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綠發電-渦輪植物發電機
專題名稱 | 用綠發電-渦輪植物發電機 |
專題描述 | 植物和泥土微生物發電為持續能源的新途徑,綠色能源也是保護地球的具體作法。透過深入瞭解植物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如何產生電能以及不同植物及泥土狀態對於電能的差異,以思考未來家家戶戶可以如何透過種植植物來產生電能,使大家更輕易的製造永續綠色能源。 |
隊伍名稱 | 用綠發電 |
指導老師 | 張露芷 |
參賽學生 | 林承叡 沈子善 楊巧眸 王昱晴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8 | 作者 楊巧眸 標題 實驗心得 內容 所有實驗終於都完成了,過程中遇到好多小故事,除了有小昆蟲來拜訪,還有大蝸牛差點把我們的大葉植物吃掉了,在移地實驗的過程中還來了好多的黑色大螞蟻,弄了好久才能夠把實驗盆栽帶回家,原來科學要注意這麼多的細節,我覺得科學家真的很了不起!回到大葉與多葉的實驗,好像大葉的表現都比較出色,我在做益生菌跟維生素B一起加的綜合實驗時,先在杯子裡加入固定量已經稀釋的液體維生素B,再加入5公克的益生菌攪拌,感覺好像在做神奇料理給植物吃,挺有意思的!這樣的實驗如果能讓更多人用,那就能大量利用,也許可以讓能源不夠的問題不再是危機。 | 楊巧眸 | 2024/9/11 下午 02:53:02 |
7 | 作者 沈子善 標題 大樹(行道樹)發電 內容 如果盆栽植物都可以充電,那麼未來我們可以在每個行道樹旁設一盞路燈,讓行道樹發電供應這盞路燈,我們就不用電力公司的火力發電來供應路燈,這豈不是低碳環保的綠能應用嗎?但這真的可行嗎?如果可行為什麼現在不用呢?到底大樹可以發多少電呢? 我決定用家裡的大樹做實驗,我們家花園有兩棵大樹(茄冬樹與鳳凰木),他們長得很高,有許多葉子,他們的根很粗,土壤很肥沃,泥土裡的微生物一定比盆栽植物多,只是土壤濕潤度沒有盆栽植物濕。我把銅鋅電池接在地上形成電迴路,用三用電表測一測,有電耶!可是,測到的電量只有1.55與1.59福特,這遠遠不及我用三蘇植物發電的發電量(2.9福特),難道是因為土地太寬廣,土壤裡的電子可以東南西北的跑嗎? | 沈子善 | 2024/9/7 下午 10:28:13 |
6 | 作者 沈子善 標題 我的大葉植物綠能充電日記 內容 如果光合作用可以增加葡萄糖的產生,增加根部微生物的分解,最後產電。那麼選擇多葉與大葉應該可以增加光合作用,推測它可以產生多一點的電,如果分別加上加益生菌與維生素B,讓植物頭好壯壯,是不是可以加速充電效率呢?這非常值得好好研究一下,而我被分配到的組別是大葉植物-三蘇。 1.)這是為期一個禮拜的實驗,星期一,三,五加水加益生菌與維生素B(礦物質),並且將充電電池放電到最低(充電電池放電到最低是0.85福特左右),有利於觀察充電效率。星期二,四,六,測量充電一個小時,三個小時,五個小時跟十二小時。當充電5個小時,益生菌組已經一馬當先讓充電電池充到1.13福特,而維生素B(礦物質)組充電只些微的落後,來到1.12福特。12小時之後益生菌組已經充飽電池到1.16,維生素B(礦物質)組卻只有1.13福特,完全沒有再前進的意思。 2. )我們預設植物養分土壤養分會累積,那麼第四天與第六天應該會充得更快。果真,益生菌組在第六天的第12個小時已經充飽1.2福特。 | 沈子善 | 2024/9/7 下午 10:08:19 |
5 | 作者 楊巧眸 標題 主題與實驗的討論過程與心得 內容 五月的時候,我們一起吃早餐,想說這次小論文的主題要做什麼?看著陽光灑進早餐店明亮的樣子,忽然想到,植物會行光合作用,那植物可以發電嗎?叡叡哥哥說:〔有看過水果電池的實驗,我們可以來試試看!〕叡叡哥哥跟子善哥哥立刻討論起如何進行實驗,或許可以用3D列印設計適合的儲蓄電量的電池,我跟昱晴在一旁邊學邊玩,討論中就把3D列印設計的初稿畫出來了! 我喜歡看網路做實驗的影片,也喜歡看實驗的漫畫跟故事書,跟哥哥們、昱晴確定這次小論文要做的主題後,就在想要怎麼做實驗證明呢?我們在六月底考完期末考的時候,又聚在一起討論實驗的方法,如果要用植物發電,葉子數量跟葉子大小是否會影響實驗的發電過程?所以最後我們決定以多葉與大葉植物盆栽進行實驗,同時,統一測量的時間跟澆水量,除此之外,我們還想實驗植物益生菌跟維他命,對於植物發電的影響,今天四個人一起確定了測量與操作電錶的細節,是忙碌又收穫滿滿的一天! | 楊巧眸 | 2024/9/5 下午 04:57:05 |
4 | 作者 王昱晴 標題 從水果發電到植物發電的實驗心得 內容 因為我現在二年級,還沒有上過自然課,我們第一次聚會討論的時候,哥哥們提到自然課學習到的水果電池能讓燈泡發光,其實一開始我並不曉得什麼叫做水果發電,後來我們看了網路上的教學,買了檸檬和水果電池的實驗包進行實驗,把銅片和鋅片插入檸檬裡面,接了電線之後,使用三用電表測量,發現確實有通電;後來再串聯3瓣檸檬後,電量變多了,我覺得很神奇,從沒想過檸檬可以成為很好的導體!這次實驗成功後,我們就進入主題要做植物發電,我會去確認銅片和鋅片一定要插正確的順序,如果是銅片和銅片插在同一盆,或是鋅片和鋅片插在同一盆,就不會形成迴路。當我把銅鋅片插正確的時候,並且用三用電表測出電壓時,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我也沒有想過平常種在家裡的植物,居然也會發電。我覺得如果能好好發展植物電池或是土壤電池這些再生能源,或許可以減少像是太陽能板這些材料,而且搭配益生菌或礦物質能讓土壤有更好地種植能力和產生能量的能力,使地球可以永續生存。 | 王昱晴 | 2024/8/15 下午 08:40:09 |
3 | 作者 林承叡 標題 參加綠能科技營收獲 內容 現在地球的能源危機逐漸產生,若能採用可循環之綠能,像是可再生能源,便能幫助地球永續。我在營隊中學習到風力發電是力用巨大的葉片旋轉裡面的齒輪進行發電,在經過電塔傳送到市區給人民使用。 而太陽能發電需要產出多台太陽能板,但是太陽能板的回收還是一個問題!還好台灣利用機器來分解那些太陽能板,不但能賺到錢也不用像國外那樣焚燒造成空氣汙染。 接下來是第四天,我們講的是水力發電、地熱能發電。水力發電:是利用水流往下的衝擊力旋轉齒輪,齒輪連接發電機,水往下沖帶動齒輪旋轉,就像人力發電透過旋轉發電機而產生電,晚上時再利用餘電帶動馬達把水帶上去,形成一個無限循環。而地熱能是利用地熱來加熱地下水,轉變成蒸汽後,當做工作流體用以推動渦輪機旋轉進而發電,也就是將地熱轉換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地熱發電依深度可以分為淺層地熱和深層地熱,我在課堂之後查詢網路資料,資料顯示:淺層地熱:地下深度3公里以內,利用地熱加熱的熱水與蒸氣來發電。鑽探成本比較低,可是有地質條件的限制,需要有多孔隙的岩層來讓水流動。深層地熱:利用深度超過3公里的深層地熱,可以在地溫梯度地區進行發電,利用地底高溫將注入的冷水加熱後,再以生產井將熱水產出後使用蒸氣進行發電。 | 林承叡 | 2024/8/15 下午 08:03:02 |
2 | 作者 林承叡 標題 大葉及多葉植物充電結果分析 內容 經過一週的時間,我們完成了大葉植物(山蘇)及多葉植物(九層塔)的植物電池實驗。依據彙整的數據表顯示不論是大葉還是多葉,充電都會隨著時間增長而增加電壓,其中兩種植物都是添加益生菌的盆栽,其充電結果最好。然而,山蘇和九層塔的植物電壓不同,山蘇的植物電壓顯著比九層塔更好,因此,我們朝向兩種植物的差異進行討論,後來發現山蘇是塊根;九層塔的根部是軸根,塊根是富含澱粉質而膨大的根,能大量儲藏養份或水份,就是因為這樣很多養分都被微生物分解所以產生的電子當然會比較多。另外,我們討論為何添加益生菌的盆栽效果會最好,反之,添加礦物質的盆栽卻隨著充電天數而減少,我們推測益生菌都在土壤裡產生作用,這些微生物們為了生存而分解葡萄糖,大量微生物增加,自然分解電子就會比較多,而礦物質組的充電效能卻逐天減少,我們討論可能原因是礦物質維生素功能是幫助長葉,所以植物本身的能量都去幫忙長葉了,電能消耗得比較快。 | 林承叡 | 2024/8/13 下午 09:53:55 |
1 | 作者 王昱晴 標題 多葉植物充電歷程觀察心得 內容 植物發電的原理是透過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根部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葡萄糖,分解的過程會產生電子,所以我們用銅片和鋅片連結兩盆九層塔,形成電流的迴路,並且搭配充電電池紀錄隨著時間充電的結果。 每次連結完成之後,我都會用三用電表先測試是否有測量到電流。第一次做實驗的時候,我發現土壤很乾的時候和土壤剛加過水之後,加過水的植物電壓和電流都會比較多,因為水是電流傳導的導體,所以植物潮濕的時候,電流較順暢。後續我們使用土壤測試器,會確認土壤的溼度是良好的。 在施測的過程中,有一次我沒有把電池的一端完整壓進充電槽,導致充電失敗,這提醒了我每次充電的時候都要確認是否電池方向正確並且有壓進去充電槽。在測充電電池電壓的時候,雙手要握緊三用電表緊緊接好電池的兩端,才能測出正確的數值。 我們的測驗是測量充電後1個小時、3小時、5小時及12小時的充電電壓,每當我看到充電結果數據有上升的時候,我會很開心,因為覺得植物電池真的有效果,我也很認真地完成,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備註:我們選用的多葉植物是九層塔,總共有三組(控制組、礦物質維生素組、益生菌組),每組兩盆組成電流的迴路。我們週日、週二、週四施加肥料,並於週一、週三及週五進行電量的測量。 | 王昱晴 | 2024/8/13 下午 08:43:42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5 | 網站名稱 國歡企業家族 網址 https://www.gofarco.com.tw/plant/blog/20/15 網站簡介 植物與土壤的交互作用─養分吸收 植物生長發育依靠土壤的營養元素,缺乏營養元素可能導致生長停滯、組織死亡、葉綠素含量降低而黃化、降低產量與品質。礦物元素往往從土壤中獲得,首先,土壤的化學性質或組成可能會導致根部難以吸收養份。在某些土壤中,某些營養成分的可利用性較低,或元素以植物不能吸收的形式存在。土壤理化性質如pH與壓實可能會導致這些問題。有些植物會發展出一些特殊的機制或組織,來應付營養缺乏的環境。比如根部發展出更大的表面積或更長的根來到達新的營養來源,使營養限制的植株,其根/莖比增加。為了維繫植體內的營養素平衡,植物必須根據土壤環境的改變調控營養吸收與調動,透過如螯合、不同細胞間的養份運送與儲存來達到養份的平衡。 以下列出幾個植物根部吸收土壤養分的方式: 一、土壤直接吸收:鉀,鐵 二、共生菌與土壤微生物: 植物與共生微生物的共生使彼此獲得所需要的物質-氮固定 三、菌根與植物的相互作用:這些菌根菌和共生細菌一樣,從植體獲取生長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但植物所獲得養分的營養益處遠大於所供給給菌根菌的能量成本 | 沈子善 | 2024/9/8 下午 03:47:05 | |
4 | 網站名稱 SPEC科學推廣中心 網址 https://spec.ntu.edu.tw/20221117-research-earth/ 網站簡介 乾淨、可再生的能源,是人類下一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挑戰。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PMFCs,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s)是其中一個備受矚目的技術。該技術分別在挺水作物的下層土壤和上方水層安置電極,土壤中的微生物,利用植物根系的有機沉積物行生物反應產生電子,經由土壤的電極(陽極)傳導到水中的電極(陰極),產生電位差,將生質能轉換為電力並加以回收,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學霖,開發了一種新型設計——懸掛浸水式植物栽種系統(HSPP, hanging submerged plant pot)。HSPP由一個具有陰極的水槽,與埋有陽極的土壤罐組成,土壤罐下方鑽洞後,放置於盛水的水槽中,使其部分浸沒於水中,並在上方栽培蔬菜,根據團隊研究,現在HSPP系統最大功率輸出約為每一棵作物114μW。此系統使PMFC可栽培的作物擴及經濟價值更高的蔬菜,且對於培養生長期較短的作物,也有相當的優勢,該裝置以創新的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配置方式,突破過往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需安裝在水田中,配合作物收成時間拆除的限制。此系統目前正在進行專利申覆中,未來可望在栽培生長期更短、經濟價值更高的作物上使用。 | 沈子善 | 2024/9/8 下午 03:35:21 | |
3 | 網站名稱 “EM菌”是什麼?到底有多厲害! 網址 https://www.bioway88.com/page.php?menu_id=2&new_id=255 網站簡介 EM菌是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的英文縮寫,中文意思是有效微生物菌群。它是由功能各異的多種微生物組成的一種活菌製劑,對土壤惡化、連作障礙、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產量和品質等有著積極的作用。EM菌是由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線菌群、絲狀菌群等10屬80餘種微生物組成的生物製劑。 土壤中的微生物增加,能使土壤中有機質分解得更好,在我們這份小論文資料查詢過程當中,我們了解到EM菌中的光合菌也是一種電活性微生物,能增加土壤中的電子傳遞鏈導電效能。 | 林承叡 | 2024/8/24 下午 04:00:58 | |
2 | 網站名稱 免插電不外接電源,植物變身成電燈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kjk3M1ugM&t=72s 網站簡介 土壤裡的微生物和植物作用,使生物能轉變為電能,所以能發電。透過電極網格捕捉電子以儲存電量。在祕魯這個發電裝置可以使電燈發光2小時。土壤電池是環保的發電作法,透過自然的微生物作用,能每天產生能量,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環發電效果。 | 王昱晴 | 2024/8/15 下午 08:46:06 | |
1 | 網站名稱 種植物也可以發電?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黑科技 網址 https://case.ntu.edu.tw/blog/?p=41493 網站簡介 植物和微生物發電原理是植物行光合作用,而微生物吸收植物光合作用後的養分,之後微生物分解養分時,會放出電子,而這些電子就是發電的來源。科學家發明一個可以同時種作物與發電的奇蹟技術——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PMFCs,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s)。這是個利用植物、微生物,與電極和線路將生質能轉換為電能的系統。不同的材料與配置方式的 PMFC,輸出功率有很大的差異,舉凡植物種類跟生長階段,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電極的材料,都會導致發電效率不同。再加上環境中光線的強度、二氧化碳濃度,還有溫度、濕度、酸鹼值等因素,都會影響電池的發電量與穩定性。由於發電的效能未能標準化,使投資成本與能量回收的投資回收時間(PBT, payback time)難以計算,所以,進展到商業使用並以此營利的公司並不多。 | 林承叡 | 2024/7/11 上午 10:5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