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馬遠村射耳祭:少人參與的謎團
專題名稱 | 花蓮縣馬遠村射耳祭:少人參與的謎團 |
專題描述 | 一、研究動機 我們想要了解馬遠部落射耳祭和全國布農運動會報名人數落差這麼大的根本原因。因為部落中的射耳祭在組員欣蕾和霜瑜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我們也從小參加到現在,記憶中小時候參與射耳祭的族人很多,但是現在的我們去參加卻發現人數銳減。可是全國布農運動會參加的人數也是變少,但是大家都會請假排除萬難去參加,而部落的射耳祭大家卻很少看到族人請假參加部落的射耳祭。 根據族人的口耳相傳,射耳祭曾經是個族人聚集的地方。而射耳際不只可以強化社區凝聚力,還可以傳承文化。因此,我們想要找出射耳祭族人參與度減少的原因,我們希望重新激發社區對於射耳祭活動的參與度,並且保存這一個傳統活動。 二、理念與目標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馬遠部落射耳祭很少人參與的原因,並將這些訪談和問卷調查紀錄下來。同時,我們也希望實現以下三個具體目標: (一)調查馬遠部落的族人參與射耳祭的實際現況。 (二)調查全國布農運動會與馬遠部落射耳祭參與度比較。 (三)提出馬遠部落射耳祭建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透過深入研究和分析現有文獻來探討馬遠部落射耳祭、全國布農運動會的相關資料。該方法包括廣泛的文獻搜索,包括學術期刊、書籍、報告和網路資源,以收集關於射耳祭參與度、影響因素。這些文獻的結果將用於研究的理論框架建立和問卷設計,以更全面地了解馬遠部落射耳祭很少人參與的原因。 (二)半結構訪談 指有特定主題,提問問題結構雖然鬆散但是有重點和焦點。提問過程中會處於邊談邊提問,所以提問的順序也會依照受訪者的回應而有所調整,訪問過程以受訪者的回答為主,受訪對象為馬遠村馬鐘啟村長,詢問村長村中射耳祭的相關問題,並依據村長的回應,進行追問了解。 (三)量化研究的問卷 研究者計劃進行問卷調查,以深入瞭解家鄉部落射耳祭沒有人參與的原因。問卷包括多個問題,探討他們的經歷、感受和反應,如:兩項活動的參與狀態等。調查方式包括網路問卷、紙質問卷。最後,研究者將統計數據,提供馬遠部落射耳祭和全國布農運動會的量化資料,以深入瞭解這一議題。 四、預期效益 (一)找出射耳祭參與度下降的關鍵,並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二)激發了族人對射耳祭的重視與參與度,首先促進了布農族文化的傳承。 (三)透過對活動組織、內容的改善,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傳統祭典,並提升社區聚集力。 |
隊伍名稱 | 我們是開心果 |
指導老師 | 郭馨憶 李見國 |
參賽學生 | 王欣蕾 王霜瑜 宋淑珍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作者 江阿光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file/62/20210906144315594.pdf 描述 江阿光(2018)。布農族丹社群馬遠部落移住路線環境命名之調查研究(1945-2018)。環球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這篇文章探討了布農族「丹社群」馬遠部落的遷移路線,稱為關門古道,以及其在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性。該古道連接南投集集和花蓮縣瑞穗鄉(水尾),跨越中央山脈,是部落在日本統治台灣時期遷移至花蓮瑞穗山區的路線。研究的目的是透過文獻資料、訪談、田野調查和GIS衛星定位路線圖等工具,探索遷移路線的細節、地名和文化典故、古道遺跡以及自然生態。作者希望透過這項研究,保留並傳承部落歷史,並讓族人了解他們先輩在遷移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和價值。作者本身也是馬遠部落的一份子,承擔了將這段歷史傳承下去的責任,一同揭開了關門古道的神秘面紗。 | 王欣蕾 | 2024/8/9 下午 12:28:53 | |
4 | 作者 廖哲嘉 來源 台灣博碩士論文 描述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臺灣原住民布農族射耳祭之形成背景、儀式流程及發展現況。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與訪談研究法,遴選十位布農族射耳祭專業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經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後,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布農族射耳祭的形成背景 射耳祭為十六世紀布農族大遷徙前在最早居住地舊大社(Asang daingaz)流傳的祭典活動,獵人祈求與感恩天神(Dihanin)獵獲豐厚之宗教儀式。 二、布農族射耳祭儀式流程 由首領召集部落男性族人到祭場依序進行祭槍祭、射耳祭、分肉祭、祭骨、報戰功等儀式,儀式中陳設音樂、舞蹈,呈獻牲、酒等祭品。 三、布農族射耳祭的發展現況 為吸引人潮,政府配合射耳祭舉辦儀式展演及田徑、球類比賽,以推廣在地休閒運動與觀光產業價值。 | 王霜瑜 | 2024/8/9 下午 12:25:00 | |
3 | 作者 胡承恩 來源 輔仁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描述 針對 Pasikau 部落做出的學習紀錄,透過這四天的過程,讓更多人清楚了解布農族的歷史文化,接下來我們會依序介紹小米、祭儀、布農族狩獵文化、布農 族傳統歌曲、服飾以及最後成員們的心得分享。 | 王霜瑜 | 2024/8/9 下午 12:24:09 | |
2 | 作者 李曉櫻 來源 台灣博碩士論文 描述 住民傳統體育的傳承,可以保存臺灣先住民文化資產,豐富古今的多元文化發展,發揚原住民的文化內涵,可為全世界所學習與仰慕,實有傳承與推廣的必要。本論文目的主要在探討布農族射耳祭之發展問題:一、探討布農族傳統體育產生的歷史背景。二、探討布農族霧鹿部落射耳祭的內涵。三、探討布農族傳統體育:射耳祭文化與族群之關係。四、探討布農族霧鹿部落射耳祭之演變並研析其問題與省思。本論文以文獻分析法為主,配合田野調查法,及配合布農族部落耆老與的文史工作者之口述歷史,將蒐集之相關文獻資料,加以綜合、整理、分析。布農族因為居住於高海拔的生態系統,並且布農族是個缺乏文字紀錄的民族。故本論文以射耳祭的角度去探究其生存經驗和歷史發展並去瞭解布農族霧鹿部落射耳祭之演變,比較布農族射耳祭之源起及生活方式來了解其內涵,研究結論如下:一、布農族傳統體育的發生、發展,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相關。二、射耳祭是自生命禮俗、生產勞動、戰鬥技能、休閒娛樂中開展而來。三、原住民傳統體育活動已失去主要的地位,亦無法與現代的休閒或體育活動相抗衡。布農族人在面對社會變遷對部落文化的衝擊,應具備文化危機的意識。 | 宋淑珍 | 2024/8/9 下午 12:23:10 | |
1 | 作者 海樹兒・犮剌拉菲 來源 2018布農族射耳祭調查與實作 描述 布農族人在信仰上尊敬「天」(Dihanin)和祖靈,並發展出相應的日常信仰和祭典儀式。19世紀初,臺東的布農族人從南投、花蓮遷移至臺東縣,建立聚落。日治時期,族人被強迫遷至新武呂溪、北絲鬮溪和卑南溪流域。儘管生活困難,傳統信仰和祭儀仍被保留。 其中,Malahtangia射耳祭因外來影響在某些氏族中斷,但部分部落如海端鄉的利稻和霧鹿部落仍堅持舉辦。1960年代起,政府和教會壓抑布農族傳統祭儀,農事祭儀逐漸荒廢。霧鹿部落在1970年代後期恢復射耳祭,並於1986年成立「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在國內外演出。 1987年解嚴後,布農族文化自我認同增強,恢復了Malahtangia射耳祭,並進一步舉辦全鄉和全國的射耳祭。布農族的傳統祭典和文化表演在國內外受到廣泛認可。 | 王欣蕾 | 2024/8/9 下午 12:20:37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王欣蕾 標題 未來展望 內容 王欣蕾:我希望小論文複賽的時候,可以自信地站在台上,勇敢發言和回應。 王霜瑜:我希望部落的年輕人每年都可以回來參加部落所舉辦的祭典。 宋淑珍:我期待自己對於主題更加熟悉,也認識不同的族群文化。 | 王欣蕾 | 2024/8/9 下午 12:14:11 |
7 | 作者 宋淑珍 標題 意外的發現 內容 王欣蕾:我意外的發現原來我們原來不是只有射耳祭,還有感恩祭,但過往沒有認真注意過祭典的名稱。 王霜瑜:我意外的發現馬遠部落不是只有布農族丹群,還有少許的太魯閣族、閩南人、客家人,大家都是同一個部落的,再請他們填寫問卷才發現這件事情。 宋淑珍:再請同學填寫問卷的過程中,發現班上有五分之一是布農族的同學。 | 宋淑珍 | 2024/8/9 下午 12:08:25 |
6 | 作者 王霜瑜 標題 與指導老師的合作 內容 王欣蕾:問卷完成後,去實際發放卻發現出了問題,填答的人都可以看到互相的作答內容,當時很緊張,打電話給老師,但是老師可能再忙,後來小組討論就找到關閉的按鍵。 王霜瑜:我對於主題有問題的時候,都會去找老師討論,找出相關的答案。 宋淑珍:在設計問卷的過程中,小組遇到很多的困難,找尋老師詢問,到最後我們也能夠解決問題。 | 王霜瑜 | 2024/8/9 下午 12:04:27 |
5 | 作者 王欣蕾 標題 時間管理和進度掌控 內容 王欣蕾:在寫小論文的過程中,不能一直拖延,真的會沒有時間去完成它。 王霜瑜:一週只有兩堂課但又常常被放掉,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有時候還要回家做,甚至是暑假還要來學校處理。 宋淑珍:在每週兩堂課程中,我有發現小組的進度有點緩慢,但是又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加快進度。 | 王欣蕾 | 2024/8/9 下午 12:00:30 |
4 | 作者 宋淑珍 標題 自我挑戰和克服 內容 王欣蕾:我去年參加小論文比賽,在台上面對評審的問題,讓我緊張到無法回答,我期待今年可以克服這件事情,勇敢回答評審。 王霜瑜: 我覺得站在台上跟組員一起進行行動探究的課程,對我而言是很不容易的挑戰,因為站在台上真的會讓我很緊張。 宋淑珍:第一次參加校外比賽,相對於兩位組員曾有過類似經驗,但我完全沒有,所以對於我而言,有點恐慌和害怕,我想克服這種恐懼。 | 宋淑珍 | 2024/8/9 上午 11:54:40 |
3 | 作者 王霜瑜 標題 資料收集的挑戰 內容 王欣蕾:要上網查資料的時候,會發現不知道要使用什麼關鍵字可以讓我找到更多的資料。 王霜瑜 : 我遇到了 很多問卷上要問的問題,例如我們在找我們要如何問問題時,我和我的隊友都找不到!所以我們就看之前的簡報還有trello想可以問什麼。 宋淑珍: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我發現網路上的資料不一定符合我所需的內容。因此,一旦找到資料,我會仔細篩選出重要的部分。然而,有時候我可能會偏離主題,且找到答案後,需要確保它們與我的研究問題相符。 | 王霜瑜 | 2024/8/9 上午 11:48:20 |
2 | 作者 王欣蕾 王霜瑜 宋淑珍 標題 開始前的期望 內容 王欣蕾:在做這個小論文前,我滿懷期待了超久。因為我記得在國小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主題,但我沒想到在國中也會再次選擇它。既然已經開始進行這個主題,那就來回憶一下國小時候的經驗吧!這次我們的主題是關於我自己的布農族,具體主題是為什麼射耳際這麼少人參加?我非常希望,如果明年有機會參加比賽,我們能夠脫穎而出,大家一起加油吧! 王霜瑜:會有這題目原因是因為,我們布農族有活動的時候 很多年輕人都在外縣市,無法回來參加活動。 宋淑珍:我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因為對布農族的打耳祭感興趣,希望能讓馬遠的打耳祭更加興盛。 | 王欣蕾 | 2024/8/9 上午 11:47:07 |
1 | 作者 王欣蕾 王霜瑜 宋淑珍 標題 研究主題的選擇 內容 王欣蕾:我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它剛好與我自己相關。雖然我是布農族,但我對自己的文化仍有許多好奇之處,同時也有許多未知的地方。我希望透過這個主題,能夠深入了解更多有關布農族的事情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布農族文化。 王霜瑜 :我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我真的很好奇,儘管我自己是布農族,但我仍覺得有些關於布農族的事情我仍不太了解。 宋淑珍:我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我想讓大家認識馬遠村的打耳祭,同時也希望馬遠村的打耳祭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因為我對它感到非常感興趣。 | 宋淑珍 | 2024/6/5 下午 02:44:41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網站名稱 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網址 https://wrhr.hl.gov.tw/News_Content.aspx?n=1080&sms=9625&s=162614 網站簡介 西林村、見晴村、萬榮村、明利村、馬遠村、紅葉村,各村莊的人口數及族群人口 | 宋淑珍 | 2024/8/9 下午 01:02:52 | |
4 | 網站名稱 113全國布農射耳際及傳統技能競賽 網址 https://bunun2024.eduweb.tw/shubunun2024/Module/Home/Index.php 網站簡介 全國布農射耳際及傳統技能競賽相關資訊網站資料 | 王霜瑜 | 2024/8/9 下午 01:00:01 | |
3 | 網站名稱 花東原住民入口網站 網址 https://rnok.wordpress.com/zz5/aa01-2/ 網站簡介 萬榮鄉一百年度馬遠村布農族射耳祭暨傳統技藝競賽活動,昨天在微雨中熱鬧進行,馬遠村因地形狹長,由三個聚落,固努安(Kunuan)、大馬園(Tamayan)及東光(Tungkuang) 所組成,是萬榮鄉主要布農族人居住地,在萬榮鄉多數的太魯閣族中凸顯出其文化的珍貴性,首次由鄉公所舉辦射耳祭活動,族人歡喜盛裝參加。 八點半由馬遠國小合唱團,以布農族八部合音揭啟活動序幕。萬榮鄉長蘇連進說,射耳祭( malaqtainga),是布農族唯一全部落性的祭典。於每年四月底、月缺的時候舉行,以射鹿耳來象徵來年狩獵的豐碩,同時祈求農作的豐收及財運亨通。射耳祭不僅能訓練狩獵技巧;也是成年禮儀的必修課程。射耳祭這個期節,男人們一起練習射擊、一起吃烤肉、一起向敵首、獸骨、武器等作祭。傳統射耳祭儀式只限男人參加,禁止女人參加及觀禮。儀式完後的重頭戲為祈求打獵豐收儀式(pis lai)或稱獵槍祭,在活動中一一呈現。 原住民委員會教育文化處長阿浪‧滿拉旺表示,為維護並保存原住民固有之傳統文化,及凝聚部落族群之自我認知意識與族群情感。藉本活動以振興原住民在地文化人文的保存,帶動活化部落新風貌。活動也結合原住民部落美食、在地工作室之手工藝品與各項展演活動,帶動部落農業、觀光產業的商機,加速提升原住民部落觀光、休閒、社區發展的「軟實力」建設,奠基原鄉文化觀光的基礎。 | 宋淑珍 | 2024/6/5 下午 02:24:26 | |
2 | 網站名稱 更生新聞網 網址 https://www.ksnews.com.tw/20230422m12/ 網站簡介 馬遠村是萬榮鄉內唯一布農族丹社群,萬榮公所今天在馬遠國小舉辦二年一次的射耳祭暨傳統技藝競賽活動,由鄉長梁光明主持,特別邀請瑞穗鄉奇美部落及台東縣長濱鄉南溪部落的布農族人一同參與,加上外地工作的回鄉遊子及參訪遊客,現場人潮擁擠、場面熱鬧。 活動即以布農族丹社群射耳祭儀開場,由馬遠村部落耆老帶領各家小朋友進行射耳祭儀式,隨後以布農族各項歲時祭儀展演以及傳統技藝競賽,呈現布農族丹社群傳統真文化的力與美。 | 王霜瑜 | 2024/6/5 下午 02:21:50 | |
1 | 網站名稱 原視新聞網 網址 https://news.ipcf.org.tw/76006 網站簡介 萬榮鄉公所偕同在地族人舉行兩年一度的丹社群射耳祭系列活動,吸引近7百多位族人一同共襄盛舉並且返鄉團聚。 由丹社群七大家族代表逐一對空鳴槍,祭告祖靈儀式即將啟動,現場肅穆莊嚴。這裡是兩年一度的萬榮鄉聯合射耳祭的現場,許多族人都身穿族服參與盛會。 在耆老高舉小米酒祭告祖靈之後,現場正式進行一連串的儀式內容。移居到馬遠部落以外的族人也特別回來參與,甚至還有遠從長濱鄉南溪部落的族人一同回來相聚。 參與族人 Sula Tanapima (高牙富)、Sauli Tanapima (李添秀)皆表示:「今天很開心移居奇美的族人可以跟馬遠的丹社群族人,一起相聚進行射耳祭,希望我們一同延續射耳祭的祖傳智慧,傳承給下一代,讓年輕人認同並學習布農族的傳統文化。」「我們的祖先也是從這邊搬到南溪的,現在就是要回想而且互相交流以前老人所做的(儀式),因為我們可以來傳到後代。」 除了耆老現場帶著孩子進行射豬耳朵的儀式外,還有各地區族人帶來的傳統歌謠展演讓孩子親身學習。新任鄉長梁光明也強調,未來將會以在地化的角度推廣丹社群的文化智慧。 參與學童 Uli Mangdavan (杜盺澐)興奮說道:「非常開心,因為可以有這個機會去體驗到自己部落的文化。」 花蓮縣萬榮鄉長 Kamin Dulan (梁光明)也正面讚賞:「能夠受邀參加布農族的射耳祭我也榮幸,大家一起學習祖先們的智慧,一定要延續過去的傳統智慧,而在此同時不能忘記辦這活動的意義,直到現在也是,不管是太魯閣族或是布農族,我們都要正視與學習(傳統文化)。」 本次活動共有七百多位丹社群的族人共襄盛舉,大家也透過這個時刻連絡情誼增加族群向心力。 | 王欣蕾 | 2024/6/5 下午 02: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