社會文化傳統。作者也解析了在新傳統下,布農人是如何面對全球化,以及臺灣大社會在1999年「九二一地震」,重建過程產生的區域再結構與新地方社會形成的條件下,超越原以面對面溝通方式所建立的日常生活方式,而有了再創造。由於這再創造的過程涉及社會文化上的根本改變,因而更凸顯出布農人如何以涉及非意識的深層心理層面之傳統夢占,做為其文化與族群認同的主要指標。
王欣蕾2024/5/8 下午 02:27:49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一、研究動機
  我們想要了解馬遠部落射耳祭和全國布農運動會報名人數落差這麼大的根本原因。因為部落中的射耳祭在組員欣蕾和霜瑜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我們也從小參加到現在,記憶中小時候參與射耳祭的族人很多,但是現在的我們去參加卻發現人數銳減。可是全國布農運動會參加的人數也是變少,但是大家都會請假排除萬難去參加,而部落的射耳祭大家卻很少看到族人請假參加部落的射耳祭。
  根據族人的口耳相傳,射耳祭曾經是個族人聚集的地方。而射耳際不只可以強化社區凝聚力,還可以傳承文化。因此,我們想要找出射耳祭族人參與度減少的原因,我們希望重新激發社區對於射耳祭活動的參與度,並且保存這一個傳統活動。
二、理念與目標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馬遠部落射耳祭很少人參與的原因,並將這些訪談和問卷調查紀錄下來。同時,我們也希望實現以下三個具體目標:
(一)調查馬遠部落的族人參與射耳祭的實際現況。
(二)調查全國布農運動會與馬遠部落射耳祭參與度比較。
(三)提出馬遠部落射耳祭建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透過深入研究和分析現有文獻來探討馬遠部落射耳祭、全國布農運動會的相關資料。該方法包括廣泛的文獻搜索,包括學術期刊、書籍、報告和網路資源,以收集關於射耳祭參與度、影響因素。這些文獻的結果將用於研究的理論框架建立和問卷設計,以更全面地了解馬遠部落射耳祭很少人參與的原因。
(二)半結構訪談
  指有特定主題,提問問題結構雖然鬆散但是有重點和焦點。提問過程中會處於邊談邊提問,所以提問的順序也會依照受訪者的回應而有所調整,訪問過程以受訪者的回答為主,受訪對象為馬遠村馬鐘啟村長,詢問村長村中射耳祭的相關問題,並依據村長的回應,進行追問了解。
(三)量化研究的問卷
  研究者計劃進行問卷調查,以深入瞭解家鄉部落射耳祭沒有人參與的原因。問卷包括多個問題,探討他們的經歷、感受和反應,如:兩項活動的參與狀態等。調查方式包括網路問卷、紙質問卷。最後,研究者將統計數據,提供馬遠部落射耳祭和全國布農運動會的量化資料,以深入瞭解這一議題。
四、預期效益
(一)找出射耳祭參與度下降的關鍵,並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二)激發了族人對射耳祭的重視與參與度,首先促進了布農族文化的傳承。
(三)透過對活動組織、內容的改善,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傳統祭典,並提升社區聚集力。
王欣蕾2024/9/26 下午 06: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