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碳減碳行動~以復興國小高年級碳足跡探究為例

專題名稱偵碳減碳行動~以復興國小高年級碳足跡探究為例

專題描述研究動機:
這個暑假天氣特別炎熱,颱風也越來越強?這些都是全球暖化的結果。而全球暖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人類製造了過多的溫室氣體,其中二氧化碳就是最大的兇手。我們每天的生活,從吃飯、洗澡到搭乘交通工具,都會產生碳足跡,也就是我們製造的碳排放量。
身為地球一份子,我們想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碳足跡到底有多大,以及如何減少碳排放。透過這項研究,我們希望能夠帶動更多人一起加入減碳的行列,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研究目的:
1. 讓復興國小高年級師生知道什麼是碳足跡,以及它對環境的影響。
2. 分析碳足跡來源找出同學們碳足跡的主要來源,例如飲食、交通、能源使用等。
3. 從計算個人碳足跡,設計一份簡單易懂的碳足跡計算表,讓同學們能夠計算出自己的碳足跡。
4. 探討減碳方法,再提出一些實用的減碳方法,並鼓勵同學們在生活中實踐。
5. 提升環境意識培養同學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讓他們了解個人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研究方法
1. 文獻蒐集蒐集有關碳足跡、全球暖化、減碳方法等相關資料。
2. 訪談學校老師、家長或學校周邊的店家,了解他們對碳足跡和減碳的看法。
3.設計一份問卷和檢核表,調查同學們的生活習慣,並計算他們的碳足跡。
4. 數據分析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找出同學們碳足跡的主要來源。
5. 提出減碳方案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一些適合國小生的減碳方案,例如少開冷氣、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食物浪費等。
6.宣傳推廣將研究成果製作成海報、簡報等,在學校進行宣傳,鼓勵同學們一起參與減碳行動。

研究效益:
1. 透過研究增進大家環保知識,更深入了解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以及碳足跡與這些問題的關聯性。
2. 經由探究培養復興國小高年級學生,能成為推動學校或社區減碳行動家。
4. 透過參與小論文探究,可以培養公民意識,了解自己作為地球公民的責任,並達到淨零綠生活的目標。

隊伍名稱追~足~少女

指導老師許雅玲 陳心梅

參賽學生陳怡茹 葉晨晞 蔡依芸 劉晨語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7作者 吳以健、廖崇億
來源 https://www.tcdares.gov.tw/files/tdais/web_structure/13193/A01_1.pdf
描述 2050年淨零碳排,是全球各國目前都積極努力的目標,需要各行各業加入減碳的行列,農業為所有產業的基礎,支持各國的國家安全,再者,農業也是受氣候變遷影響首當其衝者,因此農業減碳的重要性無庸置疑,由於農產品碳足跡評估之起步較晚,目前仍有許多尚待進一步加強的空間,未來有待結合跨領域的技術,在維持產量與品質的前提下,進一步有效率且永續地減少碳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
蔡依芸2024/9/24 下午 09:32:55
6作者 古晶伶、周郁容、羅玉瑄
來源 https://www.hlbh.hlc.edu.tw/resource/openfid.php?id=22724
描述 地球只有這麼一個,全球暖化是一個迫在眉間的事情,我們不能再繼續這樣對待我們的環境。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我們的後代。我們要努力實踐,也要給予綠色環保企業支持,如果全世界的人,不因為自己的自私,能夠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地球會越來越好。
蔡依芸2024/9/24 下午 09:32:35
5作者 梁哲霖
來源 https://www.sdec.ntpc.edu.tw/var/file/0/1000/img/62/546624852.pdf
描述 碳足跡是指每個人、家庭或公司日常釋放的温室氣體數量,通常以二氧化碳(CO2)為單位,其計算用意在衡量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當二氧化碳(CO2)產出越多,地球消減的負擔越大,暖化的情況也就越加嚴重,於是氣候變遷的現象也就隨之更加劇烈。
減碳是目前相當重要的課題,而透過碳足跡的計算、了解,可以了解被計算的個體或單位的耗碳情況,藉此可以思考變通的方案,進而達到減碳的作為,這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身為『地球公民』的角度來思考,籌劃自身的低碳生活為操作性最高的減碳行為,個體可以透過相關的計算器提供模擬自身的食、衣、住、行及育樂所導致的碳排放量,再依照『別吃肉、多騎單車、簡約消費』三項準則,來初步規劃自身的低碳生活。
本教學希望從規畫一趟新北市的在地旅行開始,讓學習者從規劃的過程了解碳足跡的消耗,進而認識碳足跡的計算及意義,再透過影片的分享,討論一趟減碳旅遊的可行作為。活動結合數位科技應用、自然與科技、社會領域,強調學習者對碳足跡知識的了解,察覺與思考減碳的作為。
蔡依芸2024/9/24 下午 09:30:26
4作者 羅麗華
來源 https://rdnet.taichung.gov.tw/media/428183/2122511351684.pdf
描述 全球暖化、環境及氣候變遷,以及能源逐漸枯竭問題已逐漸為世界關切之重要議題,各國已開始注意節能減碳的重要性,並陸續推出各項低碳社會應有的作為與行動。2050年後,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將會居住在城市,而城市為人類社會、經濟、生活中心。所以,低碳城市是當前國際各大都市努力追求的目標與方向,降低城市的碳足跡,也成為全球對抗暖化的第一線重要課題。臺灣目前正面臨著諸如全球暖化與水資源匱乏的全球環境危機,同時也接受著經濟發展衍生環境品質劣化之威脅與挑戰。臺灣的自產能源貧乏,高度仰賴進口(近99%),近九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自於能源使用所排放之二氧化碳,其年成長率近年來已有趨緩現象,2008 年更是首度呈現負成長(約-4.0%);臺灣雖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之一,但身為地球村的一員理應竭盡所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當前政府為維持國家競爭力,應避免消耗高價能源並持續推動節能減碳工作,期使國家能永續發展。
蔡依芸2024/9/24 下午 09:29:53
3作者 盧孟明
來源 農業世界雜誌
描述 進入二十一世紀至今不但全球平均溫度居高不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增加迅速增加。人為排放二氧化碳在2009年因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較前一年小幅減少,但在2010年再次飆至歷史新高,碳排放量為306億噸!
要瞭解2°C的意義必須從地球氣候系統溫室效應說起,地球的年齡為46億歲,五億年前的地球是個冰雪球,表面完全由冰雪封蓋,而五千萬年前的地球卻是酷熱無比的狀態,這些極端又長期的變化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天文和大氣化學成分,尤其是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是相當關鍵的。大氣的溫室體濃度和氣溫的關係是非常確定的溫室氣體越多,溫度越高,溫室效應越強。
失控的二氧化碳安全濃度為305 ppm,工業革命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300 ppm,但在2001年時已經飆至398.78 ppm,人類除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別無選擇。
如果格陵蘭冰原完全融化則全球海平面高度很可能比現在要高出七公尺,除許多陸地將被淹沒以外,伴隨的劇烈天氣和毀滅性暴潮對社會和經濟的衝擊都將考驗人類的適應能力。
陳怡茹2024/9/24 下午 09:27:44
2作者 李文彬
來源 https://www.bsigroup.com/localfiles/zh-tw/e-news/no190/iso-14067-carbon-footprint-vinson-lee.pdf
描述 氣候變遷已對大自然及人類系統造成巨大衝擊,各國政府與企業已紛紛採取相對應 行動以防止氣候變遷脫韁。綜觀全球目前發展趨勢,環境衝擊揭露與宣告已成為一種顯 學,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有越來越多的政府/品牌商/賣場,逐步要求其供應 鏈提供環境衝擊資訊(以碳排放居多),作為綠色採購的依歸。因此,在全球綠色環保的 氛圍下,環保資訊揭露制度(環保標籤為其中重要一環)已儼然成為企業貿易上無形的 障礙。 為因應國際減碳潮流,我國政府近年來亦積極參採國際規範來推動各項方案,帶頭 執行並引導企業共同參與,如減碳標籤納入政府綠色採購績效評核項目、碳標籤/減碳標 籤與環保集點制度結合等,以上作法對廠商而言,可提升申請誘因,進而達到實質溫室 氣體減量與形成綠色供應鏈之成效;對消費者而言,可以優先選購具減碳標籤之產品, 於購物時即可為減緩氣候變遷作出貢獻,同時達到全民綠色消費之目的。 碳足跡計算規範歷經數十年發展與討論,國際標準組織於去 (2018)年正式發布 ISO 14067 國際標準,成為全球政府/企業執行碳足跡計算的重要參考規範。國際標準 為使各標準更具專業性國際標準組織為使各標準更具專業性,另避免更新共通性參考指 引時而影響到多項標準須同步修正,故近年來紛紛採用各標準相互參照方式進行編寫, 而 ISO 14067 所延伸之 ISO 14026 及 ISO/TS 14027,可依預期使用者目的適當參採。 我國環保署為鼓勵廠商持續減碳,並落實低碳環境教育宗旨,已推出碳標籤及減碳標籤 標示制度長達近十年時間,作為提供民眾選購低碳產品時的參考,溫減法第 25 條便隱 藏綠色採購之規定,公家機關應優先使用低碳產品或服務,故企業若執行產品/服務碳足 跡盤查計算,除可找到碳排放熱點並加以規劃減量之外,亦可透過碳標籤/減碳標籤之機 制,替企業之產品/服務加值,創造多贏的局面。
蔡依芸2024/8/7 下午 03:08:21
1作者 林博雄
來源 https://www.bsigroup.com/LocalFiles/zh-tw/e-news/no177/iso-14067-2018-carbon-footprint-ivan-cheng.pd
描述 新版的+ISO+14067%3A2018+的條文,導入了全球溫度變化趨勢(GTP)的量化方式,對+廠商而言,更可以呈現產品碳足跡對於全球溫度變化趨勢的貢獻程度,並了解其碳足跡+改善熱點,以呼應巴黎協定希望積極將升溫控制在+1.5+度+C+的目標;此外,針對於國際+與台灣現階段積極投入的再生能源憑證(REC),給予了計算依循的準則與研究報告中呈+現的要求。預期產品碳足跡正式國際標準的發布,更能使國際與國內業者更積極導入產+品碳足跡的盤查與查證。
蔡依芸2024/8/7 下午 02:59:23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09.18-去圖書館和農會
說明
我們一早來到農會,同學家種植的蔬果整齊地擺在攤位上,散發出新鮮的香氣,看到這些蔬果時,我們忍不住讚嘆它們的色澤和新鮮度,心想這樣的農產品一定能讓我們的研究更有深度,在農會研究玩蔬果後,我們分頭行動,前往不同區域尋找產地在花蓮的商品。每找到一個,我們都會興奮地彼此分享。

接著去市立圖書館,我們開始在書架間穿梭,尋找有關碳足跡的書籍,我們分頭行動,彼此討論該選哪些書,最終決定每個人帶一本書回家,這樣能夠迅速全面地進行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翻閱,我們終於鎖定了四本書。

劉晨語2024/9/24 下午 08:39:34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3.08.14統冠及7-11尋找碳足跡
說明
這次我們在統冠和7-11看到了許多商品,雖然看到了一些環保標章和產地標示,但卻沒有碳足跡標示。碳足跡標示是評估產品在生產、運輸、使用和廢棄整個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指標,對於注重環保的消費者來說,是選購時不可或缺的參考依據。然而,許多品牌和商家似乎尚未充分重視這一點,這可能使消費者無法全面了解他們購買的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對我而言,碳足跡標示能夠幫助我更清楚地了解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若能廣泛推行,將有助於消費者做出更具責任感的選擇,進而促進綠色消費,推動環境保護,讓地球更加美好。
葉晨晞2024/9/24 下午 08:34:54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3.08.27環保局花蓮環境教育數位中心參觀
說明
花蓮縣政府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新風潮,在環保局設置了花蓮環境教育數位中心,通過互動遊戲的方式,分四大主題,分別是「時空極影」、「熱源透視機」、「低碳之星」以及「綠能導航儀」。

時空極影: 將利用實際拍攝的花蓮實景,搭配天氣特效,營造出未來由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變化影片,透過360度的環景視覺,讓參與者彷彿置身其中,親自感受節能滅碳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最後體驗模擬清理海灘的過程,清除虛擬海灘上的垃圾。

低碳之星:設計了食物產生器、衣物紡織機、能量補充站等三款體驗遊戲,讓大家從遊戲中認識碳足跡及電器節能。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知識,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環保行動。活動希望通過輕鬆有趣的方式,使參加者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並將這些知識和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熱源透視機:是使用VR技術,一邊騎著自行車,一邊了解二氧化碳的製造與產生,並透過小遊戲,使民眾開始擁有碳匯的概念,從日常生活中開始減少碳排放。同時也運用花蓮縣玉里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實際環境,進行沼氣發電的運用說明,體驗全新型態的循環經濟以及能源轉型。

綠能導航儀:透過光雕牆的指引,在環保永續的道路上,朝正確方向前進,利用路徑的選擇,民眾將會清楚感受到,任意排碳後導致的全球升溫,將會帶來多麼可怕的後果與影響。另外,在光雕牆上還設計了食、衣、住、行、娛樂、能源模式及經濟模式等七大主題延伸知識,可以運用IPAD掃描讓相關知識內化,養成注重環境的好習慣。
陳怡茹2024/9/24 下午 08:31:46
5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09.18我參觀農會超市跟圖書館
說明
我們發現農會賣很多在地的蔬果,在地小農的產品很多都是裸裝,減少了大量的包材垃圾產生,也看到比較多人會自己帶著購物袋來買東西,還有同學家種的蔬菜,她的爺爺奶奶每天一早去田裡,辛勤耕耘,提供給大家在地食材,就像老師說的吃當地吃在地,這樣也減少碳足跡。另外農會還有一大區放了台灣各地精緻的農特產品,比起去統冠或超商,這邊更容易能夠買到碳足跡較少的詩品。

最後老師戴大家到市立圖書館,終於找到我們期待已久的書籍,裡面有一本談到碳足跡的內容,值得我們好好探究。
許雅玲2024/9/24 下午 08:29:37
4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美崙市場訪問
說明
今天我們在菜市場進行了採訪,與多位攤販交流了他們的經營情況及顧客習慣。

我們首先來到了水果店,與李阿姨交談。她介紹了店裡的水果種類,包括進口的奇異果、水蜜桃和蘋果,還有本地的水梨、香瓜、紫葡萄和火龍果。李阿姨提到,由於最近的颱風影響和季節變化,進口水果的比例有所增加。此外,儘管她鼓勵顧客使用環保袋,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自備。

接下來,我們訪問了菜店的叔叔。他的店裡有一些進口蔬菜,比如玉米筍和花椰菜。他也反映了自備環保袋的情況不如預期,顧客多數使用一次性袋子。

最後,我們採訪了魚店的阿姨。她的魚類主要來自外縣市的人工養殖。儘管如此,顧客自備環保袋的比例依然偏低,不過她發現有些顧客會重複利用袋子。

總體來看,市場內的攤販普遍反映,顧客自備環保袋的情況較少,但逐漸有些人開始採取再利用的方式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許雅玲2024/9/24 下午 08:29:26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3.08.14統冠及7-11尋找碳足跡
說明
大家去了一趟便利商店及附近的超市,想了解一下碳足跡的問題。走進商店,五光十色的商品讓我眼花繚亂,但仔細一看,心裡卻不禁產生了許多疑問。為什麼連蘿蔔這麼常見便宜的蔬菜都要進口呢?老師說因為台灣太熱夏天不太產白蘿蔔,但蘿蔔湯是一年四季很常見的湯品,為了要維持供應的穩定,就會從中國進口,所以食物的碳足跡就增加了,老師告訴我們就是要吃當季當地的食物,才能減少碳足跡。

注意到許多商品的包裝都是塑料,一次性的飲料瓶、外賣盒子等,看起來雖然方便,但卻一直在想,這些東西最後都會去哪裡?在收銀台前,我看到顧客們使用一次性購物袋,心裡不免感到一陣惋惜。便利商店的便利確實吸引人,但這一切的方便背後,是不是正在加重我們對環境的負擔呢?

但也有一些讓我眼前一亮的地方,注意到有些商品開始使用環保包裝,還有可重複使用的袋子。這些小改變讓我看到商家在努力做出改變的可能性。每次購物的選擇,似乎都在悄悄地影響著環境,開始反思自己平常的選擇。

這次的便利商店之行讓我更有意識地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以後無論是買飲料還是零食,會更加注意選擇對環境友好的產品。後來老師帶我們去環保局參訪,發現環保局的門口有寶特瓶跟電池的回收機器,在愛買的樓下也有冷藏塑膠底盤的回收機,知道自己的力量雖小,但每一個小行動都能累積成改變,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美好。
陳怡茹2024/9/24 下午 08:02:21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3.09.09入班宣導
說明
113年9月9日,我們在入班宣導中向大家介紹了碳足跡的概念及其影響。我們解釋了碳足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像是交通、能源消耗和飲食習慣等行為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些行為都對環境有直接的影響。

我們還分享了如何透過簡單的行動來減少碳足跡,例如選擇步行、騎自行車或使用公共交通,盡量選擇本地食材,以及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希望藉由這次的介紹,大家能夠更清楚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碳排放之間的關聯,並且從今天開始努力減少個人的碳足跡,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最後我們還做了檢核表給大家,希望大家都有好好寫,也鼓勵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環保行動,讓我們的班級成為一個積極推廣綠色生活的團體。
陳怡茹2024/9/24 下午 07:48:11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碳足跡計算器
說明
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碳足跡計算器,主要是想要讓大家知道自己一天的碳足跡,並改善碳足跡的數量。

連接:https://scratch.mit.edu/projects/1071474789

以下是說明↓
按下空白鍵會出現使用到的食物
使用這個要按早、中、晚餐點擊自己吃的食物或者是交通
旁邊會出現碳足跡的總額。
如果按錯想退還就點下面的退還就會刪除最後一個的物品
陳怡茹2024/9/24 下午 07:46:47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蔡依芸
標題 五六年級的檢核表總和
內容
我們這統計了五六年級檢核表,找出哪些是比較容易做的事和那些是不容易做到的。
像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有隨手關燈和電扇、有把早中晚餐吃完、不買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餐具、作好垃圾分類及回收和盡量選擇產地在花蓮的食物及產品。
不容易做到的是每天有走路來上學、有減少吃肉類和提醒家長帶環保袋減少塑膠垃圾。
這次我們有許多人都可以完成許多的題目,只有一些是比較困難的題目例如:每天有走路來上學、有減少吃肉類和提醒家長帶環保袋減少塑膠垃圾。
一開始除了宣導碳足跡的概念,我們想透過問卷和檢核表,調查同學們的生活習慣,並計算他們的碳足跡。但發現因為商品標示的碳足跡資訊非常少,幾乎沒辦法做完整的計算,而網站的計算方式有太細節不適合小學生,而透過檢核表的統計,我們知道就算是小學生也有比較容易達成的減碳方案,比如:隨手關燈和電扇、把食物吃完不浪費、不買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餐具、作好垃圾分類及回收、盡量選擇產地在花蓮的食物及產品,知道自己的力量雖小,但每一個小行動都能累積成改變,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美好。
經過一整個碳足跡的主題研究,我們統整了一些適合小學生也能達成的減少碳足跡的建議:
1.節約能源:隨手關燈和拔掉不使用的電器插頭,控制空調的溫度,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選擇低碳飲食:儘量選擇當地和季節性的食材,減少食物運輸的碳排放。減少肉類和乳製品的攝取,選擇更多的植物性食品。
3.減少廢棄物: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選擇可重複使用的物品。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減少垃圾填埋場的碳排放。選擇購買耐用和可持續的產品。
4.節約用水:減少淋浴時間,使用節水設備。
5.減少交通排放:儘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

蔡依芸2024/9/26 下午 09:39:31
7作者 陳怡茹
標題 整理問卷的總結
內容
問卷設計:
1.是否聽說過「碳足跡」這個概念?聽過75%,沒聽過25%。
2.知道碳足跡是什麼嗎?知道63%,不知道37%。
3.上學時,通常是怎麼來學校的?走路61%,父母接送39%。
4.在學校有看到哪些行為會對環境不好?浪費食物35%,沒做垃圾分類23%,沒關燈或電扇22%,使用很多紙20%。
5.有沒有想過要怎麼做才能讓學校更環保?有57%,A沒有43%。
6.在學校有參加過環保相關活動或比賽?沒有64%,有22%,不記得14%。
7.你願意做甚麼來減少碳足跡? 不浪費食物33%,隨手關燈22%,少用塑膠袋21%,多用兩面紙或再生紙13%,多騎車或走路11%。
我們這回收了約80份問卷,大部分的人都聽說過也知道碳足跡,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會思考如何降低碳足跡,但大多數人發現這些對環境不好的行為時,是願意做些改變來改善的。

這次整理問卷的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發現問卷的目的很重要,這樣我知道要怎麼整理資料。在看回覆的時候,我看到一些不錯的回覆,讓我更了解大家的想法。有些人不清楚問問卷的目的,我們都會跟他們解釋。

陳怡茹2024/9/26 下午 09:35:45
6作者 葉晨晞、劉晨語、陳怡茹、蔡依芸
標題 113.08.24.採訪-菜市場-心得
內容
劉晨語:
這次去菜市場的訪問讓我對在地的飲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一走進市場,濃厚的在地氛圍便撲面而來,擺滿各種新鮮蔬果和海鮮的攤位讓人目不暇給。攤販們熱情地招呼著客人,彼此之間的互動也充滿人情味。與攤販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們對食材品質的堅持,許多商品都是當天從農場或漁港直接運來,確保了新鮮度。這種對品質的重視,讓我感受到當地居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理解了為什麼這裡的市場能夠長期吸引顧客光顧。
此外,這次訪問讓我發現到菜市場不僅僅是購物的場所,更是一個社區交流的重要平台。居民們在這裡交換資訊、分享生活點滴,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成了連結社群的核心。我覺得這樣的傳統市集文化非常珍貴,值得被保留和傳承。這次訪問讓我更加珍惜傳統市場的獨特價值,也促使我反思日常消費習慣,開始考慮多支持本地生產的食材。

陳怡茹:
這次去菜市場的經歷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發,尤其是對碳足跡的思考。市場的熱鬧氛圍和豐富的商品讓我深刻感受到當地的生活活力。各種新鮮的蔬果和海鮮擺滿了攤位,這種豐富的選擇來自於本地生產,這一點讓我對市場的運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與攤販們的交流中,我得知許多食材都是當地種植或捕撈的,這樣的本地供應鏈大大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攤販們對產品來源的詳細介紹,不僅讓我對食材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意識到選擇本地產品對環境的益處。

市場中的人際互動也非常值得一提。這裡的交流不僅限於買賣,大家分享了如何減少浪費和支持本地產品銷售的建議,這些對我而言是寶貴的啟示。

這次訪問讓我了解到,菜市場不僅僅是新鮮食材的來源,而選擇本地產品,能有效減少碳足跡。

蔡依芸:
這次到菜市場的訪問讓我對碳足跡有了新的認識。市場裡各式各樣的新鮮食材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真實和活力。與攤販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很多食材都來自於當地生產,這樣的本地供應鏈不僅保證了新鮮度,還顯著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

市場中的許多攤販分享了如何減少包裝廢料和選擇低碳的運輸方式。這種環保意識的普及讓我意識到,選擇本地食材不僅有助於支持地方經濟,還能有效減少碳足跡。

葉晨晞2024/9/24 下午 09:19:59
5作者 葉晨晞、劉晨語、陳怡茹、蔡依芸
標題 113.08.27-花蓮縣環保局-心得
內容
葉晨晞:
參訪花蓮縣環保局後,我對環境保護的努力有了更深的認識。當天的活動安排非常豐富,不僅有很多志工陪伴講解和現場操作,還有一場關於環保主題的小短片放映。裡面很多是花蓮在地的景象跟問題,將利用實際拍攝的花蓮實景,搭配天氣特效,營造出未來由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變化,透過360度的全景觀賞,讓我好像置身其中,也更加理解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看完電影後,我深感每個人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付出更多努力,從小事做起,減少對環境的負擔。花蓮縣環保局在廢棄物管理、資源回收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們積極推動的環境教育,讓我對環境保護有了全新的理解與啟發。這次參訪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加深了我對環保的關注。今後,將更加積極地參與環保行動,為我們的地球貢獻一份力量。

劉晨語:
最近我有機會參觀花蓮環保局,這次經歷讓我對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理解。一進到環保局,我感受到那裡的專業和責任感。工作人員親切地介紹了他們的工作內容,從廢棄物處理到空氣質量監測,學到了以前未曾注意的新知。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推動資源回收方面的努力。不僅有專門的設備和設施來處理回收物,他們還積極與社區合作,教育民眾如何更好地分類垃圾。這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點改變,來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力。

這次參觀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環保的態度,並激勵我在生活中實踐更多的環保行動。我相信,當更多人像環保局一樣關注這些細節時,我們的環境將會變得更好。而且每個小遊戲都很有趣,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向民眾教育宣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很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陳怡茹:
這次參觀花蓮環保局,讓我對環境議題有了全新的認識。進入環保局後,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牆上展示的各類環境數據和圖表。這些數據讓我意識到,環境保護不僅僅是理念上的推動,更是實實在在的科學監測和管理。

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環保局在垃圾處理和水資源保護方面的具體措施。我了解到他們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廢棄物處理工作,並通過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確保處理過程符合環保標準。這種專業和嚴謹的態度讓我非常敬佩。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環保局還主動推動了很多社區教育活動。他們經常舉辦講座和工作坊,鼓勵民眾參與環保行動,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這種社會參與的方式,讓我看到了環保局與社會各界之間的緊密聯繫。

這次參觀讓我認識到環保局的工作遠比我想像中複雜且重要。這次經歷提醒我,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每個人的義務。未來,我會更加積極參與各種環保行動,為保護地球盡自己的一份力。

葉晨晞2024/9/24 下午 09:13:00
4作者 葉晨晞、劉晨語、陳怡茹、蔡依芸
標題 113.08.14去統冠和7-11尋找碳足跡的心得
內容
蔡依芸:
這次去統冠和7-11讓我有不一樣的感覺,一般我都只會去看產品的熱量和成分,但這次我會去看產品是從哪裡來的,而且產品的包裝上都有寫。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的產品都不是來自台灣的,有很多都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產品,而且產品的包裝上有許多環保標章,卻沒有碳足跡標章(可能是沒看到)。

劉晨語:
這次去 7-11 和統冠探索碳足跡的經歷,讓我對日常生活中的環保議題有了更深的感觸。平時走進便利商店,我很少會留意到它們背後的環保努力,但這次的參觀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一面。從選用容易分解的包裝材料,到冷藏設備的節能改造,甚至連店內的照明系統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其實每個廠商都為減少碳排放方面努力。
7-11 和統冠不僅僅是個賣東西的地方,它也是一個倡導環保生活的社區夥伴。他們推廣的減塑活動,比如買咖啡大家現在都會記得自備杯子,不提供購物袋熙希望用富費方式來減少塑膠袋的製造,都讓我感受到企業在影響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這次的參觀讓我反思,作為消費者,我們在購物的時候,也可以做出更環保的選擇。或許只是少用一個塑膠袋,或者選擇那些標有環保標誌的商品,像老師就算是去早餐店買早餐,也都帶著自己的餐盒,平常更是隨身都帶著餐具、保溫瓶跟袋子,老師也分享她的朋友們後車箱一打開是一大箱的各式各樣的鍋碗,都是準備在萬面買一家人午餐晚餐的容器,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實際上都能累積成為對地球的巨大貢獻。我深深體會到,環保不只是企業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實踐的日常選擇。

葉晨晞2024/9/24 下午 09:04:49
3作者 葉晨晞、劉晨語、陳怡茹、蔡依芸
標題 113.09.09-入班宣導-心得
內容
葉晨晞:
在準備宣導活動時,我既期待又有些緊張,希望能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大家理解碳足跡對環境的影響。準備過程中,我發現大家對碳足跡的理解可能還不夠全面,所以打算用一些實例來說明它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並提供簡單的減碳建議。

陳怡茹:
在宣導過程中,我發現同學的即時的反饋讓我能夠調整我的講解方式,讓內容更加容易被理解,看到大家對碳足跡的興趣和關注,讓我感到做這個小論文非常值得。大家積極參與和討論證明了這個主題的價值和重要性。

蔡依芸:
通過準備和宣導,我對碳足跡的理解更加深入。學會了如何更清晰地解釋這些概念,也掌握了一些實用的減碳方法。在宣導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挑戰,讓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比如如何更有效地引導討論,如何使宣導內容更加生動和具體。

劉晨語:
這次宣導經驗讓我更加堅信,推廣環保知識和行為改變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能有更多機會進行類似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到減少碳足跡的行動中。希望大家能夠將今天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共同為減少碳足跡和保護環境貢獻一份心力。

葉晨晞2024/9/24 下午 08:53:27
2作者 劉晨語、蔡依芸、陳怡茹、葉晨晞
標題 113.08.21.訪問校長-心得
內容
蔡依芸:
最近,我有機會深入訪問校長,這次對話讓我對學校在環保方面的努力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少碳足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校長介紹了學校在降低碳足跡方面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包括推行節能改造、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校長提到學校不僅在建築設施上進行了升級改造,還積極鼓勵師生參與環保活動,比如垃圾分類、節水節電等。這些措施不僅降低了學校的碳排放,還有效提高了全體師生的環保意識。

在訪問中,校長強調了個人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並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採取簡單而有效的減碳措施。她提到即使是微小的行為變化,如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選擇公共交通、以及支持本地產品,都能對減少碳足跡產生積極影響。

這次訪問讓我深刻體會到,減少碳足跡不僅僅是一項政策措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永續不使用一次性消費品,一點小小的改變就能累積。我決心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加關注環保,並希望能夠與學校一起,共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陳怡茹:
在這次與校長的討論中,我們直面了學校在減少碳足跡上的實際挑戰。校長表示,由於資金和資源有限,許多計劃的落實並不容易。她提到儘管學校已經開始進行一些節能措施,例如逐步更換老舊設備,但推動這些變革的過程相當緩慢。此外學校也在努力推廣環保意識,雖然沒有專門的環保課程,但老師們會在日常教學中提醒學生注意節約能源和減少浪費。

校長還談到,學校正在考慮引入一些新的措施來進一步減少碳排放,但這些計畫目前仍在討論階段,主要是因為涉及較高的成本。她也提到鼓勵學生和教職員工共乘、減少校內紙張使用量等現有措施,儘管這些努力看似微不足道,但她相信持續下去會對碳排放有積極的影響。

校長還分享了她個人在生活中如何努力實踐低碳理念,她坦言這並不容易的,但她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開始改變生活習慣,這樣才能對抗氣候變遷。

這次對話讓我們認識到,學校在減少碳足跡的路上面臨許多現實困難,但每一點努力都值得被重視。我們也因此更加明白,作為學生,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積極的改變,為環保出一份力。

葉晨晞:
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有機會向校長請教了許多有關碳足跡的問題。首先,我們詢問了校長對於學校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看法和策略。校長提到,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有責任教孩子們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她強調學校目前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降低碳足跡,例如推動節能改造、減少紙張使用。此外校長還提到,學校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進一步加強這些措施,例如安裝更多的太陽能板、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以及引入綠色建築設計的理念。

校長也指出,除了學校的硬體設施外,教育工作同樣重要。她認為,要真正減少碳足跡,學生需要從小就建立環保意識。通過各類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的觀念。

最後,我們也問到了校長個人對於碳足跡的看法。她分享了她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碳排放的小故事,從簡單的行動如隨手關燈、減少塑料使用,到積極參與社區的環保活動。她希望通過個人的行動,來影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地球的行列中來。

這次與校長的討論讓我們對碳足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日常的點滴行動來對抗氣候變遷。校長的話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的決心,也激勵我們在未來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劉晨語:
校長特別強調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成為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

劉晨語2024/9/24 下午 08:47:41
1作者 葉晨晞
標題 1.臭氧層破洞 2.溫室效應 3.全球暖化 4.碳足跡 5.碳手印 6.淨零排放
內容
臭氧層破洞:地球大氣上空平流的臭氧以每十年4%的速度遞減,臭氧層破洞會造成白內障等疾病增加還會造成海洋浮游生物的滅絕。
溫室效應: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吸收太陽熱能的全過程。
全球暖化: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全球暖化會造成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影響。
碳足跡:碳足跡指的是由個人、事件、機構、服務、地點或產品產生的溫室氣體 排放總量,以二氧化碳當量 表示。溫室氣體包括含碳氣體如二氧化碳和甲烷,會經由燃燒化石燃料、土地清理以及生產及耗用食品、製成品、材料、木材、道路、建築物、運輸和其他服務而排放。
碳手印:代表更積極的減碳行為,算法是將「原先的碳足跡基準值」扣掉「永續生活碳足跡數值」,算出的數字越大,對地球的負荷越低。
淨零排放:盡力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零,且其餘排放量能夠讓大氣、海洋和森林重新吸收。」 若在2050 年前達成淨零,全球升溫幅度就不會超過1.5°C,否則氣候變遷的危害將使地球多個地區不適合生存。

葉晨晞2024/8/13 下午 02:24:44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轉型新經濟
作者 比爾.蓋茲、張靖之, 林步昇
出版社 天下雜誌
簡介(摘要)
全新修訂給政府、企業、個人的淨零轉型全方位指南
比爾 · 蓋茲親筆揭露改變未來的新思考、新科技與新經濟
「我寫這本書不只是因為看到氣候變遷的問題,還因為我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機會。」
導讀
一本書揭示不同產業的淨零排放商機,看清未來ESG投資機會。如果淨碳排不歸零,你我擁有的一切可能隨時歸零!
我們必須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碳排放,未來10年,沒有比投身這個遠大目標更重要的事了。
比爾.蓋茲花了十多年潛心研究氣候變遷的原因與效應,在物理、化學、生物、工程、政治、金融等各領域專家的協助下,努力尋找阻止地球失速滑向環境災難的方法。在這本書中,他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別無選擇,一定要努力減到淨零排放,也詳細說明要達到這個重大目標,哪些是我們非做不可的事。
書中清晰描述了人類所面臨的艱巨挑戰,清楚指出在哪些方面目前科技已有零碳方案、哪些領域的現有科技該如何發揮更大效益,還有哪裡需要創新的技術突破,又是哪些人在從事這些重要研究。
劉晨語2024/9/24 下午 09:35:05
9書名 氣候賭局
作者 威廉・諾德豪斯
出版社 寶鼎
簡介(摘要)
探討〈氣候經濟學〉最面的相關書籍,也可說是威廉•諾德豪斯
導讀
很多人類與自然系統沒有人管理,或是沒有人管理,非常容易受到未來氣候的危害。雖然有些部門或國家氣候變化中得到好處,有些地區卻因為緊密結合對氣候敏感的物理系統,可能受到重大破壞,潛在的破壞最可能集中在低所得和熱帶地區,如非洲、美洲、印度次大陸。容易受害的系統包括靠天吃飯的【雨養農業】、季節性積雪、海岸社區、徑流量和自然生態系統,這些地區可能造成嚴重衝擊。
葉晨晞2024/8/20 下午 03:03:50
8書名 抗暖化, 我也可以
作者 張瑞剛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讓讀者逐步瞭解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嚴重性,並引導讀者進而深思人類對環境的義務。
導讀
本書由環保署長沈世宏專文推薦高雄市每天將近有上百萬輛機車在街頭奔馳,排碳量非常驚人。以每輛機車每日行駛約20公里計算,月排碳量就超過160公斤。若少一輛機車上路,就等於每年為地球多種了20棵樹。 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世界第22名,每人年平均排放11.26公噸。 對地球而言,「關鍵的2℃」足以產生深遠的影響。地球平均溫度上升2℃,海平面上升50公分。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濃度急遽增加,產生愈來愈嚴重的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及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現象。很明顯的,全球氣候及生態異常現象與過量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有關。為了我們自己與後代子孫的永續發展與生存,讓我們從追求物質享受的生活方式,回歸到關懷環境、簡樸的生活態度,就可以落實減量行動,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及舉一反三,各章節都會先給予最簡要的「基本理論」,以發生於國內外的事件為「基本理論」之「實例解說」;再以「知識連結」補助「基本理論」不足之處,並以「活學活用」來提醒讀者如何「節能減碳」及「永續發展」;最後以漫畫及實例來加深讀者的印象。
葉晨晞2024/8/20 下午 02:58:02
7書名 好懂易讀淨零轉型第一本書
作者 藤本峰雄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
簡介(摘要)
一次看懂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碳交易、SDGs、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
導讀
面對氣候變遷,一定要知道的新常識,
地球課題、未來能源、SDGs、氣候變遷及脫碳綠能等
鑑於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和國家安全的威脅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急迫,全球超過130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台灣為呼應此一全球趨勢,於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排放為台灣的目標」!
與此同時,各大型企業幾乎也都以脫碳化作為企業的願景。但是,為了實現脫碳化而採取的行動,難道只是國家及大型企業的責任嗎?
本書第一章介紹大面向的氣候變遷議題,包含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各協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氣候財務揭露(TCFD)等國際倡議。第二章介紹各國政府、產業(包含金融、製造、建築、運輸等等)與民間社會的淨零動態。第三章介紹如何了解自身的能源使用狀況與進行節能。第四章介紹包含化石燃料、再生能源與核能的各種電力供應與使用端的脫碳化,其中也稍微介紹了日本電業自由化所帶來的改變。第五章介紹氫能、氨氣、生質能等低碳燃料的運用現況。第六章介紹能源系統如何朝淨零方向改革,如數位化與分散化等趨勢。第七章則是介紹除了上述的減碳方法之外,還可以進行的碳交易、碳捕捉制度。
事實上,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無論生產哪一種產品,或是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了解企業活動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出量,並提出減少排放量的方法都是相當重要且必須的。甚至可以說,脫碳化措施會左右企業價值的時代已經來臨。當企業缺乏脫碳作為與措施,投資者將會對該企業缺乏興趣,並進行撤資。
另外,現在也已經是消費者能自行做出聰明選擇的時代了。有些人在採購衣物時,會選擇對環境友善的品牌商家;購買汽車時,會選擇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的車款。人人認真思考脫碳社會,並且採取行動,儼然已經是對未來負責的全體人類的共同課題。
本書作者群是活躍於第一線的講師,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脫碳社會的背景及理念,在說明企業作法的同時,也試著解釋消費者對環境應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葉晨晞2024/8/8 下午 02:16:20
6書名 淨零排放
作者 毛治國,江宜樺,吳珮瑛,杜紫軍,馬英九,陳中舜 ,梁啟源 ,童慶斌,塗千慧,葉宗洸,魏國彥
出版社 聯經
簡介(摘要)
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導讀
「淨零排放」成為環境生態的首要議題,台灣該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能源政策,是這個時代最迫切的問題。

  「2050淨零排放」如何達成?它對經濟貿易的衝擊有多大?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之後,各國紛紛承諾要在2050年之前讓二氧化碳的排放歸 零,也將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措施」。台灣的經濟高度依賴貿易出口,我們如何因應「淨零排放」的嚴格要求,維持國家競爭優勢?
  
  「2025非核家園」能否達成?它是否會造成缺電、限電的問題?
  政府喊出「2025非核家園」的口號,希望在2025年之前達成「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能源轉型目標。但是現在距離2025只剩三年,天然氣及再生能源都嚴重落後,只能靠燃煤及核能補足缺口。當核電廠全部退場之後,台灣如何避免缺電及限電?
  
  「淨零排放路徑圖」跟「能源轉型政策」是不是存在根本的矛盾?
  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原本保留30%的燃煤發電,但是爲了呼應「淨零排放」的世界潮流,決定進一步減少燃煤發電,並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到70%。這個「淨零排放路徑圖」只有目標,卻完全沒有具體做法,幾乎就像天方夜譚。它會不會進一步打亂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能源轉型計劃?

  當全世界都恢復核電時,台灣有沒有可能發展最新的微小型反應器?
  「淨零排放」與「俄烏戰爭」凸顯出能源問題的嚴重性,使世界各國紛紛恢復使用核電,連一向反核的日本與德國也不例外,反而台灣逆向而行,成爲全世界唯一反對核能發電的國家。如果我們堅持所有核能電廠停役,是否可以考慮發展近年來先進國家倡議的「微小型反應器」,以解決產業缺電的問題?
葉晨晞2024/8/8 下午 02:08:56
5書名 SDGs系列講堂 綠色經濟學 碳中和:從減碳技術創新到產業與能源轉型,掌握零碳趨勢下的新商機
作者 前田雄大、童小芳
出版社 台灣東販
簡介(摘要)
去碳永續不只是氣候變遷的對策,
更是推動世界經濟的轉捩點!
究竟碳中和是什麼?該如何具體實踐?
減碳浪潮在為經濟、社會帶來挑戰的同時,
背後又隱藏了哪些全新的商機與創新機會呢?
導讀
  為了阻止全球規模的氣候變遷,各國無不陸續相繼宣布碳中和目標,「碳中和」這個關鍵詞因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碳中和是指透過節能減排、能源替代、產業調整等方式,讓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實現正負相抵,最終達到「零排放」。
  carbon neutral直譯即為「碳中和」。在全球性氣候變遷中,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增加已然成為一大問題,而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石油與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CO2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所以全世界都將CO2的排放視為一大問題。
  在現代社會中,所到之處都不斷往大氣中排放CO2。不光是工業或能源領域,駕駛使用汽油的汽車或人類的呼吸也會排放CO2。不過有些存在是可以減少CO2的。例如植物會透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CO2轉換成氧氣,以此減少大氣中的CO2。
劉晨語2024/8/7 下午 02:20:55
4書名 台灣‧綠築跡
作者 楊天豪
出版社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21個隱於台灣的綠色建築,
無論是圖書館、咖啡廳,
抑或是小學生追趕跑跳碰的國小校園,
都是台灣友善地球的最佳永續建築。
走遍亞歐19國,尋訪50座城市後,
天豪繼續開啟他的綠色流浪,
此次他以一週一鄉鎮,一步一腳印,
走訪台灣二十幾處知名綠建築與永續設計,
以最專業的角度及最感性的文筆,
帶領讀者感受絕妙的永續設計,
以及絕美的綠建築。
導讀
嘉義有一處與「風」對話的圖書館,號稱是全台灣最省電的圖書館,這麼充滿「玄機」的地方,位在嘉義縣溪口鄉的「溪口文化生活館」。%20從雲林縣斗南車站出發,一路沿著產業道路南行,兩邊盡是剛收割完,正在休養生息,準備新一期稻作耕種的土地,一望無際。偶爾,成排檳榔樹,界定著不同農家的稻田,倏忽即逝。幾次順著道路左彎右拐,過河前行,跨越了雲林與嘉義的邊界,來到了外表並不搶眼的溪口鄉。沒想到,繼續深入城鎮中心,此行造訪的重點逐漸從樹蔭間映入眼簾,溪口文化生活館到了。%20圖書館建築物的造型,既像是一本打開的書,也像是高舉歡迎的雙臂。總之,人們會很自然地被吸引,邁開步伐前進。
葉晨晞2024/8/7 下午 02:18:40
3書名 《經理人月刊》第222期/啟動減碳
作者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出版社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主講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長期來都被視為對地球升溫敲響警鐘的關鍵里程碑。這部影片於2006年上映,當時引發了諸多爭論:有人被引燃了急迫感和危機意識,有人視之為陰謀論或騙局,有人認為是開發國家對落後或發展中國家的「霸凌」,有人對於科技終將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寄與厚望。
導讀
時至今日,隨著各國政府日漸取得共識,甚至立法規範且明確時程,2030或2050已經成為緩解氣候風險的關鍵時點,有國家或企業追求再把時程提前,對於目標是減少碳排多少百分比、淨零碳排、淨零排放、碳中和,只不過,我們都知道,在生產製造消費的過程中,不是什麼都能全部減掉的,所以減不掉的,就拿別的來補(碳稅),或是去別的地方買(碳權)。
如果換個想法,不是把污染源減到不能再減,或是挖東牆補西牆,而是徹底消除某些事物呢?對於許多產業來說,這或許更涉及了商業模式的轉型。
陳怡茹2024/8/7 下午 02:14:19
2書名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作者 湯馬斯.佛里曼
出版社 天下文化
簡介(摘要)
探討全球暖化、能源耗竭、人口爆炸威脅下的新經濟革命巨作!
我們正處於一個歷史轉捩點上。
該如何改寫全球命運,留給後代更有希望的未來?
導讀
生態系統決定了我們的氣候,最終影響了我們的天氣。當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稍微失衡時,神奇的「大地之母」會展現吸收、緩衝與緩解的力量,減少對地球整體造成的衝擊。確實,大自然有著包容人類過度行為的驚人能力,但是這份能力並非沒有極限。
葉晨晞2024/8/7 下午 02:09:02
1書名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柯林.貝文
出版社 野人
簡介(摘要)
本書是柯林.貝文為期一年的「零碳生活實驗」精采全紀錄!瘋狂的柯林打算在物質消費最鼎盛的紐約市中心,過上整整一年「絕對不傷害地球」的生活。不只如此,他還拉上千金出身的老婆、包著尿布的一歲女兒,還有搞不清楚狀況的狗,共同實踐這項實驗。
導讀
作者發現自己關心環境、關心未來,但總是在指責別人,他希望改變世界,但沒有想到改變自己,他花了太多力氣鄙視別人做的不夠多,卻允許自己得過且過;抱怨連連卻繼續過每天的生活。
葉晨晞2024/8/7 下午 01:55:26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我們國家在2050年的行動目標是「淨零排放」,聽起來好像是大人或企業的事,身為小學生的我們,如果能從小從日常生活做起,減少碳足跡不僅僅是一項政策措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不使用一次性消費品、不浪費食物、節約能源,一點小小的改變就能累積。
做小論文的期間我們也訪問了校長,她除了分享了她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碳排放的小故事,從簡單的行動如隨手關燈、減少塑膠袋的使用,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選擇公共交通、以及支持本地產品等,也跟我們說明了學校學校在降低碳足跡方面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包括裝置太陽能發電、垃圾分類、節水節電等。
我們也看到老師們其實都常常自己帶著水壺餐具,就算是買早餐也是帶著自己的餐盒,去超市買東西都會帶著環保袋,老師說減碳其實就是一種永續生活的概念,接下來我們會持續減碳的宣導與實踐。
陳心梅2024/9/26 下午 08: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