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店老闆的「𥴊」願人生

專題名稱雜貨店老闆的「𥴊」願人生

專題描述隨著便利商店林立,守護台灣庶民生活的雜貨店也漸漸的變少,可是,不管在都市、鄉村還是偏遠的原住民部落,還是有一群人持續在經營的雜貨店,這些老闆們為什麼願意要在競爭激烈的生意中開店?是我們很想研究的主題。
研究過程,將以花蓮縣的13個鄉鎮為主,以實際訪談的方式來完成探究。
預期:
1.了解花蓮縣各鄉鎮雜貨店的興衰。
2.了解花蓮縣各鄉鎮雜貨店都市與偏鄉地區雜貨店經營方式的差異。
3.探究花蓮縣各鄉鎮雜貨店雜貨店老闆的經營故事。
4.透過研究歷程對家鄉有更深的了解與關懷。

隊伍名稱很柑願對不隊

指導老師陳文馨 邵婷煒

參賽學生蔡岫妤 陳松麟 陳沐恩 龐安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徐知誼
來源 https://kmweb.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agri_story&id=99
描述 柑仔與𥴊仔
古早的中國農業社會時代,因生產力有限,一般百姓僅能維持最低限度生活水準,主要的經濟活動便是以物易物。來到作物收成的季節,農民就得拿穀物去向手工業者交換更新器具或其他日用品;隔年播種的時候,又必須將農閒之餘紡織的布換取更多的種子,如此年復一年。人類的技術與生產力提升後,物品交換超過了原始需求的意義,商業因之而生。據《易經》記載,神農氏曾在日中設市以「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這便是原始的市集了。交換商品種類不斷增加後,為方便交易,人們又發明了貨幣作為交易媒介。不過,歷來通貨膨脹與私鑄錢幣的問題層出不窮,物物交換依舊成為人們各取所需的最直接手段,存續至今。

《清明上河圖》內描繪著各式各樣的行業,其中行走在街頭上的搖鼓郎,身背木架,架上放置著日用品、胭脂、針線、玩具等貨品,轉動著搖鼓吆喝叫賣,這應該就是雜貨店的前身了。來到清領臺灣時期,搖鼓郎逐漸演變為挑擔或推車移動販賣的形式,同時也出現了固定地點販售的雜貨店。

雜貨店原來在閩南語中稱為「矸仔店」或「仔店」,名稱源於婆婆媽媽買酒、醋及醬油時都會提著叫做「矸仔」的玻璃容器去裝;或因早期雜貨店門口都用竹製容器「 仔」盛裝鹹魚、魚脯、小魚乾等。後來文字上大多習慣使用「柑仔店」。雜貨店紮根於鄰里街坊間,顧客的習慣也往往反映出在地特性,例如販賣土產、幫忙轉送信件,甚至半夜不打烊等。而不論主婦、農民或工人,透過來此消費的相遇、問候及交換訊息等互動,使得雜貨店成為凝聚社區情感與向心力的節點,超過本身為交易場所的基本功能。文/徐知誼
陳文馨2021/10/8 上午 10:23:37
7作者 林欣誼
來源 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
描述 檯秤(磅仔)‧小型桿秤(量仔)
在電子秤普及前,雜貨店必備一座放置桌上的檯秤,閩南語稱「磅仔」,刻度為公克公斤,附近有秤錘,用來秤糖、鹽、魚乾等雜貨。
用手提起秤物的桿秤稱「量仔」,最大型需要兩人提起,用來秤大公豬、稻殼等重物雜貨店常用的微小型桿秤,可秤無法放在檯秤上的物品。更小的桿秤稱「 仔」,中藥行用來秤少量的藥材。
算盤
老一輩老闆不用計算機、收銀機,仍慣用算盤。中式算盤有上一株下四株的一四株算盤、上一珠下午珠的一五珠算盤等,店家常見的為上二、下五珠的二五珠算盤,方便一斤十六兩的十六進制使用,又稱「斤兩算盤」。
菸酒櫥.掌櫃桌
在金屬架和鋁門窗刷新雜貨店的門面之前,老店用的木造門窗與櫥櫃,搭築了上個時代的迷人韻味。早期木頭選多為民間慣稱的Hinoki(台灣扁柏,又稱黃檜,與紅檜Benihi並稱為台灣檜木),檜木不受蟲蛀,許多店家從第一代保存至今,經年使用,呈現滑潤光澤,別具歷史感。
除了在牆上釘製簡單木架,更講究的則打造有底座、安上玻璃的玻璃櫥。在民義品藏家眼中,菸酒除更是「玻璃櫥的王者」,往往迎們擺放,象徵店家的高檔格調。一般的菸酒除造型方正,最氣派的則有高低雙塔造型,四面玻璃具展示效果,木造或水泥磚石砌的底座再貼上白色磁磚,增添優雅。
掌櫃桌即今日的櫃台,是收銀、處理文書或店主安坐看報的地方,通常為一張附有抽屜的大木桌,有的裝上直接挖一孔洞投錢,保險又便利。
長板凳(椅條)
現今便利商店多闢有座位區,其實是復古作法,因雜貨店常就有供人閒坐的地方,店內外散放板凳、藤椅、躺椅、小學生課桌椅、甚至整座沙發等,用「來來來,內面做坐」的方式迎客。
陳文馨2021/10/8 上午 08:07:23
6作者 洪維健 許中熹
來源 古早味 懷舊柑仔店
描述 瑞芳簳仔店的特展,顧名思義就是雜貨店的歷史回顧展,在短短兩個月的展期中,賴志賢展出琳瑯滿目的各色收藏,生動重現了六○年代的復古風情,帶領觀眾一起通過時光隧道,重溫褪色的兒時回憶。簳仔店所說的「簳仔」就是扁平竹編的圓盤容器,可以曝晒食物或是風乾滷味,清末的老式雜貨店鋪,最常擺設這類容器,因此也被稱為簳仔店,後來更被以訛傳訛寫成「柑仔店」,瑞芳這個地名的起源,據說就跟簳仔店有一段奇妙的淵源。
瑞芳早期稱作柑子瀨,據說當地唯一的一家雜貨鋪又以「瑞芳」為號,所以後來瑞芳店就成了地名,不過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瑞芳店這個地名更成了廣泛使用的名稱,日軍把這裡當作重要的軍事訊息收發處,不但登上文書記載而且沿用至今,當時往來這個商鎮的旅客購買日常用品,都會提到要去「瑞芳」,而瑞芳這個名字更因此代表了傳統雜貨鋪簳仔店,這段傳說至今還是當地人津津樂道,至於年份考據也就無法追究了。
陳松麟2021/10/7 下午 08:54:16
5作者 撰文 /繪圖 蘇拉圖(蘇俊賓)
來源 每一個老招牌都是經濟變遷的縮影 【每一個老招牌都是經濟變遷的縮影】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由遠流出版
描述 從專賣〈公賣〉制度以來,菸酒公賣局的招牌算是經歷了三代,每一代都在台灣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日本人在台灣的專賣制度,到後來國民政府的菸酒公賣局,到現在的菸酒公司,隨著時代的演進,也發展了好多款式的招牌。
日據時代,專賣的項目有塩、酒、煙草,這三塊招牌,這「孿生三兄弟」,是許多追尋收藏台灣老招牌的重要里程碑。方形的招牌,橢圓形的白底,分別以三款字體寫上的字,擺在一起,特別有味道。
十多年前,前後也是花了幾年才陸續找到這三款。收藏時,價格不一定高,但真的很難找。以難度而言,塩最難找,其次是酒,再來是煙草。大概跟當年販售點普及度有關吧!台灣的塩招牌與日本不同,日本是綠框黑字,台灣是綠框綠字,很多朋友找不到台灣的綠框綠字,就跑去日本找它的孿生兄弟,過過乾癮。
光復後的菸酒公賣局時代,就是另一種收藏的樂趣了。在台灣,不管是農村或都市,不管是大街或小巷,這一塊圓圓的招牌,成了大家的共同回憶。絕對可以說是台灣最經典款的招牌。
「菸酒公賣局」的招牌在將近四十年中,發行了超過十二萬面。也因為每間柑仔店,一定都會掛上一面,所以這白底上寫著菸酒兩紅字的老風格,就成了大家的共同回憶。圓形的菸酒招牌,每塊都有它的零售編號。所以,在一萬號以內〈甚至一兩千號以內〉都是超級資深的招牌,可以說是菸酒公賣局的前幾號零售商了。
我常說,這塊招牌,可以說是鐵招牌裡頭的「 大同寶寶」。因為幾乎只要一拿出來, 大家都有印象, 是台灣具有高度共識的經典款招牌。喜好收藏台灣老東西的同好,幾乎大家都會收藏一面,也是我收藏的第一面老招牌。想想,幾十年來,曾經有十多萬間雜貨店掛著這塊招牌,能見度相當高。直到公賣局改制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才換了方形的新款。
早年有些店, 只賣菸沒有賣酒,或者只賣酒沒有賣菸。這些小攤販、小店面,公賣局也幫忙製作了招牌,一樣有編號,因為數量較少,就沒有菸酒圓型招牌這樣的激起大家的共鳴了。
至於塩的招牌,光復後,改用了食鹽兩字。小小的釘牌,不是琺瑯烤漆材質,而是一般噴漆。風吹雨打下,一般都生鏽得很嚴重,除非收藏到庫存新品。
【每一個老招牌都是經濟變遷的縮影】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81 )
龐安2021/10/7 下午 08:42:18
4作者 徐知誼
來源 從地方到雲端:柑仔店的古今演繹
描述 《清明上河圖》內描繪著各式各樣的行業,其中行走在街頭上的搖鼓郎,身背木架,架上放置著日用品、胭脂、針線、玩具等貨品,轉動著搖鼓吆喝叫賣,這應該就是雜貨店的前身了。來到清領臺灣時期,搖鼓郎逐漸演變為挑擔或推車移動販賣的形式,同時也出現了固定地點販售的雜貨店。雜貨店原來在閩南語中稱為「矸仔店」或「仔店」,名稱源於婆婆媽媽買酒、醋及醬油時都會提著叫做「矸仔」的玻璃容器去裝;或因早期雜貨店門口都用竹製容器「 仔」盛裝鹹魚、魚脯、小魚乾等。後來文字上大多習慣使用「柑仔店」。雜貨店紮根於鄰里街坊間,顧客的習慣也往往反映出在地特性,例如販賣土產、幫忙轉送信件,甚至半夜不打烊等。而不論主婦、農民或工人,透過來此消費的相遇、問候及交換訊息等互動,使得雜貨店成為凝聚社區情感與向心力的節點,超過本身為交易場所的基本功能。
龐安2021/10/7 下午 08:31:56
3作者 蔡岫妤
來源 訪談記錄表
描述 彙整花蓮縣13鄉鎮柑仔店田野調查資料,表格化每間不同商店的訪談日期、店特色、店齡、營業項目、及人生故事等。
蔡岫妤2021/10/7 下午 08:17:42
2作者 李美京
來源 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
描述 歡樂的回憶,藏在雜貨店裡
即使太陽山後天色變的昏暗,雜貨店前的路燈也會亮著四周。吃過晚飯出來遛達的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地聚在一起,雜貨店前就這樣成了孩子們遊戲的天堂。鬼抓人、捉迷藏、藏鞋遊戲等,這裡是孩子們盡情奔跑玩耍,一同低著頭做焦糖餅來吃的最佳遊戲場所。童年時期最喜歡的回憶,就藏在這樣的雜貨店裡。
被深深吸引後,出發尋找雜貨店
漫步在寧靜的巷弄之中,心情也格外地悠閒自在。家家戶戶的圍牆裡,一串串高掛在樹上的橘黃色柿子,鮮豔的色彩與湛藍的天空相呼應,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溫暖。故鄉老家的柿子樹結實累累,而雜貨店的柿子樹則開啟了我無限的想念。
在古老的街上
開始畫雜貨店後,有時我會感受到某種牽引我的引力。季夏時節的某一天,我漂泊的步伐穿越春川,在經過洪川驛田坪里,往家的方向前進。翻過蜿蜒崎嶇、鮮少人跡的矮山頭後,我緩慢地拐過彎。一瞬間,垈谷商會就像正等待著我一般地出現在我眼前。撲通撲通,我的心跳蹦蹦跳地加快了。
蔡岫妤2021/10/7 下午 05:20:08
1作者 林欣誼
來源 Facebook走找古早時代的文化
描述 早在清光緒年間,北迴鐵路和宜蘭線尚未搭前,先民因,當時陸路交通不便,台北地區的貨運靠靠基隆河水路運輸補給。瀨(kamalua,就是現在的柑坪里(合稱內瑞芳),已成為台北地區現在於噶瑪蘭(今之宜蘭縣)之間的必經之地。後來因為金瓜石及九份一批陸續發現金礦,採金絡人確實不絕。
上山採金必先通訊(竹敢隆)仔仔,適時基河接駁渡口附近,有一家雜貨店,因為在(竹敢)瀨仔所以人稱(竹敢隆)仔仔店,經過窯仔開店生活變成了全貌台灣雜貨店的代。(竹敢)仔店取名為「瑞芳」,而其店貨之日用品,可說是南北雜貨俱備,成為瑪蘭山區採金與陪陪瑪蘭中途補給及休息所。由於往來者從,不約而同或相約,都說「去瑞芳」,或「瑞芳回來」,襲成名。
日治時期設台北州基隆郡瑞芳街,1940年曾發生瑞芳事件,1945年戰後改稱台北縣瑞芳鎮,至2010年隨著五都升格實施而改制為新北市瑞芳區。
陳沐恩2021/10/6 下午 06:41:47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紀錄-110/08/14-花蓮市/吉安鄉
說明
區域:花蓮市
訪談日期:110年08月14日 星期:六
拜訪店家:香妮食品
受訪者:老闆
稱呼: 梁爺爺和梁奶奶
年紀:分別是84歲與83歲
鄉鎮分區:國治里
群族:閩南
店齡:約53年
販賣商品:食品雜貨、糖果、玩具、自製醬油
店家附近:公車站、火車站
雜貨店的大小事:
香妮食品商行是一個由梁爺爺和梁奶奶一起經營的雜貨店,梁奶奶說:「我們做雜貨店已經超過50年了,在做雜貨店以前是在做自製醬油的(20年)。」我好奇為什麼明已經有了便利商店,但為什麼他們還要繼續開店呢?他們其實以前也香過要收店,但後來不收店的原因是因為以前雜貨店就像是小孩的樂園,所以很多小孩下課都會到雜貨店玩,如果自己以前喜歡去的地方突然要收店當然會不捨,所以那些小時候常來的人就會勸他們不要收,被說服就只好繼續開店了。但他們的四個小孩都有了自己的事業,沒人要接手這家雜貨店,所以總有一天香妮食品商行還是會收店的。
最特別的商品:自製醬油
有年紀的工具:無

區域:吉安鄉
訪談日期:110年08月14日 星期:六
拜訪店家:維維商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 劉奶奶
年紀:62歲
鄉鎮分區:吉安鄉
群族:閩南
店齡:約21-30年
販賣商品:食品雜貨、糖果、文具、菸酒、飲料、冰品
店家附近:舊市場
雜貨店的大小事:
維維商行是由一位劉奶奶在自家客廳經營的雜貨店,他說他做這家店已經有二十年了。他想要做的原因是因為以前在家無聊,所以就在自家做雜貨店。他還說以前社區都是樹林,現在都變成社區,我想以後就會變成高樓大廈了吧?他也說以前很多人來這裡買菸酒,但現在已經沒多少客人,以後也沒有人要接手。
我覺得雜貨店大部分沒人要接手,所以面臨一種消失的危機,我們做這個研究的原因就是不想讓這個文化消失。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貨架

區域:吉安鄉
訪談日期:110年08月14日 星期:六
拜訪店家:慶豐商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 楊阿姨
年紀:45歲
鄉鎮分區:吉安鄉
群族:閩南
店齡:約50年
販賣商品:食品雜貨、糖果、菸酒、飲料、生活用品
店家附近:吉安國中
兼營項目:彩券行
雜貨店的大小事:
楊阿姨是由他的舅舅聘請來慶豐商號這家雜貨店工作的人,他說這家店已經開了五十年以上,但中間有整修過,所以我們無法看到這家店五十年前的樣子。
我們也有訪問他為什麼明明已經有便利商店了,但為什麼還要繼續營業?他說因為如果突然有人需要一些簡單的東西可以來這裡買,不用到便利商店就可以買到。他還說以前來這裡的人很多,現在因為有便利商店,所以不會注意到這家雜貨店。原本他的第二間房子 ( 隔壁 ) 也是雜貨店,後來改成賣彩卷,由此可見,時代的變化如此的大。不知道以後雜貨店會不會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就只留在我們的記憶裡呢?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無

陳松麟2021/10/3 下午 01:57:02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紀錄-110/08/19-秀林鄉/新城鄉
說明
區域:秀林鄉
訪談日期:110年8月19日
受訪店家:三誠商行
受訪者:員工
稱呼:林奶奶(老闆)
年紀:無
鄉鎮分區:秀林鄉
族群:無
店齡:無
營業(服務)項目:無
店家附近:無
雜貨店的大小事:
三誠商行是由一位林奶奶開的,他開了四十多年了,桌子是用了四十年的東西,已經接第二代了。
客人不管是老人、小孩還是大人都有,只是大多是老人,老闆娘很熱情,而且老闆娘帶給人們溫暖的感覺。
他賣的東西都是在便利商店看不到的,如:麥芽糖,但都是實用的。但是林奶奶有一個缺點,就是必須要讓他認識我們,這樣才可以讓它釋放出他的溫柔,而且他也向楓葉亭商號一樣,常常講國語講到一半就變成講太魯閣語,所以在我們的小論文裡,一位會講原住民語的人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桌子

區域:秀林鄉
訪談日期:110年8月19日
受訪店家:楓葉亭商號
受訪者:老闆
稱呼:胡奶奶
年紀:約40歲
鄉鎮分區:秀林鄉
族群:原住民(太魯閣族)
店齡:約22年
營業(服務)項目:糖果、生活用品、菸酒、飲料、食品雜貨
店家附近:派出所
雜貨店的大小事:
我們去了這間名叫「楓葉亭商號」的雜貨店,這家店的老闆娘是胡奶奶。胡奶奶開這家店已經二十二年了,開店原因是因為要貼補家用。她告訴我她有賣雜貨和宅配,而且以前來這裡的人很多,現在幾乎沒什麼人。而且小孩不想接手,但不管是老人、小孩還是大人都會來。
他的櫥櫃很舊,用了二十二年了,一看就知道,但只有櫃子沒換,非常可惜。胡奶奶非常熱心,喜歡和別人聊天,但是我們聽不懂,因為他常常講國語講一講就變成講太魯閣語,還好我們旁邊有一個聽得懂太魯閣語的人:松麟的大姨婆,不然就白去了。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櫃子

區域:新城鄉
訪談日期:110年8月19日
受訪店家:永豐綜和商行
受訪者:老闆
稱呼:爺爺
年紀:約50歲
鄉鎮分區:新城鄉
族群:無
店齡:約1年
營業(服務)項目:糖果、玩具、生活用品、菸酒、飲料
兼營項目:檳榔
店家附近:無
雜貨店的大小事:
我們去了一家名叫永豐商行雜貨店,這家店是由兩間房屋打通形成的,他做了?年,開店原因是因為要賺錢。這家店的客人是由多到少,老闆說以前這兩間是用木頭做的,因為怕腐蝕,所以就全部換掉了。
我們發現這家店的左邊那一棟大多是賣小孩用的,例如文具、玩具,右邊那一棟是用來放其他用品的,例如安全帽、糖果。以前我也有來過這家雜貨店,因為要買雨鞋,但我只有來過一次,加上今天就是兩次,雖然這樣還不算是常客,不過這家從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店,永遠在我心裡。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無

區域:秀林鄉
訪談日期:110年8月19日
受訪店家:美鳳商號
受訪者:老闆
稱呼:黃奶奶
年紀:約82歲
鄉鎮分區:秀林鄉
族群:閩南
店齡:約58年
營業(服務)項目:糖果、飲料、食品雜貨、生活用品
店家附近:無
雜貨店的大小事:
我們去了一家名叫美鳳的雜貨店,老闆娘叫做黃奶奶,全名叫做黃美鳳,所以這家店是由老闆娘的名字來取名的。
老闆娘已經八十二歲了,而這家店也五十八年了。黃奶奶說以前客人很多,現在都很少人來了,但是不管是老人、小孩還是大人都會來這家店,老闆娘也很熱心。
開店原因是因為老公在工作,自己也要貼補家用,不然收入就很少,所以就在自己家開店。
和別的雜貨店不同的是,他的店是要傳承的!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因為我們就是希望雜貨店不要在這一代就消失。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無
陳松麟2021/10/3 下午 01:37:18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紀錄-110/08/16-萬榮鄉/鳳林鄉
說明
區域:萬榮鄉
訪談日期:110年08月16
日 星期:二
拜訪店家:三姊的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 三姊
年紀:30歲
鄉鎮分區:萬榮鄉
群族:原住民
店齡:約11-12年
販賣商品:食品雜貨、糖果、飲料
代賣商品:農特產品
兼營項目:早/午餐
其他服務:郵務代辦、貨運代辦
店家附近:菜車經過、鄉公所
雜貨店的大小事:
有一家店開在山上,名叫三姊的店。因為不太清楚姓名,所以我們就叫他三姊。
他原本在桃園工作,但因為老公往生所以帶小孩回花蓮,因為要養家所以才開店。他開店十幾年,木桌椅是用了十幾年的東西,因為是在部落裡,所以大多是部落裡的人來他的店。
他不僅是賣雜貨,他還展示她們部落的手工藝(不賣出)、代替收貨、代替送貨,甚至幫忙叫計程車,而且他還讓小朋友在他那裡等公車,我覺得那家店不只是展現出雜貨店的特質,還展現出濃厚的人情味。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木桌椅

區域:萬榮鄉
訪談日期:110年8月16日
受訪店家:胡奶奶的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胡奶奶
年紀:約82歲
鄉鎮分區:林田山
族群:閩南
店齡:約60年
營業(服務)項目:糖果、飲料、食品雜貨、玩具、花生米、茶葉蛋、檜木精油
店家附近:無
雜貨店的大小事:
以下是我的訪談紀錄:我們去林田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找到一家雜貨店,因為政府說那裡不能賣東西,所以那間無名雜貨店看起來不像雜貨店,而像一般住家。
老闆娘叫胡奶奶,我們去問的一開始他不友善,因為他以為我們是政府派來的,但後來知道不是後,就大方的拿出所有的商品。
他已經開店六十年了,他說以前前面是學校,所以會有小孩來買糖,但現在已經沒人了,以前裡面住了2000人,現在只剩下30人,他還有賣檜木精油呢!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全部

區域:萬榮鄉
訪談日期:110年8月16日
受訪店家:無名雜貨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王奶奶
年紀:約40歲
鄉鎮分區:萬榮鄉
族群:原住民(阿美族)
店齡:約50年
營業(服務)項目:糖果、文具、飲料
店家附近:派出所
雜貨店的大小事:
這一次我們去了無名雜貨店,老闆娘叫做王奶奶,他做了五十多年。他開店原因是因為想試試,他都在賣日常用品,以前他嘗試賣麵,因為後面也有很多雜貨店,所以競爭對手多,賺不到錢。還有一次,全家問他可不以租給全家,但是她說不要,因為那家雜貨店是他門口?那裡部落人比較多,所以大部都是部落人到他的雜貨店,而且都是買菸酒。老闆娘也很熱情,這應該是雜貨店的共同點:老闆、老闆娘很熱情。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全部



區域:鳳林鎮
訪談日期:110年8月16日
受訪店家:朝偉商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無
年紀:約45歲
鄉鎮分區:鳳林鎮
族群:閩南
店齡:約40年
營業(服務)項目:糖果、生活用品
店家附近:無
雜貨店的大小事:
鳳林鎮「朝偉」柑仔店。這家店已經開40多年了,朝偉柑仔店它不僅是雜貨店還是間早餐店,裡面有賣早餐、零食、熟食(粽子、蛋餅皮)、飲料,老闆娘接待這家店已經是第三代了,她因為附近有一間便利商店和一間穗興商行(雜貨店),所以生意一直下滑。而且來的客人都是以老人為主沒什麼年輕人,雖然也是有人來買菸酒、檳榔,但人數不理。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無

區域:鳳林鎮
訪談日期:110年8月16日
受訪店家:老雞母雜貨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鐘太太
年紀:約40歲
鄉鎮分區:鳳林鎮
族群:無
店齡:約40年
營業(服務)項目:糖果、飲料、冰品
店家附近:無
雜貨店的大小事:
鐘太太是經營一家雜貨店的老闆娘,開店原因是因為小孩還小,所以需要賺錢養小孩,就開了一家雜貨店。他開了四十年,沒有東西是換過的,他說以前很多小孩會來他的店買糖果,但是現在幾乎沒人來,也許是因為那家店的附近有一家便利商店,所以他的生意一直下降。
原本不知道生意下降的原因,但當看到轉角的便利商店時,才發現原來是便利商店惹的禍!原來便利商店就是雜貨店的殺手,如果雜貨店一直賺不到錢的話,這個文化就有消失的可能。
最特別的商品:無
有年紀的工具:貨架
陳松麟2021/9/28 下午 10:37:13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手繪圖 景物篇
說明
手繪圖 景物篇
每一家店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管是店內的擺設,還是房子風格、規格都是他們的特色,是我的繪畫記錄題材,也是踏進店裡的第一印像。
從田野調查直到現在,我對每一家店都隱約還有記憶,但說到房子風格還有特色,在我們採訪的25家中,有一家名為「三姊的店」的店,是少許至今還記憶清晰的原住民部落中的雜貨店。店的地點是一條斜坡路上,有一個平台空地擺放了木桌、木椅,後方就是他的店。那是由許多竹子一列一列排成的店,有一大塊的空間是空的,就像櫃台一樣,上頭擺滿了刻著賣早餐的菜單的木板還有各種罐子,古色古香的感覺,我很喜歡,也就畫了下來
在雜貨店的常景中,其實臥虎藏龍,利如有一家店居然有在賣已經快要失傳的竹編斗笠,而且從材料到製作都一手包辦,只能佩服。還有利另一家也是原住民雜貨店,在林立的商品中找到一個裝著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罐子,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原住民的鹹豬肉,我都沒看過呢,不知道好不好吃。下次去雜貨店店時也可以去找找看喔!

龐安2021/9/25 下午 11:21:47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紀錄-110/8/22-富里/瑞穗
說明
區域:富里
訪談日期:8/22
訪談店家:秋季雜貨店
店齡:約50年
受訪者:老闆
稱呼:奶奶
主要商品:糖果、斗笠
訪談內容:
從台東返回花蓮路上,由網路上搜尋到一家環島雜店,覺得好奇,是為環島人士所開設的嗎?心中疑問著,所以決定前往探訪,門口有一秋季雜貨-的老舊招牌,大門前有一個封閉的櫃子,裡面放置許多五花十色的糖果;進門處有一板凳,凳子上有三種大小的斗笠。 進門後,看見有一和藹全頭白髮的老奶奶坐在桌前,上前跟她打招呼,她也回答你好,馬上跟她寒暄舉句,切入訪談主題。這家是爺爺跟奶奶經營的雜貨店,已經營50多年,目前兒子跟孫子在旁經營麵店,約五年多了,是一家三代共營的雜貨店。因網路上寫的店名是環島雜貨店,所以,問了奶奶有換店名嗎?他才說環島這名字是客人取的,真的很特別,應該是這家有溫暖的雜貨店也溫暖了來店的遊客,並給的稱謂吧!在訪談過程,發現奶奶旁邊有許多竹條及包粽子的葉子,椅子上也發現像斗笠般的帽子,但它是中空的,不免好奇的詢問奶奶,才發現原來斗笠標織大師在此耶,奶奶指著桌上的一份舊報紙,上面就是採訪爺爺編織斗笠的新聞,太讓我們驚豔了,不過很可惜我們並沒有遇見本人,因爺爺正在午休,希望下次有機會能見到爺爺請他表演編織斗笠在拍照過中發現桌上有一個陳舊的算盤,還有一台計算機,詢問奶奶後,得知是爺爺算帳的工具,這算盤已有100年的歷史了,哇!真令人感動耶!在訪談過程中真的像在挖寶,不經意就會發現驚人的寶物。訪談結束後邀請奶奶一同拍照,奶奶害羞說她不漂亮拉,在撒嬌的勸說下,終於同意囉!真開心!拍完照後,與奶奶到聲感謝後,手道別,離開前,站在門口招牌旁合照留念,此時奶奶杵著單手拐杖走向我們跟我們說再見,真的很感動奶奶的溫暖回應,希望下次能再去拜訪一次。

區域:瑞穗
訪談日期:8/22
訪談店家:金財商號
店齡:約50年
受訪者:老闆
稱呼:林奶奶
族群:阿美族
主要商品:食品雜貨、文具及菸酒
訪談內容:
瑞穗的中午,鶴岡學校附近的金財商號,阿美族老闆-林奶奶正開著四十年老店,裡頭賣著很多食品雜貨、文具及菸酒,老闆也會幫忙寄賣鄰居種的蔬菜。外頭有著老闆自己種的柚子樹,柚子樹上有著滿滿的柚子,有大有小,簡直像個柚子田,老闆說今年的柚子最甜了,已經有很多人預約。
這家店裡已經有個長達五十多年的時鐘,雖然已經壞掉了,但老闆還是留著,老闆也教我們如何用葉子包檳榔,很好玩!
老闆知道便利商店越來越多,但為了帶給部落的人方便,老闆願意繼續經營這家店,到他老為止。
蔡岫妤2021/9/25 下午 02:45:32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手繪歷史-人物篇
說明
雜貨店 人物篇
在繪製圖片時,老闆等人物也是題材之一。我在採訪過程中,不時有老顧客上門,有別於便利超商的高效率,他們更享受和老闆聊天時的樂趣,他們的特別神情,我也記錄了下來。
有一次我們採訪一家店時,很幸運的,當時老闆在包檳榔。先拿起一片蔞葉,在用一點石灰把檳榔包起來,一眨眼的工夫,阿嬤就熟練的包好一顆檳榔了。她說她一天可以包約200顆的檳榔。
在多次進入雜貨店的經驗中,我發現大部分的老闆和老闆娘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他們幾乎都很好客,會很細心的回答我們的各種問題,當然也有一些拒訪,不然就是對我們的問題十分煩躁,似乎想要趕快結束,但我發現這一種人大部分都是年輕的第二代,不像老人家老闆他們都會跟我們坐下來聊聊以前的事情,我也喜歡聽他們的以前故事,這時的表情十分值得記錄。
龐安2021/9/24 下午 09:22:50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紀錄-110/8/21-卓溪鄉/玉里鄉/富里鄉
說明
區域:卓溪
訪談日期:8/21
訪談店家:卓盛商號
店齡:約50多年
受訪者:老闆
稱呼:爺爺
主要商品:菸酒為主
附近環境:卓溪鄉鄉公所、卓溪國小
訪談內容:
腹地很大的卓溪鄉人口比例少,我們在網路上並沒搜尋到想要採訪的柑仔店,只好開車前往卓溪鄉鄉公所附近街道繞繞。果真在卓溪國小旁就發現一家卓盛商號,外觀看起來很新穎,門口右側滿滿裝啤酒罐的箱子,要進去前就看見有2-3位顧客一進一出,看來生意很好。進門後,看見一位年70多歲的爺爺坐在結帳桌前看著電視,我們先向老闆打聲招呼,隨後開始尋寶囉!櫃上的物品整齊,尤其是文具,玩具樣樣俱全,販賣物品齊全,包含日常用品。飲料尤其菸酒種類多且量很大,老闆說當地居民以原住民為主菸酒需求很大,雖然部落內也有小雜貨店,但販售物品非常少,大部份居民還是會來店裡購買,所以,客人還算多尋寶後,開始跟老闆聊天,這家店已經營50多年,因老闆在鄉公所上班,所以,由老闆娘幫忙顧店,現在老闆退休了,讓老闆娘休息,換他來顧店。開始生意非常好,但因現在大型商店越來越多,生意多少受影響,不過房子是自己的,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孩子都在外縣市上班,以後不知道會不會回來繼承,到時候再看.拍照過程中,發現桌上有尊彌勒佛,好奇問老闆,發現這尊彌勒佛是鎮店之寶,從開店至今一直陪伴這家店,也讓這家店一直安穩地繼續經營。開始訪談時,詢問老闆是否讓客人賒帳,老闆說之前都會,但也很多人沒來付清,就當是幫助別人,真的很發心想幫助人。目前盡量不讓客人賒帳了,訪談過程,老闆雖比較木訥,但有問必答,邀請他一同拍照也很快地同意了,這位配合度極高的爺爺,我們真的很幸運。

區域:玉里
訪談日期:8/21
訪談店家:
店齡:約50年
受訪者:老闆娘
稱呼:朱阿姨
主要商品:五金用品
族群:阿美族
訪談內容:玉里的早晨,高寮社區的增豐商號,阿美族的朱阿姨正營業著公公傳承下來的 50 年歷史老雜貨店,裡頭賣著五金用品及許多食品雜貨,也有寄賣著麵包和各種農作物(蔬菜),除了有賣這些東西,老闆會幫忙居民貨運代辦,老闆會繼續經營是因為想服務當地居民及賺錢養小孩。這50年,有一個時鐘,一看就看起來像古董的寶物,上面都有很多的刮痕及裂痕。
我進店裡時,注意到了一桶像豬肉的東西,我根本看不出是什麼東西,只能滿頭疑問的去問老闆,老闆笑著說那是她自己醃的醃豬肉,我大吃一驚,以為是別人寄賣的,沒想到是老闆做的,讓我好驚訝!

區域:富里
訪談日期:8/21
訪談店家:車頭商號
店齡:50年以上
受訪者:老闆
稱呼:阿姨
族群:客家
主要商品:糖果餅乾及飲料
訪談內容:
富里的早晨,車頭商號的客家老闆在火車站前面營業著開50 多年(第三代)的雜貨店,一進去就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糖果餅乾及很多箱飲料,不只這樣,裡頭也裝飾著很古老的布袋戲娃娃,有大有小,在哪都看得到。滿身汗的老闆正在打掃隔壁的咖啡店,我們跟老闆問好,老闆也回覆我們,老闆也很熱意接受我們的訪問,老闆說冰淇淋、米乖乖、富里米,客人都會一個接著一個,爭先恐後搶著要結帳,她都會忙不過來呀!老闆笑著說,她也介紹了用三代的櫃子、古代電話筒及椅子,古代電話筒及椅子都看起來很舊了,但用三代的櫃子看起來就像是新買的,上面佈滿著各國的裝飾品,仔細看才能發現裂縫,因為都被遮住了。老闆說富里火車站會有遊客來參觀,所以為了讓遊客覺得方便,持續的經營這家柑仔店。
蔡岫妤2021/9/22 下午 08:03:24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紀錄-110/8/23-光復鄉
說明
區域:光復鄉
訪談日期:110年8月23日
受訪店家:捷達商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羅爺爺
年紀:六十八歲
鄉鎮分區:大富村
族群:閩南
店齡:約60年
營業(服務)項目:糖果、文具、飲料、食品雜貨、玩具、生活用品、煙酒
店家附近:公(火)車站
雜貨店的大小事:捷達商號是由一位羅爺爺所經營的雜貨店,他已經經營了60多年了。也不能說是他,應該是一小部分是他爺爺和他爸爸,因為他八歲時就已經有了這家店。
捷達商號附近有一間學校,以前羅爺爺讀書的時候,學校的的學生約六百多人,在他的弟弟讀國中的時候,只剩下兩百多人,現在已經沒有學校了,變成可以露營及類似公園的地方了。
因為捷達商號是靠「小學生走回家的路上買糖果」還有「賣制服」所賺到的錢,但現在已經沒有學校了,所以只能靠附近認識的人來買東西才可以賺錢。其實捷達商號附近有很多雜貨店,也有一間有賣很多東西的銀行,而且那間銀行跟捷達商號不到幾十公尺,所以競爭很大。但他有很大的優勢,就是他在火車站對面,遊客只要一出火車站就可以看得到,如果觀光客有點餓,就可以來這邊買一小盒八寶粥,或是買杯冰涼涼的飲料,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冰涼的飲料更吸引人,再找熱心的老闆聊一下天,保證讓你玩一天都不會累。
有年紀的工具:收音機、買瓦斯給的一本簿
陳沐恩2021/9/22 下午 07:28:55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手繪歷史-物品篇
說明
在做田野調查時,我會以拍照的方式記錄,並回家畫成圖。我的主題多數以店內部的物品為主,那一些物品的故事,有一些是還能用的,有一些是已經不用的或以前在用的,現在卻放在一旁的物品,都值得記錄。好比算盤,在我們採訪的多家雜貨店中,有許多家都還是使用算盤,因為他就是古代的計算機,我也畫了下來。

經營工具除了算盤,還有磅秤跟早期的木櫃都算是老古董,就算是不能用了, 還是被老闆保存得很好,因為這些物品都成為店裡的一份子,像古人不殺耕牛一樣,即使壞了還是捨不得丟。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讓我了解一些我原本不知道的工具,像下面這一個是以前的收音機,我第一次看到時還不知道這是什麼呢。
我們也有看到許多雜貨店都會有郵局的牌子,早期的郵局設立點不普遍,工作居民能夠方便使用。況且在識字率不高的年代雜貨店老闆可能還可以幫忙居民寫或讀信。可見雜貨店的功能可不只賣東西一種。
龐安2021/9/22 下午 07:25:08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紀錄-110/8/24-豐濱鄉/壽豐鄉
說明
區域:豐濱鄉
訪談日期:110年08月24日 星期:二
拜訪店家:建興商店
受訪者:老板
稱呼:奶奶
年紀:約 70歲
鄉鎮分區:貓公社區
群族:閩南
店齡:約50 年
販賣商品:食品雜貨、仙女棒
雜貨店的大小事:
豐濱的貓公社區的早晨,豐濱警察局對面的建興商店,七十歲的老闆正開著十多年的老店。
我們進店時,老闆就先跟我們問好,我們也回他一句你好,老闆也介紹了店裡的東西,我發現有賣飲料及大量的食品雜貨,菸酒已經不再賣了,老闆也有賣煙火,但她說只有過年他才會賣,但老闆笑著說,居民跟村民都不是拿來慶祝的,他們其實都是拿來嚇走鳥的,我頓時覺得鳥好可憐喔,但這不時重點。
我們買東西結帳時,也就跟老闆說我們其實是要來做什麼的,老闆也很願意接受我們的訪問,老闆除了回答我們的問題,她也跟我們說他有投稿過開店的理由及歷史,及以前開店的故事。
老闆最後介紹了他多年的生財器具,有個四十多年的小冰箱,及一個五十多年的櫃子,老闆說那是她請朋友做的,而且從沒換過一次。
有年紀的工具:櫃子

拜訪店家:福利商號
受訪者:老板
年紀:約 70歲
稱呼:林奶奶
鄉鎮分區:港口部落
群族:原住民(阿美族)
店齡:約87 年
販賣商品:文具、生活用品、煙酒、飲料、食品雜貨
雜貨店的大小事:
福利商店的阿美族林老闆經營著八十七年老店,店外坐著一排老闆的朋友,他們個拿著一瓶剛買的米酒,店裡頭賣著食品雜貨、生活用品、文具、菸酒及大量的飲料。
我們進店時跟老闆問好,就開始在店裡找要的商品,結帳時,我們就開始,跟老闆培養感情,也跟老闆說其實我們為什麼會來,老闆了解之後,也很樂意的讓我們訪問她。
老闆除了回答我們的問題,她也介紹了她從開店到現在都沒換過的東西,有桌子及櫃子,最特別的是算盤,老闆說那是從她爸留下來的,而且雖然她已經有計算機了,但她還是用算盤,老闆笑著說他不會用計算機。
老闆說因為這裡附近沒有便利商店,所以居民及村民都會來這裡買東西,這裡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如果不開這家店的話,這些老人家就要沒飯吃了,因為他們又不會開車,無法去山下買東西。
有年紀的工具:算盤

拜訪店家:文記商店
受訪者:老板
稱呼: 蔣爺爺
年紀:約68歲
鄉鎮分區:豐濱村
群族:閩南
店齡:約60年
販賣商品:生活用品、煙酒、飲料、食品雜貨、水電用品
店家附近:豐濱國小
雜貨店的大小事:
文記商行是由一位蔣爺爺開的店,他已經開了六十年,如果沒注意看,你一定會以為建興雜貨店是一間住家,因為他比人家低,幾乎埋在地底,只有屋頂露出來,很像你會在蘭嶼看到的房子,只是沒有像蘭嶼的房子那麼低。
因為他的房子本身就很低,他也跟福興一樣,要不要傳承還是個未知數,要等到老闆和老闆娘 了以後才知道。
建興雜貨店與其他雜貨店不同的是,他有賣水電用品,而且他賣的水電用品就佔了房子的一半,原因是因為他的弟弟在做水電,而在他房子賣水電用品的原因是因為可以讓他弟弟有缺什麼工具就到那裏買,不必跑到其他縣市去。由此可知,老闆與老闆娘是多麼的貼心的為家人著想。
他也有賣飲料,但是藏得很隱密,就在那個好像不能開的家用冰箱裡。我不知道為什麼他要放在家用冰箱裡,也許是因為以前的冰箱只有家用冰箱,可能是因為其他人的冰箱是有換過的,只有他的沒有吧!
有年紀的工具:秤子

區域:壽豐鄉
拜訪店家:寶玉雜貨店
受訪者:老闆
稱呼:鄭奶奶
年紀:約80歲
鄉鎮分區:水蓮村
群族:原住民(阿美族)
店齡:約40年
販賣商品:糖果、生活用品、煙酒、飲料、食品雜貨、檳榔
店家附近:水蓮國小
雜貨店的大小事:
今天的下午,我們去了水璉小學附近的寶玉商店,阿美族的七十四歲鄭老闆正經營著四十年老店。我們在外面看,2-3 個客人一進一出,看起來生意挺很好,所以我們進店了,我們先跟老闆問好,接著就去尋寶囉!裡頭賣著很多糖果餅乾,及大量的飲料,冰淇淋最讓我們放大眼睛,不只我們,其他客人也一樣,都搶著要結帳,看來冰淇淋賣的很好呢!老闆也有幫忙寄賣農民種的辣椒,一罐一罐擺放在窗邊,擺放得很整齊。
老闆坐在椅子上,包著要賣的檳榔,結帳時,我們就隨口問了一些問題,我們也說了為什麼要問問題,老闆知道後,很樂意的讓我們訪問他。老闆介紹著五十多年的老櫃子,他們從開店用到現在,從沒換過一次,上面佈滿著灰塵,一看就看起來很舊,老闆也說因為附近沒有便利商店,所以他們的角色對住這裡的居民及村民很重要,如果不開了,他們就要去很遠的地方買,十分不方便。
有年紀的工具:後面的櫃子
陳沐恩2021/9/22 下午 07:22:11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龐安
標題 研究歷程–札記篇–行動麵包車
內容
在暑假時,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踏上旅途,去雜貨店進行訪問。再某次的才訪中我們遇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當時我們才訪的工作快要結束了。「謝謝您的配合」我說,「不會」老闆娘回應。我們開始三五成群的去買東西,就在我剛拿起一塊口香糖時,便聽到從遠方傳來隱約的歌聲,「垃圾車?聲音和時間都不對,於是我出來一看,原來是麵包車!」車子的後車廂開著,裡面放著一個鐵架,每一層都有放著各式各樣的麵包、馬卡龍,甚至是雞腳。,面對這樣的景象對我來說十分新鮮,因為我們都沒有見過,便好奇的圍上看個仔細。

大家有沒有想過,在這種偏鄉地區,為何會有麵包車的存在?他們什麼要做這件事?在他們叫賣聲的背後是零晨一兩點就起來購買麵包,並花好幾個時辰開車到偏鄉地區,只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

龐安2021/10/8 上午 10:45:34
9作者 龐安
標題 研究歷程–札記篇–了解雜貨店之旅
內容
我原本以為雜貨店就只是很老、很舊,有時候還會刻意繞過,但透過一些紀錄片,讓我了解它的價值。因此我們基於雜貨店和便利商店的不同、為什麼還要繼續開店等問題,而開始了研究。

我們的目標是一鄉一雜貨店,因此我們跑遍了全花蓮縣13個鄉鎮的雜貨店,分別是花蓮市、鳳林鎮、玉里鎮、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光復鄉、豐濱鄉、瑞穗鄉、富里鄉,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每一個鄉鎮都會採訪2到3家的雜貨店,其實也就是跟他們聊天問問他們一些問題,我們4人有的問問題,有的寫紀錄,則我目前大部分是拍一些我覺得很特別的畫面,並回家畫圖,也算是一種證明自己有到現場,並留下紀錄。我們去了20幾家雜貨店,則我也要畫20幾張畫。

每一家店都各有特色,在深入探訪之後發現,有些雜貨店的功能並不是表面上的賣一些零食餅乾,其實可能是一個社區或一個部落的重要。我拿一個部落的「三姊的店」雜貨店來舉例:這間雜貨店不只有賣各種零食餅乾,還能幫忙叫瓦斯,部落裡的農忙也會把農作在這邊寄賣,代替收貨、代替送貨,甚至幫忙叫計程車,小朋友也會在那裡等校車,這些都是便利商店無法做到的事,在那個部落裡,那裡不只是一間雜貨店。

台灣在便利商店出現以前,大家都是在雜貨店買東西的,就像現在的便利商店。但隨著時代變遷,便利商店的出現取代了它的位子,使雜貨店慢慢的消失。但我在參加田野調查後,發現許多老闆從開店到現在都還在使用,或已經沒有再使用了的經營工具,像算盤、木櫃等…,都可以叫古董了。我們還有去一家百年老店:永豐綜合商行,從日治時期就開店了!還有一些老品牌現在都看不到了,只有它還在賣。我不希望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雜貨店消失。

龐安2021/10/8 上午 10:44:13
8作者 陳沐恩
標題 研究歷程–札記篇–有年紀的工具
內容
許多的雜貨店都有從以前就有用到的工具,這些是年紀的證明,有些雜貨店有年紀的工具只有一兩樣,但有些雜貨店整間都沒換,原因主要是因為,那房屋或器具有特別的故事與回憶,但有些是因為以前的器具很貴,他可能用大多的財產買來的器具或房屋,所以捨不得丟或換掉。

文記商行就是只有一兩樣有年紀工具的雜貨店,文記商行只有一個從開店以來用到現在的舊的秤鐵工具,而在古情綿綿這本書上面有介紹,在雜貨店裡,「秤」是不可或缺的。早期物資較為缺乏,百姓總是零買一些用品,足夠就好,用完再購買。所以店家準備了這個器具,秤物品的斤兩,童搜無欺,公道買賣。

寶玉雜貨店也是,但她的有年紀的東西是最後面的櫃子,你一定知道,雜貨店裡不可能沒有櫃子,如過沒有櫃子,就無法擺放商品,但櫃子可以換,可以不換,最有可能的是因為他用大多的財產買來的櫃子,所以捨不得丟或換掉。

有只剩一兩個老舊東西的雜貨店,當然就有整間都沒換的雜貨店,而胡奶奶的店就是那個整間都沒換的店,他的店就是因為在林田山森林公園裡面,所以看起來像一班住家,也許是她的爸爸或媽媽在死亡之前給她的唯一財產,所以捨不得換成一般豪宅或搬家。

福利商號也是,她那裡也有一個櫃子是在古情綿綿這本書上面也有介紹的玻璃櫃子,在早期農業社會,許多人都有抽菸、吃檳榔的習慣,工作之餘,抽根菸,吃吃檳榔,雜貨店也有專擺檳榔和菸盒以供販賣的櫃。

許多有年紀的工具都代表著不同的故事,也證明著他們的辛苦與努力,期望我能在更多的雜貨店看到更多有年紀的工具及故事。

陳沐恩2021/10/8 上午 10:42:12
7作者 陳松麟
標題 研究歷程-札記篇-都市與鄉村雜貨店的差別
內容
都市的樣貌,很現代化,貨架都很大很高,而且都可以擺放很多東西,並且店內用的陳設幾乎都用很好的材料,還有店門口的招牌製作方式都不一樣。都市販賣的東西,大部分的東西都很新,食品包裝的廣告上面都會有很詳細的介紹,成分標誌、食品認證標示、製造日期及保存期限,甚至連卡路里標示也逐漸興起;還有食品的包裝過程、材料、型式、品質都會經過產品公司及設計廠家再三討論。接著現在要講都市雜貨店的特色,都市雜貨店,也可以講便利商店,通常具有連鎖體系、24小時營業、面積小、開架式販售等特質。 部份商店採用無店鋪販賣,提供型錄販售與預購的業務,例如有年菜、書籍、電腦維修、旅遊產品等,也提供店面供顧客透過網路購物到店取貨, 許多便利商店內也有自動櫃員機、影印機及傳真機。

鄉村雜貨店的地理位置幾乎都是挑很偏僻、很少人的地方,和都市差很遠的地方,而且那裡的人都是年紀大的人,且也跟雜貨店是同一個時代的,也因為那裡很少便利商店,並且便利商店也覺得那裡收入不高,就不會在那裡開店,所以那裡的居民都會去到雜貨店那裡買東西,但是開雜貨店的老闆想法幾乎都一樣,不過也因為這樣,雜貨店還是會有一些競爭。鄉村的雜貨店商品有分食品和用品,大部分都是以食品為主,用一種叫做「柑仔」這種竹片編織而成的圓筐來盛裝蝦米、鹹魚和麵線、豆簽、豆鼓等南北雜貨,糖果、餅乾、等食品雜貨則是用透明的罐子,還有飲料和冰品都放在冰箱裡,還有些菸酒或鹽等等有些食品雜貨都得有牌子,像是菸酒牌、鹽牌等,都得申請;接下來要分享賣比較少的用品,玩具、文具或生活用品則是放在架子上。鄉村雜貨店的特色方常特別,雜貨店的最大的特色在於人情味,店家與常光顧的顧客非常熟絡,顧客 通常為社區內的小孩與主婦,還可以有賒帳等等的情況,其次特色 為販賣在一般商店不常見的古早奇怪的商品與食品,如煙火和彈珠汽水等。 便利商店通常位於交通便利之處,在台灣都市街頭幾乎各處林立,有時被當作小型超市。雜貨店主要提供的是日常生活商品的販售,分為食品和用品,賣的東西有多種種類,那要怎麼引來這多客人?,主要原因是因為老闆要非常的熱情,並且一定要很快就能跟客人聊起來,所以客人多少跟老闆熱不熱情很有關西。

陳松麟2021/10/8 上午 10:38:55
6作者 陳松麟
標題 研究歷程-心得篇-努力的過程
內容
剛開始,雖然我是突然得到名額,然後自願參加,但是我不後悔,因為到後面我越來越有興趣,更何況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小論文,想試看看。之後知道主題是「柑仔店(台語)」(雜貨店),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一無所知,有聽過,卻好像有見過,但不知道是不是雜貨店,自從第一次接觸雜貨店,我印象中,覺得很特別、奇特,想說這裡竟然有類似便利商店的店家,有的在便利商店買的到,有些買不到,而且是第一次見到這麼特別的食物,因而有了好多好多的問題,什麼是柑仔店?為什麼叫柑仔店?便利商店和柑仔店差在哪裡?等等……的相關問題,後來因為好奇心,就想要知道關於雜貨店的問題的答案,所以我們的小論文報告主題就是「雜貨店」。

等到開始工作的時候,首先我們會先去拜訪全花蓮縣的十三個鄉鎮,找出一鄉一特色(一個鄉鎮找出一個最有特色的雜貨店),在做訪談前,我們都會隨時代好要帶的重要物品,像是鉛筆盒(裡面要有文具)、訪談表等等……,還有,記得不要忘記帶錢喔!因為要買只有在雜貨店才有的糖果、餅乾,只要吃一口,就能感受到以前的回憶,並且要將這個回憶寶藏起來,不能遺失喔!在訪談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大部分的雜貨店老闆或老闆娘都非常的歡迎我們,我猜是因為老闆、老闆娘非常喜歡和人聊天,更何況和客人聊天也是因為要讓經過的人去他們的店買東西,但是有些很冷漠的老闆、老闆娘,我覺得有肯能是因為老闆們想休息或不喜歡聊天等,當然,我們也尊重老闆的決定,就不繼續訪問下去。喔!還有,我發現大多數的雜貨店客人,都是買檳榔或菸酒類的食品,而且客人的種類幾乎都是做工程、開大型車類(卡車、貨車……)等等的客人。訪談完,之後就要開始做見報啦!雖然現在才要剛開始做簡報,不過我對大家整個團隊還是非常有把握跟信心,大家一起加油吧!大家一起拿下前三名,加油!~

最後,我們做這個小論文的主要原因,是想要告訴大家,不要都只去便利商店,有空也要去雜貨逛逛,去找回屬於以自己的童年回憶,這樣,雜貨店就不會越來越少了,所以希望大家,也包含我與你,千萬不要讓雜貨店消失,消失也就代表,你我的童年回憶消失了,而且不要只動一張嘴,要動手做到。

陳松麟2021/10/8 上午 10:37:26
5作者 蔡岫妤
標題 研究歷程-培訓篇-我被拒訪了
內容
這陣子其他組別的同學因為小論文需要我們幫忙填寫問卷,一連好幾天多份問卷接踵而來,加上心中小惡魔跳出來說:「我們是敵人,為何要幫你」。心中著實不開心,接著我就不耐煩的將問卷填寫完成,就在我把這件事說給朋友聽的過程中,腦中不經想起前幾個禮拜訪問時被拒絕的那件事。

幾個禮拜前,因為要出去玩,沿途會經過幾家柑仔店,於是決定下車拜訪,在富里的某個十字路口,有一家雜貨店,他叫做旺昇號雜貨店,這家是聽居民的介紹才來的,我們聽說這家雜貨店是全村經營時間最悠久的,而且十分的受民眾的歡迎,原因是老闆待人十分親切、熱情招呼、很會跟客人「搏感情」。

不幸的是,老闆拒絕了我們,他拒絕了我們的訪談,不知道今天是發生了什麼事,他可能和另外一個人出了什麼意外或是今天發生了一件令老闆非常難過的事都有可能,所以老闆才不想講那麼多話。我被拒絕感到很傷心也很難過,我一開始覺得很痛恨那位老闆,第一是因為他拒絕的我們,讓我當場顏面盡失,第二是花費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在尋找這家店和準備店家的資料及訪問內容;但後來我靜下心仔細思考後,我很對不起老闆!因為我們對那裡是陌生的,對於那邊的居民來說,我們的突如其來是一種失禮的打擾,所以要稱自己為「陌生人」,一點也不為過。

反省過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先和老闆培養感情、釋出善意,以輕鬆、愉快的方式在聊天過程中更加認識這間雜貨店及老闆的故事,換位思考後,倘若我自己是老闆,如此直接的訪問,的確會產生「防備心」。
經過這次的拒訪經驗,讓我學到要尊重他人心情,不能只顧自的一直強迫老闆一定要接受我們的訪問,應該是以一個真心想要融入他們族群及社區的遊客為出發點才是。

蔡岫妤2021/10/8 上午 10:35:25
4作者 蔡岫妤
標題 研究歷程-培訓篇-提升資訊能力
內容
在今年的六月開始,我和其他同學因為要參加小論文,老師一開始就先要求我們每個同學需要提升基本的資訊能力,第一個任務就是開始練打字的速度,老師給了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必須達到每分鐘二十個字以上,我每一天都得練,從早練到晚。老師也提供了我們一個注音輸入法練習的軟體,在輸入過程中,如果速度很慢,就會顯示烏龜,如果很快,就會顯示獵豹,中等則是野兔及黃牛。

第二個任務是文書處理,是將文字表格化,我把我們整理出的統整資料,合併成了一個表格。第三個任務是,編輯能力,我們必須把訪談的重點寫成文字,內容也要一再讀過是否通順,爾後進行修改。不只這樣,我們還會利用假日時間在meet見面,因為我們一開始對電腦的知識一無所知,經常要問老師,我們為了要節省時間,就會在上面問老師問題,像是如何下載要上傳或需要用的資料,比如說:我們的心得。

記得有一次,因為跟弟弟吵架,所以被媽媽罰,以往都是以抄課文的方式處罰,但媽媽想起小論文的事,所以將手抄改成用電腦輸入課文。頓時,我感受到電腦的快速與便利,不僅可以節省鉛筆與橡皮擦的使用,更可以快速地將想要輸出的字打出來,修改也方便很多,只要用刪除鍵就可以快速刪除,也不會製造橡皮擦屑,實在是太方便了!

蔡岫妤2021/10/8 上午 10:34:11
3作者 蔡岫妤
標題 研究歷程–心得篇–團隊合作的重要
內容
一開始,我對柑仔店(雜貨店)一無所知,但透過一些影片,我慢慢知道柑仔店原由及故事,我也對這些柑仔店有些疑問,像「現代都已經有便利商店了,他們為什麼還要繼續經營下去」,所以我才決定參加這次的小論文競賽,要和同學一起去認識花蓮縣十三個鄉鎮市的柑仔店。

我認為這次訪談最重要的是團隊合作,如果沒分工好,經常會有東西被缺漏,沒有上傳,像我們一開始就沒有分工好,所以一下那個漏,這個又漏掉,十分不團結,別組做好五個檔案,我們才寫三個檔案,做事很沒有效率,常常被老師提醒。

剛開始我還認為我們這隊快做不下去了,但後來不知從哪裡來的勇氣突然讓我打起精神,想改變,快點繼續參加比賽,而且加強努力,讓我不想放棄,我在心裡想,「都花了那麼久的時間了,而且還利用了整個暑假,雖然有些悲傷的事發生了(被拒訪),有些陰影也出現了,但我不想白費我的暑假時間,我一定要努力得名!」

我們那時分了四份工作,有分成:記錄者、攝影者(拍照者)及訪問者,訪問者有兩個人,他們是負責問柑仔店老闆問題,攝影者是把比較能代表這家店的商品物品及東西拍下來做紀錄,記錄者則是把訪談內容記錄在表格上面,回家或回教室後,我們會分工把資料結合成文字文章,分工每次訪談都會更換,讓每個人都可經歷每份工作。

我們做這個報告的主要原因是,想告訴大家偶爾也要去雜貨店,不要只去現代的便利商店,去雜貨店可找回小時候的童年回憶,找到屬於自己的珍貴的記憶。

最後,我要感謝一開始讓我們參加的老師,他們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幫我們訓練需要的技能,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也不會在這,也是他們讓我們知道,我們有潛力並更了解自己真正的實力。

蔡岫妤2021/10/8 上午 10:32:40
2作者 蔡岫妤
標題 研究歷程-培訓篇-訪談紀錄表設計
內容
老師先帶我們訪談三家雜貨店,我也開始知道參加小論沒那麼簡單,回去後,我們也進行了討論,做出了一張訪談表,用了幾次後,我們也提出了可以變得更好的地方,也做出了第二版本的訪談紀錄表。

第一次訪談是在暑假的八月份,我們訪談的是花蓮市的香妮食品,那時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一本筆記本,上面我們必須寫下對柑仔店的疑問,買完東西之後,就開始問,(不是故意假裝買東西),在問的當時,有些問題自己念的時候就會覺得不合理,像是「你為什麼要把店開在這裡?」,因為答案不是「因為這是我的地。」就是「因為這是我家。」

第二家我們用沒劃掉的問題來問,但還是出了問題,像是有些重複的問題,問不只一次,還有問超過兩次的,我們經過一個中午的討論,討論出了一些不重複、不複雜及不合理的問題。第三家我們依著討論出來的結果問了問題,但就是念得時候就會覺得哪裡怪怪的,我們想了又想,突然想到我們說的太直接了,有些老闆會不好意思回答,難怪他們說話會吞吞吐吐的。

隔天我們在線上見面,老師給了我們一些方向後,我們整理出了一些重點,例如「店齡(店的年齡)」,見面完後,我把重點整理成了表格,經過老師的驗證,及同學們的同意,我們利用了這張表格採訪,用了兩三個禮拜後,我們認為用這一版實在是太慢了,所以修改出了第二版。

第二版是利用勾選的,我們把大概的答案都打上去,如果是的話,就可以直接打勾,不必寫出明確的答案。

經過第二次修改的表格,我們實際採訪過程時發現,記錄的時間縮短了,我們能夠更專心地和店家訪談,回來統整時,也比較容易抓出重點來,這種感覺真是不錯!所以製作表格,若加上一些實際的經驗,會更加明確及方便使用!

蔡岫妤2021/10/8 上午 09:38:36
1作者 陳沐恩
標題 研究歷程–心得篇–我對雜貨店的看法
內容
明明有便利商店,為什麼還要開這家店呢?部落中雜貨店老闆說:「這樣別人不用到山下就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訪談過程中,經營者除了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經營理念、周圍鄰近店家的經營故事,其中更提到,像豐濱鄉的豐濱國小,原先舊名為貓公,日治時期的日本殖民者因名字不好聽,而改為現今的豐濱這樣的當地歷史故事。而讓我覺得最有人情味的地方是,老闆除了經營自己的店之外,甚至不吝嗇的幫村裡的村民代賣手工藝、自家栽種的蔬果等商品。
在開始訪談前,我以為每家店都像「用九雜貨店」的劇情一樣,後輩們興許會捨不得這樣的回憶遭受破壞,而欣然的接手起傳承的使命,然而訪談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原來大部分雜貨店經營者的孩子都有各自的工作及事業,而雜貨店即淪為燙手山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永豐商店」,是從日治時期開到現在的百年老店,店齡及商品的陳列方式讓我既驚訝又敬佩。店內一樓是由兩棟民宅打通,左邊那棟是販售文具、玩具等小朋友需要的用品,右邊則是生活及民生用品、飲料、零食、檳榔等,整理的井然有序,永豐商店是從日治時期開到現在,已經非常的久了。
現今傳統雜貨店正面臨胎舊換新的時代,而透過此次的研究,令人省思的不僅是新型商品的取而代之,更是文化在時代轉變後的隨之消逝。我認為雜貨店的歇業,無非帶來傳統商品的停止供應,甚至讓這樣的文化從此消失。而我心中也期盼保留住這樣寶貴的文化與世代間生生不息那種傳承的美。

陳文馨2021/9/26 下午 01:19:31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9書名 古情綿綿-老臺灣敢仔店特展專輯
作者 林金田
出版社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簡介(摘要)
本書除有展品圖錄及說明數百餘組件外,另有關(台灣的敢仔店)的研究專文、有關「敢」字的辨正短文及台灣現存老敢仔店經營者(三位)之口述歷史的訪談紀錄。
導讀
在老敢仔店似乎就要從臺灣社會消失的今日,敢仔店展覽專輯的出版特別有意義。
專文邀請曾以臺灣敢仔店變遷做為碩士論文的蕭郁慧老師撰寫。
也訪問了三 家老敢仔店的店主—黃再傳老先生、葉文宏先生及高瑋志先生,也代表著老中青三代的敢仔店經營哲學。
而展覽品提供取多的李建章先生,就收藏敢仔店文物的歷程,以最鄉土及寫實的方式表達及說明。
本專輯不但具有學術的知識性,更有俗民社會的親切感。
本書亦很適合作為中小學鄉土教學的參考教材,讓e世代的新新人類可以認識阿公阿嬤時代的生活文化。
蔡岫妤2021/10/7 下午 08:45:35
8書名 江奶奶的雜貨店(再版)
作者 林玉瑋
出版社 康軒文教
簡介(摘要)
這本書是在2015/09/07完成的,適合學齡前的小小孩。
導讀
如果江奶奶的雜貨店,有一天消失不見…… 「雜貨店」這個名詞,對於住在城市裡年輕一輩的孩子似乎已不常聽到這個字眼,24小時不打烊的便利商店已逐漸取代傳統雜貨店。 ... 孩子喜歡去一個地方總有他的原因,而阿順也不例外,當他發現原本喜歡去的地方,最後卻有震撼性的轉變時,他有何令人深刻又感動的反應呢?
有天,姊姊在空地發現小貓,大家相約放學要去空地看一看
但是卻找不著小貓~
阿順詢問他的狗狗--亮亮,是不是亮亮搗蛋阿?
亮亮無辜的眼神彷彿在說:不是我啦!原來是慈祥的江奶奶把貓咪帶回去照顧了
餵他喝奶,另外兩隻也準備了舒適的地方給貓咪躺
陳沐恩2021/10/5 下午 06:57:09
7書名 用九柑仔店:漫晝 1~5集
作者 阮光民
出版社 遠流
簡介(摘要)
阮光民先生以家鄉阿公開的柑仔店為原型,植基於日常人情與時代創新精神,所創作的本土漫畫。
全套共五冊,每冊主題如下:
用九柑仔店 1:守護暖心的所在
用九柑仔店 2:聽見發芽的聲音
用九柑仔店3:迷宮的抉擇
用九柑仔店4:夢想與現實的拋物線
用九柑仔店5:成為相互照耀的暖陽
後來改編並拍成連續劇。
導讀
書中主角住在窄小的公寓裡,早出晚歸,陽台盡是枯死的植物,冰箱裡塞滿阿公寄來的醃菜,每晚收聽著左鄰右舍的日常生活,隔天起床出門卻跟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直到有天,一通電話,說家鄉的阿公突然倒下了……
  沒有了主人,那就把柑仔店收起來吧,雖然這裡曾有主角和阿公共同生活的美好回憶,但現在便利商店這麼多,大賣場貨足又便宜,不合時宜的柑仔店可是一點競爭力都沒有啊!可是,為什麼左鄰右舍、親朋五十,這麼多人用戀戀不捨或忿忿不滿的眼神看著主角?為什麼柑仔店的老鄰居,看著主角長大、看著柑仔店老去的「廟公」也說:「雖然便利商店讓人便利,但柑仔店卻是給人方便哪!」
  但,要讓柑仔店經營下去,得辭掉工作,回鄉重新開始。而在現代化的浪潮下,傳統的柑仔店到底還有什麼樣的機會和新的可能?主角該怎麼做?
  這是一個年輕人,透過一間古早柑仔店,學習人生與成長的故事。
陳松麟2021/10/3 下午 10:54:44
6書名 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
作者 蘇拉圖
出版社 遠流
簡介(摘要)
作者從買下第一座老鐘開始,「收藏」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至今二十多年,小到從套圈圈得來的陶瓷戰利品,大到門板上的彩繪門神,一件一件都有故事與回憶,也有趣味與實用性。
導讀
這本書裡除了作者在懷舊戰場上收藏的戰利品外,還搭配了將近八十篇相關的精彩散文,有別於台灣一般民俗文物藏家出書都只秀圖為主,他帶點文青氣息的出書風格,特別與罕見。尤其是第七單元「老東西有新春天」,其極力推廣舊物新用,賦予老物件新生命的文創概念,更是在「民俗文物」書籍類別中獨樹一 格。
陳松麟2021/10/3 下午 10:43:42
5書名 圖解台灣懷舊柑仔店
作者 張信昌
出版社 晨星
簡介(摘要)
50年代台灣柑仔店所販售商品包羅萬象,因為那時的經濟型態以務農為主,家家戶戶均飼養家禽、家畜,所以柑仔店販售生活雜貨、日常用品、糖果玩具不足為奇,甚至加售農藥、飼料、肥料或人們使用的藥品等產品。在電話不普及的年代,柑仔店的公共電話,也是外出遊子與故鄉家長聯繫的所在地。
那個年代的柑仔店更像是一門小型的百貨行,不僅如此,更像是村民們情感維繫的生活聚所,各種重大公告也大部分在此發布。
50年代的柑仔店,代表的不僅是賣家與買家的交易行為,更是人們情感匯集、感情互動的交誼場所,或許您來不及參與50年代柑仔店的風老歲月,但一定要來感受一下這場擬真實境──50年代台灣懷舊柑仔店。
導讀
1.搜集最齊全的台灣早期柑仔店各式商品與器具,重現12個最經典的柑仔店以及古早味商店場景。
2.從懷舊商品之中,解說早期50年代常民生活文化,並且從日常用品的設計符號與元素,了解設計符號運用在商品中的符圖案意義。
3.結合懷舊的鐵皮機器人紙公仔贈品,增添本書的趣味與價值。
4.手繪懷舊商店與商品,並以手繪教學輔助讀者自己動手畫個人的懷舊物。讓每個讀者都能夠回味時代常民生活,並進一步動手DIY自己的柑仔店。
龐安2021/10/3 下午 10:29:58
4書名 畫說寶春姐的雜貨店
作者 徐銘宏
出版社 依揚想亮人文事業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不只是以觀察者的身分所記錄下來的故事,而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藉由作者細膩又真實的筆觸、簡單平實的話語,在便利商店取代雜貨店的今天,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或許已經老舊、髒亂、賣的商品一點也不當代,但卻是安安靜靜陪著台灣人長大的雜貨店裡面發生的 「台灣人的生活小故事」。
導讀
作者小時候接觸的雜貨店客人,到他最熟悉親密的家人們,在作者的文字或畫筆下,如此深刻動人。
特別是九十歲阿嬤寶春姐的身軀,年邁卻有力的肌肉線條,畫中將阿嬤的堅毅勤勞的性格描繪地栩栩如生。
雜貨店的店面,樓梯間,堆滿貨物的場景,作者在畫筆下寫實地描繪出,這是他每日再自然不過的日常。
作者也從兒子或孫子,店老闆或創作者,不斷跳開或進入各種角色,曾經是各種情感的地方,經歷了許多過程後,如今他是開始平和地去看待這家從他出生時就伴隨他生命的雜貨店。
從文字和插畫中,我們都可以看出作者對雜貨店深厚的感情。
龐安2021/10/3 下午 10:24:36
3書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專輯-走過的庶民足跡.影像篇
作者 王智惠
出版社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簡介(摘要)
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館館藏分類目錄專輯,目的在使民眾能認識該館的相關館藏,並了解典藏文物的歷史背景及意義。本典藏專輯係編印石麗蘭女士捐贈其家屬王双褔先生一生之攝影作品,挑選其中較具代表性之158張照片編輯出版。
導讀
本書編纂以內容分為民俗信仰、產業生計、建築風貌、教育紀聞、交通運輸、時光掠影、休閒遊憩及普羅萬象等8大主題,每項主題前皆附有導讀,將各影像資料串連成一項完整之主題,俾便讀者瞭解當時之時代背景。內容豐富多樣,是研究民國4、50年代常民生活極佳的參考資料。
陳沐恩2021/10/3 下午 10:06:20
2書名 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
作者 李美京著 徐孜葶譯
出版社 馬可孛羅
簡介(摘要)
韓國插畫家歷時20年,手繪紀錄即將消逝的雜貨店風景。
走訪韓國巷弄,畫下那些即將消逝的雜貨店。
導讀
書中收錄80張插畫,皆專注於透過畫筆挖掘每個微小角落的美麗。
木頭做的拉門、長有苔蘚的褪色紅瓦片屋頂、掛在牆上的小郵筒、堆疊的蔬菜水果箱、停放的腳踏車、以及一年四季小賣部門前的樹木,歲月的痕跡完整收藏於畫作之中,並輔以溫暖人心的文字記錄老店的人事物。
簡單、日常、質樸,它們整體都在呢喃細語著美麗的故事。
陳沐恩2021/10/3 下午 09:57:03
1書名 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
作者 林欣誼
出版社 源流出版社
簡介(摘要)
在便利商店與連鎖超市全面攻城略地下,近幾十年來傳統老雜貨店快速式微,成為被時光掩覆的不起眼的存在。然而雜貨店裡那些好親切的空間陳設,必備的菸酒米鹽,垂涎欲滴的蜜餞零嘴,炮竹金紙、南北乾貨等日常物件,以及鄰里厝邊三不五時閒話開講,日影悠悠的氣味氛圍,仍是無數人心中永遠的回憶。
  
  本書作者全台走透透,跋山涉水,南征北討,親訪32家迄今猶存的雜貨店,帶領我們走進時間的長廊,細數那些故人、舊事、老物,揭開暗藏在積塵角落間的老雜身世。
導讀
由數十位雜貨店老闆口述,第一手記錄下的文字,娓娓地道出這些鄉鎮人物的內心話,那些為生活拚搏的點滴,在買賣間流動的人情義理,血淚與微笑交錯,輝煌與黯然常有。且每段個人經歷與家族歷史,皆折射出大時代的光與影。
本書足跡遍及各縣市鄉鎮,雜貨店類型涵括山林、農村、海岸、市街、眷村與部落等,也因此映照出台灣複雜的歷史脈絡,以及多元歧異的地理特性。
  不同地區的雜貨店,反映了迥異的風土背景,以及解讀不盡的車轍面向,例如:台灣金煤石油礦業的起落,日治時期征軍南洋的傷痛,山地部落裡提供欠賒的情義,甚至新移民安身立命的豁達等。傳統雜貨店,同時也是台灣百餘年來的社會縮影。
  書中穿插對雜貨物件的典故考掘,例如:從「菸酒牌」了解公賣與配銷制度,透過主婦必備的味素、皂絲,以及雪印、森永等奶粉品牌看見國族歷史變遷,以及自人力擔與武車等載貨工具窺知社會的進步等,兼具文化史料的豐饒厚實度。
陳文馨2021/9/20 上午 09:59:39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我們對於雜貨店的初步印象是——由老人經營的百貨公司。老闆好像年紀都比較大,還有店裡面的商品真的是五花八門,就像百貨公司一樣。另外,花蓮的面積很大,地形也很複雜,有高山、平原及海洋,也就代表在這些地方,只要有人居住,就會有雜貨店的存在,這些柑仔店的經營方式會不會有差異?便利商店越來越多,這些雜貨店是如何生存?還會繼續經營嗎?這些好奇促使著我們想找到答案。

基於上述的疑問,我們在八月間,在老師與家人的協助下,進行了七次的訪談。這七次的訪談拜訪了花蓮縣13個鄉鎮中的25間雜貨店(其中有二間拒絕了受訪),而完成了這次的研究。

伙伴們有一位他也以手繪方式做不一樣的記錄,雖然不會呈現在論文內,可是,這是我們想表達對花蓮在地關懷所付出的行動。藉由畫作來傳遞濃濃的人情味與記錄下可能會漸漸消失的一些雜貨店用的器具。
陳文馨2021/10/8 上午 09:13:19