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的蜜蜂王巢大揭密

專題名稱甜蜜蜜的蜜蜂王巢大揭密

專題描述 學校的大榕樹上常發現蜜蜂窩,不過都是學校通知消防隊來摘除,讓它消失不見。曾經在電視上聽到這句話:「愛因斯坦說:如果蜜蜂從地表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 既然蜜蜂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性的生物,那為什麼人類要不斷的消滅牠們?但也有人類營造其適宜生長與繁殖之生態環境來換取蜜蜂生產的食物,如蜂蜜、蜂王乳、蜂膠……等。這些食物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助益,我們將藉由實際觀察活動,瞭解蜜蜂的豢養過程。我們希望透過體驗,來觀察蜜蜂的外觀特徵和生活習性;觀察蜜蜂的生活環境和繁殖方法;了解其會消失的原因和養蜂人飼養蜜蜂生產蜂蜜產品的結果。

隊伍名稱愛地球團隊

指導老師余旻諺 洪麗淑

參賽學生邱晟祐 張柏泓 陳彥均 李奇泓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生活中的小周
來源 https://kknews.cc/zh-tw/agriculture/o3vknv5.html
描述 生活中有一句話叫做一白遮九丑,而養蜂行業則是一強擋九災,可見維持強群對於蜂群快速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很多新養蜂的朋友由於太過心急盲目增加巢礎,盲目分蜂,最後蜂群不但沒有快速繁殖,反而因為群勢太弱而引發疾病。一個強勢的蜂群,不但對疾病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就連一般的敵害也不輕易能夠傷得了蜂群。舉個簡單例子,胡蜂是較為常見的蜜蜂天敵,但是對於一個強群來說,由於守衛蜂多,工蜂通過抱團共同進攻的方式來保護蜂群,一般單獨的胡蜂是傷不了這種蜂群的,但是如果是一個若群,一隻胡蜂完全有可能傷了整個蜂群。而一個強勢的蜂群能夠給蜂王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對於幼蜂的哺育也是相當完善的,可見維持強群在養蜂過程中的重要性。
李奇泓2021/9/16 下午 01:08:16
9作者 蔡明憲
來源 https://urbanbeekeepingtw.weebly.com/3456231665303
描述 對一些不了解蜜蜂習性的人來說,想要養蜂,以為只要擺一個蜂箱就會有蜜蜂進去住,以為有蜜蜂進去住,就會有蜂蜜可以採收,拜託,如果這麼簡單,養蜂人就不會那麼辛苦了。養蜂看似簡單,其實學問很多,光是蜂箱的選擇就常常讓人眼花撩亂。
蜂箱的材質很多,基本上可分為有機質與人工合成兩大類。有機質主要是木頭,常見的木頭有原木、拼板、膠合板(一般又稱為合板也有人稱之為夾板)等。人工合成的例如保麗龍、塑木、微晶木......等等。目前蜂箱材質以木頭為大宗,前幾年木材缺貨,原木價高,拼板和膠合板的蜂箱數量增加,但為了防蟲蛀、抗腐蝕、防水,夾板、木心板等膠合板常添加甲醛、甲苯等物質,化學藥劑含量較多。
這幾年養蜂的人口越來越多,蜂箱除了材質多樣化之外,造形與設計也越來越多元。目前臺灣使用的蜂箱是「郎式標準箱」,養蜂業在這一百多年急遽發展,其中一個原因要拜標準箱的發明所賜,相較於傳統毀巢取蜜的方式,19世紀時郎式標準箱的發明,讓巢片可以重複使用並隨意調整,大大增加養蜂效率。
蜜蜂會將蜂蜜儲存在巢房的上層,下層育幼,為了取得雜質較少的蜂蜜,一些養蜂人會選擇使用繼箱,並在繼箱與幼蟲相之間使用隔王板(queen excluder)。所謂的繼箱,是在原有的蜂箱上面再加一層箱子,供蜜蜂儲蜜之用。使用繼箱是有條件限制的,就是蜜蜂數量要多,且進蜜量要充足,因此通常使用的時機都是流蜜期。國外大規模飼養蜜蜂時搖蜜不在養蜂場,而是帶回專門搖蜜的廠房,取出蜜片後巢片上面如果有幼蟲且沒有內勤蜂照顧,幼蟲不久後會死亡,為了不讓蜂后在繼箱上的蜜片產卵,隔王板的使用格外重要。臺灣因為地狹人稠,蜜源與國外相較略為不足,此外臺灣的養蜂人非常勤奮,常常開箱檢查蜜蜂發育的狀況以利調片支援,再加上臺灣搬運蜂箱的方式仍採用扁擔肩挑,因此繼箱某種程度上造成管理與運輸上的不便,所以臺灣的職業蜂農多採用單箱飼養。
2015年澳洲父子於網路募資平台集資販售的自流蜜蜂箱 Flow Hive 最初是1939年由西班牙人Juan Bizcarro Garriga 設計的 BEEHIVE ,其專利號United States Patent US 2223561於1940年12月3日獲得專利。自流蜜也是一種繼箱的概念,好處是不必打開蜂箱就能取出蜂蜜,缺點是價格高昂,不易搬運。自流蜜裝置的使用條件是蜜蜂與流蜜量一定要充足。
除了標準箱外,在許多地區也發展出符合不同蜂種特性的蜂箱樣式。以日本為例,很多養蜂人會使用重箱,這種蜂箱的尺寸比標準箱小,臺灣這幾年也陸續採用。2016年東京銀座城市養蜂的藤原誠太先生到臺灣訪問交流時,就介紹過這種蜂箱,我們也與藤原先生進行交流,經過改良,設計出類似的蜂箱樣式(https://ez2o.com/4dQj5, https://ez2o.com/3dsVb),可以用來飼養東方蜂與西洋蜂。
國外許多業餘養蜂愛好者會使用Top bar hive,中國翻譯為「頂吧蜂箱」,也翻譯成「頂樑蜂箱」或「上掛式蜂箱」,一些人認為這種蜂箱比較適合蜂群自由發展,更趨於自然,而且節省巢框的木料,另外我們也發展出結合頂樑蜂箱和標準蜂箱的蜂箱樣式,實際用這種蜂箱養了好幾年。
傳統的養蜂方式是積慣成習的,其實蜂箱的種類非常多,不同蜂箱的設計都有它的優缺點,每個人根據需求可以自行選擇,不同的環境與蜂種適合不同的蜂箱,因此要因勢利導,只要掌握蜂箱的設計原理和蜜蜂的生態行為,蜂箱的選擇有很大的自由度,業餘養蜂人因為飼養箱數少,選擇性更高。不論選用那一種蜂箱,重點是了解蜜蜂的習性,順著蜂群的發展提供牠們適合的家,減少過度的人為干擾,順勢而為。
​至於蜂箱倒底要不要上漆?我們的建議是為了延長使用年限,木製蜂箱外層一定要上漆,尤其是夾板與木心板,不得已選用時,裁切面更是油漆的重點部位,否則非常容易損壞,內層可以不用上漆。上過漆的蜂箱一定要陰乾數星期後才可以使用。
張柏泓2021/9/16 下午 01:06:05
8作者 陳琪涵
來源 http://web2.bhes.ntpc.edu.tw/~s950431/theme_3.html
描述 蜂后亦稱女王蜂或王蜂,為蜂群中發育完整的雌蜂,其生殖器官發育完全,在蜂群中有如一產卵機器,當蜂群正值繁殖盛期時,每分鐘約可產下一個卵,一天中可產1,500~2,000個卵以上,如此旺盛的產卵力,歸因其本身的特殊結構及工蜂不斷供獻蜂王漿的結果。產卵中的蜂后腹部伸長圓胖,長度長於工蜂甚多,幾達工蜂的兩倍,產卵力的強弱,關係蜂勢的盛衰,唯有遺傳性優秀的品系,才能提高蜂群的生產力,培育優良蜂后乃是養蜂者不斷追求之目標。
2.雄蜂
雄蜂體格粗壯,複眼極為發達,頭部幾乎全被眼所佔據,腹部尾端略似圓形,不具螫刺,但有發達之交尾器官。飛行力極強,故能在寬廣的天空中追尋處女蜂后進行交配;雄蜂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的,染色體為單套,直接影響所生後代的遺傳性狀,關係蜂群的盛衰及養蜂者的收成。蜂群在繁殖期會產生大量雄蜂,以利蜂群擴散繁殖;然雄蜂並不採花粉及花蜜,所以在非繁殖期的冬季,由於外界粉蜜源不足,雄蜂會被工蜂追趕至巢底板上或蜂羣外圍區域,不能自由進食,棄於巢外,慘遭餓死。
3.工蜂
工蜂雖亦由受精卵發育而成,但育幼蜂對其照料不若對蜂王幼蟲那樣周到,僅在孵化後的頭三天內飼餵蜂王乳,自第四天起就只餵蜂蜜與花粉混合飼料,因為這種飼料營養不如蜂王乳,缺乏促進卵巢發育的物質,因此工蜂羽化後卵巢內微卵管數甚少,失去正常的生殖機能。工蜂從卵發育至成蟲需時二十一天,即卵期三天,幼蟲孵化後彎曲而平躺於巢房內,幼蟲發育至後期,蟲體幾乎充滿整個巢房,此時工蜂停止餵食,並將巢房封上蠟蓋,封蓋後一、二天幼蟲由卷曲而逐漸直立,然後吐絲做繭,脫去最後一次皮而進入蛹期,幼蟲發育過程共脫皮五次,羽化之成蟲先咬破繭,再咬破蠟蓋而出。
邱晟祐2021/9/16 下午 01:05:27
7作者 陳彥均
來源 https://kknews.cc/zh-tw/nature/x8mpzeg.html
描述 蜜蜂是一種典型的群居性昆蟲,整個蜂群的發展和繁衍都離不開蜂巢,事實上蜜蜂一生幾乎都是圍繞著蜂巢進行的,例如蜂群用蜂巢來培育新蜂和儲備食物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是怎麼修築蜂巢的吧!
起因:分蜂或者飛逃
蜜蜂尋找新巢址的原因主要有分蜂和飛逃兩種,其中分蜂是蜜蜂種群數量增加和分布區域擴大的主要方式,分蜂時老蜂王會帶來大部分工蜂離開原巢另覓新址,而飛逃則是蜂群對當前巢址不滿而引發的遷徙活動,例如附近蜜源匱乏、敵害威脅嚴重等都會導致蜂群遷徙到其他地方築巢。
偵查:尋找新的巢址
蜂群前往新巢址之前會派出大量的偵查蜂,偵查蜂在找到合適的巢址後會返回蜂群並指示出新巢址的方位,假如有大量偵查蜂都指示一個方位則整個蜂群便會遷移到新巢址,但若在該範圍內找不到合適的巢址蜂群便會飛到更遠的地方,然後仍然由蜂群中排出的偵查蜂外出尋找新巢
選址:要求極為苛刻
巢址對蜂群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蜜蜂對巢址有極為苛刻的要求,其一是附近有豐富且相對連續的蜜源,其二是溫度和濕度都要適宜蜂群生存,其三是要利於蜂群抵禦天敵的危害,其四是周圍的環境要安靜,例如人跡罕至且附近蜜源豐富的石洞、樹洞或土洞都是蜂群理想的巢址。
築巢:工蜂泌蠟築巢
蜂群找到合適的巢址後會遷移到新巢址處並開始築巢,築巢材料是蜂群中適齡工蜂分泌的蜂蠟,事實上蜂巢整體上是由幾張或十數張相對平行並垂直於地面的巢脾組成,而巢脾則是由大量緊密排列的六邊形蜂房(蜂室)組成,另外在蜂群需要時工蜂會在巢脾下部修築王台來培育新蜂王。
注意:蜜蜂是一種「戀家」的群居性昆蟲,除自然分蜂或飛逃外極少出現棄巢的情況,其中自然分蜂是蜜蜂種群擴散的主要方式,而飛逃則是蜂群為了繼續生存表現出的本能反應。
蜜蜂會在什麼地方築巢?
蜜蜂是一種群居性昆蟲,而蜂巢又是蜂群生存和繁衍的根本,因此蜜蜂對巢址的選擇是極為苛刻的,不但要求蜂巢附近有豐富的蜜源,而且要求冬暖夏涼且能防禦天敵的侵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會在什麼地方築巢吧!
蜜源:附近有豐富的蜜源
蜜源是蜜蜂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實際上蜜蜂完全以花為食(包括花蜜和花粉),加之蜜蜂的有效採集半徑大約在3公里左右,因此蜂群一般會選擇在半徑3公里內蜜源豐富且相對連續的地方築巢,假如原蜂巢附近長期缺乏蜜源時蜂群也會遷移到蜜源豐富的地方重新築巢.
環境:溫度和濕度要適宜
蜜蜂正常生存需要適宜的溫度,雖然蜂群有調節溫度的能力,但蜂群一般多在冬暖夏涼的地方築巢,同時蜂巢還需具備一定的濕度,過於乾燥或潮濕均對蜂群不利,另外蜜蜂築巢的地方還要求能遮風避雨(蜂巢由幾漲或十數張巢脾構成,本身並不具備遮風避雨的效果)。
敵害:利於抵禦敵害侵襲
蜜蜂在自然界的敵害有胡蜂、螞蟻、蜘蛛等,其中以胡蜂對蜂群的危害最大,尤其是在外界食物匱乏時胡蜂會集中攻擊群勢較弱的蜂群,因此蜜蜂一般多在洞口狹小(便於守衛蜂巢)且相對隱秘(防止被敵害發現)的地方築巢,例如內部有一定空間的石縫、樹洞或土洞等。
水源:有便於採集的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對蜜蜂而言也不例外,尤其是乾燥的夏季蜜蜂會經常到水源處采水,蜜蜂采水除了自身解渴外(多雨季節蜜蜂常喝露水來補充水分),還用於調製食物(蜜蜂用水稀釋蜂蜜和調製花粉)、調節蜂巢內的濕度和溫度等,因此蜂巢附近一般都有便於採集的水源。
總結:蜂巢不但是蜂群儲存食物的「倉庫」,而且還是培育新蜂的「育嬰房」,因此蜂群對築巢地址的選擇極為苛刻,實際上自然界中的蜂群一般多在附近蜜源豐富的石洞、樹洞或土洞中築巢。
陳彥均2021/9/16 下午 01:01:09
6作者 楊恩誠
來源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9/d
描述 蜜蜂數量減少的問題,從1994年已有報導,當時在法國南部的向日葵田發現蜜蜂離開蜂箱後不會回巢。2006年以來,類似報導得到更普遍的關注,例如美國大部分的州都有蜜蜂數量減少的情況,蜜蜂損失也維持相當高的比例。
目前針對蜜蜂減少,討論較多的是「蜂群崩潰失調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這是指一個蜂巢中的工蜂消失,只剩下蜂王、幼蟲和食物,而蜂巢四周也沒有工蜂屍體。正常狀況下內勤工蜂是不會離巢的,但CCD發生時,巢內的工蜂也不見了。
至於原因,過去便懷疑與農藥有關。例如有一類用藥劑覆膜的種子,原意在於避免播種後種子被螞蟻搬走,但這種藥劑在土壤中會溶於水,被植株從根部吸收,遍布整株植物,包括花粉;這種花粉會被蜜蜂收集、餵給幼蟲,而其中的毒性成分益達胺對昆蟲是神經性毒。
農藥究竟是不是罪魁禍首,從2001年開始便有研究報告出爐,而2010年的結論是蜜蜂並沒有對任何一種農藥特別敏感。而藥劑覆膜種子的作物,檢測花粉中的益達胺,濃度非常低,只有10ppb,研究也已證實此濃度不足以殺死蜜蜂。
李奇泓2021/9/13 下午 01:14:01
5作者 由 老蜂農 發表于農業\
來源 https://kknews.cc/zh-tw/agriculture/zpmj4q3.html
描述 蜜蜂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昆蟲,可以做花蜜,也有很多人養殖蜜蜂。蜜蜂的壽命有多長時間,蜜蜂能活多久呢?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不了解,蜂王為4-5年,但科學養蜂的人,為了奪得高產和控制蜂病的蔓延,蜂王一般一年需要更換一次。蜜蜂的飛翔時速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內,有效活動範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採集花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採訪1100-1446朵花才能獲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間1隻蜜蜂平均日採集10次,每次載蜜量平均為其體重的一半,一生只能為人類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進蜜囊的同時即混入了上顎腺的分泌物——轉化酶,蔗糖的轉化就從此開始,經反覆釀製蜜汁並不停的扇風來蒸發水份,加速轉化和濃縮直至蜂蜜完全成熟為止。根據種類的不同,工蜂的數量一般在12隻到50000多隻的範圍內,它們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還會將花蜜和花粉傳送到特定的地方,這要通過跳特殊而嚴格的舞蹈而獲得。
他們的職責包括釀蜜,做蠟狀蜂房的巢室,這些都是為食物存儲和幼蟲居住,還有照顧蜜蜂和蜂王,守擴蜂巢。蜜蜂是一個多年生群體,將會不斷地有新蜂王被撫養起來,老蜂王然後和一群工蜂離開蜂房到別的地方重建一個家。
雄蜂數目很多,在一群體內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後追逐,此舉稱為婚飛。蜂王的婚飛擇偶是通過飛行比賽進行的,只有獲勝的一個才能成為配偶。交配後雄蜂的生殖器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時這隻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沒能與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後,只知吃喝,不會采蜜,成了蜂群中多餘的懶漢。日子久了,眾工蜂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境。
邱晟祐2021/9/13 下午 01:11:07
4作者 錢麗安 
來源 https://www.leezen.com.tw/article_organic.php?id=1
描述 你發現了嗎?我們周遭環境的蚊子變多了,但蜻蜓卻幾乎看不到蹤影。也常聽到今年暖冬果樹不開花,導致荔枝、龍眼產量驟減、價格高漲的新聞消息?這些,跟蜜蜂有什麼關係?
對多數人來說,害怕蜜蜂的人十之八九有被蜜蜂螫的不愉快經驗。印象好的,也多半是喜歡蜜蜂釀的甜美產物——蜂蜜。我們不知道的是,「蜜蜂」其實是延續人類生命及生態永續的重要推手。
根據統計,全世界有高達三分之一的農作物得仰賴蜜蜂來授粉。同時,蜜蜂也是整個自然界的重要環境指標物種。但這個勤勞的授粉小幫手,卻從20世紀末開始大量減少。在歐美不管是野蜂或人工飼養的蜜蜂,都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或離奇死亡。為此,各國政府無不卯足勁,想解開蜜蜂大量消失的謎團。
到底,蜜蜂的消失,對人類生活及整個生態界,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而做為蜜蜂授粉受益者的你我,可以做些什麼讓蜜蜂在安全環境下永續生存?「蜜蜂為什麼消失?」是近二十年來國際間最受關注的生態議題。為此,各國科學家無不傾全力投入研究,想找出蜜蜂消失的原因。
為什麼蜜蜂的消失會引起全球重視?在你我的生活中,牠扮演了何種角色?
1994年,法國的蜂農首度發現蜜蜂出現大量不明原因的消失現象:負責採集的外勤工蜂突然消失,沒有飛回蜂巢。蜂巢中僅存蜂后、幼蟲與極少數的未成年內勤工蜂,蜂群的社會結構瓦解,整個蜂巢就這樣趨於凋零衰弱,導致蜂群崩壞,科學家將此現象稱做「蜂群崩潰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簡稱CCD)。
2006年起,美國研究人員展開長期觀測計畫,發現蜜蜂正以每年25%的速度快速減少。從美洲加拿大、巴西,到歐洲德國、荷蘭、希臘、義大利,甚至亞洲的印度、中國華南地區等都相繼出現CCD現象,不僅使得蜂農損失慘重,更讓各國憂心生態平衡將遭到破壞。
蜜蜂消失 間接影響人類生活
「蜜蜂在地球中最重要的角色不是為人類採蜜,而是為植物授粉。」曾任職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張世揚博士表示。根據統計,超過三成的人類食物來自開花植物,其中又有高達八~九成需要蜜蜂協助授粉。此外,許多植物也需仰賴蜜蜂授粉達到繁衍的目的。因此,蜂群的大量消失,不僅讓人類的生活大受影響,也會導致自然生態的失衡。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蜜蜂大量消失呢?「氣候變遷、環境汙染、天敵、農藥的使用,甚至電磁波都可能是原因。」張世揚說,其中又以農藥的使用和蜂蟹蟎的危害最大。農藥是蜜蜂的頭號殺手
「蜜蜂身上的農藥有兩個來源,一是蜜蜂採集帶回,另一個是蜂農為防治蜂蟹蟎所用的藥劑。」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表示,為了解開蜜蜂消失之謎,他從2007年起率領研究團隊展開一系列實驗。針對被世界各國科學家高度懷疑與蜜蜂消失相關的農藥益達胺Imidacloprid(台灣年用量高達500公噸)展開實驗,終於在2014年成功解開謎團。
研究團隊發現益達胺中的類尼古丁成分,會使得工蜂在中毒後無法飛回蜂巢。即便工蜂勉力帶回食物,幼蟲只要吸入蜜中10ppb(parts per billion十億分之一濃度)低量類尼古丁成分,就會神經系統受損而喪失學習能力。日後羽化成蜂後不會採蜜,也會因迷航而無法回家,導致整個蜂群瓦解。這項發現讓台灣在2017年禁止益達胺等類尼古丁農藥,使用於荔枝與龍眼樹,以確保蜜蜂的生存環境不會遭到破壞。
張世揚表示「外寄生於蜜蜂身上的『蜂蟹蟎』,會吸食成蜂與幼蟲的體液,導致蜜蜂的發育異常,造成畸形或免疫力下降。過往有些蜂農為了防止蜜蜂染病,會用藥劑防治。但當受害嚴重時,也會導致蜂群滅亡。」
氣候異常 也是蜜蜂致命原因
此外,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氣候異常、全球暖化現象,使得植物開花期異常,甚至不開花。豪雨、乾旱等天災,也會讓蜜蜂的食物來源(蜜源)遭到破壞或短缺。人類對土地的過度使用、水資源遭到汙染、甚至電磁波等都可能是隱藏殺手。
蜜蜂的存亡,攸關地球生態的平衡。護蜂和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你我不能置身事外。在全球科學家努力尋找原因,亟思改善對策之外,制造蜜蜂安居樂業的環境,減緩蜜蜂消失的速度是刻不容緩的。
小辭典 類尼古丁成分農藥
會破壞昆蟲的神經系統,擾亂蜜蜂等花粉媒介昆蟲的記憶與導航功能,傷害蜜蜂繁殖與搜尋食物的能力,也威脅到生物多樣性和糧食生產。

陳彥均2021/9/13 下午 01:11:02
3作者 養蜂能手
來源 https://kknews.cc/zh-tw/agriculture/bm66l9n.html
描述 當你第一次看見蜂群的時候,你會看到成百上千的蜜蜂個體在明顯地自由活動著。然而,當蜜蜂個體花費大量時間「休息」(除了幫助蜂群維持溫度之外什麼也不做)時,它們事實上正在一起為蜂群的生存而工作呢。
一個蜂群可以被看作個超級個體。從專業角度來說,它被定義為「所有行為者的集合」,能一起行動來產生由集體調控的諸多現象。這裡的「現象」是指這個超級個體所需要的任何活動,如採集和儲存食物或搜尋新巢址。個體的蜜蜂靠自己不會存活多久,正是蜂群中這些個體的聯合活動才使蜂群能正常地行使其功能。
1、蜂蠟巢脾
巢脾是蜂群在其上生活的基本結構,由蜂蠟製造而成。蜂蠟由工蜂腹部腹面的4對腺體所分泌,微小蠟鱗成型後被向前傳遞到上顎,由上顎加工和軟化後再添加到巢脾上。
當分泌蜂蠟建造蜂房時,工蜂們總是懸垂在一起,以結彩的形式,從巢穴的頂部開始。巢脾結構被認為是從緊密相鄰的圓形巢房進化而來的,因為蜂蠟很柔軟,在巢房間毗連著巢房壁的地方漸漸向外平展出去,擠出了類似於六角形的形狀。在材料利用和結構強化方面,這是最有效的結構之一。
六角形巢房被建在一個巢礎主脈的兩面,兩個平行直立的側面和另兩對的側面都向著頂部和底部的一個點。巢房較低的內脊略微呈斜坡狀,好讓房口比房底更高一些。用這種最有效的結構,讓巢礎主脈正反兩個對立面上的巢房規格一致,很方便蜜蜂們同時建造巢房。如果你握住一張新建的空巢牌對著光,你就可以看到它有多精緻。
2、洞穴築巢的蜜蜂
西方蜜蜂在洞穴中築巢,它們建造平行的巢脾,整個蜂巢由洞穴本身保護著,只要守住巢口就可以防衛來犯者。東方蜜蜂也是如此。然而,其他蜜蜂種類,如大蜜蜂、黑色大蜜蜂、小蜜蜂和黑色小蜜蜂在露天的地方築巢,掛在懸崖上或樹枝上。它們建單一巢脾,由一層層的蜜蜂來禦敵護巢和抵抗風雨。
3、蜂王
一個蜂群有一隻蜂王,它是唯一的能產受精卵的蜜蜂。在某種情況下,雌性的工蜂也可產卵,但是,因為它們不能交配,所以這些卵是未受精的。蜜蜂的遺傳學很複雜,但你只需要懂得蜂王能產兩種卵(受精的卵和未受精的卵)即可。兩種卵都是可育的即它們均可孵化並發育成成蟲,但是受精的卵發育成雌性的工蜂,而未受精的卵發育成雄蜂。
一隻蜂王可以存活45年,在蜂群這個超級個體內,它的任務就是產生下一代的工蜂和雄蜂,兼具保證蜂群的凝聚力的作用,因為它產生的信息素(化學信號)在蜂群中會隨著工蜂分享食物而被傳遞出去。
4、與雄蜂交尾
雄蜂的主要作用是與處女王交尾。蜂群中的處女王由於分蜂、交替、老蜂王死亡或丟失等而產生。處女王和鄰家的雄蜂飛到雄蜂集結區(已由山水地勢決定了的界限明確的地區)去,在那裡雄蜂將要搜尋任何可能是處女王的目標,包括被吸引到一片浸過蜂王信息素的被好奇的養蜂人投擲的石頭。它們形成一個彗星狀,飛在處女王之後,然後在空中交尾。交尾的動作殺死了雄蜂,它掉落下來,然後被下一隻雄蜂所取代。據目前所知,處女王能與10-20隻雄蜂交尾。
處女王將它接收到的精子儲存在它腹部的一個小小的叫作受精囊的器官中。受精囊在開口處有一個「閱門」,它允許蜂王在將卵產出之前給卵受精或是不給卵受精,這將隨蜂群里的情況而定。
雄蜂不能採集花蜜和花粉,它們的存活依賴於由工蜂帶回蜂巢的食物。在活動季節末,蜂群準備結團越冬了,雄蜂就是資源的浪費者它們就會被工蜂暴力地驅逐或被故意殺死。
5、工蜂
蜂群里大多數蜜蜂是雌性的工蜂,負責蜂群生存所需要的大多數工作。當一隻工蜂羽化出房後,它通常要在蜂群內先作為內勤蜂或哺育蜂,從事大量的箱內活動,然後才能作為採集蜂或飛行蜂,參加其他同伴的采蜜、采粉、采水和采膠活動。然而,研究已經表明,這個漸進的過程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必須要滿足蜂群需要,各個日齡的蜜蜂都可以做這些工作。工蜂個體的壽命不是與其能量消耗而是與其營養攝入聯繫在一起的。
內勤蜂從清理巢房開始,為蜂王產卵做準備。然後在巢脾上移動著飼餵幼蟲,先是飼餵大幼蟲,隨著它頭部的咽下腺或幼蟲食物腺的發育,再轉而飼餵小幼蟲,同時也服侍和飼餵蜂王。當它分泌蜂蠟的腺體開始工作時,就用蜂蠟來製造或修復巢脾。在10-20日齡時,它開始從外勤蜂接收採集回來的花蜜。通過摻入各種酶和蒸發水分後,將花簧轉化為蜂蜜,然後儲存在巢房裡。它也會拍實由採集蜂稀鬆地卸在巢房裡的花粉團。
在大約3周齡的時候,它就準備變為採集蜂了。但是在發揮這種作用之前它可能要花一些時間在守衛工作上,在巢門口防範從其他蜂群來的偷盜蜂或敵害,如胡蜂。
在開始採集工作之前,這隻工蜂需要學習認識它的蜂巢的位置。首先,它要面對蜂巢做盤旋飛行,然後會越來越大範圍地盤旋,直到感覺足夠自信才飛離蜂巢。
6、採集活動
工蜂主要的採集目標是花蜜,它把花蜜放在胸部的蜜囊裡帶回蜂巢,給蜂群提供碳水化合物。工蜂也把花粉拍實放在後足的花粉籃裡帶回蜂巢,為蜂群提供蛋白質。採集花蜜時,工蜂會用它們帶毛的身體偶爾獲得花粉。只有當巢內有大量幼蟲需要飼餵時,花粉才被特意地大量采進。
蜂群也需要水,採集蜂用蜜囊將水帶回。蜜蜂生存需要水,稀釋巢內儲存的蜂蜜飼餵幼蟲時也需要水,在巢牌表面通過蒸發給蜂果降溫還需要水。
蜂膠是一種由各種樹木(如楊樹)滲出的黏的樹脂。工蜂將它們收集並放在花粉籃裡帶回蜂巢。然後,一隻內勤蜂將幫助工蜂卸下蜂膠並用它填補蜂箱縫隙或強固巢脾表面邊緣。某些蜂群使用蜂膠來控制蜂巢口的大小,用蜂膠門帘將巢口縮小成僅有幾隻蜜蜂大小的洞,不然就會蓋過整個巢門。
採集活動是艱苦的工作,在兩到三周內工蜂就衰弱了並將要死去。在采蜜季節的高峰期,工蜂因此僅活56周。然而,當蜂群在冬季結團時,工蜂生理改變了,能活56個月。正是這種生理上的改變,加上蜜蜂儲存蜜粉的能力,使得蜂群一年又一年地存活了下來。



陳彥均2021/9/13 下午 01:06:28
2作者 陳燕玲
來源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
描述 人類與蜜蜂的關係
人類取用蜂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考古學家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的蜘蛛洞(the Cave of the Spider — Cueve de la Arana in Valencia, Spain)所發現的史前洞穴壁畫中,就畫著兩個人背著籃子或鍋瓢般的容器,利用繩梯爬上峭壁,在漫天飛舞的蜂群中採集洞穴中的蜂蜜。
根據史料的記載,埃及人在西元前二千四百多年就已經在尼羅河兩岸發展出純熟的養蜂技術,當時的養蜂人甚至已經懂得帶著豢養的蜂群「逐花蜜而居」,以增加蜂蜜的產量。對古埃及人來說,蜂蜜除了有食用價值外,也可以預防流產,或在受傷的時候做為傷口的敷料以預防感染,甚至還可用來保存屍體。由於他們視蜂蜜為珍貴的食物,因此會特別為法老王的來生準備幾罐蜂蜜做為陪葬。
這些被視為珍寶的蜂蜜其實得來不易,通常一隻工蜂需要拜訪數百朵花才能收集到四、五十毫克的花蜜,採集到的花蜜存放在食道末端的「蜜胃」中。蜜胃裡的酵素會把原本花蜜中含量很高的蔗糖,逐漸轉化成葡萄糖、果糖等單糖。等蜜胃滿載後,工蜂會把蜂蜜交給內勤蜂,以便放入蜂巢的腔室中。巢中的高溫會讓蜂蜜的含水量降低,兩至三天後,含水量可降到13~18%,這時工蜂才會用蜂蠟把存放蜂蜜的巢室封住,以便長期存放。
因為蜂蜜含有高濃度的糖分以及很低的含水量,再加上酸鹼度只約3.7,所以在常溫下保存相當長的時間都不會變質。埃及的金字塔中曾經發現存放著蜂蜜的蜜壺,雖然已經過了三千多年漫長的歲月,這些蜂蜜在開罐時所散發的香甜氣味,仍可吸引大批的蜜蜂前來採食。考古學家們在試吃後也驚訝地發現,這些年代久遠的蜂蜜居然可口依舊!
在臺灣,可以買到蜂蜜、蜂膠、蜂蠟和蜂王乳,以及利用這些原料所製造的皮膚保養品、清潔用品和保健食品等,蜜蜂的存在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很多人會唱德國民謠(Hänschen klein,小漢斯)所改編的童謠「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勤做工,來匆匆,去匆匆,做工興味濃。天暖花好不做工,將來哪裡好過冬。嗡嗡嗡,嗡嗡嗡,別做懶惰蟲。」卻不太了解蜜蜂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其他的貢獻。
在自然界,靠動物授粉的植物比率相當高,而蜜蜂是這群授粉部隊中最有效率的。倘若蜜蜂真的從地球上消失,有很多植物勢必面臨絕種的命運。
美國學界所做的一項統計顯示,全美日常食用的食物,例如大豆、洋蔥、胡蘿蔔、青花菜、向日葵、蘋果、柑橘類水果(柳丁、橘子、檸檬、萊姆)、各式莓果(藍莓、黑莓、草莓、紅莓)、酪梨、桃子、杏仁、甜瓜(哈蜜瓜、洋香瓜、西瓜)和豆科植物等,約有三分之一是靠蜜蜂授粉。如果沒有蜜蜂的幫忙,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食物,就會一項一項慢慢地從餐桌上消失。
蜜蜂的消失
從2006年冬季開始,美國陸續傳出駭人聽聞的「蜜蜂神祕消失」事件。最早向昆蟲學家提報蜜蜂消失現象的,是美國賓州的一位養蜂大戶哈肯柏格(Dave Hackenberg)先生。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尋常日子,哈肯伯格依循往例打開蜂箱檢視蜂巢,他驚訝地發現一個月前滿溢的蜂巢竟然像個死城般,巢房中只剩下蜂王以及幼小的工蜂,以往工蜂在蜂箱內忙碌工作的景象已不復可見。他遍尋四周,試圖找出自己的蜜蜂到底去了哪裡,然而卻看不到任何蜜蜂的蹤影或屍體,蜜蜂就像人間蒸發似地消失了。
就在哈肯柏格向有關當局反應了這個情況之後,美國各地的蜂農也相繼傳出類似的消失事件。緊接著加拿大,歐洲(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波蘭)、亞洲(臺灣、日本和中國)和澳洲等地,也陸續報告蜂群離奇消失的案例,這個現象隨後被定名為「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由於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農業生產須仰賴蜜蜂授粉,可以預見蜜蜂的消失對於人類的生活勢必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其實在這之前,也曾有蜜蜂大量死亡的紀錄,但多半是因為蜂農照顧不周、蜜蜂營養不良,或是田間和蜂巢內過度使用殺蟲劑、殺螨劑所致。這次發生的「蜂群衰竭失調症」卻與以往有很大的差異,它具有以下特徵:工蜂大量且快速地消失,但在蜂箱內或附近田野間都找不到蜜蜂的屍體;至於蜂巢內,在工蜂消失後只剩下蜂王和未成年的幼蜂,以及儲量豐富的蜂蜜與花粉。
由於蜜蜂是高度社會化的昆蟲,實在很難想像當蜂巢中仍有蜂王與幼蜂時,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這些工蜂放棄自己的蜂后和亟待照顧的幼蜂離巢而去?
目前科學界對於導致蜂群衰竭失調的成因有幾種假設,例如使用會影響蜜蜂導航系統的殺蟲劑、新的寄生蟲或病原菌的危害,或綜合性的壓力使得蜜蜂的免疫力下降,甚至導致蜜蜂的社會系統瓦解。然而元兇到底為何?仍然沒有答案。
新型系統性殺蟲劑
益達胺(Imidacloprid)是拜耳公司研發出的一種新菸鹼類殺蟲劑,主要攻擊昆蟲的神經系統。法國與義大利的研究顯示,蜜蜂在接觸到相當劑量的益達胺後會失去方向感,記憶及溝通能力也會受損,導致在回巢時找不到回家的路。
法國從1994年開始使用益達胺做為向日葵種子的處理劑,由於這是一種系統性藥劑,只要施用在植株的任何一個地方,藥劑都會隨著植物的輸導組織散布至全身,以形成完整的防護網。
法國蜂農發現在施用過益達胺的向日葵花田中,蜜蜂會出現怪異的行為,牠們在花上停留的時間變長,而且焦躁不安地清理著自己的觸角與身體。有些個體會因麻痺而摔落地面死亡,有些雖然勉強飛回巢中,卻被守衛蜂拒於門外。這種法國蜂農稱為「狂蜂症」的現象,很快地襲捲了法國使用益達胺的區域,在同年冬天更發生蜜蜂大量死亡的情況。
蜂農們把蜜蜂大量死亡的事件和益達胺的使用畫上了等號,儘管生產藥劑的拜耳公司提出相關的研究否認蜜蜂消失與這類型藥劑有任何關係,但法國農業部及國家養蜂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所做的研究,卻顯示截然不同的結論。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楊恩誠先生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試圖釐清益達胺是否會影響蜜蜂的行為。結果顯示在接觸了含50 ppb(1 ppb是十億分之一)益達胺的食物之後,有百分之十五的蜜蜂在往返巢房與餵食器之間的時間會拉長;如果濃度增加到600 ppb,會有34%的蜜蜂在實驗當天消失,而且益達胺的濃度愈高,蜜蜂消失的比率也隨之增加。由此可見,益達胺雖然尚未達到可以直接殺死蜜蜂的程度,但對蜜蜂的行為已經造成了顯著的影響。
由於各界的研究結果都指出對益達胺的不信任,法國的農業部長遂在1999年宣布了向日葵種子禁止使用益達胺的命令,緊接著在2003年更禁用於玉米區。這兩項禁令的頒布確實使蜜蜂的死亡暫時有趨緩的現象,然而蜂農很快又面臨到新的殺蟲劑的使用威脅,以及蜜蜂死亡率回升的困境。對於蜜蜂及蜂農們來說,殺蟲劑與蜜蜂生存的戰爭似乎不可能在短期內畫下休止符。
寄生性天敵與病原體
西方蜂(Apis mellifera)的性情溫和,蜂王產卵力強,蜂群採集力也優於其他蜂種,因而成為全世界最廣為利用的飼養蜂。
1916年興建完成的西伯利亞鐵路貫穿了歐亞兩塊大陸,讓兩地物資的交流更加便利。俄羅斯的養蜂人也利用這個機會,把西方蜂帶到西伯利亞與牠們的近親東方蜂(Apis cerana, Asiatic honeybee)交流。當東方遇上西方,兩種蜜蜂原本相安無事,然而在融洽相處的同時,一種小東西卻悄悄地爬到西方蜂身上,並且順著西伯利亞鐵路來到西方。這種以吸血為食的小生物,就是讓許多養蜂人聞之色變的「蜂螨(Varroa mites)」,隨後為全世界的養蜂界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中國的科學家在東方蜂的亞種中華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身上,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科學家把蜂螨放到中華蜜蜂身上時,中華蜜蜂就會開始抖動身體,而這樣的抖動很快就引起同巢其他工蜂的注意,並隨即過來把這隻蜜蜂身上的蜂螨叼走。由於蜂螨與東方蜂已經一起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東方蜂早已演化出對付蜂螨的方法,因此蜂螨的存在並不會對東方蜂族群造成致命的傷害。
然而對西方蜂而言,蜂螨是一個全新的物種,蜂螨的寄生讓牠們全無招架的餘地。當俄羅斯的蜂農把西方蜂搬回俄羅斯之後,蜂螨的疫情很快就蔓延到香港、菲律賓、中國、印度、日本,數年之後更入侵到東歐和南美。時至今日,全世界只剩下位於南半球的澳洲倖免於難。
但是蜂螨是造成「蜂群衰竭失調症」的元兇嗎?
科學家的確觀察到,許多蜂群衰竭失調症的蜂巢中都有蜂螨的存在,但是在這麼多的案例中,他們也發現到蜂巢的受害程度不見得跟蜂螨的數量成正比。一位英國病毒學家鮑爾(Brenda Ball)甚至發現,蜂螨本身並不見得會讓蜜蜂死亡,反而是蜂螨所攜帶或傳播的病毒才是元兇。
蜂螨用刺吸式口器吸食蜜蜂的體液,它的口器猶如吸毒者共用的針頭一般,一旦沾染到病毒,就會快速地把病毒散布在蜂巢中。目前在蜜蜂身上找到的十數種病毒,如急性麻痺病毒、以色列急性麻痺病毒、畸翅病毒、喀什米爾病毒等,都被學界認為與「蜂群衰竭失調症」有很大的關聯。
然而,在一些蜂群衰竭失調的案例中,雖然殘留的蜜蜂檢體上有致命病毒,但蜂巢內卻沒有蜂螨,因此推論蜂巢裡應該另有一種病毒傳播管道。蜜蜂不像人會經由飛沫傳播病毒,牠們用口來傳遞食物,內勤蜂從工蜂身上接過花粉後,也會用口水把花粉溼潤後再儲存,一旦有內勤工蜂感染了致命病毒,感染應該很快就會遍布整個蜂巢。
除了病毒之外,東方微粒子蟲也是致病力很強的單細胞真菌,這種真菌會透過食物的傳播,或蜜蜂用口清理其他工蜂的排泄物時被感染。這種真菌會寄生在蜜蜂的中腸內,造成工蜂嚴重的下痢,有些外勤蜂會因此衰弱到無法返巢而死在野外。蜂農在一些微粒子蟲感染嚴重的蜂箱出入口,可以觀察是否有些許黑色、不正常的汙漬,以判斷這個蜂箱是否遭到微粒子蟲入侵。
這幾年的研究顯示,蜂螨、病毒、東方微粒子蟲都和「蜂群衰竭失調症」有關,然而哪些才是真正造成蜂群衰竭的因子,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遊牧生活與費洛蒙藥劑
在美國,蜂農帶著蜜蜂「逐花草而居」的授粉產業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高速公路上總可以看到運輸公司載著一箱箱的蜜蜂,追隨著杏仁、蘋果、藍莓等作物的花期四處奔波。
以杏仁這項美國蜂農最依賴的產業來說,果農從1950年代開始在加州種植,規模由當時的9萬英畝逐漸擴展到現在的60萬英畝,每年的產量占全球杏仁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要為面積如此龐大的帶狀果園授粉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專業經理人協助調度全美國的蜂農,才能在杏仁花期一開始就調齊400億隻蜜蜂進行為期22天的授粉活動。
在廣大的杏仁園裡,果農與經理人會為每個簽約蜂農做好指示牌,在上面標示著蜂農的農場或姓名,以及在這個區域需要放置的蜂箱數,並畫好詳細的地圖,讓每一位蜂農把蜜蜂載到果園後,能夠順利找到自家蜂箱的位置與數量。每年2月都會有將近3千輛卡車載著約100萬個蜂群,來到加州杏仁園參加這個年度盛事,對許多蜂農來說,是靠著替杏花授粉才得以維持生計。
一年到頭的舟車勞頓會不會對蜜蜂造成壓力,導致蜂群衰竭失調?
試想,蜜蜂被放在大型聯結車的後方,數百箱堆疊在一起,外面還罩著一層紗網以防止蜜蜂在運送的過程中逃逸。這麼多蜜蜂擠在聯結車上,隨著季節的輪替先是在佛羅里達州為甜瓜授粉,接著來到賓州為蘋果授粉,再接下來是為緬因州的藍莓,最後還有每年的授粉重頭戲—加州的杏花。我們知道「壓力」會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蜜蜂如此年復一年地在道路上奔波趕場,是不是也會形成難以紓解的壓力,導致蜂群的衰竭失調症?
費洛蒙是昆蟲用來溝通的化學物質,在蜜蜂的世界裡,除了利用舞蹈來和伙伴互通消息外,釋放費洛蒙也是常用的方法。
在美國,有些蜂農為了提高授粉或採蜜的效率,會使用一種仿費洛蒙藥劑—超能量(Super Boost)。這個藥劑含有十種化學物質,用以模擬蜜蜂幼蟲所散發的費洛蒙氣味,而這種氣味的含意是:「我們很餓,請外出採集更多的食物回來!」工蜂在收到這個訊息之後,便會更積極地外出收集食物,以滿足幼蜂的需求。由於食物充足,促使蜂后產下更多的卵,使蜂群變大,工蜂必須加倍努力收集更多的花蜜與花粉。
這樣的「欺騙行為」對果農和蜂農都有益處,因為當蜜蜂更加積極工作時,果樹的結實率必定大增,果農的收益就會更好。另一方面,蜜蜂採回的花蜜與花粉量增加,蜂農除了租借蜂箱所收到的租金之外,蜂產品的額外營收也會增加。但是對於被騙的蜜蜂呢?牠們超時超量的工作是不是會造成像人類一樣的過勞,而提早終結了生命呢?
蜜蜂面臨的其他問題
現在全世界都有過度都市化的問題,綠地愈來愈少,蜜蜂無處採集花粉和花蜜,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族群就無法安然度冬。
再者,人類的農耕行為對蜜蜂的生存其實也造成很大的影響。為了讓栽種、灌溉及採收過程能夠機械化以節省人力,大部分的地區都實施大面積種植單一作物的農耕方式,然而這種耕作型態使得蜜蜂的食物也跟著單一化。我們知道偏食會造成人類不良的後果,卻沒想過蜜蜂會因為人類的自私而被迫只能吃到單一種食物。在無法獲得均衡營養的情況下,身體健康自然受到影響,免疫力也跟著下降。如此一來,在面對天敵的侵害以及人類施用的殺蟲、殺菌藥劑時,耐受度也會跟著變差。
氣候變遷對蜜蜂的生存也造成很大的影響。某些地區如果降雨量太大釀成洪災,植物都被洪水沖走了,蜜蜂就會有一段時間沒有食物可吃。另有一些區域,植物因為乾旱與高溫造成花粉與花蜜產量明顯減少,使蜜蜂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到更遠的地方工作,卻不見得可以採集到足夠的花粉與花蜜,一旦食物存量不足,整個蜂群將無法順利度冬而餓死。另外氣候變遷逐漸加劇,地球上的某些地區開花時序變得相當混亂,花期有時比往年提早,有時延後,種種異常的情形都會影響到蜜蜂的生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界人士提出基因改造作物(如蘇力菌基改作物),或手機、基地臺、無線電話充電器所發出的電磁波,也可能是造成蜜蜂消失的原因。但有更多人相信,今天蜜蜂所面臨的困境是綜合了各式各樣的環境壓力、不當的藥劑使用等,才導致牠們對於天敵失去耐受性而大量死亡。
沒有蜜蜂的世界
隨著「沉默的蜜蜂—Slience of the bees」這部紀錄片來到中國四川省的南部。8月,滿山遍野結實纍纍的梨樹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但這滿樹鮮嫩欲滴的梨子背後卻有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每年4月,美麗的梨花盛開之時,在這裡會出現相當奇特的景象,全村的男女老少在脖子上掛著裝有花粉的玻璃罐子,手上拿著一隻綁著雞毛的細長竹竿,他們冒險爬上花朵盛開的梨子樹上,熟練地拿著雞毛長竿,先在玻璃罐裡沾些花粉,再輕輕地把花粉沾到每一朵盛開的梨花上—他們在為梨花授粉!
根據當地果農的描述,這個地區在1980年代初期,因為不當使用殺蟲劑而殺光了所有的蜜蜂,使得他們現在必須以人力取代蜜蜂的角色,種植的梨子樹才能有收成。
授粉工作說來輕鬆,做起來卻相當費事。首先,他們要採集部分梨花,用牙刷把花粉刷下,接著把花粉放進紙箱中,利用燈泡的熱度讓花粉的水分慢慢蒸發,兩天後這些花粉才能使用。通常一窩蜜蜂一天可以造訪300萬朵花,但一個人一天大約只能造訪30棵樹,授粉工作由人來執行,效率真是奇差無比!因此在每年梨樹開花的時節,他們必須動用所有的人力,才能達到每家約有5公噸的好收成。
然而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慢慢改變,許多年輕人都到大城市找工作,鄉下地方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孩,或許再過20年,這個地區就再也找不到足夠的人力來完成這項耗工費時的授粉工作。對美國和其他人工昂貴的國家來說,要利用人工幫果樹授粉更是天方夜譚!中國這個小角落的居民已經替我們揭露了沒有蜜蜂的窘境,這個例子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如果蜜蜂真的從地球上消失,人類會怎樣呢?
首先,我們再也沒有香甜可口的蜂蜜可食用;接著,餐桌上只剩下靠風力傳播花粉的米、麥類等食物;再來,牛肉的產量也會大大減少,因為牛的主要食物—紫花苜蓿是靠蜜蜂授粉的;還有,「純棉」會成為歷史名詞,因為棉花也是靠蜜蜂授粉的。如果再把範圍擴大到整個生態系,當植物無法傳宗接代而慢慢消失時,依賴這些植物而活的動物也終將走上滅絕之路。
人類和蜜蜂關係的建立已經長達數千年,這個關係是否會毀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顯然這個蜜蜂消失的離奇事件不會在短時間內落幕,我們也不可能突然發現一個神奇的方法讓蜜蜂停止消失,這個警訊提醒我們,是否該用一個不同的角度來利用自然資源。人類實在太渺小,對自然了解太有限,一旦不慎破壞了自然運行的法則,造成的後果恐怕不是我們可以承受得了的!
陳彥均2021/9/13 下午 01:05:10
1作者 晴嵐
來源 https://mistysunshine.wordpress.com/2009/09/26/%E7
描述 女王蜂
女王蜂又稱蜂后,平均壽命二到七年.女王蜂的生命職責就是繁殖後代.女王蜂一天可以生產到高達兩千個卵,生產出的卵的總重量,可以比本身的重量還重.女王蜂的生活起居都由他人照顧,有專門的工蜂餵女王蜂食物及處理女王蜂排出的癈物.一個蜂巢只有一隻女王蜂,因為一般蜜蜂的生命只有短短數月,絕大部分的時間,蜂巢裏所有的蜜蜂都是女王蜂的孩子.
其實所有的雌性蜜蜂出生時,都有機會成為女王蜂的.如果負責保育的工蜂連續數日餵幼蜂蜂王漿,這隻幼蜂就會發育成有生殖能力的女王蜂.
當蜂巢的蜜蜂數量太多需要分群時,或現任的女王蜂無法生育而需要一個新的女王蜂時,工蜂會培育多隻幼蜂成女王蜂.因為女王蜂的蜇針沒有倒勾,可以多次攻擊,剛孵化的女王蜂們會用蜇針互相追殺,直到剩下唯一一隻女王蜂.這時發育成熟的女王蜂會飛到離蜂巢較遠的地方,和十多隻其它蜂巢的雄蜂交配,並將精液儲存在體內,待返回蜂巢後,從事一生一世的產卵任務.
雖然女王蜂像是蜂巢內能力最強,權力最大的一員,但女王蜂的誕生和死亡,其實都是由蜂巢內的工蜂所主宰的.當女王蜂年級太大而無法正常產卵,工蜂會一大群壓在女王蜂身上,形成一個球,女王蜂會因此悶熱窒息而死.
工蜂
在採蜜季節,工蜂的平均壽命只有四十五天左右.工蜂是因為幼小時沒有機會一直吃蜂王漿,而發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
工蜂因日齡不同,而司不同的職務,剛成熟的工蜂負責照顧幼蜂,清潔蜂巢,到能分泌蜂王漿時,則負責餵飼幼蜂,到成長到蠟線能分泌蜂蠟時,工蜂就成為建築家園的築巢蜂,等到無法分泌蜂蠟時,他們就負責外出採蜜,直到年紀太大而無法長途飛行,則轉為蜂巢大門的守衛,
工蜂還有其它不同的責任,主要的任務有保持蜂巢的溫度,以利幼蜂的孵化和成長.另外工蜂有蜇針,能用以攻擊敵人,保衛蜂巢,但工蜂的蜇針有倒勾,攻擊敵人後,蜇針連同內臟會留在敵人的皮膚裏,工蜂也會因此死亡.
令生物學之父達爾文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完全沒有生育能力的雌性工蜂,為什麼會願意全然無我的,為了整個蜂巢的團體利益辛勤工作.如此的生存精神,不好似共產主義的最高境界?
雄蜂
一般蜂巢內有一萬到十五萬雌性工蜂,但只有五百到一千五百隻的雄蜂.雄蜂的生命約三個月,他們住在蜂巢中,完全不事生產,雄蜂的體型比一般工蜂大,但沒有蜇針,所以無法保衛蜂巢.雄蜂的食量則比一般工蜂大兩到三倍,且不會自己進食,需要工蜂餵食.
雄蜂的唯一使命就是和女王蜂交配,使命完成後,生殖器和腹部組織會脫落,因而死亡.如果入秋時,雄蜂還沒能達成傳宗接代的使命,工蜂們會將雄蜂逐出蜂巢,好節省存糧,以便過冬,雄蜂則會餓死或凍死.
張柏泓2021/9/13 下午 01:02:50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觀養蜜蜂的必備器具和製蜜流程
說明
花蓮農校的養蜂專家李老師帶我們到蜜蜂館參觀製蜜的器具,有搖蜜機和濃縮機,還有要換新王時,捕捉老女王蜂的王龍和蜜源減少時要做給蜜蜂吸食的人工飼養盒,還有走上2樓看到許多貼在牆壁上的養蜂步驟圖片,這些圖片有很詳細的解說養蜂和製蜜的流程,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張柏泓2021/9/27 下午 05:50:40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觀蜜蜂館了解蜜蜂的成長過程和蜂蜜產品
說明
養蜂專家李老師帶我們進入蜜蜂館的二樓參觀。他拿出一個標本盒為我們一一的說明蜜蜂的一生。他說蜜蜂是完全變態的昆蟲,醫生的過程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蜂巢中的蜜蜂分為蜂王、雄蜂和工蜂。一個蜂箱只有一隻蜂王但有200隻雄蜂,工蜂大約有3萬到4萬隻之多。這些雄蜂和工蜂都是蜂王不斷的生產而來的。蜂王壽命大約4~5年,雄蜂壽命大約只有半年,而勤勞的工蜂壽命大約只有兩個月。蜂王每天不斷的生蛋,一天可以生大約1500~2000個卵,雄蜂沒有螫針只負責交配,交配完就會被趕到野外自生自滅。而勤勞的工蜂到處去找花蜜回來做成蜂王漿、蜂蜜和花粉提供蜜蜂家族養幼蟲。蜜蜂家族的祕密一一被解開,讓我對這種昆蟲產生又怕又欽佩的心情。
張柏泓2021/9/27 下午 05:49:37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團隊品嚐龍眼蜜和蜂巢蜜之後討論寫小論文的大綱及內容
說明
上次我們去拜訪邱科長的時候,他送我們一些龍眼蜜。拜訪花蓮農校的李老師之後,他送我們一瓶蜂巢蜜。今天我們決定品嚐一下它們的滋味,結果發現龍眼蜜確實是香甜好喝的極品,但是當我們拿起蜂巢蜜來嚐時,卻是一陣臭酸的味道,蜂巢嚼起來沒有味道,感覺很不舒服。所以如果有人在賣蜂巢蜜的話就千萬不要買來吃喔!因為太難吃了!
這次聚會之後我們趕忙討論小論文的架構。也分配大家分工尋找及填寫小論文相關資料的工作,老師說:大家都要像小蜜蜂一樣勇敢勤勞喔!
陳彥均2021/9/27 下午 05:08:13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蜜蜂和虎頭蜂的行為比較
說明
有人拿了一個小蜜蜂窩送給我們研究。它跟會釀蜜的蜜蜂窩不一樣,一點都沒有蜜香,而且蜂洞都是朝下的。余老師說這是長腳蜂窩,牠不會釀蜜,只會攻擊小蜜蜂吃小蜜蜂的肉。原來蜜蜂分為採花蜜和有攻擊性的虎頭蜂。有攻擊性的虎頭蜂只會襲擊小蜜蜂不會採花蜜,不會幫助植物繁殖。而溫和的義大利蜂是人類喜歡豢養的,因為他們會採花蜜,也剛好可以幫助雌蕊和雄蕊交配,讓植物繁衍,讓我們的糧食充足無虞,提供大量的蜂蜜給我們食用。所以,有人說不要吃蜂蜜產品,不要養蜜蜂,我覺得那是不對的!只有大量不斷的養殖蜜蜂,讓蜜蜂不要消失,才會使人類的糧食充足,人類才能生存。
張柏泓2021/9/24 下午 07:53:05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觀及訪問花蓮農校林下養蜂的技術
說明
我們聽說花蓮農校有一個蜜蜂館,也有養蜂專家在那裏指導學生養蜂的技術。就和養蜂專家李老師約好時間去拜訪。拜訪的時候天公不作美剛好打雷下雨,但是我們站在這片樹林下卻感覺不到下雨。李老師在農業學校教學生養蜂已經有22年了。也有和花蓮的養蜂企業合作,製作蜂蜜產品。他把先燃燒桂花枝葉讓我們玩噴煙。又把蜂箱打開給我們看蜜蜂,他說這些都是很溫和的義大利蜂不要怕。但是我們還是很怕被螫所以一直躲。李老師馬上發蜂衣給我們穿,還讓我們體驗抓住蜂框的試驗,起初我很怕蜜蜂螫我都不敢摸,經過老師的鼓勵就大膽地抓住它,李老師說:比比看哪一個蜂框比較重?原來比較重的就是蜜蜂數量最多。李老師和我們說了許多養蜂的技術,我們終於接觸到養蜜蜂的祕密了。
陳彥均2021/9/24 下午 05:48:22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觀邱叔叔在家中陽台的養蜂場
說明
我家住在吉安鄉慶豐村的田野之間,邱叔叔的家就是我家,他是我的爸爸。他在三樓的一個小陽台放了三個蜂箱,因為我家附近是一片樹林和田野,旁邊還有中央山脈,庭園中還種幾棵龍眼和果樹,所以很適合養蜂。爸爸養的蜂箱其中有一個蜂箱是兩個疊在一起的,他說上面那一層叫做繼箱,是專門讓工蜂存放蜂蜜的,不會有蜂王和雄蜂住在裡面。忽然爸爸發現飛來了一隻黃腰虎頭蜂,他趕快拿起小網子抓住牠之後,把牠裝進一個有米酒的玻璃瓶,裡面還有其他的黃腰虎頭蜂。他說這種虎頭蜂和想要抓蜂箱裡的小蜜蜂來大快朵頤,是小蜜蜂的頭號殺手。他還展示用來燃燒產生煙霧的是龍眼殼。還展示一個放在繼箱內的小小蜂框、王龍和餵蜂盒這些養蜂器具。平時我對爸爸養蜂都不太感興趣,今天真是大開眼界啦!
邱晟祐2021/9/24 下午 04:58:06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邱叔叔請我們品嚐城市養蜂的甜蜜蜜產品
說明
邱叔叔請我們品嚐他在今年養蜂之後得到的蜂蜜。有龍眼蜜還有百花蜜。他說龍眼蜜是蜂蜜中的極品,嚐起來甜甜的,他發給每一個人一支筷子,沾上蜂蜜來品嚐。大家都說很好吃!另外還有荔枝蜜,嚐起來帶一點酸,還有百花蜜味道有點不一樣。他說養蜜蜂一年可以有40公斤的蜂蜜收穫,他沒有製作蜂王乳,因為他只有養三箱蜜蜂只有三隻女王蜂,沒有作育王杯,所以無法大量製作出蜂王漿。
李奇泓2021/9/24 下午 04:15:06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訪城市養蜂達人邱叔叔的蜂箱
說明
邱叔叔就是我的爸爸,他在花蓮林務局擔任科長,主要是推廣養蜂和段木香菇事業。所以在家裡推廣城市養蜂是他在2年多前開始嘗試的工作。我帶愛地球團隊到我家接受爸爸的指導。其實爸爸平常很少告訴我養蜂知識,我只怕被蜜蜂螫到,其他一概不知。但是藉由這一次活動的機會,我才知道我的爸爸是一個城市養蜂專家。我對養蜂的知識奧秘才有更進一步的。我的爸爸真令我敬佩!
邱晟祐2021/9/23 下午 06:30:16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到資訊教室填報研究檔案
說明
我們四個男生一起到資訊教室搜尋有關蜜蜂的生態、蜂蜜的產品,發現許多人工養殖蜜蜂的秘密。
陳彥均2021/9/14 下午 05:26:16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到圖書室查閱有關蜜蜂和蜂蜜的資料
說明
我們常常看見蜜蜂,也可以吃到蜂蜜和蜂蜜蛋糕等產品。老師也常常要我們學習蜜蜂家族團隊合作的精神。所以我們決定先到學校的海洋圖書室找資料,看看這群天天做工的蜜蜂是怎樣過生活?怎樣製作蜂蜜?
張柏泓2021/9/10 下午 01:55:55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陳彥均
標題 為什麼蜜蜂會被養死呢?
內容
第一次養蜂的人常常會養死蜜蜂.。 這是因為蜜蜂被殺死,如果不小心。 就要去找資料查明原因.而且要開始防守自己的養蜂場.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埋伏在蜜蜂四周的危險和部分即將到期或蟎蟲感染發生,因為舊的框架會使整個蜜蜂家族的死亡。 這些問題是由養蜂人全部承擔。因為除了他,沒有別人可以幫忙。 有必要慎重處理,所以要常常檢查清潔度和安全性。 通常會質疑一切養蜂是否有重重困難。 要從哪裡開始保護他們? 答案原則上並不存在。 我們只能謹慎地選擇了養蜂場的安排的地方。一般來說,如果繼續不留意他們的病房,就會血本無歸。

陳彥均2021/9/27 下午 05:12:51
9作者 李奇泓
標題 蜂王如何產生
內容
蜂王和工蜂都是同一種卵發育成的,卵孵化為幼蟲後工蜂便輪流餵給蜂王漿,後來變成蜂王的幼蟲能一直吃蜂王漿長大,而一般變成工蜂的幼蟲僅能吃到3天的蜂王漿,以後就只餵給花蜜和花粉了,吃蜂王漿的蜂王比工蜂幾乎大一倍且能活3~5年,工蜂卻只能活幾個月。蜂王雖然被稱為「王」,但實際上並不領導蜂群,在蜂群中的作用就是繁衍後代,蜂群中大部分的蜜蜂都是它的後代,在春季繁殖高峰時一隻蜂王每天會產卵約2000多個,總重量甚至會超過其體重,而工蜂像「侍者」一樣照應它的需求,比如提供食物、清理垃圾等。

李奇泓2021/9/24 下午 12:57:22
8作者 邱晟祐
標題 蜜蜂吃什麼
內容
一、蜜蜂吃什麼食物?
蜜蜂的食物是蜂蜜和花粉。蜜蜂白天采蜜,晚上釀蜜,幼蟲需要工蜂餵養,頭3天餵蜂王漿,然後餵的都是蜂蜜和花粉。生產在寬大蜂房裡的幼蟲始終餵蜂王漿,成蟲以後就變成身體較大的蜂王,蜂王負責產卵,工蜂始終給蜂王餵營養豐富的蜂王漿,而工蜂和雄蜂的食物始終是蜂蜜和花粉。
  二、蜜蜂飼料配置方法
1.蔗糖製作代用飼料:蜜蜂可用白糖漿直接餵蜂,適宜的使用時間是越冬時,在最後一批封蓋子出房前3天應停餵蔗糖,這樣做的好處是巢內越冬飼料已經過轉化,但越冬適齡蜂未參加釀蜜,故可保持蜜蜂的活性和能量,延長蜜蜂壽命。
 2.糖漿製作代用飼料:由蔗糖(紅糖不能用)加酸煮沸水解或加酶水解後獲得,方法是1公斤的蔗糖加1/2體積的水,再加0.5克的乳酸煮沸30分鐘即可。
  3.糖餅製作代用飼料:製作方法與製作轉化糖漿的方法相似,做成糖餅進行餵飼,用蔗糖酶製成的糖餅質較柔軟,保存期較長。後兩種蜂蜜代用品已將蔗糖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蜜蜂能充分地吸收利用,用作越冬飼料餵飼時不會引起盜蜂。

邱晟祐2021/9/24 下午 12:52:54
7作者 李奇泓
標題 拜訪林下養蜂的李老師
內容
花蓮農校專門養蜂的李老師,在樹林底層找到機會。他的蜜蜂收羅著百花的甜蜜。
這個樹林是學校自然的防風林。為了讓蜂群有更多蜜源,他在林下少量種植原生種龍眼樹。不同的季節,不同的花開,他的蜂群在這裡一年四季都有蜜可以採。他飼養的示是義大利蜂,蜂箱就擺在樹下,因為食物來源豐富穩定,他的蜂箱有12箱。他的農場,除了蜜蜂,還有許多其他昆蟲。保持「 平衡 」,是他經營蜂場的核心,面對蜜蜂的天敵虎頭蜂。不但蜂箱都親手打造,他也為虎頭蜂打造了一座傷心酒店,虎頭蜂一旦進了陷阱,特殊的裝置會將牠們一路導向裝滿了酒的玻璃瓶。

李奇泓2021/9/23 下午 01:10:54
6作者 邱晟祐
標題 蜜蜂的分工
內容
蜂王的工作是產卵,雄蜂的工作是與處女蜂王交尾,工蜂之分工以蜂齡為依據,前一半時期擔任巢內工作稱之為內勤蜂,後一半時期則從事野外採集工作,俗稱外勤蜂。
初羽化至三日齡之幼蜂擔任清潔巢房以供蜂王產卵或貯存食物之用,三至六日齡之幼蜂擔任飼育老熟幼蟲之工作,供給以蜂蜜調配花粉所成之蜂糧。工蜂發育至六日時,其頭部之下咽喉腺,又開始有功能,分泌蜂王乳,將之飼育幼
齡幼蟲,持續此任務約一星期。
負責飼育幼蟲之工蜂又特稱育幼蜂,在此時期之末一、二日,開始作第一次試飛,工蜂從第十三日齡起從事於巢內較費力的工作,諸如清潔蜂箱、搬運死蜂、清除廢物出巢,裝卸花粉、釀製花蜜等。此時蠟腺開始分泌蠟片,故亦能建造巢房,直至二十日齡左
右,此期之最後一、二日還可擔任守衛工作,抵抗敵害或別群蜂之入侵。
工蜂後半生之工作則為巢外採集,每日飛行於花叢與巢箱間,從植物上吸取花蜜、花粉,或從水源處取水回巢,以供應巢中所需之食物。工蜂之分工雖
如上述,但蜂群會因特殊情況而調整分工之日齡,提前或延後。

邱晟祐2021/9/23 下午 01:02:41
5作者 張柏泓
標題 來去森林裡養蜂吧!林下養蜂的特色與要點
內容
林下養蜂和一般平地養蜂,在技術上來說沒有太大差異,也都是以義大利蜂為主,惟林下養蜂採「固定式」的模式放養蜜蜂,而由於森林裡蜜源植物多樣,產出的森林蜜也較為多元、有特色。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張偉顗解釋,選擇養蜂作為林下經濟推廣的項目,是由於養蜂是在林地上放置蜂箱,讓蜜蜂隨著季節開花而採摘花蜜,既不會侵擾土地,不同季節產出的蜂產品也不同,口味相當多變。負責研究林下經濟、林試所育林組特聘研究員陳芬蕙也提出「多元」是森林蜜的特點,「平地養蜂以龍眼、荔枝為主,森林裡頭蜜粉源植物豐富,若是比較完整的森林,蜜蜂更四季都有不同的蜜和花粉可以採。」
一般平地養蜂,3月到5月是龍眼、荔枝開花有蜜可採的時期,而在森林裡頭,依照海拔與氣溫等環境條件,每個月分都有不同的蜜源植物可供蜜蜂採食。在1月到5月分氣溫較低時,淺山地區有楠木、青剛櫟、厚皮香;烏桕、相思樹、無患子、九芎和七里香,開花期從6月分布到10月;海岸保安林1月到10月地區則有林投、苦楝、瓊崖海棠和白千層可供蜜蜂採食。隨著夏季來臨,這時候森林裡也有白瓠子、山芙蓉、羅氏鹽膚木、臺灣欒樹、刺楤等蜜源植物。林務局建議,林下養蜂的林農可以2到3個樹種(維持6個月的開花期)為標準,規畫蜂箱放置的區域。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技正許賢斌補充,因為林下經濟是以「不影響森林原有生態」的角度出發,因此建議林下養蜂以3到5公頃(可區塊分部)為範圍,放置箱數不超過100箱。陳芬蕙也提出,國外研究顯示養蜂數量過多不只影響原有生態,僧多粥少吃不到蜜的蜜蜂也會往外溢散、尋找。再加上養蜂需要密集勞力投入,固定式、小範圍的方式,林農在人力上也較能負擔。

張柏泓2021/9/23 下午 12:56:56
4作者 陳彥均
標題 蜜蜂窩巢為什麼是六角形的
內容
我們觀察撿到的蜜蜂窩,仔細觀察過蜂房,發現從正面看,是排列得整整齊齊的六角形;從側面看,是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的正六稜柱,而每個正六稜柱的底則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的尖底。圓筒形的物體,蜂房是由許許多多大小相同的窩組成。蜂窩都是六角形的小房,排列得整整齊齊。 蜂窩這種奇妙的六角形早就吸引人們的注意,為什麼小蜜蜂要把窩做成六角形,而不做成五角形,三角形或者四方形呢?
我上網查了資料:有些學者曾經測量過蜜蜂的蜂窩的尺寸,得到一個有趣的發現,那就是六角形窩洞的六個角,都有一致的規則。後來,經過科學家細緻的計算發現。原來,蜂窩成六角形是為了利用最少的原料,在有限的空間做成最先進的住宅。後來,事實證明,在其他地方如房屋建築中,蜂窩夾層式的結構也同樣表現出極大的優越性。

陳彥均2021/9/16 下午 02:50:03
3作者 張柏泓
標題 蜜蜂生態
內容
我們看了蜜蜂的資料,清楚了解蜜蜂生態,內容說明:本土野蜂發育較快,工蜂約20天就羽化成蜂,雄蜂約23日,蜂王大約在15~16日就羽化,但天氣較涼時,會慢一天左右。這些蜜蜂發育日程,對養蜂者極為重要,尤其是蜂王,再培育蜂王的時候,才能確實掌握,培養出優良蜂王。
原來,不是所有蜜蜂都每天忙著勤做工,蜜蜂之中也有懶惰蟲喔!雄蜂就整天只會吃,不會做,難怪養蜂的叔叔都叫牠「懶惰蜂」。工蜂最勤勞了,從成蜂的第一天開始,就不停的工作,從清潔巢房、餵養幼蟲、到採集花蜜,所有的工作都一手包辦,到了花期時,還會因為採蜜太辛苦而「過勞死」呢,好可憐喔!而所有的蜜蜂之中,最威風的就是蜂后了,吃最好的、住最好的;它是蜜蜂中的女王,也是所有蜜蜂的母親,平均一天可以產下一千多個卵,整個蜂群的生存繁衍非要靠牠不可!難怪牠所到之處,所有的蜜蜂都要讓出一條路給牠走呢!我們也觀察了蜜蜂採蜜、築巢方式、社會組織等,發現這小東西除了令人又愛又怕之外,牠們的本事與精神還真令人敬佩呢。
我體會到 在忙碌的工作中 要做適當的休息 與正當的休閒活動 以免過勞死。

張柏泓2021/9/16 下午 02:24:50
2作者 李奇泓
標題 蜜蜂怎麼養繁殖才快?
內容
我發現蜜蜂消失得很快,所以我在網路上查到蜜蜂怎麼養繁殖才快?
1、適量飛行:春天是蜜蜂繁殖的關鍵時期,而這時的蜜蜂在經歷冬天的時候會在腸道內沉積大理的垃圾,這些垃圾的存在不利於蜜蜂的生長與繁殖,可以讓適量飛行排泄體內垃圾。
2、蜂巢保溫:春天是一個天氣與氣溫多變的時候,特別是早春時節外界氣溫比較低,根本達不到蜜蜂幼蟲生長所需溫度,這時就需要養殖戶對自己的蜂巢進行加溫處理。
3、育王分蜂:春季蜂群之中的蜂王大多是前一年培育出的老蜂王,老蜂王在經過兩個季節的產卵之後產卵高峰期基本上已經要結束了,因此最好早做育王與分蜂處理。

李奇泓2021/9/16 下午 01:00:53
1作者 邱晟祐
標題 我和蜜蜂玩遊戲
內容
我家的後陽台就是一個養蜂場,那是爸爸養蜜蜂的實驗場,爸爸說養蜂是需要實際操作,透過人與蜜蜂近距離的接觸,可以讓人與蜜蜂的情感更靠近。每當我站在蜂箱旁,每一次當手握佈滿密密麻麻蜜蜂的巢片時,有時練習找蜂后;有時練習認識雄蜂台,或看著有些蜜蜂鑽進巢室,或快步走來走去…,真是有趣啊!如果蜂箱是透明的,我可能會捨不得離開吧!有時候只要往巢片輕輕吹一口氣,聚集的蜜蜂就會往四面八方散去,等牠們再聚集,又再吹一口氣,牠們就又四處散開了,好像是我和蜜蜂在玩遊戲。

邱晟祐2021/9/15 下午 04:17:47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蜜蜂
作者 沃依切.葛萊果斯基 林大力
出版社 小天下出版
簡介(摘要)
完全圖解蜜蜂的生態和組織;人類從採蜜、養蜂到帶蜜蜂去旅行的互動變化;
發現小蜜蜂如何走入希臘、羅馬神話,成為帝王、權勢的象徵,
一起來認識、關心蜜蜂和人類共同的未來。蜜蜂在恐龍時代就存在地球!1億多年來,蜜蜂的體型沒有多大改變,卻直接影響了人類的生存。據說,如果地球上不再有蜜蜂為植物授粉,人類將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蜜蜂和人類的關係是從何時開始結緣?蜜蜂為何是植物授粉的最佳團隊?牠們的身體構造、社會組織、行為語言,甚至蜂巢設計,彷彿都是為了訪花、採蜜而存在。人類也從野生採蜜到養蜂,認識蜜蜂、研究蜜蜂,甚至還得了諾貝爾獎。
《蜜蜂》用大型幽默的插畫和簡約的文字,分成37個題目,從生態、人文歷史、科學、藝術、農業各方面,讓我們了解蜜蜂這群不能被小看,也不能從人類生活缺席的重要物種。
導讀
如果沒有蜜蜂為植物授粉,地球的食物會越來越少。
這群體長不到2公分的小生物,實際牽動地球的未來。
陳彥均2021/9/12 上午 09:14:01
9書名 蜜蜂717
作者 拉莱恩·波尔 张然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簡介(摘要)
蜜蜂717,一只生于蜂群底层家族的工蜂。 她体型丑陋怪异,内心却充满好奇和勇气。她像其他蜜蜂一样遵守蜂巢的意志:接受、服从和服务。也恪守蜂群的铁律——只有蜂后才能生育。
突然有一天,蜜蜂717发现了自己的异常。一个幼卵在她体内成形,她将为它变得疯狂……《蜜蜂717》是拉莱恩受患癌症离世的养蜂朋友的启发创作而成。在等级森严的蜂巢中,看似不正常的工蜂717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突破禁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蜂群的命运。翻开《蜜蜂717》,勇敢活出自己广阔的人生。"
導讀
巢房挤压着她的身体。这里的空气是热的,还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她慌乱地扭动着手脚,抵着巢脾,这让她全身关节发烫。她的头被压到了胸口上,腿部也感到了抽搐的痛楚。不过她的努力已经有了结果——巢脾的一面已经没那么结实了。她拼尽全力向外一踢,感到某些东西正在破碎并开裂。她用力撕咬着,直到那里出现了一道锯齿状的裂口——外面便是更新鲜的空气。
她拖着自己的身体,吃力地穿了过去,接着便跌落到一个陌生世界的地面上。静电咆哮着穿过她的脑袋,雷鸣般地震颤晃动着大地,上千种气味使她迷乱。她能做的只有呼吸,直到震颤与静电都渐渐平息,而那些气味也挥发到空气中。僵硬的身体已经脱离束缚,信息逐渐充满了大脑,她也随之平静下来。
这里是到达大厅,而她是一只工蜂。
她属于弗洛拉家族,编号717。
当然,她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动手清理自己的巢房。和那些整洁的邻居不同,在为了孵化而进行的激烈斗争中,她击碎了整个前壁。她观察了一番,接着便学着他们的样子,把碎片整齐地叠放在废墟旁。她这样做着,意识也因此而变得清晰。她感受到了到达大厅的辽阔,以及空气中那种震颤是怎样随不同区域而变化的。
一排排巢房——就像她自己的一样——鳞次栉比地延伸到远方。有些巢房虽然安静,却在发生着共振,似乎里面的住客们依然在沉睡。她近旁则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这里有许多刚刚破裂的寝室,它们已经被清理干净;还有许多寝室正在开裂并纷纷掉落,伴随而来的是新蜜蜂的降生。她还注意到邻居们的不同气味——有的甜美些,有的浓烈些——所有这些闻起来都是令人愉悦的。
这时地面上传来一阵猛烈而不规则的震荡,随之出现的是一只年幼的雌蜂。她沿着巢房之间的甬道跑了过来,表情紧张而慌乱。“站住!”甬道两端回响起严厉的声音。空气中也涌起一股强烈的苦涩气息。所有蜜蜂都一动不动,除了那只年幼的蜜蜂。她脚下一绊,跌到了弗洛拉的那叠碎片上。接着她便爬进了破巢的残骸,蜷缩到角落里,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一个扣人心弦的“灰姑娘”故事,文风如济慈般浓郁、诗意、绚烂。——《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令人狂喜的想象力,很少有小说能创造出如此奇异的阅读体验。——《纽约时报》评论《蜜蜂717》塑造了一个行动派的女性英雄形象,这个不同寻常、构思巧妙的故事带我们穿越了弗洛拉717传奇的一生。——《泰晤士报》评论
这是一段疯狂之旅,它真切地讲述了一段关于永恒传统与现代环境灾难的史诗。波尔这部发人深省的作品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房间》作者爱玛·多诺霍 
《蜜蜂717》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幻想曲,它从激动人心、精彩绝伦的细微之处展现了蜜蜂的蜂巢生活。每看一页,我便越发对弗洛拉的困境感同身受,越发为她生活的世界沉迷不已。——《喀尔刻》作者玛德琳·米勒
人们总在确保每个人都应该是正常的,都应该按一套统一的标准生活。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如果某个地方诞生了像斯蒂芬·霍金这样的人,却被人视为“失败的畸形”将其杀死。人类会亲手毁掉历史上zui伟大的头脑之一。这是多么可怕的事。——goodreads读者评论
陳彥均2021/9/12 上午 09:06:24
8書名 嗨!這是我的家:蜂巢【勤勞工作收穫多】 BEEHIVE
作者 作者: Petra Bartíková 譯者: 高怡芳
出版社 幼福
簡介(摘要)
歡迎來到蜜蜂的家,一起看看蜜蜂們勤勞工作的成果吧!
你知道蜜蜂在地球上生活多久了嗎?蜜蜂和同伴們怎麼溝通呢?美味的蜂蜜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小蜜蜂們總是忙碌的飛來飛去,採集花蜜和花粉,而待在蜂巢裡的蜜蜂也不會偷懶,牠們忙著照顧小寶寶、蜂后,還要打掃環境、建造新的房間。現在,一起去蜂巢探險,看看蜜蜂們的勤奮生活吧!
★創意造型:用層層疊疊及挖洞設計來模擬蜂巢樣貌,引起孩子好奇心。
  ★觀察想像:先觀察洞裡的圖像,猜猜看蜜蜂們在做什麼?之後再找答案。
  ★手眼協調:用小手觸摸書本特殊造型及不規則挖洞,促進手眼協調能力。
  ★豐富知識:說明關於蜜蜂的習性、生活等,每頁都有不同的自然知識。
  ★精緻繪圖:用可愛圖片來呈現蜂巢內的樣貌,加深記憶,快樂閱讀。
  ★延伸學習:閱讀過程中可體會蜜蜂們努力後才有收穫,得到不同啟發。
  ★趣味玩法:在牆前用手電筒照頁面,用好玩的影子說一說小蜜蜂的故事。
 
導讀
常有人問我,要怎麼帶孩子自然觀察?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家為中心點,從陽臺上的盆栽、樓下的公園開始。這些昆蟲喜歡在花朵上覓食,樹幹上爬行,只要願意花點時間駐足,就一定可以找到有趣的觀察目標。 不過,或許有些家長擔心自己對於這些生物的認識不夠,無法給孩子好的引導,因此我推薦大家閱讀《嗨!這是我的家》系列書籍,舉凡最常見的螞蟻、蜂類,還有大樹,書中都有詳盡的介紹與可愛的插圖,家長可與孩子共讀,親子一起增加對於自然的認識。 
陳彥均2021/9/12 上午 08:59:56
7書名 蜂蜜的妙用
作者 作者阿里克斯·勒菲耶夫-德爾庫特
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簡介(摘要)
蜂蜜的妙用》從蜂蜜的歷史講起,簡單敘述了蜂蜜的成分、種類、挑選、保存、食用方法,食用蜂蜜的宜忌,重點和科學為讀者提供蜂蜜在家居、美容、健康、美食等方面的實際妙用110多條。涉及內容多,淺顯易懂實用,但內容又較為科學,是一本優秀的科普讀物。
導讀
口臭 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口干、藥物治療的副作用、牙齒問題……結論是:細菌繁殖造成了口臭。由于蜂蜜有殺菌和抗菌作用,可以消除口臭。該選擇哪種蜂蜜呢?麥盧卡蜂蜜是公認的含高防腐劑的食品,可以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其原產地澳大利亞,找到以麥盧卡蜂蜜和蜂膠為主要成分的牙膏。 ??可以嘗試祖輩們的方法:用一大杯水稀釋一匙蜂蜜,在每天早晚漱口,之后別忘了刷牙! ??在南美,人們在一杯溫水中加入一茶匙蜂蜜和一茶匙肉桂,攪拌后漱口。 ??蜂膠具有防腐性,能使保持長時間清新的口氣。例如,使用蜂膠牙膏或咀嚼蜂膠口香糖,每天2~3次。還可以動手制作蜂膠漱口水:將8滴蜂膠液、8滴 薄荷精油倒入50毫升薄荷露中。每周使用1~2次。也可以直接在商店購買成品蜂膠漱口水。 ……
陳彥均2021/9/11 下午 01:13:18
6書名 蜂蜜療癒研究室
作者 道恩‧庫姆斯
出版社 常常生活文創出版社
簡介(摘要)
本書詳細介紹與蜂蜜的相關知識背景,透過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的結合,將蜂蜜與香草兩者混合產生的加乘作用,應用於製作原創草本蜂蜜、浸劑、醋蜜、酊劑、飲料、甜點與發酵食,以改善日常生活各種不適症狀。在倡導均衡保健及最重要的「食療」觀念之時,更能懂得如何珍惜蜂蜜的使用、以及如何替蜜蜂保育盡一份心力。
導讀
作者秉持著「創造具有療效的風味」之概念製作原創草本蜂蜜,並設計獨家配⽅以改善各種身體常見不適症狀。透過本書,讀者對於蜂蜜與植物的應用將有更深入透徹的了解,並學習如何在家中自製草本蜂蜜、蜂蜜茶飲、醋蜜、發酵蜂蜜製品等⽅法。食譜配方對應的層面包含緩解疼痛、改善睡眠、調解⼼情、孕期保養、兒童補鈣、感冒、過敏、腸胃道不適、皮膚症狀等;並提供結合甜點、果昔、特調飲品、糖果等更多創新應用。對於有機會接觸養蜂的人,書中概述其他具有療效的蜜蜂相關產品包括花粉、蜂膠和蜂王漿,並就如何永續經營與收穫這些產品提供建議。
李奇泓2021/9/11 下午 01:08:01
5書名 圖解蜜蜂與養蜂
作者 伊夫.顧斯坦
出版社 積木文化出版社
簡介(摘要)
第一本以漫畫形式圖解蜜蜂一生與養蜂方法的專書,帶你深入了解這迷人昆蟲的生命樣貌,喜愛蜜蜂與昆蟲的讀者、想要嘗試養蜂的人或專業人士,不能錯過的首選指南。
蜜蜂為什麼很重要?蜂王是怎麼誕生的?忙碌的工蜂都在忙些什麼?雄蜂真的很「渣」嗎?常見的蜜源植物有哪些?如何建造自己的養蜂場?蜂箱有哪些形式?蜂蜜、蜂花粉、蜂王乳、蜂膠……這些蜂產品是怎麼來的?
法國荒野漫畫家以自身二十年養蜂經驗,「畫」出這本實用的養蜂指導手冊。從認識蜜蜂生命週期與行為,到如何建造蜂箱、管理蜂場、養育蜜蜂、去除蟲害……,一路到收成並銷售自家蜂蜜、釀造蜜酒等,專業技術在可愛的圖解下變容易了!每一頁都充滿知識,精緻有趣的繪圖搭配詳細文字,蜜蜂與你的距離不再遙遠。
導讀
「『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只剩下四年的生命。』說明人類對蜜蜂的依賴,一般人都說,這是愛因斯坦說的。《當蜜蜂消失的那天》(Le Jour Où LAbeille Disparaîtra)作者Jean-Christophe Vie從一份簡短的書目研究得知,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這句『末世論宣言』。但是,這本繪冊的作者,漫畫家伊夫.顧斯坦(Yves Gustin)則是親身實作將經驗繪製生動的漫畫又輔以科學數據製成的圖表,精緻地展現出蜜蜂對人類的重要性。在繪本序言中所說的,作者確實經過前輩指導,文獻查考,更重要的是,作者對蜜蜂的觀察與豐富又有系統地整理,足以當作養蜂學入門。文中簡單的蜜蜂與人類的對話,有如警世之語,在在凸顯今日人類漠視生物芳鄰和忽略環境永續所造成的生態窘境的省思,更是難能可貴的環境教育參考資料。」
李奇泓2021/9/11 下午 12:58:25
4書名 科普翻翻書:為什麼我們需要蜜蜂?
作者 作者:凱蒂‧戴納斯 譯者: 范伊誠
出版社 采實文化
簡介(摘要)
為什麼我們需要蜜蜂呢?
為什麼蜜蜂會發出嗡嗡聲?
有多少不同種類的蜜蜂?
蜜蜂都住在哪裡?
有誰住在蜂窩裡面?
導讀
蜜蜂要怎麼幫助這棵植物呢?
被拜訪的花朵會怎樣呢
邱晟祐2021/9/11 下午 12:58:14
3書名 蜂蜜
作者 藤原由美子
出版社 青林出版社
簡介(摘要)
小男孩的爸爸是位養蜂專家,在山裡養蜜蜂,養蜂場裡有很多蜂箱,蜜蜂忙進忙出的,把剛吸食的花蜜吐出來,再經過一段發酵的程序之後,就會變成黏稠又富有營養的蜂蜜了。最特別的是,採集自不同種類花朵的花蜜,會釀造出不同的蜂蜜,而且顏色和香味也都不同。養蜂人的工作除了要非常的小心仔細之外,還是會遇到像是虎頭蜂和黑熊之類的不速之客,或是可怕的敵人。從爸爸辛勞的工作中,讓小男孩體會到,蜂蜜原來是花和蜜蜂贈送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
導讀
 ★ 讓孩子從養蜂的過程中,了解蜜蜂式如何將花蜜如何變成蜂蜜。
★ 了解不同花蜜可以製造出不同的蜂蜜,學習從色澤、香味、外觀等方式來區別。
★ 欣賞伊勢英子細膩而溫柔的畫風,讓知識繪本也可以變得如詩般優雅,富有生命力。
李奇泓2021/9/11 下午 12:57:31
2書名 為什麼我們需要蜜蜂?
作者 作者/凱蒂·戴納斯 Katie Daynes譯者/范伊誠
出版社 采實
簡介(摘要)
這三本當中我光看標題就很有興趣的就是蜜蜂,蜜蜂的重要性在這幾年逐漸受到重視,如果蜜蜂消失,對人類將會是重大浩劫。雖然閱讀過相關文章,但是身為文組的媽媽我沒有辦法很有系統地解釋給鴨捲聽,Usbrone這系列書每本由一個主題出發,再延伸豐富主題知識。
導讀
以什麼、為什麼、如何、哪裡等等問句帶出答案,每本六個跨頁,每個翻頁都會看到一個小知識。以花蜜來說,並不是每種蜜蜂都會製造花蜜,製造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最後帶出保育的觀念,許多種類的蜜蜂已滅絕或正在滅絕中,愛護環境讓蜜蜂得以生存是很重要的事!
陳彥均2021/9/11 下午 12:55:59
1書名 野蜂放大鏡
作者 楊維晟
出版社 天下文化
簡介(摘要)
在野外聽到野蜂嗡嗡作響的聲音,想必讓許多人嚇得不知所措。這種危機意識是人類保護自己的動物本能之一,不過大多數野蜂不致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傷害,但根深柢固的恐懼卻是不容易克服的。其實蜂類的生活面貌多樣,種類之多在昆蟲界僅次於甲蟲和蝶蛾,同時和螞蟻一樣,發展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社會性生活,女王蜂精準地控制蜂巢內各個個體,讓牠們為群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中蜜蜂更成為人類數千年來的好伙伴,提供我們甜蜜的蜂蜜、多功效的蜂王乳、花粉以及蜂膠等,人類在照顧蜜蜂的過程中,逐步解開蜜蜂的私生活之謎,同時也讓蜜蜂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昆蟲伙伴。
導讀
蜂類有這麼可怕嗎?虎頭蜂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或是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的嬉鬧遊玩,直到某一天被蜜蜂或胡蜂螫到,留下難以抹滅的疼痛記憶,以後只要一聽到嗡嗡聲就膽顫心驚。即使每天早晨吐司上抹的是香濃甘甜的蜂蜜,喝的是添加蜂蜜的冰涼冷飲,但想要扭轉人們對蜂類的既定印象,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
蜂類常常遭到指責,但是牠們其實嘉惠我們人類良多。經由馴化的蜜蜂,能提供人類香甜的蜂蜜、蜂王乳、花粉、蜂膠等營養品,而蜜蜂與各種野蜂,更扮演了幫植物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如果沒有蜂類的幫忙,人類種植的農作物將授粉不足,而直接波及作物的收成。
邱晟祐2021/9/9 下午 04:41:25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愛因斯坦說:如果蜜蜂從地表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 既然蜜蜂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性的生物,那為什麼人類要不斷的消滅牠們?但也有人類營造其適宜生長與繁殖之生態環境來換取蜜蜂生產的食物,如蜂蜜、蜂王乳、蜂膠……等。這些食物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助益,我們將藉由實際觀察活動,瞭解蜜蜂的豢養過程。我們希望透過體驗,來觀察蜜蜂的外觀特徵和生活習性;觀察蜜蜂的生活環境和繁殖方法;了解其會消失的原因和養蜂人飼養蜜蜂生產蜂蜜產品的結果。邱晟祐2021/10/2 下午 03: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