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韌性林榮社區現況探究

專題名稱建構韌性林榮社區現況探究

專題描述一、研究動機
近年來全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世界各地天災頻傳,再加上人為不慎所引起的火災、爆炸、車禍、傳染病等災害,皆造成民眾生命財產重大的損失。為符應國內外推動防災教育趨勢與花蓮縣推動防災教育願景:「健全花蓮縣民災害風險管理意識,融入品格素養與在地文化內涵,進而提升防災素養及災害應變能力,以營造安全、永續、秀麗、友善、創新與幸福的韌性防災都會與家園,並強化社區整體的抗災能力」。並有鑑於花蓮縣近年發生0206強震、0918強震、0403強震與0423強震,以及圓規颱風、璨樹颱風與凱米颱風等過境影響,都造成花蓮縣嚴重之災損,甚至發生人員的傷亡。而花蓮縣鳳林鎮於103年獲得國際慢城認證,且長者居多,在目前氣候變遷中,氣候危機、環境惡化、極端事件與巨災常態化,已成為國際的趨勢;爰此,在慢城的社區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衝擊,以花蓮縣鳳林鎮林榮里社區為例,如何建構與推動韌性社區,進而提升慢城社區的抗災能力。

二、理念與目標
本研究的探究主題為防災教育之一環,且防災教育為跨學習領域與議題教育之議題,以及推動防災教育需落實在生活教育之中,其推動歷程更需符應「減災、整備、應變、復原與重建」之災害風險管理原則。因此,本研究以「災害風險管理原則」為探究理念,並以下述四點為探究目標,進而分析林榮社區建構韌性社區現況:
1.林榮里的在地災害潛勢有哪些?
2.林榮社區面對環境衝擊(包括災害)的承受能力?
3.林榮社區在面對衝擊後的復原情形?
4.林榮社區面對衝擊的緊急應變能力為何?

三、研究方法
我們為瞭解林榮社區建構韌性社區的現況,因此本次研究以現況探訪為主,即藉由訪問里長、在地協會理事長與社區長輩,以及踏查林榮里環境現況與查詢相關此探究主題的文獻資料等做為本次研究方式,進而瞭解林榮社區發現韌性社區的現況與過程。即藉由環境踏查或相關文獻資料查詢,以瞭解林榮里在地災害潛勢,並以訪談瞭解社區發展現況,做為本研究方式,進而以三角檢證方式探究與分析前述研究目標。

四、預期效益
藉由本次研究,期盼達到以下預期效益:
1.培養研究成員,懂得討論研究動機、研究目標與研究方法,進而藉由所蒐集之不同面向的資料,以三角檢證來統整與歸納研究結果與建議事項等研究歷程。
2.以實作的方式,引導研究成員瞭解建構韌性社區的推動歷程與核心價值。
3.符應國內推動防災教育趨勢,藉由里校合作推動防災教育,並融入在地文化內涵,為建構韌性社區之核心價值之一。

隊伍名稱林榮挑戰者

指導老師林陽 許傳方

參賽學生邱昱勳 葉曉妘 林侑呈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5作者 研究人員:賴深江
來源 主要國際組織推行韌性都市建構方法之比較研究
描述 一、研究動機
聯合國首次將「韌性都市」納入正式政策文書內,應是聯合國於2015年公布「2030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下所制定「永續發展目標」1(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2016-2030 年)之內。永續發展目標計 計有17個,其中「韌性城市」列入永續發展目標之目標11:「建設具有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的城市與人類聚落」(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11:Make cities and human settlements inclusive, safe,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在聯合國先頭引領之下,相關之國際組織大力推動都市韌性(或韌性都市)之建構,並且已呈現若干案例可供參考。惟相關之國際組織對都市韌性(或韌性都市)之著重重點與建構方法各有不同,本研究擬探討在國際組織建構韌性都市之上位架構下,建築法令或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在韌性都市建構上可擔任之功能角色,及其作法與其配套之規劃工具等,以供我國都市計畫或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納入韌性都市內容時之參考。
二、理念與目標
(一)理念
目前國際間對於都市韌性或韌性都市之推動大略可分為歐美以「氣候(變遷)韌性」為主軸,亞洲(以日本為主)則是「災害韌性」為主軸,雖各國際組織國對韌性都市建構方式多樣,惟各國際組織之推動目的不同,故所提出韌性規劃之推動作為亦有不同。附帶說明,本研究使用「韌性都市『建構』」之用語,係為避免「韌性『都市規劃』」之歧義,亦為考量不同國際組織對韌性都市之處理範疇可能不僅限於空間規劃,而可能有更廣泛之上位架構加以指導之情形。
(二)目標
一、蒐集主要國際組織所採用韌性都市之參考政策文件,並分析於韌性都市推動方式。
二、研析在主要國際組織建構韌性都市政策之架構下,其作法與其配套之規劃工具等。並考量韌性之範疇、採取投入資源援助方式、對應之災害種類或因應之風險等加以比較分析。
三、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本研究蒐集推行韌性都市之主要國際組織所採用之韌性都市參考政策文件,並加以分
析。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主要國際組織之韌性都市作為與工具,加以比較分析。
四、預期效益
1.針對以土地使用及建管策略推動韌性都市之案例都市為對象,進行細緻之研究。
2.探討以投入低行政成本之方式推動韌性都市之作法。
3.可自與都市計畫較為相關之聯合國人類居住署之政策脈絡為基礎,後續進行相關研究。
4.可透過實際都市案例進行實證研究,探討符合臺灣需求之項目,以期符合在地化之需求。
5.可由各地文化在面對災害與復原的文化層面,討論韌性都市的意涵。
許傳方2024/9/4 下午 10:35:01
4作者 黃松林副教授、郭銀漢助理教授、社會工作督導楊秋燕、汪中華
來源 社區復原韌性與社會工作災害重建的關係
描述 一、研究動機
近年來,災害的發生愈來愈是不可預期,而任何大小災害發生,首先衝擊的第一線是社區,而社區民眾能否在平時有適當的萬全的準備,事後能有災害的動員與復原韌性與強度,是使社區人民生命財產在傷害中減到最少的最重要關鍵。事實上災害重建要面對的是「地方或社區」現象。如果社區是災害的直接與最初衝擊的前線,那麼它的復原韌性也是拯救多數人們生命的關鍵。本文有以下二個目的:一為了解在此一多變化與多災難的時刻,社區復原韌性(community resilience)為何?如何在災害前後運作?一為探討台灣社區發展協會的復原韌性何在?有什麼人力資源?社會工作者可以如何做?本文訪問兩社區,提出相關觀點,結論中提出社會工作者如何以此為重點來進行社區災害的預防與重建。(引述原文摘要)
二、理念與目標
社區可能另有其他民間團體或商業組織可以進行 自救,雖不無道理,但也是在倉促中組織而成,難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守望相助 隊之事前組織的準備、事中依序的投入、事後規劃的重建與復原能力所能比 擬。本研究綜合社區發展工作的服務結果,社區發展協會之救災重建的能量, 是出自社區本土就近形成自助人助的動員力(黃源協、蕭文高,2010)。如不 能動員社區發展協會,特別是守望相助組織,社區復原韌性之發生,將有極大 的障礙與困難,即或發生也將很快出現並消失。本研究之探討有以下二個目的:
1.了解在此一多變化與多災難的時刻,社區復原韌性的意義為何?又此種韌性如何在災害前後來運作?
2.探討台灣社區發展協會的復原韌性何在?有什麼人力資源?實務工作者可以如何發展社區復原韌性?
三、研究方法
1.資料收集方法
2.資料收集經過與分析
四、預期效益
1.瞭解社區中守望相助隊更是社區復原韌性的人力資源
2.瞭解台灣社區災害實務工作的實踐
(1)初期設立守望相助隊的因素
(2)災害發生的社區組織與動員
(3)守望相助成員是救災的基本成員
(4)社區守望隊如何在災害中運作
(5)社區自助便可獲得人助
(6)守望相助隊如何輪值運作
(7)警示系統與社區第一線救災是社區守望相助隊最重要的工作
(8)除了災害社區安全仍是極重要的工作
伍、討論與反思
1.社區發生災難之前:在台灣,組織社區守望相助隊,申請相關設施與設備,教育社區民眾, 建立各種害警示系統,選擇災民集中高處,進行預防演練。
2.社區發生災難之後:在社區發生災難之後,除了生命安全維護,包括生命救援、臨時安置、危機處理及需求評估等工作外,更需重視促進社區各組織間的平衡和諧;再行建構整合已存在的現有資源;另外要使社區重建服務方案之需求評估能與社區目標、未來之方向及社區最大利益連結。在台灣,執行演練的操作,提供真正救助,依不同的災害提供最立即的服務。
許傳方2024/9/4 下午 10:19:05
3作者 林煥笙、余孟哲、劉康慧
來源 災害防救與社區韌性發展:以屏東大後部落為例
描述 一、研究動機
臺灣正朝向全面精緻化的災難治理努力,但是從近幾次回應災害的行動中,卻 顯示各級政府與社區間鬆散的連結,導致各方資源與行動過度發散,暴露出我國治 理機制存在結構性脆弱的問題(李鴻源、馬士元,2014)。事實上這個徵兆早在 2009 年「莫拉克」(Morakot)風災時就已存在,雖然政府痛定思痛,將災難治理深入到地方層級;非營利組織也極力架設志願服務的社會安全網,建立與災區的長 期關係,但是社區自主防災的成效,仍呈現很大的差異。有些社區-特別是原住民 部落-是以遷居形式逃離災害威脅,但代價是必須在新的土地上重構集體意識,過 程中免不了出現水土不服與挫敗。另外則有少數是克服重重難關,堅持自主防災, 成功守住祖靈俯視下的部落。例如屏東縣來義鄉大後社區的轉型,便是格外引人注 目的案例:它成功在紅十字會的協助下,從逢雨必汛的原住民部落轉型為自主防災 社區,並在這個基礎上向前推動社區發展,集體營造出族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這個相對少見的發展路徑,提供個案研究的絕佳契機。爰此,本文檢視這段從 「他助」轉換為「自助」的過程,探究何以紅十字會的外部領導能造就大後的轉 型,並在文末帶著研究發現回到災難治理的理論中對話,說明民間協力網絡如何在 防災事務中發揮功能。
二、理念與目標
非營利組織陪伴基層社區的協力角色,足以影響社區應對災害與重建家園的成敗,更是復甦生命品質、存續原鄉文化的關鍵(Eikenberry, Arroyave & Cooper, 2007: 160-161; Hsieh, Lin & Chen, 2018; Kapucu, Yuldashev & Feldheim, 2011; Simo & Bies, 2006; Walters & Kettl, 2005)。其機動性及志願特質,往往能搶先政府回應地方需求,與居民結為協力夥伴,落實社區自主防災的目標,保障生活的基本品質,2 堪稱災害協力治理的關鍵促動者,是政府失靈下的替代治理途徑(Kapucu, 2007)。
除了有力的夥伴,社區自主防災還需要民眾建立調適的韌性。因此學術社群與實務領域開始思考;因此探究「如何連結「調適治理」(adaptive governance),「多中心」(polycentric)模式、「協力網絡」(collaborative networks),以及「創新」(innovation)等原則來提升災害防救能力的在地化」為本研究之目的。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作為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的蒐集來源有二:
1.透過各類研究文獻、報紙,以及電子資源等,瞭解大後部落在原民文化與環境融合及社區防災等方面的資訊。
2.由負責參與社區自主防災訓練的非營利組織提供相關資料,像是自主防災社區計畫執行成果報告,以及作者與紅十字會專員持續聯繫所取得的訊息。在深度訪談部分,本文共進行四次訪談:訪談對象之遴選,初始先由作者與負責大後社區自主防災計畫的紅十字會楊專員接觸,A1 作為該防災計畫最關鍵的人物(包含與後續 地方政府人員及社區成員訪談中得知及確認),最瞭解大後社區之生態與防災業務 執行過程中面臨困境的人物。A1 是職業軍人退休,官拜上校,曾經擔任中部地區 陸軍軍團的副參謀長,當 2009 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時,曾指揮管轄內官士兵協 助救災,因而對於救災防災不算陌生,在褪下軍服後,成為大後社區自主防災計畫的關鍵執行者。除了訪談 A1 之外,由於大後社區位居深山,藉 A1 引介與陪同, 才得以接觸社區成員。例如村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及其他部落族人,都是計 劃內十分重要的人物。儘管在原住民受訪族群中並未訪談到部落頭目,但報章雜誌 曾經刊載過的地方耆老與資深社區成員,亦經由 A1 的介紹而成為受訪對象。
四、預期效益
1.瞭解調適治理中的外部領導與權力調節
(1)非營利組織領導
(2)以共享權力為基礎的調適治理
2. 瞭解韌性建立下調適治理模式的協力網絡
(1) 多中心和多層次制度
(2) 自我組織/網絡
(3) 參與和協力
(4) 學習與創新
3.社區導入外部網絡的防災成功要件
4.社區自主防災的意涵:從他助到自助
許傳方2024/9/4 下午 10:06:44
2作者 林晏妃、邱建國博士、蔡孟涵博士
來源 以城市韌性反思韌性社區推動工作研究
描述 一、研究動機
台灣常受到颱風和地震等災害來襲,當複合型災害侵襲,政府救災資源無法立即搶救,唯有倚靠居民自救互救,才能有效減水生命財產損失。而從早期的社區防災工作,到近期的韌性社區推動,執行多年後的現在,是否已完成達到多少?除了韌性社區外,是否也邁向了韌性城市?
二、理念與目標
韌性社區從防災社區延伸而來,包含防災社區整體推動兩部分,軟體部分:提升社區防災意識、建立社區防災資料庫、防災組織、防災地圖、進行防救災技能訓練及防災演練;硬體則為確立防災設備器材、避難指示標誌、避難路線、規劃臨時避難空間、避難處所、防災工程。由政府單位,加入學校等NGO協力團隊,結合社區力量,培訓防災士,並著重企業防災,強化防救災能量。
三、研究方法
1.以問卷回收結果進行分析
2.從分析分數較低的項目與里長、里幹事與區公所視導進行訪談
四、預期效益
1.藉由問卷分析結果進而思考韌性社區需要補強之處,討論因應對策建議。
2.規劃推動韌性社區策略:
(1)建立Email電子信箱等聯絡方式
(2)加入鄰近學校及大樓管委會力量
(3)定期召開防救災活動及相關會議,從自評表檢討修正補強防災能量。
(4)配合社區防災組織編組,規劃社區防災財務應應預算。
(5)藉由防災演練活動與店家簽訂MOU,配合政府既定工程施作防災工程。
許傳方2024/9/4 下午 09:54:39
1作者 黃松林、翁樹澍、汪中華
來源 社區復原韌性是社會工作災害重建的關鍵
描述 一、研究動機
當前地球氣候的變遷與人類人為的為害,已使災害的發生愈來愈是不可預期 與不可預料,而任何大小災害發生,首先衝擊的第一線是社區。今日社區民眾能 否在平時有適當的萬全的準備,事後能有災害的動員與復原韌性與強度,是使社 區人民生命財產在傷害中減到最少的最重要關鍵。事實上災害要面對的是「地方 或社區」現象。經驗顯示,地方社區是災害的直接與最初衝擊的前線,是拯救多 數人們生命的關鍵。本文係有以下二個目的:一為了解在此一多變化與多災難的 時刻,社區復原韌性(community resilience)模式為何?如何在災害前後的運作?一 為探討台灣社會工作者對於社區發展協會的復原韌性何在?有什麼人力資源?可 以如何做?結論中提出,社會工作者宜以此為重點來進行社區災害的預防與重建。
二、理念與目標
事實上災害要面對的是「地方或社區」現象。經驗顯示,地方社區是 災害的直接與最初衝擊的前線,是拯救多數人們生命的關鍵。社區與地方在災害前的預防,災害中的搶救,災害後的重建,都是極為重要的關鍵規劃者。 因此,本研究之探討有以下二個目的:
1.了解在此一多變化與多災難的時刻,社區復原韌性(community resilience) 模式為何?如何在災害前後的運作?
2.探討台灣社會工作者對於社區發展協會的復原韌性何在?有什麼人力資 源?可以如何做?
三、研究方法
從以下不同的觀點來探究研究目的
1.社區復原韌性模式
(1)連結人力系統社區復原韌性模式
(2)社區復原韌性(Community resiliency)概念
2.當前台灣社區發展的社區復原韌性
3.社區復原韌性的資源整合者與個案管理者
四、預期效益
1.在社區發生災難之後,除了生命安全維護,包括生命救援、臨時安置、危機處理及需求評估等工作外,更需重視促進社區各組織間的平衡和諧。
2.再行建構整合已存在的現有資源
3.使社區重建服務方案之需求評估能與社區目標、未來之方向及社區最大利益連結。
4.在災害安置服務期間,安置服務、情緒安撫、資源協調以及個案管理工作是社會工作者關鍵性的工作。
5.災時社工人員提供過程方法,但社區協會幹部能負責其內容與目標, 並且鼓勵社區連結之組織成員爭取擔任社區領袖。
6.災後,社會工作者可以投入生活就業之重建,社區系統制度的建構,其原則是社會工作者越是在周邊協助,方案與社區越是成功。
7.社區災害的預防與重建有賴社會工作人員對於社區組織工作之技巧與運作,也間接促使社區的生存永續與發展,值得我們有更多的投入與關切。
許傳方2024/9/4 下午 09:23:16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組討論與相關延伸建議探究
說明
1.討論什麼是「韌性」?,以及經由查詢或蒐集資料後,對於「韌性社區」的瞭解,進行分享與討論。
2.查詢與討論韌性的定義
3.韌性在科學與社會人文的觀點來看,其定義與內涵是否相同。
4.彙整資料討論與探究相關延伸建議
林陽2024/9/26 下午 08:24:19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認識林榮里社區活動中心
說明
1.林榮里社區活動中心為何為社區避難收容所
2.認識與瞭解什麼是避難收容所,其功能有哪些,以及確認林榮社區的避難收容所就是社區活動中心。
3.因林榮里有淹水災害潛勢,所以社區活動中心位處林榮里較高的位置(其位處高度高於對面的林榮國小),且有無障礙坡道、儲備水的水塔、派出所員警定期巡邏等。
4.林榮里社區文健站服務活動,會有照服員規劃與提供林榮里長者身心靈之動態或靜態的課程,並且有社區媽媽教室志工烹煮午餐,提供長者均衡的飲食。平時給予社區長者關懷服務亦是社區面對災時,關懷長者為重要的推動項目之一;爰此,落實平時關懷服務分工與人力規劃是一件重要的事。
林陽2024/9/5 下午 10:20:36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林榮里在地志工團隊─交通志工媽媽與林榮國小教學團隊
說明
1.林榮里在地團隊包括「愛心護童商店老闆」、「交通志工媽媽」、「林榮里老人會」、「花蓮縣平林文化樂活藝創協進會」、「林榮里社區發展協會」與「林榮國小教學團隊」等
2.林榮國小教學團隊防災教育增能研習
林陽2024/9/5 下午 10:15:56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林榮里地形微氣候暨林榮里的災害潛勢警示標誌與災害防救設施
說明
1.林榮里位處舊台九線旁,過支亞干溪橋,靠近山邊,所以常有不同於新豐平橋東側的天候情形,如午後雷陣雨等,雨大時亦屬在地的災害潛勢。
2.林榮里中的淹水警示水位標誌與社區設置的消防栓
林陽2024/9/5 下午 10:14:34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林榮里社區活動中心平常會有的團隊進駐活動
說明
林榮里社區活動中心為在地「花蓮縣平林文化樂活藝創協進會」與「花蓮縣鳳林鎮林榮里老人會」平時活動的場地,平時鳳林鎮衛生所亦會固定時間進駐為林榮里做醫療或衛教服務,以及會有在地南平派出所定期輪流。
林陽2024/9/5 下午 10:00:40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踏查校內與學校周邊的維生基礎設施
說明
認識與瞭解校內與學校周邊的維生基礎設施,如供水設施、供電設施、栽種場域、排水系統、通訊系統、通道或道路或橋樑等。
許傳方2024/9/3 下午 10:50:41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13年7月13日花蓮縣鳳林鎮林榮里火車節活動
說明
花蓮縣鳳林鎮林榮里為推展在地文化與呈現在地發展的歷史,並凝聚在地社區民眾的向心力,以及讓在地文化得以傳習。因此,近年林榮里都在鳳林鎮林榮里舊火車站公園辦理「火車節」活動,林榮社區居民更期望藉社區營造,將公園轉型為火車公園,除供曾服役過的火車在此度過餘生,並藉由活動勾起長輩回憶,向後代子孫訴說地方歷史,以及藉由藝文展演增加亮點之餘,也能寓教於樂。此亦呈現林榮里平時藉由志工團隊與在地協會的分工,推動在地文化與凝聚向心力,此更是面對環境衝擊時,最核心需要的動力。
葉曉妘2024/9/3 上午 09:10:19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辦理建構韌性社區教育宣導
說明
林榮國小校長許傳方於113年8月31日受邀參加社區「文化樂活藝創協進會」理監事會議,於會議中說明建構韌性社區的推動方式,並藉此凝聚里校相關推動防災教育之共識。與會人員包括陳嬌妹里長、協會理事長、理監事、畢業校友與社區長者等。
邱昱勳2024/9/2 下午 09:53:40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邱昱勳
標題 韌性社區
內容
「韌性社區」就是災害來臨時,社區裡的每個人都能憑自己的力量,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災害過後,也能在大家的幫忙下,迅速讓社區回歸到正常生活。
韌性社區強調的是與風險共存,災害的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社區仍可能受到災害的衝擊,但是藉由韌性社區的推動,可以降低災害的衝擊,並能夠較迅速從衝擊中復原。
資料來源:https://www.asmag.com.tw/showpost/11962.aspx

邱昱勳2024/9/6 下午 09:36:53
7作者 林侑呈
標題 韌性社區
內容
近年來「韌性城市」的概念萌芽,韌性城市指的是在社會、經濟、技術體系及基礎建設等層面必須能夠抵抗未來衝擊及壓力,以維持相同功能、結構、系統與身分。一個健全的韌性城市必須擁有「低脆弱度」與「高回復力」。低脆弱度乃是指較不易因衝擊而受害,高回復力指的是受到衝擊後可以迅速恢復,綜合來說,韌性城市乃是對於衝擊(也包括災害)有較高的承受能力,且在受到衝擊後,能較快從中復原。將韌性城市的概念結合至村里和社區的防災工作,藉此來推動韌性社區。
與韌性城市相同概念,韌性社區中乃是指社區具有災害容受力,對於災害能夠快速反應及回復,除了社區環境較能夠承受災害衝擊外,也強調能快速反應並自災害中復原。韌性社區強調的是與風險共存,災害的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社區仍可能受到災害的衝擊,但是藉由韌性社區的推動,可以降低災害的衝擊,並能夠較迅速從衝擊中復原。
一、推動目的:
近幾年,且災害的規模與複雜性增加,政府部門因此投入更多資源在防救災工作的推動上,透過計畫逐步提升直轄市、縣(市)與鄉(鎮、市、區)防災能量和資源,經過數年來的努力,政府部門在災害管理各階段的工作已建立起機制,且有能力因應一定規模的災害。然而,檢視目前村里和社區在防災工作推動及對於災害的耐受力較為不足,在面對災害時可能無法有效因應;在災後復原上,也需要更長的時間。
二、推動目標:
(一)提升社區民眾對災害的危機意識
(二)凝聚社區向心力,鼓勵民眾參與防災工作,培養其自助、互助的能力,並期望串連鄰近單位,如學校、志工團體、長期照顧機構,乃至企業等來共同參與。
(三)找出並評估社區潛在的災害風險,依照社區資源與能力來排定改善順序,而後加以落實,藉此強化社區韌性。
(四)藉由韌性社區推動,促使鄉(鎮、市、區)建立起社區防災工作的推動機制,希冀未來公所能夠自立推動。
(五)於外部資源減少後,韌性社區仍可持續自主運作。
資料來源:https://rtp.nfa.gov.tw/dc/intro

林侑呈2024/9/6 下午 09:34:00
6作者 林侑呈
標題 什麼是韌性?
內容
韌性(Resilience) 也稱為心理彈性,是能夠適應逆境、創傷等經歷,以及來自生活各方面巨大壓力來源的能力。人們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對眼前的結果,而且可以對長期的心理後果發揮重要作用。
資料來源:https://www.ningl.tw/%E5%BF%83%E7%90%86%E9%9F%8C%E6%80%A7%E6%98%AF%E4%BB%80%E9%BA%BC/

林侑呈2024/9/6 下午 09:29:57
5作者 林侑呈
標題 什麼是韌性?
內容
Holling早於1973年介紹了生態學中一個新的且非平衡態的生態系統韌性觀(ecological resilience),起源於對不同實證研究、數學模型以及受經營生態系統們的相關經驗。他定義生態系統韌性,可當作衡量系統與其吸收變遷或干擾並維持族群或系統狀態變數關係之間的恆定性。他表示即使是自然、未受干擾的生態系統也常常在容易變遷(change)的狀態下,展示出它們常常具備多穩定態的特性(multistability),當系統有兩個或以上系統變數傾向維持在吸引力領域(domain of attraction)。在這些不同的吸引區域內,系統的狀態可能會有高度的不穩定,處於時常變動,有韌性的特質。後來由Walker等人於2004年定義為系統在經歷變動時吸收干擾後並重新組織,實際上可以維持其原本的結構、功能、辨識性及其反饋的能力。
資料來源:林業論壇。林業研究專訊 Vol. 25 No. 6 2018。P73

林侑呈2024/9/6 下午 09:27:32
4作者 葉曉妘
標題 什麼是韌性?
內容
1.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破裂的性質。
2.指頑強持久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
資料來源:https://www.zdic.net/hant/%E9%9F%8C%E6%80%A7

葉曉妘2024/9/6 下午 09:21:57
3作者 葉曉妘
標題 什麼是韌性?
內容
韌性是什麼?表現在災害管理上又是什麼概念?儘管韌性一詞在心理學、社會學、生態學,甚至材料科學等領域中都有其強調的層面;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2009) 對Resilience 中譯為「禦災力」,其定義為:「暴露於致災因子下的系統、社區或社會及時有效地抵禦、吸納和承受災害的影響」
韌性一詞乃是指Resilience,在面對社會急遽變遷,以及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韌性的概念在廣泛被運用在災害管理領域上。韌性的英文詞源來自拉丁文的‘resilio’,原意為「彈回(to jump back)」,在物理學和工程學的領域中,韌性指的是某種材料在受力變形後回復原來形態的能力(Sheffi,2007;Arsenault and Sood,2007);國內災害管理領域則多取其使社會系統「回復原來型態的能力」之意,簡譯為「回復力」。
資料來源:https://odm.hsinchu.gov.tw/Organization/TWSocial

葉曉妘2024/9/6 下午 09:20:16
2作者 葉曉妘
標題 什麼是韌性?
內容
1.數學上的定義:韌性可從在應力-應變曲線之下的面積(用積分)求得;另一個定義是直至斷裂時能吸收到多少機械能(或動能)的能力。
2.在材料科學及冶金學上,韌性是指當承受應力時對折斷的抵抗,其定義為材料在破裂前所能吸收的能量與體積的比值。

葉曉妘2024/9/6 下午 09:18:57
1作者 邱昱勳
標題 什麼是韌性?
內容
韌性是一種得以挺過挫折壓力,走出低潮逆境的神秘力量。
韌性(Resilience,或譯為「復原力」),也就是即使面對逆境,仍持續追求目標;這是組織的一個重要議題,因為人的生活與職涯中必然會出現逆境。我們都會面臨個人的逆境,從平衡工作與家庭角色的日常壓力,到失去工作或親愛的人去世的經歷,以及社會環境帶來的壓力源,例如疫情大流行,或電視上播出的種族暴力事件增加。面對這些挑戰,韌性非常重要。

邱昱勳2024/9/6 下午 01:18:35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5書名 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作者 陳品皓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摘要)
面對連專家都無法預測的未來,該如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不追求「贏在起跑點」,但希望「願意一直跑」——
本土資深臨床心理師陳品皓,累積十餘年諮商輔導經驗,
剖析「如何在挫折中持續努力」的成長型思維學習指南!
你的寶貝害怕犯錯,不願去嘗試與挑戰嗎?
班上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嗎?
家裡孩子因為人際自信不足,進而影響到自我價值感嗎?
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才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身為家長與教育工作者,想要孕育下一代的成長心態,
就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建立心理起跑點,為孩子創造能夠順應時局的優勢。
你知道,心理起跑點的優勢要怎麼創造與維持嗎?
你知道,有效溝通可以幫助孩子跳脫框架,走出負向學習循環嗎?
你知道,人際關係的品質與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韌性強度嗎?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彙整多年來的兒少諮商輔導經驗,
針對心理起跑點的兩大核心──安全感與自信心,
歸納出強化心理素質的五大重點,搭配具體而豐富的溝通情境和案例,
幫助孩子變得堅強、不畏懼困難,並勇於接受各種挑戰。
導讀
【心理成長5大重點面向】
1 發展心理韌性:不只是耐挫力,更是越過逆境的復原力,甚至能從傷害、錯誤、挑戰、壓力中獲益。
2 培養自我覺察:藉由認識和審視,開啟內在對話,並調和自己與外在的關係。
3 強化自我概念:用支持與信任,增加孩子的自我價值;營造成功經驗並鼓勵試錯,促進孩子的自我效能。
4 建立人際關係:重點不在於朋友多不多、功課好不好,而在於人與人連結的品質。
5 落實有效溝通:關鍵在於貼近,先思考對方的狀態是什麼,再透過理解的方式說出來。
師長是建立孩子心理起跑點的關鍵,我們所提供的內容,都深深影響孩子的未來。
本書的重點觀念與實務技巧,將能在家庭與生活中有效陪伴及引導,帶領孩子共好成長!
【教養心理專家一致好評】
曲智鑛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吳佑佑 精神科醫師/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李介文 臨床心理師
李儀婷 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瑽寧 兒科醫師/親子作家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父母想要打造孩子的心理韌性,其實是有方法的。書中開宗明義,人生就像是參與一場馬拉松,我們不追求贏在起跑點,卻是希望孩子能「願意一直跑」,這樣終究才有機會登上高峰。這本書,就像是與孩子對話的說明書。鼓勵大家看完之後,立刻試著應用在孩子身上,肯定能帶出更美好的親子關係!——黃瑽寧
擁有高度心理韌性的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比較不會退縮;在面對失敗時,也不會從此卻步不前。書中將幫助孩子發展心理韌性的教養方法,交代得詳細清晰。這是一本含金量極高的好書,字字句句都切中要害,這乃是作者豐厚實務經驗、獨到見解的累積與萃取。——陳志恆
這是一本建構豐富生命底蘊的書,將過去傳統的觀點與框架,重新排列組合,建構出既柔軟又剛強的心理素養,非常適合現代父母教養孩子,是一本教養的心理手冊,全面打造孩子的心理韌性,使他能更有創造力的面對世界。——李儀婷
本書詳細介紹心理韌性的建構、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如何在挫敗中學習成長、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還包括認識自己正面與負面的情緒。至於許多家長關心的「如何協助孩子面對負面情緒、自我價值低落、自信心不足」等問題,書中都有清楚的解釋,並提供家長參考範例,可以練習跟子女討論。——吳佑佑
許傳方2024/9/9 下午 10:07:44
4書名 給決策者的指南——《安全的家園,堅強的社區:天然災害後的重建手冊》
作者 作者:Abhas K. Jha等人;譯者:謝志誠、林萬億、傅從喜等人。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
簡介(摘要)
臺灣深受全球氣候變遷所影響,加上人口密集、土地高度開發,有73% 的土地與人口曝露在三種以上的災害中。過去以來,我國因為重建政策的決策缺乏一致性的標準,對於重建速度與質量的權衡亦一直無法客觀與冷靜的討論,經驗的傳承、累積與制度的建立均明顯不足。

導讀
臺灣長久以來,遭受許多天然災害的威脅,不論是颱風、水患、地震或其他災害類型,往往與地質脆弱、山高水急的自然環境,與地狹人稠的都市化型態交互影響,使得每每災害發生後,總會造成人民生命安全、社會經濟的嚴重損害。
  在天然災害頻繁發生的當代,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建置了「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其中許多統計數據與資料都指出,「颱風災害」是臺灣最常見的天然災害(比例達66%),除了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不論是莫拉克、賀伯、納莉等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惡颱」,也讓許多災民面臨著難以磨滅的心理恐懼、創傷與傷痛,在這種「高災害風險」的島嶼內在基因中,如何預防災害,又如何災後復原,向來都是政府、決策者乃至於全體國民必須正視,且需要學習的課題。
  《安全的家園,堅強的社區:天然災害後的重建手冊》是一本翻譯的著作,譯者群有感於國際上對於災後應變、重建、復原的豐富經驗,實有助於改善當時(2012年)臺灣在災後重建政策上的不足與缺乏一致性,並作為一種必要的「借鏡」,投入許多心力出版。「如何讓我們的社會與家園更加安全」,遂成為貫穿整本書的主軸。
  當然,「災前預防」與「災後重建」所涉及的面向不盡相同,然而我們已經可以發現,近年來的天然災害愈趨極端化的現象,而且通常伴隨著複合性的災損,這種不確定性,都會使得應變、復原、重建的問題更加複雜且棘手。例如2023年2月6日發生於土耳其與敘利亞交界的地震災害,除了摧毀無數居民的棲身之所外,基礎建設與維生系統的不足、貧富差距所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都成為震後重建或復原階段中,非常難以處理的困境。
葉曉妘2024/9/6 下午 10:47:45
3書名 社區發展季刊181期(2023/03):災害應變及社會工作實務
作者 衛生福利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出版社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簡介(摘要)
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後,2010年本刊曾針對災難管理與社會工作出版專題。然而自莫拉克風災之後,大型的災難並沒有停止,2014年發生高雄石化氣爆事件、2015年發生新北市八仙樂園塵爆、2016年因地震發生臺南維冠大樓倒塌、2021年太魯閣號列車於花蓮出軌造成傷亡慘重。而在2020年至今大規模流行的新冠疫情,更造成無數的損失。由此可知無論是天然或人為的災難事件,已不是數十年才發生一次的偶發事件,而是持續存在的風險。
  面對災難,不僅僅只是工程的防禦。隨著國際災難的屢屢發生,聯合國在2015年《仙台災害風險降低綱領》強調,大型災難的備災和減災,是必須透過地方、社區、國家、區域以致全球性的合作才能因應愈來愈惡化的環境。而在一個國家內,企業、組織、社區以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級行政區,也應有跨機構和跨部門的協力合作,才能完善的達成災害救援與復原重建任務。國內的災防工作主要是由內政部消防署(以下簡稱消防署)所執行,除了災害的救援外,回應仙台綱領的「更耐災的重建」(Build Back Better)的目標,消防署以自主防災的概念推動韌性社區、企業防災和社區防災士的訓練。希望在災害不可完全避免之下,藉由韌性社區的推動,讓社區可以靠自己的力量,預防和降低災害的風險。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以工程和緊急救援的災害管理已經進入到以人為主,以社區的需求面來考慮的策略。相對於消防署目前在各縣市所積極推行的韌性社區計畫,社會工作者的投入著重於大型災難時受災民眾收容、慰問、救助、物資支援以及重建復原的重擔,在災難發生的參與上,更是以「人」為主體的復原與重建,災變社會工作在這個過程,擔負著十分吃重的角色。
  經過了這些年的大型災難,社會工作者在災難的救助和陪伴上也逐漸地發展出不同的工作模式。例如在莫拉克風災時以重建中心做為永久屋的據點進行就醫、就學、就養、就業的轉介服務,在之後則結合在地團體進行災區的培力工作。在高雄氣爆和八仙塵爆之時,發展一戶一社工的個案管理方式,與民間機構共同合作,讓受災者不間斷接受醫院和社區復健服務,給與傷者及家屬陪伴與協助。太魯閣交通事件在地的社會處則與福利機構通力合作,由福利機構協調社工人力提供一線服務。
  重新再檢視這些災難的發生與因應的策略,迎接而來的思考是,當災難不可避免的發生,隨著全球氣候的變遷和環境的惡化,未來將可能更密集地發生大型的災難事件。當工程師研究各種關於防震、警戒、水文等先進科技,消防人員進入社區布建平時救援系統,公部門的災變社會工作已經不能在各種演習只做最後出場的配合,私部門的福利團體也不應在大型災難發生時只憑熱血卻沒有平時合作的默契和災難應變的知識來臨時投入,因為這些都已不足以應付一天內湧入千百位受災者的真實景況。因應全球環境的變化,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型災難,已然成為我們在平時就必須了解的知識。這20年來的災變社工的豐富經驗應以有系統的方式進行累積與學習,他的視野不僅僅是個案處遇方式的災民陪伴,更涉及了受災者服務輸送的規劃、文化敏感度、社區復原力和公私協力合作的議題。因此災變社工的視野可延伸到下列的方向。
導讀
災害應變下的社會工作視野 4
戰爭、脆弱性與韌性社會 7
社會安全網的跨體系多機構分級分工架構 31
社政單位在災害救助體系之任務、現況與挑戰 66
臺南市0206震災應變工作回顧與反思 86
災難治理與地方政府的防救災社會服務 99
長期照顧機構的地震整備與因應——2016至2022年臺灣中小型地震受影響機構的案例 108
災後集體創傷復元——運用跨專業合作增強社區復原力 121
十年難/已磨一劍:社區為本的社會經濟——以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為例 136
社區領袖在社區防災的角色與職責 149
長照機構與身心障礙者災害管理工具及教材研發 162
新冠肺炎期間無家者的生活困境與社會工作回應——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 175
災變社會工作實務 190
陪伴,走一段回家的路——0402臺鐵太魯閣號事故救災參與的行動與反思 201
社會工作救災經驗傳承與創新教育訓練模式——模擬情境腳本發展與響應式網頁建置 217
NPO在「災害應變防訓演練」的功能與角色——以台灣世界展會災變社會工作實踐為例 233
看見災難中的創傷——談兒盟失依家庭服務模式與悲傷復原力推廣 245
災難重建資源運用的居民參與——政治生態與社區復原力觀點 267
韌性和復原力——從災難社工到部落發展與災後重建 281
災害與社會工作教育——教學現場的實踐、反思與展望 294
鄉村社區中高齡者之脆弱性與臨災行為 304
COVID-19防疫期間原鄉地區社工員投入防疫的經驗整理——以基督教芥菜種會為例 316
疫情停課期「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日托照顧服務因應調整與成效評估 ——以家扶基金會為例 333
災難型事件的犯罪被害人保護服務實務——以太魯閣列車事故為例 347
關係為本的社會教育學理念實踐——安置機構心智障礙青年的自我效能培育 359
COVID-19疫情下中高齡女性的處境與福利支持 372
成年監護(輔助)個案處遇服務——以高雄市為例 387
營造友善失智居住環境以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之研究 402
協力教學——阿朴「新」娘家的實踐 413
葉曉妘2024/9/6 下午 10:38:21
2書名 韌真企畫守護臺中──臺中韌性社區及企業防災成果專刊
作者 洪瑋,林志興,劉郁秀,林季葦
出版社 臺中市政府消防局
簡介(摘要)
一、為展現臺中市政府自107年迄今辦理「災害防救深耕第3期計畫」有關韌性社區及企業防災成果,提供市民了解災害防救概念,結合在地經驗與技術指導,提升防救災作業能力,降低災害衝擊,推廣災害防救知識,關心社區防災議題,因而辦理專刊編輯,以訪談方式紀錄社區及企業在深耕計畫中之回饋與深植地方之漣漪效益。
二、專刊訪談包括9個完成2年一期培植且陸續取得一星級標章之韌性社區,及6家配合市府辦理災害潛勢檢視及講習訓練之企業;期待專刊之發表能拋磚引玉,使更多社區及企業關注災害防救議題,投入災害防救工作,提升自主應變能力,進而帶動地方共助能量,提升民間協作防救災能力。
三、臺中市災害防救辦公室大事紀以時間軸搭配照片方式,呈現近4年辦理之災害防救活動與重要紀事,使市民更加了解災害防救工作內容與概念。
導讀
安居樂業,四字,平安是擺在第一位,執行災害防救工作的首要目標是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命傷亡及財產損失,並能快速回復災前生活,甚至比災前更好!災害防救深耕第3期計畫,除了推動各項基礎工作外,開始建立民間及企業參與機制,將自助與互助觀念帶入民眾及社區,朝向強化地區韌性之目標。 大規模災害發生時,住宅、產業經濟、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將可能大幅度受到衝擊,無論家戶、企業、政府部門,均需進行災前的準備,提升災害韌性。本國歷年來遭受地震及颱風影響甚大,除了公部門災時救援外,尚須透過相互支援合作及民間協作能量,以因應大規模災害衝擊。因此,除了推動韌性社區標章制度及企業防災外,亦推廣防災士培訓,讓更多民眾在課程中學習災害防救基本認知,習得基礎急救措施,並透過小組討論及兵棋推演方式,學習如何協助開設避難收容處所及應變機制,期能在災害發生時,快速引導及協助政府執行災害防救工作。 有效整合民間資源,並與政府資源統籌,共同合作進入災區執行災害防救工作,是災害防救中資源整合及互補機制之展現。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創永續家園。
葉曉妘2024/9/6 下午 10:33:15
1書名 韌性:挺過挫折壓力,走出低潮逆境的神秘力量
作者 作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譯者:王榮輝
出版社 時報出版
簡介(摘要)
生活中的挑戰無所不在,
  工作壓力、擔心失業、重大傷病、人際/家庭關係、與情人分手、財產損失……
  為何有人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失去了求生的勇氣?
  為何有些企業家在歷經破產之後,還能東山再起,有些人卻就此放棄?
  為何旁人的無心之語會讓某些人整整三天耿耿於懷,有人卻能聽過就算?
  為何某人在失戀後會一厥不振,甚至傷害自己、別人,可是有人卻能很快再找回自己的生活意義?
  韌性:讓你「精於生存、克服危機」的內在大力量
  韌性是
  一種心靈的武裝,可以保護你不被職場苛求,及日常生活壓力所擊垮。
  一種人生態度,可以幫助你以快樂地展望,取代悲傷地回首。
  一種自信,可以幫助你不在意嘲諷,只為自己留下具有建設性的批評。
  一種力量,可以讓你勇於抵抗來自周遭苛求,走出陰鬱,重返充實人生。
  本書是關於「韌性」,最完整深入探討的一本書。書中透過許多實例故事,揭開這個人性中最神秘的力量,看完你將了解
  ․韌性這個神秘力量來自何處?
  ․哪些人格特質有助強韌?
  ․如何自我測驗自己的強韌度?
  ․如何培養出有韌性的孩子?
  ․如何在生活中強化自己的心理抵抗力?
導讀
前言 揭開我們內心最強大的力量
PART1面對人生考驗,韌性是關鍵力量
別讓壓力壓垮自己
1. 他們為何能從谷底重獲生機?!
2. 面對壓力,你需要心理抵抗力
3. 工作,讓你倦怠嗎?
4. 自我測驗:我的壓力有多大?

PART2 為什麼他們就是打不倒?
尋找強韌的人格特質之旅
1. 關係,是人生最強的保護傘
2. 開啟強韌的其他鑰匙
3. 相信自己,可以讓你更有韌性
4. 有韌性,不代表心不會受傷
5. 壓抑是允許的
6. 在不幸中成長,是韌性嗎?
7. 男孩強?還是女孩強?
8. 自我測驗:我的韌性有多強?

PART3成為強韌者的硬條件
那些發生大腦、神經和遺傳上的事
1. 家庭環境的影響力,從小時候就存在
2. 大腦裡的驚駭
3. 遺傳賦予了你我什麼?
4. 別將基因烙印,再傳給下一代

PART4如何讓孩子變得強韌
父母可以這樣做
1. 別讓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
2. 孩子的韌性培養計畫
3. 媽媽究竟有多需要孩子?

PART5給成年人的韌性鍛鍊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愈練愈強大
1. 只要你願意,你就能自我改變
2. 透過鍛鍊,讓自己更強韌
3. 接受壓力預防接種
4. 讓你的韌性儲槽永遠不會空
5. 為自己適時踩煞車
6. 小小的正念訓練
7. 工作與生活都需要偶爾「關機」
邱昱勳2024/9/6 下午 10:29:21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近年來全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世界各地天災頻傳,再加上人為不慎所引起的火災、爆炸、車禍、傳染病等災害,皆造成民眾生命財產重大的損失。以及符應花蓮縣推動防災教育願景:「健全花蓮縣民災害風險管理意識,融入品格素養與在地文化內涵,進而提升防災素養及災害應變能力,以營造安全、永續、秀麗、友善、創新與幸福的韌性防災都會與家園,並強化社區整體的抗災能力」。並有鑑於花蓮縣近年發生0206強震、0918強震、0403強震與0423強震,以及圓規颱風、璨樹颱風與凱米颱風等過境影響,都造成花蓮縣嚴重之災損,甚至發生人員的傷亡。而花蓮縣鳳林鎮於103年獲得國際慢城認證,且長者居多,在目前氣候變遷中,氣候危機、環境惡化、極端事件與巨災常態化,已成為國際的趨勢;爰此,在慢城的社區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衝擊,以花蓮縣鳳林鎮林榮里社區為例,如何建構與推動韌性社區,進而提升慢城社區的抗災能力。林陽2024/9/26 下午 08: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